用于正常使用状态验算的框架柱标准组合表

合集下载

框架柱复核参数

框架柱复核参数

框架柱复核参数
框架柱复核参数包括多个方面,以下列举部分内容供参考:
- 框架柱基本信息:柱宽、柱高、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标号、主筋强度等级、箍筋强度等级、抗震等级、柱净高、剪跨比等。

- 计算参数:根据柱类别、结构体系类别、抗震等级、高规6.4.1条判别、高规6.3.5条判别等,确定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允许轴压比等。

- 查表参数:根据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允许轴压比等信息,查表确定对应数值。

框架柱复核参数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若你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变化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主要变化

章节变动:预应力补充内容后由第6章调到第10章修订原则:∙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提高抗灾能力,以人为本∙完善耐久性设计∙高性能高强材料的应用∙规范合理分工协调修订的主要内容:(1)增加结构方案和结构防倒塌设计的原则,提高结构在偶然作用下的抗灾性能。

(2)面对我国大量既有建筑安全性与改造的迫切需要,增加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规定。

(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以及预应力构件的验算要求。

(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设计,控制结构竖向自振频率。

(5)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适当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提出了使用期维护、管理的要求。

(6)淘汰低强度钢筋,采用高强2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的要求。

(7)解决配筋密集的困难, 提出并筋(钢筋束)配置的规定。

(8)扩充结构分析内容及各种效应的分析方法,提出非荷载效应(温度、收缩)分析的原则。

(9)完善结构构件考虑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

(10)适应复杂结构非线性分析及设计, 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11)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安全性, 完善双向受剪设计方法, 调整冲切承载力计算。

(12)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设计的相关规定, 明确应力配筋的有关要求。

(1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及刚度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略有放松。

(14)改进钢筋锚固和连接的方式, 补充完善机械锚固、机械连接等手段。

(15)考虑配筋特征值调整钢筋最小配筋率, 增加安全度, 同时控制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16)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有关规定, 简化锚固配筋构造。

(17)补充、完善各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及叠合式(水平、竖向)结构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18)调整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新工艺、新材料预应力损失计算的规定。

(19)增加无粘结预应力的有关内容, 补充、完善各种预应力构件的配筋构造措施。

(20)调整混凝土构件抗震等级以及有关内力调整的规定, 提出抗震钢筋延性的要求。

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先后顺序规范规定

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先后顺序规范规定

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先后顺序01——规范规定规范的作用效应组合,一般建立在线弹性分析叠加原理基础上。

高规JGJ 3-2010在第5.6节《荷载组合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正文和条文说明中首次将线形叠加予以明确,以符合《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的有关规定,区分线形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的不同效应组合状况。

常规情况下,荷载效应组合仍以【线弹性分析叠加类型】为主,上述假定已成为中国绝大部分规范和教材解释荷载效应的默认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中国规范对结构总体地震作用工作性能、地震剪力分担及构件内力调整等内容做了详细规定,并且在结构分析之前需对【结构体系相关属性】进行定义,使荷载组合(实为“荷载效应组合”)时必须注意规范的这些内力调整,并且要关注调整的前后顺序。

一、非线性作用效应组合查《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第 8.2.4条: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采用作用的基本组合。

1、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注:在作用组合的效应函数S(•)中,符号“∑”和“+”均表示组合,即同时考虑所有作用对结构的共同影响,而不表示代数相加。

2、当作用与作用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注1.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也可根据需要分别给出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2.可根据需要,从作用的分项系数中将反映作用效应模型不定性的系数γsd分离出来。

高规JGJ 3-2010条文说明:第5.6.1条和5.6.3条均适应于【作用和作用效应】呈【线性关系】的情况。

如果结构上的作用和作用效应不能以线性关系表述,则作用组合的效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的有关规定。

二、常规荷载组合【线形关系】2.1 规范规定以高规JGJ 3-2010为例。

第5.6.1条: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当荷载与荷载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第2项增加γL是新规范的调整。

(完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完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7-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27条,具体分配为:第3章有2条、第5章有4条、第6章有3条、第7章有3条、第8章有9条、第9章有3条、第10章有4条;新规范主要修订内容是: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细化岩石分类和地基土的冻胀分类;增加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和回弹变形计算方法;增加岩石边坡支护设计方法;增加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增加基坑工程设计方法;增加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内容;取消了壳体基础设计的规定。

新规范第1.0.2条中明确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新规范第1.0.4条中明确规定:在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

强制性条文部分:第3章“基本规定”之强制性条文:第3.0.2条: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分类参见表3.0.1),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注: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被定为丙级建筑物。

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危房鉴定标准JGJ125-99

危房鉴定标准JGJ125-99

4.2地基基础危险性鉴定
4.2.1地基基础危险性鉴定包括地基和基础两 部分。

地基:建筑物底下起承载作用的土或岩石, 天然的。 基础:人工建造的设施,是上部荷载与地 基的连接部分

基础分类
按材料分 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灰浆碎砖三合土 基础,砼基础,钢筋砼基础 按构造类型分 1、条型基础(长度远大于宽度的基础); 2、独立基础; 3、联合基础(包括柱下条基,柱下十字交基础, 筏形基础,箱形基础)。
2.2 代号 房屋危险性鉴定使用的代号及其意义, 应符合下列规定: a、b、c、d--房屋组成部分危险性鉴定等 级; A、B、C、D--房屋危险性鉴定等级 Fd--非危险构件; Td--危险构件。
3鉴定程序与评定方法
受理委托
3.1
初始调查
祥细查勘
鉴定程序
检测验算
鉴定评级
处理建议
出具鉴定报告
资料归档
因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
1、斜裂缝:产生在顶层两端,严重的可能会往下2-3层发展 特征:呈正八字形,裂缝一般为中间大,两端小,有时也 有可能是一端大,一端小;当墙上有窗洞口时,裂缝沿窗 洞口对角方向裂开 2、水平裂缝:多发生在顶层圈梁下,砌体与钢筋砼构件粘 接应力破坏,产生水平裂缝,在角部产生包角裂缝 3、竖向裂缝:①多因纵向收缩引起,缝宽变化不大 ②在L型房屋的转角处 是温度应力集中区域 且双向墙体互为约束,导致在横墙和纵横上产生斜向裂缝 和垂直裂缝 此类裂缝与建筑物的横向变形有关,与纵向变形无关

水平裂缝 部位:窗面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

特征: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 一边裂缝在上
原因:由于地基沉降量大,沉降单元上部 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 而产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内力组合,配筋

内力组合,配筋
表值、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五种荷载。 1、内力换算和梁端负弯矩调幅根据式:
=M-V ;
=V-q
将框架梁轴线处的内力换算为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计算过程见下 表。(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为)
轴线处内力换算为梁支座边缘处内力值(BF 跨)
截面位置
重力荷 内力

恒载
轴 线 处 内 力
梁支 座边 缘处 内力
调幅 后梁 支座 边缘 处内 力
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组 合系数为 0):×重力荷载+×水平地震。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恒载+×活载。
二、框架梁内力组合 选择第四层 BF 框架梁为例进行内力组合,考虑恒载、活载、重力荷载代
梁跨中截面:+Mmax 及相应的 V(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 梁支座截面:-Mmax 及相应的 V(正截面设计),Vmax 及相应的 M (斜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max。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梁端截面。柱的剪力和轴力在 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同一端 柱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 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框架柱的 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柱截面:|Mmax|及相应的 N、V;
截面位置
V(kN)
(kN)
Asv/s= /
左端
右端
(8) 验算最小配箍率 ρ=Asv/(b*s)=201/(250*200)=% ρ=%≥ρmin=%,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
实配四肢箍筋(Asv/s) 8@200 8@200

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要求规范》

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要求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适应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以符合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结构设计。

第1.0.3条本规范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原则制订的。

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如地基变形、混凝土收缩、第1.0.4条焊接变形、温度变化或地震等引起的作用)。

本规范仅对荷载作出规定。

第1.0.5条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建设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或荷载,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其他国家标准第1.0.6条的规定.2.1 术语第2.1.1条永久荷载permanent load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第2.1.2条可变荷载vaiable load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第2.1.3条偶然荷载accidental load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第2.1.4条荷载代表值reprsentative values of a load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第2.1.5条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第2.1.6条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nominal value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中值或某个分位值).第2.1.7条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对可变荷载,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或使组合后的结构具有统一规定的可靠指标的荷载值.第2.1.8条频遇值frequent value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这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第2.1.9条准永久值quasi-permanet value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第2.1.10条荷载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 load荷载代表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第2.1.11条荷载效应load effect由荷载引起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第2.1.12条荷载组合load combination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设计值的规定.第2.1.13条基本组合fundamental combination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的组合.第2.1.14条偶然组合accidental combination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一个偶然作用的组合.第2.1.15条标准组合characteristic/nominal combinatio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标准值或组合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第2.1.16条频遇组合frequnt combination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频遇值或永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第2.1.17条准永久组合quasi-permanent combinations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准永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第2.1.18条等效均布荷载equivalent uniform live load结构设计时,楼面上下连续分布的实际荷载,一般采用均布荷载代替;等效均布荷载系指其要结构上所得的荷载效应能与实际的荷载效应保持一致的均布的均布荷载.第2.1.19条从属面积tributary area从属面积是在计算梁柱构件时采用,它是指所计算构件负荷的楼面面积,它应由楼板的零线划分,在实际应用中可作适当简化.第2.1.20条动力系数dynamic coeffcient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或构件,当按静力设计时采用的系数,其值为结构或构件的最大动力效应与相应静力效应的比值.第2.1.21条基本雪压reference snow pressure雪荷载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积雪自重的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最大值确定.第2.1.22条基本风压reference wind pressure风荷载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最大值确定的风速,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按公式(D.2.2-4)确定的风压.第2.1.23条地面粗糙度terrain roughness风在到达结构以前吹越过2km范围内的地面时,描述该地面上不规则障碍物分布状况的等级.2.2 符号第2.2.0条G k---永久荷载的标准值;Q k---可变荷载的标准值;G Gk---永久荷载效应的标准值;S Qk---可变荷载效应的标准值;S---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S A---顺风向风荷载效应;S C---横风向风荷载效应;T---结构自振周期;H---结构顶部高度;B---结构迎风面宽度;R e---雷诺数;S t---斯脱罗哈数;s k---雪荷载标准值;s0---基本雪压;w k---风荷载标准值;w0---基本风压;νcr---横风向共振的临界风速;α---坡度角;β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γ0---结构重要性系数;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Q---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ψc---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ψf---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ψq---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η---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ξ---风荷载脉动增大系数;ν---风荷载脉动影响系数;φz---结构振型系数;ζ---结构阻尼比.第3章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第3.1.1条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1.永久荷载,例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检测鉴定需要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检测鉴定需要注意的问题
2
章节组成
1~3 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计算规定 总则;术语、符号; 4 材料 5 结构分析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8 构造规定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一般规定,损失值计算,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一般规定,损失值计算, 构造规定) 构造规定) 11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附录A~K(10个 附录A~K(10个)
9
修订6 修订6:加强预应力设计
为加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将预应力单列章节集中表述。 为加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将预应力单列章节集中表述。 根据近年商品混凝土收缩、徐变增大的特点, 根据近年商品混凝土收缩、徐变增大的特点,调整收缩徐变的预应力损 失计算。 失计算。 增补无粘结预应力的内容。 增补无粘结预应力的内容。它与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之间没有粘结力, 可以永久地相对滑动,预应力全部由两端的锚具传递。适用于跨度大于6 可以永久地相对滑动,预应力全部由两端的锚具传递。适用于跨度大于6 米的平板。单向板常用跨度为6 米,跨高比约为45。对跨度在7 12米, 米的平板。单向板常用跨度为6~9米,跨高比约为45。对跨度在7~12米, 活荷载在5KN/m↑2以下楼盖,可采用双向平板或带有宽扁梁的板双向平 活荷载在5KN/m↑2以下楼盖,可采用双向平板或带有宽扁梁的板双向平 板的垮高比约为40~45,带柱帽和托板的平板、密肋板或梁支承的双向 板的垮高比约为40~45,带柱帽和托板的平板、密肋板或梁支承的双向 板,适用于建造更大跨度或活荷载较大的楼盖。 完善预应力的配筋构造:锚固端局压-防裂; 完善预应力的配筋构造:锚固端局压-防裂;外漏金属件的耐久性防护要 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50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GB 50007-200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 46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07—2002,自2002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

其中,3.0.2、3.0.4、5.1.3、5.3.1、5.3.4、5.3.10、6.1.1、6.3.1、6.4.1、7.2.7、7.2.8、8.2.7、8.4.5、8.4.7、8.4.9、8.4.13、8.5.9、8.5.10、8.5.18、8.5.19、9.1.3、9.1.6、9.2.8、10.1.1、10.1.6、10.1.8、10.2.9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年2 月20 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实践经验,采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并以各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科研。

教学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后共有10 章22 个附录。

主要修订内容是: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细化岩石分类和地基土的冻胀分类;增加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和回弹变形计算方法;增加岩石边坡支护设计方法;增加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增加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设计方法;增加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增加基坑工程设计方法;增加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内容。

基本组合标准组合

基本组合标准组合

1)基本组合是‎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它包括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和‎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荷载效应设‎计值取两者‎的大者。

两者中的分‎项系数取值‎不同,这是新规范‎不同老规范‎的地方,它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构件地可‎靠度问题。

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除了基本组‎合外,还针对于排‎架、框架等结构‎,又给出了简‎化组合。

2)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是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短‎期效应组合‎相同,主要用来验‎算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挠‎度、裂缝等使用‎极限状态问‎题。

在组合中,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即超越概率‎为5%的上分位值‎,荷载分项系‎数取为 1.0。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由《荷载规范》给出。

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结构构件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分别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一、承载力及稳‎定:所有结构构‎件均应进行‎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在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滑移及漂浮‎验算;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尚应进行结‎构构件抗震‎的承载力验‎算;二、疲劳:直接承受吊‎车的构件应‎进行疲劳验‎算;但直接承受‎安装或检修‎用吊车的构‎件,根据使用情‎况和设计经‎验可不作疲‎劳验算;三、变形:对使用上需‎控制变形值‎的结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四、抗裂及裂缝‎宽度:对使用上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对使用上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对叠合式受‎弯构件,尚应进行钢‎筋拉应力验‎算。

结构及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和倾覆‎、滑移及漂浮‎验算,均应采用荷‎载设计值;疲劳、变形、抗裂及裂缝‎宽度验算,均应采用相‎应的荷载代‎表值;直接承受吊‎车的结构构‎件,在计算承载‎力及验算疲‎劳、抗裂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内力组合,配筋

内力组合,配筋

楼层 截面位置
内力
抗震组合(左震)
抗震组合(右震)
M 左端
V
3
跨中
M
M 右端
V
: 注 1.表中弯矩单位是,剪力单位是 kN。
2、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计算
第四层 BF 框架梁:
(1) 几何参数
截面类型: 矩形
截面宽度: b=250mm
截面高度: h=600mm
(2) 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30 fc=mm2 ft=mm2
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柱抗震弯矩、轴力和剪力基本组合表(三层 A 轴)
楼 截面 内 荷载类型
抗震组合
层 位置 力
重力荷 地震荷载

左震
右震
M 柱顶
N
3
M
3 柱底
N
柱身 V
: 注 1.表中弯矩单位是,剪力单位是 kN。
2.对于框架柱,偏压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左震
,受剪时
右震
.
4、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是考虑非抗震设计时的恒荷载和活荷载的组
Ate
αcr
deq
ωmax

1206
75000
16
支端
座右
923
75000
14

跨中
1777
75000
由上知道框架梁支座和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均小于,满足裂缝宽度要求。
二、框架梁抗震截面设计
1、选择最不利组合内力 由框架梁 BF 内力抗震组合知抗震设计时框架梁弯矩的最不利内力有一
种组合,具体列于下表 抗震设计时的最不利内力
第四层 BF 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计算

独立基础计算

独立基础计算

6框架(KJ-6)D 轴柱下独立基础设计6.1 基础设计资料本工程地质资料为:地质持力层为粘土,孔隙比为e =0.75,液性指数I L =0.85,场地覆盖层为1.0m ,场地土壤属Ⅱ类场地土。

地基承载力为200ak f KPa =。

6.2 确定基础类型为了避免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确定本工程项目采用独立基础 6.3 独立基础的设计 6.3.1 不利组合的选择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和埋深,确定传至基础的荷载效应,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标准组合考虑如下几种情况,组合值如表6.1 所示:表6.1 基础顶面标准组合计算表在确定基础台阶高度,计算基础结构内力、确定配筋以及验算基础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标准组合考虑如下几种情况,组合值如表6.2所示。

表6.2 框架柱基本组合值 (1) 基础高度确定框架柱基础顶面标高暂定为-1.000m (位于室外地坪一下0.45m 处),框架柱钢筋直径最大值d=22mm ,HRB400级,基础混凝土强度C30,则框架柱钢筋的锚固长度取mm d f f l ty a 7752243.136014.0=⨯⨯==α(由于HRB 为带肋钢筋,所以α取0.14),考虑钢筋保护层厚度,取基础高度为1000mm ,则基础底板标高为-1.800m ,从室外地坪算起的基础埋置深度d=1.0m ,基础底部进入持力层0.3m ,基础的计算简图如图6-1所示。

(2)修正地基承载力由设计资料知,地质持力层为粘土,孔隙比为8.0=e ,液性指数9.0=L I 。

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 - 2011(以下简称《基础规范》)表5.2.4德:0.1,0==d b ηη。

取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3/20m kN m =γ,查《荷载规范》得,粘土重度为:3/18m kN =γ。

2023最新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2023最新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3.1.3条(强制条文)设计钢结构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 能产生的后果,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取为二 级,其他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 另行确定。
3.1.4条(强制条文)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 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 应的偶然组合。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考虑荷载效应 的标准组合,对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尚应考虑永久组 合。
指标对应计算点的钢材厚度
(1) 钢 板 厚 度 增 加 到 100mm ( 原 规 范 3 号 钢 50mm , 16Mn和15MnV钢36mm),这是为了与轴压d曲线相呼 应。其实,厚板的统计资料尚不够充分。板厚>16mm时, 厚度分组标准变化。
(2)Q345钢相应的对接焊缝强度设计值降低。 (3)普通螺栓的A、B级,根据GB5782-86,其材料不是3 号 钢 , 分 为 5.6 和 8.8 级 , 现 改 取 ftb=210 , 400N/mm2, fvb=190,320N/mm2。 (4)普通螺栓的C级,分为4.6和4.8级。 (5)增加承压型连接高强度螺栓的抗拉强度。
3.3.2条(原2.0.2条)下列情况不应采用Q235钢(沸腾钢) 焊接结构: (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 (2) 工作温度低于T<-20℃时: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
载但可不验算疲劳的结构;承受静力荷载的受弯和受拉 重要承重结构; (3)工作温度T≤-30℃的所有承重结构; 非焊接结构: 工作温度T≤-20℃的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的结 构;
GB50068的7.0.3条注“对设计工作寿命为25年的结构构件, 各结构规范可根据各自情况确定0值”。本规范根据工 作寿命50年时0=1.0,工作寿命5年时0=0.9,规定工 作寿命25年取0≥0.9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者:-----------------------日期:1 总则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2.1.6 标准冻结深度 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标准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第1.0.2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1.0.4条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且行的有关强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第3章基本规定第3.0.1条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作的程度,将地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0.1选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3.0.1第3.0.2条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所有建筑物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规定;3.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相邻建筑如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确定方法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确定方法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确定方法中文词条名:框架柱的截面尺寸确定方法英文词条名:(1)现浇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当抗震等级为一级时,不得低于C30;抗震等级为二至四级及非抗震设计时,不低于C20,设防烈度8度时不宜大于C70,9度时不宜大于C60。

(2)框架柱截面尺寸,可根据柱支承的楼层面积计算由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力设计值`N_V`(荷载分项系数可取1.25),按下列公式估算柱截面积`A_O`,然后再确定柱边长。

1)仪有风荷载作用或无地震作用组合时N=(10.5~1.1)`N_V` (5-15)`A_C`≥`(N)/(F_C)` (5-16)2) 有水平地震作用组合时N=Ζ`N_V` (5-17)Ζ为增大系数,框架结构外柱取1.3,不等跨内柱取1.25,等跨内柱取1.2;框剪结构外柱取1.1~1. 2,内桩取1.0.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柱所需截面面积为`A_C`≥`(N)/(Μ_NF_C)` (5-18)其中`F_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Μ_N`为柱轴压比限值当不能满足公式(5-16)、(5-18)时,应增大柱截面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3)柱截耐尺寸: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柱剪跨比宜大于2;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框架柱剪跨比可按下式计算:Λ=M/(V`H_O`) (5-19)式中Λ——框架柱的剪跨比。

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的框架柱,可取柱净高与2倍柱截面有效高度之比值;M-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可取上、下端的较大值;V-柱端截面与组台弯矩计算值对应的组合剪力计算值;`H_O`——计算方向上截面有效高度。

(4)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以避免产生剪切破坏。

在设计中,楼梯间、设备层等部位难以避免短柱时,除应验算柱的受剪承载力以外,还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延性和抗剪能力(5)框架柱截面尺寸应满足抗剪(即剪压比)要求。

矩形截面柱应符合下列要求;无地震组合时`Ν_C`≤`0.25Β_CF_CBH_O` (5-20)`Ν_C`≤`(1)/(R_RE)`(0.2)`Β_CF_CBH_O` (5-21)`Ν_C`≤`(1)/(R_RE)`(0.15)`Β_CF_CBH_O` (5-22)式中 `V_C`——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F_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H_O`——柱截面宽度和截面有效高度;`R_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O 85;`Β_C`——当≤C50时,`Β_C`取1.0;C80时,`Β_C`取0.8;C50~C80之间时,取其内插值。

电力系统国家标准

电力系统国家标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年版汇编的通知中电联标准C2012J 16号理事长单位,各副理事长单位,各有关单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 1年版是对2006年版的修订,已经审查通过,近期将出版发行。

本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摘录了近年颁布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中涉及安全、人身健康与卫生、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的且必须严格执行的条款,是保证电力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安装及监理等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对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检查的依据。

请你们在电力建设中认真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有关要求,确保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二O-二年一月十七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是由现行电力技术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共利益的、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规定摘录而成。

近年来,为了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了电力工程建设速度,全国电力开工和投产规模快速增长,供需矛盾已明显缓解。

但是,在加快电力建设的同时,也存在着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下降、安全事故增多等问题。

尤其是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隐患不容乐观,这些问题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违章作业、安全监护不到位造成的,反映出事故单位在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培训教育及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等存在不足。

这些安全和质量隐患现阶段集中反映在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上,投产后将会引发电力设备运行不稳定和可靠性差等问题。

所以,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要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强制性条文》就是我们电力工程建设中必须执行的一部分内容。

《强制性条文》是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强制执行的技术法规,是参与电力工程建设活动各方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重要内容,执行《强制性条文》是从技术上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同时,作为国务院《莲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也是政府对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基本组合标准组合

基本组合标准组合

1)基本组合是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它包括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和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荷载效应设讣值取两者的大者。

两者中的分项系数取值不同,这是新规范不同老规范的地方,它更加全面地考虑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构件地可黑度问题。

2)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除了基本组合外,还针对于排架、框架等结构,乂给岀了简化组合。

2)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是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与过去的短期效应组合相同,主要用来验算一般情况下构件的挠度、裂缝等使用极限状态问题。

在组合中,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即超越概率为5%的上分位值,荷载分项系数取为。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由《荷载规范》给岀。

3)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4)结构构件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分别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一、承载力及稳定:所有结构构件均应进行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在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滑移及漂浮验算;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尚应进行结构构件抗震的承载力验算;二、疲劳:直接承受吊车的构件应进行疲劳验算;但直接承受安装或检修用吊车的构件,根据使用情况和设计经验可不作疲劳验算;三、变形:对使用上需控制变形值的结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四、抗裂及裂缝宽度:对使用上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对使用上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对叠合式受弯构件,尚应进行钢筋拉应力验算。

5)结构及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和倾覆、滑移及漂浮验算,均应采用荷载设计值;疲劳、变形、抗裂及裂缝宽度验算,均应采用相应的荷载代表值;直接承受吊车的结构构件,在计•算承载力及验算疲劳、抗裂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荷载+活荷载 1.0SGK+1.0SQK 59.83 812.94 -66.78 888.94 -59.6 974.84 64.52 1050.84 53.64 943.82 -58.78 1019.82 -53.64 943.86 58.78 1019.86 59.6 974.27 -64.01 1050.27 -59.83 812.27 66.17 888.27
A柱
B柱
C柱 -1 D柱
E柱
F柱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恒荷载+活荷载 1.0SGK+1.0SQK 50.49 2071.64 -78.31 2154.02 -49.08 2411.35 73.75 2493.73 57.75 2450.27 -73.07 2532.65 -58.42 2495.08 73.26 2577.46 64.57 2581.83 -81.85 2664.21 -67.02 2147.77 86.95 2230.15
A柱Biblioteka B柱C柱 5 D柱
E柱
F柱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荷载类型 层次 截面位置 内力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SGK 43.92 688.18 -52.59 726.18 -43.94 797.39 50.34 835.39 30.93 743.03 -38.26 781.03 -30.93 743.07 38.26 781.07 43.94 796.82 -49.58 834.82 -43.92 687.51 51.68 725.51 SQK 15.91 124.76 -14.19 162.76 -15.66 177.45 14.18 215.45 22.71 200.79 -20.52 238.79 -22.71 200.79 20.52 238.79 15.66 177.45 -14.43 215.45 -15.91 124.76 14.49 162.76
A柱
B柱
C柱 3 D柱
E柱
F柱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荷载类型 层次 截面位置 内力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SGK 41.79 1366.35 -33.05 1404.35 -40.17 1566.61 32.40 1604.61 38.16 1422.52 -37.34 1460.52 -38.36 1422.31 38.14 1460.31 49.72 1561.74 -49.62 1599.74 -51.94 1363.00 51.59 1401.00 SQK 16.68 346.78 -15.09 384.78 -16.44 491.58 15.23 529.58 20.64 554.34 -20.67 592.34 -20.58 554.48 20.60 592.48 14.47 484.25 -14.03 522.25 -14.57 339.59 13.92 377.59
恒荷载+活荷载 1.0SGK+1.0SQK 108.95 366.97 -75.68 442.97 -102.64 438.49 71.7 514.49 99.93 437.72 -67.72 513.72 -99.93 437.72 67.72 513.72 102.64 438.47 -71.7 514.47 -108.95 366.99 75.68 442.99
恒荷载+活荷载 1.0SGK+1.0SQK 57.43 2593.34 -28.72 2678.9 -55.09 2986.93 27.54 3072.49 49.91 3051.51 -24.95 3137.07 -50.07 3095.99 25.04 3181.55 56.59 3167.17 -28.3 3252.73 -58.8 2660.09 29.4 2745.65
荷载类型 层次 截面位置 内力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SGK 101.12 349.61 -63.32 387.61 -94.87 414.37 59.40 452.37 91.15 413.86 -51.00 451.86 -91.15 413.86 51.00 451.86 94.87 414.36 -59.40 452.36 -101.12 349.63 63.32 387.63 SQK 7.83 17.36 -12.36 55.36 -7.77 24.12 12.30 62.12 8.78 23.86 -16.72 61.86 -8.78 23.86 16.72 61.86 7.77 24.11 -12.30 62.11 -7.83 17.36 12.36 55.36
A柱
B柱
C柱 4 D柱
E柱
F柱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荷载类型 层次 截面位置 内力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SGK 50.31 1026.59 -49.97 1064.59 -48.26 1180.49 47.78 1218.49 38.26 1082.59 -38.02 1120.59 -38.26 1082.70 38.20 1120.70 49.58 1179.28 -49.50 1217.28 -51.68 1025.25 51.50 1063.25 SQK 14.95 232.18 -15.80 270.18 -14.87 330.83 15.68 368.83 20.52 377.65 -20.55 415.65 -20.52 377.63 20.49 415.63 14.43 330.85 -14.41 368.85 -14.49 232.18 14.44 270.18
A柱
B柱
C柱 1 D柱
E柱
F柱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荷载类型 层次 截面位置 内力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SGK 37.58 1981.67 -18.79 2024.45 -35.95 2160.32 17.97 2203.10 32.95 2130.53 -16.47 2173.31 -33.31 2151.30 16.66 2194.08 41.77 2346.85 -20.89 2389.63 -43.67 2076.61 21.84 2119.39 SQK 19.85 611.67 -9.93 654.45 -19.14 826.61 9.57 869.39 16.96 920.98 -8.48 963.76 -16.76 944.69 8.38 987.47 14.82 820.32 -7.41 863.10 -15.13 583.48 7.56 626.26
恒荷载+活荷载 1.0SGK+1.0SQK 58.47 1713.13 -48.14 1789.13 -56.61 2058.19 47.63 2134.19 58.8 1976.86 -58.01 2052.86 -58.94 1976.79 58.74 2052.79 64.19 2045.99 -63.65 2121.99 -66.51 1702.59 65.51 1778.59
恒荷载+活荷载 1.0SGK+1.0SQK 65.26 1258.77 -65.77 1334.77 -63.13 1511.32 63.46 1587.32 58.78 1460.24 -58.57 1536.24 -58.78 1460.33 58.69 1536.33 64.01 1510.13 -63.91 1586.13 -66.17 1257.43 65.94 1333.43
A柱
B柱
C柱 2 D柱
E柱
F柱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柱顶 柱底
荷载类型 层次 截面位置 内力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SGK 32.43 1622.50 -51.35 1663.69 -31.41 1794.28 48.15 1835.47 37.51 1741.94 -47.92 1783.13 -38.24 1763.66 48.32 1804.85 49.46 1944.28 -61.36 1985.47 -51.68 1700.75 65.58 1741.94 SQK 18.06 449.14 -26.96 490.33 -17.67 617.07 25.60 658.26 20.24 708.33 -25.15 749.52 -20.18 731.42 24.94 772.61 15.11 637.55 -20.49 678.74 -15.34 447.02 21.37 488.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