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审核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人员职责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人员职责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人员职责1.引言1.1 概述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了确保疾控中心的各项工作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进行管理和运作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人员是在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础上,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进行审核和评估的专业人员。

内审人员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者和评估者,具有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他们需要熟悉并了解疾控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和标准,掌握相关审核技巧和方法,能够客观、严谨地进行内审工作,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内审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审核计划制定:内审人员需要根据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内审计划,明确审核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内容等,确保内审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内审执行: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计划时,需要通过文件审查、访谈、现场检查等方式,对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进行验证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3. 文件审核:内审人员需要对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核,确保文件的编制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准确完整,以及更新及时可行。

4. 数据分析:内审人员需要收集和分析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检查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评估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5. 缺陷整改:内审人员在发现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后,需要向相关部门和个人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问题的解决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6. 内审报告编制:内审人员在完成内审工作后,需要整理和编制内审报告,对内审的结果、问题和改进建议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向疾控中心管理层汇报内审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总之,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人员在疾控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以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履行各项职责,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确保疾控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国家和行业的要求。

从内部审核结果谈疾控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从内部审核结果谈疾控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I . i】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3 蕾 人 2 0
行成本核算, 劳务费从 收支节余 中提
科学的物资管理能帮助 医院降低 收稿日 20 —2 0 期: 6 0 — 8 0
・4 ・ 7
C i s e l ai n g me t V l N . ( N 7 Oc、0 6 hn eH a hQu l Ma a e n e t t y o、3 o 5 S 2) 1 t2 0
存、 保管 、 包装 、 标识 、 用等 内容 , 取 规 定 出具体办法和制度 。具体做法 是 :
25 持 续改进 管理质量 .
如医院设备 科 为 了加快 医 院资金 周
为 了贯 彻执 行 I0 0 1一一“ . 转 , S 90 8 设备库 房实 行零 库存 管 理 , 一 货 5 1 续 改进 ” 准 , .持 标 广泛 听取使 用 到设 备科 就通知手术室领走 , 而手术 将一次性 医用 灭菌 物 品 和高 压蒸 汽 者( 医生 、 士及病人 ) 护 的意见 , 不断 室是改造的 , 库房面积较小 。如何充 灭菌 物 品分 柜放 置 于 灭菌 物 品 室。 为 防止抢 救病 人过 程 中耗 品不 够用 改进管 理方 法 。护 士 长负 责对 耗 品 分利用 电脑 系 统进 行更 完 善 的管理 评 尚需探讨 。 的情况发生 , 设立 了专门的急诊柜 , 柜 管理 的过程 和结果进行 日常检查 、 审, 并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负责提供 和 内存放 有一定基数 的常用 耗品 , 班班
3 讨 论
[] 魏革 , 2 刘苏君 术 室护理学 手
[ . M] 北京 : 民军 医出版 ̄ 2 0 人 t, 3 0
内部沟通” 原则 , 建立 多层次的沟通协 调机制 , 以确保手术 室耗品领取 、 使用

疾控中心内部管理制度

疾控中心内部管理制度

疾控中心内部管理制度疾控中心是一所负责监测、控制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机构,其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疾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文将从组织架构、人员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对疾控中心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组织架构疾控中心的组织架构是内部管理的基础,合理的结构能够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疾控中心的组织架构通常分为职能部门和辅助部门两大类。

职能部门包括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防控等,辅助部门涉及行政、财务、人事等方面。

各部门之间应建立清晰的上下级关系和协作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工作高效。

二、人员管理疾控中心的人员管理是保证内部管理制度落地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制定科学、公正的人才引进与选拔机制,招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其次,对各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此外,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激发员工工作动力,同时推行激励机制,奖励突出贡献,提升人员积极性。

三、工作流程疾控中心的工作流程应该科学合理、简捷高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流程的建立要以拟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监测评估等环节为基础。

例如,在疫情监测方面,应建立全面覆盖、信息快速传递的监测机制,确保疾病信息的及时汇报和有效应对。

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应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工作流程,确保疫苗的采购、储存和分发等环节的有序进行。

四、数据管理疾控中心是信息汇集和分析的重要机构,对数据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

首先,对数据的采集、录入、存储和更新等环节要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数据的共享与交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制定隐私和数据安全保护政策,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五、监督与评估疾控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需要经常进行监督与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监督与评估可以通过内部审核、定期评估等形式进行,旨在发现问题、改进制度。

同时,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对疾控中心的评估,提供中立、专业的意见,为疾控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梁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审核结果分析

梁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审核结果分析

梁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审核结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内审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方法:分析2009年-2011年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分布和分类情况,探讨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

结果: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记录主要的不符合项,实施性不符合项占绝大部分。

结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是持续改进过程,改善实验环境,加大仪器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监督,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是改进的重点。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审核结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8-0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是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的技术支撑,是为社会提供公正检测数据的第三方实验室。

基层疾控中心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面临巨大的挑战,开展准确、科学、公正的检测工作,赢得检测市场,成为基层疾控中心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疾控中心将“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引入实验室管理之中,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有助于将质量贯切到检测的各个阶段,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重庆市梁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1年获得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的《计量认证证书》,分别于2006、2009、2012年又顺利通过复评审,并在2009年获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2012年获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中心的检测能力、检测质量稳步提高,不仅提升了疾控中心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还通过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但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心一个评审周期的3年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对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2009年-2011年内部审核报告及欠缺/不符合项报告。

疾控中心内部管理制度

疾控中心内部管理制度
九、疾控中心科研与创新
9.1科研工作
(1)加强科研项目管理,鼓励员工参与科研项目,推动疾控事业发展。
(2)建立科研合作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展重大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3)设立科研基金,支持重点课题和前沿技术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9.2创新机制
(1)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意见和建议,推动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2.3岗位责任制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4考勤制度
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加强员工出勤、请假、加班等方面的管理。
2.5培训与考核制度
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建立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6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审批、报销等制度,确保财务安全。
(2)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3)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实验室、办公设备等资源,满足各部门工作需求。
4.3财务保障
(1)合理编制财务预算,确保中心各项工作经费充足。
(2)加强财务监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拓宽资金来源,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和外部资助,为疾控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3)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8.2信息公开
(1)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疾控中心工作信息,提高透明度。
(2)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工作动态等,回应社会关切。
(3)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概述疾控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简称CDC)是负责防止和控制传染病、慢性疾病及其他健康问题的联邦机构。

为了保证疾控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疾控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其目标、组成和运行机制。

目标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所有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专业标准、技术规范和组织要求进行,并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具体来说,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包括:1.确保疾控中心的工作流程和程序科学、合理、规范;2.确保疾控中心的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和技能;3.确保疾控中心的设备、仪器和设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4.确保疾控中心的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具备可靠性和准确性;5.不断改进疾控中心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组成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质量政策和目标疾控中心应制定质量政策和目标,明确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并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2. 质量管理手册疾控中心应编制质量管理手册,包括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范围、职责和程序等内容。

质量管理手册将成为组织内部和外部沟通的重要参考依据。

3. 质量管理程序和工作指南疾控中心应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程序和工作指南,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和程序,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

4. 质量管理团队疾控中心应组建质量管理团队,负责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5. 内部审核疾控中心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效果,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6. 外部评审疾控中心应定期接受外部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获得认证。

运行机制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领导承诺疾控中心的领导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给予明确的承诺和支持,为其顺利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疾控中心是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负责卫生防疫和疾病控制的机构,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于公众,疾控中心必须建立一个协调、高效、可持续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工具,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要求和内部标准,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在疾控中心的工作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作用: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组织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协同作用更加高效,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绩效。

2. 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排除或缓解组织内部或外部因素对组织的不利影响,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3. 客户满意度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要求和内部标准,提高客户对组织的认可,增强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参考国家和地方疾控中心文件以及《疾控中心质量管理规范》等标准,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立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是指疾控中心组织领导制定、发布、贯彻和维护的关于质量方向、目标和原则的总体声明。

要制定具有针对性、可量化的质量目标,以衡量组织的绩效。

2. 实施质量管理计划:制定并执行质量管理计划,包括开展内部审核、获得认证等活动。

3. 进行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方案: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人员培训等方面。

4. 建立质量文化: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文化,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5. 开展过程改进:通过过程改进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组织全员积极参与,并将其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以实现有效管理和服务于公众。

卫生事业管理学作业和习题

卫生事业管理学作业和习题

卫生事业管理学作业与习题第一章卫生事业管理绪论一、选择题1、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A 健康人 B病人 C残迹人 D亚健康人2、我国现阶段卫生事业的性质()A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B实行公益政策的社会福利事业C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D实行一定公益政策的社会福利事业3、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是()A 以农村为重点B 预防为主C 中西医并重D 依靠科技与教育 E动员全社会参与F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卫生事业管理的目的()A 促进健康B 治愈一切疾病C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健康D 消除疾病二、名词解释1、卫生事业2、卫生事业管理学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2、简述我国卫生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论述题论述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二章管理理论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2.韦伯的组织理论的作用?3.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是什么?4.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5. 勒温的三种领导风格的特征?6. 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的关系。

7.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

8. 管理方格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卫生服务体系一、名词解释1、卫生服务体系2、组织3、行政改革4、卫生服务组织二、选择题1、卫生服务体系包括( )A 专业治疗机构B 卫生科研机构C 健身房D 医疗器械制造商2、()是组织最大的资源,是组织创造力的源泉。

A 人力资源B 财力 C物力 D信息3、在利维特模型(Leavitt,1965)中,组织具有的关键要素包括()A 目标 B结构 C技术 D人员 E环境4、塞尔兹尼克的制度理论对组织的最大贡献在于()A 持续质量改进技术 B管理行为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C强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差别及职能5、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共行政组织的设计原则()A 法制原则B 效率原则 C统一与平衡原则 D等级原则E符合人性和适应环境的原则6、以下哪些是我国的群众性卫生组织()A中华医学会 B中华预防医学会 C中国医师协会D 计划生育委员会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 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 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标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标准1. 简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标准是指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评估、审核和认定的标准体系,它主要用于评估机构的管理水平、综合能力和服务质量,以及指导和规范机构的发展和提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保障公众健康和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等级评审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疾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等级评审标准的制定背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标准的制定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疾病的防控工作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疾病防控工作的水平和效果,有必要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综合评价和监督管理;不同等级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而等级评审标准可以更好地区分和激励各级机构;再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标准的制定,也是对机构管理和服务质量的规范和提升,有利于提高机构的整体能力和公众满意度。

3. 等级评审标准的内容和指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标准的内容和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预防控制能力和技术水平、应急处置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监测和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经费使用和社会效益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和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和评价机构的管理水平、综合能力和服务质量。

4. 等级评审标准的实施和效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标准的实施和效果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量:实施等级评审标准可以促进机构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改进,提升机构整体能力和社会形象;评审结果可作为政府对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提高机构对政策法规和相关标准的遵守和执行;再次,评审结果还可以为公众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有助于公众了解和选择优质的预防控制服务,也有助于政府对资源投入和政策实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标准的文章写手,我对这一主题有着较为深刻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实验室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是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的技术支撑。

因此,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确保为政府、为社会提供公正可靠的技术服务,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任重道远的工作。

近年来,全国疾控机构实验室的检测技术水平有显著提高。

将“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引入实验室管理之中,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有助于将质量惯切到检测的各个阶段,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质控机构作为第三方实验室,承接客户提供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检测任务。

出具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在服务客户的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大部分疾控中心实验室均通过了计量认证,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如何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高实验室管理质量仍然值得探索。

本文将作以下探讨:1.当前普遍存在的不足1.1意识不足市场意识不足,法律意识不足,忧患意识不足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

如今,具备优秀人才和先进设备的世界一流实验室进入中国市场,疾控中心实验室作为国家资深的事业单位,仍然处于等待、观望状态。

1.2领导对实验室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共19个要素,其中11个要素为管理要素,可见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然而领导层对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只重视增加经济收入,而忽略对实验室的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管理体系文件程序去做,常常有文件规定与实际执行并不一致行为发生。

1.3技术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检测能力的保持不足,检测环境控制措施的不足。

检测设备更新的及时程度不足,检测报告的不足,这与资金缺乏,技术人员脱节,技术人员流失,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关。

2.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质量2003年“SARS”病毒实验室泄漏事件,表明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更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张浩亮伊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在当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占据重要地位,属于现下经济体制事业单位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为疾控中心财务的安全以及完整提供一定的保障基础,在经济风险的防范上发挥一定的功能。

疾控中心单位因为种种因素作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本文通过对疾控中心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展开建设必要性的阐述,探析展开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从而确保更好地把控内部控制建设的方向及重心。

关键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疾控中心属于政府部门较为关键的一个职能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疾控中心需要将社会利益摆摆放在工作开展的首位。

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就会使自身的工作质量及效率大大降低。

此外,还会影响到相关制度的推行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疾控中心财务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内部控制属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上逐渐往企业靠拢,对内部控制的关注程度也逐渐提升。

疾控中心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其开展日常工作受控于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预防疾病的发生与蔓延。

疾控中心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开展中,疾控中心涉及大批量的药品、设备以及疫苗等医疗类产品,离不开对采购预算、成本控制以及管理等相关制度的拟定。

而这些方面的情况都对推动中心内部自愿有效配置与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速度上有着较大的影响。

然后就当前来看,疾控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依旧有着诸多不足之处,无法较理想的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虽说疾控中心只是属于卫生单位,但只有对其发展方向根据当前时代所需及时地做出变动,才可以确保其得以永久的发展下去。

因而对疾控中心内部控制体系展开建设迫在眉睫。

二、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疾控中心内部控制环境属于开展内部控制的前提与基础,倘若不具备较为理想的内部控制环境,即便再健全、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无法施展出其功效。

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1)

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科学管理,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履行职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承担政府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技术支撑、保护公众生命健康等公共卫生职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辖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管理、技术支持中心。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制订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规划、建设、行业规范和标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的规划、准入、监管。

第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同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科学规范管理措施,认真履行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职责。

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检验检测任务。

第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制度。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正确使用疾病预防控制标识,依法执业,规范管理,规范服务。

第七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二章机构建设第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职责,结合职能分工和业务分类统一内部机构设置,内部机构设置分为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

第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部门,省级以上称部(处、室),省级以下称科(室)。

职能部门主要包括:综合业务质量管理、行政与党务管理、审计监督、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科教与培训管理、后勤保障管理。

第十条综合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部门,省级以上称所(中心),省级以下称科(室)。

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业务部门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免疫规划、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营养健康、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理化检验、病原微生物与生物检验、毒理检验与评价、信息与网络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评审

疾控中心质量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报告2013年度第1 次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目录×JK/JL-4.11—01—01管理评审计划二0一三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关于召开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工作会议的通知中心领导层、各科、室:为证实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改进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召开一次2013年度本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工作会议,具体事项如下:1、会议时间:2013年月日下午3:00;2、会议地点:本中心四楼会议室;3、参加人员:本中心领导层、各科室负责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4、评审资料的准备及要求(见附件)。

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月日附件:评审资料的准备及要求主任: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组织机构变动,资源配置、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技术负责人:比对和能力验证、运行检查、检验工作质量等.质量负责人:内部审核、纠正/预防措施、客户满意度、保密、社会和员工期望等情况。

监督员:质量监督情况和结果。

相关科室:质量体系涉及的要素活动的业绩、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质量体系管理评审会议议程管理评审会议记录JK/JL—4。

11-01-02管理评审报告关于下发《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的通知中心领导层、各科、室:为证实本中心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改进的需要,按照《评审准则》要求,于2013年月日进行了2013年度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工作,现将《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下发给各科室,各科要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改进体系运行中的不足,确保质量方针、目标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

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月日2013年上半年度质量控制工作情况汇报为了保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正常、科学、有序运行。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公正、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实现法治”的质量方针,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人员素质,中心质量管理工作基本达到了《质量手册》的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疾病预防控制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疾病预防控制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介绍本方案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法。

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和不断改进的策略,我们可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和效率,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质量管理措施1. 确立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指标,包括疾病防控工作的覆盖率、有效率和治愈率等。

2.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等。

3.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的质量控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收集和上报疫情数据。

4. 开展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和不足。

5. 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配合。

持续改进策略1. 注重持续研究和知识更新,及时消化吸收新的疾病预防控制技术和方法。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建立激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3. 分析和利用数据,发现问题和瓶颈,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 加强与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成功做法。

5. 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汇报与评估1. 定期向上级机构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效,接受上级的指导和监督。

2. 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评估本方案的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结论疾病预防控制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始终坚持质量管理原则和持续改进策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为人民的健康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报告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报告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报告概述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医疗保健机构对其运营活动的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对医院的财务稳健及卫生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某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进行审计,并出具相关意见。

审计目的本次审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评估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2.发现并修改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和风险。

3.确认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和符合性。

审计方法本次审计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阅读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相关文件和资料。

2.采访医院内部相关负责人、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

3.根据财务管理和审核模型,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逐一检验。

4.通过数据采样、内部访问、复核和比对等方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审计范围本次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所有部门、流程、制度、管理和风险进行了全面覆盖。

特别是对医院的以下方面进行了重点审计:1.门诊收费流程和账务核对制度。

2.药品采购、管理和使用制度。

3.医疗器械购进和消毒管理制度。

4.医生和护士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

5.疾病预防和控制制度。

审计结果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完备,但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缺陷和不合理之处。

2.医院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财务、医疗质量和安全等方面,但在某些领域还需要加强。

3.医院逐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在内部控制上也需要加强与信息系统和业务的整合。

4.需要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评估和监督机制,加强控制效果的监测和调整。

审计意见基于上述审计结果,我们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以下意见:1.建议医院完善门诊收费核对、药物管理和医疗器械消毒等具体流程的内部控制制度。

2.建议医院严格在相关业务领域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风险。

3.建议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考虑内部控制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与信息化系统的整合。

4.建议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跟踪效果,做出及时调整。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1.24•【文号】•【施行日期】2022.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党中央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为副部级。

第三条本规定确定的主要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机构职责权限、人员配备和工作运行的基本依据。

第四条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党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主要职责是:(一)组织拟订传染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监督的法律法规草案、政策、规划、标准,负责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工作体系建设。

(二)领导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工作,制定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

审核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局的监测预警等规划计划和应急预案,指导开展监测预警、免疫规划和隔离防控等相关工作,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

(三)制定并组织落实国家免疫规划以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负责预防接种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制定检疫、监测传染病目录,提出法定传染病病种调整建议。

(四)统筹规划并监督管理传染病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制度,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并组织实施。

(五)规划指导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工作并发布疫情信息,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疫情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

(六)负责传染病疫情应对相关工作,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工作,拟订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指导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负责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出传染病疫情应对应急物资需求及分配意见。

浅谈在疾控机构管理中内部审计运用心得

浅谈在疾控机构管理中内部审计运用心得
然而,谈到企业文化,很多人都认为是虚的,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一般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功能:(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4)激励功能、(5)辐射功能和(6)品牌功能。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仅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乃至生死存亡,还是企业能持续健康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搭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社会责任框架,根据中心实际情况,分为领导管理层、中层治理层与基层业务层,并分别明确在社会责任中的目标、合理分配权责,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中心的战略和日常运营,处理好中心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防范社会责任风险,实现在不损害社会价值基础上实现增值,变社会责任为内生力量。
而后对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行全面监控,不定期对中心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发现存在的重大缺陷,适时跟踪调整,根据中心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并完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措施或方法。
如何通过内部审计来推动疾控机构的文化建设、提升疾控机构的文化价值?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1)首先将中心文化建设有机地纳入中心运行管理目标,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指向和规范作用,同时在制度层面上明确企业文化,包括核心价值观、中心哲学、中心道德等等,并明确了具体的管理人员职业操守、员工行为守则。将企业文化写进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内部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度的严格执行衍生,制度的强制或激励,最终促使中心全体产生某一行为自觉,并将这种自觉形成中心的文化。
浅谈在疾控机构管理中内部审计运用心得
摘要:通过丰富内部审计的手段方法、打破传统内部审计的局限,在社会、文化、经济这三个维度开展疾控机构内部“大审计”,查错、纠弊的同时,促使全体形成共识,向共同的经营目标和方向努力,实现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全面增值。

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不符合项分析

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不符合项分析

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不符合项分析张晓军;卢笛;魏秀【摘要】By summari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departments and properties of the non-conformance terms (a total of 71 item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ing from 2008 to 2014,the study analyzed the causes,clarified the key control points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which aimed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通过汇总某疾控中心实验室2008年-2014年内、外部审核不符合项(共计71项)的要素、部门、性质等分布情况,分析产生原因,明确关键控制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年(卷),期】2017(024)004【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外部审核;不符合项【作者】张晓军;卢笛;魏秀【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扬州 225200;扬州市江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扬州 225200;扬州市江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扬州225200【正文语种】中文First-author's addres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Jiangdu District, Yangzhou, Jiangsu, 225200, China内部审核是实验室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其各个环节开展有计划、系统、独立的检查活动,是实验室内部自我约束、诊断和完善的过程[1]。

二类医疗器械质量制度(知识)

二类医疗器械质量制度(知识)

二类医疗器械质量制度(知识)一、引言医疗器械是用于人体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缓解和康复等方面的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类似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医疗器械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各国都对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管理。

在我国,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三类,其中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具有中度风险的医疗器械。

为了确保二类医疗器械的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二类医疗器械质量制度,包括产品注册、生产许可、质量管理体系、不良事件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二、产品注册制度产品注册是二类医疗器械质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二类医疗器械上市前必须进行产品注册,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产品注册过程包括:1)进行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包括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等;2)提交注册申请,包括产品说明书、标签、技术要求等文件;3)进行技术审评,由专业的审评机构进行;4)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产品注册制度可以确保二类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利益。

三、生产许可制度生产许可是二类医疗器械质量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生产二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必须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生产许可过程包括:1)建立符合要求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2)提交生产许可申请,包括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生产场地、设备、人员等资料;3)进行现场审查,由专业的审查机构进行;4)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生产许可制度可以确保二类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符合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

四、质量管理体系制度质量管理体系是二类医疗器械质量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我国,生产二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必须建立并实施符合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2)组织结构的建立,包括质量管理、生产、技术、销售等部门的设立;3)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4)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包括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审核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有赖于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三级自我监督控制体系,即日常监督检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它使实验室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内部审核是三级监督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系统地、定期地评价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以识别改进的潜在机会。

因此内部审核质量是决定管理体系运行绩效的关键因素。

本文结合2007年和2008年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审核的情况,分析内部审核在实验室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 内部审核的策划和实施1.1明确内部审核的目的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素4.10中指出: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

为保证管理体系能够正确有效地运行,验证本中心的管理体系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中心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内部审核,针对本年度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确定内部审核目的。

2007年中心内部审核的目的是审核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新版的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2008年中心内部审核的目的是审核管理体系检测工作运行情况。

1.2确定内部审核的审核依据、审核范围、审核方式、审核内容和审核计划1.2.1审核依据(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中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3)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4)委托协议书1.2.2审核范围与中心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包括11个科室和70位检测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以及10位辅助人员。

1.2.3审核方式内部审核的方式一般包括:按职能部门审核、按体系要素审核和按检测过程审核。

为提高审核效率,中心主要采用按职能部门审核的方式。

1.2.4审核内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素4.10中指出: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

依据此项要求,结合本中心的检测工作情况,质量控制科制定内部审核的评审表,内容涉及人、机、料、法、环、测、抽、样等方面以及与相关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管理体系的各要素有机地连接起来,并做出评价。

1.3内部审核的实施内部审核由中心质量负责人委托质量控制科组织实施,质量负责人根据上一年度内、外审核情况,以及本年度检测工作情况提出内审要求,指定内审组长,由经过内审资格培训,中心主任任命的内审员组成内审组,由内审组长组组织内部审核。

内审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进行内审分工,做到内审员与审核的工作无直接责任,即内审员一般不审核自己所在的部门。

内审员在现场审核中发现不合格事实,需得到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的确认,经内审组充分讨论,统一意见,确定不符合项,填写不符合项记录,并进行跟踪验证。

1.4内审报告的撰写内审报告是整个审核工作的外在体现,是对客观证据及审核记录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归纳和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审核总结。

内审组长对审核报告的编制、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质量负责人批准。

内审组长在撰写内审报告时,必须在汇总、分析、归纳全部审核记录和不符合项报告等审核材料的基础上,对管理体系的运行现状和有效性作出综合评价,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建议。

内审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信息。

2 结果2.1不符合项部门分布情况2007年和2008年本中心内部审核涉及11个相关科室,占中心16个科室的69%;涉及检测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70人,占中心工作人员的54%。

通过审核发现:2007年12个不符合项,涉及7个科室;2008年7个不符合项,涉及5个科室。

2.2不符合项要素分布情况《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包括19个要素,2007年和2008年本中心的内部审核均涵盖了所有要素,2007年不符合项12个,分布在8个要素中,占所有要素的42%;2008年不符合项7个,分布在5个要素中,占所有要素的26%。

详见表1.2.3不符合项的分类不符合工作按照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分为:体系性不符合、实施性不符合和效果性不符合,按照不符合项对质量体系的影响分为:严重不符合和轻微不符合。

2007年和2008年内审不符合项均为实施性不符合,并未产生效果性不符合和体系性不符合。

说明中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质量体系文件制定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表1 2007年和2008年不符合项各要素对比一览表评审准则要素号 2007年 2008年4.1 0 04.2 0 04.3 2 04.4 0 04.5 1 14.6 0 04.7 0 04.8 0 04.9 1 14.10 0 04.11 0 05.1 1 15.2 2 05.3 0 05.4 3 35.5 0 05.6 1 05.7 1 15.8 0 03 讨论3.1加强内部审核质量,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促使内审不符合项减少2007年和2008年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审核依据及内审员基本一致,可以排除这两方面导致的结果偏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两次内部审核结果具有可比性。

2007年1月1日《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开始实施,与此相应中心第三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制定出来,2007年是管理体系在新版质量文件下运行的第一年,在进行2007年内部审核时,内审员严格按照审核依据进行审核,共发现不符合项12项,内审员提出纠正措施,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改进措施的实施,内审员进行跟踪验证,使管理体系在新版质量体系文件下有效运行。

2008年中心加强了新版质量体系文件的宣贯,和计量基础知识的普及,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检测人员的质量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2008年进行的内部审核,共提出不符合项7项,内审不符合项数量明显低于2007年。

3.2内审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2007年不符合项构成分布在8个要素中,不符合项表现为5.4设备和标准物质3项,5.2设施和环境条件2项,4.3文件控制2项,4.5服务和供应品采购1项,4.9记录1项,5.1人员1项,5.6抽样和样品处理1项,5.7结果质量控制1项。

通过分析不符合项的构成,可以看出这些不符合项与检测科室及检测人员息息相关,有些检测人员没有充分理解管理体系文件对检测工作的要求,不了解管理体系文件对各项工作流程的要求,简化了办事手续;而且《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管理体系有了新的要求,例如5.1人员,要求对辅助人员必须进行培训与考核,持证上岗。

在内审中发现个别科室辅助人员虽然进行了岗前培训与考核,但是考核情况未记录在案。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细化了文件控制的规定,检测人员忽视了所有记录都应有统一的受控号的规定,工作中使用了未受控的记录,如标准菌种的验收,虽然有验收记录,但是没有使用受控的记录。

结合2007年内审提出的不符合项,2008年中心在这几方面重点对检测人员进行了培训,加强了日常监督工作。

在2008年内审时有很大的改进,共提出不符合项7项,主要表现在:5.4设备和标准物质3项,5.7结果质量控制1项,5.1人员1项,4.5服务和供应品采购,4.9记录1项。

比较2007年和2008年不符合项发现,不符合项发布的要素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如5.4设备和标准物质两年均为3个不符合项,说明检测人员对这几个要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工作中没有足够的重视。

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方面造成:(1)检测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时,随然按照规程操作、保养,但是没有及时填写在仪器使用手册上,期间核查未按照计划表进行;(2)检测人员使用的所有记录都应受控;(3)现场检测应加强质量控制,如增加平行样的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4)供应商、试剂、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和国家标准的管理应是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相应的目录。

3.3内审工作中需改进的方面3.3.1内审员应充分掌握内部审核依据和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在内部审核活动中内审员的素质能力是提高内审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内审员应掌握实验室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中心质量体系文件,同时具备很强的观察、判断、分析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

内审员在进行内部审核时应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提出意见,以此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

3.3.2加强管理体系文件和质量记录的审核审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以前审核结果和出现不符合项的情况、客户的抱怨记录等质量记录;检查实验室的文件资料控制系统,特别是外部文件是否受控,对中心采用的标准、规程等是否及时更新,检查文件的受控状态,检查采用的标准是否现行有效,检查使用的质量记录是否受控以及是否有足够的信息量,以保证所有检测工作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

3.3.3加强检测过程的审核在现场审核中根据不同部门抓主要问题进行审核,目前对检测结果的审核充分、详实,如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委托协议书等方面的审核检查,今后应加强检测人员检测操作、检测仪器设备操作的检查,如进行现场盲样考核,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能力。

3.3.4加强内审的跟踪验证内审员对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后续检查,内审员应严格把关,确保整改的彻底性,达到改进的目的;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内审员可以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做到过程中质控,从而对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及时提供监督和指导,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日益完善。

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项系统化、文件化的复杂验证过程,涉及实验室所有参与检测的有关部门,有效的内审以促进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为核心,精心做好内审涉及的各关键环节工作,有序高效地实施内审,有利于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实验室进步的要求,实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社会和用户提供准确、可靠、公正的检测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