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C 层析
薄层层析法
2 展开操作
展开操作是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的,根据薄层板的 大小,选择不同的层析缸,配好展开剂,将展开剂 (一般2-10mL)倒入层析缸,密闭放置一定时间, 待层析缸被展开剂饱和后(目的是防止边缘效应的 产生),再迅速将薄层板放入(注意:切勿使溶剂 浸没样品点,展开剂浸入薄层高度约0.5mm即 可),密闭,展开即开始。当溶剂移动到接近薄板 上端边缘时,取出薄板,画出溶剂前沿。
1、吸附剂
薄层层析最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和硅胶等, 由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有强有弱,吸附力弱的 对化合物的吸附就不甚牢固。这就是吸附层 析能分离不同物质的基本原理之一。
吸附力强弱与吸附剂本身的性质和被吸附的 化合物的性质有关。
吸附剂:吸附剂的选择常是分离工作成败 的关键,对吸附剂的选择与要求和吸附柱层 析相同。要求小于250目,并要求粒度均匀。 用于薄层层析的吸附剂或予制薄层一般活度 不宜过高,以Ⅰ-Ⅲ级为宜,而展开距离则 随薄层的粒度粗细而定,薄层粒度越细展开 距离相应缩短。一般不超过10cm。否则可
第八章 色谱分离技术 第四节 薄层层析法
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简写 TLC)是一种简便、快速、微量的层析 方法,一般是将某种吸附剂或支持剂均匀地 铺在玻璃板上,形成一个薄层而进行层析的一 种方法。广泛地用于化学成分的分离、精制、 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其原理与柱层析基本
选择展开剂的原则是:若被分离的成分亲水性较强时,则 展开剂的极性也应较强。反之,成分亲脂性强,而展开 剂的亲脂性亦应较强。
最全的TLC经验薄层层析显色剂
最全的TLC经验薄层层析显色剂
一、TLC经验简介
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薄层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它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用于分离从未接触过的化学混合物。
它主要利用不溶于固定相的物质在一定的有机溶剂/挥发溶剂系统中的互相溶解性,从而将混合物分离成不同组分。
TLC可以大量分离未知物质、识别未知物质、鉴定物质的纯度、测定物质的比例、比较不同批次的物质、测定固体液体及气体的组成等。
二、TLC实验步骤:
1.准备薄层层析膜:TLC膜一般用玻璃或石英板,平板制成,一般涂有活性炭、白土、石英砂、铝粉等。
2.准备支持介质:需要选择的是盐酸和醇溶液,如85%乙醇-盐酸、苯甲酸-乙酸-乙醇和砒霜-乙醇等。
3.准备液体样品:需要用适当的溶剂溶解样品,然后将溶解后的液体样品用滤纸过滤,去除杂质后,备用。
4.加载樣品:将液体样品加入到提前准备的膜上。
5.洗膜:在膜上加入支持介质,移动膜直至支持介质溶解样品,使样品在膜上分离成几个不同的区域。
6.显色:用显色剂溶液浸泡膜,以使样品呈现出特定颜色。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液态或液固两相上的分配行为而进行的色谱分析方法。
它主要用于快速检测物质的分离纯化、成分分析和化学反应进程监测等方面。
下面是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 检查所使用的薄层色谱板,确保其没有破损或污染。
- 准备合适的展开室和展开剂,一般常用的展开剂有:正己烷/乙酸乙酯(4:1)、己烷/醋酸乙酯(3:1)等。
- 预先准备好试样和标准品溶液,并标记清楚。
2. 样品的准备:-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试样溶剂将需要进行分析的样品溶解。
确保试样之间的溶解度保持一致。
- 如果有需要,可以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如提取、浓缩或分离纯化等。
3. 样品的上样:- 在薄层色谱板的底端绘制一条基线,用铅笔或者铅笔描红的方式标记。
- 在基线上标记好样品的位置,并用微量注射器或者吸嘴均匀地将样品滴在相应的位置上。
一般上样量控制在1-5微升之间。
4. 开展过程:- 将涂有样品的薄层色谱板放入展开室中,注意不要让样品滴过基线。
- 加入展开剂混合溶液至展开室中,确保液位超过薄层色谱板的底端。
展开室的盖子上开一个小缝隙,以防止气体积聚。
5. 色谱板的检测:- 根据需要,可以将薄层色谱板放在紫外灯下照射,观察化合物的荧光情况。
- 可以将薄层色谱板放在显色剂的气氛中,显色剂可以是碘酒、鲭鱼抽提液等。
注意控制显色时间和显色剂的浓度。
6. 结果分析:- 在色谱板上观察到的斑点(Spot)数量、颜色和位置可以提供样品中化合物的分离情况。
- 对照标准品进行比对,根据斑点的颜色、距离和形状,可以确定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浓度。
7. 记录和报告:-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中,包括样品的标记、色谱展开室的条件、显色剂的使用和结果的观察等。
- 根据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附上所使用的薄层色谱板的照片。
总结: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样品的准备、样品的上样、开展过程、色谱板的检测、结果分析、记录和报告等步骤。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1. 引言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适用于有机物和天然产物的检测、纯化和鉴定。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的TLC操作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薄层色谱板: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基底材料的薄层色谱板。
•检测溶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常用的有乙醚、醋酸乙酯、甲醇、正己烷等。
•样品:准备待测物的溶液或提取液。
•试剂:例如显色剂、定位剂等。
•色谱槽:用于放置色谱板的槽状容器。
•喷雾开发箱:用于显色和可视化样品。
3. 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1.检查薄层色谱板是否完整,如有损坏需更换。
2.在色谱板上使用铅笔标记出样品和参比物的位置。
3.2 样品处理1.准备待测物的溶液或提取液,并将其过滤以去除杂质。
2.如需测定混合物中的成分,可先进行分离提取。
3.3 上样1.使用微量锥或玻璃管在标记位置上均匀地涂抹样品。
2.上样后务必避免接触色谱板其他区域。
3.4 开发1.将色谱板放置在色谱槽中,加入适当的检测溶剂。
注意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待测物的性质和溶解性来确定。
2.等待溶剂上升至足够高度,将色谱板取出并迅速标记并扫描涂点位置。
3.5 显色和观察1.将色谱板放入喷雾开发箱中,并加入适当的显色剂。
2.等待显色剂完全插入后,将色谱板取出并进行观察。
3.6 数据处理1.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如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色谱带的迁移距离和Rf值。
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需要绘制色谱图。
4. 安全注意事项1.使用化学品和有机溶剂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防止溅入眼睛或与皮肤接触。
2.所有操作需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注意操作时避免产生火源,如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
4.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结论本操作规程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薄层色谱层析操作步骤,涵盖了样品准备、上样、开发、显色和观察、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
通过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可以准确、高效地进行薄层色谱层析实验,并获得可靠的结果。
TLC
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 展开剂的选择条件: ①对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 ②可使成分间分开; ③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 ④沸点适中,黏度较小; ⑤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 ⑥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单一溶剂的极性从小到大顺序为:
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 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 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
4.比移值的计算与定性、定量:展开结束后,经 过各种显色操作后,样品中各个成分的斑点可能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为了表达各成分的相对 位置(极性)通常以比移值作为称量斑点位置的 指标。 比移值Rf=(斑点中心与原始样点之间的距 离)/(溶剂前沿与原始样点之间的距离)
各种物质的Rf 随要分离化合物的结构,滤纸或薄 层板的种类、溶剂、温度等不同而不同,但在条 件固定的情况下,Rf对每一种化合物来说是一个 特定数值。
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是氧化铝或硅胶。硅胶略 带酸性,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物质的分离;碱性物 质则能与硅胶作用,不易展开或发生拖尾的斑点, 不好分离。对于氧化铝则相反。流动相则是一种 极性待选的溶剂。大多数实验室实验中都使用标 准硅胶板。 应该根据化合物的极性大小来选择吸附活性合适 的吸附剂,对极性小的试样可选择吸附活性较高 的吸附剂,对极性大的试样,选择活性较低的吸 附剂。
2.展开:
展开方式可分为三类:上行展开和下行展开;单次展开和多 次展开;单向展开和多向展开 常用的是上行展开,就是使展开剂从下往上展开:当样点上 的溶剂充分挥干后,将薄层置于盛有适当展开剂的标本缸、 大量筒或方形玻缸中,使展开剂浸入薄层的高度约为0.5cm。 注意事项:先悬空饱和、再入液展开;样点不能泡在展开剂 中;薄层浸入时不能歪斜进入。
TLC的原理及应用
TLC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TLC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即薄层层析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
与传统的柱层析相比,TLC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因此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TLC的原理TLC的原理基于分子在不同相中的溶解度差异和吸附性差异。
在TLC实验中,首先将待分析的混合物均匀涂抹在表面均匀涂覆了吸附剂的玻璃或塑料片上,然后将其置于溶剂中进行运行。
溶剂会在吸附剂上移动,分子根据其在相中的溶解度和吸附性被不同程度地滞留,进而发生分离。
3. TLC的操作步骤进行TLC实验的一般步骤如下:1.准备TLC板:将TLC板切割成适当大小,并在切口处用铅笔标记。
2.准备混合物:将待分析的混合物溶解或悬浮在适当的溶剂中。
3.上样:使用微量注射器或玻璃毛细管,在TLC板的切口处或标记线上滴上待分析样品。
4.开展层析:将TLC板放入含有足够溶剂的玻璃槽中,使其底部面对溶剂面,然后用盖板密封槽。
5.等待分离:静置或在适当温度下,待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取出TLC板。
6.显示分离结果:将TLC板放入紫外光灯下照射或在氧化剂中使用柱上试液,观察出现的斑点。
4. TLC的应用领域TLC在以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1 药物分析TLC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度检验、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
通过与已知样品比对,可以确定未知样品的成分和质量。
4.2 食品检测TLC可用于食品中成分的鉴别和分析。
例如,可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防腐剂、添加剂等,以及检测咖啡、茶叶等中咖啡因的含量。
4.3 环境监测TLC可用于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例如,可以检测水中的重金属、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等。
4.4 法医学TLC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主要用于检测毒物和药物,以及判断尸体中的药物成分和浓度。
4.5 化妆品分析TLC可用于化妆品的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
通过TLC技术,可以检测化妆品中的添加剂、色素、香料等。
化验室跑tlc板的原理
化验室跑tlc板的原理TLC(疏水液相层析)板是一种薄层层析技术,常用于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一种快速、简便和经济的方法,可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检测等。
TLC板的原理基于化合物在固体载体和液体移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TLC板通常由一层薄的固定相涂层在玻璃、铝箔或塑料片上制成。
这种固定相通常是极性或非极性的吸附剂。
液体移动相则是在固定相上通过毛细作用流动的溶剂。
TLC板的使用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涂层:TLC板上的固定相层可以通过浸渍或刷涂的方法进行涂覆。
固定相的选择取决于要分离的化合物的性质。
常用的固定相包括硅胶、氧化铝、氨基硅胶等。
2.样品施加:要分析的样品通常是以溶液的形式施加在TLC板的一个端点上。
样品的施加通常通过比色斑、微量管或相应的样品施加设备。
3.与溶剂系统平衡:TLC板上加入样品后,待样品完全干燥后,将TLC板放置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待TLC板与溶剂系统平衡。
4.开发:将经过平衡的TLC板放在溶剂系统中进行开发。
溶剂会通过毛细作用在TLC板上上升,将样品中的化合物扩散分离。
开发时间通常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所使用的溶剂决定。
5.显色:开发完成后,将TLC板从溶剂中取出,并将其在一个容器中暴露于空气中,待TLC板干燥。
然后,可以使用染色试剂或化学反应来显色分离的斑点。
不同的化合物会在TLC板上形成可见的不同颜色的斑点。
6.定量分析:根据各个斑点的形状、颜色和移动距离来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此时,常常使用扫描仪或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来测量和分析各个斑点。
TLC板的优点包括快速、简便、经济、检测灵敏度高等,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TLC板上分离的化合物数量有限,分离效果可能不如高效液相层析(HPLC)方法好,某些化合物可能会受到光线和氧气的破坏。
总之,TLC板作为一种薄层层析技术,通过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液体移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
儿茶素薄层层析
儿茶素薄层层析
儿茶素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用于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儿茶素(Catechins)等化合物。
下面是对儿茶素薄层层析的简要赏析:
1. 原理:儿茶素薄层层析基于物质在静态相(固定相)和移动
相(液体或气体)之间的差异分配行为实现分离。
将待测样品经过适当处理后,在薄层板上均匀涂敷静态相,样品在静态相上形成斑点。
随后将薄层板放入容器中,加入适当的移动相,通过毛细作用使移动相沿着静态相上升,从而使样品分离。
2. 操作步骤:
- 准备好薄层板并涂敷静态相。
- 在薄层板上标记样品位置,并将待测样品涂抹在相应的位置上。
- 将薄层板放入移动相的容器中,保持一定时间进行分离。
- 取出薄层板,迅速晾干或使用显色剂进行染色。
- 观察薄层板上的斑点,并根据相应的标准物质进行比对和定性分析。
3. 赏析:
- 样品分离:儿茶素薄层层析可以将儿茶素等化合物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实现样品的纯化和提取。
- 定量分析:通过测量样品斑点的面积或浓度与标准曲线的关系,可以进行儿茶素等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 快速、简单:相比于其他色谱技术,儿茶素薄层层析具有操作
简单、分离快速的优势,适用于快速筛查和初步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儿茶素薄层层析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静态相的选择、移动相的组成、温度等。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建议在操作前仔细研究相关文献和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实验和验证。
薄层色谱法
流动相的选择:
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 <己烷<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
根据被分离物的极性,先用单一溶剂展开,若Rf值太小,则加入
一定量极性强的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如果Rf值太大,则加入适量 极性弱的溶剂(如环己烷、石油醚等),以降低极性。可加入一定比例 的酸或碱,使斑点集中。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薄层色谱法,又称薄层层析(《中国药典》2015年
版四部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 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 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标准 物质按同法所得色谱图对比,亦可用薄层色谱扫 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薄层色谱扫描仪
二、基本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 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流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 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 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 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 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微升毛细管
半自动点样器材
全自动点样器
③展开容器
薄层色谱展开方式按几何类型份为 : 线型、环型和向心型。
(a,b)线型 (c)环型 (d)向心型
环型与向心型展开为特殊情况需求,需要借助特殊展开仪器进行展开; 线型根据展开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上行展开、下行展开、双向展开,水平展开, 实验室一般使用的为线型上行展开与水平展开。 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式必须能 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槽。
四种层析方法
四种层析方法层析方法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这种技术通过利用化合物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不同亲和性来实现分离。
层析方法因其简单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而成为化学、生物化学和制药学中最基本的分离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层析方法,包括薄层层析法、气相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和凝胶层析法。
这些方法将被讨论其原理、应用、实施步骤和优缺点。
一、薄层层析法薄层层析法(TLC)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液相分离技术。
该技术将被分析物和固定相通过一个毛细管作为裂隙分裂(slit split),使用一层非极性或极性的固定相作为分离基质,包括硅胶、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被分离的化合物随着移动液相在固定相上移动,不同化合物基于其不同亲和性分配到不同位置上。
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样品的准备、涂抹和显色步骤。
样品通常被溶解在一个合适的溶剂中,并用玻璃毛细管将其施加到固定相上。
一旦样品施加到固定相上,被分离的化合物将随着移动液相在固定相上移动。
显色可以通过利用化学试剂或紫外线进行检测。
TLC 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和制药学中,用于分析中等大小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如氨基酸、脂肪酸、天然产物和药物。
优点:TLC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分离技术,对于中等大小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TLC可以用于大规模样品纯化,并且可以被用于对化合物混合物进行初步分析的快速筛选。
缺点:TLC存在分离效率低和灵敏度低的问题,并且与其他层析技术相比,其分辨率相对较低。
TLC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可重复性差的问题。
二、气相层析法气相层析法(GC)是一种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离的技术。
此方法使用长列的液体或固定相,将待分离的化合物从液态或气态的样品中吸附并分离出来。
通过加热样品,在固定相中获得了一个气态分离的组分,可以将化合物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该方法通常使用非极性液态或固态固定相,如聚硅氧烷或聚乙二醇。
GC也可以选择更具有极性的固定相,从而实现对更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薄层层析的原理和应用
薄层层析的原理和应用1. 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TLC)是一种用于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化合物的常用技术。
它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固定在薄层板上)和流动相(液态或气态)之间的不同分配行为,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化合物的分离。
2. 薄层层析的应用薄层层析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2.1 药学•薄层层析可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分析,如药物纯度、含量等。
•它还可用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如药物与蛋白质、细胞的相互作用。
2.2 食品科学•薄层层析在食品科学中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成分的分析。
•它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2.3 环境科学•薄层层析可用于环境科学的高效、快速分析。
•它可用于监测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以及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2.4 法医学•薄层层析在法医学中可用于毒物学分析。
•它可用于分析尸体组织中的药物、毒物等。
3. 薄层层析的实验操作步骤薄层层析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薄层板:选择合适的薄层板,并在板上涂敷均匀的固定相。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前处理,如提取、稀释等。
3.样品施加:在薄层板上均匀施加待测样品。
4.等待固定:等待样品在薄层板上固定。
5.流动相选择: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并将薄层板放入层析槽中。
6.层析槽中流动相:添加流动相至适当高度,使其浸泡薄层板底部,但不要超过固定相线。
7.封槽:用盖子或纸封住层析槽。
8.等待迁移:等待迁移过程完成。
9.干燥:将薄层板取出,用吹风机或加热干燥。
10.显色:将薄层板暴露在合适的显色试剂中,使化合物呈现可见的斑点。
11.分析和测量:使用工具(如扫描仪或相对比色计)对薄层板上的斑点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4. 薄层层析的优点和局限性4.1 优点•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分离效果好、分离时间短。
•可用于分析多种类型的样品。
•成本低廉、设备要求较低。
实验六_薄层色谱层析
实验六_薄层色谱层析1.引言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它可以对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快速的分离和分析。
TLC通常使用薄层涂料作为固定相,涂料上的化合物会在移动相的作用下沿着涂料表面移动,不同的化合物会因为其与涂层和移动相的互作用方式不同而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2.实验目的1.掌握TLC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TLC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
3.实验器材-TLC板- Teflon盖板-色谱槽-滤纸-量筒-注射器-加热板-小试管-移液管-显色剂4.实验步骤1.准备TLC板,并在上面画线标记。
2. 准备好移动相,浸泡TLC板底部约1cm高,在TLC槽中加入足够的移动相。
3. 将TLC板放入槽中,盖上Teflon盖板,让TLC板与移动相接触。
4.等待移动相上升到合适的高度后,取出TLC板。
5.快速在TLC板上划线,并迅速将TLC板放入移动相槽中。
6.等待移动相上升到顶端后,取出TLC板,让其晾干。
7.在TLC板上使用显色剂进行显色,观察分离结果。
5.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后,我们可以得到TLC板上的色带。
每个色带代表一个化合物。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例子:-标准品的运动距离可以用来确定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的含量。
-标准品运动距离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升华、溶解度、复杂的形状或共沉淀的化合物。
6.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TLC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使用TLC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
通过观察TLC板上的色带,我们可以确定混合物中的不同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1] Skoog, D. A.; West, D. M.; Holler, F. J. (1996). Instrumental Analysis.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2] Snyder, L. R.; Kirkland, J. J.; Glajch, J. L. (1997). Practical HPLC Method Development. Wiley-Interscience.附录:TLC显色剂常用对照表- Ninhydrin:用于氨基酸的检测,显色后紫色。
薄层色谱(TLC)详细介绍及制作
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
这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从50年代发展起来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一、基本原理薄层层析是把支持物均匀涂布于支持板(常用玻璃板,也可用涤纶布等)上形成薄层,然后用相应的溶剂进行展开。
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
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
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
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
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
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
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
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
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
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例如用硅胶和氧化铝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
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
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
薄层层析原理
薄层层析原理薄层层析(T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它通过将混合物在薄层上分离,然后用吸附剂吸附和移动来实现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薄层层析原理主要包括样品的施加、薄层板的制备、色谱条件的选择和色谱结果的解释。
下面将详细介绍薄层层析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样品的施加是薄层层析的第一步。
通常情况下,样品会通过吸管或者微量注射器施加在薄层板上。
在施加样品时,需要注意样品的施加量要适中,以免影响分离效果。
此外,样品的施加位置也需要注意,要保证样品施加均匀,避免出现斑点不清晰的情况。
其次,薄层板的制备是薄层层析的关键步骤。
薄层板通常由玻璃、铝箔或者塑料材料制成,表面涂覆有吸附剂。
在制备薄层板时,需要注意薄层的厚度和均匀性,以及吸附剂的选择和涂布均匀度。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薄层层析的分离效果。
色谱条件的选择是薄层层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色谱条件包括移动相的选择、薄层板的浸渍和干燥条件等。
移动相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离效果来确定,通常使用的移动相有乙醚、甲醇、氯仿等。
薄层板的浸渍和干燥条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以保证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
最后,色谱结果的解释是薄层层析的关键环节。
通过观察薄层板上斑点的位置、颜色和形状,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成分的分离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色剂或者紫外灯等方法来进一步确认分离的成分。
色谱结果的解释需要结合实验经验和相关文献来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薄层层析在化学分析、药物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薄层层析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分析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之,薄层层析原理涉及样品的施加、薄层板的制备、色谱条件的选择和色谱结果的解释。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认真研究和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掌握薄层层析技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薄层色谱法
点样直径不超过 5mm,点样距离一般为 1~1.5cm 即可。 样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原点将呈空心环——环形色谱效应。因此配制样品溶液时 应选择对组分溶解度相对较小的溶剂。 点样方式有点状点样和带状点样。 展开 展开剂也称溶剂系统,流动性或洗脱剂,是在平面色谱中用作流动相的液体。展开剂的 主要任务是溶解被分离的物质,在吸附剂薄层上转移被分离物质,使个组分的 Rf 值在 0.2~0.8 之间并对被分离物质要有适当的选择性。作为展开剂的溶剂应满足以下要求:适当的纯度、 适当的稳定性、低黏度 、线性分配等温线、很低或很高的蒸气压一级尽可能低的毒性。 展开方式总的来讲平面色谱的展开有线性、环形及向心 3 种几何形式。 A 单次展开 用同一种展开剂一个方向展开一次,这种方式在平面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 (垂直上行展开,垂直下行展开,一向水平展开,对向水平展开) B 多次展开 单向对此展开,用相同的展开剂沿同一方向进行相同距离的重复展开,直 至分离满意,广泛应用于薄层色谱法 C 双向展开 用于成分较多、性质比较接近的难分离组分的分离。 薄层展开展开室如需预先用展开剂饱和,可在室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剂,并在壁上贴二 条与室一样高、宽的滤纸条,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顶的盖,使系统平衡或按正文规定 操作。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室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薄层板底边 0.5~ 1.0cm(切勿将样点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盖,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 10~15cm),取 出薄层板,晾干,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检测。 显色 A 光学检出法 a 自然光(400~800nm) b 紫外光(254nm 或 365nm) c 荧光 一些化合物吸收了较短波长的光,在瞬间发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而在
薄层层析原理
薄层层析原理
薄层层析(TLC)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技术,
它是在平板型溶剂中将混合溶液中的物质分离检测的一种技术。
薄层
层析是根据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析出程度分开物质,把有机物质溶解
在一个溶剂里,在加入新的溶剂后,将原料物质颜色化,每种物质分开,而不改变它们在新溶剂中析出现象。
薄层层析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薄层层析板、检测装置、溶剂组
合和检测程序。
薄层层析板是分析的基础,由层析纸、溶剂滴液区域
和检测器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检测者获得一
个精确的分析结果。
检测装置测量溶液的可见光样品的色谱,可以响
应物质的溶解度,并将其转换为可以读取的颜色,以便检测者快速识
别每种物质。
溶剂组合是确定溶剂梯度溶剂混合物,在二极性溶剂系
统中,非极性溶剂与极性溶剂混合在一起,在一定梯度里,使每种物
质析出得更加准确。
检测程序需要检测者根据具体分析要求依次把薄
层层析板放入不同的溶剂,在分析过程中,分析者需要不断观察每一
种物质的运动和位置,这样才能准确的识别每种物质。
薄层层析技术操作简易,分析成本低廉,且可以用来分离和分析
多种物质,并可同时检测多种分子,因此,它被广泛应用在医疗、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薄层层析可以帮助检测者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更快的分析速度,以便得到更准确的检测数据,这对检测工作的准确
性有很大帮助。
tlc适宜的rf值 -回复
tlc适宜的rf值-回复什么是TLC?TLC是薄层层析技术(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的缩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的分离和测定混合物组成的方法。
TLC适用于有机、无机和生物化学领域,可以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物质的组成并监测反应的进程。
在TLC中,混合物成分会通过吸附、分配或离子作用从流动相分离,辨识和定量目标化合物。
TLC的原理TLC的原理基于混合物成分在固定相上的分配行为。
实验中,一小滴待测样品会直接放在薄层层析板的底部,通常是硅胶或铝氧胶。
然后,试验样品会被吸收到固定相上,通常是由涂有固定相的支架支持的薄层;固定相可以选择性吸附或分配混合物中的特定成分。
接下来,将试交流板置于含有流动相的密闭槽中,流动相会通过间隙流过固定相。
成分分离取决于样品在固定相上的亲疏水性或其他相互作用。
当槽中的溶液渗入固定相后,可以观察到样品的分离和清晰的色带。
RF值的意义在TLC中,RF值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帮助识别薄层层析板上的目标化合物。
RF值表示分离物从出发点到达分离前行程的百分比。
具体计算如下:RF值=溶质迁移距离/溶剂前行距离。
RF值是参考数值,可以用于将目标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
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RF值,取决于它们与固定相的亲疏水性。
TLC适宜的RF值范围TLC适宜的RF值范围取决于具体的实验目的。
然而,一般来说,大部分的RF值范围应该介于0.1到0.9之间。
如果RF值过小,则目标物可能与固定相结合过强,无法轻易被流动相带走。
而如果RF值过大,则目标物可能与流动相结合过强,无法被固定相吸附。
适宜的RF值范围应该使目标物以适度的速度从出发点迁移到前沿。
如何调节RF值?调节RF值通常需要进行一些操作和优化,以确保在TLC分析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改变固定相:选择不同类型的固定相可能会导致不同的RF值。
例如,如果目标物的亲水性较高,则可以选择亲水性较低的固定相,以增加RF 值。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TLC)1 【含义】薄层层析是将吸附剂或者支持剂(有时加入固化剂)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上,形成薄层。
把欲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上,然后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
由于层析在薄层上进行故而得名。
2 【应用】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
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
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
3 【分类】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薄层层析可以分为两类:用吸附剂铺成的薄层所进行的层析为吸附薄层层析;用纤维素粉、硅胶、硅藻土为支持剂铺成的薄层,属于分配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中以吸附薄层为多用,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
4 【原理1】吸附薄层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各成分吸附能力不同,及展开剂对它们的解吸附能力的不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
吸附作用主要由于物体表面作用力、氢键、络合、静电引力、范德华力等产生。
吸附强度决定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还受被吸附成分的性质影响,更与展开剂的性质有关。
5【原理2】分配薄层层析的原理是,用极性溶剂吸苷在固体支持剂上所形成的混合物,铺成薄层(或装柱),然后活化、点样(或上样),再用极性较弱的展开剂(或洗脱剂)进行展开。
在展开过程中,各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作连续不断的分配。
由于各成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而可以达到相互分离的目的。
硅胶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力不同而得到分离,一般情况下极性较大的物质易被硅胶吸附,极性较弱的物质不易被硅胶吸附,整个层析过程即是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过程。
也就是说,利用吸附的特性起分子筛的作用。
3。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一、引言薄层层析(TLC)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在薄层上上升的速度,实现其分离和检测。
本文旨在通过对某种未知的混合物进行薄层层析实验,鉴定其组成和性质。
二、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为了进行薄层层析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试剂:- 薄层层析板- 溶剂:无水乙酸、乙酸乙酯、正己烷等- 常见试剂溶液供参照:苯酚溶液、对甲酚溶液等- 手套、安全眼镜等个人防护设备2. 样品制备将未知混合物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样品溶液。
最好进行预热和过滤处理,以确保样品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3. 薄层层析过程将薄层层析板的一端沾湿于合适的溶剂中,然后将样品溶液用毛细管点于板上的基线处。
并尽量避免样品斑点间的干扰。
4. 层析板的运行将薄层层析板放入层析槽中,溶液深度要低于基线处,溶液不要接触层析层。
等溶剂溶液上升到距离层析层1 cm左右,取出层析板,做标记并待其干燥。
5. 显色和结果分析将干燥的层析板放入显色槽中,用适当的显色剂显色,并观察斑点的形成和位置。
根据Rf值计算,鉴定混合物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以某种未知混合物样品为对象进行了薄层层析实验,并成功鉴定了其组成和性质。
以下为实验结果和讨论:1. 成功分离和鉴定了样品中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
通过与常见试剂溶液的对比,我们发现化合物A在薄层层析板上呈现出与苯酚一致的色谱带,而化合物B则呈现出与对甲酚相似的色谱带。
2. 通过计算每个化合物的Rf值,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它们在薄层上的迁移率。
Rf值是每个化合物斑点的移动距离与溶剂前沿移动距离之比。
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Rf值对照,我们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的性质。
3. 进一步分析样品中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相对含量。
通过测量它们在层析板上斑点的面积,我们可以得到它们的相对含量比例,并推断出它们在未知混合物中的含量百分比。
tlc原理 -回复
tlc原理-回复
什么是TLC原理?
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薄层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学物质。
它是色谱分析的一种形式,利用了不同化学物质在吸附剂上的亲和力差异来进行分离。
TLC原理基于化学物质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特性。
分离过程依赖于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的亲和力差异。
在TLC中,一个薄层的吸附剂(通常是硅胶或铝箔)被涂布在距离底部几厘米的地方,形成一条长而窄的带状区域。
待分离的混合物通过将样品施于吸附剂上,然后将吸附剂放置在溶剂中,溶剂会沿着吸附剂上升,同时也会带上各组分。
在TLC中,各组分在吸附剂上以不同的速率移动。
这是由于不同组分与吸附剂的亲和力不同。
移动的速率由两个因素决定:1)溶剂的沿上升方向的速度和2)溶剂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剂的流动导致溶剂和吸附剂之间的平衡不断被打破和重新建立,结果是吸附剂上物质的迁移。
一旦分离完成,吸附剂会被取出,并在短时间内干燥。
吸附剂上不同组分的位置可通过划线和物质直径的测量来确定。
TLC也可以进行自动扫描或以其他分析方法读取各组分的相对强度。
T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有机合成中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分析生化样品、标定混合物中化学物质的纯度、寻找分离和纯化有效分子以及监测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总结起来,TLC原理是依靠化学物质在吸附剂上的亲和力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施加样品于吸附剂上,并将其浸入溶剂中,利用各组分在溶剂中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TLC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是一种经济、快速且有效的分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LC铺板经验大全!!!下面是我从论坛里摘录的各位牛人对铺板方法的总结,希望对博友们有用!溶液的净化和分离方法有:结晶、吸附、离子沉淀(见水解沉淀)、络合物沉淀、金属置换沉淀、气体还原沉淀、离子浮选、沉淀浮选、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
膜分离技术、色谱、有机溶剂萃取、微波萃取、沉淀、结晶8.3. 薄层色谱(TLC)的使用指南综述:薄层色谱(TL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还可以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合适溶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有氧化铝或硅胶,它们是极性很大(标准)或者是非极性的(反相)。
流动相则是一种极性待选的溶剂。
在5.301中以及大多数实验室实验中,都将使用标准硅胶板。
将溶液中的反应混合物点在薄板上,然后利用毛细作用使溶剂(或混合溶剂)沿板向上移动进行展开。
根据混合物中组分的极性,不同化合物将会在薄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
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硅胶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
而非极性的物质将会在流动的溶剂相中保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在板上移动较大的距离。
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f值来表达。
这是一个位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化合物距离基线(最先点样时已经确定)的距离除以溶剂的前锋距离基线的距离。
薄层色谱(TLC)实验步骤:1) 切割薄板。
通常,买来的硅胶板都是方形的玻璃板,必需用钻石头玻璃刀按照模板的形状进行切割。
在切割玻璃之前,用尺子和铅笔在薄板的硅胶面上轻轻地标出基线的位置(注意不要损坏硅胶面)。
借助锋利的玻璃切割刀和一把引导尺,你便可方便地进行玻璃切割。
当整块玻璃被切割后,你就可以进一步将其分成若干独立的小块了。
(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会感到有一些难度,但经过一些训练以后,你便会熟练地掌握该项技术。
)2) 选取合适的溶剂体系。
化合物在薄板上移动距离的多少取决于所选取的溶剂不同。
在戊烷和己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大多数极性物质不会移动,但是非极性化合物会在薄板上移动一定距离。
相反,极性溶剂通常会将非极性的化合物推到溶剂的前段而将极性化合物推离基线。
一个好的溶剂体系应该使混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开基线,但并不使所有化合物都到达溶剂前端,Rf值最好在0.15~0.85之间。
虽然这个条件不一定都能满足,但这应该作为薄层色谱分析的目标(在柱色谱中,合适的溶剂应该满足Rf在0.2~0.3之间)。
那么,应该选取哪些溶剂呢?一些标准溶剂和他们的相对极性(从LLP中摘录)列于如下:强极性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等极性溶剂: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非极性溶剂: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常用混合溶剂:乙酸乙酯/己烷:常用浓度0~30%。
但有时较难在旋转蒸发仪上完全除去溶剂。
乙醚/戊烷体系:浓度为0~40%的比较常用。
在旋转蒸发器上非常容易除去。
乙醇/己烷或戊烷:对强极性化合物5~30%比较合适。
二氯甲烷/己烷或戊烷:5~30%,当其他混合溶剂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
3) 将1~2mL选定的溶剂体系倒入展开池中,在展开池中放置一大块滤纸。
4) 将化合物在标记过的基线处进行点样。
我们用的点样器是买来的,此外,点样器也可从加热过的Pasteur吸管上拔下(你可以参照UROP)。
在跟踪反应进行时,一定要点上起始反应物、反应混合物以及两者的混合物。
5) 展开:让溶剂向上展开约90%的薄板长度。
6) 从展开池中取出薄板并且马上用铅笔标注出溶剂到达的前沿位置。
根据这个算Rf的数值。
7) 让薄板上的溶剂挥发掉。
8) 用非破坏性技术观察薄板。
最好的非破坏性方法就是用紫外灯进行观察。
将薄板放在紫外灯下,用铅笔标出所有有紫外活性的点。
尽管在5.301中不用这种方法,但我们将采用另一常用的无损方法--用碘染色法。
(你可以参看UROP)。
9) 用破坏性方式观测薄板。
当化合物没有紫外活性的时候,只能采用这种方法。
在5.301中,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用的染色剂。
使用染色剂时,将干燥的薄板用镊子夹起并放入染色剂中,确保从基线到溶剂前沿都被浸没。
用纸巾擦干薄板的背面。
将薄板放在加热板上观察斑点的变化。
在斑点变得可见而且背景颜色未能遮盖住斑点之前,将薄板从加热板上取下。
10) 根据初始薄层色谱结果修改溶剂体系的选择。
如果想让Rf变得更大一些,可使溶剂体系极性更强些;如果想让Rf变小,就应该使溶剂体系的极性减小些。
如果在薄板上点样变成了条纹状而不是一个圆圈状,那么你的样品浓度可能太高了。
稀释样品后再进行一次薄板层析,如果还是不能奏效,就应该考虑换一种溶剂体系。
11) 做好TLC标记,计算每个斑点的Rf值,并且在笔记本中画出图样。
----------------------------------------------------------------------------------------TLC显色试剂的选择显色试剂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
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l.通用显色剂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
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1) 烃类①硝酸银/过氧化氢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③四氯邻苯二甲酸酐检出物:芳香烃。
溶液:2%四氯邻苯二甲酸酐的丙酮与氯代苯(10:1)的溶液。
方法:喷后置紫外光下观察。
④甲醛/硫酸检出物:多环芳烃。
溶液:37%甲醛溶液O.2ml溶于浓硫酸l0ml。
(2)醇类3,5一二硝基苯酰氯检出物:醇类。
溶液:I.2%本品甲苯溶液;Ⅱ.0.5%氢氧化钠溶液;Ⅲ.O.002%罗丹明溶液。
方法:先喷(I),在空气中干燥过夜,用蒸气薰2min,将纸或薄层通过试液(Ⅱ)30s,喷水洗,趁湿通过(Ⅲ)15s,空气干燥,紫外灯下观察。
硝酸铈铵检出物:醇类。
溶液:I.1%硝酸铈铵的0.2mol/L硝酸溶液;Ⅱ.N,N-二甲基-对苯二胺盐酸盐1.5g溶于甲醇、水与乙酸(128m1+25m1+1.5m1)混合液中,用前将(I)与(Ⅱ)等量混合。
喷板后于105oC加热5min。
③香草醛/硫酸检出物:高级醇、酚、甾类及精油。
溶液:香草醛1g溶于硫酸lOOml。
方法:喷后于120oC加热至呈色最深。
④二苯基苦基偕肼’ 检出物:醇类、萜烯、羰基、酯与醚类。
溶液:本品15mg溶于氯仿25ml中。
方法:喷后于110oC加热5~lOmin。
结果:紫色背景呈黄色斑点。
(3)醛酮类品红/亚硫酸检出物:醛基化合物。
溶液:I.0.01%品红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直至无色;Ⅱ.0.05mol/L氯化汞溶液;Ⅲ.O.05mol/L硫酸溶液。
方法:将I、Ⅱ、Ⅲ以1:1:10混合,用水稀释至l00ml。
邻联茴香胺检出物:醛类、酮类。
溶液:本品乙酸饱和溶液。
2,4-二硝基苯肼检出物:醛基、酮基及酮糖。
溶液:I.0.4%本品的2mol/L盐酸溶液;Ⅱ.本品O.1g溶于乙醇l00ml中,加浓盐酸lml。
方法:喷溶液I或Ⅱ后,立即喷铁氰化钾的2mol /L盐酸溶液。
结果:饱和酮立即呈蓝色;饱和醛反应慢,呈橄榄绿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不显色。
绕丹宁检出物:类胡萝卜素醛类。
溶液:I.1%~5%绕丹宁乙醇溶液;Ⅱ.25%氢氧化铵或27%氢氧化钠溶液。
方法:先喷溶液I,再喷溶液Ⅱ,干燥。
(4)有机酸类1 溴甲酚绿检出物:有机酸类。
溶液:溴甲酚绿0.1g溶于乙醇500ml和0.1mol/L氢氧化钠溶液5ml。
方法:浸板。
结果:蓝色背景产生黄色斑点。
2 高锰酸钾/硫酸检出物:脂肪酸衍生物。
溶液:见通用显色剂酸性高锰酸钾。
3 过氧化氢检出物:芳香酸。
溶液:0.3%过氧化氢溶液。
方法:喷后置紫外光(365nm)下观察。
结果:呈强蓝色荧光。
4 2,5 6-二氯苯酚-靛酚钠检出物:有机酸与酮酸。
溶液:0.1%本品的乙醇溶液。
方法:喷后微温。
结果:蓝色背景呈红色。
(5)酚类1 Emerson 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Ⅲ)) 检出物:酚类、芳香胺类及挥发油。
溶液:I.4-氨基安替比林1g溶于乙醇100ml;Ⅱ.铁氰化钾(Ⅲ)4g溶于水50ml,2 用乙醇稀释至100ml。
方法:先喷溶液I,3 在热空气中干燥5min,4 再喷溶液Ⅱ,5 再于热空气中干燥5min,6 然后将板置含有氨蒸气(25%氨溶液)的密闭容器中。
结果:斑点呈橙-淡红色。
挥发油在亮黄色背景下呈红色斑点。
7 Boute 反应检出物:酚类、氯、溴、烷基代酚。
方法:将薄层置有NO2蒸气(含浓硝酸)的容器中3~10min,8 再用NH2蒸气(浓氨液)处理。
9 氯醌(四氯代对苯醌) 检出物:酚类。
溶液:1%本品的甲苯溶液。
10 DDQ(二氯二氰基苯醌)试剂检出物:酚类。
溶液:2%本品的甲苯溶液。
11 TCNE (四氰基乙烯)试剂检出物:酚类、芳香碳氢化物、杂环类、芳香胺类。
溶液:0.5%~1%本品的甲苯溶液。
12 Gibb’s(2,13 6-二溴苯醌氯亚胺)试剂检出物:酚类。
溶液:2%本品的甲醇溶液。
⑦氯化铁检出物:酚类、羟酰胺酸。
溶液:1%~5%氯化铁的0.5mol/L盐酸溶液。
结果:酚类呈蓝色、羟酰胺酸呈红色。
(6)含氮化合物①FCNP(硝普钠/铁氰化物)试剂检出物:脂肪族含氮化物,如氨基氰、胍、脲与硫脲及其衍生物,肌酸及肌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