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分析
耳聋基因!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检测
耳聋基因!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检测我国是世界上耳聋人数最多的国家,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人群达到7000-8000万,每年还新出生3万余名聋儿,防聋治聋工作任务艰巨。
研究表明有将近70%的耳聋致病原因由遗传因素引起。
已确定的耳聋基因多达200多种,而GJB2、SLC26A4、mtDNA12S rRNA引起的耳聋在耳聋致病原因中高达40%。
GJB2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致聋因素,可导致先天性重度、极重度聋。
SLC26A4基因突变是第二大致聋因素,可引起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性耳聋。
由mtDNA12S rRNA A1555G和C1494T突变所导致的耳聋占1.87%。
耳聋遗传方式多样,有常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伴性遗传等,临床上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见。
GJB2、SLC26A4大部分病例表现为隐性遗传,即单个杂合不引起听力障碍,纯合或者复合杂合才表现出听力障碍。
正常听力人群中有5-6%的人有这两个基因的携带,如果夫妻双方都为携带状态,那么生育的孩子有25%的风险为纯合或者复合杂合,即表现为听力障碍。
mtDNA12S rRNA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基因,有该基因突变的人群对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尤其敏感,如果接受了这类抗生素的注射,往往表现为“一针致聋”。
该基因是母系遗传,如果孕妇筛查出有该基因的突变,所生育的孩子均携带该基因的突变,以后应终身避免使用该类抗生素,所以该基因的筛查有强烈的预警作用。
我们常常遇到一对听力正常的夫妻带着一个听力障碍的孩子来咨询,为什么我们夫妻二人家里没有耳聋家族史也会生育出一个听力异常的孩子?这种情况经过基因检测,多数能检测出GJB2或者SLC26A4基因的杂合突变。
明确了基因缺陷的夫妻在生育二胎的时候就可以在怀孕16周的时候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通过对胎儿基因型的检测来预知二胎的听力情况。
理论上有相同致聋基因携带的夫妻每生育一胎,胎儿的患病风险为1/4,听力正常但有单杂合携带的风险为1/2,完全正常的概率为1/4。
健康汉族孕妇GJB2基因突变产前筛查分析
健康汉族孕妇GJB2基因突变产前筛查分析李珊珊;王琳琳;吕巍;杨树法;于璐【摘要】目的:确定健康汉族孕妇的GJB2基因突变产前筛查。
方法对475例研究对象基因组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基因芯片检测GJB2、GJB3、SLC26A4及线粒体12S rRNA 4个基因9个位点;直接测序检测其G JB2突变谱情况。
结果利用耳聋基因芯片,检出15例研究对象携带6种致病突变,包括14例杂合突变:G JB2基因检出3个框移突变,176‐191 del 16、235del C和299‐300del AT ,35del G未检出;SLC26A4基因检出2个错义突变,2168A>G 和IVS7‐2A>G ;检出1例线粒体12S rRNA 1555A>G纯合型突变。
直接测序法检测整个GJB2编码区,检出176‐191del 16、235del C、299‐300del A T、109G> A 4种致病突变;79G> A、341A > G、478A > G 和608T>C 4种多态性;11G>A、187G> T、372G>A、558G>A 4种未分类突变。
其中211例研究对象至少携带1种G JB2突变,占检测总数的44.4%。
结论该研究有助于孕妇产前耳聋基因突变的筛查分析,辅助孕妇遗传性听力损失的遗传咨询。
%Objective To determinate the prenatal screening of mutations of the major deafness gene GJB2 in healthy Han pregnant women .Methods The gene DNA extraction and amplification was performed in 475 healthy Han pregnant wome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9 loci of GJB2 ,GJB3 ,SLC26A4 and mitochondria12S rRNA were de‐tected by the DNA microarray analysis .The direct DNA sequencing was used for detecting the GJB2 mutation situa‐tion .Results The deafness gene microarra y analysis showed six types of pathogenic mutations in 15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ing 14 cases of heterozygous mutation:3 frameshift mutations in GJB2 gene ,non‐mutation was detected in 176‐191 del 16 ,235del C and 299‐300delAT ,35del G ;2 missense muta tions in SLC26A4 gene ,2168A>G and IVS7‐2A>G ;1 case of mitochondria12S rRNA 1555A> G homozygotic type mutation was detected out .The whole GJB2 coding region was detected by the direct DNA sequencing ,including 4 kinds of detected pathogenic mutation 176‐191del 16 ,235del C ,299‐300del AT and 109G > A ,4 kinds of polymorphism 79G> A ,341A > G ,478A > G and 608T>C and 4 kinds of non‐classification mutation11G> A ,187G> T ,372G> A and 558G>A .Among them ,211 subjects carried at least 1 kind of GJB2mutation ,accounting for 44 .4% of the detected total number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is conducive to screening analysis of prenatal deafness gene mutation and assisted genetic counselling for hereditary hearing loss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4页(P2556-2559)【关键词】突变频率;G JB2基因突变;遗传性耳聋【作者】李珊珊;王琳琳;吕巍;杨树法;于璐【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遗传代谢实验室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遗传代谢实验室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遗传代谢实验室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遗传代谢实验室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遗传代谢实验室100026【正文语种】中文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生率1∶1 000,多方面原因可造成耳聋,其中50%~60%与遗传因素有关[1]。
9-非综合征型耳聋-GJB2-GJB6-PDS等
什么是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以耳聋唯一症状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占所有遗传性耳聋的70%,综合症型耳聋(除耳聋外还合并其他系统的病变)占30%。
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按照遗传模式分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FN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FNB),X连锁(DFNX)或线粒体(没有特殊简写名称)。
这些类型的听力损失中的每一种包括多种亚型。
DFNA,DFNB和DFNX子类型按其首次描述的顺序编号。
例如,DFNA1是第一种被鉴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
遗传病理学耳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引起耳聋的突变基因估计有几百个。
大部分的非综合征型耳聋为孟德尔单基因遗传病。
按遗传方式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和线粒体遗传,分别占遗传性耳聋的20%,80%,1%和<1%。
所有中度至重度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中约有50%是由GJB2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案例被指定为DFNB1。
GJB2基因编码一种称为连接蛋白26蛋白质,它是连接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
DFNB1的最为常见的突变类型为在GJB2基因内或附近的缺失或插入。
许多种群中最常见的突变,特别是在北欧血统的人群中,是GJB2基因的第35位删除了一个碱基对(写成35delG)。
在亚洲人群中,经常报告的突变为第235位(235delC)处碱基缺失。
不太常见的类型是GJB2基因的点突变对或者基因DNA缺失突变。
另一种连接蛋白基因GJB6的突变也可引起DFNB1。
GJB6基编码一种称为连接蛋白30的间隙连接蛋白,蛋白质形成通道称为间隙连接,其允许相邻细胞,包括内耳细胞之间的通信蛋白的交流。
GJB2的突变或GJB6基因改变它们各自的连接蛋白,这改变了间隙连接的结构并可能影响听觉所需细胞的功能或存活。
已经在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患者中发现了数十种SLC26A4(PDS)基因突变。
该基因的突变导致一种称为DFNB4的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
基因芯片法检测21例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基因芯片法检测21例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韩崇旭;任传利;李贵玲;汪骅;张素华;孙艳;关兵【摘要】目的探讨基因芯片在耳聋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扬州市聋哑学校21例8~18岁的耳聋患者中4个耳聋相关基因上的9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包括GJB2( 35 delG、176de116、235 delC及299 delAT)、GJB3 (C538T)、SLC26A4( IVS7-2A>G、A2168G)以及线粒体12S rRNA(A1555G、C1494T).结果 SLC26 A4突变阳性率为38% (8/21),其中IVS7-2A>G杂合突变7例,IVS7-2 A>G与A2168G杂合突变1例;GJB2突变阳性率为19% (4/21),其中176de116杂合突变1例,299 delAT杂合突变1例,176 del 16与235 del C杂合突变1例,235 del C纯合突变1例.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筛查耳聋基因的高效、经济、简便、灵敏及特异性方法.【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8)001【总页数】5页(P1-4,9)【关键词】耳聋;基因芯片;基因突变【作者】韩崇旭;任传利;李贵玲;汪骅;张素华;孙艳;关兵【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生殖中心,江苏扬州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扬州22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6.43基因芯片又称 DNA芯片、生物芯片,基因芯片技术系指将已知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与标记的待检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待检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研究进展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研究进展陆洋;孙晓勉【摘要】先天性耳聋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与耳聋相关的遗传性基因逐渐被确立,如GJB2基因、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12SrRNAm.A1555G、GJB3基因等。
先天性耳聋在新生儿期的发病率约为1‰~1.86‰,是由多种环境和/或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为了早期发现新生儿语前听力损失或迟发性听力损失,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模式逐渐得到实施。
该文就我国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Congenital deafness has become a worldwide public health problem.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research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hereditary deafness-related genes have been gradually defined, such as GJB2 gene, SLC26A4 gene and mitochondrial12SrRNAm.A1555G,and GJB3 genes.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deafness in neonatal period is about 1‰-1.86‰, which is caused by multiple actions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For early detection of hearing loss or delayed hearing loss before speech, hearing screening and deafness-related genes screening model are gradually implemented.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hearing screening combined with deafness-related genes screening on newborns.【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1088-1091)【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基因筛查研;研究进展【作者】陆洋;孙晓勉【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0;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9近年来,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29个近亲结婚致聋核心家系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分析
者 中 的 突 变特 点 。方 法
对 2 个 近 亲 结 婚 致 聋 核 心 家 系 的 后 代 进 行 全 面 的 体 格 检 查 , 取 静 脉 血 1 , 取 9 采 0ml提 GB J 2基 因 检 测 结 果 :
DN 针对 特定 基 因 , A, 进行 聚合 酶链 式反 应 (oy rs hi eco , C 并 测 序 。 结 果 p lmeaecanrat n P R) i
【 键 词】 近 亲 结 婚 ; 常染 色 体 隐性 遗 传 ; 耳 聋 ; 基 因 关
【 图 分 类 号】 R 6 . 中 745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7 9 ( 0 8 0 —0 9 —0 0 6 2 9 An yss o B2 Ge e, e i al i fGJ n SLC2 A4 an i c o dra 6 d M t h n i lDNA 2 RNA i o 1 Sr n Tw e t — n n y— Nie Dea n s Pr a d n t e CO s n ufeO s M a ra di e fes ob n s i h n a g n u r ige Pe gr es
SLC2 A 4 a io ho 6 nd M t c ndra N A 2Sr i1D 1 RN A A1 55 i he on a 5 G n t c s ngune i ous m a ra p d g e s M e h ds T h r ige e i r e . to e c m m o de f s n o ng s qu n e we e a p iid y ol o n ane sge e c di e e c s r m lfe b p ymer s c i r a ton ( a e han e c i PCR ) wih c r e p di t o r s on ng p i e s,a he PCR od t e e p ror e O bes q e e n nayz d w ih DN A a ofw a e rm r nd t pr uc sw r e f m d t e u nc d a d a l e t St rs t r .Re ul On一 s t s 1 ne h Y o om o y ousm u a i d f t r yg s m u ato r e e t d zg t ton an ourhe e oz ou t ins we e d t c e .Con u in The c clso ons ng ne a — a ui ousm r ra e p i e s we et e pr cou e ou c n i a, n h l o e t d a tl e he r a o b y i g edgr e r h e i s r s r e i Ch n a d s ou d be pr t c e nd u ii d t m e s na l . z
新生儿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筛查及结果分析
新生儿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筛查及结果分析目的:利用耳聋基因芯片筛查,出生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中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的发生频率,检出携带者。
方法:研究对象为1823例出生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采集出生72h后足跟血,以PCR与耳聋芯片技术,检测滤纸干血斑,检测SLC26A4耳聋基因8个热点突变位点。
结果:检出携带者 19例,检出率 1.04%。
SLC26A4 基因 IVS7-2A>G 杂合突变型 16例(0.88%),2168A>G 杂合突变型 1 例(0.05%),1229C>T杂合突变型1例(0.05%),IVS15+5G>A杂合突变型1例(0.05%)。
结论:听力筛查正常的新生儿,仍有携带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相关耳聋基因的风险,建议出生时进行SLC26A4热点基因检测,预防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相关的听力下降。
关键词: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耳聋;听力筛查;基因突变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 是以前庭导水管扩大伴有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为特征的疾病,占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1%-12%1-2,是儿童先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对遗传的深入研究,大量致聋基因突变位点被确认,为遗传性耳聋筛查及诊断提供了基础,SLC26A4是明确的致聋基因,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发病有关3。
本调查采用耳聋基因芯片对我院1823 例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干预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2019年8月~2019年9月间收集新生儿筛查标本1823例,均为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均无明显畸形,无怀孕病毒感染史,并签订听力筛查与基因检测知情同意书。
72h后采集足跟血滴于干燥的滤纸片上,完全渗透,血斑不小于8mm,自然晾干后置4℃冰箱保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12srrna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科研热词 聋 突变 基因突变 耳聋 线粒体dna 线粒体 流行病学 基因 非治疗性人类实验 遗传性 连接蛋白类 药物性耳聋 肾虚 聋/中医药疗法 维吾尔族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短尾蝮蛇 新生儿 序列分析 听力筛查 听力损失 分子流行病学 先天性 slc26a4基因 gjb2基因 dna @新疆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前庭水管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2014年 科研热词 耳蜗植入 耳聋 突பைடு நூலகம் 基因 推荐指数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科研热词 耳聋 线粒体dna 基因诊断 gjb2基因 非综合征耳聋 非综合征性耳聋 连接蛋白类 膜转运蛋白质类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聋 线粒体突变 线粒体dna12srrna 病理 流行病学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母系遗传 婴儿 听觉丧失 听力检查 分子生物学 分子流行病学 slc26a4基因 slc26a4 gjb2 dna,线粒体 12srrna基因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非综合征型聋儿耳聋基因的检测策略
非综合征型聋儿耳聋基因的检测策略窦晓宁,徐荣华,高玲,任雪莲,张敏敏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潍坊261011摘要: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聋儿高效、敏感、经济的耳聋基因组合检测策略。
方法将确诊的391例非综合征型聋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A组132例、B组142例、C组117例,分别进行4个基因21个位点、6个基因41个位点、14个基因108个位点的耳聋基因检测,统计各组耳聋基因和位点检出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三组基因总突变检出率分别为41.67%、42.25%、41.03%,三组GBJ2、SLC26A4、GJB3、12sRNA基因突变频次检出率分别为56.06%,53.52%,54.70%。
各组间总突变检出率,GBJ2、SLC26A4、GJB3、12sRNA基因突变频次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4个基因21个位点的检测组合能够涵盖大部分热点突变基因和位点,可以作为非综合征型聋儿常规基因筛查和检测组合。
关键词:听力障碍,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基因突变;儿童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13.013中图分类号:7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13-0049-04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是造成儿童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及时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可以明确大部分听力障碍的原因,揭示遗传性听力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指导医学干预、评估儿童听觉障碍的康复效果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形态复杂多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固定的筛查基因与位点模板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但基于耳聋基因的广泛性及检测价格成本等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实现对所有基因及位点进行检测,最有效的方式应是针对本地区的耳聋基因流行情况制定本区域检测的基因与位点模板。
本研究对遗传性耳聋基因不同的检测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经济且检出率高的筛查策略。
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及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的结果分析
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及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的结果分析谢文光;关建宏;司徒尤发;梁伟敏【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听力和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联合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为迟发型耳聋早期发现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306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听力初筛和常见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68例新生儿中,听力初筛不通过317例,占10.33%,确诊听力受损15例,疾病阳性率为4.89%.通过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其中听力初筛不通过和基因突变者共445例,总阳性率为14.50%,明显高于单纯听力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8,P<0.05).3068例新生儿中,耳聋易感基因突变132例,阳性率43.02‰,其中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25.75‰、3.91‰、12.39‰、1.10‰.结论新生儿听力与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可以进一步提高了耳聋疾病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发现与遗传性相关的迟发性耳聋或药物性耳聋.【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9(009)010【总页数】4页(P180-182,186)【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迟发型耳聋【作者】谢文光;关建宏;司徒尤发;梁伟敏【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江 529500;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江 529500;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江 529500;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江 529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耳聋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之一[1],我国新生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耳聋患者达到60%以上[2]。
新生儿早期听力的丧失会影响到听觉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早期发现和预警是获得最佳治疗和康复的关键。
GJB2、SLC26A4基因相关耳聋儿童的听力损失特点分析
GJB2、SLC26A4基因相关耳聋儿童的听力损失特点分析崔庆佳;孙喜斌;戴朴;黄丽辉;王国建;张媛;杨影;康东洋;杜延顺;赵丽萍;黄莎莎;张伟【摘要】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au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832deaf children with biallelic causative mutations in GJB2 ,SLC26A4gene .Methods The 832 patients received deafness gene screening ,553 were GJB2 gene biallelic causative mutations ,279 were SLC26A4 gene biallelic causative mutation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ages of hearing loss onset :<1 ,1~3 ,3~6 ,6~12 years old ,and the au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alence of GJB2 ,SLC26A4 gene mutations at different ages of onset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GJB2 gene mutations at four groups was 37 .97% (210/553) ,38 .34% (212/553) ,16 .27% (90/553) ,7 .41% (41/553)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SLC26A4 gene mutations at four groups was 25 .45% (71/279) ,44 .80% (125/279) , 20 .07% (56/279) ,9 .67% (27/279)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JB2 and SLC26A4 gene was significant(P=0 .001) .The prevalence of profound hearing loss with GJB2 gene mutations at four groups were 66 .67%(140/210) ,61 .32% (130/212) ,47 .78% (43/90) ,41 .46%(17/41)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 .004) ,while the difference in 279 patients with SLC26A4 gene mutation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 083) .Conclusion The age of hearing loss onset in patients with biallelic causative mutations in GJB 2 or SLC26A4 gene refers to 0~3 years -old ,hearing loss in patients with GJB2 ,SLC26A4 gene mutations gives priority to pro-found .The age of hearing loss onsetis smaller ,the ratio of profound hearing loss is higher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profound hearing impairment should be performed the genetic testing when the age of onset under 12 .%目的:探讨明确为GJB2、SLC26A4基因相关耳聋儿童的听力损失特点。
西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西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郭玉芬;鲍晓林;王秋菊;刘晓雯;关静;徐百成;韩明鲲;赵翠;赵亚丽;王大勇;兰兰【摘要】目的探讨GJB2、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主要的突变方式.方法采集中国西北地区80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血样,应用PCR技术扩增GJB2基因的编码区和SLC26A4基因第7、19外显子,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5.0或BioEdit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结果 801例NSHI患者中共检测到125例发生GJB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5.61%(125/801),其中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率为8.99%(72/801),235delC约占所有突变的78.79%(156/198).101人发生SLC26A4基因(P7、P19)IVS7-2A>G、H723R和T721M突变,突变率为12.61%(101/801),其中双等位基因突变率为5.12%(41/801).结论在中国西北地区NSHI患者中,235delC是GJB2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方式,IVS7-2A>G和H723R是SLC26A4基因主要的突变方式.【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年(卷),期】2008(016)004【总页数】4页(P263-266)【关键词】聋;突变;GJB2基因;SLC26A4基因;等位基因【作者】郭玉芬;鲍晓林;王秋菊;刘晓雯;关静;徐百成;韩明鲲;赵翠;赵亚丽;王大勇;兰兰【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兰州,730030;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兰州,730030;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3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在基因水平上对耳聋病因学的诠释成为当今探究遗传性聋发病原因的热点。
新生儿耳聋防控体系建设的历程与现状(Ⅱ):遗传性聋的三级预防
新生儿耳聋防控体系建设的历程与现状(Ⅱ):遗传性聋的三级预防袁涛;曾祥丽【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年(卷),期】2018(026)004【总页数】6页(P442-447)【作者】袁涛;曾祥丽【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州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州5106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遗传性聋严重影响患儿的言语和认知发育,甚至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更会导致人际交往的严重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耳聋基因被发现,耳聋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聋的诊断与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基于耳聋基因检测的遗传性聋的三级预防,可有效地减少遗传性聋患儿的出生,对已出生的患儿也可早发现和干预。
现对遗传性聋三级预防的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1 遗传性聋概述先天性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感觉缺失,其发病率为1‰~3‰[1],其中50%~60%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2]。
大约70%遗传性聋是非综合征性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仅表现为听力损失,而无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3]。
NSHI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不断地克隆新的耳聋基因和定位新的耳聋基因位点;截至2017年,全世界学者共定位克隆非综合征型聋基因87个,综合征型聋基因48个[4]。
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显示,耳聋的分子病因聚焦于几个重要致聋基因的突变,主要有 GJB2基因 (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2 gene, GJB2 gene)、GJB3 基因(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3 gene, GJB3 gene)、SLC26A4 基因(SLC26A4 gene 或 PDS gene)、线粒体12S rRNA(mtDNA)[5]。
听力筛查不合格新生儿的常见耳聋基因检测
听力筛查不合格新生儿的常见耳聋基因检测李天洁;梁建梅;王向东;王清泽;封纪珍【摘要】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未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探讨耳聋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PCR法对42 d复筛耳声发射技术(OAE)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检测不合格的134例新生儿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235delC、299-300delAT),SLC26A4(IVS7-2A>G、2168A>G)和mtDNA12SrRNA(1555A>G、1494C>T)检测.结果:发现22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16.42%,其中含2例235delC纯合突变、10例235delC杂合突变、1例235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2例IVS7-2A>G纯合突变、6例IVS7-2A>G杂合突变和1例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结论:耳聋基因检测有助于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早期诊断及干预,临床开展该检测项目意义重大.%Objective:To analyze the mutations of common deafness genes in the newborns from Shijiazhuang City who failed to pass the hearing screening, so a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afness genes detection. Methods: 134 newborns who failed to pass the hearing screening of OAE and AABR when 42 days were tested the common genes related with deafness, including GJB2 (235delC, 299-300delAT), SLC26A4 (IVS7-2A>G, 2168A>G) and mtDNA12SrRNA (1494C>T, 1555A>G). Results: 22 infants carried mutations, and the carrier rate was 16.42%. There were 2 homogeneous and 10 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235delC, and one235delC/299-300delAT compound heterozygous. Also, there were 2 homogeneous and 6 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IVS7-2A>G, and one IVS7-2A>G/2168A>G compound heterozygous. Conclusions: The test ofcommon deafness genes is helpful to diagnose and intervent early the sensorineural deafness in children, suggesting it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3页(P454-456)【关键词】听力检查;基因;突变;聋;听力障碍;婴儿,新生【作者】李天洁;梁建梅;王向东;王清泽;封纪珍【作者单位】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妇二科;石家庄市平安医院功能科;辛集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正文语种】中文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1‰~3‰[1],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之一。
6945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方式调查
6945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方式调查封纪珍;李天洁;莫中福;李丽欣;王亚凡【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构建信息储备库,为临床诊断、遗传咨询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6 945例新生儿于出生3d后采足跟血,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行先天性遗传性耳聋GJB2基因235delC位点、迟发性耳聋SL C26A4基因(IVS7-2A >G和2168A>G)和药物性耳聋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和1494C>T)检测,所有检测均在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结果:6 945例新生儿中共发现突变携带者239例,检出率为3.44%.其中114例(1.64%)携带235delC杂合突变,1例(0.01%)携带235delC纯合突变;97例(1.40%)携带IVS7-2A>G杂合突变,1例(0.01%)携带IVS7-2A>G纯合突变,14例(0.20%)携带2168A>G杂合突变;9例(0.13%)携带1555A>G均质突变,2例(0.03%)携带1555A>G异质突变,1例(0.01%)同时携带有IVS7-2A>G杂合突变、1555A>G异质突变和235delC杂合突变.结论:GJB2基因235delC位点和SL C26A4基因IVS7-2A>G位点是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的主要方式.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了解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年(卷),期】2015(034)004【总页数】4页(P293-295,301)【关键词】遗传性疾病,先天性;婴儿,新生;听觉丧失;遗传筛查;聚合酶链反应;流行病学研究【作者】封纪珍;李天洁;莫中福;李丽欣;王亚凡【作者单位】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遗传性耳聋是指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
非综合征型耳聋诊疗指南(2019年版)
非综合征型耳聋诊疗指南(2019年版)非综合征型耳聋概述非综合征型耳聋属于遗传性耳聋的常见类型。
是由于基因组一种或多种异常导致听觉通路(尤其内耳)发生病变从而引起听功能障碍,同时不伴有其他系统异常的耳聋。
病因和流行病学非综合征性耳聋按遗传方式划分包括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性耳聋(主要为GJB2,SLC26A4),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性耳聋(主要为GJB3)和线粒体遗传性耳聋。
GJB2基因编码的Cx26缝隙连接蛋白是完成电解质、第二信使和代谢产物细胞间转换的重要通道,是内耳毛细胞维持生存和功能的必要因素;SLC26A4基因突变可导致内耳发育最为常见畸形——前庭水管扩大,从而导致内耳毛细胞功能损失造成耳聋;GJB3基因是由我国夏家辉院士克隆,编码的Cx31缝隙连接蛋白也是维持内耳正常听觉的关键因素;线粒体基因突变属于母系遗传,与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密切相关。
耳聋是最为常见的感觉障碍疾病,世界范围内听力损失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86‰,目前公认60%以上耳聋由遗传因素所致,其中约70%为非综合征性耳聋。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听力损失。
常见的类型如下:1.GJB2相关性耳聋以往学者多认为GJB2所致耳聋为听力筛查即可明确的先天性,初生即外显,多累及双侧,对称的重度语前聋。
近年来逐渐发现个别病例可表现为不对称或单侧听力受损,听力损失程度变异较大,不同病人的表现可从轻度至极重度不等;GJB2导致渐进性、出生后才发生的耳聋也并不少见。
但目前共识为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现相关,纯合的截断突变比一种截断突变合并一种非截断突变的复合杂合子症状更为严重。
2.SLC26A4(PDS基因)相关性耳聋与内耳结构前庭水管扩大密切相关。
在不同种族突变热点不同;在我国最为常见的2个热点突变为SLC26A4 IVS 7-2 A >G突变和SLC26A4 c.2168 A>G突变。
前庭水管扩大的患儿临床表型往往为迟发型波动性、渐进性听力损失,初生时听力可为正常或减退,在内耳压力改变的情况下,如坠床、头部磕碰、撞击类运动、反复感冒高热等出现明显听力下降,多影响言语发育。
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7T15:26:34.9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作者:李婷[导读]李婷(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610000)新生儿耳聋是在新生儿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缺陷,发病率较高,尤其近年来呈不断增长态势,并逐渐成为各类残疾病的首位因素。
目前对新生儿的听力检测多采用“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方式,基因检测能弥补常规听力检查无法检测出的潜在药物性和迟发性新生儿耳聋情况,提高诊断效率。
因此本文分析了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旨在帮助患者和监护人员对新生儿的听力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早干预,避免由此对幼儿今后语言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连续出生、门诊诊断听力损失的4586例进行了耳聋基因检测的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分析耳聋基因筛选结果。
新生儿监护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采集新生儿的足跟血并将其送至基因检测中心。
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新生儿常见的耳聋易感基因,确定各项信息的有效性。
具体项目包括GJB2基因对于新生儿先天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的检测,SLC26A4基因对幼儿迟发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的检测,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对新生儿药物型(如抗生素)耳聋基因突变位的检测等。
1.3观察追踪:首先将基因检测及新生儿听力检测结果通知与家长或监护人,对筛查结果中没有通过检测的164例新生儿数据展开重点的追踪,包括但不限于对新生儿用药史、遗传性耳聋患病史、新生儿生活行为习惯等的调查了解,以及对新生儿的语言、听力及后续干预情况的定期随访和耳聋相关的生活、用药等方面的指导。
2.结果3946例新生儿耳聋检测事例中,164呈阳性,携带率4%,具体对各突变位携带率的分析结果如下:患者易感基因GJB2的GJB2杂合突变68例,携带率为41%;GJB2纯合突变0例,携带率为0%,235del C杂合突变为52例,携带率为15%。
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任淑敏;吴庆华;刘宁;亢鸿飞;白楠;孔祥东【摘要】目的对有明确耳聋致病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耳聋家庭再次生育时行产前诊断,并给予相应的临床咨询,降低生育风险.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通过超声引导下行介入性穿刺,对获取的胎儿标本DNA应用STR位点检测以排除母体基因组的污染,并采用Taqman探针法结合Sanger测序进行相关耳聋基因检测.结果对59个家系胎儿进行相关基因(GJB2、SLC26A4)检测,16个家系的胎儿为与先证者一致的患儿,25个家系的胎儿为携带父母一方致病突变的携带者,18个家系的胎儿为无致病突变携带的正常胎儿.出生后听力评估、基因诊断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中GJB2基因最常见的致病突变为c.235delC,其次为c.299-300delAT.SLC26A4基因最常见致病突变为IVS7-2A>G,其次为c.2168A>G(p.H723R).应用一代测序技术进行耳聋基因产前诊断,能准确诊断胎儿耳聋基因型,有效降低遗传性耳聋患儿的出生率.【期刊名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6(008)002【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作者】任淑敏;吴庆华;刘宁;亢鸿飞;白楠;孔祥东【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5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之一,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达1‰~3‰。
耳聋可由环境及遗传因素作用导致,其中60%以上的耳聋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1]。
新生儿中耳聋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可行性研究
新生儿中耳聋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可行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中耳聋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可行性。
方法: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诸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69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对象均采取基因筛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经基因筛查结果显示,共计检出259例,占比为4.55%,其中GJB2基因235杂合突变检出率最高(2.13%),其次为SLC26A4基因IVS7-2杂合突变(0.89%)。
结论:对新生儿中耳聋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对耳聋较早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耳聋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可行性研究耳聋是人的感觉系统中最为普遍的缺陷之一。
我国耳聋群体庞大,听力残疾人群达2780万人,占全国残疾人总人数的33%。
我国每年新出生聋儿3万人左右,再加上迟发聋和药物性聋,每年新出生听力障碍患儿达6万多人[1]。
目前,耳聋在我国已经是第二大出生缺陷。
先天性的聋患儿会造成其言语发育受阻,继而难以沟通,更有甚者难以融入社会。
因此,耳聋患儿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可大大减轻个人、家庭及社会负担,有很大社会意义。
据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是新生儿耳聋危险因素的60%。
遗传因素中,遗传性耳聋约70%是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其他30%遗传性耳聋为综合征型(SHL)。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表明,国内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主要有GJB2和SLC26A4、GJB3以及线粒体基因12srRNA。
施行新生儿耳聋的基因筛查,是为了对耳聋的儿童进行更早期的介入。
为此,本次研究对新生儿中耳聋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诸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69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上述对象中男性3432例,女性2260例。
上述所有新生儿家长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选择抽取脐带血做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rc] Obe t e To e po et emoe ua pd milg n fetv e ei da n si to o h Ab ta t jci v x lr h lc lre ie oo y a d efcieg n tc ig o tcmeh d f rt e
p te s wih no y a int t ns ndr m i e o i ur lhe rn os (NSH I).w er p t d t e r s t ne i a i ton ba e o cs ns rne a a i g 1 s e or e h e ulsofge tcex m na i s d
Th u a in An y i B2, e M t to alss ofGJ SLC2 A4 a d mt 6 n DNA1 Sr 2 RNA n n Pate t ih Ge e i in s w t
No s n r m i n y d o c Sen orn u a arn o s i en h u,Hu a o n e s ie r lHe ig L s n Ch z o n n Pr vic
芯 片 法 未 确 诊 的样 本 则 采 用 D NA 测 序 法 进 一 步检 测 。结 果 两 种 方 法共 在 3 4例 (2 0 ,4 1 4 患 者 中 检 出 7 2 . 8 3/ 5 )
种 G B 基 因 突 变 , 中 2 5 e ( 3 6 ,1 14 发 生 率 最 高 , 次 是 2 9 eA 9 0 % ,4 1 4 ; 8例 伴 有 大 J2 其 3 dl 1. 3 2 / 5 ) C 其 9 dl T( . 9 1/ 5 ) 在
前 庭 水 管 的患 者 中检 测 出 7 S 2 A4基 因突 变 , 括 一 种 新 突 变 Q6 6 3例 患 者 被 检 出线 粒 体 D 种 I 6 C 包 9X; NA1 SR 2 r NA 基 因 突 变 。结 论 湖 南 郴 州 非 综 合 征 型聋 患 者 中 G B 、 L 2 A4和 线 粒 体 DN 2 r J2 S C 6 A1 SRNA 基 因 突 变 的 发 生 率 与 中国大部分地区相似 , 9X为新发现的 S C 6 Q6 6 L 2A4基 因突 变 。
o s Ge o i DNA xr ce r m 5 a in swih NS L fo Ch n h u wa u jce o all— s e icPCR d nm c e tatd fo 1 4 p te t t H rm e z o ss be td t 1 e p cf e i
o n DNA ir a r y c mb n d wi M c o r a o i e t DNA e u n i g i h a in sf o C e z o ,Hu a r v n e i i a Me h h s q e cn t ep t t r m h n h u n e n n p o i c Ch n . t - n
Hu Pen ,De g Zh n g n o g,Tan Don u ,Lai os a,Zh m ei Xi n u gh i Ru h u Fa , e Digh a
( I s i t fOt o n tt e o olgy,De rme to o a y g o - He u pa t n fOt l r n olgy- ad & Nec r y,Sec d Xin ya k Su ger on a g Ho pi fCen r u h Unier i s t o al talS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 v st y,Ch g h an s a,4 0 Chia) 1 01 1, n
【 键 词】 非 综 合 征 型聋 ; 基 因 ; 突 变 ; 基 因 芯 片 关
DOI 1 . 9 9 j is . 0 6 7 9 . 0 2 0 . 0 :0 3 6 /.s n 1 0 — 2 9 2 1 . 1 0 4
网 络 出版 时 间 : 0 1 2 7 1 : 0 2 1 ~1 —2 6 0 网 络 出版 地 址 : t : / w. n i e/ c / eal 2 1 9 . 2 1 1 2 . 6 0 0 2 h ml h t / ww c k. t k ms d ti 4 . 3 1 R. 0 1 2 7 1 0 . 0 . t p n / 【 图 分 类 号 】 R7 4 4 中 6.3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7 9 ( 0 2 0 —0 1 —0 06 2921)1 02 5
胡鹏 邓忠
【 要】 目 的 摘
谭 东辉 赖若 沙 朱 发梅 谢 鼎华
探 讨 湖南 郴 州 非 综 合 征 型 聋 患 者 的 分 子 病 因 特 点 。方 法 采 取 湖 南 郴 州 14名 非 综 合 征 型 5
聋 患 者 的外 周 血 , 取 D 提 NA, 用 基 因 芯 片 筛 查 G B 、 L 2 A 采 J 2 S C 6 4和 线 粒 体 DN 2 r A1 SRNA 基 因 的 热 点 突 变 , 因 基
l 2
J u n l fAu ilg n p e h P too y2 2 Vo 0 No 1 o r a doo y a d S e c ah lg 0 . l2 . . o 1
情床研 究 :
湖 南 郴 , 非 综 合 征 型 聋 患 者 GJ 2 S C k l t I 、 L 2 B 6 A4和 线粒 体 DNA1 r RNA 基 因突 变 分 析△ 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