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

合集下载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简答题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简答题

公共行政学是政治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和管理机制。

它是一门涉及政府公共管理、组织与运作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政府公共事务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共资源,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等问题。

下面简要介绍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1. 政府行政组织政府是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政府机构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对象。

公共行政学着眼于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等方面,探讨政府机构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和效率。

2.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行政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而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公共行政学着重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分析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以期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3.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也是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民众提供的基本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公共行政学致力于探讨如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如何优化公共服务的管理和组织。

4.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公共行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包括领导力、决策机制、绩效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公共行政学力求通过研究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政府提供行政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5. 公共领袖公共行政学也关注公共领袖的角色和作用。

公共领袖在政府和公共组织中担任重要职责,其领导风格和管理能力对组织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公共行政学旨在研究公共领袖的素质、领导方式,并为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公共领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总结的过程中,公共行政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涵盖政府机构、公共政策、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公共领袖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政府与公共组织的运行规律和管理机制,为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探究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运行规律和管理机制。

第01章 公共行政学绪论

第01章 公共行政学绪论
5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学概述
• 一、公共行政的含义 • (一)公共行政的概念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
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孟子《梁惠王·上》
6
• 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 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7
• 这个界定包含如下内容: • 第一,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系统中的
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 • 第二,公共行政的客体是全社会范围的公共事
务。 • 第三,公平、公正是公共行政的最高价值取向。 • 第四,宪法和法律是公共行政的依据。 • 第五,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基
• (二)规范研究方法 • (三)实证研究方法 • (四)比较研究方法 • (五)案例研究方法 • (六)跨学科研究方法

16
四、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趋向
• 1、从演绎分析转向归纳分析。从一般到个别转为从 个别到一般
• 2、从价值分析转向实证分析。从应然到实然 • 3、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从制度、结构研究转
23
(二)行政管理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 1、西方近代政治学尤其是国家学说,为行政管 理学提供了理论和思辩的研究方法。
• 2、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 • 官房学又译计臣学,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为
国家(君主)管理财政、经济、行政等问题。 • 官房学以后演变为公共财政学。
24
• 3、英国的文官制度。 • 英国在1805年设立了常任文官,1854年正式
确立了常任文官制度。

公共行政学概述

公共行政学概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

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早期的公共行政学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20世纪初期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60年代以后,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

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此相一致,“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第二,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

其基本任务集中在4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公共行政学笔记

公共行政学笔记

公共行政学笔记一、名词行政管理:国家行政机关(主要是政府)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各种手段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

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利,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在国家关系问题上主要表现为通过国防、外交、对外政策,保卫国家主权,并最大限度的实现国家利益;对内则主要表现为1保卫公民的宪政权利,包括财产拥有权,言论自由权,劳动权,种族和性别平等权,被保护权等2 维持社会秩序,表现为通过运用国家强制力量,譬如警察、军队、监狱等,是法律得到遵从诸如知识产权保护、商标权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都属于管理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的职能。

其主旨集中在两个方面:(1)依法控制、限定和约束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题的行为,使其不会、不能因自身的利益而非法或不当地侵扰国家、社会、他人行为主体的权力。

(2)为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多数人的利益、长远利益,依法控制、限定和约束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利主体的行为。

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权利操控。

权利操控是指行政主体通过信息供应、进行信息误导或蒙蔽性宣传等手段,隐藏或隐瞒部分信息事实真相及行动目的,从而影响权利客体,并使权力客体采取行动已满足权利主体的意愿。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的结构和活动、政府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科学。

它以公共权力组织——政府为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实证主义特点。

根据行政管理主体的不同,可将公共行政学划分为:公共事务管理学、政府改革与管理学等;根据行政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公共环境行政学、比较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既涉及法学也涉及行政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J。

罗斯科提出了“政府再造”的思想,这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哈佛大学政府系把政府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详细分析,设计出“政府再造蓝图”。

它属于应用性学科,以公共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政学等学科为基础,注重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

教育的重点放在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上,培养目标强调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专门人才。

公共行政学以公共组织或公共机构的管理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着眼于公共管理,适当兼顾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学突破传统行政学把国家当做唯一研究主体的局限,探讨了国家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之间相互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的职能、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等内容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公共行政学应运而生。

公共行政学不仅运用管理学的原理来研究政府组织、政府体制和政府管理等问题,还利用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府职能,探索政府活动规律和政府行为模式。

从学科发展的趋势看,公共行政学已逐渐形成公共行政管理学、政府改革与管理学、比较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等分支。

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公共行政过程、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主体、公共行政客体、公共行政主体、公共行政客体六大要素。

这六大要素在公共行政学中不断转换、更替、循环。

公共行政学参考书目

公共行政学参考书目

公共行政学参考书目
1. 《公共行政学》(第七版),作者:张国庆。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公共行政的概念、历史发展、行政环境、行政体制、行政过程等内容,是公共行政学的经典教材之一。

2. 《公共行政学:理论、政策与实践》,作者:乔治·弗雷德里克森。

这本书将公共行政学置于理论、政策和实践中进行考察,全面梳理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并对公共行政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

3. 《公共行政与治理》(第二版),作者:彼得·德鲁克。

这本书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公共行政与治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理念,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公共行政学基础》(第二版),作者:王沪宁。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并对政府机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是公共行政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5. 《新公共行政学》,作者:戴维·罗森布罗姆。

这本书是新公共行政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挑战,强调公共行政的价值和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念,对于推动公共行政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公共行政学》(美)R.J.斯蒂尔曼著,李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地方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对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概念进行论述,以增进读者对该领域的理解。

一、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公共行政学这一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与美国。

当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政府的职能也随之扩大。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主要探讨政府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如行政效能、行政透明度等。

二、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发展阶段1. 传统公共行政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共行政学主要侧重于政府组织的理论研究,如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等。

此外,行政的法理学、职位评估和决策理论也成为研究热点。

2. 行政改革与新公共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公共行政学随着行政改革的推进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强调市场机制在行政中的应用,追求行政效能与公共价值的平衡。

3. 公共治理与社会创新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共行政学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与治理问题。

新的概念和模型,如网络治理、社会创新等,进一步丰富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

三、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概念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行政学强调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

政府的作用是通过公共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引导市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2. 组织与管理:公共行政学也关注政府组织的结构与管理。

从官僚制到新公共管理,不同的组织模式对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 公共参与与民主治理:公共行政学认为公众参与是现代治理的基础。

通过民主决策、公共咨询等手段,政府可以增强公众对政策和行政决策的满意度,提高治理质量。

4. 行政伦理与职业道德:行政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愈发凸显。

公共行政学强调行政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遵循公共利益、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公共行政学》练习题

《公共行政学》练习题

《公共行政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公共行政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A. 政府机构的行为与管理B. 企业的经营管理C. 社会组织的运作D. 个人的行为选择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行政的基本功能?A. 计划与组织B. 领导与控制C. 创新与变革D. 协调与沟通3.公共行政的环境包括:A.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B. 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C.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D. 所有选项均正确4.下列哪一项是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A. 政治学B. 经济学C. 管理学D. 所有选项均对公共行政学有贡献5.公共行政的主要目标包括:A. 提高行政效率B. 实现社会公平C. 促进经济发展D. 所有选项均正确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行政的改革方向?A. 市场化B. 民主化C. 集中化D. 信息化7.公共行政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A. 问题识别B. 方案制定C. 方案选择D. 方案实施8.公共行政执行的主要障碍包括:A. 法律法规不健全B. 资源配置不合理C. 执行人员能力不足D. 所有选项均可能是障碍9.下列哪一项是公共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A. 立法监督B. 行政监察C. 审计监督D. 所有选项均属于公共行政监督方式10.公共行政责任的核心是:A. 政治责任B. 法律责任C. 道德责任D. 所有选项均是公共行政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填空题1.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公共行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2.公共行政的主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3.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方面。

5.公共行政决策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6.公共行政执行的手段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7.公共行政监督的体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第一章绪论学习重点:一、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含义。

1、行政: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处理政务,也就是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2、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的行政,即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二、公共行政的特点。

1、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公共性是指公共行政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

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

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

公共行政必须忠于宪法,维护并执行宪法。

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

公民参与和行政公开是民主行政的重要标志。

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

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三、公共行政的作用。

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

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保证。

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

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四、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1、科学管理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 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泰勒、法约尔、古立克、魏劳毕等。

2、行为科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

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用动物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人类行政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并且试图抽象出一些共同的行政原则和方法。

3、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所谓新公共行政学(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是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而言的。

但是它也仅是在某些价值观念上与传统公共行政学有所区别,并且也无法根本改变官僚制的管理体制。

4、新公共管理时期(20 世纪70 年代至今)。

新公共管理主张市场至上,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管理;主张企业家型政府;主张将一些公共部门私有化,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认为只要这样才能解决公共部门效率低下问题;主张权力下放,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还主张引进竞争机制,顾客至上等。

《公共行政学》要点及主要内容

《公共行政学》要点及主要内容

《公共行政学》要点及主要内容
一、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和发展:
1.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对象;
3.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二、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1.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理论;
3.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范畴。

三、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1.政府机构的分类和功能;
2.公共组织的结构和管理原则;
3.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

四、公共行为与政策制定:
1.政府决策与决策理论;
2.政府行为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3.政府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机制。

五、公共服务与公共事务管理:
1.公共服务的特点和分类;
2.公共服务的质量评价和提升;
3.公共事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六、公共参与与社会合作:
1.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和途径;
2.公共参与的实际案例和发展趋势;
3.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

七、公共管理的伦理与法律:
1.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和道德责任;
2.公共管理中的法律制约和法治建设;
3.公共管理中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在这些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公共行政学》还探讨了公共行政的国际比较、公共行政的创新与变革、公共行政的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问题。

通过对《公共行政学》的学习,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政府的管理行为和政策决策,提高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组织运作、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行政学名词的解释。

1. 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指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和过程。

它涉及政策制定、组织运作、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编制等方面。

2. 政府:政府是执掌国家政权的组织,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它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

4.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例如教育、卫生、安全等。

它是政府的一项核心职责。

5. 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指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它们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和执行政府的决策。

6. 职能划分:职能划分是指将特定的任务和职责分配给不同的行政组织和部门。

这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责任划分。

7.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组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过程,包括决策、组织、协调、监督等方面。

8. 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在特定资源限制下,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和水平。

高效的行政能够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9.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政府为管理公共事务而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它规定了政府组织的职责、权限和行为准则。

10.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评估和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综上所述,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公共行政学名词的解释。

公共行政学通过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研究,旨在提高政府和公共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重点问题:1.公共行政的涵义、特点和作用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即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公共行政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政治性、法制性、民主性、公平性、高效性。

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公共行政的作用:(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

(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

(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

(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公共行政学是大工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是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加强公共行政管理的必然结果。

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1)科学管理时期。

威尔逊1887年发表的《行政之研究》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古德诺1900年发表的《政治与行政》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威尔逊与古德诺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思想,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组织理论,也是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在这个时期对公共行政学影响最大的是科学管理和官僚制组织理论。

泰勒箸有《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箸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他提出了管理的5项职能和14条原则。

古立克和厄威克继承并发展了泰勒和法约尔的理论,古立克提出了七项管理职能,基本涵盖了公共行政的内容。

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怀特、魏劳毕和费富纳完成的。

怀特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魏劳毕1927年出版了另一部巨著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原理》,费富纳1930年出版了《行政学》科学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学过分强调组织结构、强调规章制度和效率,忽视了人的因素。

公共行政学知识要点

公共行政学知识要点

公共行政学知识要点1.公共行政的定义及意义:-公共行政是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提供公共服务、保护公共利益和实现公共价值。

-公共行政对于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作用。

2.行政管理理论:-传统行政理论:强调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权力分配和职能划分。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竞争和效能导向的管理思维。

-公共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市民的合作和参与。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包括识别问题、制定方案、实施和评估。

-公共政策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命令等形式来实施。

4.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政府内部的机构,负责执行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

-行政组织的结构包括垂直层级和水平部门的划分。

-行政组织的职能包括规划、决策、资源配置和监督等。

5.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给公众的服务,例如教育、医疗、安全等。

-公共服务的特点包括普惠性、无差别待遇、社会公平和公共责任。

-公共服务的交付可以通过行政机关、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来实现。

6.行政:-行政是为了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公共服务质量而进行的。

-行政的途径包括改善政府组织和人员管理、优化政策和程序以及提升信息技术应用。

-行政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7.公共行政伦理:-公共行政伦理是指公共行政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公共行政伦理的核心是公正、效能、廉洁和责任。

-公共行政伦理的遵守有助于提高政府的信誉和公众的满意度。

以上是公共行政学的一些重要要点,涉及了公共行政的定义、意义、理论、政策、组织、服务、和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角色的变化,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为有效治理和公共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第一章绪论公共行政的概念指国家与其他履行公共行政职能的公共部门,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公共行政学概念研究公共组织进行公共行政活动的一门学问。

是研究公共行政组织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律和特征的理论体系。

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1. 综合性,即它是交叉的、丰富的、广泛的。

2. 实践性,即它是实际的、应用的、具体的。

3. 系统性,即它是整体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

4. 技术性,即它是方法的、工具的、手段的。

5. 发展性,即它是动态的、进步的、创新的。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匚1. 早期研究时期:(1 )1887年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是行政学的发端和标志。

(2)1893年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理论。

2. 传统研究时期:(1)马克斯•韦伯以“合理性”和“合法性”为中丿概念的官僚制或官僚科层组织理论,即以“官僚模型” 为主体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组织理论之父” 出“官僚科层制”。

官僚集权组织的特征:①官僚组织形态是根据完整的法规制度设立的一种组织形式。

②这种组织是井然有序的权责体系,组织内部根据需要实现劳动分工,同时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权责并使之合法化,权责按等级的原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等级序列。

③根据组织中不同层级的职位需要,公开招考和挑选具备某种技术资格的成员,按照其专长进行合理分配和正式任命,务求每一位成员称职并只有一位上司。

④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辖公司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公职人员,他们领取固定的薪金,他的奖惩与升迁用制度加以明确规定并与工作成效相联系。

⑤行政管理人员要遵从官场的严格规则、纪律和制约,而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且毫无例外地适用于各种情况。

(2)卢瑟古立克(美) 《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管理七职能----------- POSDCoRB : Planing 计划Orga nizi ng 组织Staffi ng 人事Directi ng 指导Coordi nati ng 协调Reporti ng 报告Budgeti ng 预(3)怀特1926年《行政学导论》——全美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学体系架构)3. 修正研究时期:4. -------------------------------------- 整合研究时期:拉斯维尔----------------------------- 公共政策分析(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第二章行政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Share classic historical materials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3、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4、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5、具体环境:是指具体面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务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7、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8、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9、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10、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1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1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13中央政府体制: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14、完整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15、分离制: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同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16、层级制: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定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17、机能制: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8公共组织结构: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19、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20管理幅度: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21、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22、分权制: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23、委员会制: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的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24行政领导者: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25、委任制: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26、行政领导权力: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27、行政领导责任: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28、人事行政: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9、人事行政机关: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30、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31西方国家公务员: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32、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33、机关行政: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34、公文: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35、行政机关档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36、办公自动化: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行政效率的目的..37、行政决策: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38、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39、程序性决策: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决策..40、非程序性决策: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41、集体决策: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42、经验决策: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43、危机决策: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44、行政决策参与: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45、行政立法: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46、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47、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48、科学决策: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49、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50、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51、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52、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53、行政协调: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54、行政评估: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55、广义的行政监督: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和传染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56、事前监督: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57、行政监察管辖: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58、法制监督: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59、舆论监督: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60、公共财政:指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61、国家预算制度:指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62、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63、税收: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64、财政支出: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65、行政道德: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66、行政法规: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67、行政规章: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68、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69、行政赔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70、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71、行政方法: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72、目标管理: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73、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74、标杆管理: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竟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7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76、行政效率: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77、行政改革: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78、政府再造: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79、电子政府: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80.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立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害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同意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简答题:81.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82.行政领带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83.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84.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85.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86.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从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87.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88.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89.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90.招标性采购: 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91.标杆管理: 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92.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93.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94、行政指挥是行政执行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实施计划;对其部属进行领导、指导和调度的管理活动..95、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名词解释序列:1、公共行政学2、公共行政环境3、一般行政环境4、自然地理环境5、具体环境6、组织文化7、政府职能8、市场体制9、市场失效10、行政体制11、地方政府体制12、行政区划体制13中央政府体制14、完整制15、分离制16、层级制17、机能制18公共组织结构19、管理层次20管理幅度21、集权制22、分权制23、委员会制24行政领导者25、委任制26、行政领导权力27、行政领导责任28、人事行政29、人事行政机关30、人力资源31西方国家公务员32、国家公务员的辞职33、机关行政34、公文35、行政机关档案36、办公自动化37、行政决策38、风险型决策39、程序性决策40、非程序性决策41、集体决策42、经验决策43、危机决策44、行政决策参与45、行政立法46、行政复议47、公共组织绩效评估48、科学决策49、行政执行50、行政控制51、正式沟通52、非正式沟通53、行政协调54、行政评估55、广义的行政监督56、事前监督57、行政监察管辖:58、法制监督59、舆论监督60、公共财政61、国家预算制度62、国家决算63、税收64、财政支出65、行政道德66、行政法规67、行政规章68、行政诉讼管辖69、行政赔偿70、行政诉讼71、行政方法72、目标管理73、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74、标杆管理7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76、行政效率77、行政改革78、政府再造79、电子政府80.首长制81.行政领导82.行政领带者83.委任制84.考任制85.行政立法86.行政复议87.非营利组织88.公文管理89.行政监察管辖90.招标性采购91.标杆管理92.行政诉讼93.公共组织结构94、行政指挥95、行政方法。

《公共行政学》课件

《公共行政学》课件
它关注公共部门如何制定和执行政策,以及如何 提供和管理公共资源。
公共行政学旨在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能,以 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满足公众需求。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01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公共部门的管理过程
、组织结构、政策制定与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等。
02
它涉及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国有企业等公共部门
公共行政人员应保持诚实守信,不从事任何 欺诈行为。
服务公众
公共行政人员应以公众利益为最高准则,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正无私
公共行政人员应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利益。
03
CATALOGUE
公共行政组织
公共行政组织的结构
层级结构
公共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是指组 织内部的层次划分,包括中央、 地方和基层行政组织。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评估
总结词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评估是政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决定了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 效果。
详细描述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阶段,关键是确保政策得到有效的实施,这涉及到资源分配、组织协 调、监督控制等多个方面。政策执行后,还需要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政策是否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据此进行反馈和调整。评估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效果评估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总结词
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理解公共政策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关键。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议程设定、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等阶段。在议程设定阶段,关键的问 题是哪些公共问题会得到政府的关注和解决。在政策规划阶段,核心的任务是提出和选择解决方案。 而在政策合法化阶段,政策需要得到正式的批准和宣布。
人事管理
公共行政组织的人事管理是指对组织 内部的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 等方面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行政学1.公共行政:国家行政组织和其他履行公共行政职能的公共部门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2.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行政组织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的理论体系。

3.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从政治学母体中分离出来的分支科学。

但经过百余年的演变,二者的研究领域已经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制度。

公共行政学则主要研究政府体制和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制定正确的政府目标和有效地达成这些目标。

公共行政学是依靠政治学指引其发展的方向,政治学则有赖于公共行政学充实它的实证内涵。

与公共管理学的关系:观点一:没有质的区别。

观点二:公共管理是回归了的公共行政。

观点三: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技术性领域。

观点四: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是相互竞争的两个领域。

(范式转变: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本书观点:公共行政—政治取向;公共管理—管理取向研究对象、学科基础、研究视角不同4.政治学家W·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公共行政学怀特:1926年出版《行政学导论》一书,是全美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

1935年,张金鉴教授编著的《行政学理论与实际》一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的公共行政学专著。

1988年,中国公共行政学会筹备组正式成立,并创办了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共行政学专业刊物——《中国公共行政》5.“两分法”行政学意义在于:1)提出了政府由“政治”与“行政”两种过程构成,“行政”是其中一种单独的过程2)指出了行政研究应当建立在管理的基础上而不是法律的基础上3)提出了行政研究可以由艺术转变为一门科学4)提出了行政将成为现代政府的中心问题,运用行政科学可以增进政府管理的效率6.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以追求“三E”(Economy,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将市场原则应用于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它试图融合各种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创立一个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 的新范式,以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

7.拓展阶段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理论,运用系统论、生态论、权变论等新成果研究公共行政,拓宽了公共行政研究的领域,使公共行政理论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其二,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进行再思考,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其三,公共行政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增强了8.生态学代表人物:J·高斯和F·W·里格斯9.系统论、生态论、权变理论P3410.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是指在公共行政组织界限之外,对其存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诸要素、条件的总和11.公共行政环境的内容:(1)政治环境:国家政权制度、政党政治、行政法律制度、政治文化2)经济: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3)文化4)国际5)自然12.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环境:国际环境:1. 政治环境。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2. 经济环境。

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竞争激烈3、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和创新技术,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4、文化环境。

国际文化的特点是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5、社会环境。

人口爆炸引起的战争问题、恐怖问题、安全问题等。

社会中的犯罪与秩序不稳定等。

国内环境:1.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经济环境基本特征:首先,生产力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其次,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经济运行方式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第三,对外开放扩大化,中国经济已融入全球化经济浪潮。

第四,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政治环境:首先,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日臻完善。

其次,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发生转变。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不断发展。

3.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文化环境:首先,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文化的主流,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次,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

三,西方文化的渗入。

第四,道德水平呈现多层次性。

13.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的要求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行政改革经验和模式。

第三,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第四,转换公共行政职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第五,综合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第六,提高公务员素质。

14.公共行政职能: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15.当代社会的公共行政职能范围(1)国家建设2)经济管理(3)发展福利(4)控制生态16.公共行政职能的主要功能:维持、护卫、管制、扶助、服务、发展17.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发生重大变化,所谓职能结构指政府职能的构成及各类职能在政府职能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和相对地位。

18.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要素:政府与市场经济关系、公平与效率关系、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体制改革的影响、公共行政自身发展19.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公共行政职能内容的变化、作用范围、作用性质、作用程度、方式20大部制改革?21、公共行政组织的结构类型:横向、纵向。

公共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的基本问题是确立各层次的等级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在纵向结构中还要注意层级节制,即下一层级必须服从上一层级的领导和指挥。

22、编制管理:是指对一切法定社会组织内部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及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及职位的配置等方面的管理。

23、编制管理的内容:职能、机构、人员编制24、编制管理与机构改革的关系:1、编制管理是建立精简高效的公共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2、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3、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

25、2008年十一届人大的机构改革任务: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26、公务员:掌握国家公共权力并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其薪酬和活动经费完全由国家负担的人。

27、我国的公务员具体包括以下机关的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的工作人员2)各级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3)各级国家行政机关、4)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5)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6)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7)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8)部分社会团体机关的工作人员28、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为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工资待遇等各项管理提供依据。

29、西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三种基本路径:1)在反对“恩赐官职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公务员制度)在反对“政党分肥制”的过程中3)总结和仿效英、美等国公务员制度,建立起自己国家的公务员制度30、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征:统一管理,公开考试录用,严格考核依功绩晋升,政治中立,法律保障,强化培训,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讲求职业道德31、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2)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3)具有畅通的新陈代谢功能4)强调全过程监督的廉政机制5)实施功过分明的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6)实现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7)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32、中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1.综合管理类2.专业技术类3.行政执法类33、1)、确定型决策就是指决策目标明确、决策所面临的客观条件较为确定、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并且每一方案的决策结果可预计到并可得到控制的决策。

2、风险型决策就是指有一定概率的、不确定自然状态下的决策风险型决策必须具备以下5个条件:1)存在一个决策者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2)有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3)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以决策者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4)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计算。

(5)决策者对未来可能出现何种自然状态,虽不能确定但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并可计算出各项结果的期望值。

34、有限理性决策模式1)人的知识具有不完备性,要受主观认知、理解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2)预见的困难3)选择范围的有限性4)时效的局限35、公共行政决策体制的基本要素是决策权力和决策主体36、影响行政执行的因素:行政任务、执行主体、执行客体、行政环境37、街头官僚理论街头官僚”一词,最早见于美国行政学者李普斯基1977年发表的《走向街头官僚理论》一文。

街头官僚理论的核心思想:街头官僚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执行上级的政策,相反,街头官僚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和自由裁量的余地。

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及行政执行的有效性与街头官僚的权力、利益、意愿和政策执行能力直接相关按李普斯基的解释,街头官僚是指处于低层次行政执行单位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共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收税员,等等。

比照西方街头官僚的性质与特点,依照我国《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职位类别的规定,大体可以将我国基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纳入“街头官僚”的范畴。

他们主要是履行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行政机关的基层部门中,直接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公务人员。

交警、城管以及其他“窗口”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可视为典型的“街头官僚”。

相比于其他类别的公务人员,“街头官僚”面临一种特殊的行政生态,处于两重角色冲突之中。

第一种角色冲突:“两头不讨好”——资源的紧张与需求的弹性结合。

第二种角色冲突:“政策制定”、“应付机制”——欺上瞒下,恣意妄为38.公共行政协调: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的总目标,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行政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国家工作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之间关系,引导各行政机关之间和人员之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同步地、和谐地完成任务和工作的活动39.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检查、督促和纠偏40.专门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行政复议41.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方面存在那些问题?怎样完善?(一)监督主体方面的问题:权力机关监督不力、司法监督受到权力干预、社会及舆论监督缺少法制的保护、公共行政组织自身的自律系统作用发挥得不理想(二)监督对象方面的问题:党对公共行政的领导与人大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理顺、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的观念比较淡薄、社会转型期被监督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客观上加大了公共行政监督的难度(三)监督效果方面的问题:监督效率不高、查处不力、监督滞后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共行政监督制度,增强公共行政监督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