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与就业_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_汪怿

合集下载

关于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关于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3期
20 0 2年 6月
肇 庆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ZHAOQI NG UNI RS TY VE I
V 1 3 No 3 02 l . .
J un. 2 2 o0
关 于高校扩招 与毕业生 就业 工作 的思考
由于教 育规模有扩大 ,高校 办学设施 、师资力 促进 了职 业的变迁 , 高素 质劳动力将有利于现 代社会 事实 、
资金投 入的不足造成 师生比居 高和师资 职业 的变 更 , 高职业转换能力 。所 以说 ,高校扩招 量 的跟不上 , 提 有利于提 高劳动力就业能力 、 就业竞争力和 就业的适 学科 结构不合理等情 况将 因扩招更加 严重 , 从而难于
央 、国务院决定 1 9 年在 普通高校 扩招的举措 以 主 要举措 , 美国学者马 丁 ・ 99 按 特罗教授提 出的 “ 三个
来, 更是使我 国高等教 育规模迅速 扩大 , 受高等教 阶段理论” 接 ,按各 国学龄人 口 ( 8至 21 岁)接受 1 周 育的 “ 毛入学率”也从 1 9 9 6年的 83 达到 2 0 高 等教育入学率将高 等教育划分为三个不 同阶段 : .% 00 入 年 的 1 . % 。招 生规模 从 1 9 17 9 6年 的 1 4万分别 学率低 于 1 %属 “ 0 5 精英教 育” ,在 1 %至 2 %之 间 5 0
中 图 分 类 号 :G 32 4 7.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 0- 4 (0 2 0— 0 6 0 9 8 4 2 0 ) 3 0 7— 4 0 5
近年来 ,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 尤其 是中共 中
扩大 高等教 育规模 是 由精英教 育 向大众教 育 的

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缓解对策

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缓解对策

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缓解对策摘要:高校扩招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增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但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数量在短期内增长过快,造成空前的就业压力,这是不可避免的。

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应从政府采取政策、措施宏观调控;高校保证教育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全社会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形成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大学生积极自主就业等多方面相结合,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努力保持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扩招就业压力自我国政府1999年作出了高校扩招的战略决策后,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人新的发展时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猛增。

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3105万人,入学率达到26.5%。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比上年增加22.27万人,增长3.48%;在校生2231.79万人,比上年增加87.13万人,增长4.06%;毕业生575.42万人,比上年增加44.32万人,增长8.34%。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8.43万人,比上年增加6.95万人;在校生536.04万人,比上年减少5.31万人;毕业生197.29万人,比上年增加2.90万人。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所,比上年增加34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比上年增加53所,成人高等学校365所,比上年减少19所。

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12所,比上年增加22所;高职(专科)院校1246所,比上年增加31所。

而从1999年开始扩招的学生到2003年毕业,以后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将随之剧增,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再加上一些企业倒闭而下岗的工人,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国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

为此,学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和家长们对一所大学认可程度的体现。

我们该如何应对大学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

我们该如何应对大学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

我们该如何应对大学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高校扩招,极大地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人才保障,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但也伴随着阵痛,在实践中呈现出一些弊端。

教育环境、师资问题的矛盾。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需要增加师资实现同步增长,骤然扩招,生师比提高过快,教师负担过重,影响授课质量。

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力量的发展滞后于学生规模的扩大,从而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后勤服务的巨大压力。

因为招生数量快速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足,在扩大招生规模后,生活、学习所必须配套的硬件设施的建设速度和完善程度,未能较快地满足需求和期望。

高校生均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室、宿舍等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专业与课程结构调整滞后,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将对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全球经济化的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目标调整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严重滞后,使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扩招后,这一矛盾更为突出,将直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大学扩招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难。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给本已艰难的大学生就业,又添了几分压力。

就业难,是否意味着大学生太多了,那是不是我们大学生数量过多了?有人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批评大学扩招的政策。

我认为大学扩招和大学生就业难有一定的联系,但绝不是根本关联性。

如果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就批评大学扩招的政策。

那国家又如何发展、富强呢?就业形势越严峻,越应该提升劳动力素质、越要求大学教育要有前瞻性,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经济危机给我国很多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使市场不景气,就业岗位急剧下降。

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创造”将逐渐突出,社会必然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在今后择业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如果您不给自己定位,社会就会给您定型。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的思考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的思考

!"
张国华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的思考
情报工作研究
( " )积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组织以大学生就业为中心的各种形式 的活动。 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及相对优 化的场地、设施积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 的就业辅导教学、 专家系列讲座、 经验交流会、 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等。针 对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在求职方面的自卑感、 焦虑感、 嫉妒心、 虚荣心 等心理问题, 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引导, 实施健康的心理教育, 帮助他 们克服这些求职方面的心理误区, 正确认识自我, 调整和端正就业心态, 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现代化服务手段, 开展就业信息服务。 图书 @) 馆可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访问快速、查询便利等特 点,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快速、 高效的信息服务。 随着各高校网络化建设的 不断推进,各高校包括一些中小型院校和地方院校,也可以和重点高校 一样共享网络资源信息。 图书馆可通过校园网上的图书馆网页宣传所属 高校,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也可通过网络服务引导毕业生进入 网上人才市场求职, 咨询等。 高校图书馆一般都设有电子阅览室, 可针对 毕业生就业问题开设常规性的就业信息网络查询室,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 服务。目前,全国各类就业求职的中文网站已建很多,如中华英才网 A $,,’B C C ///9 1$%2( 8 $*9 1.3 D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 A $,,’B C C ///9 &1$*9 毕业生求职人才信息库 A $,,’B C C ///9 /(22,,9 1.39 12 D 等都是较有 1.3 D 、 影响的求职网站。 另外, 为了有效地指导就业, 一些重点高校已开始制作 毕业生就业指导类的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光盘,供开设就业案例课程 或指导就业使用。 ( 关注特殊群体的就业信息服务。特殊群体毕业生是指女性大 E) 学生、 长线专业毕业生、 少量的残疾毕业生。 这部分毕业生在求职市场 日益激烈竞争的形势下, 就业的难度相对增加。在我国经济日益市场 化的今天,众多需求单位更多地从自身效益和发展考虑,是这部分相 对弱势群体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图书馆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 可针 对不同群体, 开展有针对性的特殊服务。 如, 女性大学生就业难给许多

高校扩招与就业困难

高校扩招与就业困难

高校扩招与就业困难——中国人的教育观2009年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时提出:扩招与否和劳动力就业形势没有直接的关系。

从直观角度看,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增加,毕业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竞争压力大,从而出现就业困难。

似乎合情合理,合乎逻辑。

然而,我们换一个角度再算一笔账:人口出生与成长与高校扩招没有联系,每一年投入到社会上的需要就业人数是固定的,或者说相对固定,社会需求也是相对稳定的,排除经济危机的影响,视乎也与高校扩招没有联系(高校扩招进而增加师资力量带来的岗位增加不予考虑)。

那么供需关系都与高校扩招没有联系,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整个社会都把就业困难与高校扩招联系到一块的呢?我们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起。

孔丘(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抛开这些光环不谈,我们看看孔子一生的轨迹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

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估计相当于公安部长吧。

试论大学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的思考

试论大学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的思考

试论大学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的思考大学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如今大学扩招愈演愈烈,这就使得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大学生就业也逐渐市场化,“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

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总体的供求关系发生急剧变动,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强、就业压力增大,更加上现有大学学科设置等客观原因导致的就业供需的结构性问题、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心理预期过高等原因,扩招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压力逐渐增大,而就业形势也显越来越严峻。

一般而言,扩招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对其原因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和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服务。

这里,我们可以从问题涉及到的不同主体提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体系与框架。

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

而该问题主要涉及到国家、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等四种不同的行为主体。

总而言之,大学扩招之后,不管就业形势怎么严峻,实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才是我们最关心以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大学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显著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校方的工作压力增大。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常教学的压力:由于学生投身就业活动、末尾一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部分难以落实,这就产生了教学与就业的博弈;应该结合学校总体战略全盘考虑就业工作。

二是就业指导的压力:大批量毕业生就业手续程序化运作的管理控制难度加大,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配备不到位,毕业生就业需求、咨询服务方面的要求增加,社会各界对高校就业越来越关注、期望也越来越高。

三是毕业生就业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加大。

毕业生心理教育和行为引导有待加强。

四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就业指导体系还有待完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也需要系统化。

身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下面将对大学生的就业提一些建议,希望每个心怀梦想的大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最高价值。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一、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高达495万,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

如果加上上一年大学毕业生中的未就业人数和大量海外学子的归来,2007年全国的就业需求岗位达600万应该是保守数字。

面对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竞争的残酷,大学生就业有三种困难:一般性就业困难,即普遍性就业困难;结构性就业困难,即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选择性就业困难,即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选择观念不相适应。

有人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高校扩招造成的,其实不完全是。

高校扩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这一方向必须坚持。

扩招和就业难并没有必然联系,扩招使就业者的就业能力和素质更强,而就业难只是相对于择业而言的。

笔者认为,从供求关系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有以下六个原因: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和学历层次结构失衡;社会需求增长不足,部分行业市场萎缩;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大学生择业观念有误;许多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求职面试技巧。

总体而言,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就业成本太高,制约着其就业;学历、文凭、就业岗位和工资待遇相联系的毕业生就业政策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缺陷对大学生理想就业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技能性结构矛盾、地域性结构矛盾和观念性结构矛盾)是造成其就业难的重要成因。

二、解决大学生生就业难的对策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要综合考虑:高校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充分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用人单位要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体系;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将毕业生就业真正转向市场选择轨道,减少结构性失业。

总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方面综合研究、系统把握、重点突破、标本兼治。

关于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兼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精)

关于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兼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精)

关于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兼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作者:范泽瑛,陈俊松时间:2010-9-1 14:26:00论文摘要:该文简述大学扩招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针对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分析框架,并以就业指导问题的探讨为核心,结合相关问题针对就业指导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工作创新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扩招: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一、大学扩招后就业现状简述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而言,种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003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

在经历加入WTO及大学扩招一周年、遭遇“非典”、签署CEPA等重大事件之后,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也越来越关注。

9月13日,“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在京举行;11月7日,2004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2月1日,“全国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正式开始并启动网络招聘;12月22日开始,教育部举行“全国大中型企业与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双选周”大型公益活动。

12月19日至20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重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路,将“人才资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这无疑也为高校人才就业提供了正确的政策指引。

1.1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大学扩招即意味着学生人数的绝对增加,这也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根据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2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20.5万人。

截止2002年秋季,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已达1600万人,比1998年翻了一番多。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15%,历史性地跨人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大规模的大学扩招始于1999年,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我们可以着重关注一下1999年到2002年的招生情况。

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学生就业也逐渐市场化,“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

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概述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凸显。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岗位竞争激烈、就业门槛提高、专业与岗位不匹配等。

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分配,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之间的就业情况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我们需要全面分析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从多个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1. 高校扩招背景介绍高校扩招,又称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是自1999年开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一项教育改革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通过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的招生人数,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

其背景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应达到适龄青年的15。

自此,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扩张期。

在扩招政策实施之前,中国的高校招生规模虽然逐年增长,但增速相对平稳,年均增长大约在5左右。

1999年的扩招政策使得当年的招生人数激增32万人,招生总数达到了68万人,增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

之后的几年,扩招的幅度虽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在高位,2000年扩招幅度为16,2001年为61,2002年为46。

这种高速扩张的趋势一直持续到2003年,当时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

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有其深远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积极肯定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推行,许多经营不善的国企纷纷倒闭,政府开始精简人员。

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3 7 5 2 6 9 7 9 9 1 1 4 5 1 7 3 1 9 6 1 7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就业率 7 0 % 7 4 % 7 5 % 7 5 % 7 6 % 7 7 % 7 0 % 6 8 % 6 8 % 7 2 %
( %)
( 表 1中的数据来源 :《 中国统计年鉴》 )
( 二 ) 后 果
实行高校扩招政策 的初衷是为 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然 而,随着教育 事业的飞速发展 ,市 场的供给关 系发生 了变化。从表 1中 ,我 们看 到 , 十年间大学生 的供给量增长 了 5倍之 多 ,而且 这个数 据还 没有 包括 成 人高等教育 。但是 ,从市 场需求方面来 看 ,市 场对 于人才 特别 是应 届 生人才 的需求 的增长却是有 限的 。随着 我 国经 济增 长方式 从外 延式 发 展转变为 内涵式发展 ,资 本的有机构 成有 了一定程 度 的提 高 ,经济 增 长对劳动 力的吸力 已经逐 步减弱 。除此之 外 ,我们 必须 看 到 ,尽管 国 家经济结构 的调整会使市场 对高层次 人才 的需求有 所增 加 ,但 这需 求 量的增长 速度 远 比不上高校 毕业生 的增长速 度 。而 且 ,许 多用 人单 位 特别是 中小 型企业在选择人 才时并不会 将高学 历作 为作 为一个 重要 标 准 ,他们 反而会更 注 重候 选人 的综 合 素 质 以及 实 际 的工 作能 力 和 经 验 ,这也进 一步导致 了众 多高校毕业生 由于 没有工作 经验 而难 就业 的
发展 的速度有所减缓 ,经济发展 的主要矛盾也变成了需求不 足。除此之 外 ,那些 每年未 能进入 到高一级学校深造学习的学生人 口,特别 是大量 的 高 中毕 业 生 也 就 形 成 一 股 新 的 巨大 的 就 业 压 力 。 为解决这些 问题 ,1 9 9 9年 2月 1 9日,来 自亚洲开发银 行的汤 敏博 士在 《 经济学消息报》 中提到 :“ 若 三年内使我 国高校 的招 生量增 加一 倍, 且新增学生一律实 行全额 自费 ,学 费每年 1 万元 ,其他 费用 4— 5 千元/ 年 ,则届 时高校每年可 多收学 费 2 0 0亿 ,其 在校消 费约为 4 O亿。 再考虑这些钱所带 动的间接消费 ,用我 国的投资乘数来 匡算 ,这 2 4 0 亿 可拉 动 1 0 0 0亿元左 右的投 资与最终 消费。 ” 从此 ,2 l 世 纪之后 的连续 几年 的时 间内,我 国开始 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运动。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思考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思考

当前 , 大学生就业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 但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 , 结构矛盾是主要矛盾。尤其 是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 , 但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 滞后 , 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 , 从 源头讲, 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 因。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进行规划, 有较大盲 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高校扩招后, 一些学校仍然 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来的一些学 生高分低能, 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不少学校专 业划分过细, 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 高 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 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 统, 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 育, 竞争程度不断提高,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 能力、 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 出了越来越高的要 求。这些年来 , 虽然加快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 养结构的调整, 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 , 但总体上 看, 这项工作还不尽如人意。不少学校缺乏改革和调 整的积极性、 主动性 , 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 向市场需求, 而是单纯立足于 自身师资条件等。学.校
出。
者65% - 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 , 但我国 中小企业太少: 日 1.25 亿人, 本 中小企业有 660 万个,
中国 13 亿人, 中小企业有 700 万个。 毕业生就业人数 的大幅增长与国家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平衡。 3、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增
大。
大学生就业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 2006 年有两大因素不容忽视, 一是国家实施稳健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增大, 使得 一些基础建设、 能源、 钢铁、 房地产、 汽车、 建材等行业 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 一些行业由投资过快增长、 结构不 合理引发的产能过剩将逐步显现, 一些高耗能、 高污染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对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异常艰难的现状,本文从就业难的原因着手,提出了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应该灵活机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同时要勇于自主创业,还要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力度。

就业形势就业难职业能力就业观两会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关注焦点和社会问题,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进口明显下降,我国出口减少,企业效益降低,不少企业大量裁员或缩减招聘人数,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如何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找到大学生就业的出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现状1.1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就业大军高达1000多万人。

1.2企业倒闭,失业人员增多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中国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

估计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四分之一。

1.3公务员考试,招录比例创历史新低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人数创新高,去年有77.5万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以辽宁为例,报名11.8万人竞争5721个录取名额,录取比例约为21:1。

今年的报名人数可能达到120万人,其它行业工作岗位竞争也是异常激烈。

2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2.1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

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

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扩招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扩招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扩招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关键词:扩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思考论文摘要:本文作者从高校扩招看去,高校的连续扩招带来了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张,毕业生人数也逐年递增,这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挑战。

作者从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的必要性说起,分析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我国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面对现今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迫切需要,因而,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不断加强,完善就业指导的内容,改进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途径的共同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已成为一道重要的课题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们的面前。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各个高校在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高校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这种竞争也延续到了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竞争上。

大学生是高校的“产品”。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反应出高校的教育质量,也直接左右着众多高考学生的选择,也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声誉力和影响力。

因而,高校迫切需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这无疑是对高校的就业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也可以使得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较好得竞争力。

2.就业指导工作也是适应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的需要随着毕业生的不断激增,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就业的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压力从一开始就困扰着毕业生。

此外有些毕业生不能够转变自己的就业思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就业过程中挑肥拣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市场的极大压力。

正因为如此,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可以帮助更多的毕业生认清形势,调整思路,转变观念,从而顺利就业,减轻就业市场的压力。

3.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是符合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正是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候,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了解社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以便在以后的就业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

制 度作 依 靠 ,以确 保 毕 业 生进 入 不 同所 有 制 单 位 就
维普资讯
教膏 导刊 2 0 年 7月暑 上半 月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
黎 明
( 要 ]高校 扩招 后要 采 取 有 效 的政 策和 措 施 ,调 整 学科 结构 、专 业 结构 、层 次和 布 局 , 摘 努 力提 高教 学 质 量 , 办 出 特 色 ,做 到 数 量 和 质 量 的 统 一 , 并 加 强 创 业 教 育 ,提 高 就 业 指 导 和 服
的浪 费。
作 。三 是 政 府 采取 有 力措 施 确 保 毕 业 生 就 业 公 平 竞
争 ,使 人 才 资 源通 过 劳 动 力 市 场 达 到 最 优 的 配 置 和 合
理 的流 动 。
高等 教 育扩 招 后 所产 生 的毕 业 生就 业 难 的 问题 , 需 要 政 府 、高 校 、学 生 和 用 人 单 位 四个 行 为 主 体 协 调 起 来 ,采 取 积 极 的 策 略 共 同 解 决 。
发 展 中国家 来说 ,其 高等 教 育 在迎 接 知识 经 济挑 战 , 实 施 “ 教 兴 国 ” 战 略 的 同 时 ,要 注 意 就 业 市 场 的 需 科
二 、 强 化 信 息 服 务 功 能 , 形 成 公 平 竞 争 的开 放 性 劳 动 力市 场

是建 立全 国性 的就 业信 息 网络 ,既要 适应 高等
务水平 ,以为 高校毕 业 生就业 开拓 新局 面 。 【 关键 词 )扩 招 就业 思 考
近 年 来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迅 速 ,招 生 规 模 发 展 速 度 之 快 令 世 人 瞩 目 ,这 是 顺 应 世 界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大 众 化 、普 及 化 的 大 趋 势 。 但 对 一 个 拥 有 十 三 多亿 人 口 的

扩招带来的高校教育和就业思考

扩招带来的高校教育和就业思考

高校扩招能够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再就业问题。

但是随着招生人数的大幅度增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矛盾愈加突显和生源质量下降,实验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使高校面临着的严峻挑战。

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如何进一步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目前高校普遍关注和探索的重大现实问题。

随着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部分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择优录取是用人单位的选拔原则,为了培养适应市场化要求的本科毕业生,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大类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重视学科交叉学习,加强就业调研和就业引导,是高校专业课程教育改革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一、广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扩招是不可取的,这会导致教师陷入繁重的教学任务中,疲劳工作,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掌握行业发展新知识和新动态,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引起教学质量的降低,影响学校声誉,严重时会进一步引起就业形势急剧恶化。

所以高校教育应根据师资力量和办学特色为基本出发点,广招人才。

加速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重视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是高校的一个工作重点。

目前高校在引用人才方面,推出了很多政策。

我校重点引进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国家杰出青年教学基金”资助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陕西省“百人计划”及“三秦学者”的入选者,优秀海外归国人员及其他获得突出成就的特殊人才。

引进人才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能引领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快速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输血功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本学科核心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可带动年轻教师更有目标性地提高和发展。

二、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本科教育形成了适合知识教育要求的、系统严密的教学内容,及讲深讲透不留余味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会做题、会考试的应试方法,和以测试学生记忆力和掌握知识多少和程度为主的考试方法。

【精品】高校扩招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教育文档

【精品】高校扩招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教育文档

高校扩招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2019年教育文档高校扩招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从教育部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和各种研究部门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状况日益严峻。

首先,就业率下降。

在我国施行“统招、统包、统配”制度时期,大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可以说是100%的就业率,而现在我国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低迷。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既包括社会、学校的原因,也包括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从社会的角度看,首先,社会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第二,从过去的“统招、统包、统配”到今天的“双向选择”“自主招生”,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负面效应也深刻的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扩招”制度一实施,毕业生人数增加,结果使“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由于社会的岗位需求是一定的,当毕业生数量和结构严重偏离市场需求时,毕业生就业的问题难就会越严重,这是市场经济运行不可避免的。

而学校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科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

而家庭和学生个人方面,主要是观念和心态的问题。

二、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高校扩招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复杂的,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高校扩招使第一劳动力市场与第二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对比发生变化,激化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矛盾。

2.高校扩招放大了原有的高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间的差距,激化了大学毕业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3.高校扩招并没有缓解第二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矛盾。

三、高校扩招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1.降低就业期望值。

有很多在校大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上大学就一定能找到一份体面的高收入工作,在择业时,更倾向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而不愿意到基层乡镇,更不愿意去民营、个体企业,不愿意从事自由职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

大学生就业困难和扩招真没有必然联系

大学生就业困难和扩招真没有必然联系

大学生就业困难和扩招真没有必然联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总的来讲,可能和我们这几年的扩招没有必然联系。

原因是你上不上大学,这些劳动力供给的总量是一定的,你上大学只是把这个劳动力退后了几年,我觉得这个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的观点却恰恰与顾老师相反,我认为,大学生就业困难和扩招绝对有必然联系。

大学扩招,表面上看,正如顾老师所言,并没有改变劳动供给的总量,所以对大学生就业困难没有必然联系。

可是,仔细想想却不然。

大学扩招,从更深层次上讲,关键是对劳动力受教育结构的改变。

简单点讲,就是到底怎样的学校扩招、怎样的学历扩招,各种学校扩招的比例是多少。

而这些问题,却恰恰是这几年扩招中被忽视的问题。

由于扩招结构不当,仅仅四五年内,职业教育并没有多大变化,而专科和本科教育却急剧扩张。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的数据,2000-2003年,仅四年内,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95万人急增至万人,增加了近一倍,研究生毕业生也从58767人增加到111091人,也有近一倍的增幅。

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校不仅毕业生人数没有增加,学校数量反而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扩招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造成了这种发展极为不对称的结果。

然而,现阶段国内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真有这么不对称吗?现实是,大多数岗位需要的仍然是职业教育的学生。

这就使得本来只需要职业教育的岗位却招收专科甚至本科教育的学生,本来只需要本科教育的岗位招收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形成了如今用人单位的用人“高消费”。

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受教育成本,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更形成了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所以说,扩招也许并没有改变劳动力供济总量,可是它对劳动力受教育结构的改变却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绝对与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必然联系。

扩招也许并不错,可是盲目扩招却是不对的。

几年来盲目扩招,造成了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

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出窘境的对策及建议

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出窘境的对策及建议

Strategies and Suggetions On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fter Enlarging Enrolment 作者: 符剀
作者机构: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出版物刊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8-90页
主题词: 高校 毕业生 就业市场 中国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扩招
摘要:高校扩招后首批毕业生即将"新鲜出炉".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毕业生都面临着一个困惑而痛苦的抉择过程,同时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解决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出窘境问题,应从参与主体适应变化、调整角色入手.政府完善就业市场,积极引导;用人单位树立理性务实的用人观;高校切实做好毕业生的"营销"工作;大学生"自我降温",走向务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发展研究 )
扩招与就业
笔者以为,就业难应该从内外两个环境来分析。 从外部环境来看,第一,如前所述,!亿新增劳动力与 每 年"#$以%& 速 度 增 加 所 能 提 供 的 ’’()*’( 万 左 右 的工作机会之间形成的缺口,将是未来!(年我国劳 动力就业的总体格局。第二,产业格局对就业机会的 多寡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目前还是制造业雇用 了大量的劳动力,但这些产业没有得到政府的优先 关注,再加上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使得大量劳动力析 出 ,有 效 吸 纳 新 增 劳 动 力 缺 乏 动 力 ;与 此 同 时 ,包 括 非正规服务部门,基础设施服务部门 (如建筑、运 输 、通 讯 )旅 游 、零 售 和 商 业 部 门 ,具 有 高 附 加 值 的 小 型 私 营 服 务 部 门( 如 市 场 营 销 、物 流 、配 送 、金 融 、 咨 询 、管 理 )以 及 其 他 专 业 服 务 部 门 的 发 展 还 不 够 发达,未产生大量新增就业机会,这也造成对包括高 校毕业生在内的新增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不足。
毕业生就业难不难?“难”的症结在哪里?其深 层次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在 此基础上寻找到相应的策略,对解决当前高校毕业 生就业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扩招惹了“祸”?
有观点认为,近来毕业生就业难是由扩招引发 的。因为据统计,’(((年到!""!年,全国各类高等教 育共招生%!"万人,比’(()年增加#*"万人;各类高校 在校学生已达’+%!万人,比’(()年增加约)!"万人。 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人才供需关系的数量上讲,发展 教育不会产生人才过剩问题,因为人是客观存在,你 不让他受高等教育,也是过剩,而且是低素质的过 剩。那么,毕业生“就业难”与“扩招”究竟是一种什 么因果关系呢?
作机会,这与大约需要创造)""万到(""万个新增就 业机会的预估,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更为严峻的是, 美 国“(·’’”事 件 以 后 ,全 球 经 济 进 入 衰 退 期 ,这 对 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将产生巨大影响,并将减缓 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将大幅度缩小新增就业规模,加 之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必然急剧增加就业压力。这 表明,即使不扩招,作为新增劳动力的高校毕业生同 样会遭遇就业压力。但这种压力主要是由我国沉重 的人口负担、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较高经济增长率 与较低就业增长率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
我想,新增的劳动力会分化为两部分,一小部分 (%.左右)进入高校学习,延缓就业;另外一大部分 人直接或者经过较短的教育、培训(如中专)进入就 业行列。但后者的就业竞争力较弱,受知识结构、能 力 结 构 的 限 制 ,就 业 机 会 较 少 、选 择 的 面 较 窄 、发 展 的后劲也不足。由此,少部分得到升学的人能够较为 轻松地找到工作,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会更加严
三、就业的路怎么走?
现 在 看 来 ,“ 总 量 不 足 、相 对 过 剩 ”是 当 前 高 校 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格局。在这一格局下,存在一个三 重“两难”交织的问题,即一方面很多新兴行业找不 到相应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又 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地方要不到人,另一方面很 多人在一些地方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 找不到想要的人,另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需要他们
此外,鉴于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高 等 教 育 在 人 才 培 养 上 ,也 应 有 一 定 的 提 前 量 ,不 然 , 到急需的时候再着手培养,会为时太晚。
由此可见,扩招不尽然是当前高校毕业生普遍感 到就业难的原因所在;相反,通过高校的扩大招生,使 更多的适龄青年有接受高等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的 机会,这对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汪 怿&人才市场报社记者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博士生 (上海 !"与就业
峻,一些初级层次的就业领域大量冗员,形成累积性 窒息,就业形势更加恶化。这样做不利于社会稳定。
再进一步假设,假如不扩招,对同龄青年而言更 不利。据初步统计,高等教育三年扩招至少拉动!"" 亿 元 的 社 会 资 金 投 入 ,有 利 促 进 了 扩 大 内 需( 包 括 高 教 及 相 关 行 业 部 分 的 投 资 和 消 费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经 济 发 展 。[ #]这 为 创 造 就 业 机 会 奠 定 了 物 质 基 础 。如 果没有扩招启动经济的话,直接的结果是:经济较难 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就业岗位的创造则受到限制,甚 至出现就业机会缩减的情况。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而言,一方面在这种背景下的就业不会好于目前在 一定经济增长率支撑下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其对 于职业、岗位、薪酬的预期会随可能存在走低的经济 态势而呈下降趋势;对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龄青年 而 言 ,其 就 业 将 受 到 知 识 、技 能 的 限 制 ,再 加 上 经 济 总量缩小带来就业机会的缩减,就业空间将更窄。
的单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 业 ? 我 们 认 为 ,可 以 从 市 场 配 置 、政 府 管 理 、社 会 参 与、学校推动、个人转变观念等环节加以探索。
!,市场配置 发挥人才市场作用,强化市场配置机制,促进毕 业生就业与创业。目前,人才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地 位已基本确立。经过多年努力,基础性人才市场稳步 发展,区域性人才市场逐步扩大,专业性人才市场不 断加强,网上人才市场迅速崛起,多层次的人才市场 体系架构已经形成。 目 前 , 全 国 共 有 国 家 级 区 域 性 人 才 市 场 +* 家 , 省 、地( 市 )、县 各 级 政 府 人 事 部 门 所 属 人 才 服 务 机 构+.*+家,全国各级各类人才交流机构共拥有人才 网站!/0’个,建立人才信息计算机数据库+!%0(个, 网站访问量+((!年突破*亿人次。仅+((!年全国举办 人 才 交 流 大 会 就 有 !/!+’ 场 ,参 会 人 次 !*1/ 万 ,参 会 单 位 近*1万 家 ,成 功 实 现 流 动 的 人 才 近/*.万 人 。[ ’]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人才市场已成为人才资源配 置的主渠道。因此,对于社会新增劳动力或者人才资 源的高校毕业生的配置,也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 律和原则,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主渠道的作用。在此基 础上,要适当区分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就业 市 场 和 以 变 更 职 业 的 求 职 者 为 对 象 的 人 才 市 场 ,增 加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配置的频率。 +,政府管理 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应关注: (!)现阶段当务之急是要千方百计拉动各方对 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为此,一要大力发展经济,创造 就业岗位。在产业类型上,尤其要大力发展技术密 集、知识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 业,在产业布局上,要对西部、中小城市、非公有制企 业有所倾斜,鼓励他们吸纳高校毕业生。二要通过政 策 、税 收 等 ,创 造 良 好 环 境 ,鼓 励 用 人 单 位 积 极 接 纳 毕业生,对新增加的就业岗位,要优先录用符合相应 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同时积极通过行业协会、媒 体的宣传教育,引导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三要消 除政策壁垒,取消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进人指标、户 口 指 标 等 限 制 ,取 消 限 制 高 校 毕 业 生 包 括 专 科( 高 职 )毕 业 生 合 理 流 动 的 政 策 规 定 ,允 许 高 校 毕 业 生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地(市)就业。四要制定 相关政策,对毕业生采取小额贴息贷款、设立风险基
第二,有了扩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 力。基于前面所述,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一段时期内将 继续存在,这是新增劳动力共同面临的外部环境。在 这种背景下,扩招对缓解就业压力却有一定的作用。 其中那些原本可能沦为弱势的群体,可以通过学习, 扩大知识面,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选择范围。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即在没有扩招的情况下,这 些新增劳动力将会怎样?
第一,没有扩招,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根据世界 银行研究,中国劳动力在从!""’年起的’"年间将增 加)"""万,即由!"""年的,-+!亿增加到!"’"年的)-!! 亿。但是,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从!"世纪)"年代的平均 "-#!下降到("年代的平均"$’左右,如果保持目前每 年). 的 /01增 长 率 ,也 只 能 创 造 **" 万 到 %*" 万 个 工
复旦大学袁志刚教授认为,就业难的原因,一是 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学校的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 构错位,学校没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多技能、高 素质人才;二是社会对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忽视了 积极的引导。他提出,对一些愿意去欠发达地区的学 生,社会应给予较高礼遇,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和灵活 流动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那么,当前高校毕业生为什么还是感到就业形 势不及以往呢?
李守信认为,这其中既有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 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也有人口流动政策、 农转非管理和户籍管理等制度上的障碍问题,更有 学历文凭、就业岗位和工资待遇相联系的毕业生就 业政策束缚的问题,而决不能归结为高等教育发展 速度快所产生的人才过剩问题。而关键的问题是,市 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方式,应当是就业者适应职业 岗位的要求,而不是职业岗位适应就业者的要求。
决策参考
教育发展研究 !""#$%
·没有扩招,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有了扩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通过扩招,使更多的适龄青年有接受高等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
的机会,这对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扩招 与 就业
—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
汪怿
人 们 普 遍 认 为 ,!""# 年 我 国 高 校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形势十分严峻。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 学 生 顺 利 就 业 ,已 成 为 社 会 、学 校 、学 生 及 其 家 庭 共 同关心的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