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月光曲李杰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优秀教学案例
3.解读文本,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描绘乐曲的手法。
4.对比分析文本中的描述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舞蹈)的表现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小组内积极交流,共同探讨文本中的意象和情感。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多媒体展示贝多芬的画像和《月光曲》的乐谱,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情境体验:通过播放《月光曲》的音频,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艺术修养。
3.场景再现:让学生分组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使他们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1.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2.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4.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分析乐曲的结构和特点,品味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以及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优秀教学案例
这些亮点体现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这些亮点也展示了我在教学中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针对学生的汇报,我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月光曲的美在于音乐与绘画的完美结合,以及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以“月光曲”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撰写一篇短文,描述月光曲的美。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3.利用实物道具,如月光灯、画板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月光曲的美妙,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问题导向
1.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月光曲是如何产生的?音乐与绘画之间有什么联系?”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掌握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学生通过模仿、创编等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为了使本节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用亲切、生动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教学设计
2.学生对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兴趣较为浓厚,结合课文内容,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仍需加强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培养,以便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完成任务。
4.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本节课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播放月光下的音乐、展示月光下的美景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强化运用
针对生词、成语等基础知识,教师可通过提问、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时,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书写工整,句子通顺,表达清晰。
2.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一幅月光下的画面。
要求:发挥创意,文字优美,展现月光下的美好景象。
3.撰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月光下的故事》。可以写自己在月光下的经历,也可以发挥想象,创作一个富有情感的故事。
要求: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月光曲,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感受月光的静谧与美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月光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3.由此引入本课的主题——《月光曲》,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了解作者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4.查阅关于作者及《月光曲》的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学地位。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教学设计
4.情感体验,内化价值观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兄妹间的相互关爱,培养同理心。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篇以“月光”为主题的作文。
-组织课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关注自然美,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4.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
1.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但在情感体验、审美能力及修辞手法的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的运用不够熟练。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体会课文《月光曲》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尤其是兄妹之间的相互关爱和生活哲理。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分段阅读课文,让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26《月光曲》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教案新人教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26《月光曲》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6月光曲教案新人教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写字姿势.
雨一直下
下雨天的街道人迹罕至,看着窗外那淅淅沥沥的大雨,手上的笔停了,回想起当年的幼稚与天真,似乎那便是昨夜星辰。笑笑,我打开了窗子,思绪也如同房中沉闷的空气一般飘向远方。
记得那是五年级的事了,当时我们的班长生病住院了,那时我成绩不错,加上人又比较仗义,所以班长这个职务也就理所当然的归我所有。想当年我是多么的春风得意啊。当时我只是觉得班长就是一个欺好人,敬恶棍,怕富贵,撵野狗,不踹寡妇门的闲职。这对于我这个自持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so easy,而且还是一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所以我也励志要轰轰烈烈的干番大事业.开始了我作死的班长生涯.
第二天,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我也制定了三条班规。
1、上课不许讲话。
2、上课不许传纸条。
3、要踊跃参加班级活动。
——违者必究
这又是一个不愉快的日子,这几天都在下雨,似乎连老天都看我不顺眼。好不容易过了一个上午,终于到了我的主场-—自习课,我去上了个厕所,在走廊里便听到了教室里传来一阵抑扬顿挫的声音。“今乃记名字以业老师,打报告以资教授,挟班级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班,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我一听便无名之火起,心中暗道:“这众同学的口诛笔伐与明嘲暗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我也是被“夸”够了。想毕,我便急步走到班级门口,狠狠地敲了三下门.冷哼一声道:“诸位,说够了吗?"突然,从我们班的偏远地带传来一声不和谐的惊呼:“黑脸包公!”我寻声望去,果然是如我所料,然后我便慢慢的踱向了黑板,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两个大字——钱二。钱二一瞅顿时脸涨得通红,活像一个熟透的西红柿精。大叫道:“你,你这是公报私仇!”我不紧不慢的说道:“自习课也是课,上课讲话本就不合规矩。”他似乎仍然不甘心,小声嚷道:“班长这个职位给你简直是佛头着粪……”不过他突然看到我似笑非笑的表情,顿时就蔫了:“大哥,我错了还不行吗?”我淡淡的回了一句:“在下不才,如果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找老师谈谈。”现场顿时噤若寒蝉,忽然,一阵美妙的下课铃声打破了现场的寂静,我迅速地背起书包,随后转身离去.

六年级上语文第26课《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语文第26课《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语文第26课《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六班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文章特点】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奇,它告知我们,贝多芬是一位怜悯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文章词句精美,感情丰富,意境很深,教学时,要抓住环境特点,认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让同学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怜悯劳动人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精确地把握贝多芬思想感情的改变。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交代目标二、学习第一段1、细读思索:这段写了些什么?2、理解“传奇”的意思,及第二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三、学习第二段1、默读课文分层。

2、逐层理解课文:⑴学习第一层:①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②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着重理解“断断续续”一词。

⑵学习第二层:①弄清晰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A、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投影出示兄妹谈话的内容,请同学读这段话,抓住重点词,体会这段的含义。

侧重理解“随意说说”的含义。

B、听到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想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让同学结合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的情景去体会:正由于这家人贫困,但又爱好音乐,才激起了贝多芬剧烈的怜悯心。

C、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重点理解盲姑娘的话。

〔只通过一首曲子,盲姑娘就推想出弹琴的人是贝多芬,可见她懂音乐。

〕D、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想到了什么?他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②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A、贝多芬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理解“清幽”一词,并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精编版

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精编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视频。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支曲子是谁创作的吗?生:贝多芬师:那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生会根据资料袋回答。

师补充:出示多媒体。

没有多媒体的可口头补充:对,它的作者就是号称平民音乐家的——贝多芬。

他还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贝多芬是多么得热爱人民,因此,他也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伟大的音乐家。

你们想知道这支曲子是怎样的曲子,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与平民之间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并用心灵感受他为故事中的穷兄妹俩即兴创作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

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出示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随机板书: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三、谈话激趣:1、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穷苦人盲姑娘弹奏,弹了一曲,又弹一曲《月光曲》,这第二次弹奏的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生:从“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可以看出,他不是早已谱写好的。

)2、显然,贝多芬是在小茅屋里乘着兴致把曲子弹奏出来,而后追记的。

我们知道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那么是怎样的情境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名曲的呢?四、教学3——8自然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6 月光曲》 公开课教案_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6 月光曲》 公开课教案_3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4、认字8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教学重点: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2、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难点:1、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教学准备:1、贝多芬的资料。

2、奏鸣曲《月光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瞧,你们一个个坐得多有精神呀!老师相信,今天的你们,一定是最棒的!对自己有信心吗?非常好!俗话说: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

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那皎洁的月光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情思。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写下一首和月光有关的古诗——《静夜思》,你们能把它朗诵出来吗?听了你们的诵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月光如水,轻轻地洒在床前;诗人站在窗前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和月光有关的课文——《月光曲》(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步感知,学习新课在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位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那么,这首《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从第一自然段当中你知道了什么讯息。

学生交流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并进行小结。

贝多芬资料: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

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十岁举行首次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月光曲备课人:李杰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

他从小跟父亲学音乐,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岁举行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

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和庸俗。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为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

)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

)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

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5、请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

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6、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学习生字。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2)、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贝多芬谱写的曲子。

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2、学生默读后思考讨论。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2-7),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8-结束)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 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 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面感到深深的遗憾。

(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

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出感情。

(4)、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非常想听到我的演奏。

只是因为穷.买入场券。

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

) (5)、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

听到:皮鞋匠的问话。

想到:这兄妹俩很穷,但爱好音乐。

)(6)、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怀着这种感情,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7)、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

重点理解“纯熟”的含义。

(很熟练,本文指弹琴的技术熟练,功夫过硬。

)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

当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就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感情多深哪!”,表现她对曲子有了共鸣;“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表现她内心的激动。

练读盲姑娘的话。

注意两个“!”。

(8)、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 这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她能从琴声里判断出弹琴的人是谁。

我找到了知音.我要为她再弹一首。

) 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9)、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

)(10)、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一个传说。

)2、我们知到贝多芬因同情盲姑娘的不幸,为她弹一曲,后来知道盲姑娘不仅喜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他为在茅屋里能遇到知音而激动,所以一曲弹完又弹一曲。

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1、我们来欣赏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部分。

[播放录像]2、出示[语段阅读1] “一阵风……按起琴键。

”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 “一阵风……格外清幽。

”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风景)秀丽而幽静。

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

课文里还有一个带有“幽”字的词,是什么?(幽静——地方僻静,光线暗。

)查字典:“幽”。

“幽静”的“幽”应选择“深远;僻静;昏暗。

”“清幽”的“幽”应选择“沉静”。

(2)、“格外”什么意思?(超过寻常)。

可换什么词?(3)、自由读,体会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

指名读、齐读。

3、恢复幻灯片:“一阵风……按起琴键。

”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

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4、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

(播放乐曲)5、(结束音乐)这么动听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好像看到什么?(1)指名答。

(2)出示[语段阅读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涌过来……”(3)齐读。

(4)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茅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一幅画面:出示图1。

这个画面,课文里是怎样描述的?(“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撒遍银光。

”)谁能上来指一指“水天相接”的地方在哪儿?(海平线上)师: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这时的海面是平静的,音乐一定是舒缓的。

大家想象一下,贝多芬这时是怎样弹琴的?(节奏很慢,声音很轻的。

)练读。

出示图2。

皮鞋匠继续听着,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描述:“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微云”是“少云”吗?从整个句子看“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想,“微”是什么意思?(薄)师:这时的旋律还是很平静的,很柔和的。

练读。

出示图3。

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来描述。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这个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雪亮……)师:这儿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人激动的情景。

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师:刚才的宁静被破坏。

这时的旋律是急骤、奔放的。

练读。

(5)我们把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这部分联想,分这三个意境,哪个意境表现的音乐高昂激烈?(第三个)(6)指导朗读。

(齐读、指名读、试背)(7)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

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

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

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啊!(8)皮鞋匠眼前出现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不是,是他头脑里想到的,这叫联想。

) 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由看到清幽的月光和听到的琴声而产生的。

)8、[电子幻灯片——事物联想]“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

”听到这首曲子,盲姑娘的神态怎样?(恬静——安静、宁静。

表示心里很舒适,很安逸的。

)9、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仿佛也看到了”也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

)10、小练习:用“―――”画出听到或见到的实在的事物。

用“______”画出联想的语句。

l、实在的事物:1鞋匠听到琴声;2鞋匠看到妹妹的表情。

2、联想:皮鞋匠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皮鞋匠看妹妹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1)从事物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好像、仿佛)(2)小结:读文章时,我们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就能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写文章时,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11、(配乐)下面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

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要用高昂的语调。

(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读)12、师: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从书上哪个词语可以知道?(陶醉)穷兄妹俩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了。

贝多芬悄悄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

他看到兄妹俩完全陶醉在他的乐曲中,激动万分,急切地要把即兴创作的这首曲子记录下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飞奔。

)13、结果:他花一夜的功夫记录下这首曲子。

三、布置小练笔:《贝多芬回到客店》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写一段话。

要求: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贝多芬在追忆时,眼前可能出现什么景象?请你在叙事中加入恰当的联想。

板书设计:26.月光曲散步(听)谈话(同情)贝多芬走进(弹)曲子(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