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诗歌鉴赏之意境 意象 感情 教案精品版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态度教案精品
诗歌鉴赏之情感看法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检测法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四)(除作文外全部试题)总结:参与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存在问题: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识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果。
2、与时发觉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1、在讲解过程中,留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学问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学问。
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成果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老师分析成果与试题难易度。
(2分钟)二、讲解第一题《艺术与仿照自然》。
(10分钟)1、主客体颠倒2、逻辑不当、强加因果。
师生活动: 1、老师公布答案。
2、学生找到答案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并找出错误所在。
3、师生共同总结本题考察点。
三、讲解古诗鉴赏题《柳梢青》、1、回顾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步骤。
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老师补充:问题:1、依据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信息?2、疏通整首诗的诗意。
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探讨完成以上问题。
(6分钟)3、老师提问,板书重点。
(4分钟)3、解决8题。
此次在写法上采纳了那些手法?请至少答出两种,请简要赏析。
师生活动:1、师生共同疏通诗意(2分钟)2、老师和学生共同回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手法。
(4分钟)3、老师指定学生答题,与时订正问题。
(4分钟)4、老师归纳答题步骤。
(2分钟)4、解决9题。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6分)师生活动:老师指定学生分析回答。
(4分钟)三、好用类文本阅读。
1、旧知回顾:好用类文本要读懂什么?(1分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影响?什么贡献?2、解题《侯伯宇:一个高级学问分子的风骨》(2分钟)师生活动:指定学生回答从题目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在读文章时要关注那些信息?3、解决试题。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涉及意象的概念、分类及意境的营造,重点分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创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意象、意境的概念及分类。
2. 学会分析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及其对意境营造的作用。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意境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意象的分类及意境的营造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意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意象与意境鉴赏。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及意境的营造,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a. 意象概念:以物寓情,借物抒怀。
b. 意象分类: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心理意象。
c. 意境营造:运用意象、色彩、动静、虚实等手法。
3.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运用及意境营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诗歌意象与意境鉴赏2. 板书内容:a. 意象概念b. 意象分类c. 意境营造d. 《静夜思》意象分析e. 《登鹳雀楼》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江雪》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营造。
2. 答案要点:a. 意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 意境:营造了一种宁静、孤独、清冷的氛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意象、意境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意象与意境的鉴赏练习,提高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诗歌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及意境的营造方法。
2. 例题讲解中《静夜思》的意象运用及意境营造分析。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意象)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
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民族语言的结晶。
我们先看“语文1”第一单元学习要求第二段中一段话“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这说明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把握诗歌的情感是学习诗歌单元的重点。
二、引入主体内容(一)诗歌意象的内涵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景象,形象。
对于这种蕴含着深厚文化或诗人感情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意象”,即意中之象。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有了“人”“花”“月”“鸟”“涧”等意象的组合,才有了静谧恬然的意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有了“月”和“江”的意象组合,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探问和宇宙畅想。
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概括常见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1、含蓄性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以物喻人香草——君子恶禽——小人。
以物寄情杨柳——惜别圆月——思乡落花——伤春浮云——漂泊流水——惜时古迹——怀旧黄叶——悲秋莲花——高洁以物指事舟楫——引荐长亭——送别2、特定性在不同的诗句中,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梧桐——伤感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主要针对教材中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识别与解析、意境的领悟与体会,以及如何运用意象与意境进行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学会识别和解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培养学生领悟和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丰富意象和意境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境的领悟与体会。
重点:意象的识别与解析,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元素,从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识别与解析,结合教材中的诗歌实例进行分析。
a. 识别意象: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加以解释。
b. 解析意象: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表达情感。
3. 意境领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方式,提高意境领悟能力。
4. 诗歌鉴赏: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未知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有关意象与意境分析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2. 内容:a. 意象:识别、解析b. 意境:领悟、体会c.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a. 意象:夕阳、落叶、孤舟b. 意境:萧瑟、孤寂、凄美c. 鉴赏短文:此诗描绘了一幅萧瑟凄美的秋日景象,夕阳映照着落叶,孤舟漂泊在江面上。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内心孤独、无助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意象与意境的掌握程度,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具有丰富意象与意境的诗歌,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鉴赏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内容包括意象的概念、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意境的营造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意象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意象的概念、作用,能够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学习并运用诗歌意境的营造方法,提升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理解及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重点:掌握意象的分类、作用和意境的营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进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意象,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钱塘湖春行》中的意象,解读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的。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析《登高》一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意象:概念、分类、作用2. 意境:营造方法、案例分析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夜雨寄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提高文学素养。
附录:《夜雨寄北》意象分析答案:本诗中的意象有“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等。
诗人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意境 教案精品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意境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诗词意境的涵义。
2、掌握分析意境的方法。
3、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分析意境。
复习的方法:以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意境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
教学时数:二课时一、习题试探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的时候,朦胧有月光斜斜地映照立夏村落里的人家,家家的庭院都是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
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
辽阔的天空中,似乎也被夜的静寂所感染,连云彩也不敢随意飘动,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敏感的小虫却首先感受到了夜晚空气所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这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欢快,而诗人也在虫鸣声的启发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新绿。
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选取花于鸟鸣、冰消雪融等常见的春的标志,而独独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
二、知识梳理意境是指作品中的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景象描写的和谐统一,是从这统一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味隽永的意象。
意境简单说就是景加情。
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使欣赏者一步步走进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氛围和境界之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古典诗词中,意境一般表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曲,一定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并进行鉴赏评价。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意境宏阔)空寂、缠绵、婉转、朦胧;(清丽、隽秀)幽静、幽美、淳朴、宁谧;(恬淡、静美)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繁复)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感伤、哀婉的意境)示例: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人正是借助"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专题04 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四、范例剖析
请找出下列诗句的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 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 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 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 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 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时节,诗人才卸征鞍,又上孤舟,一“卸”一“上”,虽然 用语平淡,却写尽羁旅行役之苦。 B.颔联写景视听结合,“烟笼古木”“月印平沙”写出了夜色之美, 猿声、雁鸣突出了夜的静谧。 C.远处传来捣衣的砧杵声,使飘零的游子不由伤感落泪;鼙鼓之声 才响起,就惹起了诗人无尽的愁思。 D.尾联照应诗题,都是写当年易水送别的场景:二人击筑悲歌时, 慷慨诀别的气氛使寒波也为之凝滞。
五、典例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B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一“荒”字,有 咏怀古迹之意。 B.颔联抒情,与唐代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 感慨截然相反。 C.颈联写诗人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到 时节相催。 D.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全诗沉郁顿挫, 内蕴深刻。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
类别 送别类 愁苦类 思乡类 抒怀类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诗歌鉴赏》第二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具体内容包括:意象的概念与分类、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意境的构建与解析、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的分类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意境的美感。
3. 掌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的构建与解析。
重点:意象的分类及作用,诗歌意境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出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2. 新课内容:(1)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举例说明意境的构建与解析。
(3)探讨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概念、分类与作用2. 意境的构建与解析3.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并阐述你的感受。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语言通顺,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运用意象与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及作用2. 意境的构建与解析3.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一、意象的分类及作用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重要元素。
分类如下:1. 自然意象:如山水、草木、花鸟等,用以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的情感。
2. 人物意象:如英雄、美人、隐士等,通过人物形象寄托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具体内容为第三章“诗歌的艺术表现”中的第一節“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意象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意象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意象。
2.培养学生通过意象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b.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c.总结:教师总结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
4.例题讲解:通过一道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意象进行诗歌鉴赏。
a.展示例题:分析杜甫的《登高》中的意象。
b.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并解释其作用。
5.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各环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4.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回答。
5.对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6.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2.课后思考:谈谈你对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意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并尝试运用意象进行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
三、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
(1)导入环节的图片展示,教师应选择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优秀课件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 。二要 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 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 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 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等等。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 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小结:意境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景物画面
答 通过联想和想象 。 题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步 骤 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
情剖析所托之情。
(绘景——析境——悟情)
意境的鉴赏方法
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是构成境的重要因 素,是理解意境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特别 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1、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 什么样的意境。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精品课 件ppt( 完美版 )
通过描写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 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这些秋天恬静幽美的 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 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 场的厌恶。
答:有条从两山之间流出的小溪,树林里飘 落树叶,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一个 人,山谷那边隐约露出的寺庙。这画面呈 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最新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优质教案
最新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诗歌鉴赏》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意象的辨识与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意象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学会辨识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的深层含义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意象的辨识、分析和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具有意象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美。
2. 讲解:讲解意象的概念、作用以及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引导学生从意象的角度进行分析,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意象分析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2. 板书内容:意象概念意象作用意象辨识与分析方法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从意象角度进行解读。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列出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作用和深层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积累更多意象素材,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开展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意象的辨识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教学难点与重点。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理解意象的深层含义对于解读整首诗歌至关重要。
1. 意象辨识: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如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等。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品象悟境,分析内涵复习目标1.找准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掌握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
链接高考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北京卷《病柏》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意象意蕴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
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
2020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2018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考向一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项)。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简单地说:(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围。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步骤(1)研读诗歌,确定意象,分析表层属性。
通读诗歌,确定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揣摩并把握意象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特别是其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探求深层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需要联想平时积累的意象含义,再抓住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理解意象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有些意象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必须结合诗人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具体分析。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如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教案精品版
三种样式及其特
三种样式及其特征。
征
网络
3 掌握 文本 诗歌鉴赏 24 字诀 F B、F 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其 5min 教师概括 中要领。
4
理解 文本 《节妇吟》
B
5Leabharlann 理解 文本 《虞美人》、《将进 C
酒》、《登高》三首
诗歌的情感及其
归属类型。
6
运用 文本 2015 年全国 1 卷诗 H
歌鉴赏题
B 通过引导,大部分学生 10min 能理解本诗的双重内 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
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探究把握诗歌情感的有效方法,掌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此前自己所积累的有关诗歌鉴赏技 巧的各种经验,教师再加以概括成 24 字诀。最后通过
握并能熟练运用所学方法。
课堂、课后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教学难点
理清诗歌的情感思路,明确诗歌的 反复吟咏,指导学生抓住诗歌的各种关键信息,多方 情感变化,体味诗歌的复杂情感。 面解读,理解作者情感。
……………………………………………………………名校名师推荐…………………………………………………
课堂教学设计表
案例名称
按图索骥 探骊得珠 -----如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1 课时
设计者
所属学校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主要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从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及思想内容入手,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探析其妙,表达其妙,并且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可信。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文科班的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较强。但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对于一些表达人生失意、抒发壮志抱负的 情感较难引发共鸣。 初始能力: 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基础技能。见到一首好 诗,会叫好。但问他们好在什么地方,却说不清楚或辞不达意。究其根源在于不能抓住诗歌有效信息,不 能以语言作为突破口,感受诗歌意象的特征,从而挖掘出诗中的情感,并精练地表述出来。 信息素养:
(完整版)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教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象和意境学习要点:1. 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2. 学习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习内容:(一)鉴赏意象一.【考点解读】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
“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二.【常见题型】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三.【解题秘笈】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
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这首词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
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学习目标】2、了解高考考题设计形式3、明确解题注意事项,牢记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4、了解并积累与意境相关的鉴赏“术语”。
【高考试题再现】(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
(分)()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分)【意境型诗歌鉴赏的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习题演练】、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①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分)答案:、(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归纳赏析方法。
2.运用方法,提高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理解、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准确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明确考纲,导入新课。
1.明确考纲要求,06-12某某卷高考诗词鉴赏部分的考点设置。
06:语言、内容、情感07:形象、手法、情感08:形象、情感09:形象、情感、手法、语言10:内容、情感、手法11:内容、手法、情感、思路12:情感、形象、手法诗歌情感态度是历年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重点,不仅以直接提问的题型出现,而且渗透在形象、语言、手法题型中,因此在做诗词鉴赏题时读懂诗情尤为重要。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学习〔一〕典例探究:例题1:〔2011年某某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分析:这两句是说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
可见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用了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生诊断,教师点拨:不看注释。
注释中“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信息,可以帮助解决一半问题,余下的仅考查能否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关注注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意境意象感情教案“意象”是近些年来诗歌鉴赏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术语,它最能体现诗歌的本质。
可以说,它是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钥匙。
因此,把握意象对于诗歌鉴赏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意象”,指的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换言之,就是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
如果不了解意象的特点,很难真正读懂诗歌。
请看下面两句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浮云”和“落日”是两句诗中很精彩的意象。
这两个意象应怎样理解?它们好在哪里?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积累。
“浮云”行踪不定,让人联想到漂泊。
“落日”徐徐而下,让人联想到对朋友的依恋。
这两个意象可能就是由眼前之景引出的,却又含有不尽之意,因而很能体现诗歌暗示性的特点。
意象具有继承性。
一般说来,意象表达的意思(情感)是比较固定的。
比如“白云”是晴空景象,一般用来表现浩茫的空间,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而“黑(乌)云”是雨前景象,一般用来表现环境的险恶,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青云”一般用来喻权势,如“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李白《古风》);“闲云”一般用来表现闲适之情,如“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孤云”用来表现淡泊宁静,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从上面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是鉴赏古诗的必要准备。
意象又是有创造性的,同一个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请看下面的三个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莺啼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春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三首诗中都使用了黄鹂(莺)的意象,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截然不同。
在《绝句》中,“黄鹂”的意象传达出喜悦之情。
在《春怨》中,黄莺的意象则传达出烦闷之情。
女子思念在辽西征战的丈夫(或情人),梦被莺啼打断,自然心中烦闷。
在这首诗中,通常情况下传达喜悦之情的意象“黄莺”就被彻底“颠覆”了。
而在《蜀相》中,“黄鹂”的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更是十分复杂。
诗人只见祠堂,不见丞相,美景更增感伤,因而在诗中“黄鹂”的意象所传达的更多的是惆怅之情。
这就涉及到梁启超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真正把握意象,还要把该意象放在全诗中细加揣摩。
意象具有创造性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即相似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
同是表现愁,李煜的词化作了空间上的长度——《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贺铸的笔下,则化作了时间上的距离——《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在李清照的笔下,“愁”有了重量——《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位词人笔下的意象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诗歌意象的创造性。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既要了解诗歌意象确定的一面(继承性),又要了解诗歌意象变化的一面(创造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鉴赏的层次。
所谓“意境”,是指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和它引发的想象中的形象的总和。
其基本特征是虚实相生,换言之,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袁行霈语)。
意境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解读诗歌的意境,除了读懂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之外,还应了解意与境交融的方式。
通常方式有:情随境生,如杜牧的《山行》;移情入景,如杜甫的《春望》;体贴物情,物我情融,如陶渊明的《饮酒(之五)》。
意境是高度个性化的,意境又是不断创新的。
对于考生来说,应该多读多背一些经典诗作,以熟悉一些常见的意境。
一般来说,意境能够反映几个方面的人生体验,即抒写个人情感的、歌咏美好事物的、抒发家国情怀的。
当代学者袁行霈将意境划分为诗人之意境、诗歌之意境和读者之意境。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意境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是形神情理和谐的溶合。
换句话说,意境是文艺作品思想意义与艺术形象的高度统一的艺术环境,是作者渗透了美学思想和情感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
这一关系,从内容上说,表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从形式上说,表现在藏与露、虚与实、跳与联的辨证关系。
只有从内容、形式上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创造出诗歌思想意义与艺术形象高度合一的艺术境界——意境.意境是一切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所追求的审美目标,是我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所极为重视的一个审美课题。
诗歌论坛上有句话,叫“诗歌好不好看构思,美不美看意境”,事实也是如此。
就拿仅二十字的柳宗元《江雪》为例(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把天寒地冻(意象)、人鸟绝迹(意象)的雪景垂钓(合称“境”)与自己遭到贬斥以后孤独无援的心情(意)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境界,这便是意境。
这种能引发读者想像并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的艺术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也是诗歌创作的最高美学境地,诗有没有诗味就表现在这点上。
怎样创造这种神秘美妙而又有无穷魅力的意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意象之间辩证关系,或者说意境源于意象之辩证之中。
意象不是意境,但与意境有密切的关系。
意境是整篇作品主观思想与艺术形式溶于一体的环境,是整首诗歌的整体画面、完整形象的表现。
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艺术境界的“细胞”,是意境的“零部件”,是意境创造的基础。
综而言之,两者应是全部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般地说,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美丽的意境。
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辩证关系。
何为意象辩证关系呢?通俗地说,意象即意之象,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具有新涵义的情境。
象即诗歌所描绘的形象、表象、外物,是客观的、可见的、具体的、生动的。
好诗必有“象”,故苏轼赞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象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到作品的东西,是“意”所得以寄托的外物,包括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和触觉表象,这是诗人对客观世界选择取舍的结果。
“意”即诗歌通过“象”所要表达的内情、主旨,是主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概括的,是象所蕴藉的情意。
古人所云为“言(象)外有无穷之意”。
通常我们可以把象理解为诗中的人、事、物、景等外物,把意解释为志、理、情、义等内旨,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
比如,诗句“从星星的弹孔中,会流出血红的黎明”,这诗句不能说有意境,但却有意象。
星星、弹孔、血、黎明……可称“象”,意为这些外物组合、叠加而形成的与通常不一样的新的意思(似乎可以理解为经过黑夜的战斗,黎明因此来临)。
这两者的和谐统一,合称为“意象”。
感情说的简略一点,一般是悲、愁、苦、乐、思、忧、愤、爱、恨、伤等,具体说就是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揽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离愁别恨等。
古诗中表意境的词语可以概括为大、远、壮、美、静、阔、丽、寂、冷、空等,经常用到的意境类词语有三类1、优美类:幽静、幽美、优美、宁谧、静谧、清新、清幽、宁静、恬静、恬淡、清静、明丽、艳丽宁静恬淡、宁静美好、清新明丽、清新自然、清新幽美、清幽明净、清爽宁静恬淡闲适、恬淡宁谧、闲适恬然、闲适恬淡、闲适自然、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清幽脱俗、空灵高远、空蒙迷茫、空灵蒙胧生机盎然、生意盎然、优美迷人、华美壮丽、艳丽迷人、艳丽优美、明丽优美2、清冷类:孤寂、萧条、萧瑟、荒凉、苍凉、清冷、凄凉、衰败、破败、颓败、冷清、凄清、寥落、寂寥、冷寂、悲凉孤清冷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萧瑟冷寂、萧瑟苍凉、苍凉萧条、凄凉冷清、冷清凄凉、冷落寂寥、冷清悲凉、荒凉颓败、荒凉破败、荒凉残败、衰败凄凉、衰败悲凉、悲壮苍凉、惨烈悲壮3、宏阔类:雄浑、雄奇、辽阔、开阔、壮阔、壮观、壮丽、瑰丽、恢弘、高远、深远、莽苍、苍莽、苍茫雄浑壮阔、雄浑开阔、雄浑阔大、雄浑壮观、雄浑壮丽、雄奇阔大、壮阔恢弘、雄奇瑰丽、恢弘高远、高远辽阔、辽阔苍凉。
1、《赤壁赋》第一段通过大江、明月、白露、清风、东山、星光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抒发了的情怀。
答案:空蒙迷离、超凡脱俗寄情山水、超脱潇洒2、《荷塘月色》通过荷花、荷叶、薄雾、荷香、月光、薄云、杨柳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淡雅明丽、馨香高洁对荷塘及周围景物喜爱之情3、《故都的秋》通过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日光、破的墙壁、秋花(喇叭花)、槐树落蕊、秋草、秋蝉、秋雨、枣子树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北国清秋清冷萧瑟、破败寥落对故都秋天的喜爱以及特殊的审美情调。
4、《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通过寒潭、崇阿、飞阁、山原、川泽、闾阎、云雨、彩虹、日光、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渔舟、雁阵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色彩明丽、雄宏壮阔对滕王阁周围壮美秋天的赞美之情。
5、《沁园春长沙》通过万山、层林、江水、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营造出的金秋意境,抒发了。
答案:色彩明丽、壮阔辽远、生机勃勃对湘江两岸壮美秋景的赞美之情和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6、《边城》通过白塔、小溪、渡船、黄狗、吊脚楼、龙舟等意象,营造出出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古朴宁静、纯朴自然对湘西美好景致风俗的爱恋7、《春》通过春花、春草、春雨、春风,营造出的意境。
抒发了。
答案:清新明丽、生机盎然对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人生的美好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