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导学案新版沪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教案 沪教版
第十章机械与人教案【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
1.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会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解释和解决有关问题.过程与方
法
1.经历用机械效率和机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运用科学探究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分析法等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
2.会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社会价值.
重点会运用机械效率和机械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能量概念的理解.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知识再现“知识再现提纲”见学案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复习.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10分钟左右的
时间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完成知识
再现提纲.
展示知识点1: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问题1:什么叫做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如何计
算?
小结: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计算公式是W
有用=
Gh;拉力所做的功叫做总功,计算公式是W
总=
Fs;对我们无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
功,计算公式是W额=W总-W有用.
问题2:什么叫做机械效率?如何计算?
小结: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计算公
式是:η=W有用/W总=Gh/Fs=G/nF.
问题3: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回答教师提问
的问题.
教师强调该知识点的重要性,学生
记忆、书写.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机械效率的公式.
交流
展示交流例1:【解析】对于滑轮组的计算,会利用公式进行
计算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特别注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设计
论文编号:
(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5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
征集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练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把大树连根拔
起,台风具有能量B.楼上阳
台上的物品坠下会伤人,阳
台上的物品具有能量C.干电
池使石英钟转动,干电池具
有能量 D.挂在树枝上的苹
果,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
量。
知识巩固
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课件展示尺子将小木块弹开。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板书:物体弹性形变程度越大,
弹性势能越大。
讲述:弹性势能跟物体本身和
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
学生活动:尺子将橡皮擦弹
开。
观察:尺子的形变程度与橡
皮擦被弹开的远近程度。
学生举例。
利用身边物
品可以随时进行
实验探究,体现
物理知识来源于
生活的特点。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情景创设:
演示实验:滚摆的能量转
换
问:滚摆为何可以连续的运
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次滚
摆上升的高度都会降低?(转
化中机械能为什么会减少?)
展示图片:生活中能量的形式
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都可
以发生互相转化。
观察得出结论:滚摆下降时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
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了解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
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学生解释:
1.撑杆跳高过程中的能量转
化情况?
2.皮球落地后又弹起过程中
的能量转化情况?
利用演示实
验得出结论,利
用视频资料拓展
思维,采用多种
手段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为今
后学习能量守恒
打下基础。
知识巩固,加深
理解。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机械与人 教案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十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7)
第三节做功了吗 (9)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13)
第五节机械效率 (17)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19)
第一节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
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进行分类。
3.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
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杠杆的不同类型及特点。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结合我过古代劳动人民的对杠杆的研究和应用事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进而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二、重点
1.杠杆的定义、力臂的概念。
2.科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3.杠杆的分类。
三、难点
1.力臂的确定。
2.正确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具准备
剪刀、木棒、钩码、天平、酒瓶、起子、扳手、螺帽、钳子、大石头、小石头、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五、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法、科学探究法、讨论法
六、学法指导
观察法、概括法、
七、板书
第九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什么叫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物理教案-机械与人
物理教案-机械与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认识到人与机械之间的相互作用;
2.掌握机械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会运用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机械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2.机械与人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重点
1.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机械与人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理解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观察法: 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机械与人的相互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1.引入物理教学的背景:机械与人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机械应用需要人的参与?第二步:学习机械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1.讲解机械的分类:包括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介绍机械的基本原理:包括杠杆原理、滑轮原理等;
3.给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机械的分类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第三步:探究机械与人的相互作用
1.引导学生思考机械与人的相互作用方式;
2.进行实验观察:请学生进行简单实验,观察机械与人的相互作用过程;
3.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机械与人的相互作用规律。
第四步:综合应用
1.提供实际问题: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机械解决的问题;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尝试使用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展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同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1.案例分析的质量和深度;
2.学生实验结果和分析的准确性;
初中物理单元目录大全
初中物理单元目录大全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第三节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色散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七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力的合成
第三节力的平衡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压强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浮力
第一节认识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
第十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第三节做功了吗
第四节做工的快慢
第五节机械效率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探索宇宙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五节测量电压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素养课件 第10章 机械与人
知识点 怎样才算做功
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方法 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然后判断在力的方 向上是否移动了一段距离;也可以从“成效”上来判断,某 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对物体产生了某种“成效”.
知识点 怎样计算功
正功和负功 当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时,我们说力对物体 做了正功;当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力对 物体做负功,也可称为克服这个力做功.如人将杠铃向 上举起时,杠铃受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此时重力对杠 铃做负功(或表述为“克服重力做了功”).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知识点 比较做功的快慢
通过做功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可以比较做功的快慢.
知识点 比较做功的快慢
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 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力做功所用的时间. 不能片面地认为做功多的做功一定快,或做功所用时 间短的做功一定快,要同时考虑做功多少与所用时间 这两个因素.
知识点 生活中的杠杆
判断杠杆的种类,主要为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对 于复杂的杠杆,先找到支点、动力、阻力,再画出力臂进行比 较.其次,还可以根据使用杠杆的用途分析,例如吃饭的筷子为 了省距离就费力了.省力杠杆一般用在阻力很大的情况下,例 如剪铁丝的剪刀;费力杠杆一般用在阻力比较小、为了省距 离的情况下,例如理发的剪刀.
物理教材目录
教学计划
目录
第1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2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二章小结
第3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乐音与噪声
第三节超声和次声
第三章小结
第4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色散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
第四章小结
第5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五章小结
期中检测题
期末检测题
参考答案
第6章力与运动
知识链接
第1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力的合成
第3节力的平衡
本章专题讲解
第6章达标测验题
第7章密度与浮力
知识链接
第1节质一量
第2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3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4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5节物体的浮与沉
本章专题讲解
第7章达标测验题
第8章压强
知识链接
第1节压强
第2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3节空气的“力量”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本章专题讲解
第8章达标测验题
第二学期期中测验题
第9章机械与人
知识链接
第1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2节滑轮及其应用
第3节做功了吗
第4节做功的快慢
第5节机械效率
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本章专题讲解
第9章达标测验题
第10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知识链接
第1节走进微观
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
第3节探索宇宙
本章专题讲解
第10章达标测验题
第二学期期末测验题
参考答案及点拨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机械与人知识要点梳理 (新版)沪科版
第10章机械与人
第1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知识点1 认识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但必须是硬棒,在使用时不能发生变形.
2.杠杆的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支点可以在杠杆上,也可以不在杠杆上,但一定和杠杆相连,通常用字母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字母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注意,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知识点2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2.探究过程
(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数值.
(2)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不同数量的钩码,调整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恢复平衡,记下钩码数和对应的力臂.多做几次实验,分别记录力和力臂的值.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字母表达式是F1×L1 =F2×L2.
4.需注意的问题
(1)当钩码挂到杠杆上之后,平衡螺母就不能再移动了,否则就破坏了杠杆原来的平衡.
(2)探究过程中要避免杠杆两端钩码的个数相同,这样会出现力和力臂的和、差、积、商都相同的结论.
知识点3 杠杆的分类与应用
1.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使用时动力小于阻力,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
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使用时动力大于阻力,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小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3节做功了吗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0223213
第3节做功了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
2.会用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3.知道任何情况下,功是不可能省的。
4.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在功的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与关心生活与生产中的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2.知识来源于生活,再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两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探究功的原理。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汉字是表意的,“尘”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小土吗?这一节我们学习这个字----“功”。这个字一个“工”一个“力”,看来古人都明白做工是跟力有关的,不错的,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现代科学中物理里的“功”是什么
【自主预习案】
1探究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1)、
(2)、
2知道功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3能根据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例如)
(例如)
(例如)
4会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课堂探究案】
(一)功的含义:
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试一试)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的皮箱做功:
(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
(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
最新沪科版_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机械与人教案[1]
第十章机械与人
科学内容的能力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4.理解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用实例说明物体
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
全章概述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简单机械中的杠杆与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与势能;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有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机械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涉及到的技能有:杠杆与滑轮的合理使用。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能正确、合理使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目的;其实质是能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不同种类的滑轮,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以达到省力、或者方便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目的。这里既涉及到了知识也包含了技能,或者是用这方面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发生的有关简单机械运动的现象、同时还要能初步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课时安排:7课时
【学情分析】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课)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的复习课。教材
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
1. 第十章机械与人:本章主要介绍了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机
械与人等知识。
2.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重点掌握杠杆的分类、
特点和应用;滑轮的原理、分类和应用;斜面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功和机械能: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掌握功的计算
方法;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之
间的相互转化。
4. 机械与人:学习使用机械的好处,了解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机械与人等知识,能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 通过对机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杠杆、滑轮、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杠杆、滑轮、斜面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的机械,思考机械的作
用和原理。
3. 课堂讲解:
a. 讲解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重点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特点。
b. 讲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总结提升 沪科版
第十章 机械与人
图10-T-5 (3)本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_F_1_l_1=__F_2_l_2(_或__动__力__×__动__力__臂__=__阻__力__×__阻__力__臂__)_______。
第十章 机械与人
6.机械能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在它 们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 转化,即没有如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原因造成的机械能损失 (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体系内),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十章 机械与人
整合拓展创新
第十章 机械与人
(2)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措施:①使滑轮组在满载情况 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②在滑轮的转轴中加 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等,即 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减少额外功,提高效率。 (3)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上升相同高
度时,机械效率关系为:η 定>η动>η组。
第十章 机械与人
4.功率
(1)在使用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时一定要注意三个量的相对应 关系,即 W 一定是在对应的时间 t 内完成的。P=Wt反映的是做 功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 率;无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P=Wt普遍适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合理利用机械能》机械与人PPT课件
观看图片,分析能的相互转化 弹起 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 势能 下落 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 势能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迷你小实验
(1)如图,利用橡皮筋、木片 及瓶盖,制作一个抛掷乒乓球 的装置 (2)使用中,经常保养,定时 润滑把橡皮筋拉得紧一点,松 手后,球是不是被抛得更远?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物体的速度改 变且发生弹性形变)
(3)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物体发生 弹性形变和高度位置的变化)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在同一根弹簧下分别挂5N和2N重物时,弹簧具 有的弹性势能是( B) A、两次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 B、第一次比第二次的弹性势能大 C、第一次比第二次的弹性势能小 D、无法确定其大小关系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一、能量变化的分析
在高处静止的一瞬间 ,有重力势能无动能
下落过程中速度也来 越大,动能越来越大 ,重力势能减小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观看图片和动画,想想议议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滚滚而来的洪水能冲倒房屋 球场上奔跑的运动员撞人 飞翔的小鸟能撞毁飞机 风吹动风车转动
【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10章机械与人课件
F2
F1
L1
O
L2
议一议:
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应用举例
试一试:人体杠杆
当曲肘把重物举起来的时 候,手臂也是一个杠杆(如
图)。肘关节是支点。
当你抬脚跟的时候,是脚跟后面 的肌肉在起作用,脚尖是支点, 体重落在两者之间。这实际上是 一个杠杆(如图),这时肌肉的拉
力比体重要小。
❖ 可以省力 ❖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我们能否用定滑轮、动滑轮造成既可以 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机械呢?
滑轮组
滑轮组
小
女
孩
为
什
么
能
轻
松
地
将
一
头
牛
吊
起
呢
滑轮组
?
四.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 轮组成的滑轮组,你认为有几
种绕绳方式?
按照你设计的滑轮组,把 提起重物使用的拉力与物 重相比较,再数一数承担 物重的绳子有几股,你能
L2
L1
RoR
S F2
F1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思考:
使用定滑轮时,为什么拉力沿各个 方向的大小都相等呢?
L2 L3 L1
R oR
F2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学习难点】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湍流的水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在这个过程中水、弹弓是否做了功?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自主阅读课本第209~21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滚摆实验:
上升过程中,动能__减小__,重力势能__增加__。
下降过程中,动能__增加__,重力势能__减小__。
范例:分析下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由C到B:动能__增加__,势能__减小__。
(2)由B到A:动能__减小__,势能__增加__。
(3)由A到B:动能__增加__,势能__减小__。
……
结论:只有动能和势能__相互转化,能量总和不变__。
2.什么叫机械能?单位是什么?
答: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单位:焦耳。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3.(1)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如何变化?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速度又如何变化?卫星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
答:远→近,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速度增大。
近→远,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速度减小。
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不变。
(2)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__大__,势能最__小__;在远地点的动能最__小__,势能最__大__。
对学:分享检测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②对子之间针对独学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研讨:①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②针对展示的方案内容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一: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C )
方案二:如图,被压弯的撑杆恢复原状时,使船离岸。这个过程中,撑杆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船的__动__能。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