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大气压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一等奖教学案例 大气的压强获奖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一等奖教学案例大气的压强获奖教学案例分析从“魔术”到“科学”——《大气的压强》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指出:“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科学的知识和态度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组织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感悟到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获得学习体验的快乐,激发求知兴趣。
在2009年央视春晚上,魔术师刘谦的表演受到观众的热捧,一夜间魔术这一项目红遍大江南北,许多人因此对魔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不仅是惊叹于魔术表面的神奇,更开始深究魔术中隐藏的奥秘。
魔术,它不仅与初中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能够让他们喜欢上科学课,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烦恼。
魔术,这看似玄妙神秘的艺术,其实它的背后是蕴藏着科学原理的,它是科学的结晶又是科学的先导。
如果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以魔术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我们身边的事物有更清楚、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
在一次区级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承担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
这节课是压强的又一个知识点,也是我们认识大气这种物质的一个重要部分。
八年级的学生对大气压强并不陌生,由于大气压强知识比较抽象,所以他们对大气压的认识是表面的。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我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考如何把“魔术”溶入课堂,用“魔术”来帮助学生确认大气压是存在的意识。
让学生在观看“魔术”的过程中,为揭示“魔术”中的科学道理,充分参与学习中,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相互交流、讨论与合作中学习,同时增强他们学习、探索的主动性,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ppt
工业产品的检测和试验中,气压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试验方法 。
04
大气压强运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飞机翼设计利用大气压强实现起飞
总结词
利用大气压强产生升力
详细描述
飞机翼设计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当飞机向前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快 ,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形成向上的升力,使飞机能够升空 。
气候变化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季节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季节不同会导致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不同,从而影 响大气压强。在夏季,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地面附近空气稀薄,大气压强较小;而在冬季,气 温较低,空气冷却下沉,地面附近空气聚集较多,空 气密度较大,大气压强较大。
天气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天气不同会导致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不同, 从而影响大气压强。在晴朗的天气下,气温较高,湿 度较小,风速较大,地面附近空气稀薄,大气压强较 小;而在阴雨的天气下,气温较低,湿度较大,风速 较小,地面附近空气聚集较多,空气密度较大,大气 压强较大。
高原建筑
高原地区气压低,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供氧和保暖性能。
大气压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气压治疗
某些疾病的治疗需要利用气压的变化,如气压治疗仪可以用于治疗肺炎等。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由于气压变化引起的人体不适,需要注意预防和治疗。
大气压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气体压力传动
利用气体压力实现机械传动和控制,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大气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一定海拔高度下,大气压强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在同一海拔高度下,温度升高会导致空气分子之 间的距离增大,空气密度降低,使得大气压强减小;同时,温度升高还会引起地面空气向上扩散,导致空气密 度进一步降低,大气压强进一步减小。
中学物理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特点2:“精心设计问题”
倪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对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 进行精心设计,每个问题都自然、明确、具体,引向性 好,并且均有思考的价值。如(1)关于大气压,你想 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2)用水做实验要大约10米高 我们一般做不到,有没有其他办法测出大气压(这里用 到水)?(3)你怎么想到用水银,为什么?等等。 对第(1)个问题,同学们的回答有:(1)如何 改变大气压的大小?(2)大气压有什么应用(好处、 坏处)?(3)大气压是怎样产生的?(4)大气压的大 小是多少?(5)如果没有大气压会怎样?(6)人体内 是否有气压?
2、科学探究的三重意义(张大昌)
第一,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 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前对这点已经取 得共识。 第二,科学探究本身也是学习的内容,平常所说 的知识包括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怎样进行科学 探究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以前我们对这类知识的学习不 够重视,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对探究过程的 反复体验,学会怎样进行科学探究,这在过去强调不够, 应该引起重视。 第三,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 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课程中的 所有内容,这点尤为重要。
案例二、“蒸发探究实验” 执教老师:抚州市南城县实验中学 尧国帮 上课时间:2010年4月22日第一节 上课地点:赣州市七中五楼多媒体教室 主要内容: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 归纳总结、评估交流。 实验器材:胶头滴管、薄铁片四块、酒精灯、烧杯、 铁架台、石棉网、水、电风扇、吹风机、相同的纸条若 干、温度计二根。 实验探究:蒸发快慢——温度的关系 ——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
抚州市临川区教研室,是教 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 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 研究案例的价值 (1)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 (2)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 的阶梯; (3)从案例研究中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大气压的课程设计
大气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大气压的概念,理解其产生的科学原理;2. 掌握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 认识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气压计、抽水机等。
技能目标:1.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的存在及变化规律;2. 学会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并正确读取数据;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大气压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气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大气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涉及大气科学基础知识,注重实验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压概念:介绍大气压的定义,阐述其产生的科学原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大气压及其测量”2. 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讲解大气压随海拔和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3. 大气压的应用:介绍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气压计、抽水机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大气压的应用”4.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大气压的存在及变化规律;-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验“大气压的实验探究”5.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大气压概念及产生原理;- 第二课时: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 第三课时:大气压的应用;- 第四课时:实验探究大气压。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大气压相关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讲解大气压的概念、产生原理以及与海拔、气温的关系。
大气压绝对压力与真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大气压绝对压力与真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大气压绝对压力与真空度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一些重要概念。
它们关系紧密且相互影响,对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和解释大气压、绝对压力与真空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来说明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顺序进行阐述:首先,我们将详细解释大气压、绝对压力和真空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第2节)。
然后,在第3节中,我们将分析大气压、绝对压力和真空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并解释其内在联系。
接下来,在第4节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来展示这种关系在工业制造、物理实验以及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
最后,在第5节中,我们将总结文章提出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进行对大气压、绝对压力与真空度关系的深入思考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大气压、绝对压力与真空度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这些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释和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希望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它们。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发读者对于大气压、绝对压力与真空度关系更深层次思考和探索,以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和技术发展的进步。
2. 大气压、绝对压力与真空度的概念解释:2.1 大气压的定义与测量方法:大气压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大气重力对单位面积所施加的压力。
通常以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斯卡)为基准进行测量。
测量大气压可以使用多种仪器和方法,如水银柱式气压计和无液体气压计。
水银柱式气压计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变化来测量大气压,而无液体气压计则利用弹簧的受力来间接测量大气压。
2.2 绝对压力的定义与计算方式:绝对压力是指相对于真空状态下的压力值。
它不仅包括大气压,还考虑了其他环境因素对所施加感应的附加压试验,并使用绝对单位进行度量,例如帕斯卡(Pa)。
绝对压力可以通过将被测系统与真空容器相连,同时从真空容器中抽取所有物质来获得,并且在连续性抽取过程中监测到的压力变化为绝对压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一、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
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
常用观察方法有:1。
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看到瓶塞跳得很高,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分析.2。
前后对比观察,抓住因果关系。
如学习密度一节时,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
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怎样区分它们?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它们的质量不同,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即增大气压,沸点升高,减小气压,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三、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模式(PBL)探索——以《大气压和液体压强综合复习课》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模式(PBL)探索——以《大气压和液体压强综合复习课》为例一、研究背景《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素养导向的科学课程改革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的时期。
而项目化学习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并获得了快速发展,值得一线教师实践探索。
二、理论架构关于项目化学习的本质特征,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为了深入理解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将项目化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STEAM学习进行对比研究。
基于项目化学习模式(PBL)相关文献分析,其特征如下:1.综合性: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知识不再是割裂的,往往需要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根据真实情景不断进阶构建认知网络。
2.创生性:学习的过程往往以设计制作学习作品为主线,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项目化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持续完成细化的实践任务的学习过程。
4.高阶性:完成项目化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究合作,在一次次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流程主要涉及六大步骤,可参考设计框架如下图1:图1:项目化学习设计框架三、项目成果基于以上分析,现以《大气压和液体压强综合复习课》的载体,围绕揭秘并复刻“神奇的公道杯”开展PBL项目化学习,教学流程如下:贵州遵义海龙囤考古研究团队2012经过900多天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在贵州遵义海龙囤出土珍贵文物上万件,其中就有一件特别的瓷器,瓷器底部竟然有孔,他就是传说中的——“公道杯”。
考古学家修复杯体时发现杯身上写有铭文“半则弗漏,满则弗受”,似乎显示了杯子的神奇功能,为了进一步对其内部构造进行修复,考古学家也做了大量实验探究,下面我们也跟随考古学家的脚步一起来探索其中的科学奥秘:这种杯子是如何实现“半则弗漏,满则弗受”的功能的?你能复刻出有类似功能的杯子吗?具,请学生喝茶,展示功能。
5W2H
创新的条件是什么?
创新达到的技术目标是什么?
……
Who可以问:谁来创新?
谁能胜任该项任务?
该项任务要与谁打交道?
谁来创新?
……
When可以问:何时进行最合适?
何时完成最切时宜?
何时产量最高?
需要几天才算合理?
……
Where可以问:原事物什么部位要改 何地有资源?
当然,革新、改进老产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 人们感到无从下手时,不妨用5W2H法展开思考,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创新的下手处、落脚点
螺丝刀已有许多革新方案,请用5W2H法对螺 丝刀提出一些创新设想。
提问项目 为什么?W 做什么?W 何地?W 何时?W 何人?W 怎样?H 多少?H
提问内容
情况原因/改进措施
大家熟悉的大作家柯南道尔,其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 斯料事如神,还有阿加莎克里塑造的大侦探伊洛,他 那神奇的破案能力也令我们深感佩服。但这些人都有 一个共同点,即他们最终破案都须搞清几个问题:作 案对象(what)、作案时间(when)、作案地点(where)、 作案动机(why),如何作案即作案过程(How to),以及 与上述几个因素都有联系的作案者(who)。这种思考 问题的方式,是确定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的最常见、 最基本的方式,我们同样也可以从这些角度去看待一 个发明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七问概括得比较全面,实际把要做的事情可能 遇到的问题都包括进去了。我国教育学家陶行 知先生曾对5W2H法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是 指导我们工作的“好老师”,并作诗曰:“我 有几位好朋友,曾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其 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 何时、何地、何去,好像弟弟和哥哥。还有一 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 甚是笨人不会错。”
大气压强物理教案
大气压强物理教案第一章:大气压强的概念与测量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和意义学习如何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1.2 教学内容大气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公式气压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大气压强的概念与重要性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公式演示气压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学生实验: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大气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第二章:大气压强与海拔的关系2.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学习如何利用气压计测量海拔高度2.2 教学内容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原理利用气压计测量海拔高度的方法与步骤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讲解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原理演示利用气压计测量海拔高度的方法与步骤学生实验:利用气压计测量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压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解释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原理学生能够利用气压计测量海拔高度第三章: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关系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压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学习如何通过气压变化预测天气3.2 教学内容大气压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原理利用气压变化预测天气的方法与步骤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大气压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讲解大气压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原理演示利用气压变化预测天气的方法与步骤学生实验:观察气压变化与天气之间的关系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解释大气压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原理学生能够通过气压变化预测天气第四章: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利用大气压强解释一些现象4.2 教学内容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利用大气压强解释一些现象的方法与步骤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演示如何利用大气压强解释一些现象学生实验:观察并解释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列举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能够利用大气压强解释一些现象第五章:大气压强的实验探究5.1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进行大气压强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5.2 教学内容大气压强的实验设计方法与步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与数据处理方法5.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大气压强的实验探究的重要性讲解大气压强的实验设计方法与步骤演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与数据处理方法学生实验:进行大气压强的实验探究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进行大气压强的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第六章:大气压强的历史与科学家的贡献6.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压强研究的历史背景学习著名科学家在大气压强研究中的贡献6.2 教学内容大气压强研究的历史发展著名科学家如托里拆利、帕斯卡等在大气压强研究中的重要贡献6.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大气压强研究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讲解大气压强研究的历史发展介绍著名科学家在大气压强研究中的贡献学生讨论:学习科学家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方法学生能够描述大气压强研究的历史发展学生能够了解著名科学家在大气压强研究中的贡献第七章:大气压强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7.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案例,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7.2 教学内容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中大气压强是如何起作用的7.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讲解并分析大气压强在案例中的作用学生讨论:讨论大气压强在其他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作业:寻找生活中的大气压强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分享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列举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学生能够分析案例中大气压强是如何起作用的第八章:大气压强的跨学科联系8.1 教学目标认识到大气压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大气压强与其他学科(如气象学、环境科学等)的联系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思路8.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大气压强的跨学科联系讲解大气压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小组活动:探讨大气压强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学生报告: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见解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大气压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能够提出跨学科的研究问题和解决方案第九章:大气压强的环境保护意义9.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压强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大气压强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9.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大气压强与环境保护讲解大气压强对环境的影响学生讨论: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措施学生作业:设计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项目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大气压强对环境的影响学生能够提出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理由第十章:大气压强的综合评估与复习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评估能力10.2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回顾综合评估题目的设计与练习10.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本课程的总结与复习回顾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完成综合评估题目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10.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学生能够完成综合评估题目,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大气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公式解析:此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因为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初二物理实验案例分析:用气球做实验
初二物理实验案例分析:用气球做实验巧用气球做实验
一、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按初二物理教材方法,把气球剪开张紧在玻璃管底部或侧壁开口处,管内盛液体时,气球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壁底和壁都产生压强
2、在气球内盛水,在高低不同点用针尖刺小孔,越低的孔中水喷射越远,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二、研究大气压强
、充气适当的氢气球在空中上升到一定高度会爆炸,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2、在气球内盛适量水使其体积与一个鸡蛋近似,把盛水气球放在已投入点燃棉花的吸气瓶口,瓶口直径比盛水气球略小,过一会儿,盛水气球被吸进瓶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究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
把已吹气的小气球放在吸气瓶里并用带导管塞子堵住,用打气筒打气时气球变小,向外抽气时,气球变大,说明气球内气体在外界压强增大时体积缩小,压强减小时体积增大
四、研究空气产生浮力
在氢气球下吊一较轻重物,气球与重物在空中上升,说明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而且气球越大,能吊重物越大,说明
物体在空气中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空气体积有关
五、研究摩擦起电
用毛皮摩擦已吹气的两只小气球,然后用细线将两球悬挂起来并靠近,发现两球互相排斥,说明气球带了电荷而且是同种电荷。
大气压的变化教案示例之一
字大气压的变化教案示例之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实验观察大气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大气压变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大气压变化规律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海拔高度计。
2.教学资源:PPT、相关视频、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气压的了解。
(2)简要介绍大气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2.知识讲解(1)讲解大气压的定义、单位及测量方法。
(2)讲解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包括随高度、温度、湿度的变化。
(3)举例说明大气压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实验观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大气压的变化。
实验一:使用气压计测量不同高度的气压。
实验二: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观察温度和湿度对大气压的影响。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4.分析讨论(2)讨论大气压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5.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大气压变化特点。
(2)讨论大气压变化对气象灾害的影响。
6.课堂小结(2)强调大气压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大气压变化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4.作业布置注重实践性和拓展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记录能力。
3.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对大气压变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结合气象学知识,开展大气压变化与气象灾害的研究。
2.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观测设备和大气压测量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的测量气压计》教案、教学设计
b.介绍大气压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关注海拔、气温等对大气压的影响。
c.展示气压计的结构,讲解其工作原理,示范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d.组织学生进行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大气压对水银柱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分组讨论大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飞机升力等。
c.教师强调大气压测量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d.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大气压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要求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结合大气压的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a.为什么在高山上煮鸡蛋需要更长的时间?
b.飞机升力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c.气象站为什么要测量大气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大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大气压测量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8.课后作业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但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实验原理方面仍有困难。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大气压强下水体二氧化碳含量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大气压强下水体二氧化碳含量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大气压强对水体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这对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压强如何影响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度,并分析海洋和湖泊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机制。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大气压强下水体二氧化碳含量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现实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研究背景、目的和结构。
接下来,在“大气压强对水体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大气压强与溶解氧关系,以及大气压强对CO2溶解度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海洋与湖泊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机制”部分,我们将探讨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对二氧化碳含量的贡献,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对二氧化碳含量的调控。
接下来,在“环境问题:大气压强下水体二氧化碳含量方面的挑战和现实意义”部分中,我们将讨论全球变暖、水体酸化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以及讨论读者思考和行动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大气压强对水体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机制,并分析其对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和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全球变暖、生态系统崩溃等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相关管理策略和措施。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发读者对于这一重要问题进行思考并采取行动。
2. 大气压强对水体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2.1 大气压强与溶解氧关系:大气压强对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有直接影响。
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加,水体中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溶解氧)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较高的大气压力促使空气中更多的溶解在水中,从而提高了液体中溶解气体的浓度。
因此,在大气压强较高的地区,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往往更高。
2.2 大气压强对CO2溶解度的影响:大气压强变化会直接影响二氧化碳在水体中的溶解度。
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5.教师评价与反馈: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积极态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围绕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首先,通过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其次,结合大气压与海拔、温度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模型建构与数据分析能力,使其能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再次,通过研究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表达技能,使其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大气压相关知识。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收集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压数据,分析它们之间的规律。
-探索大气压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了解飞机如何利用大气压来提升升力、降低油耗等。
-调查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原理的发明,如吸尘器、抽水机等,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结合地理知识,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实验操作演示
-互动问答
-小组讨论与分享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3大气的压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吹气球或者使用吸管时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气压的奥秘。
职业病案例: 高气压作业减压病案例分析
高气压作业减压病案例分析2020年5月10日,广西北海一名从事海底潜捕的摸螺工出水后突然休克,摸螺船上的其他人员用筷子撬开病人嘴巴,进行人工呼吸和全身按摩后,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后来该职工被诊断为减压病。
2020年11月28日,在威海市海域从事沉船打捞作业的一名工作人员,当潜到34m深的海水里时,突然感觉呼吸罩没有氧气。
他不得不急速扔掉缠在身上用于下沉的铅块,猛力向上划水,船上的工友赶忙将他拉出水面。
这名作业人员当即出现浑身疼痛等减压病症状。
单位将他送到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后,仍旧四肢麻木、疼痛,后转院治疗一段时间才逐渐好转。
水下作业时,人体每下潜10m,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减压病是由于作业人员在从事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气泡所致的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的全身性疾病,是潜水人员常患的一种疾病。
调查显示,我国有大量工人在北部湾沿海常年从事摸螺作业,经常导致减压病。
减压病多发生于水下施工、打捞沉船、潜艇人员海底离艇脱险、海底隧道等建筑地下工程、海洋科学探险以及高压氧舱内的工作人员;飞行员高速升到万米左右的高空,如果机舱不密封或泄漏,使气压在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可能发生航空减压病。
近年来,近海商业潜水开始流行,据统计该领域减压病发生率为2%~1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减压病临床表现减压病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据临床医学调查,患者仅具单一症状的占70%,有2种症状的占25.6%,2种以上的占4.4%。
各种症状中通常以皮肤瘙痒、皮疹、局部疼痛、麻木、肌无力等症状出现较早,而后再出现其他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发生在减压后1~2h内。
在减压过程中发病者占总发病数的9.1%,减压结束后30min内占50%,1h占85%,3h占95%,6h占99%,6~36h仅占1%。
减压愈快,症状出现愈早,病情愈严重。
1.皮肤减压病对皮肤的影响以皮肤瘙痒及皮肤灼热最为多见。
大气压教案
大气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压的定义和作用;2. 了解大气压的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3. 掌握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大气压的定义和作用;2.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3. 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2. 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大气压测量仪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气压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讨论。
Step 2: 介绍大气压的概念和作用通过PPT展示大气压的定义和作用,并进行解释。
讲解大气压对天气、风向、季节等的影响。
Step 3: 介绍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单位通过PPT展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常用的测量单位(帕斯卡、毫巴、毫米汞柱)。
介绍大气压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Step 4: 讲解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PPT展示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受到高空气压、地形、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影响大气压变化的因素。
Step 5: 案例分析与讨论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调查等方式,分析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Step 6: 总结复习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回答问题:“你所了解的大气压有哪些影响因素?你知道如何测量大气压吗?”教学延伸:1. 对大气压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下当日的大气压。
2. 观察天气预报图,了解不同地区的大气压分布情况,分析天气的变化。
大气的压强 案例
大气的压强案例大气的压强案例[大气的压强]案例《大气的应力》教学案例分析青田二中李旭航本节课就是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就是在学生掌控了应力的概念、应力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应力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应力的公式之后,自学的又一应力方面的科学知识。
本课主要自学了大气压弱的初步科学知识,与七年级所学的液态应力,液体应力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
通过这文言的自学,建议学生认知大气压弱的存有和大气压弱产生的原因,可以用大气压弱表述直观的现象,并且学会利用转变的科学思想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片段一:引入新课——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类比展现问题:呵出一口气须要力吗?学生小议。
教师模拟大实验:空瓶撕鸡蛋。
复述:“就是什么力量那么强悍把鸡蛋装入瓶内呢?”学生:“大气把它压进去的。
”教师质问:“真的吗?”接着模拟覆杯实验,问:“卡片为何不掉落?”学生:“就是水粘住卡片了。
”师:“那我们短萼纸片试试,可以不能也不掉落?”模拟纸片砌水杯,结果纸片掉下来下,证明并不是水将卡片粘住的,从而证实大气压的存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这一片段中,通过类比平时的生活经验,展示两个与生活经验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正确理解“大气具有压强”提供感性认识,为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一种学习环境从而将本节课的主题凸显出来,为下面新课的展开开了一个好头。
片段二:法故而刘天祺——大气压与液体应力的投影教师接着问:“液体压强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一一回答补充。
师生一起回顾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液=ρ液gh和压强的计算公式接着设问:“液体为什么可以对浇湿其中的物体产生应力的促进作用呢?”学生:“液体受重力,并且它具备流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案例分析
---八年级物理田战辉
课程背景材料及学情分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们应该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以学生接受能力为线索,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拓宽知识面,增强趣味性。
教材注重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由学生演示的4个自制实验引入新课开始到问题的提出“为什么大气会有压强”,再到“天平失衡实验”得出大气有压强的原因以及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很大,并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压强的大小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可以想办法用公式P=F/s或者液体压强公式P=ghρ来求出大气压强将问题解决,作者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发现某些物理量不易测定,可以想办法将实验装置做一定的改装,可以方便的测出这些物理量,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最后得出了与托里拆利实验相近甚至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并在课堂中加入讨论“大气压强这么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兴趣。
教学片断
引入新颖魔术表演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在教学课程引入中采用“四个魔术——看不见的魔力”创设问题教学情景:实验1: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
实验2:给茶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硬纸片都不下落。
实验3: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易拉罐中,稍后用面团封住易拉罐的口,发现易拉罐被压得变了形。
实验4:给底部扎有几个孔的空可乐瓶里灌入水,在把可乐瓶提出水面之前问学生水会不会流出来?
有些学生回答会,有些学生回答不会。
取出可乐瓶,通过控制瓶盖,使水一会儿流下来,一会儿又不流下来。
引入新课——“它们都来自于大气的魔力,都是由大气压强产生的。
”通过此情景的创设,展现了魔术的魅力,同时使学生产生疑问大气为何有如此大的力量呢?能让“瓶吞鸡蛋”、“水不脱杯”、“罐变形”、“流水无序”呢,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进入到教学过程中,进而开始进行大气压强的学习,使整个课堂在求知探索之中进行,更彰显探究教学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大气压强知识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同研究课题那样去进行。
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反复多次激励学生,使之经常处在“愤”、“悱”状态,使学生常有超越自我的表现,并时常处于“创新”的氛围之中,久而久之,创新便成为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时在实验教学中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程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要有质量就要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将培养创新人才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