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寨》教案(配合课件使用的教案)
《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
《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1《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一选修课程中的《汉家寨》是一篇由龙应台所写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回到祖籍——重庆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一幅中国山村的风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手法,既形象地揭示了中国乡村的生活现状,也表达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并能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理解山区的发展状况。
2.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及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提高语感和写作素养。
3.在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程,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讨论和创新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设计1.导入通过放映图片、介绍地理环境和当地发展现状,在学生的认知上打下基础与简单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对于“山区人民”的印象,激起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与思考。
2.教学重点重点讲解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通过全面了解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社会经济现状,以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探究中国乡村现状和文化传承问题。
4.讲解与讨论带领学生字词语义研究,探究写作技巧和意义。
重点讲述为什么文章采取叙事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结合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内容,加深对于乡村的认识。
5.归纳总结对已有的内容进行复述,加深学生对于散文语言与内容的印象,整合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方式1.情境模拟通过模拟当地的生活场景与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感知文章中的人文环境,并加强学生的语感与文学修养。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一个小组针对不同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素养,加深对于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3.自主研究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汉家寨》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1.1.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1.3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1.2 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1.3 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1.2 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1.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4.1.2 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5.1.2 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5.1.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5.2.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表达。
5.2.3 学生能够提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教学PPT,包含课文内容、知识点讲解、教学过程等。
6.1.2 课文原文,方便学生查阅和朗读。
6.1.3 相关文学作品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6.2 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知识点和课堂笔记。
6.2.2 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回答问题。
6.2.3 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7.1.2 学生分享他们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看法。
汉家寨-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汉家寨-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高中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民族精神与人文情怀,介绍著名作家朱自清所写的《汉家寨》,让学生通过阅读此篇文章,了解汉民族的民俗文化与精神面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理解文章,学生能够领悟到汉民族的民俗文化与精神面貌。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鉴赏文学作品。
•通过本文引导,学生认识何为文史研究,并了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品味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篇文章文学性极高,而且内容较为复杂,很难一下子领悟到其语言表达的深意,因此本教案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文章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文章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教师播放与民俗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去了解汉民族的一些特点与民俗文化。
随后,教师会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汉家寨》。
问题:听到“汉家寨”这个词,你们会想起什么?为什么?2.正文接下来,教师将会对《汉家寨》一文进行逐字阅读,并对文章内容为学生解说,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介绍•文章背景•文章大致内容•文章的结构与修辞手法•文章的深层价值在分析文章内容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存在的深层次意义。
3.讲解经过正文的分析,教师将通过讲解本文学术性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悟文章的深层意义,这方面的内容包括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以及作品的文学特色和文化内在。
此外,还可以通过整合国内外著名的文学作品,来加深对于文学艺术的认识。
4.分析最后,通过提供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一篇新闻报道中的文学元素。
教师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从其中挖掘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深意,加深学生对于文学的鉴别能力。
5.作业让学生根据相关教材要求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
汉家寨-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汉家寨-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材背景本篇教案是针对人教版选修课程中,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章的教学内容。
其中,选取了蒋捷与梁实秋的作品《汉家寨》,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汉家寨》的内涵和作者意图;•掌握较为高级的语法和词汇;•培养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感受与理解《汉家寨》的情感内涵;•描写语言分析与解读;•阅读课文中的困难词汇,包括“控制”, “底蕴”, “梦呓”等较为抽象的措辞;•阅读与掌握课文中的旧时代背景和文化元素。
3.2 教学难点•加深对于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控制文言词汇的使用;•分析文本中的隐含叙述。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引说:教师对于本次课的教学主题进行简单介绍,包括本篇散文的作者,文本叙述的主题等。
2.学生讨论:教师以“山林田野”为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自然风光的描述,介绍各自喜欢的景点。
4.2 阅读与分析课文1.整体阅读:请学生默读全文,并借助教师提供的讨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
2.分段注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汉家寨》的内涵,教师会对课文进行逐段地注释、分析和解读。
3.语法分析:在注释的同时,教师也会对于一些较为高级的语言和语法进行解析和分析,比如:对于“只能控制住外表”的词语进行注释,同时进行一定的讲解。
4.词汇难点: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抽象词汇,教师会提供相关的解释和词汇运用的方法,使学生可以顺利地掌握这些词汇。
例如:将“底蕴”和“昭示”进行强调和对比。
5.主题分析:针对本篇散文中的主题进行主题讨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加深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
4.3 个人思考与写作练习1.思考:教师布置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设立“时代与情感”两大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2.写作: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篇1000字的读后感和思考文章,要求学生将自己对于《汉家寨》的读后感和思考,以较为自由的形式进行文字表达。
《汉家寨》教案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总结词
成绩优异,进步明显
详细描述
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学 生们在《汉家寨》这门课程中取得了 优异的成绩,相较于之前,进步明显 ,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较高。
Part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亮点 01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 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堂互动情况
总结词:活跃有序
详细描述:在《汉家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积极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活跃,整体课堂互动有序且有效。
学生作业评价
总结词
完成度高,思路清晰
详细描述
学生们在课后作业中表现出良好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作业完成度高,思路清晰,对《汉 家寨》的பைடு நூலகம்题和意义有较深的理解。
STEP 02
网络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展示《汉家寨》的 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强学 生的感性认识。
STEP 03
实物展示
展示与《汉家寨》相关的 实物或模型,让学生更加 直观地了解作品。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 查找相关资料,培养他们 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
01
02
03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模拟《汉家寨》中的情节 和人物对话,加深对作品 的理解。
《汉家寨》教案
汇报人: 2023-12-28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教学效果评估 • 教学反思与改进
目录
Part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汉家寨》的作者及 写作背景。
掌握《汉家寨》中的主要 人物和情节。
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次内容。
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受其庄重、严肃、冷峻的语言风格。
体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层次及各层次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理解文章“坚守”这种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从而进一步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学法设计研究讨论——分析归纳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请学生说说本文思想内容及结构层次。
二、探讨与拓展兼检查预习情况(说明:这个环节是学生活动,在第一课时结束后,留下探讨与拓展的话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现。
)(1)“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可见汉家寨对作者影响深远。
那么你认为对于作者来说汉家寨给予作者最重要的是什么?(2)“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作者说“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你认为这个作者坚守的“什么”会包含哪些东西?(3)文章还有哪些描写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点拨:(1)作者把汉家寨当作人来写,写出了个性。
他的个性一是“年岁”长久,汉人屯田,唐人设县,宋代称寨,无不昭示它阅尽人间沧桑的经历;二是神秘,作者揣测,“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谜”,更重要的是,那些汉民历经多少朝代更迭、多少环境变化,都死守不迁移,而且不被他族同化,确实让人觉得是一个谜;三是坚韧、固守,尽管处在众多少数民族的群体当中,他守住自己的民族特点而没有被同化,是源于对本民族传统的认同,这种传统不经时间的流逝而被颠覆、改换;四是保守、封闭,这是坚守的反面意义,它远离尘嚣,也远离时代前进的步伐,至奥进入现代社会还生活在简陋、朴素、枯燥之中不思进取,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风云变幻没有在这里留下多少痕迹。
《汉家寨》教案(语文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品味语言,体味景之荒凉、死寂。
2.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3.理解文本中“坚守”的内涵。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对文本重要信息的捕捉能力。
2.培养学生品悟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德育目标:
渗透人文精神,思考“坚守”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探讨文本“坚守”的内涵。
教学难点:
难点之一:对汉家寨人在荒凉中“坚守”的理解。
教学时数设计为1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2.熟读全文,把握文章中景与人的特点。
一.导语:在西域的大漠戈壁中有一种树坚强挺立,茫茫风沙它不屈茁壮,根扎沙漠深处,寻找含水的土壤,头顶炽热的太阳,活出生命坚强,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这就是西域胡杨;在塞北的戈壁滩上同样有一种人傲视风沙吹袭,他们同狂风对抗,同黄沙较量,逆境中坚强生存,没有鲜花娇艳,没有绿树青苍,注定与寂寞长相伴,但他们却在那儿固守了千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他们就是汉家寨人。
今日就让我们随同张承志先生一起走进这塞北的汉家寨吧!
二、理清课文思路。
三、课文分析
1、第一步:读景
特点:空旷、空寂、贫瘠、苍凉、荒芜、恐怖……
生: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师:哪些内容可以表现出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生:这一部分的第二段,“汉家寨只是几件破泥屋”,还有,也是这一页的倒数第二段“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这些都表现了这里是非常荒凉贫瘠的土地。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汉家寨》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2.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汉家寨》是当代作家阿来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作者童年时在汉家寨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汉家寨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村民的生活状态。
文章展现了汉家寨人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2.2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汉家寨》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 教学难点:1. 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汉家寨》的作者阿来及其创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家乡有什么印象?家乡有哪些特点和习俗?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3 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
3.4 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汉家寨的风土人情和村民的生活状态。
3.5 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感受家乡的美好。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汉家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文本细读和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探讨作品的细节和主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家族、民族文化的关系,培养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简要介绍《汉家寨》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作品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以及它们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2.2 象征意义解读: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汉家寨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探讨作品中的其他象征物和象征动作,如寨旗、守望等,以及它们所传达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汉家寨》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2 教学难点:解读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和文化背景知识。
深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阅读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视觉和文化背景信息。
开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2 终结性评价:布置课后作业,如作文或研究报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进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步骤设计6.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汉家寨的图片和介绍其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偏远的小寨子会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6.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汉家寨》,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文学作品:《汉家寨》作者:阿来教学目标:1. 理解《汉家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的分析。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深层主题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手册和教科书。
2. 相关的研究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阿来及其作品《汉家寨》。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汉家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4.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中的深层主题和象征意义。
5. 文学鉴赏: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
6. 批判性思维: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7.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维,提供指导和支持。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学生总结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作者阿来及作品《汉家寨》介绍1. 介绍作者阿来的背景和作品《汉家寨》的背景。
2. 分析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第二节: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汉家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汉家寨》是一部描绘中国西北汉人村落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
通过讲述寨子里的人物故事,揭示了汉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人们在变革中的困惑和挣扎。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人物。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体会汉人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汉家寨》的作者、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通过阅读选段,使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形象概述本章重点分析《汉家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寨子里的老人、青年和儿童。
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
2.2 人物形象分析2.2.1 老人形象分析老人形象的沧桑与坚守,以及他们在传承汉人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2.2.2 青年形象探讨青年形象在追求现代文明过程中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成长与转变。
2.2.3 儿童形象关注儿童形象的天真与纯朴,以及他们在汉家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主题理解3.1 小说主题概述本章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家寨》的主题,探讨作品所反映的汉人村落生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2 主题分析3.2.1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分析小说中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3.2.2 文化传承与断裂探讨汉家寨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传承与断裂的问题,以及作品对此的思考。
3.2.3 人性的坚守与挣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在困境中的坚守与挣扎,以及作品对人性的揭示。
第四章:教学实践与拓展4.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一人物、情节或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的表达意图。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作品背景介绍:《汉家寨》是辽宁省作家金宇辉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汉族与满族文化交流和冲突的故事。
作品主题分析: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探讨作品所反映的文化认同、民族关系和个体命运等主题。
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合素养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的理解。
作品主题思想的分析和探讨。
文学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2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化表达的指导。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思考,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案例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增强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材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讨论区和作业提交功能,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写作评价工具:使用写作评价工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评价4.1 教学安排课时安排:本章节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作品背景介绍(2课时)、作品主题分析(4课时)、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2课时)、综合素养培养(2课时)。
汉家寨说课稿
汉家寨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以“汉家寨”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是一篇介绍汉家寨的短文,内容涵盖了汉家寨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三、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规范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
四、说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乡村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汉家寨这样的地方也知之甚少。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说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一段介绍乡村文化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汉家寨的好奇心。
2. 展示与讲解展示汉家寨的图片,并结合文字对其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进行简要讲解。
教师要注意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3. 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展开讨论,分享对于汉家寨的印象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问题来引导讨论,例如“你认为汉家寨的建筑风格有何特点?”“你觉得汉家寨的风俗习惯对于当地人的生活有何影响?”等等。
4. 听写与朗读设计一段关于汉家寨的短文,让学生进行听写,并选择几位学生进行朗读。
通过听写和朗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并巩固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 小结与总结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于汉家寨的了解程度。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汉家寨- 地理位置- 建筑风格- 风俗习惯七、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汉家寨的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
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互相交流。
但是在听写环节中,部分学生出现了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弥补。
总之,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乡村文化的世界,让他们了解到汉家寨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同时,通过讨论、听写和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其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家寨
张承志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汉家寨荒凉、死寂的环境特征。
2、体会作者内心的细腻感受,理解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体味景之荒凉,把握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探讨理解稳重“坚守”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对汉家寨人在荒凉中的坚守
2、对作者“坚守”的理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走近作者
张承志,回族。
生于北京,1968-1972年在内蒙古插队当牧民。
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从事考古工作,1981年获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伊斯兰黄土高原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
游历美国、日本,使用数种外语。
张承志以小说的名义挖掘出了人潜在的巨大精神能量,写出了信仰对于人的根本性的意义。
他以内蒙古草原为基点,在北方边陲作自由漫游和寻觅,作品处处显示出作家对于理想的坚守和追求,而且具有强烈的批判气质和人文主义精神。
张承志是个个性独特的作家,作品表现出的厚重和沧桑,让人觉得这才是男人写的东西。
“当你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当你们感到世俗日下没有正义的时候,当你们听不见回音找不到理解的时候,当你们仍想活得干净而觉得艰难的时候——请记住,世上还有我的文学……”——张承志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的行文线索。
线索:作者的行踪
走近汉家寨(1-6) 走进汉家寨(7-30) 离开汉家寨(31-36)
四、仔细阅读全文,划出作者走近汉家寨、走进汉家寨、离开汉家寨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一)走近汉家寨
1、走近汉家寨的路途中,作者看到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所见:空山绝谷铁色戈壁酥碎的红石淡红色的焦土狞恶的尖石棱
所闻:单调的马蹄声
2、面对这样的环境,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死寂茫然“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二)走进汉家寨(已近日落时分)
1、走进汉家寨,作者所见到的汉家寨周围的环境又是怎样的?
第(8、10、13、16、25)段
走进汉家寨,作者看到了谁?他们面对“我”的到来有什么样的反应?
在这样的环境,面对这样的人物,作者想到什么?
老汉:无言摇摇头微微摇了一下摇头钻进泥屋
小女孩:七八岁穿破红花棉袄一动不动凝视
在汉家寨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坚忍的精神顽强的生存能力
在这样的万里“绝地”里,这就是他们的坚守!
(三)离开汉家寨(次日下午)
离开汉家寨时,作者所见到的汉家寨的周边环境是怎样的?作者想到了什么?汉家寨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
所见:景物闪着白光的黑砾石黄褐色的泥屋天山万顷铁石
人物小女孩的身影破红棉袄
所感: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五、主旨探究(写作背景)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张承志是一个别具言说意味的独特存在,是文学界的“异端”、“另类”,更是思想界的斗士。
长久以来,他对中国文坛和社会现状的道德批判,对人文精神的张扬护卫,对精神信仰的追求坚守,甚至在东西文明的冲突下激烈紧张的危机感,一直是文学界关注和争议颇多的作家。
1989年至1992年秋,张承志在日本和加拿大“漂泊”了两年。
而这两年异国生活,不是观光访问也不是讲学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为生存而打工,或忙于写作或忙于餐馆洗碗。
正是这种沉潜深入而不是浮光掠影式的生活,让他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所面临的危险形势”,西方世界(包括日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偏见和歧视,中国所应面对的文化危机,这些进一步刺激强化了他的文化民族主义的认同观点。
而此时国内的人文环境正处在商业化世俗化的演进狂潮中,文化界也沉醉在这众神狂欢
的“后庭花的合唱”中,张承志感到震怒“中国面临的危险形势,以及我在北京感到的中国文化可怕的堕落,这种形势,使我无法挣脱近乎暴怒的一种激动”。
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的危机感促使他写下了两本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
《汉家寨》就选自其中的《清洁的精神》。
作者所坚守的是什么?
作者是在汉家寨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因此作者所坚守的应该也是一种坚忍、顽强的精神,一种对家国、故园、文化、信仰的执著坚守,一种在任何困难面前也不低头的人生信念。
六、延伸探究
讨论交流:在汉家寨,作者找到了人生的答案,离开汉家寨,作者开始了他坚守的精神之旅,那么我们呢?我们该坚守什么?(结合具体实例)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苏武牧羊
在而虞我诈中坚守诚信,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雅,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游戏人生”中坚守作为,在“众人皆醉”中坚守“独醒”,在急功近利中坚守踏实,在“全盘西化”中坚守民族精华……
七、小结:
通过对《汉家寨》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汉家寨人所具有的坚守的精神。
通过对作者的了解,我们体会了张承志的坚守,对“坚守”的探讨使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坚守。
八、写作训练:
以“坚守”为话题,运用横向分析法写一篇不少于800的作文。
教学反思:做好对学生的精神引领
板书设计:
走近
走进汉家寨坚守
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