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详细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数字的认识和计数:学习数字0-99的认识和书写,掌握用手指和物体进行计数的方法。
2. 数字的排序和比较:学习数字的大小顺序和大小比较,通过大小比较进行排序。
3. 数字的加法和减法:初步学习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4. 位数和数位的认识:了解数字的组成和位数的概念,学习十位和个位的读法和写法。
5. 数量的认识和处理:学习不同数量的表达方法,包括数字、物体和图形的表示。
6. 长度的认识和比较:学习用直尺、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初步掌握米和半米的概念。
7. 时间的认识和处理:学习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能读懂和写懂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8. 金钱的认识和处理:学习不同面值的货币,掌握用纸币和硬币进行金额的比较和计算。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学习分数的读法和书写,能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
10.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学习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图形
分类和比较。
这些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重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
能够建立起对数字、数量、长度、时间、金钱和图形等概念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3) 1米=100厘米.(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六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或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乘数乘号乘数积(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写作:2×3=6,口诀:二三得六.2、乘法口诀表(1)一一得一一二的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数的认识与数的排序
1.认识1-100之间的数:从生活中的一种事物开始认识数,逐步认识
1-100之间的数。
2.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使用数集合来理解数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大
小的方法。
3.数的排序:将一些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让学生理解
数的排序规律。
二、数的组成与数的计算
1.数的拆分与合并:掌握数的拆分和合并,理解数的升级和降级过程。
2.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性质:通过数的拆分和组合,理解数的性质和数
的计算方法。
3.多位数的认识与运算:认识多位数,通过数的计算加深对多位数的
理解。
三、数的应用与数的估算
3.数的估算:运用数的估算方法,对数进行近似计算。
四、简便运算法则
1.10的倍数的加减法:通过运用10的倍数的特点,简化10的倍数
的加减法运算。
2.100的倍数的加减法:通过运用100的倍数的特点,简化100的倍
数的加减法运算。
3.1的乘法和除法:学会运用1的乘法和除法简化运算。
五、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1.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通过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运算顺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总结起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主要涵盖数的认识与数的排序、数的组成与数的计算、数的应用与数的估算、简便运算法则以及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的基础,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 认识数字:认识0-100的数字及其顺序。
2. 数的比较: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用“大于”、“小于”和“等于”来表示。
3. 加法和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运算。
4. 连续数字:学会识别和写出连续的数字,例如1-20。
5. 简单的分组问题:学习将物品进行分组,理解“一些”、“有多少”等概念。
6. 位置和方向:认知左右、前后、上下等基本的位置和方向概念。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数字,了解可能的组合情况。
8. 简单的图形和图形的组成:学习认识并绘制简单的图形,如圆、三角形、正方形等。
9. 长度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理解“长短”。
10. 时间的概念:学习读取和表示时间,包括小时和分钟。
11. 金钱的概念:学习认识和计算不同面额的货币,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12. 数字排列和分解:学习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和分解数字。
以上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一、长度单位
1. 厘米和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 米 = 100 厘米
2. 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 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
2. 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 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三、角的初步认识
1. 角的组成
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 角的大小
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表内乘法(一)
1. 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2. 乘法算式的读法
例如3×5 = 15,读作 3 乘 5 等于 15 。
3. 乘法口诀
要熟练背诵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一)
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六、表内乘法(二)
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七、认识时间
1. 钟面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是分针,走得慢的是时针。
2. 认识几时几分
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八、数学广角——搭配(一)
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1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三、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计算:
- 数的认识:认识1~100的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 数的计算:加法、减法的运算,小数的概念与认识。
2. 量的计算:
- 长度的认识和计算:认识长度的不同单位(米、厘米),学会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
- 重量的认识和计算:认识重量的不同单位(千克、克),学会使用秤进行重量的测量。
3. 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 学会读取和写入时钟上的时间。
- 认识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学会计算时间的增减和转换。
4.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学会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 学会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简单的图形。
5.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学会整理和统计一些简单的数据,比如喜欢的水果、喜欢的运动等。
- 学会根据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再次咨询。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数的认识数是认识事物数量多少的一种表示方法。
学习数要从日常生活中认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
2. 数的读写掌握数字的读写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要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认识千以内的数。
3. 大小比较学会比较大小。
初步形成对数的大小、大小关系的概念。
4. 数的拆分学习数的拆分,能用10以内的数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法1. 十以内的加法学习十以内的加法计算,加法口诀,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训练。
2. 计算练习进行加法计算练习,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加法计算。
三、减法1. 十以内的减法学习十以内的减法计算,减法口诀,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训练。
2. 计算练习进行减法计算练习,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减法计算。
四、整数1. 认识整数学习认识负整数,初步构建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2. 整数的加减法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整数的运算法则。
五、数的应用1. 长度学习认识长度单位,初步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2. 重量学习认识重量单位,初步进行重量的比较和计算。
3. 时间学习认识时间单位,初步进行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4. 金钱学习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和单位,进行简单的金钱计算。
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加法、减法、整数和数的应用展开。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内容
一、基础概念
1. 数字的认识:了解0-9的数字及其对应的数量。
2. 数字的顺序: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
3. 数字的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
字的比较。
4.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能够拆分一个两位数为十位数和个位数,并能够组合十位数和个位数得到一个两位数。
5. 数字的进位与退位: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能够进行
十位数和个位数之间的进位与退位计算。
二、数的运算
1. 数的加法:掌握使用“+”进行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 数的减法:掌握使用“-”进行两位数减去个位数的减法运算。
3. 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解决带有加法和减法的综合问题。
三、相等与不等
1. 图形的相等:理解图形的相等概念,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
相等。
2. 数字的相等与不等:学会使用“=”、“≠”符号进行数字的相等
与不等判断。
3. 图形的比较: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图形的比较。
四、图形的认识
1. 图形的分类:学会将图形按照形状进行分类,如正方形、长
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的特征: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如边的数量、边长等。
3. 图形的画法:学会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
五、长度和重量的认识
1. 长度的比较:学会使用“长”、“短”、“等长”等词语进行长度
的比较。
2. 重量的比较:学会使用“重”、“轻”、“等重”等词语进行重量
的比较。
以上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必背内容,帮助学生打下数学基础,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章了解数字1.1 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习数字0~9的读法和写法•学习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1.2 数量比较•学习用“大于”,“小于”和“等于”比较不同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实物和图片的比较让孩子掌握数量大小的概念1.3 数字的顺序•学习数字的顺序,帮助孩子掌握数字排列的规律•练习填空,让孩子掌握数字的顺序第二章算术2.1 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学习带进位加法的方法•练习加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和口算能力2.2 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学习不带借位减法和带借位减法的方法•练习减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和口算能力2.3 数字的排列•练习数字的排列,帮助孩子练习排序、归类、比较等基本能力•练习数字游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观察力第三章时钟和日历3.1 时钟和时间•学习时钟的概念和构造•学习读取和表示时间的方法•练习读取和表示不同时间的能力3.2 日历和星期•学习日历的概念和构造•学习星期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练习查看日期和星期的能力第四章数据收集和处理4.1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学习数据的概念和来源•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方法•练习数据收集和分类的能力4.2 图表的绘制和分析•学习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如条形图、饼图等•学习读取和分析图表的方法•练习绘制和分析图表的能力第五章几何5.1 图形的辨认和命名•学习基本图形的辨认和命名,如圆、方、三角形等•学习建构简单的几何图形•练习图形的表示和命名5.2 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学习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学习用比较法表示图形的大小•练习用语言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大小关系5.3 图形的对称•学习图形的对称概念和构造方法•学习对称图形的特点与性质•练习对称图形的构造和辨认能力以上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孩子将掌握数字大小比较、加减法、时钟和日历、数据收集和处理以及几何等基础数学知识,为未来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一、加减法1.1 加法定义加法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运算,指合并两个或多个值,得到其总和的过程。
重要概念•加数:加法中参加运算的数。
•被加数:加法中被加的数。
•和:加法运算的结果。
加法性质•加法满足交换律。
•加法满足结合律。
•加上零数不变。
1.2 减法定义减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的过程。
重要概念•被减数:减法中被减的数。
•减数:减法中减去的数。
•差:减法运算的结果。
减法性质•减法不满足交换律。
•减法不满足结合律。
•减去零数不变。
二、乘除法2.1 乘法定义乘法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运算,指按照指定的次数重复自加。
重要概念•乘数:乘法中参加运算的数。
•被乘数:乘法中被乘的数。
•积:乘法运算的结果。
乘法公式•乘法满足交换律。
•乘法满足结合律。
2.2 除法定义除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的过程。
重要概念•被除数:除法中被除的数。
•除数:除法中除以的数。
•商:除法运算的结果。
除法公式•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除法不满足结合律。
三、整数3.1 整数的概念整数是自然数、零和它们的相反数构成的数系统。
相反数•数a的相反数记为-a,满足a+(-a)=0。
3.2 整数的运算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遵循数学运算的通性。
乘除法整数的乘法同自然数的乘法一样。
但是,在整数的除法中,需要注意上下取整的问题。
四、长度计量4.1 厘米厘米是长度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4.2 毫米毫米是长度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4.3 数量比较通过对长度的比较,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量比较的概念,为后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时间计量5.1 秒秒是时间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二校、三校时学习。
5.2 分钟分钟是时间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二校、三校时学习。
5.3 地球自转对于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学生学习地球自转是非常重要的。
六、面积计量6.1 平方厘米平方厘米是面积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厘米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m”表示。
2.在尺子上,每两个相邻的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1 m=100cm。
4.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注意:物体没有对准刻度时用:右端数字-左端数字=物体的长度)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例如1米>98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
2.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有两个端点、②直直的、③可测量出长度。
2.测量线段: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
右端对准数字几,线段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画线段时,通常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并标出线段的长度。
3.生活常识1.选择长度单位时,一定要看清单位前面的数。
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2.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3.铅笔长2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数学书长26厘米;课桌宽60厘米;字典厚4厘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灯管长5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跳绳长2米;房间高3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大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大约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加减法1.笔算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不要忘记写进上来的“1”)。
2.笔算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上数相加再减。
(不要忘记写退位点。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用加法。
人教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
人教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
以下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汇:
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2.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3. 认识角: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4. 表内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熟练进行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应用。
5.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
6. 认识时间:认识几时几分,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7. 数学广角:初步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思想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详细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1 统一长度单位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2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2.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2.3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4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5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2.6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7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连加、连减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2.10 加减混合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11 加、减法估算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12 整理与复习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13 我长高了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2.1 角的初步认识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2.2 直角的初步认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3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4.1 乘法的初步认识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4.2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4.3 练习课(一)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4.4 练习课(二)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4.5 5的乘法口诀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4.6 2、3、4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4.7乘加和乘减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8简单的乘法应用题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9 6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 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5.1观察物体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2 对称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5.3镜面对称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6.1 7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
6.2 倍的认识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6.3 8的乘法口诀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6.4 9的乘法口诀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6.5 乘法口诀表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6.6 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七单元统计7.1 统计(一)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7.2 统计(二)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8.1数学广角(一)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8.2数学广角(二)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九单元总复习9.1 “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9.2 “表内乘法”的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9.3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9.4 “观察物体”的复习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9.5 “统计”的复习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