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青海师大二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青海师大二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不选错选多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3分)如图所示为某列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的照片,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
B.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
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2.(3分)某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的线路如图所示,根据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起点到终点登山队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
B.线路总长度与登山队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登山队的平均速度
C.在计算登山队的速度时不可以把登山队当作质点
D.线路总长度与登山队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登山队的平均速率
3.(3分)关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不等于零,加速度可能等于零
B.物体的速度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
C.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4.(3分)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
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的速度可能不变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一定在增大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速度一定在增大
5.(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物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所受重力的方向都指向地心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之间只要有摩擦力就会有弹力
B.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弹力、摩擦力可找到施力物体,重力则没有施力物体
7.(3分)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分别是GA=6N、GB=5N,A用悬绳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轻弹簧的弹力F=3N,则绳中张力FT和B 对地面的压力FN的可能值分别为()
A.9N和2N B.5N和2N C.3N和8N D.2N和5N
8.(3分)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线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自不同的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s
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m/s
D.A、B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9.(3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2 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物体在0~2s内的速度变化比2~3s内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在2~4s内位移为零
D.物体在8s末回到原点
10.(3分)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甲比乙运动得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
B.t=20s时,乙追上了甲
C.甲与乙间的间距最大为150m
D.在t=20s之前,甲比乙运动得快,t=20s之后乙比甲运动得快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空白位置上.)
11.(4分)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则3s末的速度是_________,3s 内的位移是
_________.(g=10m/s2)
12.(4分)把物体以20m/s的速度竖直上抛,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_________m,落回原抛出点所用的时间为t=_________s.
13.(2分)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5m,则前3s的位移是_________m.
14.(2分)在市区,若汽车急刹车时轮胎与路面擦痕(刹车距离)超过10m,行人就来不及避让,因此必须限制车的速度.若刹车加速度大小按5m/s2计算,则限速路程牌上应标出的车速为_________m/s.
15.(8分)相互叠加的三个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中木块B所受水平拉力F1=2N,木块C所受水平拉力F2=3N,则A受到B的摩擦力_________N;B受到C的摩擦力_________N;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
16.(6分)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
(1)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的是_________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m/s2
(3)打点记时器打1号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_m/s(该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作图题(本题共2个图,每图4分,共8分.)
17.(8分)A和B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分别对以下图中的小球A、木块A、木块B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四、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36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6分)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图象,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长为0.20m时弹力的大小.
19.(6分)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阶段可以看成先匀加速后匀速.某运动员从静止先以
4.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跑了2s,接着匀速跑了1s,然后起跳.求:
(1)运动员将要起跳时的速度多大?
(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是多少?
20.(6分)如图把一长3m的木杆自由垂下直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点,放开木杆让其做自由落体运动,求:木杆通过悬点O正下方1m处P点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g=10m/s2)
21.(9分)如图,水平面上有一重为40N的物体,受到F1=13N和F2=6N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0.2,设物体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2)若将F1撤出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多大?
(3)若将F2撤出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多大?
22.(9分)甲车在前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6m/s的速度行驶.当两车相距11m时,甲车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问:
(1)乙车追上甲车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间距离最大?
(2)乙车追上甲车前他们间的最大距离为多少?
(3)经多少时间乙车可追上甲车?
2014-2015学年青海师大二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不选错选多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1.(3分)如图所示为某列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的照片,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B.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考点:瞬时速度;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与时刻对应的是瞬时速度,与时间对应的是平均速度.
解答:解:甲处表示的是时刻,乙处表示此时刻的速度,所以是瞬时速度,所以D正确.故选D.
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2.(3分)某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的线路如图所示,根据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起点到终点登山队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
B.线路总长度与登山队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登山队的平均速度
C.在计算登山队的速度时不可以把登山队当作质点
D.线路总长度与登山队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登山队的平均速率
考点:位移与路程;质点的认识.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
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
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
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简化为质点;
重力加速度随着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A、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由于轨迹是曲线,故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大于位移,故A错误;
B、D、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手所走时间的比值是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
的比值,由于路程与位移不等,故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不等,故B错误,D正确;
C、在计算登山的速度时,火炬手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简化为质点,故C错
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描述直线运动的几个物理量,要明确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基础题.
3.(3分)关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不等于零,加速度可能等于零
B.物体的速度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
C.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考点:加速度;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
解答:解:A、物体的速度不等于零,加速度可能等于零,如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根据a=可知加速度a由速度的变化量△v和速度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时间△t共
同决定,虽然△v大,但△t更大时,a可以很小.故B错误;
C、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则知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
越大.故C正确;
D、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
就越大,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速度与加速度无关的特点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来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4.(3分)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的速度可能不变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一定在增大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速度一定在增大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相邻两个油滴的时间间隔相等,间隔越来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大,如果相邻的两个油滴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该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离不发生变化时,只能够说明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C、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越来越大时,相邻两个油滴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说
明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可能增大,可能减小,可能不变.若加速度不变,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D正确,B错误.
故选:ACD.
点评:相同时间内的油滴间距离不发生变化,不能表明车的瞬时速度时刻不变,在时间间隔内只要是位移相同,车的速度可以变化,这是本题中容易忽略的地方,也是经常出错的地方.
5.(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物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所受重力的方向都指向地心
考点:重心.
分析:对于压力和重力,根据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和力的性质进行区别;重心是物体所受的重力的作用点;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解答:解: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木块,受力物体是桌面,则木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木块;压力本质上是弹力,与重力性质不同,故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不能说就是木块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
B、重心可以在物体外,不一定在物体上;故B正确;
C、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才在几何中心上;故C错误;
D、物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所受重力均是竖直向下的;但并不一定指向地心;故D错
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要理解并掌握压力的本质、重心与什么因素有关.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之间只要有摩擦力就会有弹力
B.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弹力、摩擦力可找到施力物体,重力则没有施力物体
考点:滑动摩擦力;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摩擦力专题.
分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挤压、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可知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弹力成正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即可求解.弹力是由于施力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解答:解:A、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必须接触挤压,所以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故A正确.
B、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B错误;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若是动力,则与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误;
D、任何力均有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以及知道力与运动方向相同,该力为动力,力与运动方向相反,该力为阻力,同时注意相对两字的理解.
7.(3分)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分别是GA=6N、GB=5N,A用悬绳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轻弹簧的弹力F=3N,则绳中张力FT和B对地面的压力FN 的可能值分别为()
A.9N和2N B.5N和2N C.3N和8N D.2N和5N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对物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注意AB间弹簧弹力为2N,但没有具体到是拉伸时的弹力还是压缩时的弹力,考虑到拉伸和压缩的不同情况,故本题有2解.
解答:解:
分别就弹簧拉伸和压缩时,对A和B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F1和F2为弹簧的两种情况下的弹力,故有F1=F2=3N,G A=6N,G B=5N,根据
A、B均处于平衡有
第一种情况弹簧拉伸时对A弹力3N,据A平衡有T=F1+G A=9N,据B平衡有:F N=G B ﹣F1=2N;
第二种情况弹簧压缩时对A弹力3N,据A平衡有T=G A﹣F2=3N,据B平衡有:
F N=
G B+F2=8N;
故选:AC.
点评:弹簧的弹力为2N,不能想当然认为弹簧此时一定为拉伸状态,压缩时弹力也可以为2N,谁多同学只注意到拉伸状态,没有考虑到压缩状态,故会出现漏选.
8.(3分)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线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自不同的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s
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m/s
D.A、B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在位移图象中图象的斜率代表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位移发生变化,代表物体发生运动.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A、B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开始运动,但A比B提前2s开始运动.由于A、B位移图象的斜率都大于0,故两物体运动的方向都为正方向,故A错误,B 正确.
C、由图可知A物体的速度为:v1===5m/s
B物体的速度为:v2===10m/s,故C错误.
D、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错误;
故选:B.
点评:①处理图象问题要注意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②s﹣t的斜率代表物体运动的速度,纵坐标相同代表两物体相遇.③无论v﹣t图还是s﹣t图只能描绘直线运动.
9.(3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2 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物体在0~2s内的速度变化比2~3s内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在2~4s内位移为零
D.物体在8s末回到原点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速度时间图线速度的正负值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解:A、物体在0﹣3s内速度都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故A错误.
B、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则知物体在0~2s内的加速
度大小比2~3s内的加速度小,物体在0~2s内的速度变化比2~3s内的速度变化慢.故B错误.
C、物体在2﹣4s内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零,则位移为零.故C正确.
D、物体在0﹣8s内的位移为x=×2×4﹣×2×5=﹣1m,为负值,说明物体8s末没有
回到原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10.(3分)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甲比乙运动得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
B.t=20s时,乙追上了甲
C.甲与乙间的间距最大为150m
D.在t=20s之前,甲比乙运动得快,t=20s之后乙比甲运动得快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速度图象反映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根据位移关系即可分析乙何时追上甲;根据速度的大小关系,判断两者距离的变化.
解答:解:ABD、在0﹣20s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比乙运动得快,两者距离逐渐增大;t=20s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比甲运动得快,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在t=20s时刻两者距离最大,乙可以追上甲,故A、B错误,D正确.
C、在t=20s时刻两者距离最大,甲与乙间的间距最大为:S=10×20﹣×10×10=150m,
故C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既考查理解速度图象的能力,也考查分析两物体运动情况的能力,往往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或最近.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空白位置上.)
11.(4分)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则3s末的速度是30m/s,3s 内的位移是
45m.(g=10m/s2)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v=gt和h=,分别求出3s 末和前3s内的速度和位移,
解答:解:3s末的速度v=gt=10×3m/s=30m/s.
前3s内的位移h==
故答案为:30m/s;45m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gt以及位移时间公式h=.
12.(4分)把物体以20m/s的速度竖直上抛,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0m,落回原抛出点所用的时间为t=4s.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上升的最大高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上升的时间,根据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对称性求出落回抛出点所用的时间.
解答:
解: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物体上升的时间为:,
根据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对称性,知:t=2t1=4s.
故答案为:20,4.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知道上升过程和下降的过程具有对称性.
13.(2分)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5m,则前3s的位移是8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开始时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5由第3s内位移为5m求得前3s内的位移.
解答:解: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起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x1:x2:x3=1:3:5可知,物体第3s内的位移为5m,则物体前3s内的位移x=(1+3+5)m=8m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可以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得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得前3s内的位移,注意第3s是第3个1s的意思.
14.(2分)在市区,若汽车急刹车时轮胎与路面擦痕(刹车距离)超过10m,行人就来不及避让,因此必须限制车的速度.若刹车加速度大小按5m/s2计算,则限速路程牌上应标出的车速为10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汽车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
根据位移速度公式有:
则:
故答案为:10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5.(8分)相互叠加的三个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中木块B所受水平拉力F1=2N,木块C所受水平拉力F2=3N,则A受到B的摩擦力0N;B受到C的摩擦力2N;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1N,方向水平向右.
考点:滑动摩擦力.
专题:摩擦力专题.
分析:由于这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受力分析,逐个分析即可求解.
解答:解:以A为对象: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A受到B的摩擦力0,
以B为对象:水平方向受向右拉力2N而平衡,所以受到C的摩擦力为2N,分析向左,C受到B的摩擦力2N,方向右;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1N,方向水平向右.
故答案为:0,2,1,水平向右.
点评:对于叠加体和连接体问题,在处于平衡状态时,经常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分析.
16.(6分)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
(1)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的是乙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3.11m/s2
(3)打点记时器打1号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46m/s(该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专题:实验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去判断问题.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加速度和速度.
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x34﹣x23=x23﹣x12=x12﹣x01
所以属于纸带A的是乙图.
(2)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a==m/s2=3.11m/s2
(3)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v1=≈0.46m/s
故答案为:(1)乙(2)3.11;(3)0.46.
点评:对于纸带的问题,我们要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一些规律.
三、作图题(本题共2个图,每图4分,共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