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望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最有名,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二、简介作者1、解题:“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简介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3、简介写作背景: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进入青年时代后,诗人又开始漫游四方。

他经过淮阴、扬州、渡过长江,先后游览了金陵、姑苏等地, 在这次长达四年的漫游中,杜甫不但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加深了认识,而且对祖国的灿烂文化加深了理解。

忘情于山水之间,诗人豪迈的胸襟得到释放,锐意进取之心充盈着他的诗歌。

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三,学习诗词欣赏的方法:❖、吟读——体会诗歌节奏❖、译读——理解诗词内容❖、品读——领悟深沉情思(一)吟读——体会诗歌节奏读诗形式:全班齐读、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二)译读——理解诗词内容翻译字词,扩展词句。

以诗译诗,力求押韵。

学生活动:1、读课下注释2、自己试译①、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②、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品读——领悟深沉情思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怎么理解?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从江南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尽管他当时已得到崔尚、魏启心等名士的赏识,才学可以同班固、扬雄媲美,但由于试卷不合考官的心意,结果落第了。不过诗人年轻气盛,对此并不在乎,于是外出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望岳》就作于这一时期。作者在看到泰山的威武雄壮,顿时觉得‘落第’的苦闷得到缓解。更是借此泰山之巍峨,明自己的凌云壮志。
三、交流探究
活动二、读出画面
1、诗人“望”见了怎样的景色?
请发挥你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写景的诗句。
齐鲁青未了:那一脉苍莽的青色,蓊蓊郁郁地,绵延在齐鲁大地上,望也望不到边际。
小知识:律诗每两句为一联,1、2两句叫首联,3、4两句叫颔联,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主题,如“诗人的壮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拓展阅读,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6.增强社会责任感: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节奏感培养:通过正确朗读《望岳》,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在讲解诗歌主旨时,我尽量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很有帮助的。但也有学生表示,对于诗歌中的一些抽象意境,他们仍然觉得难以把握。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具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诗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直观图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攻克这些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有过登高远望的经历?”这个经历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在《望岳》中表达的壮志豪情。
-诗歌主旨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从诗歌中提取出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望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通过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托物言志,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也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但是都比较简短易懂。

对于像《望岳》这样的五言律诗,写景的诗句有点理解难度,所以要通过引领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再感受诗人托物言志寄托自己的情思。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音频、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感受他笔下泰山的雄姿及诗人寄寓的情感。

1.解题《望岳》“望”是看,“岳”是山,这里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

2.深入了解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代表诗作《绝句》《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7)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7)

《望岳》教案一、教学目的: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四、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这次放假过的开心么?那么像这种短假的话我们只能在家里玩,如果是长假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什么最有名气啊?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

“五岳”!五岳: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五岳之首是哪座山?——泰山2、介绍“泰山”,“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3、泰山如此美丽,有位诗人写了首诗赞美它,这首诗叫做——《望岳》。

(二)讲授新课:我们一起来看标题,看,望分两种,一种远望,一种近看;岳:在这篇里指泰山,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望岳》共三首,还有两首是写西岳华山和东岳衡山。

《望岳》选自——《杜诗详注》,那么这个杜指的是——杜甫。

了解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大诗人,世称“诗圣”,(诗仙是?)杜甫和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他的作品风格。

杜甫虽然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但是却经历过了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望岳》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翻译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学习目标:1、了解诗意,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导入:老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中国人跟山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你知道我们山东有一座名山最什么名字。

(请同学说一说)泰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那当诗人中的诗人和大山中的大山相遇时会上演怎样的传奇呢?老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名作《望岳》。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了解作者和文体常识:好,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作者杜甫。

我们和杜甫应该算是老朋友啦!从小学到初中,语文课堂还总离不开他。

同学们知道哪些杜甫的资料呢,请哪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杜甫人称“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三、朗读诗歌、了解内容(微视频)1、学生自由朗读《望岳》。

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读一读:2、一起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3、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把这首古诗大声朗读三遍,然后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找同学起来说一说作者描写的泰山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1)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这是远望。

“青未了”(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这是近望。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这是细望。

四、再次朗诵,研讨品析那么杜甫是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山,才让他激发出这种情怀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诗句,看看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 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 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关知识; c、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名胜甚多。

单说山,就有很多,你们去过或者听说过哪些呢?在群山之中,最有名是哪些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杜甫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诗人,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

屏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

缺乏感情。

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

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唐代社会背景,了解杜甫(“诗史”),理解两首诗歌的深刻内涵。

2.通过自主学习—读诗—评诗—对比—再读诗—课中小讲座四步骤,把握诗人的心路变迁与诗人风格的变化。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与崇高人格。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品读方法。

个人设计了自学诗歌的学习框架,由学生为诗歌写,再进行小组合作、朗读探究,在全班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在个性化品读中归纳出两首诗歌的对比点,并迁移和运用于杜甫其他诗歌的学习。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望岳》与《春望》的深刻内涵。

2.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体会社会大背景下诗人的心路变迁与诗人风格的变化,进而体会杜甫的伟大情怀与崇高人格,即他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导入1.直接进入课题,提示本堂课学习思路。

(板书课题)2.出示杜甫诗友圈图文。

(出示演示文稿——即诗歌,标记写作年份)【讲授】初读诗歌1.一读:读准字音再读:《望岳》—读得高昂《春望》—读得低沉2.教师个别字词提示。

(黑板板书)《望岳》—夫、阴、阳、曾、会当、凌《春望》—感、时、恨、别、短、浑【活动】评析与吟读诗歌学生活动一结合自学与课下注释,交流并修改对杜甫发布的朋友圈诗歌《望岳》与《春望》的。

1.请问是什么意思?2.字词类:我觉得写得好/我喜欢,理由是?3.内容、主题类:我看到了(景或物) ,我感受到杜甫(心情、状态)。

学生分享教师点拨《望岳》“未了”:有绵延之感,如绿色的屏障或厚墙,无比喻却含比喻之意。

“割”:拟人化,高大与遮天蔽日,形象而有气势。

“荡胸生曾云”: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内心的开阔与舒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是泰山之巅,也是人生路上的高峰。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为诗人所用。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背景链接《望岳》是流传于世的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是诗人二十四五岁在齐、赵一带漫游时的作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首古代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诗歌内容、背景介绍、重点句子分析的PPT。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诗歌的解析和评论,以便在教学中参考。

3.教学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歌的全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巩固(10分钟)教师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诗五首《望岳》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诗五首《望岳》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科七年级下册古诗五首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一、自主学习1.自读古诗2.生字注音:岱.宗(dài)眦.(zì)夫( fú)3.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4.背景探寻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24岁的杜甫离开长安,到兖州(今山东省)去探望父亲,之后由齐入鲁,途径泰山,便写下了这首诗。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二、合作探究1)题解:岳:指东岳泰山。

诗题意思:遥望东岳泰山。

2)吟读:读出韵味3)美读:读出节奏4)赏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涵,品味诗歌意境,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理解并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教学难点】:品析名句意蕴,读懂诗人形象。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

这第一山便是闻名中外的五岳之首——泰山,是中国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

自古以来,泰山就吸引来了很多文人墨客,并留下了许多著名诗词。

唐朝大诗人杜甫就曾慕名而来,并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五言古诗,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课题)二、以题切入,初步感知。

1、解题意。

谁来说一下你对题目的理解?诗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2、释作者。

你对作者又有哪些了解呢?生说师补充。

三、初读诗歌,音准句通。

1、谁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美。

(课件展示朗读节奏)学生对照节奏自读,指名读,齐读。

四、品读诗歌,感知情怀。

(一)合作探究前三联,赏析诗歌,欣赏泰山,理解情感。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前三联的内容,并思考:每一联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望泰山?体现了泰山怎样的特点?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共同探究第四联,发挥想象,感受意境,感知豪情。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第四联的内容,并思考:你怎样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诗人登山了吗?那他怎么知道“一览众山小”的呢?这时的泰山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才能登上泰山绝顶呢?(三)联系背景,读懂诗人。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展示写作背景)五、拓展延伸,传承情怀你还知道哪些曾立下壮志后终成就一番伟业并留下千古名句的人?六、小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只要立下志向,并坚定地走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到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杜甫最后这句诗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顶峰的誓言,其实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古代诗歌的朗读美。
-词语解析:理解诗中的重要词语,如“岱宗”、“割昏晓”等,掌握其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诗句赏析: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主题:理解《望岳》所表达的豪情壮志,把握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望岳》这首诗的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实践和反思,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诗歌朗读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对于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不够准确。因此,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多加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2.词语解析的深入:在讲解诗中的重要词语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词义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我尝试运用图片、实例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词语的含义更加直观、生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如批注、联想等,深入解读诗歌内容,锻炼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杜甫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家Βιβλιοθήκη 情怀的认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望岳》,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
5.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望岳”为主题的诗歌或画作,提升创新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逐句解析和对比其他诗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主题,如“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表达情感”。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秀教案(1课时5页) (2)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秀教案(1课时5页) (2)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秀教案(1课时5页)(2)《望岳》教学设计山海关区南园中学陈丽丽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古诗,要求学生当堂成诵。

2、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3、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感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

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

幻灯片展示一组泰山的图片。

请学生说一说泰山给你的第一印象。

每个人眼中的泰山都不一样啊,大诗人杜甫就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望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让我们与诗圣同行,去感受中国名山的魅力吧!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泰山的美,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走近杜甫。

由学生展示课下收集的杜甫有关文字资料,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为学生“知人论世”奠定基础。

三、多种方式朗读诗歌。

1、学生自读。

参照注释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幻灯片强调红色字的读音。

找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注意读音是否准确。

出示幻灯片:空出红字,看学生能否填出。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宗()如何?齐鲁青未()。

造化()神秀,阴阳()昏晓。

荡胸生()云,决()入归鸟。

会当()顶,一览众山小。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关注红色字体,为背诵奠定基础。

2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和韵律。

教师出示幻灯片。

望岳杜甫岱宗 /夫 /如何?齐鲁 /青 /未了。

造化 /钟 /神秀,阴阳 /割/ 昏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望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内容,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学习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诗联品析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学习用诗联品析的方法赏析古诗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四、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诗人吟咏的对象。

请你回想一下你所学过的写树木的诗?(预设:《咏柳》);写山的诗(预设:横看成岭侧成峰);写花的诗(王安石《梅花》)过渡:真是举不胜举。

如果说古代诗歌多如天上繁星,那么杜甫的诗歌就应该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了,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人铿锵有力的步伐,去聆听诗人牵动心灵的颤音,去感受生命之歌的变调吧。

(二)初步感知:1、走进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其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尊称为“诗圣”,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屏显生齐读) 这是一堂诗联品析课,诗要一联一联的读。

2、背景介绍:《望岳》是流传于世的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是诗人二十四五岁时在齐、赵一带漫游时的作品。

它境界高远,表现了泰山的峻美,洋溢着青年诗人满腔壮志和不凡才气。

(旁批:境界高远、不凡才气)3、读诗:读准字音岱(dài)宗夫如何青未了(liǎo)曾(通“层”,céng)决眦(zì)读出节奏朗读指导: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

温馨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第一读:读出你的赞叹之情;第二读:读出你的满怀激情;第三读:读出你的壮志豪情3、赏诗:诗联品析分三步:解说注释描述诗联评析字句(三)讲授新课: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夫:语气词。

未了:不尽。

然后开始描述诗联: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大地,无尽无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熟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能当堂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通过对景的分析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及兼济天下的壮志!一、情景导入(一)猜猜他是谁?曾有一位诗人这样总结自己的诗歌创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大家猜的很对,他就是杜甫。

(二)你能说出哪些杜甫的诗句?很好,大家说出了很多杜甫的诗句,看来你们是杜甫的铁粉呀。

现在我们来学习杜甫青年时期的一首诗《望岳》。

(三)解题:“岳”是指?对,东岳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

二、品诗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尤其要通过多读、多诵、多吟,品味诗的韵味,把握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尽量读出你的理解和感情。

(一)读准字音PPT出示易错音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决眦zì入归鸟。

(二)学生自由朗读三遍,找学生来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三)全班齐读,教师指导。

(四)教师示范朗读。

三、知诗意(一)译诗比赛: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诗句,看谁翻译的又准确又有诗意。

(5分钟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进行指导,强调重点关键词:青未了、造化、钟、阴阳、割、曾、决眦、会当、凌。

要求翻译准确,若是再有些诗意就更好了。

四、赏诗情(一)分组赏析,先朗读,再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我喜欢“_______ ”,写出了___________ ,表达了___________ 尤其是_______特别精彩。

一组1、2句;二组3、4句;三组5、6句;四组7、8句;五组3、4句;六组5、6句;七组7、8句。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赏析诗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从课程性质上来看,本节课内容涉及东岳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这首诗借景抒情,既让人感受到泰山的壮阔秀丽又让人丰富情感、开阔胸怀,欲立壮志;杜甫的古诗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诵优秀诗篇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素养,;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堂课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词中的一首,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借景物描写寄寓情思,抒发情感。

这首诗歌描述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生会从中受到情感的浸润和思想的启迪,并继续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课程,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但目前学生正在进行上学期的学习。

他们在之前学习过关于杜甫的诗歌,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分析能力,但是在朗诵诗歌、赏析诗文方面还需要加强。

他们存在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积极主动等心理特征,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实际登高的经验缺失等特点。

学生读懂一首诗不难,难的是学会怎样去表达,去应用,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初中学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塑造的时期,所以语文课的教化功能也要渗透在教学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欣赏古诗的能力;(3)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中,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掌握怎样朗读诗歌,怎样借景抒情,理解情感来自于生活、万物之美立足于观察,培养自己的壮志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山河,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品读穿越千年之望岳情怀《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诗歌节奏,朗读诗歌。

2、能借助想象,品赏诗句,描述诗中景象,感受诗人情怀。

3、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读准诗歌节奏,朗读诗歌,能借助想象,品赏诗句,描述诗中景象。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情怀,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豪情壮志。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他,是照耀中国诗坛的一颗璀璨的巨星,我们品读他安史之乱后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随青年时期的杜甫去品读穿越千年的望岳情怀。

二、了解杜甫,走近杜甫1、学生介绍杜甫2、短视频,全面了解杜甫三、浅吟低唱,节奏美1、正字音:岱(dài)宗、夫(fú)如何、青未了(liǎo)、决眦(zì)2、学生自主尝试朗读3、展示读四、细品慢酌,思写法1、朗读中辨不同:结合诗中具体词句判断杜甫望泰山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男生读、女生读、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齐读。

3、结合具体词句判断望泰山的远近等不同角度。

五、涵泳想象,赏情怀这首诗的注释全面,基于这样实际,布置了学生能自主预习的作业1、结合注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杜甫望见的泰山景象。

2、优秀预习作业展示3、教师引导:沉潜诗句,抓住具体词句,品读古诗。

小组合作学习:从……词句中,我们读到……的泰山?4、小组展示5、望着眼前巍峨、秀丽的泰山,诗人不由的产生怎样的情感?6、带着赞爱之情朗读。

7、杜甫望着眼前的壮丽景象,产生了怎样的愿望?(原句回答)8、假如你现在是望岳时的杜甫,你的心里会怎样想?(50字左右)9、借助历史背景,更好的领略杜甫那时的情怀。

10、你从中看到了一位……的杜甫?11、读出诗歌情怀美:听配乐朗诵、自主尝试朗读、学生展示、学生领读、齐读六、情感熏陶、触心灵经典传承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有追求的情怀美触动我们的心灵,杜甫正是因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才能成为后人敬仰的伟大诗人,放眼历史长河,有追求的人不断涌现,我们读读他们留下的名句。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3)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3)

《望岳》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比较说明,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联合当时的写作背景,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默写古诗。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对泰山的赞叹之情;领会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独到感觉。

二、教课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识。

三、教课过程(一)导入:1.有一道题来考考大家:它是我们祖国的一座名山,1987 年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寓意为“国泰民安”,被尊为“五岳之首”,猜一猜。

2.同学们真棒,那么泰山为何会享有这样盛誉呢?观看图片,领会泰山的壮丽风光。

3.泰山什么样?用你自己的话来描绘。

4.大家看这样相连的山坡,在古代成为“丘”,在山坡上再加上山,会心为大山,就是此刻的“岳”,诗人杜甫敬慕而至泰山下,看见了这样雄伟壮丽的高峰,于是写下了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望岳,齐读课题。

(二)认识作者:1.提到诗人杜甫,大家必定熟习了,谁来介绍一下杜甫?2.解说课题,诗人有没有登上泰山呢?全诗以“望”字贯串全诗,“望”字成为了全诗的线索。

再读,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登上泰山的呢?(三)解说诗意:1.翻书,听名家朗诵录音,学生关注字音。

2.自由读,指读。

3.同学们马上升入初中,学习能力加强了,关于这首诗,你想采纳如何的学习方法呢?4.先默读诗,边读边思虑:哪些字是你理解这首诗的阻碍?用笔划出来,再到小组中借助工具书自学研究。

5.报告:经过方才的研究,你都读懂了什么?6.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大家开火车读。

7.那此刻谁能试着来说一说全诗的意思?(四)走进古诗认识了诗的粗心,下边我们共同来走进诗人的心里世界。

1.读诗的第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设问句,提出一个问题:泰山怎么样?在作者看来泰山怎么样,抓住“青”字领会泰山的葱翠,挺秀。

从“未了”领会泰山的宏伟。

指名读,作者站在什么角度望的泰山?眺望,远眺望去,这样宏伟壮丽的泰山,谁能不惊讶呢?指名读,一同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翻译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中国人跟山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你知道我们山东有一座名山最什么名字。

(请同学说一说)
泰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那当诗人中的诗人和大山中的大山相遇时会上演怎样的传奇呢?
老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名作《望岳》。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和文体常识:
好,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作者杜甫。

我们和杜甫应该算是老朋友啦!从小学到初中,语文课堂还总离不开他。

同学们知道哪些杜甫的资料呢,请哪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杜甫人称“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三、朗读诗歌、了解内容(微视频)
1、学生自由朗读《望岳》。

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读一读:
2、一起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3、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把这首古诗大声朗读三遍,然后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找同学起来说一说
作者描写的泰山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这是远望。

“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这是近望。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这是细望。

四、再次朗诵,研讨品析
那么杜甫是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山,才让他激发出这种情怀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诗句,看看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有人说:诗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样。

你不细细地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地品,才能品出他的味道。

下面就让我们用品茶的方法来品品诗,看看品出了一座怎样的山,以致于能够激发他的壮志?(作者描写的泰山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望岳
杜甫(736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这是远望。

“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这是近望。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这是细望。

2大家都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诗中传达给我们的那种壮阔的情怀。

也告诉我们:面对美好的事物景,请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有想法就要表达出来。

二十四岁的杜甫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齐鲁青未了” ,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 ,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

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写法:借景抒情
4、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好,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杜甫的诗歌《登高》,看看这一首与我们所
学的《望岳》在写法上和情感上有什么异同?老师先读一遍,大家注意读音和停顿。

好,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然后小组探讨:
这首诗写了什么景,又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好,开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⑴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又借景抒发了诗人欣赏大自然的喜悦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以秋为底色遣怀,即感伤长久的飘泊,又表现老病的孤独。

尾联卒章言志,因悲秋而生“艰难”之思,有对自我命运飘零和乱世生民涂炭的无尽忧患。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2.试从写法情感上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六、课堂小结:
诗人热情的赞美的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顶峰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在此,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多留意身边的美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把他描述出来,也借此来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六、学以致用
下面同学们也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内
心的感受。

七、作业布置:完成导学案并预习《春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