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七章 政治参与
政治学概论笔记+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
A. 政治与政治学1. 政治的内涵:狭义:当代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时间上,只涉及国家;空间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当代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
【时间上,全部人类历史;空间上,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GL p13D. 政治权力9. 权力、政治权力及其性质政治权力: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狭义地说是指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15J p125政治权力的性质:◆公共性:强制性: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强制性12. 社会阶级与政治权力的关系:阶级:【列宁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他们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些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领导自己索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LJ p76 16. 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合法性:正当性,正统性,公证性,合理性。
合法性的层次:共同体层次:国家政权力图唤起公民对民族情感、传统文化和共同加之符号的认同;典则层次:国家政权必须努力证明普遍适用于政治共同体的法律规范,是符合共同体的政体价值观的,从而使公民对典则产生认同;当局层次:国家政权试图让公民相信,当局统治有利于共同体的维持和发展,当局统治符合普遍的法律规范。
GL pp60政治合法性: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ie. 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
政治合法性的意义:关系到政治秩序和政治统治持久性;意味着政权或制度(regime)的合理性。
15J pp144-14518. 政治权力的合法化:~对政治权力合法性资源的运作。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笔记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二)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1)《韩非子·定法》;(2)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3)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4)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5)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1>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2>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三)马克思把政治解释以下四个方面: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024版政治学课件06政治参与
法律法规限制
法律对政治参与权利、程 序和行为进行规范,保障 或限制政治参与。
政治稳定性
政治稳定为政治参与提供 良好环境,反之则可能导 致参与受阻。
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相对较 强。
社会阶层与利益集团
05
政治参与的问题与挑战
Chapter
政治冷漠与参与不足
公民对政治事务缺乏兴趣和关注,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可能导致政府决策缺乏民意基础,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需要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
政治极端化与暴力倾向
政治参与中的极端主 义思想抬头,可能导 致社会分裂和冲突。
需要加强法治建设, 打击极端主义和暴力 行为。
重要性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能够 体现公民的主体地位,促进政府决 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维护社会稳 定和发展。
政治参与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
政治参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政治参与 的发展主要是在近代以后,随着民主制度的建立而 逐渐发展起来的。
现状
当前,政治参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各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公民的政治参与,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介绍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类型和程序,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
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投票行为
02
分析影响投票行为的因素,如选民的政治态度、社会经济地位、
文化背景等,以及投票行为的后果和意义。
选举监督与舞弊防治
03
探讨选举监督的机制和手段,以及防治选举舞弊的措施和法律
责任。
政治结社与社团活动
政治结社的概念与类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概论第七章
第七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与功能一、政治参与的含义内涵【过程角度】:孔奇——政治参与就是“全国或地方、个人或集体支持或反对国家结构、权威和有关公益分配决策的行动〞。
【功能角度】:亨廷顿、琼·纳尔逊——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总论】:实际上,政治参与作为现代公民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政治关系中公民实现自身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而且反映着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种种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界说都将影响政府活动视为公民参与的核心内容。
外延【狭义】:〔只包括合法的参与方式〕诺曼·尼和西德尼·伏巴——政治参与指的是“平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
〔目标〕:影响政府人事或政策抉择,不包括诸如消极抵抗、集体不服从、政治暴力或恐怖、暗杀甚至革命等政治行为。
【广义】:(也包括非法的政治活动)亨廷顿、琼·纳尔逊、阿尔蒙德、托马斯·戴伊等——政治参与应包括影响政府的所有活动,而不考虑这些活动根据政治系统的既定规那么是否合法,因此,诸如抗议、游行示威、暴动、甚至叛乱都属于政治参与形式。
教材观点政治参与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
它毋宁是特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的物化形式,它所表现出的具体行为外观及其性质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开展程度和社会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界定】:政治参与是特定制度框架内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府政策制定的各种行为。
根本特征⑴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或由公民组成的团体。
⑵政治参与的目标指向是政府活动。
⑶政治参与是一种政治行为。
⑷政治参与的途径常常多种多样。
——一般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游行集会等。
在中国还有公民投书信访、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等。
⑸政治参与根本上是一种体制内的非暴力行为。
二、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⒈政治学习功能。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册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册名词解释1、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它保留了资本主义早期的政宪体制,但是其国家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型。
福利国家的根本特征是国家政权全面干预市场社会,目的是为了弥补自由市场制度下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2、威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亚非拉地区兴起的一些新的民族国家,建立了一种威权主义的国家形态。
这些民族国家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刚刚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政权掌握在少数以革命发家的武装领袖手中。
由于他们是新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国家独立的象征,他们的权威不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形成了少数人的权威主义统治。
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一词具有古典含义和近代意义。
古典含义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建立了国家的“文明社会”,相对于野蛮部落而言;近代含义则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生活,相对于国家而言)政治学中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独立于国家权力控制的自主社会领域。
4、中间阶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阶层”人数已经超过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阶层”。
他们既受到资本家的雇用,以脑力劳动换取管理报酬,在本质上接近于无产阶级,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认同又明显区别于一般工人,因此人们往往把这一介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与两者存在相对独立性的特殊阶层称为“中产阶级”,即中间阶级。
思考题1、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国家的几个基本特征:(1)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
多家都有领土、领土与土地不一样,前者有着明确的边界;国家的领土是连续的,成块状分布。
(2)中央集权。
国家将民间的许多权力都统统“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统一安排。
由于权力的集中,国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口也就负有全面的责任。
(3)垄断强制手段。
国家垄断了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只有国家可以行使生杀予夺大权。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版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的开山之作是(共产党宣言),它系 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充分显示出马克 思主义政治血统以前的政治学的根本区别: 1. 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的观点。 2. 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 斗争、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政治是 阶级的政 治,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 3.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内涵 即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 4.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不是 仅仅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不是一般地改变现存的生产关 系,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 决裂,即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5.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辩 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是政治学发 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
• 斯多葛主义: 斯多葛主义是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也是古希腊 流行时间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注:古希腊另外三个 著名学派是柏拉图的学园派,亚里斯多德的逍遥学派和 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主义从公元前3世纪后期逐步 盛行,该学派主张人类的普遍性以及建立在自然法基础 之上的世界秩序。代表人物是波里比阿,他用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的某些观念分析罗马历史和政制。其认为罗 马迅速崛起的根源在于它的政治制度——混合政体—能 够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原则结合起来。该学派的 政治思想主要有—自然法思想、个人主义、世界主义、 平等观念。斯多葛主义是具有连贯性的西方政治思想的 真正起点,其许多政治见解均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主要 构成要素,奠立了整个西方思想史上影响深广的自然法 传统。 1 2010、8、17
1.历史分析法 :任何政治现象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历 史条件,研究政治现象时应该将特定的政治现象放 到特定的历史范围中和背景中去加以考察。 • 2.经济分析法:政治的产生和变迁都要受一定的社会 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 发生,归根结蒂是由经济原因决定的。一方面,经 济决定政治,另一方面,政治具有相对独立性,对 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 3.阶级分析法:在一切有阶级的社会中,人们在生产 关系中是划分不同阶级的,阶级关系是最根本的社 会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政治现象的实质 内容。 1 2010、8、17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孙关宏《政治学概论》孙关宏的《政治学概论》是一部经典的政治学著作,该书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出发,对这本书进行分析和总结。
《政治学概论》首先明确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并从政治学的定义和范畴入手,对政治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界定。
孙关宏认为政治学的核心问题有四个,即政治权力和政治组织、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
他认为这四个问题是理解政治学的基础,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政治权力和政治组织这一核心问题上,孙关宏深入探讨了政治权力的本质、形式和来源,以及政治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他认为政治权力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能力,是实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手段和途径。
政治组织是政治权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国家、政党、群众团体等。
孙关宏还着重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问题,以及政治组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问题。
对于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这一核心问题,孙关宏分析了政治行为的特点和类型,以及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他认为政治行为是人们在政治环境中自觉地采取的行为,包括选举、游行、示威等。
政治制度则是政治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包括宪法、法律、选举机制等。
孙关宏特别关注了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强调了制度对行为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同时也指出行为对制度的塑造和改变。
在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的问题上,孙关宏提出了政治变革的主要方式和动力,以及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规律。
他认为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不可逆转的趋势,常常伴随着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调整和重构。
政治发展则是政治变革的长期结果,包括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等方面的发展。
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的问题上,孙关宏回顾了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特别着重探讨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等思想传统的内涵和特点。
他认为政治思想是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对于政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概论笔记_孙关宏_胡雨春_任军锋
A. 政治与政治学1. 政治的内涵:狭义:当代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时间上,只涉及国家;空间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当代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
【时间上,全部人类历史;空间上,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GL p13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狭义: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广义: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GL p16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政治观(解释历史运动的基本动力和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来认识社会政治现象,从社会政治不断发展的过程来认识社会政治现象,并以经验的观察来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政治辩证法(把社会政治生活看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来从社会政治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中去发现政治活动的规律)具体的: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GL pp18-19【具体方法】传统政治哲学的:先验设定与逻辑推演,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政治生活的目标、精神、真理等准则及现代政治科学的:早期,制度研究、历史比较;行为主义,去除价值,数理运用;理性选择理论:个体出发,经济人假设;新制度主义,从制度的动态运作中探求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跨学科的】政治社会学(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生物政治学(人的政治行为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政治地理学、政治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政治经济学、政治心理学(政治动机与政治、个性与政治、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etc.拉斯韦尔)GL pp18-274. 中西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详见GL pp27-435. 政治学概念体系:B. 政治关系6.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 孙关宏(1-10章 全)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笔记孙关宏胡春雨任军峰法典总结小军整理第一章绪论本书框架:同《政治学》(MPA系列)第一部分:什么是政治和政治学,政治学的研究历史和方法第二部分:政治主体,探讨国家、政府政党等第三部分:政治运行、包括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政治文化第四部分:国际政治,主要阐述全球化、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权力格局,以及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内在联系*******************************************************************************㈡权力与暴力的关系1.共同特点:都具有强制性,都对被统治者的自由意志构成威胁和压制。
①权力要以这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作为一个基本要求,而暴力则刚刚相反它以摧毁这种社会关系为目的2.区别②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支配关系,依赖于对权威的应用,争取被统治者的认同而暴力则与权威无关,也不需要被支配着的认同③权力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并且最终要形成一定的秩序,而暴力则是相反,其特征就在于即时打击,暴力的应用恰恰意味着打破秩序三、谁得到权力?伯恩斯《领袖论》:权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二是能力,即个性论和资源论。
㈠个性论(动机)1.西方先哲:柏拉图“哲学王”、马基雅维利“爱国者”、霍布斯“丛林法则”2.现代研究:追溯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按照这一理论,社会中存在两种权力性格:①一种人拥有“权力意志”②另一种人则有“奴隶意志”3.“个性论”的缺陷:①其科学研究的取证非常困难②个性与权力之间的联系始终是个疑问㈡资源论:1.观点权力的大小与资源的占有是成正比的。
权力是指一种制度化的支配性的社会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分水岭在于占有不同的资源。
因此权力的取得通常于某种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的垄断。
2.权力资源的类型①人格②财富③组织④武力⑤象征⑥知识2.2 政治权力一、政治权力的特征㈠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㈡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利的使用㈢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二、政治权力的构成㈠权力基于一个政治共同体产生、维持和发展的需要,历史地形成的。
政治学概论_政治参与
4.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发展。 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发展。 政治文化包含着公民的政治态度、 政治文化包含着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 情感和政治意识。公民通过政治参与, 情感和政治意识。公民通过政治参与, 可以提高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政治体制 的宽容精神,即所谓“国家兴亡,பைடு நூலகம்的宽容精神,即所谓“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 有责”。 还表现在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5.还表现在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值得 注意的是,政治参与并不总是与政治稳 注意的是, 定成正比。 定成正比。
政治参与的类型之一: 政治参与的类型之一:共时类型
1.自动参与: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 自动参与: 自觉的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 自觉的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 2.动员参与:公民因受他人鼓动或响应政府 动员参与: 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 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 消极参与: 3.消极参与:公民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原因 而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或对政治活动采取消 极行为。 极行为。
(二)社会地位 由于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人们的政治 影响力强弱相关, 影响力强弱相关,从而也与人们利益的 能否实现相关。因此,一般在财富、 能否实现相关。因此,一般在财富、教 职业、 育、职业、权力和威望等方面均出于较 高层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高些; 高层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高些; 而在社会分层中出于较低地位的公民, 而在社会分层中出于较低地位的公民, 其政治参与程度就弱些。 其政治参与程度就弱些。
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的定义: 政治参与的定义:
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 体,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参加社会政治 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 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从而影 响政治体系的构成、 响政治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策制 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 定、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2.行为主义革命3.政治关系4.国际组织5.政治参与6.国家结构形式7.政治社会化8.国体和政体二、简答题(每题10分,6小题,共60分)1.简述学术界关于政治学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2.为什么说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在施诸社会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简述政体的划分标准和政体的主要类型。
5.政治冷漠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唤起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6.为什么说福利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三、综合题(每题25分,2小题,共50分)1.针对最近频发的社会矛盾和官民冲突,请你分析一下如何从政治改革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2.结合实际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答:政治是指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定义有三个基本点:(1)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这就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基本特征;(2)它强调只有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科学地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即政治关系。
一方面,它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从社会关系层面来把握社会政治现象。
另一方面,它指出政治的本质内容应包括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种基本关系,而不仅仅是政治权力这一个方面的内容。
2.行为主义革命答: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政治学概论_孙关宏_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大全)
主度制的究研学科治政统传了调强新重义主度制新�归回的义主度制对为作法方究研的学治政义主度制新、4 。案方动行其及择选的临面能可所体个的动行则原化大最益利照按绎演和算计来下之景 情的能可种各在再后然�体个的化大最益利身自求寻个一定假先首论理择选性理法方究研的论理择选性理、3 。径路究研的实证行进据数合结、发出设假从的究研学 科照按并 �究研量定行进象现治政对来法方计统和型模学数用运要主 �法方究研义主为行的型典是学量计治政 论理量计治政�6� 。迁变的统系治政的达发向统系治政的达发不由察考来式方的查调证实和式方的较比态动用运于力致论理该 论理展发治政�5� 。素因化文的中系体治政定特查调来式方的查调证实的义主为行用运是而 �究研象抽行进其对是不并化文治政的究研所义主为行。素因化文的为行治政们人响影究研要主论理化文治政 论理化文治政�4� 。通沟息信其及动活策决的中统系治政究研中集�程过制控和换交的息信是成看程过行 运的统系治政把是点特其�象对究研为统系治政以也它�立创而理原本基的论息信、论制控据依论理通沟治政 论理通沟治政�3� 。统系治政的观宏通沟而进系关能功和构结过通�发出度角的观微从图试并�系关互相的能功和构结的中统 系一每调强 �构结的应相及能功的行履所统系治政究研中集它 �的来起展发上础基的论统系在是义主能功构结 义主能功构结�2� 。究研行进配分值价的中行执和定制策政共公是别特 �程过治政对度角观宏从�象对究研本基的己自为统系治政以�理原般一的论制控和论统系了用运论统系治政 论统系治政�1� �有要主态形论理的来出展发义主为 行。制控和测预、释解的为行治政对到达而从�论结的晰明出得来术技机算计代现和法方量定的学计统是其尤 �学数用运和握掌多地能可尽内围范的许允据数和象现在�事同的除去值价行进在求要并�理整和集收的据数 治政对视重常非义主为行 �上为行治政的到察观可 、的在存际实在定锁象对的究研学科治政将该应为认法方该 法方究研的义主为行、2 。则法化遍普出炼提中迁变史历的 度制国各从并�较比的间之度制与度制和较比度制的间之国与国究研于力致法方种这。法析分较比史历�2� 。究 研的构机式正的织组治政等法司与政行、法立对重注�象对究研为度制治政以法究研度制。法究研度制�1� 。题问计设度制的下而上自是的注关要主�响影的学家国陆欧和学哲治政统传受深于由者究研期早 法方究研的学科治政期早、1 法方究研的学科治政�二� 。则准高最的活生治政等理真、神精、标目的中活生治政讨探�念 观治政读解上面层的学哲或史历从�度角的辨思学哲从是法方要主种一的用使所时题问治政究研在学哲治政 法方究研的学哲治政�一� 法方体具的究研学治政、二 。治政的级阶是就质实的治政中会社级阶。容内质实的象现治政会社是则争斗级阶和级阶�系关 会社的本根最是系关级阶�的级阶同不为分划是中系关产生在们人�中会社的级阶有切一在�为认义主思克马 法析分级阶�三� 。用作反的大巨有也济经对�性立独的对相有具又治政�面方一另。约制的者后受并�起一在系联系关济经 和济经的定一与是总活生治政和系关治政的定一�治政定决济经是面方一。的定决因原济经由是底结根归�生 发的件事治政和象现治政种各 �约制的式方产生质物会社的定一到受要都迁变和生产的治政 �为认义主思克马 法析分济经�二�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七章)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第七章)
第七章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含义、构成、特点和组建
国家机器在政治科学上就叫做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
活动的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
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统治阶级要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凭借一定的权力设施。
国家是阶
级统治的政治体系,由此决定国家机构具有组织体系结构性。
是一个复杂严
整的权力组织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应地把国家机关划分为分立与制衡的三个机关-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孙关宏版《政治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1、古希腊政治的内涵: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将人的生活领域区分为家庭和城邦,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则是城邦生活,与家庭这一基于人的自然需求而形成的联合体不同,城邦这一更为高级的政治组合则是基于某种“契约”,它志在使人们趋向善良,成为优良的动物。
古希腊人所理解的政治首先意味着在城邦内部服从法律和在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去除暴力,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政治研究的是城邦群体要达到的善。
2、古罗马政治的内涵:公元前509年,古罗马人建立了共和国。
“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
在古罗马,共和国被理解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它不是在某一个地域中的人的偶然聚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
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是罗马政治的核心。
代表人物:西塞罗3、中世纪政治的内涵:与古典时期围绕“公民德行”展开的政治活动不同,此时的政治已经蜕化成一种利益政治,是家长与臣仆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政治活动成了私人领域的扩大化;此外,由于宗教信仰的兴起和教权的扩大,教权与皇权之间的日益成为中世纪政治的一道风景线。
4、现代政治的内涵:现代政治是一种以现代国家为中心的政治,现代国家又是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的一种组织形式。
随着纯粹私有制的产生和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从各方面侵蚀了传统政治的基础,并提出了以私人利益为基础而结成的近现代国家的需要,从而形成了现代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现代政治的另一特性就是以主权为核心的权力政治。
从此,政治便成了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成了围绕着获得、保持和夺取权力而展开的活动的总称。
(二)政治内涵在中国的变迁1、古代政治的内涵在中国古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君主及其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但是这种管理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管理活动,而是上承天命而进行的抚民和安民活动所以相对于古希腊的政治而言,中国古代并没有明显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都是一种一以贯之的载道和行道活动。
第七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文化
第七章 政治文化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
•
• • •
1、维系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顺利运行。 2、规范人民群众的政治行为。 3、影响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变革。 4、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内容:
第七章 第一节
• 5、依政治文化的主体 •
精英政治文化 大众政治文化
主流政治文化 政治亚文化
政治性亚文化 结构性亚文化
• 6、依政治文化所处的地位 • • • 7、依历史发展阶段 • • • 8、依政治体系功能 •
地方性政治文化 臣属性政治文化 参与性政治文化 体系文化 过程文化 (地域型、依附型与参与型) 政策文化
3、公民文化的培育与政治民主化
亨廷顿:政治民主化三次浪潮—— (1)1828——1926年间,根源于18世纪美国和法国 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第七章 第一节
•
(2)1943——1962年间,二战引发。出现了一批社会 主义国家。 • (3)以1974年葡萄牙“尉官运动”为标志。民主化席 卷欧亚非拉多数国家。
第七章 第二节
• 六、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 • • • • • •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政 治知识、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及政治行为模式的获得受到多种因素的 交互影响。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主要有:
1、利益因素 2、政治权力因素 3、政治权利因素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社会文化因素 6、政治事件 7、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政治学概论第七章(国家机构定义)
政治学概论第七章(国家机构定义)1、国家机构定义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承担着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国家管理的繁重任务。
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这些主要国家机关构成的统一整体国家机构。
2、国家机构的组成(1)任何国家都要设置国家元首这一国家机关以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
国家元首的功能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依据国际法处于国家最高领导地位,根据国际惯例享有最高规格的国际礼遇,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2)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
国家立法机关的基本职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
(3)行政,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
行政机关即负责拟订和执行法律、制订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
狭义的司法机关仅指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即法院;广义的司法机关除法院外还包括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
3、国家机构的主要特点(1)阶级性:国家机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社会性:国家机构一般以全社会正式代表身分,以全社会名义进行活动。
(3)整体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
(4)强制性: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普遍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这样做一是依靠法律强制,一是依靠暴力强制。
4、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相互制约和平衡。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在各国的具体实施形式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机构机制。
例如:美国的三权在宪法上是平等的,英国是“混合权力体制”——议会权力最高。
1985年第五共和国采用了“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5、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即议会(或称国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名词解释
1、政治参与指在特定体制框架内,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的构成、政策及与政府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作为现代公民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政治关系中公民实现自身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而且反映着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种种关羽公民政治参与的界说都将影响政府的活动时为公民参与的核心内容。
2、利益集团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而联合起来的,为实现这种群体利益而寻求影响政府政策的一种社会团体。
利益集团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要素。
利益集团的大量涌现实现的政治系统的重要特征。
3、公民自治公民自治意味着“人类自我思考、自我反省和自我决定的能力,它包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中思考、判断、选择和根据不同可能的行动路线行动的能力.”
4、利益表达利益表达(诉求表达)是指公民向政治系统提出政治要求,是政治运作的开始。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信息流量的扩大以及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的提高,现代公民愈来愈相信自己能够在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治系统内有所作为,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改变政治系统于己不利的政策输出。
)
5、公民即享有人身独立、自由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作为一种政治角色的公民只是在近代以后随着资产阶级宪政革命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培育成长起来的。
它与传统社会中作为少数统治者意志的消极服从者的臣民有着本质的区别。
6、政党就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王书: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
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政治扩大化的产物,同时随着政党的发展,其又反过来促进政治参与)
7、非政府组织(NGO)主要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
它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与其他非政治制度不断趋向分离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自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主要称为“非营利组织”、“志愿部门”、“社会经济”。
在社会主义社会多用“社团”。
8、政治制度化就是政治活动的组织原则与组织程序不断取得社会认可,并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过程。
10、参与民主制也称为半直接民主,是指代议民主制向完全的公民自治过渡过程中的一种政治形态。
11、政治现代化现代化一般被认为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价值观念等各个领域的系统变迁。
简答题
一、试简述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
首先,对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的公民来说,政治参与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学习功能。
如果说现代民主政治是一种公民政治,那么培养具有独立的理性判断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则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
通过政治参与公民可以“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关心政治,增强对政治的信赖感,并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正在发挥着正确的政治作用,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
而且政治参与过程中,民众可以逐步养成宽容和妥协精神后者正是现代民主制度赖以建立的政治文化基础。
其次,平等的政治参与是政治系统汲取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所谓合法性就是一个政治系统内成员对该系统的心理认同和群体忠诚。
它是政治系统赖以存继并维持长久生命的基石。
政治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政治参与渠道吸收各种社会利益诉求、民众意愿,然后做出政治选择,从而使政策输出以民意为基础。
一个参与渠道畅通、能够以系统内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和意愿为依归的政治系统必然增强民众对该系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其统治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最后,政治参与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建立全力平衡机制的“杠杆”。
现代政治社会学研究表明,国家权力有着不断扩展的强大惯性,如果缺乏足够的制约手段,最终将会吞噬整个社会机体内部的自组织系统和自治能力。
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不仅要求在体制内以权力要求权力,而且要以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构成外在平衡力量,而民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定地矫正政府的行动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
二、现代政治系统中政党和利益集团在角色和功能方面有哪些异同点
政党的最终目标是取得政权,而利益集团不是。
利益集团的目标只在通过捐款、参加选举、院外游说等方式影响政府政策,将本集团的主张或政策方案纳入政治过程,因而它们一般没有如政党那样的广泛的政治纲领。
三、应当如何认识现代政治系统中政治参与的阶级内涵
大量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如职业地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与参与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公民在政治参与中的表现常常是他们社会经济地位的反映: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往往能够掌握更多的政治资源;♐由于在现有体制中有着更多的利益需要维护,从而刺激了这一阶层的人们对政治更强烈的兴趣,这使得他
们的政治功效意识比其他任何阶层都要强;
♐政治组织是动员公民进入政治系统、实现利益表达的有效方式,对于在社会经济方面占据有时地位的阶层和个人来说,他们有更多的可能参与这些组织;
♐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由于缺乏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们的诸多优越条件,他们对自己在政治系统中的影响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气政治功效意识较低。
→政治参与的阶级性本质:政治参与的不平等从根本上说是阶级权力向国家领域转化的结果。
一个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意味着政治权力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分配状况,政治权力正是一个阶级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在政治领域内的反映。
四、政治参与分别与政治民主、政治秩序之间有着怎样的变量关系
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的关系:
政治民主的发展有赖于政治参与,政治民主的正常运转同样有赖于政治参与。
♎相对于政治制度的承载能力来说,政治参与必须是适度的。
♎政治参与应当具有尽可能高的社会代表性。
社会代表性意味着民众政治参与权利和行为的普遍性,它不仅应当体现在社会的阶级结构方面,还应体现在不同的地域之间;
♎政治参与应该是组织化的,政党和政党体系是将政治参与纳入民主化轨道的关键力量。
政治参与对于政治民主而言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工具。
参与对公民有着更直接的好处,参与的本身就是满意的首要源泉。
另外,参与还是一种教育手段,这又使之成为一种目的。
但是,作为民主政治核心要素的政治参与本身不能带来政治民主,后者不仅收到政治体制的程序结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而且与政治参与本身的性质、结构、方式密切相关。
政治参与和政治秩序的关系:
两种模式
♌自由主义模式: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度越高,政治体制对公民要求的感应就越灵敏,从而能够提高公民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后者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治系统的稳定。
缺乏公民参与的政治体制必然增强民众对该体制的不信任感,民众的政治参与也就会以体制外的暴力形式呈现;
♌差距模式:现代化动员起来的政治参与常常超过政治体制的承载能力,一方面是政治参与的骤增,而另一方面则是政治制度化水平的相对低下,两者间的差距最终导致政治动荡。
正是由于政治制度缺乏吸纳、整合现代化动员起来的参与冲动,对政治精英来说,往往存在两种选择:
♌一种是技术统治模式,表现为抑制政治参与,强调高水平的投资和快速经济增长,并容忍分配上的不平等。
♌另一种是大众模式,存在广泛的政治参与,推动政府活动的扩大和社会-经济平等,经济增长因此放缓。
技术统治模式:抑制参与→经济增长→所得分配不平等→抑制参与;
大众模式:更多的政治参与→更高的社会-经济平等→低速的发展→低政治稳定
五、试分析公民自制理论与我国村民自治实践的内在联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广大农村基层兴起了以农民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为特征的的村民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村民自治逐步向法制化、制度化方向迈进。
村民自治制度不仅有利于防止地方公职人员以权谋私,实现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极大推动作用,民众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学习民主知识,掌握民主技能,并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培养具有责任和现代意识的现代公民,这些正是中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所必须的社会学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