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活动中人称代词重复使用的语用探微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作者:姚芳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8期人称代词是人类语言交际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确使用和理解人称代词可确保交际过程的顺畅,反之则可能导致交际障碍甚至失败。
在现实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必须有说话者和听话者。
说话者处于“交际的中心地位”,听话者处于次中心地位,其他人则是可有可无的。
说话者、听话者和第三方共同构成了一个言语活动三角系统,并确立了有三个人称构成的人称代词三角系统。
但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处在三角关系各个角上的人称代词的指称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确切和界限分明。
说话者在描述事件或状态时可以随着言语交际的不断推进,所指的中心人物不断变化,参与者的角色类型也在随之变化。
也就是说说话者是站在谁的立场和角度来进行叙述的,是站在己方还是站在对方,或是站在与谈话内容有关的第三方。
上述的这种立场或视角的转移决定了语言交际中的一些人称代词在选择上打破了常规用法,使用非常灵活,含义也更为丰富。
外国留学生在面对这些非常规语义的使用时,如何准确全面的理解就非一件易事。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这方面问题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对有关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能更准确的表情达意,领会汉语的语言风格。
一、第一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我们”是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但在实际交际中有些“我们”可用于单指个人。
如祥林嫂在向众人叙述阿毛丢失时是这样说的: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
……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这里祥林嫂说话时,从自己的小范围扩大到全体听众的大范围,其目的明显是把听众拉入自己一方,让听众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体会一个失去孩子母亲的伤痛。
又如《红楼梦》第四十二回:(王太医)刚要告辞,只见奶子抱了大姐出来,笑说:“王老爷也瞧瞧我们。
”这里奶子是对王太医说话,但“我们”只是指大姐一人,是与听说双方都在场的第三人。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语言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On pragmatic vaguenes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语用模糊 (pragmatic ambivalence) 现象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或模糊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之力 (ill ocutionary forces) 的现象,以达到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
一、语用模糊策略的产生和运用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rporate Principle)。
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在日常会话中,有意违反此四条原则中的一条或几条便有可能产生模糊含义。
下面是违反质量原则产生模糊含义的一例:在一次语言学会议上,一位语言学家在谈及资料提供者时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他们当中的五六份,但今天我想仅对其中的三份进行讨论。
”显然,这位语言学家一定知道有几个人给他提供了资料,所以听话者明白这位语言学家能够遵守质量原则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向听话者传达了他的意图。
其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同一律的违反也会产生语用模糊,而且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往往会刻意违反同一律。
一个词语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说话者或听话者为了某一交际目的,往往利用语言的这一特征在特定的语境中混淆事物之间的界限,违反同一律以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
例如:妻子:我一见你就来气。
丈夫:我练了一年的气功还没有气感,原来是你把我身上的气都吸到你身上去了啊。
在上面的对话中,丈夫巧妙的混淆了妻子所说的“生气”的“气”和气功中“运气”的“气”,成功的运用语用模糊消了妻子的“气”。
二、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一〉制造幽默效果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往往会帮助我们制造一种幽默的效果,以使得我们的交谈更加轻松愉快。
人称代词的作用
人称代词的作用人称代词的作用在语言学中,人称代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词类,它们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称代词是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它们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避免重复,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称代词的作用。
一、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人称代词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例如,在英语中,“he”可以代替“John”,“she”可以代替“Mary”,“it”可以代替“the cat”。
在汉语中,“他”可以代替“张三”,“她”可以代替“李四”,“它”可以代替“那只狗”。
通过使用人称代词,我们可以避免在句子中重复提到同一个人或事物,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二、表示人称和数的概念人称代词还可以表示人称和数的概念。
在英语中,第一人称单数用“I”,第二人称单数用“you”,第三人称单数用“he”、“she”或“it”,第一人称复数用“we”,第二人称复数用“you”,第三人称复数用“they”。
在汉语中,第一人称单数用“我”,第二人称单数用“你”,第三人称单数用“他”、“她”或“它”,第一人称复数用“我们”,第二人称复数用“你们”,第三人称复数用“他们”。
通过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达句子中所涉及的人或事物的数量和人称关系。
三、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可读性人称代词还可以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在句子中使用人称代词可以使句子更加紧凑,避免过多的重复和冗余,从而使句子更加易于理解和阅读。
例如,“John is a doctor. He works in a hospital.” 这句话中,“he”代替了“John”,避免了重复提到同一个人的名字,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同时,通过使用人称代词,我们还可以将句子的不同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句子的连贯性。
四、表达情感和态度人称代词还可以表达情感和态度。
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you”可以表示亲切和友善,“he”和“she”可以表示客观和中立,“it”可以表示冷漠和无情。
语境构建中人称指示语选择的语用移情与离情
cocs 的过程 “ , 种选择涉及语 境 、 hi ) e 这 语言 结构 等方面 , 而 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依赖 于语言 的顺应性 (d p bly 。语 aat it) a i 言的顺 应性就是语言使 用者 从语 言所 提供 的可选项 目的范 围内做 出协 商 性 的选 择 和灵 活 变 通 , 而 满 足 交 际 的需 从
( ) 应理论 一 顺
V rcurn esh ee 在其 著作 U dr adn rg t s中 , 据 nes nigPamac t l 根
达尔文 的适 者生存理 论 以及皮亚 杰的 心理学理 论和 韩礼 德 的功能语用学 ,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语用 学。他 认为语 用
() 1 是老师教育学生时常说 的一句话 , 我们” 实指 的 “ 其
要 l
。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 言语交 际时 , 言语双 方都 自
觉 不 自觉地创造 和改 变语 境 , 使得语境 朝着有利 于双方交 际 的方 向发展 。其 中心理 因素 是制约说 话人 实施 言语行 为的 重要语境变 量 , 预示 着交 际 中必 然 出现 体现 交际 主体 情 这
感、 心理等语言结构 和 话语 , 以实现情 感趋 同 ( ovrec ) cnegne 或趋异 (ie ec ) dvr ne 。这也为诠 释交际 中人 称指示 语的语 用 g 移情和离情提供 了重要理据 。 ( ) - 人称指 示语 的顺 应性 人称指 示是指 在一个 言语实践 中用特 定的词语 来表示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共同构建语 境的过程 , 际 交 者在言语行为 中应该 积极 主动地 选择语 境。成功 的交 际有 赖于交际主体根据语 言语境 的变化 和语言信息传递 的需要 , 进行语言形式 的不 断选择和调整 , 这是语境制 约下的适应 和 顺应 。在 V rcur e h ee s n的语用学框架 中, 顺应理论” tete “ (h . h o f d pao ) r o at i 是整个理论 建构 的核心参 照点 。这 为诠 释 y a tn 和理解语用学又提供一个全新 的视角 。指示语 ( e i) di s 是语 x 言的普遍现象 , 语言学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是 也是语 用学 的一
03正确使用词语之人称代词叠词多义词等表达效果(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 正确使用词语之人称代词、叠词、多义词等表达效果【命题初探·微观考情】考势微解从2022年始,高考增加了“分析代词的运用与表达效果”这一新题型,重点考查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判断代词的用法是否相同。
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一次考查“疑问代词”,题型依然是四选一的客观选择题,能力指向是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疑问代词“谁”的能力。
2023新课标Ⅰ卷还考查了叠词的语意,对词语的考查越来越灵活,平时要注意积累词语的用法与意义。
高考链接1.(2023·新课标Ⅱ卷·T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2.(2022·新高考Ⅰ卷·T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考查类型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必备知识】一、常见代词的常用用法1.“他”的用法(1)形容词,别的,另外的。
如:别无他物,他山之石。
(2)名词,另外的人或事物。
如:爱情是排他的。
(3)代词,第三人称,指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实指。
如:这段时间,他很辛苦。
(4)泛指,任何一个人。
如:谁来保护环境,呵护我们的地球?是你,是我,是他。
(5)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
如: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个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
2.“你”的用法(1)称对方。
如:你好。
(2)表示领属,如同“你的”“你们的”,用在单位之间。
如:你班、你校、你厂。
(3)泛指任何人,包括说话人自己。
如:要想成绩好,那你就得努力。
(4)泛指,跟“我”或“他”配合使用,表示“这个”或“那个”。
如: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
3.“我”的用法(1)称自己。
如:小明和我是同班同学。
(2)泛指自己一方。
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3)我们的(作定语)。
如:我国。
(4)跟“你”连用,表示泛指。
你一言,我一语。
4.“我们”(1)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
人称代词的方法和技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称代词的方法和技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写作中,人称代词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语法工具。
它们用来代替名词,以避免频繁重复。
使用人称代词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并增加阅读的连贯性。
然而,正确使用人称代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帮助您更好地运用人称代词。
在讨论人称代词的方法和技巧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人称代词的定义和作用。
人称代词是指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代词,例如:我、你、他、她、它等。
它们既可以用于主语位置,也可以用于宾语位置,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了解了人称代词的基本概念之后,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人称代词的分类和用法。
人称代词按照人称的不同可以分为一、二、三人称代词。
一人称代词指代说话的人,例如:我、我们;二人称代词指代被说话的人,例如:你、你们;三人称代词指代与说话者和被说话者无关的人或事物,例如: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根据语境的不同,人称代词的用法也有所差异,包括主格、宾格、所有格等。
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用法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准确。
总结来说,本文将从人称代词的定义和作用、分类和用法等方面,介绍人称代词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人称代词,使文章更加流畅和连贯。
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内容,并讨论人称代词的重要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下是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概述:引言部分将对人称代词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简要概述,介绍人称代词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我们将提供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清晰的导读,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人称代词的定义和作用。
我们将探讨人称代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代替名词来引用不同的人称或物称。
进一步说明人称代词的分类和用法,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变化形式。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人称代词的方法和技巧。
汉语名词复现型同语反复格式探微
汉语名词复现型同语反复格式探微张爱玲【摘要】同语反复是世界多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汉语名词(组)复现形成的各种形态的同语格式具有各不相同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但是,它们的底层形式都是"NP是NP"."NP是NP"在表达精细化动因的驱动下呈现单项式、双项对举式、多项排比式等不同形态,从而形成五种语用类型:(1)解-反预期型;(2)有所保留的认同型;(3)不容混淆型;(4)不容类推型;(5)毫无保留的称赞型.【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42)001【总页数】5页(P152-156)【关键词】同语反复;精细化;解-反预期【作者】张爱玲【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6.3同语反复格式是由两个同形且相互之间存在话题与说明关系或条件句的前后条件关系的成分构成的格式,即主宾同形句 (如例 (1)、(2))或主从同形复句 (如例 (3)条件从句里的“(不)爱来”跟主句的“(不)来”的部分重复)。
(1)他们两家亲戚是亲戚,就是不太亲。
(2)男孩毕竟是男孩,调皮是难免的。
(3)他爱来不来。
(=他爱来就来,不爱来就不来。
)(4)你来就来,不来就不来,怎么这么吞吞吐吐?同语反复是世界多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格式[1](P391)。
对汉语同语格式展开研究的,国内有司富珍[2](P91-93)、潘国英[3](P77-79)[4](P76-79)、殷何辉[5](35-39)[6]P(P59-64)等,国外有 W ierzbicka[1](P424-430)等。
但这些研究或存在多重理论探讨,比如司富珍和潘国英分别从语用、修辞角度探讨同语格式的解读和成因,司富珍还探讨了该类格式会话含义的民族性问题,殷何辉则从语篇分布、语篇功能以及语用理解过程中会话合作原则与心理空间理论的作用角度探讨了同语反复格式;或考察不全面,比如W ierzbicka只是考察了汉语中的三种名词复现式。
08人称代词的运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4 人称代词的运用一考情微观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命题特点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以下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选择)(谈论性语段)①围绕常见的人称设置题目。
②人称用法的考查相对简洁,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从实指和泛指的角度去设题。
③人称使用的效果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难度较大,从人称使用的频次和人称使用的变化来考查。
④人称和口语结合比拟紧密,引导考生思索生活中简洁忽视的语言现象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以下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选择)(谈论性语段)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答)(记叙性语段)2022·全国乙卷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消失一次,其次处主语“你〞一再消失,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异?请简要说明。
(简答)(记叙性语段)真题试做〔2023年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 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
四周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宁静一下不被打搅也很简洁,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觉,自从常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头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
去医院一看,竟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
那么,使用耳机②?医学讨论告知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 60 分钟以内。
假如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逼耳朵的健康。
比方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痛苦、耳屎变多等。
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
但事实上,③,还可能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响下来,会消失晕车一样的头晕病症。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言语风格有何联系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言语风格有何联系在我们日常的交流和书面表达中,人称代词的运用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言语风格紧密相连。
人称代词,如同语言大厦的基石,虽小却能决定整座建筑的风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在使用“我”时,往往会给人一种较为自我、主观的印象。
当一个人频繁地说“我认为”“我觉得”,这可能会传递出他强烈的个人观点和自信,但有时也可能被认为是过于自我中心。
而“我们”这个词,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或者是一种试图拉近与听众或读者距离的策略。
比如在演讲中说“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就会让听众感觉自己被包含在其中,增强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再说说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使用“你”时,常常有一种直接的、针对个人的交流感。
比如在劝告时说“你应该这样做”,会显得比较直接甚至强硬;但如果是以温和、商量的语气说“你觉得这样好不好”,则会让人感到被尊重和关注。
“你们”的使用,更多地是针对一个群体,例如老师对学生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这种表述更具普遍性和号召性。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在言语风格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当我们谈论第三方的人或事物时,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保持一定的客观性和距离感。
比如在叙述一个故事时,“他经历了种种困难”,这样的表述让读者能够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发展。
但如果过度使用第三人称,可能会使交流显得不够亲切和直接。
不同的人称代词组合使用,也能塑造出不同的言语风格。
比如在一篇文章中,交替使用“我”和“你”,会形成一种对话式的风格,让读者更容易参与其中,产生共鸣。
而如果主要使用“我们”和“他们”,则可能营造出一种宏观、群体视角的氛围。
在正式的学术写作中,为了保持客观和严谨,第一人称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地依靠第三人称来陈述事实和观点。
这样可以避免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使文章显得更加科学和可靠。
而在文学作品中,人称代词的运用则更加灵活多样。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言语风格有何关系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言语风格有何关系在我们日常的交流和书面表达中,人称代词的运用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和风格特征。
它们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言语风格、表达情感态度和构建人际关系的关键元素。
首先,不同的人称代词选择能够反映出说话者或作者的视角和立场。
第一人称“我”“我们”,使表达更具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当一个人频繁使用“我认为”“我觉得”时,往往展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信,也让听众或读者更容易走进其内心世界,感受到个人的想法和情感。
比如,在自传或个人感悟类的文章中,第一人称的大量使用能够让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成长。
与之相对的,第二人称“你”“你们”则直接将交流的对象引入到话语之中,营造出一种亲近、对话的氛围。
这种人称代词常用于指导、劝告或倾诉的语境中。
像是写给朋友的信件,使用“你知道吗”“希望你能”这样的表述,会让对方感觉到这是一场专属的交流,增强了情感的连接和共鸣。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在描述和叙述中常被采用,给人一种相对客观、中立的感觉。
在新闻报道、学术研究或者小说创作中,通过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和事件,可以让读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减少主观情感的干扰,从而更专注于事实本身。
其次,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方式也会影响言语风格的正式程度。
在正式的商务文件、学术论文中,为了保持客观和严谨,第一人称的使用通常较为克制,更多地依靠事实和数据来支撑观点,避免过多地突出个人的看法。
而在口语交流或者较为随意的写作中,第一人称的使用则更加自由和频繁,更能展现出轻松、自然的风格。
另外,人称代词的组合和转换也能创造出丰富的语言效果。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作者会巧妙地在不同人称之间切换,以达到特定的艺术目的。
比如,在某些章节以第一人称讲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感同身受;而在其他部分则切换到第三人称,全景式地展现故事的发展和其他人物的反应,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再看情感表达方面,“我们”这个代词的运用能够营造出一种团结、共同的情感氛围。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变化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变化人称代词是指在代替人或事物时使用的一种词语。
它们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正确地使用人称代词能够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同时也能够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名词,增强文章的流畅度。
本文将探讨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
一、人称代词的基础形式人称代词的基础形式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分别表示说话人、被说话人和与说话人、被说话人无关的人或事物。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第一人称代词用于代表说话人自己或包含说话人在内的一组人。
例如:我喜欢读书;我们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2. 第二人称代词:你、您、你们第二人称代词用于代表与说话人直接交流的个人或一组人。
例如:你今天怎么样?您请坐;你们都很棒!3.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第三人称代词用于代表与说话人和被说话人无关的人或事物。
例如:他是我的好友;她正在读书;这是一只小猫,它非常可爱;他们都很聪明。
二、限定代词的使用限定代词是一种特殊的人称代词,它们彻底取代了名词,并且在使用时不需要提前说明名词的性别、数量或者其他细节。
常见的限定代词有:this(这个),that(那个),these(这些)和those(那些)。
限定代词可以用来指代在文章中已经提到过的人或事物,或者用来引入一个新的人或事物。
例如:This is my friend. He is very kind.(这是我的朋友。
他非常友好。
)在这个例句中,第一句话使用了限定代词“this”引入了一个新的人物,第二句话使用了人称代词“he”代替了之前提到的人。
三、人称代词在主谓一致中的作用在主谓一致的语法规则中,人称代词的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谓一致要求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要与它所涉及的人称代词一致。
例如:1. 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要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例如:She likes swimming.(她喜欢游泳。
)2. 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复数,谓语动词要使用第三人称复数形式。
中的人称代词使用技巧
中的人称代词使用技巧在汉语中,人称代词是表示人的身份关系、地位关系或其他身份特征的代词。
人称代词不仅在口语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书面表达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正确地使用人称代词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将探讨中的人称代词使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人称代词,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一、第一人称代词的运用第一人称代词包括“我”、“我们”,用于表示说话人自己或与说话人有关的人。
在书面表达中,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具有个性化。
但是,在正式场合或客观叙述中,应适当减少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以避免显得主观偏颇。
另外,在团体合作或团队合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我们”来表示集体的力量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第二人称代词的灵活运用第二人称代词包括“你”、“您”,用于表示与说话人直接交流的对象。
在写作中,适当运用第二人称代词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交流效果。
例如,“你好”、“您好”等用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和力,让读者感觉到被尊重和重视。
但是,在正式文体或公文写作中,应避免过多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以保持客观、严谨的风格。
三、第三人称代词的恰当选择第三人称代词包括“他”、“她”、“它”、“他们”、“她们”等,用于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者。
在书面表达中,第三人称代词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特征或行为时,可以使用“他”、“她”;在描述事物或抽象概念时,可以使用“它”。
此外,在引用他人观点或陈述他人观点时,也应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四、人称代词的数量和性别一致在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数量和性别一致是一项基本原则。
例如,“他们”表示男性或男女混合,“她们”表示女性,“它们”表示事物或抽象概念等。
在书面表达中,应注意保持人称代词数量和性别的一致性,避免出现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情况。
五、人称代词的避免过度使用在写作中,人称代词的过度使用会使文章显得啰嗦、缺乏逻辑性。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言语风格有何联系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言语风格有何联系在我们日常的交流和书面表达中,人称代词的运用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并对言语风格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当一个人频繁使用“我”时,可能会给人一种自我中心、强调个人感受和经历的印象。
比如,“我觉得这件事应该这样做”“我昨天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
这种表达方式直接而主观,往往能够展现出说话者的自信和坚定,但如果过度使用,也可能让人觉得其过于自负或不顾及他人的想法。
相反,更多地使用“我们”则会营造出一种团结、合作和包容的氛围。
“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够成功”“我们的团队在这次项目中表现出色”,这样的表述让人感觉到说话者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注重集体的力量。
再来说说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当我们直接对某人说“你要这样做”“你应该明白”,这种表达方式较为直接和具有指令性,可能会给对方一种被指使或者被批评的感觉。
但在某些情境下,比如亲密关系中或者鼓励性的对话中,“你”的使用又可以传递出关心和关注,例如“你做得很棒,继续保持”。
而使用“你们”时,通常是在面对一群人进行交流,这种称呼方式可以增强与群体的互动和联系,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让人觉得有距离感或者不够亲切。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在言语中的运用也有着独特的效果。
在叙述故事或者描述他人的行为时,合理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可以让叙述更加客观、清晰。
但如果过度依赖第三人称来避免提及自己或者直接与对方交流,可能会显得冷漠或者回避。
不同的言语风格对于人称代词的选择和使用频率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正式的商务场合,人们可能会更谨慎地使用人称代词,以保持客观和专业。
而在朋友间的闲聊中,人称代词的使用则更加随意和多样化,更能反映出彼此之间的亲密程度和交流氛围。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作家们巧妙地运用人称代词来塑造角色和营造氛围。
在第一人称的叙述中,读者能够深入主角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其情感和经历;而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则可以让故事更加宏大和全面。
对个别汉语语义重复现象的再讨论
对个别汉语语义重复现象的再讨论汉语语义重复现象是指在一些词语和句子中,出现了相同或类似的意思表达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并不少见,也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语义重复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候是为了强调,有时候是为了修饰,有时候是为了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常常会有疑惑和讨论,究竟它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语言问题?下面对个别汉语语义重复现象进行再讨论。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义重复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在语言中,为了强调或修饰某个概念或表达某种情感,人们往往会采用重复的方式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这种方式在汉语中尤为常见,比如“高高兴兴”、“大大声声”、“慢慢走”等等,都是通过词语重复的方式来强调或修饰原有的意思。
在句子中,重复的用法也是为了强调和修饰,比如“他很好,真的很好”、“你真是太棒了,太棒了”等等,都是通过句子重复的方式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态度。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义重复现象是一种正常的语言现象,它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从语言应用的角度来看,语义重复现象并不是绝对的。
在实际应用中,语义重复的使用是有一定的限制和条件的。
一方面,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语义重复可以生动地表达出强烈的情感或态度,比如口语、文学作品中。
在一些正式的场合,语义重复可能会显得啰嗦和不雅,所以人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语义重复。
从语言应用的角度来看,语义重复并不是绝对的,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以达到表达准确、清晰、得体的目的。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语义重复现象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重复的词语和句子,他们往往会感到疑惑和困惑。
这时,老师们需要对语义重复现象进行专门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明白语义重复的原因和用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们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熟练掌握语义重复的使用技巧,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准确、得体地运用语义重复。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言语风格有何关系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言语风格有何关系在我们日常的交流和书面表达中,人称代词的运用看似简单,实则对言语风格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就像语言大厦中的基石,虽小却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影响着我们表达的语气、情感和态度。
先来说说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使用“我”时,往往会给人一种更直接、个人化的感觉。
比如,“我认为这件事应该这样处理”,直接表明了个人的观点,让表达显得坚定而自信。
但如果过度使用“我”,可能会给人一种自我中心、不顾及他人想法的印象。
而“我们”则更多地强调了群体的概念,有一种团结、包容的意味在其中。
像“我们一起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这样的表述能增强归属感和团队精神,让人感觉大家是一个整体,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在交流中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当我们说“你做得很好”,是对特定对象的直接称赞,能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和认可。
然而,如果使用不当,比如过于尖锐地说“你怎么能这样”,可能会带有指责和批评的意味,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在一些正式的论述或文学作品中,适当使用第二人称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能代入其中。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在描述和叙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为例,这种表述相对客观,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在陈述事实。
在一些故事和论述中,通过灵活运用第三人称,可以更全面、多角度地展现人物和事件。
但如果过度依赖第三人称,可能会使表达显得过于冷漠和疏远。
在不同的言语风格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抒情性的文字中,第一人称往往使用较多,以便更充分地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比如在诗歌和散文里,作者常常用“我”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让读者能够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起伏。
而在议论文中,为了使论证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可能会更多地运用第三人称来举例和分析。
通过讲述“他人”的事例,避免个人情感的过度介入,从而使观点更具普遍性和可信度。
在口语交流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更加灵活和随意。
人称代词的选择与言语风格有何关系
人称代词的选择与言语风格有何关系在我们日常的交流和书面表达中,人称代词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它们看似简单,只是用来指代人物,但实际上,人称代词的选择对于言语风格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当我们频繁使用“我”时,会给人一种较为自我中心、主观的印象。
比如在讲述个人经历或表达个人观点时,“我觉得”“我认为”这样的表述会突出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而使用“我们”则更倾向于强调集体、团队,有一种共同参与和共享的意味。
比如“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够成功”,这样的表述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团结和合作的氛围。
相反,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的使用则直接将交流的对象置于话语的核心。
当我们说“你要明白”“你们应该怎么做”时,语气可能会显得比较直接和具有指导性。
但如果用得恰当,也能增强与对方的互动和交流,让对方更能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在言语中往往起到客观描述的作用。
比如在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描述一个场景时,使用第三人称可以让叙述更加客观、中立。
“他在雨中奔跑”,这样的描述不会带有说话者个人的情感色彩,只是单纯地陈述一个事实。
不同的文体对于人称代词的选择也有不同的偏好。
在抒情散文中,第一人称代词常常被大量使用,以充分展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比如“我独自漫步在这幽静的小径上,思绪纷飞”,通过“我”的视角和感受,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而在学术论文中,为了保持客观和严谨,第三人称代词会更为常见。
例如“研究表明,他们的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样的表述避免了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更能体现出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在广告宣传语中,第二人称代词的运用则能够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建立起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你值得拥有”“为你打造专属的美丽”,这种直接针对消费者的称呼,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此外,人称代词的选择还与交流的对象和场合有关。
在与朋友轻松聊天时,我们可能会更多地使用“你”和“我”,增进彼此之间的亲近感。
语文人称代词的用法
语文人称代词的用法人称代词,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叫做物主代词。
语文人称代词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语文人称代词的用法,欢迎阅读语文人称代词第三人称的用法他(普通话)彼如:彼与彼年相若也。
--《师说》其如: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智子疑邻》(“其”亦可活用于第一人称)之(“之”亦可活用于第一人称)语文人称代词第二人称的用法您(尊称)汝(古时称呼同辈或后辈)尔(尊对卑,贵对贱的蔑称,朋友之间亲密的称呼)如:尔安敢轻吾射。
--《归田录》子(通常称呼男性)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君(尊称,同“您”)如: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若(同“汝”)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卿(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夫妻互称)公(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官人(宋代始,妻子称呼丈夫)乃如: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良人(夫妻的爱称)郎/娘(良人的引申)语文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的用法我(普通话)俺(地方话)阿拉(上海方言仆如:仆非敢如是也。
--《报任安书》私如:私以为智者不冀侥幸以要功,明者不苟从志以顺心。
事必成然后举,身必安而后行。
--《燕丹子》卷上孤(古代皇帝的自称,与朕相近)如: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资治通鉴》朕(朕,身也。
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
意为我。
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
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 如: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楚辞·离骚》。
彼如:彼可取而代之!人家(常用于女性称谓)寡人(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
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周忌讽齐王纳谏》不毂(同“寡人”)爷们(男子汉、男人,又读爷们儿)余如: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
汉语复句层次关系识别的语用影响探微
汉语复句层次关系识别的语用影响探微吴锋文【摘要】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对计算语言学句法分析和中文信息处理意义重大。
为解决复句中语用因素给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带来的困扰,需要充分挖掘可供计算机理解的语言知识。
文章探讨了复句中回指形式、话题性语段、独立语、分句句序逆置以及篇章关系词的句法、语义条件及其语境特征,以期为复句层次关系识别服务。
%It is significant for parsing analysis i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recognize hierarchy and semantic relations of compound senten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agmatic factors appea-ring in compound sentences , all types of pragmatic knowledge of compound sentences need probing ful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discussion on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rules and contextual features of pragmatic factors including anaphora, topical paragraph, parenthesis, reversed clauses, chapter markers, et cetera, with a view to identifying the hierarchy and semantic relations of compound sentences .【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信息处理;复句;回指;篇章标记;语用影响【作者】吴锋文【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6.3;TP391.1引言复句层次关系识别,是指计算机在相关语言学领域知识库的支持下采用形式化方法对复句的层次结构和语义关系进行自动句法分析[1][2]。
语言文字运用之词义的辨析
(三)怎样理解词语语境义
构成语言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 合、交际对象、交际双方的各种相关因素,如身份、职业、经历、 思想、性格、处境、心绪,以及语句出现的上下文,等等。这种种 因素都会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对具体语言表达手段的选择和 组合产生影响。把握好词语的语境义,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 离境”的原则加以分析推敲。
对文章的各个局部、句子以至词语都具有统摄作用。因而探求词语的 语境义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念。
(四)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把握问题的本质,明确具体 分析词语的概括义、隐含义还是在特定语境中的 表达效果; 第二步,弄清词语所在的位置,理清与前后文句 子的结构关系,注意总领、归结、过渡、照应等 结构上的作用; 第三步,结合语境特点,联系上下文、文章主旨 以及作者意图具体分析理解。
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
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
17.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
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①第一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也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 。三句话很可能是一个人连续说的。②第二处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三句话很可能 不是一个人说的,不是连续说的。
他、她 (他们、她们 )
第三人称,站在第一人称视角,对他人进行介绍。同时 ,文学作品中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 可无限。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三身代词非常规语用问题浅析
三身代词非常规语用问题浅析人称代词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指示和称代,每个人称代词都有其特定的指示意义,用法上也遵循语言常规。
但在具体的语境中,人称代词会临时表现出非常规用法,在句法和语义方面发生变异,用来指称其他人称代词本来所指的对象。
标签:三身代词换指虚化泛化一、引言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针对某一指称对象时,只有先用名词形式区别于其他对象,才能在认知世界中建立起一个比较明确的指称概念,并建立联系,避免混淆。
在接下来的话语中,为避免重复,使话语简洁,人们便需要使用代词来回指这个名词形式。
本文所提到的三身代词区别于人称代词,仅仅是指“我”“你”“他”。
由于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没有性的区别,指代女性的“她”和指代无生命事物的“它”可以看成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变体,在本文不多做讨论,统一归为三身代词。
由于代词指代的不确定性,三身代词在使用中往往出现一些非常规用法。
本文着眼于三身代词在句法和语义功能上的超常用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对三身代词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做出具体系统的研究。
本文所使用的语料,未经注明的均来自严歌苓的《补玉山居》,原文刊发于《小说月报》2012年第1期。
二、三身代词句法层面非常规用法三身代词在组合能力上不同于名词,名词的前面可以有修饰语,受数量词的修饰,但是代词不能受修饰语的修饰。
代词通常用来指代名词,它的语法功能和它所替代成分的语法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就语法性质来说,它是属于体词性的。
但是在句法上,三身代词也有些特殊的用法。
如:“三身代词+指示代词‘这(那)’+名词”表领属关系,但与“三身代词+‘的’”表领属的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别;“三身代词+亲属称谓词”不单单是省略“的”表领属,它也可以作为称呼语,或者起到话题强调的作用;“三身代词+名字”构成同位结构,表示复指,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一)三身代词+指示代词这“(那)”+名词1.三身代词跟指示语连用表示领属关系。
如:(1)老乡,你这烟卖多少钱一盒?(2)补玉悟到他那个英文教师媳妇不在身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活动中人称代词重复使用的语用探微作者:陈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5期一、引言重复,是指在同一个句子结构内部,同一成分(包括同形和不同形的)在同一语法位置或不同语法位置重复出现的句法格式。
重复现象在会话中起着多种作用,是言语活动中十分重要的语用手段。
而指示语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称指示语通常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以人称代词为代表,如“我”“你”“他”。
人称代词的常规用法是人称代词典型的指示用法,即人称代词构成由其所在语句传送的命题内容的一部分,并和话语语境中的参与者相呼应。
本文试图在人称代词常规用途的基础上探讨在同一话轮中人称代词重复(只涉及“我”“你”“他”)使用的情况,其重复形式并不单一,与之相对应的言语意义也不尽相同。
重复使用人称代词也有着其独特的语用功能价值。
人称代词在同一话轮中的重复使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法一时穷尽讨论,本文主要是就同一主语位置上的人称代词(并且只涉及“我”“你”“他”)重复的情况予以讨论。
这又分两种情形:(一)主语简单重复,重复的代词句法功能相同。
(本文语例如无特别说明均选自曹禺《雷雨》)1.简单重复您,您真要带我走?你,你像是不愿意见我似的,为什么?2.中间夹有语气词你呀,你这是好日子过糊涂啦!(白世均《婚事》)我,唉!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老舍《茶馆》)c.夹有“——”“……”等表语气的标点符号。
我——我打死你这个老东西!拿着我们这样造孽的钱陪他们打牌,百儿八十地应酬,你……你叫我怎么打得下去?(曹禺《日出》)虽然语用上、语义上重复的代词并不一定等同,但在句法分析上可看作是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是主语。
(二)第一个代词独立成句,第二个重复的代词成为下一个句子的主语,重复的代词句法功能不同。
在文本形式上重复的代词中间一般有问号、叹号隔开,而这种标点符号代表的是实际日常交际中的交际者的情感,问号、叹号只是“情感传递的载体”,如:她?(眼眶含满了泪)她早死了。
(曹禺《日出》)你!(不经意地打量他)你忘了你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啦!二、人称代词重复与语境指别,“表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等的一种指称功能。
这些词语的指称对象随说话人、说话时间、说话地点而变,因此,指别是一种依赖语境的指称”,那么人称代词与语境的关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指示语通常具有自我中心性,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主观立场,即以说话人为中心原点,并以此为视点观察周围的人或其他事物。
那么,人称代词的使用自然与使用者的主观立场、心理活动密不可分。
此时所讲的语境更倾向于认知心理性质的知识结构。
其语境功能的发挥必须经历表达者和接受者的心理过程,且与特定的心理结构密切相关。
而人称代词的重复使用正与交际者的表达心理息息相关。
表达心理指“表达者在调整适用语辞时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等”。
这其实属于最近几年谈得比较多的认知语境范畴。
认知语境是人对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是与语言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图式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
“语用者对语言的信息超载部分的推导并不一定依赖具体的语境,因为语用者通过经验已经把有关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了。
”人称代词的重复使用与认知语境关系密切:(一)人称代词的重复外化了交际者心理图式被激发、形成的过程,如:蘩漪:萍,你刚才同四凤说了什么?周萍:你没有权力问。
蘩漪:你不要以为她会了解你。
周萍:你这是什么意思?蘩漪:你不要在骗我,我问你,你说你要到哪儿去?周萍:用不着你问,请你放尊重点。
蘩漪:你说,你今天晚上预备上哪儿去?周萍:我——(突然)我找她,你怎么样?蘩漪:(恫吓地)你知道她是谁,你是谁?蘩漪的逼问激活了周萍的知识草案,以“晚上将去的地方”为主题组织话语,其实答案早已形成了周萍的心理图式,但从上文的会话来看,周萍并不愿意合作,多次避开蘩漪的问题,转换话题。
于是,面对蘩漪的再次逼问,他本想继续不合作,所以出现了第一个“我”准备用其它话搪塞,但他的思维突然逆转。
从上下文语境可以知道,周萍最近想与蘩漪断绝以往不伦的关系,在言语中故意十分决绝。
这时他另一个由来已久的想法,在这种情形下被激活起来,于是突然用“我”重新引发一个蘩漪最不愿听到的答案。
虽是简单的两个代词的重复,却外现了周萍复杂的心理过程。
这种人称代词的重复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特别是撒谎的时候。
(二)人称代词重复的语用推理离不开认知语境的干预。
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范畴,也包括社会团体共有的集体意识。
有些人称代词重复使用的含义解读需依赖工作记忆与知识结构,如:鲁贵:大海,到底你是矿上打粗的,连一点大公馆的规矩也不懂。
鲁四风:人家不是周家的底下人。
鲁贵:他在矿上吃的也是周家的饭哪。
鲁大海:(冷冷地)他在哪儿?鲁贵:(故意地)他,谁是他?鲁大海:董事长。
前文已经提到大海要来找周朴园(鲁贵与四风的对话中),鲁贵对此十分清楚。
对于大海的提问,鲁贵知道“他”指的就是周朴园,而鲁贵故意否定两件事的相关性,于是产生言外之意。
这个结论的得出需要调用上下文(工作记忆),我们可利用它来推理,发现鲁贵之所以割裂相关性而故意问之,其含义是鲁贵不希望大海去见周朴园,也含有对大海的不满与不屑之情。
三、人称代词重复使用与会话含义理论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提出“交际合作原则”,涉及四个准则:质准则、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这一理论要点,不是放在对准则的遵守方面,而是更注重准则如何被违反的种种情况。
如果交际者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大前提下,违反了某一准则就可能产生会话含义。
人称代词重复从一般的角度来看,大多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要求说话简洁的方式准则,当然也可能同时违反了其它准则,如前文鲁贵与大海的对话一例。
那么这种情况下,可用列文森等的新格赖斯含义理论来推导。
列文森的三原则:Q量原则;I信息原则;M方式原则。
其中方式原则中提到说话人准则:不要没有理由地使用冗长、晦涩或有标记的表达。
人称代词的重复正是有标记成分,这就要求听话人明白“必有其它意思,或者说话人一定是想避免常规的联想或含义解读。
并且,一般情况下,含义选择顺序取Q>M>I。
那么对于人称代词重复的含义解读按此顺序也就迎刃而解了。
先从有标记成分的形式入手,然后若违反了其他准则(如信息准则),再进一步推理。
而认知语法认为如果某一语言单位的使用总是和一特定语境发生关系,就可能产生语言单位的“概念化”。
类似地,语用因素也能习惯化和语法化,语用经验使得语用现象规约化。
人称代词重复与有标记成分的关系频繁调用后就逐渐习惯化成内部认知结构状态,逐渐成为语用直觉,所以往往人称代词的重复的第一步推理(方式准则)被无意间略过,只要求看是否违反了信息准则。
如人称代词重复后所经常表达的感情状况往往不需要复杂的推理,一般人能直接明了,例如:鲁贵:(狠狠瞪他一眼)这是我的家。
你要看着不顺眼,你可以滚开!鲁大海:(上前)你,你——(被挑衅的愤怒表现)鲁侍萍:你还要什么?鲁四凤:(踌躇地)我,我——(犹豫不决,欲言又止)除此之外,人称代词重复的会话含义产生往往是违反了信息准则,具体来讲是破坏事件之间的常规关系,故意不满足对方的期待,也就是古典格赖斯主义的“相关”次准则。
如:蘩漪:你为什么不早点来告诉我?鲁贵:我倒是想着,可是我(刚才)瞧见太太跟大少爷说话,所以就没敢惊动您。
蘩漪:啊?你,你刚才……鲁贵:我?我在客厅伺候老爷见客呢!(故意地不太明白)太太有什么事么?鲁贵的第二个话轮与他的第一个话轮是明显冲突的。
在第二个话轮中鲁贵将“我”带上疑问语气,故意割裂“我”与“太太跟大少爷”这个事件的相关性,不给出蘩漪期待的内容,用第二个“我”来重新组织话语,转移话题。
言外之意就是告诉蘩漪,我鲁贵虽然知道实情却会装作不知道,但会抓住这个把柄不放以便作为要挟。
正是人称代词的重复使用带来多样的言外之意,所以它在言语交际中是重要的语用手段。
四、人称代词重复的语用功能(一)语篇衔接功能1.话题转换用第一个代词衔接上一个话轮,似与前一说话者合作,实际上利用重复的第二个代词将话锋扭转,从而导致话题转变。
如:繁漪:啊!你,你刚才在——鲁贵:我?我在大客厅里伺候老爷见客呢!(故意地不明白)太太有什么事么?2.为修正话语提供时间,如:四凤:(突然)我跟您说下……您要是再给她一个不痛快,我就把您这两年做的事都告诉哥哥。
鲁贵:我,我,我做了什么事啊?(觉得在她面前失了面子)对四凤的话,鲁贵猝不及防,感觉被击中要害,但又想竭力维护在女儿面前的家长权威,于是努力组织语言,“我”的连续重复为他提供调整语辞的时间。
你——(故意恶狠地)你自己要走这一条路,我有什么办法?在“你”重复之时可以调整语气,为修正本来的话语提供了缓冲。
(二)情感功能单独不成句的人称代词表达情感的功能在言语活动中是比较薄弱的,而人称代词重复后,一般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以表达各种情态,如感叹、惊异、搪塞、气愤、畏惧、不屑和要挟等等。
如:大海:(抽出手枪)我——我打死你这个老东西?(气愤)鲁贵:(被胁)你,你——你先放下。
(恐惧)蘩漪: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悔恨)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激动、悲伤)潘经理,倒是有一位。
可是(酸溜溜地)你?你想见潘经理?(曹禺《日出》)(不屑)参考文献:[1]韩荔华.论重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2]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张春泉.第一人称的虚指及其心理动因[J].浙江大学学报 2005,(3).[4]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陈艳,湖南省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