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历程-战略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简述与评价 (2)
战略管理“十大学派”简述与评价1998年,明茨伯格对前人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企业战略研究方法论的十大学派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以及对前面九个学派进行组合的构造学派。
十大战略学派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但各执一词,难以统一起来。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些战略学派也曾盛极一时,成为主流。
20世纪70年代,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是主流:80年代到90年代初,定位学派是主流。
在达到声誉的顶峰之后,这些学派又逐渐走下坡路。
而除构造学派的后面六个学派从80年代以来虽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其可操作性低,仍无法成为主流。
这种“各领风骚若干年”的现象其实也不奇怪,它说明三点;(1)战略的形成很复杂,不是那么容易弄清楚;(2)人们对战略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局的过程,即使是现在,这个认识过程也还远远没有结束:(3)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可能超出了战略学派的适用范围,因而某些学派可能会显得过时。
(1)设计学派设计学派是典型的深思熟虑型战略学派,认为战略制定与实施是两个分离的过程,环境稳定,目标明确。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塞兹尼克、安德鲁斯和纽曼,认为制定战略就是确定其自身条件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匹配,基本模型是SWOT,即分析组织的优势、劣势,以及所处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前提条件是:(I)战略形成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II)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III)战略制定与实施是两个分离的过程,战略家制定好一套完整的战略后交给其他人去执行;(IV)战略形成的模式应保持简单。
该学派没有明确的学科基础,但类似于建筑学。
比较机器隐喻的特征可以认为,设计学派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机器隐喻,战略家把组织当成机器,其战略思维具有机器隐喻的特征。
采用设计学派的组织往往是比较正规化的机构,这一点与机器隐喻也相吻合。
(完整版)战略历程-战略的十大流派
战略历程—战略管理十大学派设计学派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认为战略制定是个确切定义的过程[编辑]设计学派简介1设计学派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在整个发展过程比较波折,到20世纪80年代仅剩下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设计学派,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佛战略思想”。
它是以SWOT分析为基础,倡导“企业内外匹配”为座右铭的。
1962年,钱德勒(Chandler)在其所著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成必须随企业的战略需求的变化而改变。
根据这一观点,设计学派的代表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在1965年编写哈佛教科书时,提出了如前所述的战略的四种构成要素,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制定战略的影响。
此外,他还把战略分为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认为制定战略就是围绕发展核心能力,在内外部进行平衡,实现匹配的过程。
[编辑]设计学派的理论模型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制定是领导者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并建立了知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战略形成模型。
这一模型也是计划学派的基础。
该模型表明,形成战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外部因素和组织因素进行匹配。
正如安德鲁斯所指出的那样,“战略是对公司的实力和机会的匹配。
这种匹配将一个公司定位于它所处的环境之中”。
因此,该模型考虑了企业面临的威胁与机会(外部评价)和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因素(内部评价)。
有关这一模型的主要假定也反映了该学派的主张:(1)战略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思想过程。
因此,企业组织既不能靠直觉发展战略,也不能以自然形成的方式实现。
相反,企业组织应当经过尽可能仔细慎重的考虑才能形成战略。
(2)主要的领导人应当承担整个战略形成过程的责任。
他不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但他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设计者。
(3)制定战略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设计。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
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明茨伯格(H.Mingt 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Ahl 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战略管理十大战略学派
10
9、环境学派
环境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环境服务组织的观念; 战略追随结构的观念; 开放系统的战略研究观点。
11
10、结构学派(综合学派)
结构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企业战略和结构发展的四个阶段: 资源积聚阶段 资源使用的合理化阶段 连续发展阶段 对扩张资源的使用合理化阶段 对组织行为的最恰当的描述是它的综合性; 战略制定过程是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集合形成过程。
内部评估 企业优势与劣势 突出竞争能力
社会责任
战略方案
管理价值观
战略评估和选择
战略实施
3
2、计划学派
计划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制定过程是有控制的、自觉的和正规的过程;
组织最高领导人对整个战略过程负责;
战略管理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程序,需要从目标、预算、 日程和操作等方面层层分解,以便得到实施。
8
7、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制定过程是集体行为过程; 战略采取观念的形式; 需要有规范的组织内部协调和控制; 鼓励维持现有的战略,反对进行战略变革。
9
8、权势学派
权势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采取正式形式,运用具体的使对手难堪的手段; 在微观权势方面一般不存在某一个起支配作用的个人; 在宏观权势方面采取积极的具有政治色彩的战略。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定位学派
定位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是确定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
战略过程是以分析和计算为基础的分析和选择过程; 战略分析人员的重要性; 确定企业所属一般战略组及特定战略。
5
4、企业家学派
战略管理流派
战略管理流派
1、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兴起,名家辈出,形成了古典战略理论的十大学派;他们分别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以上是重战略的表述)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利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以上是重战略的过程)
①设计学派代表人物与著作:菲利普·赛兹尼克(P.Selznick)代表作《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年;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代表作《战略与结构》,1962年;肯尼斯·安德鲁斯(Kenneth Andrews)代表作《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年,《公司战略概念》,1972年。
②计划学派代表人物与著作:H·伊格尔·安索夫(H.logr Ansoff)代表作《企业战略》,1965年;斯坦纳,代表作《最高管理层的规划》,1969年;申德尔和霍夫,代表作《战略管理》,1979年。
③定位学派代表人物与著作: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代表作《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
2、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以谋求竞争优势为主的行业结构学派、核心能力学派和资源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
认知流派
把战略形成看成一个心智过程。将认知心理学作 为理论基础,采用心理学的理论解释战略家的思想。
认知学派的代表作有:赫伯特·西蒙:《行政管 理行为》、《组织》、《思想模型》
11
学习流派
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将战略 视为一个复杂的、进化的、渐进的和想象的过程, 注重分析战略在组织中实际上是怎样形成的。
17
一方面,战略在一定时期需要稳定,形成某 种需要从多个角度认识的架构;
另一方面,战略变革又穿插于一系列相对稳 定的战略状态之间,因而战略架构也需要变革。
代表作是:普拉迪普·坎德瓦拉、亨利·明茨 伯格和米勒合著:《“里卡洛斯”的悖论》
18
权势流派
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协商的过程,强调在战略形 成过程中,必须考虑权利即政治方面的因素。
代表作:麦克米兰:《论战略形成:政治概念》 普费弗和萨兰西克:《组织的外部控制》
14
文化流派
文化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一个集体思维和社会 交互的过程,它把个体的集合连接到组织这个整合 实体之中,着眼于共同利益,确立了组织风格与个 人风格的同等地位,有利于建立整体观念。
5
简而言之: 适合! “建立匹配!” 贡献: 秩序、 清晰、简单。 适用于相对稳定的环 境。它支持强势、幻想型领导。 局限: 过于简化,有可能扭曲事实。 战略之中蕴藏 无穷变量、天生复杂。忽视了组织学习。 不灵活。 在快 速变革的环境中尤其容易表现出弱点来。有遭遇反抗的危 险(非创造的行为)。
6
计划流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
1
战略管理:
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 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 和管理艺术。
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 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战略管理十大战略学派课件
03
05
02
04
06
️5、认知学派-心智:借 鉴人类认知学科的相关知 识,特别是认知心理学领 域的研究成果,探索战略 形成过程的本质。
️7、权力学派-协商:从 权力与政治等因素入手, 将战略形成看作一个明显 受权力影响的过程,强调 权力和政治手段应用于战 略谈判以获得特殊利益。
9、环境学派-适应性:把 环境定位成战略形成过程 种的三大力量之一,同领 导力和组织两大中心力量 一起,有助于协调关于战 略形成的总观点。
️4、企业家学派-构筑愿 景:领头人构思的产物,-涌现:战略 是个人或群体在开始研究 某种情境以及研究组织应 对情境的能力时自然产生 的,收敛成有效的行为模 式,就是在干中学。
8️ 、 文 化 学 派 - 集 体 思 维 : 战略的形成根植于文化、 受社会文化驱动力影响; 关注文化对保持战略稳定 性的影响。
2、计划学派-程序化:战略是一个可控的、自觉的正式规划过程,包含详细的目 标、预算、程序和计划执行。斯坦纳战略规划模型、通用电气年度计划等。
️3、定位学派-分析:探索应用各领域的通用逻辑和框架,强调战略自身和制定过程 的重要性,注重战略分析、设计、实施的过程。波士顿矩阵、PIMS模型、波特五力 模型等。
10、结构学派-变革:以上所有学派都可能是结构学派的知识点;它提供了一种调和的 可能性,并提供了一种整合所有其他学派观点的方法。
谢谢
战略管理十大战略学派 课件
演讲人
战略,是目标与能力的匹配。战略是一把双刃剑。战略,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 择不做什么。战略是关键时刻的重大抉择。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等 等。作者梳理了从1960年代到21世纪初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洞察,归纳总结出战略管 理的“十大学派”。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明茨伯格、阿尔斯特朗和拉蒙珀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
此外,在斯坦纳、艾考夫等人的推动下,计划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了如经验曲线、增长-份额矩阵、市场份额与获利能力关系PIMS等概念和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2战略管理十个流派
战略管理十个流派
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1.设计学派(DesignSchool)
•战略思想应该从设计角度进行研究
2. 计划学派(PlanningSchool)
•从计划角度进行战略的制定
3. 定位学派(PositioningSchool)
•根据定位得出公司战略
4. 企业家学派(EntrepreneurialSchool)
•根据企业家的行为、做法、思维和思想研究战略理论
5. 认识学派(CognitiveSchool)
•通过对战略的理解产生演变出战略
6. 学习学派(LearningSchool)
•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改进、纠错,形成准略管理
7. 权力学派(PowerSchool)
•认为战略的执行是自上而下推动的
8. 文化学派(CulturalSchool)
•认为企业文化影响战略
9. 环境学派(EnvironmentalSchool)
•认为外部环境决定战略
10. 结构学派(ConfigurationSchool)
•认为公司的组织结构影响公司战略
1。
【推荐下载】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
[键入文字]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下面是一篇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关于战略管理的十大流派介绍 一、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 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K.Andrews)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P.Selznick)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战略管理学派:设计学派简介 二、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Ansoff)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
此外,在斯坦纳(Steiner)、艾考夫(Ackoff)等人的推1。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6)学习学派(The Learning School)
(1950年代末期)
代表人物: 查理·林德布罗姆《“蒙混过关”的科学》(1959) ; 詹姆斯·布雷恩·奎因《应变战略:逻辑渐进主义》(1980) ; 彼得·圣杰《第五项修炼》(1990); 加里·哈默、C.K.普瑞哈拉德。
学习学派
学习学派的观点:
同学 你比较赞成哪个学派的观点呢?
谢谢您的聆听!!!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的观点:
将战略形成看作一个集体思维和社会交互的过程, 它把个体的集合连接到组织这个整合实体之中,着 眼于共同利益,确立了组织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同等 地位,有利于建立整体观念。
文化学派
对文化学派的评价: 如果说定位学派的的缺点是人为的精确
性,那么文化学派的缺点就应是概念的模糊性, 它赞成战略管理的连贯性。但是文化学派引入 了社会过程中的重要的集体思维,确立了组织 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同等地位,有利于建立整体 观念。
权力学派
对权力学派的评价: 战略制定是有关权力的,但它不仅仅是关
于权力的问题,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还有利益 共同的一面,这种共同性就表现为其它战略学 派观点。
(8)文化学派(The Cultural School)
(1960年代后期)
代表人物: 艾瑞克·莱恩曼《长远规划的组织理论》(1973); Peters和Waterman《追求卓越》(1982) ; 博格·沃纳菲尔德《资源为本理论》(1984)。
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就是企业观察了解环境 并保证自己对环境的完全适应。两个组织在一 个类似的环境中怎么能够成功地采用完全不同 的两种战略。
(10)结构学派(The Configuration School) (1970年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1970
代表人物: 普拉迪普·坎德瓦拉, 亨利·明茨博格, 米勒《“里卡洛斯”的悖论》(1990)
结构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结构学派的观点:
将战略的形成看作一个变革的过程。该学派认为, 企业战略应从两方面去定义,才能真正反映企业战略 的性质和特点。
结构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对结构学派的评价:
结构学派提供了一种调和不同学派的方式, 认为不同学派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位置, 为战略管理的研究带来了秩序。“选择合适的 结构程度是一种复杂的平衡行动,经理们即必 须避免平庸和避免结构太少的混乱,同时还不 能过于迷恋结构。”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同学 你比较赞成哪个学派的观点呢?
环境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对环境学派的评价:
环境学派将战略管理完全变成了一种被动 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就是企业观察了解环境 并保证自己对环境的完全适应。两个组织在一 个类似的环境中怎么能够成功地采用完全不同 的两种战略。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10)结构学派(The Configuration School)
日程和操作等方面层层分解,以便得到实施。
计划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对计划学派的评价:
参谋部门接管了战略计划的制定,参谋 部门过分地重视分析和预测,缺乏真正的战略 洞察力,存在预测的谬误、分离的谬误,形式 化的谬误(可参见明茨伯格《战略规划的兴衰》 一文)。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3)定位学派(The Positioning School)
企业家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精简明了)
对企业家学派的评价:
十大战略管理学派
• 文化学派赞成战略管理的连贯性,强调传统的传
承性、变化的丰富性和舆论的复杂性。
• 文化学派的代表作主要有:艾瑞克·莱恩曼的《长
远规划的组织理论》(1973年)、罗伯特·沃特曼
(Robert H.Waterman)与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合著的《追寻卓越》(1982年)。
(J, Schumpeter)为代表,发现许多企业没有系统的书面
战略,而是靠企业家的个人素质来预见企业未来的发展,
并通过他的价值观、权力和意志来约束企业的发展。因
而,战略是一个企业家对企业未来图景的洞察过程。
•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作有:富兰克·奈特
(FrankHynemanKniht)的《企业家精神:处理不确定性》
照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进行组合而形成的,也就
是著名的SWOT方法。
•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阿尔弗雷德·钱德勒
(A.Chandler)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
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
和1972年出版《公司战略概念》。
十大战略学派 (Ten Strategy Schools)
• 2.计划学派(the Planning School)以安索夫为代表,继
承了设计学派SWOT的思想,但认为设计学派的分析方法
过于主观,因而引入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理性的数量分析
方法,强调战略是一个正式的计划过程。(战略不仅是可
以设计的,而且是需要科学设计的。)
• 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I., Ansoff)1965年出版的《企
略应从两方面去定义,才能真正反映企业战略的性质和特
点。一方面,战略在一定时期需要稳定,形成某种需要从
战略历程
十个战略学派发展及概述十个学派的具体内容及比较战略形成的整个过程战略管理的争论点战略历程有一些人从最开始处,即入口处开始参观动物园,他们希望尽可能走得快一些以便能够看到他们途经道路上的所有动物,直到走到出口处。
而最聪明的人却是直奔他最喜欢的动物,然后一直呆在那里。
——A.A.米尔恩,Winnie-The-Pooh 引言“盲人摸象”的故事:为了认识整体,我们必须先理解局部。
一、十大学派的发展及概述1.十大学派的纷争:图说明性战略学派:关注战略如何明确表述,而不是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必要工作①设计学派:计划学派与定位学派的基本理论框架,重点讨论了作为非正式设计过程的战略形成。
②计划学派:把战略制定看做是更加独立和系统的正式计划过程③定位学派:注重企业对经济市场中的战略位置的选择。
描述型战略学派:描述战略的实际制定与执行过程,而非描述理想的战略行为④企业家学派:根据优秀的领导者创造的远见来描述战略形成过程⑤认识学派:采用认识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战略家的思想⑥学习学派:战略不是像清晰的远见和计划一下子形成,而是如同组织的变化和学习逐步形成。
⑦权力学派:战略形成是组织内部各个矛盾着的集团之间与互为外部环境的组织之间的协商。
⑧文化学派:与权力学派相反,集体主义与合作⑨环境学派:文化学派的分支,研究组织承受的压力结构性战略学派:其他学派的综合⑩结构性战略学派:把战略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战略制定过程、战略内容、组织结构和组织关系等集中起来,归结成清晰的阶段与时期。
2.十大学派与战略定义的关系战略:企业为了收益制定的与组织使命和目标一致的最高管理层的计划。
①战略是计划:预期战略②战略是模式:已实现的战略伞形战略:图战略纲要经过深思熟虑,而战略细节允许在执行过程中形成。
③战略是定位特殊产品在特殊市场上的定位④战略是观念一个组织做事的基本理念⑤战略是策略为了击败反对者或竞争者而采用的特定的计谋关系:复杂多变计划学派:计划定位学派:定位企业家学派:观念权力学派:策略3.十大学派的演化图相继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早期:设计学派20世纪70年代:计划学派20世纪80年代:定位学派20世纪90年代:其他学派越来越重要兼收并蓄二、十大学派具体内容三、战略形成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意义不明确之处贯穿全书:这些学派是描述不同的战略过程还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部分?实际上两者都是,在不同的情况下。
战略历程:一文读懂50年来10大战略理论(经典)
11、结构学派
12、完整的战略管理大象
《战略历程》读书笔记共71页完整版,如何拿到分享的源文件收藏学习:请您关注、转发,然后私信本头条号“管理”2个字,按照操作流程,专人负责发送源文件给您。
请您关注转发然后私信本头条号管理2个字按照操作流程专人负责发送源文件给您
战略历程:一文读懂50年来10大战略理论(经典)
作者简介:
为何要读此书?
阅读建议:
十个学派的各维度比较概要:
本文目录:
1、战略管理概述
2、设计学派
3、计划学派
4、定位学派
5、企业家学派
6、认知学派
7、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派
8、权力学派
9、文化学派
战略管理理论学派中的结构学派
2、结构:从工厂制到母子公司体制
“组织结构服从企业战略”——这是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在其成名作《战略与 结构》(1962)一书中,向人们揭示的企业成长的一个基本且至关重要的原 则。其含义是:某项企业战略的实施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来支持, 企业战略的转变必须会引起其组织结构的变革,新的企业战略在原有的组织 结构框架中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作为企业成长的一项基本原则,钱德勒关 于美国企业的研究结论同样适用中国企业。
但是,组织结构的变革与调整仅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成功的因素之一(显 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想使武钢集团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全面成功,武钢还 应该同时重视其它因素的作用,例如外部资源的利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以及企业文化的重塑等等。
结构学派的贡献
结构学派对战略管理的贡献不小,它给战略形 成这个混乱的领域带来了秩序,尤其有很多的 文献和实践活动。
亨利·明茨伯格
谢 谢 观 赏 !
结构学派的前提条件
4、战略管理的关键就是维持稳定,或者至少 大多数时候是适应性的战略变化,但会周期性 地认识到转变的需要,并能够在不破坏组织的 前提下管理那个混乱的转变过程。
结构学派的前提条件
5、相应地战略制定过程也就既可以是一种概 念性的设计或正规计划,又可以是系统分析或 领导的远见,也可以是共同学习或竞争性的权 术,集中表现在个人认识、集体社会化或者是 简单地对环境的反应;但每一种都有自己存在 的时间和自己的内容。也就是说,这些战略形 成的思想学派自身就代表了特别的结构。 6、战略采取了计划或模式、定位或观念,甚 或策略的形式,但也都以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 情形出现的。
对明茨伯格的战略管理十大学派划分的再解读
对明茨伯格的战略管理十大学派划分的再解读63FORUM 论坛对明茨伯格的战略管理十大学派划分的再解读文/黄巍在《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一文中,明茨伯格将各类战略管理理论进行划分。
战略管理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些流派分别是从各个角度来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需要将所有流派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对战略管理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明茨伯格从更高的层面以更广的视野,顺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路径,具体阐述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并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多个问题,比如战略管理都有哪些学派?他们有什么异同等等。
对于学派的划分,明茨伯格从多个维度来具体阐述各个学派的异同,在笔者看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也能够将各个学派放到一个多维构面上,从而构建这些维度。
战略管理十大学派就是以对人性提出的假设为基础的,由于企业管理思想理论最早产生于美国,美国的企业制度改革、社会价值观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中所涉及的理性因素,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方战略管理思想的产生也发展,比如钱德勒的“设计学派”就自管理中充分融入了战略管理的理念,战略管理的探究自始至终都有很明显的“理性主义”特点。
比如安索夫代表的计划学派,他们侧重于企业中的物因素,同时会以李兴华的探究方式,凸显理性和推理、演绎的效果。
现实情况通常不会完全基于我国所制定的蓝图来发展,因为人有有限理性的特点,人们无法获取所有的信息,无法将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都列举出来,再加上环境的多变性特点,一个看起来有关联的战略,实际上可能并未进行全面规划,战略管理仅是情感、直觉、意志之类的因素刺激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落实到实践的过程稿。
因为受到持续不断的冲击,组织必须做出反应,仅凭计划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战略管理既是学习过程,还具有应急作用。
在认知学派看来,战略过程属于心理过程,他们重视的并不是战略产生的结果,而是更为重视战略是在任何人的头脑中产生的这一问题。
战略形成的期间,战略形成与战略者的认知特点密切相关,所以,在阐述战略形成的过程时,充分应用了战略心理学相关内容,情感意志之类的非理性因素也愈发受到的赋予量化价值或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历程—战略管理十大学派战略历程—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制定是个确切定义的过程School)——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编辑]设计学派简介1设计学派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在整个发展过程比较波折,到20世纪80年代仅剩下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设计学派,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佛战略思想”。
它是以SWOT分析为基础,倡导“企业内外匹配”为座右铭的。
1962年,钱德勒(Chandler)在其所著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成必须随企业的战略需求的变化而改变。
根据这一观点,设计学派的代表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在1965年编写哈佛教科书时,提出了如前所述的战略的四种构成要素,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制定战略的影响。
此外,他还把战略分为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认为制定战略就是围绕发展核心能力,在内外部进行平衡,实现匹配的过程。
[编辑]设计学派的理论模型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制定是领导者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并建立了知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战略形成模型。
这一模型也是计划学派的基础。
该模型表明,形成战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外部因素和组织因素进行匹配。
正如安德鲁斯所指出的那样,“战略是对公司的实力和机会的匹配。
这种匹配将一个公司定位于它所处的环境之中”。
因此,该模型考虑了企业面临的威胁与机会(外部评价)和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因素(内部评价)。
有关这一模型的主要假定也反映了该学派的主张:(1)战略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思想过程。
因此,企业组织既不能靠直觉发展战略,也不能以自然形成的方式实现。
相反,企业组织应当经过尽可能仔细慎重的考虑才能形成战略。
(2)主要的领导人应当承担整个战略形成过程的责任。
他不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但他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设计者。
(3)制定战略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设计。
在勾画和选择了某种特别的战略,即完成“决策”过程之后,制定过程也就告以结束。
(4)战略应该是清晰的、易于理解和传达的。
正如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名计划人员所说的那样,“一个好的战略应当能用两页纸说清楚。
否则,就不是一个好战略”。
因此,战略必须简明扼要。
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进行争议或检验,使其不断得到改进。
同样,战略的形成模型也应当是简单的。
设计学派对于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SWOT模型的建立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要性。
但是,设计学派将战略管理静态地划分为两个阶段,从而割裂了战略形成和实施间的动态联系,只能是对管理现实的初步反映。
2计划学派——认为战略制订是个正式规范的过程School)——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编辑]计划学派简介计划学派主要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本上与设计学派处于同一发展时期,是以安索夫为杰出代表。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规范化的过程。
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
尽管计划学派对外发表的文章数以万计,但由于在理论创新上没有重大突破,只是重复设计学派的基本模式的一些观点,因而其影响力逐渐衰退。
同设计学派相似,计划学派也把市场环境、定位和内部资源能力视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
但它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应该是一个正规化、条理化的计划过程,不应该只停留在经验和概念的水平上。
比如,企业应采用什么方法去评价自己和外部环境,以保证对SWOT的分析是客观的;哪些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企业最具有战略意义等等。
基于这样的理念,计划学派引进了许多数学、决策科学的方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战略计划模型。
计划学派最早的代表著作当属安索夫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
安索夫提出,战略应当包括四个构成要素:(1)产品与市场范围,即确定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产品与市场的地位。
(2)增长向量,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趋势。
(3)协同效果,即“大于由公司各部分资源独立创造的总和的联合资源回报效果”。
在各业务间存在资源、技术、管理和价值链活动的各环节间的匹配关系时,可以实现各因素的联合、共享和节约,产生2+2>4的效果。
(4)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及其产品和市场所具备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够为企业奠定牢固竞争地位的特殊因素。
这不仅发展了战略理论,而且对当时西方企业的管理活动以至现在的企业管理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战略要素的内容可以看出,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都将市场环境、定位和内部资源能力视为战略的出发点,并且这两个学派对于战略形成的看法也是很相似的。
[编辑]计划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于设计学派的是,计划学派认为:3(1)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地正规化的过程。
该过程可以分解成几个主要的步骤,每个步骤要考虑大量的因素和各种技巧。
(2)原则上是由主要领导人承担整个过程的责任。
在实践中,则由计划人员承担实施的责任。
(3)需要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并加以实施。
在此观念指导下,计划学派在最大程度上追求战略决策过程的正规化,条理化。
相对于设计学派那种松散的战略形成框架,计划学派则列出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步骤和必须考虑的因素。
安索夫最早描绘的战略计划模型使用了57个小方块和大量的箭头及图解详细地描述了战略决策的过程,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以后的十年中,计划学派的理论得到广泛的推广。
在斯坦纳(Steiner)、艾考夫(Ackoff)等人的推动下,该理论进一步与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如经验曲线、增长一份额矩阵、市场份额与获利能力的联系(PIMS)等概念和研究方法,大大丰富了战略管理理论。
定位学派——认为战略制订是个分析研究的过程School)——定位学派(Positioning School)[编辑]定位学派概述定位学派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
他提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赢利能力,即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
因此,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最有赢利潜力的行业,其次还要考虑如何在已经选定的行业中自我定位。
定位学派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波特为代表的定位学派通过创建分析工具使战略分析走向了简单化、规范化的研究过程。
尽管定位学派更注重外部环境分析、成熟产业研究,而相对忽视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以及对不成熟行业、不稳定行业、相对垄断性行业研究还不系统定位学派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结构分析;二是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分析。
定位学派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第一次由企业转向了行业,强调了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特点和结构因素对企业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并提供了诸如五种竞争力模型(供应商、购买者、当前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厂商和行业潜在进入者)、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分析等一系列分析技巧,帮助企业选择行业并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战略。
[编辑]4定位学派的理论观点波特深受以美国的梅森(Mason)和贝恩(Bain)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学派的影响,1980年,他提出,企业在考虑竞争战略时必须将企业与所处的环境相联系,而行业是企业经营的最直接的环境;每个行业的结构又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了企业的潜在的利润水平。
在这种思路下,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获取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能力,即行业的吸引力;二是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
因此,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选定有吸引力的行业。
这就是说,战略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有着潜在高利润的行业。
围绕这一命题,该学派采用了各种方法和技巧,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
其中,最著名的方法是波特行业五种竞争力模型。
这一模型说明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供应商、购买者、当前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及行业的潜在进入者五种因素。
企业需要考虑的第二个战略任务就是如何在已选定的行业中进行自我定位。
企业的定位决定了其盈利能力是高于还是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在行业不理想、平均盈利能力低的情况下,定位适当的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盈利。
此时,企业可以结合具体形势,选择适当的战略,以增强或削弱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低成本、差异化和集中等三种战略则为最常用的一般战略。
波特教授在其80年代出版的两本著作《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中详尽地说明了这种战略过程。
相对于战略的制定过程,该学派更集中于对战略内容(差别化,集中,低成本等)的研究上。
它在战略形成方面的意义在于,在制定战略时给出了分析的一种优先顺序,使企业可以在行业的范围内系统考察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合理选择适用的战略。
此外,定位学派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第一次由企业转向行业,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为战略的选择过程提供了诸如公司地位、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分析等极为有用的分析技巧,有效地指导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
企业家学派——认为战略形成过程是一个直觉思维、寻找灵感的过程。
School)——企业家学派(Entrepreneurial School)[编辑]企业家学派简介企业家学派(Entrepreneurial School)又译创新学派、创意学派、创业学派。
成立于1950年代初期,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有:奈特《企业家精神:处理不确定性》(1967)、克林斯和摩尔《组织的缔造者》。
该学派将战略形成过程绝对地集中在个别领导者身上,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远见。
该学派提出了“企业家精神”与“内部企业家精神”(Pinchot,1985)。
这一学派的前提:战略是企业领导人心中一种观念,是对组织未来的远见;战略的形成最好不是一个完全有意识的过程;企业领导人一心一意发展远见;战略是可以变化的;组织同5样是可以变化的;企业家式的战略具有某种特殊的位置,这个位置不受市场竞争的冲击。
不少学者认为,企业家学派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很危险的,它是以企业家个人的健康和幻想作为赌注,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被过分夸大了。
企业家学派比较适用于新建企业和处于转变时期的企业,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格外需要强有力的和具有敏锐直觉的领导者,来决定企业的方向和活动范围。
[编辑]企业家学派的理论观点该学派认为,具有战略洞察力的企业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许多成功企业没有系统的、成文的战略,但它们同样经营得很好,这与管理者对企业基本价值以及存在原因的信念是息息相关的。
企业家学派的最大特征在于强调领导的积极性和战略直觉的重要性。
它一方面将战略制定归功于个人直觉;另一方面认为不存在规范的战略制定过程。
这一学派核心概念就是远见,它产生于领导人头脑之中,是战略思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