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价战略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优缺点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的学术流派

战略管理的学术流派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发展到行为科学阶段,主要考虑了人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有认知心理学派、企业文化战 略学派和社会文化战略学派等。
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B.费希霍夫、R.M.霍格斯等在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人的心理活 动对战略选择行为的影响。基本观点是:企业战略选择是由战略决策者运用自身逻辑判断和思维能力处理决策信 息,作出战略选择的一个过程。对于战略选择者来说,由于自身存在着许多会导致其处理决策信息的偏见性心理 因素,因而作出不合理的战略选择。而这些偏见性心理因素主要有对控制的幻想、过分自信、事后认识和可利用 性等。
所谓过程学派,就是认为战略的形成与发展是思想和行动、控制和学习、稳定与改变相结合的艺术性过程。 它的代表人物明茨博格利用雕塑的想象,将自己的战略形成的概念与计划设计学派的观点进行比较,综合了自然 选择学派和逻辑渐进学派的观点,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合并为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学习过 程,创造性的战略自然得以形成。正是因为这样,其它划分方法才把过程学派称为学习学派。
但是,由于过程学派忽视系统分析的作用和过分强调直觉和远见的作用,人们可能陷入神秘主义,从而忽视 理性的作用。
创新
所谓创新的战略管理,实际上是受到创新理论学派熊彼特的影响,而发展成的战略管理思想,提倡创新和企 业家精神,主要有创新战略学派。
创新战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德鲁克、彼得斯和奥斯汀。基本观点是:战略是面向未来的,是要冒一定风 险的,创新是战略管理的重要方法。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进行企业战略管理。在企业 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思维,如何对创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败和风险进行预测与管理, 是战略管理的中心内容。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简述与评价 (2)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简述与评价 (2)

战略管理“十大学派”简述与评价1998年,明茨伯格对前人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企业战略研究方法论的十大学派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以及对前面九个学派进行组合的构造学派。

十大战略学派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但各执一词,难以统一起来。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些战略学派也曾盛极一时,成为主流。

20世纪70年代,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是主流:80年代到90年代初,定位学派是主流。

在达到声誉的顶峰之后,这些学派又逐渐走下坡路。

而除构造学派的后面六个学派从80年代以来虽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其可操作性低,仍无法成为主流。

这种“各领风骚若干年”的现象其实也不奇怪,它说明三点;(1)战略的形成很复杂,不是那么容易弄清楚;(2)人们对战略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局的过程,即使是现在,这个认识过程也还远远没有结束:(3)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可能超出了战略学派的适用范围,因而某些学派可能会显得过时。

(1)设计学派设计学派是典型的深思熟虑型战略学派,认为战略制定与实施是两个分离的过程,环境稳定,目标明确。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塞兹尼克、安德鲁斯和纽曼,认为制定战略就是确定其自身条件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匹配,基本模型是SWOT,即分析组织的优势、劣势,以及所处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前提条件是:(I)战略形成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II)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III)战略制定与实施是两个分离的过程,战略家制定好一套完整的战略后交给其他人去执行;(IV)战略形成的模式应保持简单。

该学派没有明确的学科基础,但类似于建筑学。

比较机器隐喻的特征可以认为,设计学派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机器隐喻,战略家把组织当成机器,其战略思维具有机器隐喻的特征。

采用设计学派的组织往往是比较正规化的机构,这一点与机器隐喻也相吻合。

(完整版)试评价战略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优缺点

(完整版)试评价战略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优缺点

试议论战略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优弊端战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大可用于国家,小可用于个人。

系统的战略思想能够追忆到 2500 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现代公司战略管理思想出此刻20 世纪60年月的美国。

当前战略管理理论已在公司实践中获得宽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开篇说:“兵者,国之大事也”。

外国人翻译成“战略是国家大事”。

而战略的看法在用于公司后,便成为指导公司依据经营环境和自己实力确定经营目标、分派要点资源、组织各种活动的目标、政策和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司进行一个好的战略管理,不单是公司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是公司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并且跟着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理论不停发展和演变。

战略思想 10 大派别是战略管理上十分有名的思想。

由明茨伯格、阿尔斯塔兰德和兰佩尔等梳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公司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势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及结构学派等十大派别。

可是只有把这几个学派整体来看,才是完整的理解战略管理。

此刻我们来剖析一下 10 大学派的优弊端。

一、设计学派发源于 20 世纪 60 年月,战略管理是有控制、存心识的思想过程。

设计学派是一个精准定义的过程。

主张的是战略形成应当深谋远虑,谨慎周密,同时战略应当简洁清楚,易于理解和履行。

代表人物:安得鲁斯(哈佛商学院教授)1971 年《公司战略概论》主要看法:战略规划是有一个存心识控制的思想过程,战略的规划和控制由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负责。

公司战略管理应当清楚,简洁,易于理解和贯彻上佳的战略应拥有创建性和灵巧性,有充分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主要贡献: SWOT剖析模型( Strengths ,Weaknesses,Opportunities ,Threats )。

设计学派的长处:将战略当作看法化 (conception) 的过程 , 强有力的 CEO在该学派论点中占有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 因此 , 设计学派在可操作性强 , 或稳固性强 ( 不确定性小 ) 的条件下比较合用。

(完整版)古典战略管理十大流派分析及评价

(完整版)古典战略管理十大流派分析及评价

•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计划学派(The Planning School)•定位学派(The Positioning School)•创业学派(The Entrepreneurial School)•认识学派(The Cognitive School)•学习学派(The Learning School)•权力学派(The Power School)•文化学派(The Cultural School)•环境学派(The Environmental School)•结构学派(The Configuration School)(1)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195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设计学派的观点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是首席执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

该学派建立了著名的SWOT模型,该模型考察了企业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以及企业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要性。

战略产生于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过程,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战略应该是明确简单的,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

对设计学派的评价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的词汇,这些词汇构成了说明性学派基础的观点。

但是该学派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优势劣势的评估问题、战略和结构的问题、战略的明确性和灵活性问题以及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的实施问题。

(2)计划学派(The Planning School)(196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H·伊格尔·安索夫《公司战略》(1965)•申德尔和霍夫《战略管理》(1979)计划学派的观点同设计学派相似,计划学派也把市场环境、定位和内部资源能力视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

战略管理十大战略学派

战略管理十大战略学派

10
9、环境学派

环境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环境服务组织的观念; 战略追随结构的观念; 开放系统的战略研究观点。
11
10、结构学派(综合学派)

结构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企业战略和结构发展的四个阶段: 资源积聚阶段 资源使用的合理化阶段 连续发展阶段 对扩张资源的使用合理化阶段 对组织行为的最恰当的描述是它的综合性; 战略制定过程是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集合形成过程。
内部评估 企业优势与劣势 突出竞争能力
社会责任
战略方案
管理价值观
战略评估和选择
战略实施
3
2、计划学派

计划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制定过程是有控制的、自觉的和正规的过程;
组织最高领导人对整个战略过程负责;
战略管理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程序,需要从目标、预算、 日程和操作等方面层层分解,以便得到实施。
8
7、文化学派

文化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制定过程是集体行为过程; 战略采取观念的形式; 需要有规范的组织内部协调和控制; 鼓励维持现有的战略,反对进行战略变革。
9
8、权势学派

权势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采取正式形式,运用具体的使对手难堪的手段; 在微观权势方面一般不存在某一个起支配作用的个人; 在宏观权势方面采取积极的具有政治色彩的战略。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定位学派

定位学派对战略的认识


战略是确定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
战略过程是以分析和计算为基础的分析和选择过程; 战略分析人员的重要性; 确定企业所属一般战略组及特定战略。
5
4、企业家学派

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与局限

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与局限

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与局限摘要:战略管理理论纷繁复杂,学派众多,本文在总结归纳他人文献基础上,对其中一些典型的战略管理学派,如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学习学派和定位学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贡献和局限。

关键词: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学派贡献和局限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是随着企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动荡化而逐步萌生并发展起来的。

1938年,巴纳德(barnard)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

1965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安索夫的《企业战略》一书的出版,代表着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开端。

研究人员和管理者不断探索,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获取教训,形成了当今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最丰富多彩、最具创新的分支。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学派的划分关于战略管理理论学派的划分,最著名的是明茨伯格(mintzberg)等在《战略历程》所划分的十大学派,其中,设计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计划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定位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分析的过程;企业家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预测的过程;认识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心理的过程;学习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应急的过程;权力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协商的过程;文化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结构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变革的过程。

他们还把十个学派分成三类。

从性质上看,前三种属于说明性的学派,其关注的是战略应如何明确地表述,而不是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必要工作。

随后的三个学派对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具体方面进行了思考,它们侧重于描述战略的实际制定和执行,而不是侧重于描述理想的战略行为。

接下来的三个学派,认为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主角不只是个别企业家,还应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和人员。

最后的结构学派,是其他学派的综合,将战略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战略制定、战略内容、组织结构和组织关系等集中起来,归结成清晰的阶段或时期。

战略管理理论分析

战略管理理论分析

战略管理理论分析引言战略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制定和实施战略来实现其目标的管理过程。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战略管理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战略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包括SWOT分析、波特竞争力模型和资源基础理论。

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评估企业内外环境的方法。

它通过对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帮助组织制定战略。

SWOT分析包括四个要素:•优势(Strengths):组织在竞争中相对于其他组织的优势,如品牌知名度、独特的产品或技术等。

•劣势(Weaknesses):组织相对于其他组织的劣势,如高成本结构、陈旧的技术等。

•机会(Opportunities):组织可以利用的市场机会,如新兴市场、技术创新等。

•威胁(Threats):对组织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如竞争对手、政策趋势等。

通过SWOT分析,组织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抓住市场机会,应对威胁,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战略。

2. 波特竞争力模型波特竞争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分析竞争力的工具。

该模型分析了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评估其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波特竞争力模型包括以下要素:•行业内部竞争:该要素主要分析行业内的竞争关系,包括竞争对手的数量、产品差异化程度、市场份额等。

•供应商谈判能力:供应商对于企业的影响力、产品供应稳定性等。

•顾客谈判能力: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包括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强度、价格敏感度等。

•潜在进入威胁:新竞争对手的进入对已有企业的影响程度。

•代替品的威胁:替代产品对已有产品的影响程度。

通过波特竞争力模型,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从而制定适应环境的战略。

3. 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源泉。

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土地等,而无形资源包括品牌声誉、专利技术、人力资本等。

能力是组织运用资源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

最新-企业战略理论两大学派的比较分析 精品

最新-企业战略理论两大学派的比较分析 精品

企业战略理论两大学派的比较分析企业战略理论两大学派的比较分析两大学派对企业战略的研究,是从世纪中期在欧美国家开始的。

以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次学术会议为标志,战略管理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企业战略理论发展的过程,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学派:外部环境学派和内部资源学派。

()外部环境学源(又称产业组织学派)外部环境学派兴起于六、七十年代,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毫无疑问应该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

波特,他的著作《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制定战略的宝典,也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外部环境学派的基本观点如下:①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行业和竞争环境)决定着企业能否赢得高额利润。

②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优势不具有长久稳定性,其他企业通过模仿或购买,同样可以获得。

③外部环境是企业成功地制定战略的决定性因素。

④企业的内部资源和能力须服从于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而进行调整。

根据上述基本观点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并进入有吸引力的行业。

迈克波特提出的五因素(供应商、购买者、行业当前竞争者、替代产品和行业潜在的进入者)模型就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分析工具。

企业战略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在已经选择的行业中合理地定位。

波特和他的同事们进而提出三种基本的战略定位模型:成本领先战略、差异(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化战略及集中战略。

()内部资源学派内部资源学派兴起于年代以后,“核心能力”理论是这一学派的代表。

内部资源学派的基本观点是:①每个组织都是独特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

这种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集合。

是成功地制定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利润的源泉。

②这种独特的资源和能力是伴随着组织的发展过程而积累起来的,其他的组织难以通过模仿、购买之类的手段而获得,除非重复其发展过程——这也是不可能的。

③并不是公司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都有潜力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当资源和能力是珍贵的、稀有的、不完全可模仿的和不可替代的,这种潜力才能变成现实。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

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浅论战略管理十大流派与代表作明茨伯格、阿尔斯特朗和拉蒙珀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即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视角,对战略管理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管理的真谛其实就象一头大象,十大流派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到大象的局部,只有综合集成各派的观点,才能对大象有整体的认识和体悟。

一、设计学派设计学派把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主观概念作用的过程,主张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传达,便于执行、检验和不断改进。

事实上,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提出的著名SWOT战略分析模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

设计学派强调,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顶层设计者,应切实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

设计学派的代表作包括菲利浦·塞兹尼克1957年出版的《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阿尔弗雷德·钱德勒1962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以及肯尼斯·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和1972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

二、计划学派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而正规化的过程。

原则上,决策者对整个过程承担责任,并尽可能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战略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

计划学派继承了设计学派SWOT分析的思想,但克服了设计学派过于主观的分析方法,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提出了许多制定企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

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堪称经典,申德尔和霍夫的《战略管理》(1979)亦是重要文献。

此外,在斯坦纳、艾考夫等人的推动下,计划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了如经验曲线、增长-份额矩阵、市场份额与获利能力关系PIMS等概念和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战略管理理论。

古典战略管理十大流派分析及评价

古典战略管理十大流派分析及评价

•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计划学派(The Planning School)•定位学派(The Positioning School)•创业学派(The Entrepreneurial School)•认识学派(The Cognitive School)•学习学派(The Learning School)•权力学派(The Power School)•文化学派(The Cultural School)•环境学派(The Environmental School)•结构学派(The Configuration School)(1)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195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设计学派的观点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是首席执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

该学派建立了著名的SWOT模型,该模型考察了企业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以及企业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要性。

战略产生于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过程,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战略应该是明确简单的,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

对设计学派的评价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的词汇,这些词汇构成了说明性学派基础的观点。

但是该学派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优势劣势的评估问题、战略和结构的问题、战略的明确性和灵活性问题以及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的实施问题。

(2)计划学派(The Planning School)(196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H·伊格尔·安索夫《公司战略》(1965)•申德尔和霍夫《战略管理》(1979)计划学派的观点同设计学派相似,计划学派也把市场环境、定位和内部资源能力视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

论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论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论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引言战略管理是一个关于组织如何通过制定和实施战略来达到其目标的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理论和模型已被开发用于指导战略管理的决策和实践。

本文将重点比较和分析三种主要的战略管理理论,包括波特的竞争战略、哈姆尔和普拉哈尔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土耳其战略学派的宏观环境分析理论。

波特的竞争战略波特的竞争战略是由迈克尔·波特在他的著作《竞争优势》中提出的。

波特提出,企业应该通过实施不同的竞争战略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他将竞争战略分为三种: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注。

成本领先战略追求以低成本提供产品或服务。

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并以低价格吸引客户。

差异化战略则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吸引客户。

企业通过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特征来获得市场份额和溢价价值。

专注战略则将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在特定的市场领域或客户群体上,以满足其特定需求。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强调企业应通过选择适合其资源和能力的战略来实现竞争优势。

然而,一些评论家对波特的理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其太过静态和二分法,并忽视了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性。

哈姆尔和普拉哈尔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哈姆尔和普拉哈尔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应通过发展和利用其独特的核心能力来获得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特定领域或行业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拥有的独特能力。

该理论认为,企业应特别注重发展那些能够增强其与竞争对手之间差异化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理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战略思维方式,使企业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动态。

它强调企业应发展能够与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不断演变的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尽管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战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有一些争议。

有些批评者认为,该理论往往过分强调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并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土耳其战略学派的宏观环境分析理论土耳其战略学派的宏观环境分析理论是由土耳其战略学者开发的。

该理论强调企业应考虑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并在其战略决策中加以利用。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是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

在这一历史时期,战略管理界出现了三个学派,即竞争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力能力理论。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竞争位势的取得、利润的来源及企业成长的原因等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现代西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加入WTO 后,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热的国内、国际竞争,如何在挑战中谋求发展,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深入理解先进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之后,相信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一、理论发展回顾1. 竞争位势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局限1980 年,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并逐渐成为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主流。

其理论核心是以企业竞争者、购买方、供应方、替代产品、潜在竞争者五种产业结构力量形成的竞争力量模型。

波特认为,企业制定战略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是高度相关的,并且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所在的产业。

五种竞争力量的综合作用随着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其结果是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着公司战略的制定。

也就是说,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市场中获取的位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为了保持这种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战略性投入以构筑行业壁垒保持优势位势。

竞争位势理论为解释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和获取持续超额利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分析依据,然而该理论却挣不脱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束缚。

首先,竞争位势理论认为产业内企业是同质的,企业战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与市场的外部位势,未来企业自身发展并不是企业制定战略所考虑的问题;其次,竞争位势理论是以“市场—企业—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制定企业战略的。

企业在进入一个新产业时,首先是根据产业的结构吸引力选择一个产业,然后在竞争者理性假设的前提下,对其战略作一个合理的判断后制定一个进入战略,最后进行战略性投资,参与竞争。

因此,该理念指导企业很容易导致企业进入一些看起来利润高、但缺乏经验或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元化战略。

战略理论的十大学派,你站哪一派?

战略理论的十大学派,你站哪一派?

战略理论的十大学派,你站哪一派?如果战略的形成过程是一头大象,我们就是那群摸象的盲人。

我们每个人都紧紧抓住大象的不同部位,以此试图描绘大象的全貌。

就像19世纪诗人约翰·戈弗雷·萨克斯在《盲人摸象》这首诗中写道的:众人互相责备,无视对方所指,没人见过大象,仍在唠叨不已!管理者通常被引导采用某种狭隘的视角来看待战略:规划或者学习、外部竞争分析或者内部“基于资源”的能力分析。

大多数的研究和建议都是片面的、不起作用的,管理者必须努力看到完整的大象。

纵览历史战略文献后,我们发现战略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创立以来出现了10个主要学派,包括3个规范性学派(“应该如何”)和7个描述性学派(“实际怎样”)常识君|有话说01设计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构思过程肯尼思·安德鲁斯(in learned et al.,1951)比较清晰和全面地表达了设计学派的思想——把战略的制定视为在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的威胁和机会之间取得基本匹配。

高管在深思熟虑之后制定清晰、简单、易于理解和独特的策略,以便每个人都能执行战略。

战略制定应该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思想过程,既不是一个程序化的分析过程,也不是凭借直觉发展起来的。

至少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直是战略制定过程的主导观点,有人可能会说,设计学派到现在还是一个主流学派,因为它对大多数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影响。

但是,设计学派并没有得到持续的发展,而是与其他一些观点相结合,构成了其他学派。

02计划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程序化过程安索夫的《公司战略》一书提出了计划学派的大多数假定,但不包括下面这个重要的假定:战略制定的过程不仅需要深思熟虑,还应该是规范化的,可以分解为明确的步骤,可以用审查清单的形式来描述每个步骤,并利用各种技术,特别是目标、预算、程序和操作计划等作为辅助手段。

这意味着一般计划人员取代了高管的位置,成为战略制定过程的主要角色。

03定位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过程第三个规范性学派通常被称为定位学派,其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的战略管理领域成为主流。

管理学派优缺点

管理学派优缺点

管理学派优缺点请分析泰罗、梅奥、西蒙等为代表的管理学派的优缺点。

泰罗管理学的理念将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优点在于(1)泰勒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

泰勒科学管理的精髓是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泰勒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工作方法,追求最高生产效率。

泰勒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

缺点在于(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的假设。

他还认为工人只有单独劳动才能好好干,集体的鼓励通常是无效的。

(2)“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梅奥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也称组织行为理论。

相较于泰勒的管理学理念,梅奥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优点在于(1)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非是经济人,金钱不是工人们工作的唯一积极性,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2)认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组织,它以它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们的行为,它以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着重大的影响。

(3)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除了社会因素,在人际关系上也要有一定的满足度。

缺点在于过于强调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忽略了企业管理层面的作用。

西蒙决策管理学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组织的决策是组织成员及其群体参与的结果。

其优点在于(1)突出了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

(2)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

(3)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但缺点在于忽略了管理动态过程中的其它几个方面,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等,将决策视为管理的第一,并不十分妥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与局限

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与局限

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与局限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与局限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是随着企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动荡化而逐步萌生并发展起来的。

1938年,巴纳德(Barnard)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

1965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安索夫的《企业战略》一书的出版,代表着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开端。

研究人员和管理者不断探索,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获取教训,形成了当今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最丰富多彩、最具创新的分支。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学派的划分关于战略管理理论学派的划分,最著名的是明茨伯格(Mintzberg)等在《战略历程》所划分的十大学派,其中,设计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概念作用的过程;计划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定位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分析的过程;企业家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预测的过程;认识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心理的过程;学习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应急的过程;权力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协商的过程;文化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集体思维的过程;结构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变革的过程。

他们还把十个学派分成三类。

从性质上看,前三种属于说明性的学派,其关注的是战略应如何明确地表述,而不是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必要工作。

随后的三个学派对战略形成过程中的具体方面进行了思考,它们侧重于描述战略的实际制定和执行,而不是侧重于描述理想的战略行为。

接下来的三个学派,认为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主角不只是个别企业家,还应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和人员。

最后的结构学派,是其他学派的综合,将战略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战略制定、战略内容、组织结构和组织关系等集中起来,归结成清晰的阶段或时期。

也有一些学者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文献归纳,将战略管理理论划分为九大学派。

分别是波特竞争学派、竞争力学派、组织学派、过程学派、资源学派、能力学派、知识学派、演化学派、动态学派。

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与局限

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与局限

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与局限1. 引言战略管理是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下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理论流派在战略管理领域崛起并发展壮大。

每个理论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

本文将探讨不同战略管理理论流派的贡献和局限,并分析其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2. 传统经济学流派传统经济学流派主要关注组织内部行为和经济环境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其中,麦克米伦学派强调了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率对组织战略的重要性,提出了经济学范式的战略决策模型。

而约翰逊学派则关注市场竞争和行业结构对组织战略的影响,提出了行业结构理论。

这些流派的贡献在于为战略管理提供了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并且强调了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然而,传统经济学流派忽视了组织内部的非经济因素和超越短期利润的长远目标。

3. 行为科学流派行为科学流派关注组织内部的行为和人力资源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其中,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学派提出了激励理论和人性化管理的观点,强调员工满意度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另一方面,奥斯本学派关注组织文化和领导力对战略决策的影响,提出了领导风格理论。

行为科学流派的贡献在于将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因素纳入战略决策的考虑范围,并且强调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然而,行为科学流派忽视了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战略决策的影响,以及个体行为的动态性。

4. 社会学和政治学流派社会学和政治学流派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政治力量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其中,乔治·斯图尔特学派提出了权力和冲突的概念,并强调组织政治对战略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性。

社会学和政治学流派的贡献在于强调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并且揭示了组织内部的权力结构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然而,社会学和政治学流派忽视了经济因素和市场竞争对战略决策的影响,以及组织内部的合作与合谋。

5. 公共管理学派公共管理学派关注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

其中,波特学派提出了竞争策略和价值链的概念,用于分析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评价战略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优缺点战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大可用于国家,小可用于个人。

系统的战略思想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目前战略管理理论已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开篇说:“兵者,国之大事也”。

外国人翻译成“战略是国家大事”。

而战略的概念在用于企业后,便成为指导企业根据经营环境和自身实力确定经营目标、分配关键资源、组织各类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进行一个好的战略管理,不仅是企业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演变。

战略思想10大流派是战略管理上十分著名的思想。

由明茨伯格、阿尔斯塔兰德和兰佩尔等梳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及结构学派等十大流派。

但是只有把这几个学派整体来看,才是完全的理解战略管理。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10大学派的优缺点。

一、设计学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是有控制、有意识的思想过程。

设计学派是一个精确定义的过程。

主张的是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执行。

代表人物:安得鲁斯(哈佛商学院教授)1971年《公司战略概论》主要观点:战略规划是有一个有意识控制的思想过程,战略的规划和控制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

企业战略管理应当清晰,简明,易于理解和贯彻上佳的战略应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有充足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主要贡献:SWOT分析模型(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设计学派的优点:将战略当成概念化(conception)的过程,强有力的CEO在该学派论点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设计学派在可操作性强,或稳定性强(不确定性小)的条件下比较适用。

设计学派的缺点:第一,优势与弱点的评估。

设计学派将战略制订者(CEO)与执行者(Doers)分裂开来。

第二,战略与组织结构.战略是先导于组织结构的。

第三,战略的直截了当。

非常明确的战略也证明会降低组织的灵活性。

第四,战略制订与实施分离。

“制定—实施”是设计学派的核心。

战略制订与实施在该学派中被分配给两种不同的人去完成,就像将军作出决策,士兵去冲锋一样。

这其中最大的弱点是信息的不完全或失真。

二、计划学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战略制定过程是有控制的、自觉的和正规的过程。

计划学派是一个正式规范的过程。

在设计学派的基础上,发展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法,提出了很多制定战略的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相比设计学派的定性分析,计划学派克服了相关的缺点。

代表人物:安索夫1965年《公司战略》主要观点:战略制定是有一个有意识控制规范化过程。

战略的制定应当详细、具体、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层层分解保证战略实施过程的顺利完成。

主要贡献:在研究多角化的经营企业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战略分为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两大类;战略由四个要素构成的,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

计划学派的优点:第一,计划人员可以作为分析人员在前端提供数据输入,尤其是管理人员易于疏忽的数据输入。

第二,计划人员也能在后端仔细检查制定出来的战略,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详细的评价。

第三,计划人员可以作为催化剂,但不是为了促进某些命令的正式计划,而是促进任何形式的战略行动在特定的时期内对于特定组织都有意义。

战略产生于一个可控的、自觉的正式规划过程,该规划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通过审查清单的方式,每个步骤都能得到详细的描述,并利用各种分析技术来完成。

计划学派的缺点:第一,预定的谬论。

战略规划依靠稳定预测。

第二,分离的谬论。

硬数据与软信息的薄弱。

第三,程序化的谬论。

程序化的顶峰。

三、定位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战略制定是确定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通过对产业态势的分析,并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研究,来确定自己的定位。

产生的是“五力模型”,提出了很多工具和方法,像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分析等,帮助企业制定竞争战略。

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哈佛商学院教授)定位学派的优点:第一,为战略管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为战略管理学术研究开辟了许多条途径,并为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第三,人们应当对定位学派中的观点进行综合,并找出方法,用其他学派的观点来对这种观念进行综合。

定位学派的缺点:第一,关于重点的评论。

定位学派的方法是片面的,它符合经济学的要求,特别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但却与社会学和政治学,甚至非量化的经济学是背道而驰的。

第二,关于适用环境。

定位学派适用环境是狭小的。

定位学派对外部条件的偏重,尤其是对整个行业及竞争状况的重视,而忽视组织的自身能力。

第三,关于战略过程。

定位学派的要旨并不是要我们离开组织去学习,而是呆在组织内完成计算工作。

计算不仅妨碍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而且妨碍个别员工职责的完成。

第四,关于战略。

定位学派不是把战略看作是观念并鼓励对战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而是注重若干战略的通用性。

四、企业家学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战略制定要依靠领导者个人的经验和直觉。

是一个充满幻想的过程。

也叫创新学派。

强调的是企业家与生俱来的睿智和领导力,表明战略是企业家个人价值观念的体现。

代表人物:富兰克奈特《企业家精神:处理不确定性》、克林斯和摩尔《组织的缔造者》、约瑟夫熊彼特《创造性破坏》、彼得得鲁克《企业家的领导》主要观点企业家战略的战略思考可以归纳为“向前看”、“向后看”、“向下看”、“从侧面看”、“从远处看”,最终要“看穿”。

企业家学派的优点:企业家学派在战略形成这方的某些内容很值得我们对它进行评价,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前摄特点、个性化领导能力的作用和战略远见。

在企业领导的组织内,有关战略和经营的决策权都集中地掌握在首席执行官手里。

这两种权利的集中,保证了战略的制定完全是以企业经营上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帮助企业提高了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企业家学派的缺点:企业家学派也是表现出了一些严重的不足。

企业家学派是完全用个别企业领导人的行为来展现战略形成的,但是企业家学派对战略形成这个过程却从未细致地论述。

企业家学派对走入困境的企业组织,多开出的良方简单明了:去寻找新的、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

战略和经营的策划权的集中虽然帮助企业提高了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但容易使得首席执行官纠缠在企业经营活动的细节当中,从而失去战略思考的眼光,要么脱离实际,沉湎于战略远见的空中楼阁当中。

五、认识学派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战略制定过程是一个人脑思维的过程。

表明战略实质是一种直觉和概念,是战略家心里的认识过程。

认识学派的优点:第一,它是沟通较为客观的设计、计划、定位和企业家学派与较为主观的学习、权力、环境和构造学派的一座桥梁。

第二,认识学派是以潜力为特征。

战略形成过程是一个认识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作为概念的战略形成的基本过程。

当我们贬低或者完全忽略经验理智、创造性洞察力和直觉综合这些现象时,我们的理解本身也存在被歪曲的风险。

第三,注重使用环境,注重战略形成过程的特殊阶段,特别是战略概念形成时期、已存战略的再造时期,以及由于认识偏执导致组织固守显存战略的时期。

认识学派的缺点:第一,主要把战略形成看作时个人过程而不是集体过程。

第二,认识学派的研究成果对认识心理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对于战略管理研究的贡献却是极为有限的。

六、学习学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应急的过程,表明战略的基础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说明性的。

学习学派的优点:第一,撼动了长期以来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处于主流地位的“理性”思想,认为战略是通过渐进学习、自然选择形成的,可以在组织上下出现,并且战略的形成与贯彻是相互交租在一起的。

第二,学习学派带来了研究战略形成过程这样一个现实,而这一点正是其他学派所缺乏的,战略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企业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制定战略。

学习学派的缺点:第一,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危险,即导致战略的分散,比如没有战略、抛弃正确战略、或干脆不要战略、或迷失战略、甚至导则错误的战略。

第二,注意学习是很重要的,但它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一个真正的学习组织有时也会担心自己的学习是一种徒劳。

第三,学习的过分强调可能会使一个连续的和完美的可行战略遭到破环。

七、权势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协商的过程,是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利益团体运用权力、施加影响、不断谈判、相互控制和折衷妥协的过程。

权势学派的优点:第一,战略制定不仅要注意经济、行业、及竞争因素,而且应当注意决策中的政治因素,注意均衡考量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同时,在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化解和排除来自组织内外部的个人或集体利益的牵制或干扰。

第二,将一些游泳的词汇引入战略管理领域,例如“联盟”、“政治对策”和“集团战略”。

权势学派的缺点:第一,战略形成是有关权力的,但它不仅仅是关于权力的问题。

它对于其意义作出了过头的阐述,将注意力集中在分裂和局部问题上,领导能力、文化,以及战略概念本身往往被忽视。

第二,忽略战略管理工具和模型的研究。

第三,对政治过度关注,可能会耗费组织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忽视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

八、文化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把战略形成看做是一个集权思维的过程。

战略形成是社会交互过程,建立在组织成员的共同信念和理解的基础之上。

文化学派的优点:文化学派引入了社会过程中重要的集体思维,确立了组织风格和个人风格的同等地位,并且便于建立整体性的观念。

与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的“割断历史”的倾向相反,它将战略根植于色彩斑斓的组织历史画卷之中。

文化学派的缺点:第一,它会阻碍必要的改变。

第二,文化本身就难以构建,后来再重造就更难,而且还很容易受到破环。

第三,概念上的模糊性。

九、环境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把战略形成看做一个反应的过程,研究的是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对战略制定的影响,组织必须适应环境,否则会被淘汰。

代表人物:Hannan Freeman环境学派的优点:第一,偶然性观点。

“一种最好的办法”去管理组织,这种办法完全要依组织的大小、组织的技术、组织(发生事情时)环境的稳定性、外部的敌对性等等而定。

第二,种群生态学观点。

认为是外部条件使组织处于特定的活动范围内,要么组织按环境改变自己,要么被“淘汰”,而“淘汰”就是战略选择,让组织脱离于组织及其领导之外,而处于环境之中。

第三,社会习惯理论(“铁笼子”观点)。

有关一个组织在其环境中所面临的习惯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其他组织以及该组织自身。

认为由环境所施加的政治及意识形态压力虽然减少了战略选择,但并未完全消除这种选择,此时环境变成了“铁笼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