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局麻常见原因以及不良反应
局麻常见原因以及不良反应局麻(局部麻醉)是一种在手术过程中仅麻醉特定部位而不丧失意识的麻醉方法。
它使特定部位或区域的神经失去感觉,从而实现对该部位的外科手术或疼痛治疗。
局麻的常见原因:1. 手术需要:局麻常用于各种手术,如皮肤切割、切口修复、肿瘤切除、关节置换等。
通过局麻,患者只需局部麻醉,可以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和并发症。
2. 疼痛管理:局麻可用于麻痹特定部位来缓解疼痛。
比如在分娩过程中,麻醉师会给孕妇施行腰麻,以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
3. 诊断措施:有时,医生需要进行特定区域的诊断或治疗。
通过局麻,可以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对这些诊断工具和治疗措施感觉麻木,以减轻病人的不适。
局麻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1. 局部反应:局部反应主要体现在注射局麻药后,局部出现的疼痛、肿胀、瘀血、血肿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暂时的,可以通过休息和冰敷等方法缓解。
2. 全身反应:全身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和心血管系统反应等。
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和休克等,是对局麻药过敏的表现。
神经系统反应可能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反应可能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或降低等。
需要注意的是,局麻的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并且非常罕见。
大多数患者在局麻后都可以平稳地恢复。
但局麻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神经损伤、意识障碍等。
因此,在使用局麻之前,医生应详细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并确定是否适合使用局麻。
总之,局部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各种手术和疼痛管理。
尽管局麻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风险,但通过细致的选择和操作,这些风险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从而使患者在手术期间更加舒适和安全。
医生在使用局麻之前应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局麻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疼痛科常见应急预案及演练
一、引言疼痛科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处理各种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问题。
由于疼痛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加之疼痛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因此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疼痛科常见应急情况,提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二、疼痛科常见应急情况及应急预案1. 患者突发意识丧失(1)应急预案: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启动应急预案;2)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同时通知急诊科;3)评估患者病情,如有必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做好记录,向上级领导汇报。
(2)演练方案:1)模拟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场景,由医护人员进行CPR操作;2)模拟急诊科接收患者,进行抢救;3)评估演练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应急预案: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启动应急预案;2)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做好记录,向上级领导汇报。
(2)演练方案:1)模拟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场景,由医护人员进行救治;2)评估演练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3. 患者发生器械故障(1)应急预案: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启动应急预案;2)停止使用故障器械,更换备用器械;3)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做好记录,向上级领导汇报。
(2)演练方案:1)模拟患者发生器械故障场景,由医护人员进行救治;2)评估演练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4. 患者发生感染(1)应急预案: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启动应急预案;2)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做好记录,向上级领导汇报。
(2)演练方案:1)模拟患者发生感染场景,由医护人员进行救治;2)评估演练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疼痛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疼痛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疼痛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疼痛临床医学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其他治疗了许多用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疼痛病人,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痛苦,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及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疼痛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一、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在疼痛临床中局麻药的应用治疗很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很大。
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药物身的毒性强度、注射部位和途径及单位时间内注入人体内局麻药的药量有着密确的关系。
归纳起来,临床上常见的有中毒反应、过敏反应和高敏反应等三大类,这三大类不良的性质虽不尽相同,但在临床表现中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当突然出现严重的反应时均可有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严重抑制,鉴别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除上述三种反应外,有时也可发生正铁血红蛋白形成,此不良反应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也能造成不良后果。
(一)中毒反应局麻药中毒反应是因血液内的局麻药浓度快速或持续不断升高,超过机体内的负担能力和代谢速度。
据Daivhni(1960)的统计,在应用局部麻醉的过程中,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0.2%,而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有98%属于毒性反应所致。
1、全身性毒性反应的主要因素(1)同的给药途径造成机体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不同。
误入动脉内是目前共认的局麻药诱发全身性中素反应的主要因素。
(2)病人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肾功能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小剂量局麻药注射产生毒性反应的现象,往常被认为是药物过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头颈的用药,可将局麻药加压注入小动脉内,使药物逆行从颈动脉进入颅内,使脑内血液中的局麻药突然增高,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
作者在为一颈椎病患者做星状神经节阻滞时,注射1%利多卡因1.5ml(mg)后引起了严重的呼吸抑制的意识消失。
2、中毒反应的临床表现(1)中枢神系统兴奋是毒性反应的早期症状轻者表现为面红、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眩晕、耳鸣等;中度中毒反应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视物模糊、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肌肉抽搐、惊厥、窒息等,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死亡。
秋水仙碱联合苯溴马隆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瘤细胞膜上的抗原,在肿瘤细胞脱落坏死后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由此提升血清中CEA水平。
CA125与CA153在胆管癌病变转移时会出现水平提高,可作为病变严重度反映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治疗后患者的CEA&CA153与CA125水平均更低,提示在放化疗治疗的基础上,为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可提升疾病治疗的近期疗效,使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得以下调,对肿瘤进展起到控制作用。
与梁斐等冈研究报道:晚期胆道恶性肿瘤应用放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有效率为62.5%,高于单独应用放化疗组的35.0%基本相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贝伐珠单抗的加用并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具备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在保障疾病治疗效率提升的同时,不会使患者的药物毒副反应增加。
综上所述,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施予放化疗联合靶向药品的疗效确切,可提升近期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1]张洁.肝胆肿瘤分子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0,63(2):81-89.[2]李恩山,孙延雷,刘学键,等.小范围肝切除治疗Bismuth-Cor-lette#、'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经验[J].中华外科杂志,2019,15(7):523-526.[3]蔡文斌.奥沙利钳与替吉奥合并用于晚期胆道肿瘤70例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7):1029-1030.[4]雷海龙.奥沙利钳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胆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151-152.[5]孔炜伟,杨菊,闫婧,等.同步加量和同步保护螺旋断层放疗治疗不可切除胆道癌的效果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9,57(4):293-298.[6]姚国良.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钳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钳对晚期胆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31(6):488-491.[7]田聪,韩坤,甘志华,等.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联合替吉奥二线解救治疗晚期胆道肿瘤的临床疗效[J].肿瘤,2018,38(11):1064-1070.[8]梁斐,王靖雯,邱萌.探究卡培他滨在可切除胆道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作用——BILCAP研究解读[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7):545-552.(收稿日期:2020-05-21)秋水仙碱联合笨溴马隆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孙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嘌吟代谢紊乱,即机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多数患者侵犯第一个关节是第1跖趾关节。
吗啡皮注射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吗啡皮注射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护理黄珍珍;吴慧莉;朱琳;华娟叶;徐伟群【摘要】目的探讨吗啡皮下注射联合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浙江省肿瘤厌院治疗的30例中重度癌痛且口服缓释吗啡耐药患者,采用盐酸吗啡皮下注射,待患者疼痛稳定医将24 h所需的盐酸吗啡总量转换成芬太尼透皮贴剂用量,长期维持使用,观察其并发症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本组29例患者疼痛控制良好,1例患者疼痛控制失败.药物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排便困难等,通过精心护理后缓解.结论吗啡皮下注射后芬太尼透皮贴剂长期使用能有效控制疼痛.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早期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mplications in moderate-severe cancer pain patients by subcutaneous-injection of morphine and Fentanyl Transdemal system and tq summarize the nursing points. Methods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1,30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cancer pain and tolerance by oral sustained-release morphine in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used morphine injection 24h. When the pain was stable, the 24h sum of the total injection morphine was converted to the total amount of transdermal fentanyl system,with a long-term maintenance using. The complications were closely observed and treated accordingly.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29 cases were completed successfully and one case faile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itration treatment included constipation, nausea, vomiting, dizziness, drowsiness, difficulty in defecation,which can be relieved by careful nursing. ConclusionBy converting titration of morphine into the long-term use of transdermal fentanyl system,moderate-severe cancer pain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early observation and treate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event severe complications.【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1(028)019【总页数】3页(P31-32,42)【关键词】癌痛;爆发痛;并发症;护理【作者】黄珍珍;吴慧莉;朱琳;华娟叶;徐伟群【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杭州,300004;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杭州,300004;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杭州,300004;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杭州,300004;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杭州,30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4.1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要求措施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要求措施术后并发症指的是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和患者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防治要求和措施。
1.感染:术后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手术切口或其他操作部位。
为了预防感染,患者需要保持局部切口或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术后必要的抗生素预防也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措施。
严密监测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等病情指标,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出血:手术过程中,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应该在手术后严密观察术后出血情况,遵从医嘱,避免剧烈运动和剧烈活动。
如果出现异常出血,应立即就医。
3.血栓形成:长时间卧床、手术创伤以及手术全身麻醉等因素容易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患者应该及早活动,进行袜子或药物预防,同时根据医嘱正确使用抗凝药物。
4.呼吸系统问题:手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以及卧床休息时间过长,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为了预防呼吸系统问题,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肺部通气,适量活动。
必要时,可进行物理疗法,如气管吸引等。
5.尿潴留:手术过程中,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可能导致尿潴留。
加强术后的尿液观察和监测,及时安排引流尿液。
如果患者出现尿潴留的症状,如尿频、排尿困难等,应及时给予导尿。
6.神经系统问题:一些手术会涉及到神经系统,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术后神经功能不全、感觉异常等问题。
为了预防神经系统问题,术后患者需要注意手术部位的冷热感觉变化和功能恢复情况,遵循医嘱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7.难以控制的疼痛: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难以控制的疼痛,影响患者的恢复。
为了减轻术后疼痛,术后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药物镇痛治疗,必要时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
在术后防治并发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术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包括对患者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和术前指导等,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静脉药物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药物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硬结。
其他不良反应
还可能出现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药物输注速 度过快或过慢等其他不良反应。
处理不良反应的原则
1 早期预防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 提前评估患者过敏史、选 择合适的静脉通道等。
2 及时发现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及 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征兆。
根据患者的需要,调 整药物的浓度,防止 药物过高或过低引起 不良反应。
通过其他途径 给药
如静脉通道存在问题, 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给确定,应及时咨询专 业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静脉药物治疗的常见不良 反应及处理措施
在静脉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扰和危害。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并采取有 效的处理措施。
静脉药物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可能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 吸困难等。
药物溶液温度异常
药物溶液温度异常可能导致组织刺激、烧伤等 不良反应。
处理药物静脉炎的措施
1
早期发现
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若出现红肿、疼痛等征兆,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2
拔除导管
如果已发生明显的静脉炎,应立即拔除该静脉通道。
3
冷敷及局部药物处理
可用冷敷、局部消炎药物等处理静脉炎症状。
处理药物溶液温度异常的措施
药物溶液温度异常可能导致组织刺激、烧伤等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包括:
1 停止药物输注
立即停止给药,防止不良 反应继续发展。
2 冲洗受损组织
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受到 刺激的组织,缓解不适症 状。
3 密切观察
观察患者的症状,如有需 要,及时就医。
《疼痛诊疗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747006
《疼痛诊疗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747006《瘗痛诊疗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I.痿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及诊断与处理的一门学科。
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
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的改变。
3.触诱发痛:是指在慢性疼痛的情况下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觉。
4.外周敏化:组织损伤和持续性炎症是非常强烈和长期的有害刺激,一定强度的刺激在长期传入后增强了对疼痛通路的反应性,此现象称外周敏化,其构成了神经性“记忆和学习”的主要形式。
5.中枢敏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在痛觉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可艱性变化。
可塑性是不同环境刺激引起神经系统调整其功能的能力。
神经元胞膜兴奋性与突触效能的增加以及抑制作用的降低,导致伤害感受性通路神经元和环路功能的增强从而引起中枢敏化。
6.视觉模拟■表VAS:通常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长10cm的粗直线,左端写“无痛”右端写“剧痛”。
被测者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标记,测量左端至标记点距离即为评分。
7.三叉神经病: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的阵发性的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烈疼痛,或伴有同侧面肌痉O8.神经病理性疼痛: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如神经系统损伤受压,缺血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分型:①周围神经性疼痛;②中枢性疼痛;③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
9.痛觉过敏」是指伤害性感受器阈值降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增强。
10.带状疱疹: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疱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皮肤感染,其特征是沿感觉神经相应节段引起皮肤疱疹并伴严重疼痛。
II.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和损伤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12.不通则病:指某种或某些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使经络脏腑之气机痹阻,血脉瘀滞不通引起疼痛之症。
疼痛管理-基础理论篇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疼痛管理-基础理论篇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1.下列属于NSAIDs 药物不良反应的是:()。
答案:胃肠道损伤###肝肾损伤###过敏反应2.中枢神经病理性痛包括()。
答案:梅毒脊髓炎###脑梗###癫痫3.在椎间盘突出症的射频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
答案:椎体终板的热损伤###电极折断###椎间盘感染###血管损伤4.以中医病因分类的三因学说讲,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归纳为()这三类。
()答案: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不内外因5.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可分为()这几步。
()答案:减少药物治疗###初步形成治疗目标###评估###技能训练###重塑患者对待疼痛的态度###增加运动锻炼6.2020年7月,IASP除了修改疼痛的定义外,还特别解释疼痛的词源,并对该定义作出6项扩展:()答案:语言描述仅仅是表达疼痛的方式之一,语言交流障碍并不能代表一个人或者动物不存在疼痛感受。
###疼痛与伤害性感受不同,纯粹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感觉,神经元和神经通路的活动并不代表疼痛;###个体对自身疼痛的主诉应该予以接受并且尊重;###疼痛始终是一种主观体验,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学习感知疼痛,并认识疼痛的实际意义;###疼痛通常是一种适应性的和保护性的感受,但疼痛同时也可以对身体机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7.慢性疼痛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答案:应遵从用药个体化原则###按药物作用的时间间隔给药###尽量口服给药###同时应用辅助药物8.以下属于阿片类药物的有:()。
答案:芬太尼###羟考酮###吗啡9.癌性疼痛的主要病因是()。
答案:肿瘤侵犯神经、侵犯胃肠道或软组织引起的疼痛###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神经炎、放射性骨坏死引起的疼痛###长期卧床形成的褥疮、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肿瘤骨转移导致的疼痛10.Ai-PCA系统组成包括:()。
癌痛药物并发症处置预案
一、前言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有效预防和处理癌痛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癌痛药物治疗过程中,针对药物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医疗机构应成立癌痛药物并发症处置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小组成员包括:疼痛科医生、临床药师、护士、医务科等相关科室人员。
3. 小组成员职责:(1)疼痛科医生:负责癌痛药物的处方、调整和并发症的诊疗。
(2)临床药师:负责癌痛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药物相互作用监测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
(3)护士:负责癌痛药物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患者教育。
(4)医务科:负责本预案的监督和执行情况的评估。
四、癌痛药物并发症预防措施1. 严格按照癌痛药物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2. 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教育,使其了解癌痛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3. 加强药物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4.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疗效,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5.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实施个体化用药,避免因药物过量或不足导致的并发症。
五、癌痛药物并发症处理流程1. 观察期:患者开始用药后,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2. 报告期:若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向癌痛药物并发症处置小组报告。
3. 诊断期:癌痛药物并发症处置小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4. 处理期:(1)轻度不良反应:可给予对症治疗,如口服止吐药、抗过敏药等。
(2)中度不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营养支持等治疗。
(3)重度不良反应:立即停药,给予抢救措施,如吸氧、抗过敏、抗休克等。
5. 跟踪观察期:在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癌痛药物并发症处置小组职责1. 收集、整理和分析癌痛药物并发症的相关资料,为制定预防和处理措施提供依据。
疼痛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疼痛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疼痛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疼痛临床医学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其他治疗了许多用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疼痛病人,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痛苦,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及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我院近几年共治疗疼痛患者 1245 例,现将治疗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小结如下。
1.资料1.1临床资料本组 1245 例中,男占 58.2%,女占 41.8%, 年龄 19 ~ 69 岁。
治疗种类:腰骶神经阻滞304例,颈椎椎旁及枕大神经阻滞93例,三叉神经阻滞 23 例,星状神经节阻滞 162 例,痛点阻滞 621 例,其它 42 例。
1.2 不良反应体位性头晕: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治疗后 5 ~ 10 分钟出现头晕、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多发生于高龄,体弱和饥饿患者。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静坐和平卧一段时间后即可消失,较重者可推入 50% 葡萄糖 60 ~ 100ml。
暂时性下肢麻痹:腰大肌及肌间沟阻滞可致单侧肢体麻痹,患者行走困难,局麻药作用消失后即可恢复正常。
霍纳氏症候群星状神经节阻滞时,患者均出现面部潮红、发热、眼睑下垂、复视等现象。
但一般都能耐受, 30 ~ 120 分钟左右可恢复正常。
1.3 并发症发生较典型的并发症 3 例,占病例总数的 0.24%。
其中:颈椎椎旁阻滞误入椎动脉 1 例,腰大肌肌间沟阻滞致高平面双侧阻滞 2 例。
2、体会不良反应虽然无生命危险,但给患者造成了痛苦和不同程度精神负担。
应在治疗前向患者解说清楚使其有心理准备,并可采取一定措施如嘱患者治疗前适量进食,治疗后休息 30 分钟再离开医院等。
误入椎动脉是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穿刺是由棘突旁径路,并越过了横突。
与穿刺针太细和过深是误入椎动脉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采取了必要措施:(1)降低局麻药浓度;(2)选用较粗的穿刺针;(3)针尖不穿过横突。
据观察疗效无明显差异。
疼痛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其处理
疼痛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其处理
李红;周志刚;马民玉;马君志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4(010)002
【摘要】@@ 我院疼痛门诊于1989~2002年共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的病人4250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痛点阻滞、臂丛神经阻滞、三叉神经分枝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现将我们在疼痛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报道如下:rn1 临床资料
【总页数】1页(P54)
【作者】李红;周志刚;马民玉;马君志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关注疼痛治疗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处理 [J], 申兴宏;向世迪
2.疼痛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其处理 [J], 李红;周志刚;马民玉;马君志
3.结核病防治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意见 [J], 无
4.疼痛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J], 殷国范
5.疼痛治疗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J], 常庚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以及处理
1
疼痛治疗常见不良反应
一、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二、过敏反应 三、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四、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 六、晕针
2
一、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中毒反应的临床表现 中枢神系统兴奋是毒性反应的早期症状 轻者表
现为面红、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眩晕、耳 鸣等;中度中毒反应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视 物模糊、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 肌肉抽搐、惊厥、窒息等,如处理不及时或 不当会引起死亡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抑制由大脑皮质逐渐至延髓, 其表现为嗜睡、痛觉消失、意识丧失、呼吸 浅而慢,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10
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
一、感染 二、张力性气胸 三、神经损伤 四、血管损伤 五、硬膜外间隙导管折断和拔管困难 六、全脊髓麻醉或高位硬膜外间隙广
泛阻滞 七、胶原酶并发症及其防治
11
一、感染
(一)临床表现 确认疼痛治疗而引起的感染和其他症状
(二)预防及处理 1、严格无菌操作 2、严格器械消毒,不要一针多用。 3、没有批号的中药制剂要慎用。对打开较久的药物应丢 弃。 4、做硬膜外间隙注药、关节腔注药,半月神经节阻滞及 深部或重要区域的治疗应在病房住院治疗,以便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得到治疗。 5、一旦出现感染,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对于表浅的 化脓性感染可切开引流,对大关节腔感染及化脓性脑脊 膜炎,可用小剂量的抗生素直接注入关节腔及蛛网膜下 隙中
6
三、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 不良反应
(一)临床表现 消化道系统 产生恶心、反酸、食欲减退、胃 痛,严重者出现胃出血。上消化道黏膜的损 害,有人研究报告249例类风湿患者几种 NSAID药物联合用1 年,胃镜观察发现,胃 黏膜糜烂占30%,消化道溃疡占10%。
疼痛科常见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详解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一、关节穿刺的并发症及预防1、关节感染为较严重的并发症。
若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无菌操作技术,一般很少发生,其感染率低于万分之一。
如适应证掌握不严或未按无菌技术要求操作则很可能发生关节内感染,可造成关节毁损或引起败血症。
关节穿刺部位一经消毒后即应视为无菌区,应按严格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关节穿刺后应以无菌敷料包盖,保护穿刺孔清洁不受污染,并连续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至少一周。
如发现有感染可能时则按关节感染予以早期处理。
最常见的为化脓性细菌感染,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常见。
此时宜加大有效抗生素用量,并按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治原则进行处理。
2、穿刺部位血肿或关节积血常用的穿刺部位(如前述)均已按操作要领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很少发生关节出血,除非关节本身存在易出血的病变或有血凝机制障碍等血液病。
术前应予相应治疗,纠正凝血障碍后再决定做关节穿刺。
3、关节软骨面损伤一般不易发生,如器械不良(例如穿刺针头不光滑或残缺),操作粗暴或未按正确要求进行操作则很易损伤关节软骨。
术后早期常不被察觉。
如软骨面损伤严重则可形成病灶,尤其在负重关节可引起继发性关节推行性变。
4、断针穿刺针本身这段或质量低劣于操作时易断损。
所以在穿刺前先仔细检查,挑选玩好光滑、粗细适当的穿刺针并按操作要求轻巧手术。
二、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1并发症的种类/神经阻滞针穿刺引起的疼痛,此种疼痛可引起高血压或休克。
/多次穿刺和粗暴穿刺引起的皮肤及组织损伤。
/刺破血管引起血肿(胸膜引发气胸),由于血肿或气胸的扩散诱发二次损伤, 如压迫、肿胀等。
/损伤周围脏器。
/刺人神经导致神经损伤而引起感觉异常。
多数神经阻滞中,阻滞区域必然产生感觉异常。
但是, 从理论上来讲, 阻滞针的穿刺可能产生损伤。
/感染。
非无菌操作或使用污染的操作用具。
即使无菌操作,也有可能发生感染。
/神经阻滞针损坏,如果在体内损坏,将形成异物。
/晕针。
2、并发症的预防/施行神经阻滞技术治疗技术麻醉医师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证书,同时还要求从事临床麻醉或疼痛治疗工作两年以上。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1. 引言1.1 疼痛在癌症患者中的重要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且严重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极为深远。
在癌症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高达70%,而其中有近一半的患者描述其疼痛程度为中度至重度。
疼痛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甚至加重患者的抑郁和焦虑。
对于重度癌痛患者,及时有效的疼痛管理尤为重要。
未经有效控制的疼痛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身体痛苦,还可能影响治疗的进展和患者的预后。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类型、程度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以实现疼痛的充分控制和患者的综合护理。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作为两种常用的镇痛药物,其在治疗重度癌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对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研究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药物选择建议。
1.2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作用机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是常用的镇痛药物,二者在治疗癌痛中起到重要作用。
盐酸羟考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激活μ-阿片受体来产生镇痛效果。
其特点是不但能够缓解疼痛,还能提高耐受性和改善情绪状态。
硫酸吗啡同样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镇痛效果。
硫酸吗啡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剧痛和慢性疼痛,并且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盐酸羟考酮和硫酸吗啡都是有效的镇痛药物,但在具体的治疗方案制定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疼痛类型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2. 正文2.1 临床研究设计和对象选择临床研究设计和对象选择是评价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研究设计上,应该采取双盲、随机、对照的方式,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研究对象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应该是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重度癌痛患者,包括疼痛程度、疼痛类型、癌痛病史等方面的严格筛选。
外科围手术期疼痛护理
04
术后疼痛护理实践与挑战
术后即刻镇痛措施落实
镇痛药物的及时给予
确保患者在返回病房后第一时间获得 镇痛药物,以缓解术后初期疼痛。
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实施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采用多模 式镇痛方案,以提高镇痛效果并降低 药物副作用。
镇痛泵的使用与管理
分类
根据疼痛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通常发生 在手术后早期,持续时间较短;慢性疼痛则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神经肌肉损伤、心理因素等均可导致 围手术期疼痛。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术前疼痛状况、心理 状况等。例如,老年患者、大型手术、全身麻醉、术前已存 在疼痛或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术后发生疼痛的风险较高。
3
疼痛主诉的响应与处理
对于患者主动报告的疼痛主诉,应迅速响应并进 行处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疼痛缓解。
药物治疗方案调整与优化
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制定个体化的药物 治疗方案。
药物剂量与给药方式的调整
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药物副作用,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 式,以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由于手术、麻醉或疼痛等原因 导致患者排尿困难,进而引发 尿潴留。
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排痰不畅等因素可 能导致肺部感染,加重患者病
情。
早期发现并发症技巧培训
01
加强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 态、疼痛程度等,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定期评估
02
03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的常见操作,如静脉输液、留置导尿管等。
这些操作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循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静脉输液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消毒皮肤,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多次穿刺。
-定期更换输液系统,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输液管。
2.过量输液预防:-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输液速度和总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检查尿量、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局部压痛、渗血预防:-注意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肌肉和神经的损伤。
-注射针头插入皮肤后,缓慢推进,避免快速穿刺。
-穿刺后,及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可用纱布进行轻压。
二、留置导尿管1.尿路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导尿管插入前,消毒尿道口,避免细菌污染。
-导尿管插入后,固定好导尿管,避免滑动和刺激尿道。
2.滞留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合理固定,并保持导尿管通畅。
-观察尿量,定期检查导尿管有无堵塞,及时处理。
3.尿失禁、溢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及时排空袋中的尿液,避免尿液积聚。
-导尿管使用期间,避免尿袋被拉扯或压迫。
三、疼痛治疗1.定位准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在注射前,确定注射部位无明显炎症、皮肤损伤等。
2.注射技巧:-使用干净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细菌感染。
-缓慢注射,避免药物过快进入组织。
3.注意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四、造口护理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使用干净的手套、无菌棉签等。
-定期更换造口袋和造口垫,保持干燥清洁。
2.皮肤刺激预防:-使用适合患者肤质的胶布或固定带,避免过紧或过松。
3.造口周围皮肤保护:-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润肤露,定期清洗周围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疼痛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疼痛临床医学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其他治疗了许多用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疼痛病人,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痛苦,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及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疼痛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一、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在疼痛临床中局麻药的应用治疗很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很大。
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药物身的毒性强度、注射部位和途径及单位时间内注入人体内局麻药的药量有着密确的关系。
归纳起来,临床上常见的有中毒反应、过敏反应和高敏反应等三大类,这三大类不良的性质虽不尽相同,但在临床表现中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当突然出现严重的反应时均可有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严重抑制,鉴别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除上述三种反应外,有时也可发生正铁血红蛋白形成,此不良反应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也能造成不良后果。
(一)中毒反应局麻药中毒反应是因血液内的局麻药浓度快速或持续不断升高,超过机体内的负担能力和代谢速度。
据Daivhni(1960)的统计,在应用局部麻醉的过程中,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0.2%,而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有98%属于毒性反应所致。
1、全身性毒性反应的主要因素(1)同的给药途径造成机体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不同。
误入动脉内是目前共认的局麻药诱发全身性中素反应的主要因素。
(2)病人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肾功能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小剂量局麻药注射产生毒性反应的现象,往常被认为是药物过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头颈的用药,可将局麻药加压注入小动脉内,使药物逆行从颈动脉进入颅内,使脑内血液中的局麻药突然增高,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
作者在为一颈椎病患者做星状神经节阻滞时,注射1%利多卡因1.5ml(mg)后引起了严重的呼吸抑制的意识消失。
2、中毒反应的临床表现(1)中枢神系统兴奋是毒性反应的早期症状轻者表现为面红、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眩晕、耳鸣等;中度中毒反应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视物模糊、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肌肉抽搐、惊厥、窒息等,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死亡。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抑制由大脑皮质逐渐至延髓,其表现为嗜睡、痛觉消失、意识丧失、呼吸浅而慢,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病例一(3)局麻药对心血管的毒性反应局麻药对心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阻碍去极化期间的钠传导,使心肌兴奋性降低,复极减慢,延长不应期。
临床上常用治疗剂量无明显影响,如果在单位时间内麻药浓度超过2-5UG/ML时,(利多卡因)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当血液浓度达5-10UG/ML时,心肌收缩呈进行性下降,心排血量下降;若超过10UG/ML时心肌呈显著抑制,并出现低血压。
利多卡因在疼痛治疗时的剂量仅在100MG以内,但有些患者也出现了毒性反应(误入血管)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反应,心脏亦受到一定的损害。
3、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1)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惊厥、抽搐、缺氧。
此时,由于肌肉痉挛致呼吸\心跳受累,可危及生命.积极防止毒性反应的发生是关键。
1)有效预防毒性反应的药物是安定,对人体生理干扰最小,对惊厥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术前口服5-10MG或肌肉注射10MG。
2)麻药误入血管内,注射前必须细心抽吸有无血液回流,在注入全剂量前,可先注入少量药液以观察反应情况。
3)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
4)警惕毒性反应的先驱症状,尤其在血管丰富部位阻滞时(骶骨),如惊恐、突然尖叫、头晕、入睡、耳鸣、多语、肌肉抽动。
此时应立即停止注射,拔针后及时有效供氧,必要时控制呼吸,以保证心脏的大脑的氧供。
5)开放静脉有效地维持循环。
(2)治疗局麻药在血液内迅速稀释和分布,所以一次惊厥持续时间多不超过1MIN。
1)发生惊厥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发生意外的损伤;2)吸氧: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3)维持血液动力学平衡;4)静注硫喷妥钠50-100MG。
(二)过敏反应局麻药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很低,不到所有局麻药不良反应的1%。
局麻药为非蛋白质,不能成为抗原,但它或其代谢产物可与蛋白、多糖结合后形成抗原,在第二天使用该药时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发生过敏反应的局麻药主要是脂类中的普鲁卡因,作为疼痛临床常用药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属酰胺类,在治疗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极为少见。
尽管如此,严重的过敏反应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有关局麻药过敏反应的机制目前尚未有诸多争论。
1、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的出现可在用药后数分钟内产生,也可延迟至用药后数小时。
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荨麻疹、粘膜充血、支气管痉挛、咽喉部水肿、休克、甚至循环骤停。
2、治疗(1)过敏反应的一般处理吸氧,开放静脉(输液)保持有效的血液循环。
(2)用药肾上腺素静脉注射0.25-0.5mg,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40mg;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50%葡萄糖20mg静脉注射。
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用氨茶碱250-500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可抗炎,30-50mg抗水肿静脉注射。
病例二(三)高敏反应高敏感反应是个体对局麻药具有高敏性的一种反应,即很少量的局麻药造成严重的反应。
剂量越大,反应就越严重。
它与过敏反应不同的是发生反应前无过敏史。
(四)促使正铁血红蛋白形成此反应的发生是因为血液中Fe2+转化成Fe3+而形成正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主要表现在口唇及指甲出现紫绀,轻者一般无须特殊处理,紫绀严重时,可注射亚甲蓝1-2mg/kg和吸氧。
(五)局部药物吸收痛由于痛治疗药物为多种药物的混凝合液,在硬膜外间隙注药,关节腔注药及痛点阻滞后当选小时,患者出现疼痛加剧,局部有发热感,大约12h后逐渐消失。
此类病人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即可。
二、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有解热镇痛及非特异性消炎作用。
其作用原理是药物抑制环氧化酶,使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从而发挥止痛作用。
钽疼痛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发生了诸多不良反应。
NSAID引起上消化道损害主要是由于前列腺素E的合成减少,上消化道黏膜失去了保护性。
(一)临床表现1、消化道系统产生恶心、反酸、食欲减退、胃痛,严重者出现胃出血。
上消化道黏膜的损害,有人研究报告249例类风湿患者几种NSAID药物联合用1 年,胃镜观察发现,胃黏膜糜烂占30%,消化道溃疡占10%。
(二)预防及处理1、NSAID药物造成不良反应后一般应在减量的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果胶铋等。
当然对严重的胃出血应停药,并及时对症处理。
2、用下列药物可防止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1)服咪索前列醇商品名为喜克溃治疗溃疡和用NSAID药物治疗胃肠病变及急性应急性溃疡等效果较好。
咪索前列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衍生物,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应用剂量是200mg。
每日4次。
(2)H受体拮抗剂在促使NSAID消炎药诱发胃黏膜损伤的诸多因素中,胃酸起一定的作用。
有些学者认为胃酸可增加NSAID在胃内的吸收,加重胃黏膜损伤。
雷尼替丁0.15g/次,饭前服用。
(3)硫糖铝和胶体次枸橼铋120-240mg/次,每月2次。
NSAID引起的不良反应,除上消化道的反应外,尚有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有些药物如非普拉宗还会造成严重的皮肤损害。
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在长期大剂量应用类固醇激素后,有些患者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表现有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等症状,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类固醇激素可抑制机体防御功能,诱发感染,长期应用还可引起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因此在控制症状后逐渐减量,防止发生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
疼痛治疗中应用类固醇药量一般一个疗程用药相当于5-7.5mg地塞米松(利美达松12mg),无明显药物反应。
如慢性疼痛1个月以上反复注射此类药物亦会产生以上症状,应引起注意。
严格掌握适应症。
四、中药的不良反应在疼痛治疗中,中药制剂的应用很多。
有口服、注射、外敷、熏蒸等多种用药方式和方法,造成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有复方丹参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复方威灵仙注射液、天麻注射液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外用药。
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尚不明,可能与制剂的纯度、质量、患者过敏体质以及给药速度快、剂量偏大有关。
(一)口服及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轻者寒战、发热、全身瘙痒、咳嗽、心慌、呕吐、重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心率增加、呼吸困难、头晕等。
2、处理应立即停止用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g,地塞米松5-10mg,50%葡萄糖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Vit Clg,如有呼吸困难,及时有效的供氧。
(二)用药的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接触性皮炎,一般出现为粟粒关红色丘疹,面部皮肤红肿、热灼痒,重者可造成丘疹、水疱、糜烂、液体渗出。
2、处理停止用药,对症治疗。
五、晕针在疼痛治疗中,由于患者精神紧张过度,对疼痛刺激敏感,以及体弱多病或老年患者等多方面的原因。
赞成一时性的晕针现象。
(一)临床表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停止后,突然出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晕倒现象、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症状。
(二)预防及处理1、对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除做好思想工作外,最好采取卧位治疗。
2、对老年体弱患者,行硬膜外间隙注药后,不要急早坐起和站立,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医生操作时,尽量让患者目光避开,以免诱发晕针。
4、一旦发生晕针现象,立即停止治疗,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重者开放静脉通路。
第二节疼痛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一、感染在疼痛治疗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严格的消毒,但仍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尤其是门诊治疗,大多数患者治疗后不使用抗生素。
(一)临床表现确认疼痛治疗而引起的感染和其他症状。
例(二)预防及处理1、严格无菌操作:1)对皮肤破损处应避开;2)硬膜外间隙注药及关节腔注药要在无菌操作间施术;3)穿刺后针孔要敷盖,24h内勿浸水。
2、严格器械消毒,不要一针多用。
3、没有批号的中药制剂要慎用。
对打开较久的药物应丢弃。
4、做硬膜外间隙注药、关节腔注药,半月神经节阻滞及深部或重要区域的治疗应在病房住院治疗,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得到治疗。
5、一旦出现感染,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对于表浅的化脓性感染可切开引流,对大关节腔感染及化脓性脑脊膜炎,可用小剂量的抗生素直接注入关节腔及蛛网膜下隙中。
二、张力性气胸是由于在治疗操作时损伤肺组织,造成肺裂伤口或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
随着病人的呼吸运动,胸腔内的空气不断增加,压力增高而形成。
常见于星状神经节阻滞、肋间神经阻滞、前斜角肌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以及肩胛骨内侧缘的痛点阻滞等。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患者在治疗进针时出现放射性胸痛咳嗽,短时间内(2h左右)发生呼吸困难、紫绀、缺氧、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