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__五十六朵花

合集下载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 (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 (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
居住地域最大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云南省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 迁徙最多的少数民族——瑶族 历史最久的少数民族——苗族
中华民族民族大家庭 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不论 大小一律平等;各族人民 对祖国的经济、文化、维 护统一做出了贡献。
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有( 五十六 )个民族,其 中,( 汉 )族人数最多, 其他民族人数较少,被称为 ( 少数民族 )。
我国民族分布图

壮族
藏 族
回族
蒙 古 族
维 吾 尔 族
苗 族
பைடு நூலகம்
满族
珞巴族
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我在民族大家庭里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想出来了吗? 56个名族的名称
汉族 、怒族、藏族 、白族羌族、壮族、侗族、畲族、 回族、京族、水族 、黎族、土族、满族、佤族、傣 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朝鲜族、撒拉族、 东乡族、阿昌族、珞巴族、塔吉克、景颇族、保安 族毛南族、塔塔尔、德昂族、独龙族、布朗族、 仫佬族、土家族、赫哲族、鄂伦春、基诺族、门巴 族、锡伯族、俄罗斯、拉祜族、蒙古族 、裕固族、 鄂温克、布依族、纳西族、哈尼族、高山族、僳僳 族、普米族、哈萨克、达斡尔、柯尔克孜、乌孜别 克、维吾尔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民族团结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说课稿团风小学叶玉姣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老师们:大家好!2011年11月15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认真听会的代表中有不少身着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同胞,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课件:说课内容)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体系、地位、内容(课件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好大一个家》的第一个话题。

它是对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设计的话题。

本单元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中华民族凝聚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的话题。

(课件附上本单元包含的主题和活动。

)本课无论是本单元还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本课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也略有了解。

2、说学情一般的学生都清楚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

但对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民族自治区,民族知识以及各民族杰出人物却了解甚少。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和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继定为:(课件: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能力与方法:培养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全国设立5个自治区。

了解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不分大小,地位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针对本单元的探究重点和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课件:教学重难点)4、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少数民族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知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课 五十六朵花》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课 五十六朵花》教学课件

音乐卡片
全曲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旋律优美抒情
主题A(1)
一阵轻柔的鼓声,仿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瑶族 的青年男女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大方聚集起来。
背景介绍 音乐学唱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卡片
全曲分为三部分
第二部分: 主题A(2)
音乐更加的热烈,人们在短暂的休息和交谈之后,又 纷纷跳了起来,尽情享受这幸福的狂欢之夜。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 就能引水上山了。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背景介绍 音乐学唱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卡片
范唱
伴奏
《阿喽喽》中,歌词里的“我”指的是什么?
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整个彝乡的人民。
背景介绍 音乐学唱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演奏时,各乐器音色多变、节奏穿插、配合精妙,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溜子锣
头钹
二钹
马锣
背景介绍 音乐学唱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卡片
范唱
《锦鸡出山》的五个主题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1.[山间春色]:表现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美丽宜人的春天景色。 2.[结对出山]:速度稍快,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对出山景象。 3.[溪涧戏游]:音色颇富变化,借以表现锦鸡嬉戏玩耍的欢乐情景。
背景介绍 音乐学唱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卡片
范唱
伴奏
羌族民歌的浓郁特色还主要体现在它动人的旋律上,你觉得
这首歌曲分为几段?每一乐段的情绪又有着怎样的变化?
两个乐段。前十六小节为第一乐段,后面 的是第二乐段,两部分的演唱情绪有差别。
第一乐段欢快跳跃;第二乐段舒展奔放。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1、(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师表扬)三、学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5、视唱曲谱:1)划拍视唱。

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

(一人指谱)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五十六朵花教案

五十六朵花教案

五十六朵花教案教案标题:五十六朵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十六朵花,并能够分辨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五十六朵花的名称和特点:包括花卉的名称、外观特点、生长环境等。

2. 学习五十六朵花的传说和故事:通过讲述与每种花相关的传说或故事,增加学生对花卉的兴趣和理解。

3. 观察和比较不同花卉的外观特点:通过观察真实的花卉样本或图片,让学生能够辨认和比较不同花卉的特点。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几种五十六朵花,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五十六朵花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探究:3. 展示五十六朵花的名称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记住它们的名称。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花卉,并在规定时间内了解该花卉的特点和传说。

5.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花卉,包括名称、外观特点和传说。

拓展:6. 分发五十六朵花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花卉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7.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他们选择的花卉及其特点。

总结:8.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五十六朵花的名称和特点。

9. 提问学生:“你们对五十六朵花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评价:10. 给学生分发一份小测验,测试他们对五十六朵花的认知和记忆。

教学资源:1. 五十六朵花的图片或实物样本2. 五十六朵花的传说和故事材料3. 五十六朵花的图片或卡片4. 绘画或手工制作材料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五十六朵花的名称和特点,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认同感。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花卉的外观特点,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

在评价环节,可以通过小测验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反馈。

儿童歌曲教案——《五十六朵花》

儿童歌曲教案——《五十六朵花》

儿童歌曲教案——《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朵花》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主题是花朵,具体包括五十六种不同的花朵。

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的歌曲,非常适合儿童们唱跟跳。

本教案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这首歌曲,教导孩子们关于花卉知识以及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五十六种不同的花卉,并认识各自的名字、外观及颜色。

2. 听、说、唱、跳、读谱。

3. 学习健康理念与环保思想。

4. 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五十六种不同的花卉名字、外观、颜色的学习。

难点:旋律、节奏、手势的学习和编排。

三、教学过程(一)引言通过播放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孩子们聆听这首歌曲。

歌曲的旋律非常优美,歌词也非常朗朗上口,很容易让孩子们喜欢。

(二)学习歌词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唱这首歌曲,教师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然后再把全曲唱一遍。

让学生们熟悉整首歌曲,把歌词记住。

(三)学习手势将歌词与手势搭配起来,较容易记忆。

比如,“百合花,百合花,手重重,头轻轻”,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指导手势,手臂放松,摇晃,头部微微倾斜,大家跟着教师一起模仿,比划。

(四)学习五十六朵花的名称、外观和颜色在歌曲中,提到了五十六种不同的花卉,请学生们列出这些花的名称及颜色。

教师简单讲解每朵花的特点、名称,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它们的外观和颜色。

(五)学习唱诗、读谱让学生们通过说的方式,来学习唱诗。

让他们一句一句读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节奏及每个词语的语调。

帮助孩子们学习基本的读谱技能,通过教学中的练习,来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华丽的歌词。

(六)学习环保理念通过歌曲《五十六朵花》,帮助学生建立起环保理念,让他们认识到花卉的重要性,珍惜环境和自然资源,从而保护我们的地球。

(七)学习文化内涵在讲述花卉的故事中,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

比如《菊花秋句》、《信之葵》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适当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八)小结解题教师可以进行带问答的方式,来检验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歌词、五十六种花卉的名称、外观、颜色及歌曲的文化内涵等内容。

人教版音乐五下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瑶族舞曲

人教版音乐五下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瑶族舞曲

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 成四三拍,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 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仿佛是人们在亲 切地交谈。
第三部分
A、主题的再现式:音乐更加的热烈,是第 一段的再现,所以用A来表示(人们在短暂 的休息和交谈之后,又纷纷跳了起来尽情 的享受这幸福的狂欢之夜。)
瑶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和歌舞音乐
民歌可分为山歌、长歌、古歌、风俗歌、劳 动歌、儿歌、二声部民歌等。瑶族的歌舞音 乐分为两类,一类是祭祖还愿仪式中边舞边跳 的祭祀歌曲,另一类是节日中的娱乐歌舞。
铜鼓是瑶族权利的象征,过去 在对敌抗战时,用以发号施令。 现在,凡丧葬婚嫁或娱乐场合, 用几十面铜鼓排列在一起,在 皮鼓的伴奏下,进行敲击,声音 铿锵洪亮,场面十分壮观。打 长鼓、庆丰收、祭祖先是瑶族 人民的传统习俗
乐曲简介 管弦乐《瑶族魅力,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 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瑶族舞曲》的音乐取材于我国瑶族民间歌舞-长鼓舞。长鼓舞是一种以男女双人舞对舞的形式, 舞姿既柔和婉转,又刚劲有力,仰俯摆动,左右旋 转,饶有风趣。作品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 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着盛装,打 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边歌边舞的欢乐场面。
瑶族,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中国 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瑶族按照语言、习俗和信仰等方面的差 异可划分为瑶语支系、苗语支系、侗水 语支系和汉语方言支系四大支系。瑶族 广泛分布在亚、欧、美等各大洲,民族 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 等地。
瑶族长鼓制作精细,外形美观。鼓身呈长 筒形,长83厘米左右,中腰细而实,两端粗 而空,蒙以羊皮,通体彩绘日月、花草或鸟 兽等图饰,极富民族风格。 瑶族民间舞蹈中,《长鼓舞》最为著名。 舞蹈者将鼓斜挂腰侧,双手拍击,或左手执 鼓中部,右手拍击,边击边舞。长鼓既是伴 奏乐器,又是舞蹈道具。每年农历10月16 日这天,人们便会如醉如痴地跳起长鼓舞。

【配套K12】五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教案人教版

【配套K12】五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教案人教版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5.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3.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4.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歌曲《阿喽喽》。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一课时《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们在热爱自己民族的同时加深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并能充分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3.学会运用愉快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投入、人人参与、热情表现。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学重难点: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唱准音高,控制好结尾处的高音;把握好歌曲节奏,并能较好的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听结合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互相问候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问大家:(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个民族吗?(56个)(2)、你知道你是什么族吗?(3)、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民族或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相关情况吗?(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做拓展)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民族——羌族,羌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羌寨。

二、了解羌族、揭示课题1、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歌曲中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

2、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有关羌族的相关民居、服饰、人物、羌笛、跳羌族锅庄舞等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

(加深学生对羌族的了解)3.羌笛和锅庄舞羌笛: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

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逢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想起羌笛的声音。

羌族的锅庄舞: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的去参加,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唱歌久不唱歌忘记歌》教案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唱歌久不唱歌忘记歌》教案
举例:介绍歌曲的民族背景,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色,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复杂的节奏变化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分解节奏,逐步教授,让学生跟着示范演唱,反复练习。
(2)音高的准确性:准确地唱出每个音,对学生的音准能力有较高要求。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情感,引导学生投入地演唱,表达歌曲内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唱歌久不唱歌忘记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为忙碌而忘记唱歌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唱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对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的讲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附点音符、切分音等节奏变化的掌握仍有困难。因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肢体动作和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和记忆。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总体良好,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表达不够流畅。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苗岭的早晨》教案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苗岭的早晨》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苗族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为此,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适时引导和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拓展思维。
1.丰富教学手段,让学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苗族音乐的基本概念。《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充满苗族特色的歌曲,它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反映了苗族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这首歌曲,了解苗族音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达苗族人民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苗族音乐特色。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示范等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
2.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跨文化素养;
4.注重课堂组织,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苗族音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这个实验将演示合唱的基本技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苗岭的早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以《苗岭的早晨》为教学内容。本章节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苗族音乐特色及风俗文化。内容包括:
1.欣赏《苗岭的早晨》,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欢快的节奏;
2.学唱《苗岭的早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五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教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五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教案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五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教案人教版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再看羌笛的图片,介绍羌族。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欣赏歌曲范唱录音,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背唱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欣赏乐曲的部分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导入.学唱歌曲《阿喽喽》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的下册的《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的下册的《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唱《吹起羌笛跳锅庄》第二课时:欣赏《瑶族舞曲》第三课时:学唱《阿喽喽》教学目标: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和幽默风趣的情绪
演唱《阿喽喽》。

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在唱奏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人人参与,大胆投入,相互配合。


学准备:(一)教具钢琴录音机或机,有关乐谱及卡片课堂打击
乐器。

(二)图片音像资料羌族瑶族人民服饰图跳锅庄的图片或录像,
羌笛的图片,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的演唱带伴奏带,《瑶族舞曲》的录音带。

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
乐欣赏。

本单元难点: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用五线谱教
学的班级学习 =的首调唱名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
认识。

《五十六朵花》教学课件(第5课时) (2)

《五十六朵花》教学课件(第5课时) (2)

新课导入
教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彝族,看看哪里的人 们有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教师: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 中人口较多的民族。那里的人民能歌善舞。(教师范唱──《 阿喽喽》)
学唱歌曲
教师:请大家跟着琴轻声填唱歌词。 提示:1.听琴默唱;2.随琴演唱;3.及时纠正错误的地 方;4.强调变拍子的地方,时值要准。
五十六朵花 (第5课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 吕 娜丽 于 宁
聆听感知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第二单元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少数民 族?
羌族──吹起羌笛跳锅庄 瑶族──瑶族舞曲 土家族──锦鸡出山
聆听感知
学生:羌族、瑶族、土家族。 教师:听听下面这首歌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学生:聆听《彝家娃娃真幸福》;彝族。
学唱歌曲
编创活动
教师:同学们《阿喽喽》这首歌曲比较活泼风趣,大家唱 的非常好;但我觉得演唱的形式有些单调,你们能为歌曲设计 出新的演唱形式吗?
表演;4.学生自己评价。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名称
五十六朵花
单元教学内容
1. 唱歌:《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

2. 欣赏:《瑶族舞曲》。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羌族、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体验感受,加深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特点的认识。

2.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和幽默风趣的情绪演唱《阿喽喽》。

3. 聆听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并能体验到乐曲速度和情绪的变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在歌曲的学唱与欣赏曲的聆听中能体验到羌族、瑶族、彝族这些少数民族歌、舞的音乐特色。

2. 能够勇敢、自信地参与跳锅庄舞、伴奏、唱歌等音乐活动,并能投入、热情地表现音乐,并进行相互配合。

教学难点:
歌曲《阿喽喽》中反复出现的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混合节拍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

专心听赏,并能够从整体上初步感受《瑶族舞曲》的音乐结构,利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阿喽喽》是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混合节拍,二拍子容易掌握,但是突然转到三拍子节奏就掌握不好,就连平时领悟强的学生都可能有困难。

措施:可以利用集体练习、比赛提趣的教学方法,既能解决问题,也能增加学生的节奏感。

对课堂中的个别差异要进行个别指导,还可以利用律动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区别,或者熟悉歌曲后,找一找歌曲中有几处是三拍子,随音乐在三拍子的地方做律动等。

问题:《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是从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年级的,但由于时间的原因,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可能已经淡忘了。

措施: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时间帮助学生将前面四个单元的《五十六朵花》进行简单的梳理,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赏析法、体验法、感知模仿法、引导法、联想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
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5.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4.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木鼓歌》,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2.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木鼓歌》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

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民间音乐《锦鸡出山》,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锦鸡出山》五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土家族,看土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民间音乐合奏《锦鸡出山》
(1)《锦鸡出山》是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

乐曲生动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情态,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全曲分为【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五个部分。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山间春色】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结队出山】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溪间戏游】
(5)欣赏乐曲的第四部分【众御顽敌】
(6)欣赏乐曲的第五部分【荣归】
(7)完整地听赏一遍《锦鸡出山》
3.“打溜子”是土家族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

演奏时,各乐器音色多变、节奏穿插、配合精妙,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4.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歌唱《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大家看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学生回答:用抽水机将低处的水抽上来或是电力灌溉)。

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

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2、学唱歌曲《阿喽喽》
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

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