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关于“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建议浅议
关于“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建议浅议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摘要: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难这个突出问题,“订单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新的培养模式被正式提出并加以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鉴于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特别是教育资源和教育体制、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该模式在实施中又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近年来,“订单式”培养在职业院校中得到广泛实施和推广,并以其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校的欢迎。
但是,该模式在实施中又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一)普通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阻碍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办学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比较严重的是“职教普教化”现象。
一些学校仍实行传统的研究性质的学科教育模式,过多强调学科性,盲目加大基础课比重,削弱职业技能的训练;或仍然沿用、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相关专业进行缩减,实际成了本科压缩型。
(二)教师实践能力弱,使许多订单难以合格完成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情况虽有所改观,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情况仍很严重,专任教师中至少一半的教师没有真正出过校门。
由于生活的圈子狭窄,环境相对封闭,教职工对市场经济陌生,对色彩缤纷的社会缺乏应有的和足够的全面、客观的了解、认识和把握,更谈不上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
加之一些学校并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放在第一位,对教师走出去没有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和保障,对教师的考核与收入分配仍主要以授课量为杠杆,还有许多行政性、事务性要求,使得教师出门很困难。
因此,即使学校接到订单,也难以按用人单位要求完成。
(三)如何多接学生满意的“订单”是一个难点实行“订单培养”,要求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这对于有体制和隶属关系天然优势的民办学校来讲相对容易,但对于仍居大多数的“吃财政饭”的公办学校来说,要做到从“学校教育模式”到“企业教育模式”的转变要困难得多。
_订单式_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2011.7“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周治巧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紧密合作,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教育实践中又面临诸多的问题与矛盾。
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对策,以优化人才供求结构,发挥职业教育在社会与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作者简介:周治巧,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将企业与学校以“订单”的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使生产与教学相互依存,共同提高。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方向,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现实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本身具有的优势1.校企合作,降低了学校教育成本(1)设备共享。
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具有许多先进的、学校财力难以满足的生产设备,教学实践中许多无法实现的基础设施可通过企业的现成资源解决,企业在提供学生实习基地方面的独到优势是一般校内实习基地难以比拟的。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习,学生既能感受到真实的职场环境,又能感受企业文化,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对接平台。
(2)人力资源共享。
企业直接参与学校课程设置等多个环节,学校和企业双方通过协商,使学生除学完规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外,还可以学习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为企业培训节约了人力;当学校有困难时,企业也可以安排技术专家给学生开展培训,以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实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共享。
2.人才优势,壮大了企业实力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在教育方法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量身定制”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订单培养”是21世纪初在职业院校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形式。
本文从“订单培养”的内涵入手,分析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造高职院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政策上支持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校企合作促进的作用,建立订单培养的预警监控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订单培养;困境;对策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呢?大量实践表明,订单培养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改革统招统分的办学体制后,一些职业院校就开始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采取联合办学的形式以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受企业的欢迎,并以此来推进学校的就业工作。
其中,“订单培养”就是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面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面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的基本出发点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解决学校教学改革、学生安置就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数量及素质增长三方面的矛盾。
订单培养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想就业。
[1]“订单”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
该模式能实现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三赢”的理论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实践效果却是“订单”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或只是表面上的合作,没有深度的融合。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沿海和中部地区、辽宁省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订单式”模式受到重视,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或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困
基金项目: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教科研立项课题/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20SJA2028)作者简介:阚张飞(1985-),男,江苏如皋人,硕士,高级工程师,讲师,从事工程造价、绿色建筑教学与研究;王丹(1993-),女,江苏扬州人,硕士,讲师,从事教学改革、绿色建筑、BIM教学与研究。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用人企业和人才培养单位之间签订用人协议,从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人才培养单位开展定制化培养工作,由用人企业和人才培养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整合双方资源,并高效地应用资源,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用人企业按照协议相关的要求,安排人才就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常见于高职院校,能够让高职院校学生真正掌握用人企业所需的技术能力,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还能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缓解社会就业矛盾和就业压力。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和高职院校通过订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生产和教学能够相互依存,更具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共同提高人才素质,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投身于工作岗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方向一致,也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与必经道路。
对于高职院校以及用人企业来说,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却存在许多问题。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的意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能够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能够让高职院校更好地实现教学改革,可以帮助学生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我国人力资源结构。
1.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订单式培养强调的是对应岗位的能力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能够改变原本的专业设置,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让实践教学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四方面的对接:专业设置和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形成对接、课程设置和岗位专项能力之间形成对接、校内教学场所和校外实训场所之间形成对接、教师和“师傅”之间形成对接。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订单式”培养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步履艰难。
为此,应从转变职教办学理念,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等方面寻求走出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订单培养困境对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企业对人才种类、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与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
它将企业和学校以“订单”的形式紧密融合,使学校与企业、生产和教学结成一个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育人共同体”。
一、“订单式”培养对高职教育的理论意义“订单式”培养的基本出发点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解决学校教学改革、学生安置就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数量及素质增长三方面的矛盾。
1.有利于学校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改革。
“订单式”培养强调的是一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对原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对原实践设施的功能与质量进行有效的完善与提升。
实现“四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专项能力的有效对接、校内实训场所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对接、“教师”与“师傅”身份的有效对接。
2.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的经济效益可分为显现微观与潜在宏观两种。
订单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其一,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在教育方法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
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不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与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可减少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从而提高企业近期的显现微观经济效益。
其二,学校不但可为企业输送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先进生产力,而且也可为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供平台,还可通过员工渗透的科技研发进行孵化人力资本,从而有效奠定企业的科技与文化基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作者:赖建斌王水全来源:《职业·中旬》2009年第09期衢州市技工学校与衢州杭甬变压器有限公司于2007年签订学生定向培养协议;即订单式杭甬班。
学生在该班经过一年半的理论学习和在公司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得到了企业“用的上、上手快、留得住”的肯定。
我校在两年多的订单培养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在校企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下这些经验:一、“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订单式”培养模式容易使学生认为“单位已定,就业问题已解决”,从而产生在学习上的松懈麻痹、不思进取等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建立了包括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生在校表现以及车间主任的评价等多个方面在内的考评体系。
由学校和企业双方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企业的思想顾虑,也使学生明确了“订单”不等于就业的观念。
二、订单班专业课的设置问题订单协议签订后,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企业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重新进行分解与科学组合。
设计可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对课程结构、比例权重、内容衔接等方面要进行调整,力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统一。
在教材选择上,学校应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调研,然后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选定教材,或邀请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编写订单班的校本教材。
课堂上应及时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介绍给学生,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那些没有被企业录用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三、订单班学生身份的转变问题顶岗实习期间是学生和工人的双重身份,在衢州杭甬变压器有限公司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中,我们发现有少数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以为自己是学生就可以降低要求。
在学校学习时,就应该以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以公司的员工身份教育学生。
到顶岗实习时,才能让学生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入状态,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指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特定课程、招收特定学员进行培养)在理论上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更加精准地满足企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此种模式的实效性却往往不尽人意,甚至出现了很多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对策,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一、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1. 缺乏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在企业制定特定课程时,往往会将其技能要求作为培训内容的主要依据。
然而,实际上技能只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一部分知识,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修养和能力的支撑,往往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
例如,一名具备很好的技能的设计师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很可能在与客户沟通时出现偏差或误解,影响业务的推进。
2. 招生标准不够明确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企业并没有明确制定哪些人适合参加“订单式培养”,这样就导致了招收的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这些学生难以达到企业预期的要求,这样的培训模式很容易被视为“毒瘤”而被批评。
3. 培训方式不够多样化企业在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培养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授课,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职业规划、技能需求、学习兴趣各不相同,因此在培训方式中增加互动、实践等环节,可以极大地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师资力量缺乏对于企业雇用的专业知识性老师而言,往往不具备教学方法论和教学心理学的知识。
由于不能有效地掌控学生成长的方法,教师在授教上往往也不是很有效,最终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不佳。
二、提高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实效性的对策1.课程设计应更加全面在制订课程时,企业不仅应该考虑其专业技能的知识,还应该在技能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们增加必要的修养,提高其语言表达、沟通交流、领导力等方面的能力。
2. 招生标准应该更加明确企业应当借助社会媒体、大型求职招聘会等途径,广泛宣传有关的招生标准。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施“订单班”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施“订单班”培养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类专业成为了当今社会中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
随着需求的增加,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高职教育中,一种新的培养模式——“订单班”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施。
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分析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施“订单班”培养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学生招生压力大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招生压力较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许多学校为了能够适应这种需求,加大了对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规模,这也使得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2. 教学资源匮乏部分高职学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并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
一些学校在开设计算机类专业时,并没有按照实际需求来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源,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3. 缺乏实践机会由于计算机类专业需要较多的实践机会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在一些高职学校中,由于实践平台不足等原因,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就业指导不足一些高职学校在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做得不够充分,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的规划和准备不足,使得他们在毕业时面临就业问题时,较为被动,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对策提出1. 加强学生素质培养面对学生招生压力大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软实力和综合素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为了解决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需要学校加大对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资源的投入,包括硬件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等。
这样可以提高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拓展实践机会为了解决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的问题,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工作内容。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王艳【内容摘要】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在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中,展现了更深层次订单培养合作方式。
在订单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校企密切合作,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从制订方案到签订协议,从实践学习到顶岗就业,走出一条满足企业需求和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多赢人才培养之路。
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中,校企双方通过深度合作,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习计划,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强化实习的考核与评价工作,是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订单班”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就此探讨了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产方式的不同改变,对于技能高效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大,全球中职教育中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式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怎样能让我国的中职教育跟上世界的发展速度,是现时期中职教育人员需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院校以单位、企业、社会的具体用工需要与未来用工趋势,应用协议与法律制约的方法,结合企业对于专业和人才的实际需求,以菜单的方式为企业和社会及单位培养各自所需的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效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
1.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中的问题1.1企业参与性并不高因为订单本身的不明确性特点,导致企业参与热情并不高。
然而,“订单式”人才的培养前提是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谋求利益的原则实施的。
但是因为中职院校的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区域性经济的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使得订单学生数量也在不断降低,这对企业而言,如订单学生数量无法达到规模,对于前期所投入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与建设的实训基地都会失去理想的价值和作用,会造成教学成本的增大。
在此情况下,企业本身更偏向的是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设备投入及实训基地的设计投入都表现得并不积极,由此,在现时期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很多企业都不愿参与其中,企业内的技术专家并未参与教学。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倾向现状分析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毕业生规模已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半数以上。
与此相伴而生的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显现,就业形势严峻。
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倾向也加剧了这种现状。
1.“热门”专业选择的倾向性。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受“‘热门’专业找工作容易,‘冷门’专业找工作难”等思想的影响,许多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未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等,盲目填写“热门”专业。
其产生的后果是:第一,一些学生上大学后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已选择的专业,以致学业无成,毕业找工作时连连碰壁;第二,学生争先涌向“热门”专业使得“热门”专业人才供过于求,人满为患,为这些学生今后的就业增添了许多难度。
专业选择的趋众性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2.盲目攀比高待遇的倾向性。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在短期内是难以解决的。
但是对一些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受近几年来我国物价上涨幅度较大、一些大城市消费水平较高的影响,往往在择业时更倾向于高工资、高待遇的单位;同时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对低工资的单位也不屑一顾。
这些因素均导致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坐失良机,失去了找到合适工作的机会。
3.工作单位选择的偏向性。
据调查,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对工作性质的选择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外企、党政机关和高新技术企业,占的比例分别是:29.3%、19.4%、13.8%,而选择乡镇企业的排在最后,只占0.9%。
外企备受学生青睐是因为不仅待遇好,而且其先进的管理手段及宽松的工作环境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乡镇企业的过分冷落,不仅是因为在乡镇企业里工作工资低、待遇差,而且因为乡镇企业缺乏个人职业长远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这种就业选择,虽在情理之中,但是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现实情况。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之困境及克服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之困境及克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办学理念落后、体制滞后、教师实践能力弱、难以适应当地经济与产业结构变化和难以有效提升”订单”的数量和质量等等方面困境。
而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构建全方位支持高职教育的体制,不断强化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是克服这些困境的根本途径。
标签: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克服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之概念“订单”一词一般用于商業领域,通常指采购方向供应商发出的定货单。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引用”订单”一词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经过协商,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以及职业技能等要求,为用人单位培养相应数量与质量人才的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由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共同挑选培养对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培养协议,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用人单位就业,是高职教育产学研高度结合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院校实施并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的重要体现,也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重要途径。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之困境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相继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势日显,但由于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特别是教育资源和体系、教育体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在实践中也遇到困境。
1.办学理念落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实质实施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方面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职教普教化”。
一些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研究性质的学科教育模式来组织教育教学,强调学科性的主导地位,基础课比重偏大,职业技能训练严重不足;有些甚至可谓是本科教学模式的复制,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只作相应的缩减,实际是本科的”迷你版”。
二是盲目追求专升本。
许多高职院校将学生对口升入本科学习学生的比例作为评判办学成功的标准,还有的动用大量人、财、物谋求升格为本科院校。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推进教育改革。
教研组要深入企业调研,教师要下厂实践,师名徒则高。
要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如邀请行业内能手和在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开展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
把就业工作当常规教育来抓,而非阶段性工作。
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通过系统性教育,让学生在一年级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成才观念和职业发展目标;二三年级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毕业前,掌握求职技巧、做好就业准备。
3.拓展大学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加强高校与社会的沟通,强化学校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和社会职业指导有机结合,为毕业生提供社会化服务。
多手段、广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学校各部门应积极主动加强对外联系,建立迅速的就业信息反馈平台,第一时间为学生收集就业信息并反馈,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就业的竞争实质上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竞争,在大学生就业面试过程中,主要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流畅的语言、清晰的表达、敏捷的反应,积极的态度、乐观自信来展示自我。
高校要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通过组织、参加各类活动,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事实表明,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同时,有一两项特长而无明显缺陷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企业青睐,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5.以人为本做好贫困资助和心理辅导工作。
在新生入学时做好学生基本信息普查和心理普查工作,根据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费减免、助学金等资助,同时也可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在帮扶过程中,不仅解决经济上问题,同时密切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平时要关心他们学习、生活等,引导他们积极乐观的看待问题,引导他们主动融入集体。
同时积极营造互敬互爱、积极上进、宽容和谐的集体氛围。
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陈 进/山东职业学院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存在的具体问题,为“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建议,为我国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订单式”培养模式问题 对策研究一、高职院校现行订单教育存在误区(一)“订单式”培养模式概念界定不清,缺乏理论基础“订单式”培养模式近年来刚刚兴起,以往的高职教育体系中也没有一个完善的程序化标准,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也是很少,单纯在就业指向性的实践方面考虑反而“育人”目的、教育为本的理念略显单薄。
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也过多地围绕企业需求为中心,忽略了学校为社会创造更大社会效益的功能。
作为学校角度,无论“订单式”或非订单学生,都要遵循教学规律,不能单纯教育学生以就业为目的,更多的要挖掘出“订单式”教育更大的内涵价值。
(二)难以平衡学校和企业间课程功能不同的企业对“订单”学生的培养有不同的要求,企业的不同要求下对职业院校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撰教材有很高的要求。
企业验收“订单班”考核项目弱化了大学同时基础课的功能,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企业验收考核的结果,减少了对基础课程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过于重视企业用人要求,打乱了原有的培养方案。
课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厉害关系超过了课程在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原本培养目标。
因此课程很难在学校和企业间得到平衡。
(三)学校规模效益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学校因降低教学培养成本希望企业一直能够长期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且针对固定企业已经建立的教学培养模式和配套教学资源更能让学校轻车熟路,更能激发现有“订单班”的高职院校发展壮大“订单式”培养模式。
相反,若企业招聘人数不多或非连续性招聘就增加了学校培养学生成本,反而影响了“订单班”组建的积极性。
企业在同一学校连续招聘很容易引起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容易引起近期繁殖问题,对企业长期发展存在一定弊端。
二、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分析(一)传统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传统的办学理念已经根深蒂固,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有的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比重较多,学科教学严重,严重消弱了职业技能的培养,也有的学校压缩了本科的教学模式过分的追求专升本升学率从而扭曲了职业技能教育。
高等职业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9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下单”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订单式”培养。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互派师资、提供技术援助、企业向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奖学金等。
它是一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M 高等职业学校为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客观上已基本能够满足企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但在实施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 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1师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结构不尽合理目前,该校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特别是青年“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
近年来,虽然通过进修等方式大批教师取得高学历,但多数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差,也有些取得了高学历却不代相应课程,部分老师因各种原因:工资待遇低、条件差、缺乏成就感等而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跳槽等。
从总体上看教师数量比较多,但是基础课教师比重较大、专业课教师少,中青年双师型教师较少,教师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1.2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教学质量问题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职业学校的核心问题,是职业学校的生存线,M高等职业学校长期以来也一直不断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差,特别是订单培养出来的学生又出现“进门容易、出门更易”的局面。
究其原因如下。
(1)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重理论轻操作。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数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训练需要。
出于对生产管理、学生安全等方面考虑,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安排实习学生数量有限、实习时间较短。
(2)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实践技能不强。
企业专家由于生产工作安排,并不能按约定到学校参与教学过程,而学校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往往是已退休的老专家,已经远离了企业最新技术及最新岗位要求,学校内部老师缺乏操作及企业管理知识,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一线操作的岗位需求。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是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的新举措,是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策略。
文章针对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突出素质订单、强化职业素养,对订单企业开展全方位调研,拓展订单式教育的深度与广度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现状发展对策一、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定义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指的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学生展开合作,充分利用好双方的优势资源,确立特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并最终由企业参照协议的相关规定,安排学生到单位就业的新型办学模式。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长期、复杂性工程,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一同参与,并且企业既需要和高职院校签署委托培养协议,负责接收毕业生,又要从已经确立的培养方案出发,确立整个培养过程。
另一方面,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企业、学校、学生三者,主观上应该形成一致的看法,这是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别之处。
在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将学生当成特殊产品,并且具备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该能动性是预期目标以及合作过程的重要因素。
二、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性高职教育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是,为社会发展大力培养一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充分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开放式办学、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基本需求、学生就业等多个方面的现实性问题。
首先,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构建开放式办学平台。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能提升企业参加到学校办学的整体积极性,搭建学校和企业间联系、沟通的桥梁,为高等职院校的发展建立开放式办学管理平台,在办学方面能够大力引进师资、设备等,有效打破高职院校的封闭式办学短板。
其次,加快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际上是岗位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对课程体系、专业设定开展深层次的改革,并对学校实践质量和功能加以有效的提升与完善。
“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职院校根据服务外包企业对未来不同规格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培养协议(订单),然后由校企双方根据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要求、数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服务外包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加快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对其在运行实施中的问题必须加强研究,以提高该模式的运行效率。
一、“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施中的问题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适应了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但在采用“订单式”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客观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服务外包人才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人才培养中采用“订单式”模式的“订单”来源获取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对人才的来源方式并不做更多大的考虑,企业由于自身经营活动的影响,其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运营问题。
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的人才供求关系中,服务外包企业对所需人才具有较大的挑选余地,所以服务外包企业缺乏主动寻求合作学校的主动性,所以也就不会主动发布企业的用工信息。
而高职学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就业率,积极寻求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合作的主动性较高,但苦于没有适合的平台宣传学校的办学优势,并没有合作的响应者。
究其原因就是在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对“订单式”培养抱有较高热情的学校苦于找不到“订单”的信息,事实已经证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订单”来源信息获取不对称的问题已经成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障碍,制约着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模。
(二)服务外包企业相对稳定的团队结构与“订单班”学生频繁跳槽的矛盾服务外包企业所承接的外包项目通常具有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所以企业需要的是相对稳定的团队,以保持企业所承接的外包业务服务的连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 多 个 环 节 , 校 和 企 业 双 方 通 过 协 商 , 学 生 除 学 学 使
完 规 定 的 专 业 基 础 理 论 课 外 .还 可 以学 习企 业 需 要
求 , 学 生 在 校 期 间 有 了 明 确 的 目标 , 助 于 其 努 力 使 有
学 习 先 进 的专 业 知 识 与 企 业 所 需 技 术 ,到 了 用 人 单 位 自然 感 觉 得 心 应 手 , 为 单 位 追 寻 的 人 才 , 减 轻 成 既
教 学 相 互 依 存 。 同 提 高 。“ 单 式 ” 才 培 养 模 式 顺 共 订 人 应 了 职 业 教 育 服 务 社 会 的 发 展 方 向 .是 职 业 教 育 改
在 “ 单 式 ” 才 培 养 模 式 下 , 才 培 养 目 标 明 订 人 人 确 , 学 内容 贴 近 实 际 , 教 育 方 法 上 动 手 与 动 脑 相 教 在
黛 旗颤
| 墨 ≯
≯
雾。 0|
曩 一磐 螽
高 教育 职
的前 景 。
4 针 对 性 强 . 化 了 人 力 资 源 结 构 . 优
一 7
3学 生 发 展 后 劲 不 强 , 视 了 个 体 全 面 发 展 . 忽 强 化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是 提 升 职 业 教 育 的 基 础 。“ 业 能 力 ” 其 丰 富 的 内 涵 , 其 对 知 识 、 术 、 职 有 按 技 能 力 的 要 求 不 同 就 包 括 一 次 性 适 应 岗 位 的 特 定 技 能 、 岗 的 潜 能 与 创 业 能 力 。校 方 站 在 学 生 职 业 生 涯 转 的 角 度 在 培 养 学 生 的 特 定 技 能 的 同 时 ,应 十 分 注 重 学 生后 两种 能力 的培养 , 转 岗的潜能 与创 业能 力 , 即 这 才 是 立 足 当 前 、 眼 未 来 的 “ 略 式 ” 才 培 养 着 战 人
3 减 轻 了 学 生 的 压 力 . 强 了 学 生 发 展 的 动 力 . 增 对 于 家 庭 困 难 的 学 生 来 说 学 费 是 他 们 担 忧 的 问
题 , 与 “ 单 式 ” 才 培 养 的 企 业 针 对 准 员 工 制 定 参 订 人 的 一 些 奖 励 制 度 或 者 给 于 一 定 的 生 活 补 助 , 使 一 些 家 庭得 到 更 好 的 发
台。
革 的 趋 势 和 要 求 。在 教 育 实 践 中 , 优 势 是 显 而 易 见 其 的 , 在 现 实 中还 存 在 诸 多 问 题 。 但
一
、
“ 单 式 ” 才 培 养 模 式 本 身 具 有 的优 势 订 人
1 校 企 合 作 . 低 了 学 校 教 育 成 本 . 降
一
6 一
GG
订 单 式 3 才 培 养 模 式 3 人
面 临 的 困 境 及 应 对 策 略
◎ 周 治 巧
摘 要 :“ 单 式 ” e 培 养 模 式 使 校 企 紧 密 合 作 , 有 很 大 的 优 势 , 在 教 育 实 践 中 又 面 临 诸 多 的 订 Ab - 具 但 问题 与 矛 盾 。 根 据 其 存 在 的 问 题 , 索 相 应 的 对 策 , 优 化 人 才 供 求 结 构 , 挥 职 业 教 育 在 社 会 与 人 探 以 发
的专 业 课 程 , 企 业 培 训 节 约 了 人 力 : 学 校 有 困 难 为 当
时 , 业 也 可 以 安 排 技 术 专 家 给 学 生 开 展 培 训 , 解 企 以
作 者 简 介 :周 治 巧 , 华 师 范 大 学教 育 经 济 与 管 理 专 业 硕 士研 究 生 。 西
薯
结 合 。 学 校 可 以 根 据 企 业 发 展 需 要 为 企 业 “ 身 定 量
制 ” 素 质 、 技 能 的 员 工 , 企 业 不 断 发 展 壮 大 提 高 高 为 供持续 的人才保 障 。 学 校 根据 用 人 单 位 需 要 培 养 人 才 , 生 一旦 进 入 学 就 业 岗 位 , 够 很 快 适 应 岗 位 需 要 , 能 提 高 劳 动 生 能 既 产 率 与 保 证 产 品 的 质 量 。 可 减 少 企 业 的 岗 前 培 训 成 又 本 , 校 不 但 为 企 业 输 送 具 有 知 识 和技 能 的先 进 生 产 学 力 . 可 以 为 企 业 员 工 的 继 续 教 育 和 岗 位 培 训 提 供 平 还
享。
2 人 才 优 势 . 大 了 企 业 实 力 壮
用 双 方 的有 利 资 源 , 同 参 与 人 才 培 养 过 程 , 现 预 共 实 定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最 后 由 用 人 单 位 按 照 协 议 约 定 安 排 学 生 就 业 的 合 作 办 学 模 式 。这 种 培 养 模 式 将 企 业 与 学 校 以 “ 单 ” 方 式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 生 产 与 订 的 使
( ) 备 共 享 。经 济 实 力 强 的 企 业 具 有 许 多 先 进 1设
的 、 校 财 力 难 以 满 足 的 生 产 设 备 , 学 实 践 中 许 多 学 教
无法 实现 的 基础 设施 可 通 过企 业 的现 成 资源 解 决 ,
企 业 在 提 供 学 生 实 习 基 地 方 面 的 独 到 优 势 是 一 般 校 内 实 习 基 地 难 以 比 拟 的 。在 真 实 的 工 作 环 境 中 实 习 .
类 发展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
关 键 词 :“ 单 式 ” 才 培 养 模 式 ; 业 教 育 订 人 职
“ 单 式 ” 才 培 养 模 式 是 用 人 单 位 与 培 养 单 位 订 人
签 订 用 人 协 议 , 方 共 同 制 订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 分 利 双 充
决 学 校 师 资 不 足 的 问 题 ,实 现 校 企 双 方 人 力 资 源 共
展 。
学 生 既 能 感 受 到 真 实 的 职 场 环 境 ,又 能 感 受 企 业 文 化 ,真 实 的 情 感 体 验 为 学 生 就 业 提 供 了 很 好 的 对 接
平 台 。 ( ) 力 资 源 共 享 。企 业 直 接 参 与 学 校 课 程 设 置 2人
由于 “ 单 ” 养 模式 中培养 链 与就 业 链对 接 . 订 培 学 生 毕 业 后 就 有 工 作 ,能 够 适 应 工 作 单 位 的 岗 位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