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点访谈的变化看你新时期电视新闻评论的要求

合集下载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一、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机构或评论者、评论集体对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明确表示意见和态度,对事态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评述,是电视机构的政治旗帜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

二、电视新闻评论分类早期电视新闻评论从 1950 年起便出现了沿袭报纸和广播评论方法的“电视短评”、“编后语”、“编者的话”等。

我国电视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有电视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目前常见的形态有以下几种:1、电视谈话电视谈话是由新闻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和观众,就观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和见解。

在节目中参与讨论的人尽可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明自己对问题的态度和认识。

这种节目形式能够反映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是最广泛的社会讨论,具有强烈的参与感。

2000 年 7 月央视推出《对话》,半年后《对话》成为很有影响力的节目。

目前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谈话节目还有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等。

2、电视论坛电视论坛是由主持人针对当前某一重大新闻或者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问题邀请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发表意见或进行讨论。

参与电视论坛评论的嘉宾都是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其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富有权威性、客观性、前瞻性,因而比一般电视谈话节目更具权威性,具有极强的启迪、沟通和引导的作用。

譬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央视各频道采用电视论坛的形式,纷纷邀请国际问题专家、军事问题专家对战争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央视新闻频道成立以后,还设立了专门的《央视论坛》,由此可见电视论坛也是打造品牌节目频道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3、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是由电视新闻主持人就某一社会问题或者社会想象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评论形式。

一般由主持人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展开分析,并以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出现,以自己良好的新闻素质和个人魅力去洞察新闻的意义,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新闻节目评论-----用事实说话

新闻节目评论-----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评新闻类栏目《焦点访谈》《焦点访谈》最初只是《东方时空》这个新闻杂志栏目的一个栏目,后来被调整到晚上黄金时间独立成为一档新栏目。

该栏目出现以后,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老百姓的欢迎,因为栏目创立之初主要内容就是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并跟踪报道促进事件的解决。

栏目在多数情况下维护了老百姓的利益,替老百姓办事。

基于此,〈焦点访谈〉揭开了中国专题类新闻栏目的一个新时代,各家卫视相继出现了类似的节目,该栏目也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国家前任总理朱镕基曾为该栏目题词,称其为“群众候舌”。

虽然,现在该栏目在选题上不像开办之初那样尖锐,既报道相关的负面事件,也积极报道正面的大事要事,但是该栏目为人民群众服务,替老百姓说话的原则没有改变。

以本集为例就在栏目的一步步展开的过程中揭开了地方各级政府巧立名目,非法占用农民耕地和居住用地的事实,把当地政府推向了社会舆论,从而有可能最终使老百姓得到公正的对待,使其利益得到维护。

作为一个深度报道类的新闻专题栏目,《焦点访谈》的成功,最根本的应该归功于其选题,因为它每一集选题都能抓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或关键点,与老百姓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能够牵动大多数人的神经,所以开办以来一直有着较高的收视率。

但是选题仅仅是栏目成功的第一步,栏目最终的形态还是取决于各种创作手法的恰当运用以及对该栏目属性的准确把握。

下面着重论述此栏目的特征及创作手段。

首先,是真实性。

这是这类栏目的生存基础。

栏目的宣传语“用事实说话”中的“事实”二字就是“真实性”的体现。

在该集中为了真实体现事件的各个过程,编导调动了各种手段。

一是画面,摄像在现场拍摄下一片片瓦砾,一片片倒地的庄稼,都是最有力的事实。

第二,是同期声,同期声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因为对声音的现场采集,从而增加了事件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如果说画面和解说词仅仅能提供局部真实的话,那么解说词对相关事件进程的解释,对相关法规的阐明,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整体的真实,全面的真实。

关于办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几点思考

关于办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几点思考

关于办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几点思考作者:邵智李玉杰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26期摘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因其针砭时弊、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而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

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现阶段如何做好此类节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问题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意义和地位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的两种主要体裁,如果将新闻报道称之为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则是旗帜和灵魂。

电视作为如今受众面最广、传播最快、影响最大、渗透力最强的新闻媒体,要在引导社会舆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成为时代的号角和火炬,就离不开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与时俱进、旗帜鲜明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当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明理。

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论证、评述,让人们更加明晰地了解事物或现象的真相,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明理是评论的最基本作用之一。

电视新闻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舆论引导、理论武装、明辨是非的功用更加直接和实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是认知。

通过适当的评论,了解事物、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判断发展的趋势,了解决策、策略的意义,增强行动的自主性。

三是笃行。

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了解事物的本质,让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达到团结、稳定、鼓劲的效果。

二、我国电视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994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在黄金时段推出《焦点访谈》节目,由于其切中时弊,赢得观众认可,成为央视的主打品牌。

1996年,作为《焦点访谈》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延伸,周刊型栏目《新闻调查》隆重登场,节目以对“社会的关切”、“制度的建设”为选题的方向,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对重大社会新闻事件进行调查和评说,成为央视的另一大名牌栏目。

随着从央视到地方台加大新闻评论的力度,在电视媒体扩展新闻评论的阵地,电视评论节目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但也应看到,就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总体来说,还未形成“气候”,国内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仍然多以《焦点访谈》为“范本”,节目从形式到内容大同小异,其内容亦是以揭露为主,这虽然表达了观众对社会上一些丑陋现象不满的心声,但只做到这一点并不够,新闻评论还应包括对一些“正常新闻”的不同观点和声音。

《焦点访谈》的评论特色

《焦点访谈》的评论特色

《焦点访谈》的评论特色《焦点访谈》的评论特色,采编论坛,史博臻约3413字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所走过的这条“洒满阳光又艰辛曲折、充满较量又蕴涵着希冀的改革之路”,“既有新闻改革激流勇进的欢悦和兴奋,也不乏遭受挫折、上下招怨的遗憾和痛楚:既积累了初级阶段办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可贵经验。

又留下了由于‘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的干扰而造成的重重教训。

”作为社会生活“晴雨表”的新闻事业,真实反映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央视名牌栏目《焦点访谈》,不仅在深度报道上独树一帜,在评论方面也具有一定特色。

一、画面的力量许多年前,人们对文字的顶礼膜拜,白纸黑字便是约定俗成的证据。

在特殊时期,如果报刊上公然指出谁有问题,那么就标志这个人即将被“批”。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是不大习惯和习惯于指名道姓或被指名道姓批评的,尤其是公开发表在媒体上。

可以说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患上了一种媒介恐惧症,使得报刊在当时具有相当于政治文件的效力。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人们开始逐渐适应媒体。

比如。

现在告记者和告媒体的案子越来越多。

相应的记者暗访偷拍,或者美其名曰隐性采访也越来越多,老百姓在电视话筒前说话也越来越自然。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面临新的挑战。

不论是用笔记本还是录音机记录采访内容,都有可能出现当事人事后不承认的情况。

而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画面为证,画面对采访者有巨大的心理影响。

所以,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少有人被《焦点访谈》曝光后找上门抵赖的。

从技术上说,原来认为白纸黑字是板上钉钉,如今进行修改越来越轻松。

尤其是网络时代,文字变成流动的影子。

现在,大家也开始害怕新闻照片是被技术合成,因为这很容易,成本也不高。

至于电台的录音不仅受到法律的限制,并且声音通过技术修改也很简单。

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人为什么这样崇拜电视画面。

有好事的时候尽量挤上电视,有坏事的时候尽力躲着电视。

二、1+1+1>3关于电视新闻评论的探究,不应该局限于时效性、受众性、导向性等新闻评论的一般属性问题,也不应该困顿于分析研究它与其他新闻评论媒体“辈分相同”、“体力规格基本一致”的问题,因为这些方面无助于把握电视新闻评论的特性,无助于把它与报刊新闻评论、广播新闻评论区别开来。

对“电视新闻评论”的评论

对“电视新闻评论”的评论

辑 、 作 、 音 、 面、 制 声 画 构图 甚 至帆
位都 有 详 尽 的研究 , 对现 场 报道 、 新 闻专 压 、 连续 报 道 、 系列报 道 、 短 消息 ,长消 息 等不 同 的新 闻报
道形 式 也颇 有心 得 .但 谈 到 电视
新 闻评论 时 就显 得 空洞 与抽 象 。 大家 觉得 ,过 去 电 栈毒i 阉评 论 长期 套用 报纸 、 广播 的 传境 手 法 .
进 步 多少 。 而尤 其值 得 人们 关 注 的是 . 焦点 访 谈'正 在成 为 中央 <
电视 台 以下 的各 缓 电视 台竞 相 效 仿, 克隆 的对 象 。2 0年 , 者 曾 呻 笔 参 加 过 一次 由一家 麒 具规 模 的地 市 级 城 市 电 视 台 主 办 的 研讨 会 , 而 召 开 这 个 研 讨 会 的 主要 由头 . 竟然 是 庆祝 这 家 电视 台剐 刚开 办
得 .电视 的 优势 是生 动 的现场 画
所谓 新 闻评 论 ,按 一 般 的解
面 ,电视缺 乏 保 留性 , 稍纵 即 逝 ,
理 论 的东 西 不易 为 观众 消化 .理 解 。这种 观 点发 展 的一 种 扳端 就 是近 几 年来 电视 新 闻界 流行 的所
评 。其 实 , 家 不妨 拿 2 大 0年前 的
呢?
个 不 高的层 面 上 。 在 , 提 刊 现 一
电 视 新 闻 ’ 论 言 必 称 ‘ 点 访 评 焦
谈), 佛 这就 是 中 目电视 新 闻评 仿 论 的最 高境 界 ( 实也 如 此 , 事 但这 与 中央 电视 台 在国 内 电视界 的 最
高 地位 有关 ) 然 而 占 严 格意 义 上 。 L 讲 , 焦点 访谈 》并 不是一 个 评论 ‘

《融媒时代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问题分析综述1800字》

《融媒时代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问题分析综述1800字》

融媒时代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问题分析综述目录融媒时代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问题分析综述 (1)(一)内容浅尝辄止,缺乏深度 (1)(二)节目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1)(三)观众参与感低,缺乏互动 (2)(四)各媒体间传播,缺乏融合 (2)(五)主持人表现力弱,缺乏深度 (2)伴随着社会转型发展,民主自由的意识观念不断直入人心,个人的主体意识观念被唤醒,人们开始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自我构建,人们将不仅仅局限于成为被动的受众,逐渐开始寻求一种平等的讨论交流形式,从而发表自己的观点。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使得网络平台成为成为受众讨论话题的焦点,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内容浅尝辄止,缺乏深度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话题比较窄。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依据热点新闻事件所进行的评论分析,由此引发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因此,一个好的选题就相当于为节目开了个好头,直接决定着节目的价值和收视率的高低,事实上,当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或者是矛盾的产生就为电视新闻提供了丰富的选题空间,各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要找准同其他节目的差异化定位进行精准培养。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对于某些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关注度极高,从而忽视民生话题才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中心话题。

比如说《中国舆论场》这档节目,它是在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但毕竟是在国内播出,其受众多为国内受众,如果选题始终停留在国际军事政治方面难免会有观众流失,考虑观众需求,应把焦点移向国内多一点。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点评浮于表象。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核心是对新闻事件进行细化剖析,由此形成节目独创的风格特点和独具特色的媒体价值,然而对于很多问题,尤其是政府问题,评论员多在讲政策,分析现状,个人意见较少,缺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中国舆论场》这档节目,每期节目时长两个小时,要点评10个话题,再加上其特有的融媒体互动环节,平均每个话题的时间大概十几分钟,如何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呢?还有在解读观众来信时,多为赞扬内容,很少提出问题。

分析《焦点访谈》评价栏目的研究报告

分析《焦点访谈》评价栏目的研究报告

分析《焦点访谈》评价栏目的研究报告摘要:焦点访谈作为中国新闻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新闻的高级形态,它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国家大事上来。

关键词:焦点访谈新闻分析本文从语言角度出发,探讨焦点访谈这种形式中语言的运用特点。

通过对焦点访谈的分析,发现焦点访谈所使用话语与新闻中常用话语存在一定区别。

对“新闻评论”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了“评论”之定义和特征。

本文通过对选题风格价值判断上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对节目质量进行量化分析研究。

目的是为从这个栏目的评论选题、评论内容入手,分析《焦点访谈》这个评价栏目。

一、选题风格、编辑风格价值判断从《焦点访谈》这档节目的选题上看,栏目所选取的都是一些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焦点话题,如中美贸易战、G20峰会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档节目所选取的题材均是社会热点事件与关注话题。

从编辑风格上看,这档节目选择的主要以新闻专题类的新闻题材为主,包括了时政、军事、社会等。

从以上这两种选题风格与编辑风格上看,我们可以看出:一类是以时政热点为主体话题,另一类是以军事、政治为主体话题。

焦点访谈是新闻调查类节目的一种,在新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其独特之处在于采访对象多为国家高层领导。

在“两会”报道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往往出现国家领导人的身影,但不一定是正式的新闻报道或专访。

焦点访谈节目主要通过主持人与被采访者面对面地进行对话来完成,在节目中可以通过采访来了解国家大事。

新闻调查被认为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一个特殊形态,其对中国社会生活有极大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角度,着重探讨焦点访谈中语言运用所具有的特点。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焦点访谈》这档节目更具有深度和可读性。

二、数据采集与统计语言符号是指在语言中所使用的符号,它是人类社会的通用语言。

而焦点访谈,顾名思义就是关注于某个新闻事件,或者某种新闻人物。

新闻媒体对某一社会事件、人物进行关注。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应该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能以自己个人的好恶来判定事情的是非对错。

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正当时

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正当时

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正当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正当时,更加注重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多元平衡,力求呈现真实的新闻内容,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和资讯。

下文将从客观性、及时性、多元性等方面来探讨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特点和优势。

一、客观公正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注重客观性,力求真实报道,不做主观判断,不添加个人情感色彩,尊重事实真相。

电视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会全面搜集信息、多方求证,对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力求还原事实,公正客观地呈现给观众。

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反对偏颇和片面的报道,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及时准确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在及时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的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电视新闻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新闻资讯,并及时向观众传递。

在涉及紧急事件、重大突发新闻时,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报道,为观众提供即时的新闻信息,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

三、多元平衡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还注重多元性和平衡性,对于不同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电视新闻力求从不同角度去呈现,展现多元化的声音和观点。

在报道中,会对相关方进行采访,听取不同观点,使新闻报道更加全面客观。

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还会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化问题,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具有科技化、互动性的特点。

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做到信息的多渠道获取、多媒体呈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

在新媒体的发展下,电视新闻也可以与观众进行更加直接和互动的沟通,满足观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在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新闻团队。

专业的新闻记者和编辑团队具有丰富的新闻报道经验和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够准确捕捉新闻动态,及时做好新闻报道。

通过团队的努力,新时代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和表达上也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发展策略

2019.10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媒体融合电视新闻评论栏目,通过对当前的时事热点或者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新闻事件的新闻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分析、输出的过程,将完整的新闻报道以专业评论的形式,结构完整、内容丰满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带动观众以宏观的角度看待整个新闻事件的发生,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去深入探索新闻事件背后所揭示的社会现象,以专业的角度、科学的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和走向,这样的新闻栏目,对于观众道德观念的塑造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作为优秀的成功案例,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但是我们在享受喜悦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受传统技术手段的限制,所呈现出来的制作周期长、受众人群范围较小、评论角度过于单一等问题,始终难以应对当前信息需求量大、时效短,观众视角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因此,高效寻求提升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质量的有效策略,实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突破式发展,成为我们急需重点攻克的难题。

一、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在当前时代的发展现状(一)节目制作周期过长,新闻素材时效性低时效性是新闻媒体工作者立足的根本。

在如今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闻事件从发生到被社会大众所知晓,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及时知晓新闻事件的发生、及时采集新闻素材、及时跟进新闻事件的后续发展、及时进行分析汇编,第一时间向观众播发信息,是我们在新闻媒体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根本。

关注度最高的往往就是当下讨论度最高的热点新闻,随着各个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循环报道,将新闻事件推到观众广泛热议的高度,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发生仍旧处于观望态度,此时,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推出才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和走向的作用,当新闻热度逐渐退去以后,虽然还是有人会对事件的后续发展和专业评论人员的观点进行跟进了解,但是受众群体将会大大减少。

(二)评论角度过于单一新闻评论并不是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专利,许多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的同时,也会加入一定的新闻评论,使观众更加完整地接受新闻信息。

2024年观看焦点访谈的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观看焦点访谈的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观看焦点访谈的心得体会在电视新闻的访谈类节目中,相信《焦点访谈》是我们最熟悉的了,小时候在家里只收得到____台和中央台的时,每天的等待是除了《____》,还有它之后的《焦点访谈》,然后才到我们每天等待追着看的电视剧。

那时候,对于《____》一般是大人看的,而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焦点访谈》,因为它讲的故事更加完整,还有评论,当时作为小孩子的我也能看懂。

现在看来,这也是当时的《焦点访谈》的____力所在吧,通俗的语言和简单的大道理以及与我们身边息息相关的事情。

《焦点访谈》栏目,创办于____年____月____日。

开办后,它迅速成长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

焦点访谈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党和____以及老百姓们的广泛____和重视。

《焦点访谈》这个____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____和喜爱,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焦点访谈》的报道成为有关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焦点访谈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上至党和____、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广泛____和重视。

每天有上千名观众给这个栏目打电话、写信、发传真和____,反映他们的收视意见,提供大量的报道线索。

焦点访谈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党和____以及老百姓们的广泛____和重视。

说到他们的定位。

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这些角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今年春季的一期,关于我的家乡的报道。

是一期关于____桂林恭城县的农民辛苦一年的椪柑有好收成却没有好收入的报道,因为知道家乡的那些情况,所以对新闻的全面性还要一些原因的调查更加了解和更能体会。

在那一期里,我自己觉得吧,无论是微观的原因还是市场方面比较宏观的原因,调查还是理论充分证据充足的,也足够说明问题。

但是我看完全部最大的感觉就是,在问完专家问题的原因时,____没有代农民问问解决方案,对农民切实有效地解决方案,而不是____的解释原因,阐述后果。

新时期电视新闻专题采访技巧的分析

新时期电视新闻专题采访技巧的分析

新时期电视新闻专题采访技巧的分析唐莉燕(作者单位:漳州电视台)摘 要: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让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这对电视新闻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新时期,如何提升电视新闻专题采访质量是摆在电视新闻从业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着重分析阐述新时期电视新闻专题采访的技巧,期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采访;采访技巧新时期,众多新兴的自媒体,如微博、今日头条及网易新闻等,对电视新闻行业产生了巨大的挑战,要想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专题的核心竞争力,电视新闻专题采访人员必须重视采访技巧的应用,充分体现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真实性和开放性。

因此,为保证电视新闻专题采访质量,促进电视新闻行业发展,对新时期电视新闻专题采访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新时期电视新闻专题采访中存在的问题从当前电视新闻专题采访来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专题采访时效性亟待加强。

在新时期媒体发展环境下,电视新闻专题的时效性面临着巨大挑战。

因为电视新闻的特殊性,电视新闻专题采访需要预先制定采访方案和内容,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不能实现实时播放,导致信息传播流程和传播速度被大大延长,不能第一时间传送到社会大众面前,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采访在新时期的竞争优势。

二是采访过程中沟通方式有待完善。

电视新闻专题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是整个采访的核心,所开展的采访内容都需要集中于被采访者,并通过交流沟通,迎合被采访者的心理情绪,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电视新闻采访人员还需要通过交流沟通,从被采访者所透露出的信息中挖掘更多新闻事件的信息,向社会大众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

但是,从当前电视新闻采访来看,多数的新闻采访人员还在延用传统的采访流程,不能根据专题采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在采访过程中,对受众倾向和需求认识不到位,采访技巧应用不全面或者采访经验不足,无法对事件进行深层次剖析,影响了电视新闻专题采访的效果。

怎样增强电视新闻评论的可视性

怎样增强电视新闻评论的可视性

怎样增强电视新闻评论的可视性当前,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日臻成熟的新闻体裁,在各种媒体中越来越受重视,并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评论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完善和提高。

特别是1994年以来,以中央电视台《焦点时刻》、《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崛起,以及各地电视台相继开办的类似栏目的不断涌现,标志着电视评论节目已经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具有鲜明电视特色、十分耀眼的品类,列入了荧屏之林,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日益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电视新闻评论之所以受到观众喜欢,一方面是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声像并茂、生动形象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辛勤耕耘、不断探索、兼收并蓄、扬长避短的结果。

一、电视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介传播快、行动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的优势,使电视新闻评论的受众大大增加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由记者写出一篇评论,由播音员念稿,这基本上是报纸的模式。

第二阶段是由播音员讲,同时配合一些画面。

这种虽然同时运用了声画两种手段,但由于没能实现画面和论证的有机结合,所以这种电视评论不过是两张皮式的,不能通过视听结合、声画兼备、双线互补的优势影响受众,电视媒介自身的优势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种模式形成大约在1990年前后,它是以电视述评为主要形式,在遵循新闻评论共性原则的基础上,用有声的画面语言来论证。

论点是标题化的,论据则是形象化的,论证是由记者、主持人和各界人士共同完成的。

这种模式不仅使电视评论极易为人所接受,也使电视评论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大大增强。

如中央电视台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新闻评论,通过战争背景和战场战况的介绍,记者、主持人的交叉评论,有关专家对战争形势的分析,使得评论节目深入浅出、生动直观、权威性强。

报纸、广播等媒体的新闻评论虽然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说理性强、论证深刻,但由于报纸的读者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使它的传播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焦点访谈》节目分析——兼论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特点

《焦点访谈》节目分析——兼论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特点

作者: 李晨曦
作者机构: 北京广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视听界
页码: 13-14页
主题词: 电视新闻评论 焦点访谈 选题原则 目的分析 社会生活 观众 电视化 采访对象 节目主持人 演播室
摘要: 本课题拟从《焦点访谈》节目成品入手,通过对其中优秀节目的分析和1998年4月的连续观测,并参考主创人员的相关论文及创作体会,总结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成功经验,以期抛砖引玉,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焦点”: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众所周知,选题是电视评论制作整个流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第一步的工作。

笔者将1998年1月至5月《焦点访谈》播出的132期节目的选题归类统计之后发现:该栏目的选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科教文卫、国际大事等无所不包;节目多因事立论。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事件本身的多面性,报道及评论的角度和落脚点也呈现出庞杂纷繁的表象。

但仔细辨察,在一个时期内节日重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基本思路清晰可见,体现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选题取向。

这段时间,。

_焦点访谈_新闻评论语言解析

_焦点访谈_新闻评论语言解析
一 、语 言 冷 静 , 是 《焦 点 访 谈 》评 论语言的一个主要特色。语言冷静, 一 方 面 是 指 主 持 人 的 语 调 平 静 、凝 重 , 节 奏 张 驰 有 度 , 清 晰 、自 然 、朴 实 。 另 一 方 面 是 指 《焦 点 》的 评 论 表 意 内 敛 、含 蓄 , 往 往 不 是 直 接 批 评 或 赞 扬 , 但却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的态度。
其 次 , “式 微 论 ”也 不 了 解 传 播 功 能研究与传播效果研究之间的关系。 如果认识到传播功能研究实质上就 是传播效果研究, 过不过时的担心就 纯属多余了。当然, 我们也并不是主 张在传播功能研究与传播效果研究 之 间 划 等 号 。与 一 般 的 传 播 效 果 研 究 相 比 , 功 能 研 究 更 加 宏 观 、更 为 抽 象 , 它探讨的是大众传播活动对整个社 会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这样的目 标, 在传播学早期理论和方法还不完 善的情况下, 困难可想而知, 但毕竟 为后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反过来 看, 传播效果研究在开始时注重微观 的个人影响, 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 但后来路子越走越窄, 几乎进入了死 胡同, 以致传播学先驱贝雷尔森悲观 地 宣 布 “传 播 学 领 域 正 在 走 向 衰 亡 ”。 ⑥直 到 20 世 纪 70 年 代 麦 库 姆 斯 和 肖 的 议 程 设 置 功 能 理 论 、格 伯 纳 等 人 的 培 养 分 析 理 论 、诺 依 曼 的 沉 默 螺 旋 理 论重新发现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 效果后, 传播学的局面才又柳暗花 明 、焕 然 一 新 。 同 时 , 我 们 也 应 注 意 到, 在传播效果研究中, 不论哪种理 论, 都包含一定的传播社会功能观、 以及对大众传播社会作用的肯定或 否定的评价。例如, 议程设置功能理 论 、培 养 分 析 理 论 研 究 的 焦 点 是 大 众 传播的社会整合功能, 与此相反, 知 识沟理论以及英国学者霍尔的编码 和解码研究则强调大众传播的社会 分化作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有限效 果理论对大众传播的功能给予了充 分肯定, 沉默的螺旋理论和培养分析 理论则对大众媒介的作用持批判态

焦点访谈案例分析

焦点访谈案例分析

焦点访谈案例分析焦点访谈案例分析《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于1994年4月1日推出的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

它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为特色,以“用事实说话”为宗旨。

本文将以《焦点访谈》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经验和问题。

一、成功经验1.坚持舆论监督《焦点访谈》自推出以来,始终坚持舆论监督的职责,通过深度报道和访谈形式揭示社会问题的真相,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这种坚持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渠道,增强了节目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2.重视采访质量《焦点访谈》在采访过程中始终注重证据和事实的可靠性,通过深入调查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同时,节目注重采访的全面性和平衡性,避免片面报道和误导观众。

3.专业化主持人团队《焦点访谈》拥有一支专业化、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团队。

他们不仅具备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观察力。

这些主持人能够准确把握节目的节奏和深度,引导嘉宾和观众进行深入讨论,使节目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4.与观众互动增强影响力《焦点访谈》通过多种渠道与观众进行互动,如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社交媒体等。

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还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观众关注和参与节目。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深度报道不足尽管《焦点访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深度报道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些报道过于表面化,缺乏深入分析和挖掘,导致观众无法全面了解问题的真相。

建议节目加强深度报道的能力和资源投入,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2.报道时效性不强《焦点访谈》作为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时效性是影响其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节目的报道时效性不强,无法及时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建议节目加强新闻敏感性和时效性,提高报道的速度和质量。

3.主持人风格单一虽然《焦点访谈》的主持人团队专业化程度高,但在主持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单一性。

一些观众反映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和风格过于正式刻板,缺乏亲和力和个性化元素。

焦点访谈读后感

焦点访谈读后感

焦点访谈读后感
《焦点访谈》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新闻评论类节目,通过深入的采访和犀利的观点,揭示了社会上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以客观的态度和深入的思考,带领观众深入了解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让人印象深刻。

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们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让观众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

他们的观点和分析都很有说服力,让人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这些访谈,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

在这档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们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都很坚定,他们不畏权势,不畏压力,坚持自己的原则,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努力。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通过观看《焦点访谈》,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社会上的一些重大问题,也可以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主持人和嘉宾们在访谈中的表现,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深入思考和
客观分析,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也能够更加冷静和理性地去思考,不被情绪所左右。

总的来说,《焦点访谈》是一档非常有价值的新闻评论类节目,通过这档节目,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上的一些重大问题,
也可以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主持人和嘉宾们
的表现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坚定立场和深入思考,都
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希望《焦点访谈》能够继续努力,为观众
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焦点访谈的变化看你新时期电视新闻评论的要求
·关键字:时效性旗帜性题材多样性感性诉求
·摘要:电视新闻评论在新时期因社会的复杂性和观众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力争求新求变,而在变化的过程中,应当着重把握真实性、时效性,评论观点根据鲜明性和旗帜性,选题更具多样性,表现手法更丰富多彩等全方面获得提升。

·描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视新闻评论,本文以近期焦点访谈为对照,阐述了新时期电视新闻评论需要面对的新形势和提出的新要求。

自1994年第一期焦点访谈播出以后,电视新闻评论第一次以电视新闻述评的形式展现在电视荧屏上,十余年来,这种独特的以事实报道为基础,透过各种复杂的事态表象,从而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通过各种视听冲击力,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以及理性和感性的融合,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具有很强的舆论说服力。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国际的形势也变得日益复杂,各种社会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于舆论监督起着重要作用的电视新闻评论无论从形式上、题材上、表现手法上,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以适应新时期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需要:
一、不断加强电视新闻评论的真实性、时效性;
新闻本已真实为本,“用事实说话”,正是焦点访谈的栏目宗旨,电视新闻评论,更注重事件本身的真实性。

对于述评结合的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来说,把时间的真相告诉观众是其首当其冲的任务。

目前,众所周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新兴的第三媒体,其传播迅速,受众群体直接,微博、论坛已经成了群众舆论中的双刃剑,它不仅仅传递着好的东西,同时也是谣言滋生的土壤,网络媒体事件往往存在着片面性和主观性,在传达的过程更是造成了信息的缺失和偏颇,对于电视新闻评论来说,一方面要讲究时效性,及时的纠正以讹传讹的错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深入的调查。

“城管打人的真相”中,城管打人事件在网络中已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谣传已经激化起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公职人员的矛盾,记者通过对当事人的直接采访,让当时人
自己说出事件的真相,及时的化解矛盾。

紧跟着又时效性的做出了“依法惩处造谣传谣”“谣言的代价”“谣言:全球公害”三期节目,通过各种真实的事件来阐述谣言的危害,从而也直接体现了电视新闻评论其公信力和权威性。

二、新闻评论立场的鲜明性和旗帜性;
媒体的立场往往代表政府的立场,也代表着人民的立场,因此,在新时期的电视新闻评论中,作为“评”的方面,论点的立场要尤其鲜明,具有旗帜性。

今年,黄岩岛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种国际舆论其态度也纷繁复杂,在“黄岩岛:主权不容侵犯”中,主持人最后的评论中,观点十分鲜明,表达了我国政府的立场,也把事件的性质阐述的十分清楚“黄岩岛的紧张局面是菲律宾方面一手造成的,中方多次敦促菲方撤走在黄岩岛海域的船只,绝不能再干扰中国渔船作业,更不得干扰中国政府公务船依法执行公务。

对于黄岩岛,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不管菲律宾方面关于黄岩岛主权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都改变不了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基本事实。


三、题材选择的多样性;
很早以前,我们很多观众对于焦点访谈的印象大多是揭露各种事件真相为主要内容,整体节目和结构形式让人感觉十分沉闷,近两年,我们发现,焦点访谈在题材选择上更注重多样式,在某种程度上,更注重去发现真善美,努力展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风尚,展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

目前的焦点访谈,大到“新总统面临挑战”,小到“社区里面的新市民”,其题材选择的多样性已经体现到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各个层次。

今年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三百六十行”系列报道中,展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带来的新职业,例如“乡村规划师”“厨政管理师”,展示了新时代中人们在各种岗位上打拼出的一番新的事业天地,通过对“治沙”新职业的展示,不仅仅是体现了一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

新时期的电视新闻评论选题中看,社会性是其重要的选题依据,努力寻找人们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针对于群众需要亟待得到答案的社会热点事件。

在中央电视台的走基层新闻栏目中播出了贵州云南等贫困地区孩子无法正常吃饭的情况之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引起了很多地方对于政府的教育工作的
不满,在这种背景环境下,焦点访谈继续深入到基层中,“农村娃吃上免费午餐”通过对广西柳州的一家少数民族学校的采访,以小见大,展示了基层政府、学校、老师为孩子吃上放心午餐共同所做的努力。

四、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
目前的电视新闻评论如果以单纯的说教,或者说把新闻观点直接通过广播的形式传达给观众,观众往往是无法正面接受,新时期的电视新闻评论在表现形式上,更需要不断更新,通过感性诉求的方式让观众产生共鸣。

焦点访谈的走基层系列报道,则是采取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式”采访模式,通过新闻记者和基层群众同吃、同穿、同住,评论的语言也不再是简简单单地从主持人、评论员的口中说出,而是直接从采访对象的口中说出。

有些感动的话语,有时候根本不需要主持人来表达,也许采访对象口中最朴素的一句话,就能打动观众的心灵。

在“农村娃吃上免费午餐中”,老师为了省几毛钱的菜钱而走路不坐公交,做账时其“不是不信任,是对学生负责”,简简单单一句话,就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

“三百六十行”中,乡村规划师郭继青“这个职业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机会”,不就是我们每个职业的真谛吗?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文化层次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电视新闻评论,必须要从里到外,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主题选择,都必须要和社会的主要特征想结合,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让观众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舆论向导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