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主义

合集下载

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

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

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标题: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对于理解人类心理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呈现弗洛伊德主义的几个重要原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

1.无意识与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存在着意识与无意识两个层面。

意识是我们能够自觉察觉到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而无意识则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但却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则是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一种状态,它是我们无法立即察觉但可以通过心理分析等方法逐渐揭示出来的。

2.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这些机制帮助我们应对焦虑和压力。

其中包括了压抑、投射、转移、回避等等。

这些机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3.性与心理发展弗洛伊德将性作为心理发展的核心因素,他认为性欲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之一。

在他的理论中,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包括口唇期、肛门期、阴茎期等等。

这些阶段对于个体的性格形成和性心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4.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认为,梦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梦的解析可以揭示出个体的无意识冲突和欲望。

弗洛伊德提出了梦的拉丁解释法,通过对梦境中的符号和隐喻的解析,可以获得对个体内心的深入理解。

5.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的重要贡献之一,他发展了这一心理治疗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精神分析通过探索个体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揭示潜在的心理冲突并帮助个体解决问题。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心理障碍的治疗和个体内心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总结: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心理行为的重要基础。

通过了解无意识与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性与心理发展、梦的解析以及精神分析等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并为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供支持。

请注意,本文旨在提供对弗洛伊德主义的简要介绍,并没有涉及版权等侵权争议,也没有包含任何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 1856年出 生于奥地利一个犹太籍 家庭里,1871年,弗洛伊 德以优异成绩考进维也 纳大学医学系学,18-81 年,荣获医学博士学位。 1923年,弗洛伊德患了 口腔癌,1939年逝世。
弗洛伊德主义基本思想
① 人的行为受无意识的、非理性的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欲望
所支配,人并非理性的动物。 在人身上,与理性的作用相比,无意识的、非 理性的因素更具首要性和决定性。每个人身上都有 无意识的欲望,只是它们被迫隐藏在心灵深处,人 们无法察觉它们存在。人类并不像传统文化所描绘 的那样的高尚和完美,人身上还存在着动物性的倾 向和先天自然的因素。人类更多受到非理性冲动的 操纵,意识和理性的作用只是从属的和派生的。
人格的结构
本我: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以性本能 为主。本我追求本能的满足,受快乐原则支配, 具有非理性和非道德性。 自我:是人格的理性部分, 调节本我与现 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受现实原则支配。
超我:道德化、社会化和理想化的自我, 由“良心” 和“自我理想”构成。受至善原则 支配,它关心的主要是善恶,而不是真假,即 美德重于真理。
人格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性本能决 定的,顺利发展的条件是适当满足性本能的欲 求。如果性本能的欲求过度满足或不满足,都 会造成人发展过程中的停滞和延缓。
性本能的满足是通过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区 域的快感来实现的,这个区域在个体发展的不 同时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人格乃至整个心 理的发展阶段。
特征:此阶段的性本能如果受到压抑,在 男孩心理上就会形成了 “恋母情结” ,又称 “俄狄浦斯情结” ,在女孩心理上就会形成了 “恋父情结”,又称“爱兰克拉情结 ” 。
人格的发展之口唇期
时间:出生至一岁左右为口唇期,幼儿主 要是通过吃奶和吸吮等口唇动作来满足快感。 特征:如果满足不够或过度满足,就会遗 留某些口唇期的行为方式。如儿童吃手指、咬 笔头等,长大成人后过分贪吃、以及仍然保留 相当于咬的行动如冷嘲热讽和指责等。具有这 种特征的人,弗洛伊德称之为“口唇人格”。

第四讲_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四讲_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这就是法西斯主义的意识 形态和社会制度。他们把强调个人无条件地服从 整体法西斯主义制度作为自己的避难所,企图在 这里安身立命。 • 从心理学的观点研究,两者有一共同的来源,即 不能忍受自己的孤独与懦弱。他把这种现象叫做 “共生体”,“共生体”本为—种心理学上的解 释,指的是两者必须共存,因此务必丧失其个别 独立的完整性,而造成互相依赖的现象。
. 2、关于“性格盔甲”的形成
• 赖希认为,“性格盔甲”作为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 起源于童年期的社会化过程,是儿童的自然冲动与社会所 强加于这些冲动的挫折相互冲突的产物。 • 家庭是制造顺从动物的工厂。家庭教育、扶养儿童的实质 是:家庭代表整个社会,根据一定的经济发展过程的要求, 强使儿童形成与这一经济发展过程相一致的性格结构。
“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表现形式
• 一、极权主义:受虐狂和虐待狂的共生
• 弗罗姆指出,法西斯主义的狂热分子主要有两部分人构成: 一是被虐待狂,二是虐待狂,前者心甘情愿地服从他人, 后者则千方百计力图支配他人。这两部分人具有共同的心 理动力,这就是“逃避自由”这种心理机制。 • 只要能深入地探察一下这些人的无意识状况,就会万无一 失地发现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逃避自由”的 心理机制。他们对自己的孤独无法忍受,因而也就毫无忌 惮地想除掉自由这种精神负担而期获得安全,他们不断地 寻求,期望能找到一种文化形态、社会制度足以庇荫于其 下。
二、攻击性和破环性
• 为了消除自己的孤独和不安,它所采取的 方式是摧毁一切威胁到自身存在的外力, 由此来缓解内在的孤独和无力。 • 各种破坏和攻击性行为与这种心理机制密 切相关,人们常常用爱、责任、良知、爱 国主义等字眼来掩饰自己的破坏行为,用 各种方式使这些破坏活动合理化。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荣格生平简介
• 瑞士心理学家,分 析心理学创始人荣 格的分析心理学用 语。指由遗传保留 的无数同类型经验 在心理最深层积淀 的人类普遍性精神 。
发展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
• 荣格认为,无意识有两个层次:“个 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对此,他 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 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 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 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 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 是集体无意识。”
弗洛伊德主义简介
• 弗洛伊德主义 – (一)弗洛伊德的性分析心理学 –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 (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新弗洛伊德主义与后弗洛伊德主义 – (一)新弗洛伊德主义 – (二)后弗洛伊德主义 •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一)赖希的早期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二)弗洛姆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三)德勒兹和居塔里的后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
人格发展论
• 口唇期(oral stage):从出生到 1 岁半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 、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 肛门期(anal stage):1-3 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 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 性器期(phallia stage):3-7 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 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 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 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x,俄底 普斯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厄勒克特拉情结)。 • 潜伏期(latency stage):7 岁至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 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 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 动等。 • 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 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 化的成人。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派别定义
弗洛伊德什么是弗洛伊德主义,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弗洛伊德主义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 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 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 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
本能,弗洛伊德把它解释为由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着人的精神活动的一种先天状态,就像一条河,总是沿着 特定的河道在奔流。它来源于身体内部的刺激或是来自身体内部器官的生理刺激,或是来自某种感觉器官的心理 刺激。它与外部刺激具有不同的心理效应,本能刺激主要是由机体内部需求状态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一种固定 的力,只能依靠适当地改变内部的刺激状况来对付或解除这种冲击和力量;而外部刺激往往是躯体以外的个别冲 击,暂时的、不固定的,因此,只能靠个别的相应的行动方式来加以排除。
弗洛伊德认为,人体有多少需要,就有多少本能,因为一种本能就是一种人体需要在心理上的表现。在弗洛 伊德早期的理论中,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两类。自我本能是与个体生存相的一类本能,如求食、自卫等, 其作用就是保存个体。自我本能还有对人格形成的意义,就是驱使人实现自我理想。性本能指与性欲和种族繁衍 相关的一类本能,其作用是保存种族,繁衍后代。
⑵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 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 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发展时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和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1913年前属于早期理论,弗洛伊德奠定了精神分析学 的基本理论基础。精神分析学被学术界许多领域所接受,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同时,其内部也潜伏着观点的 分歧,终于在1911年和1913年出现分裂。1914—1939年属于晚期理论,这一时期弗洛伊德转而应用精神分析理论 解释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进程和基础,从而形成了具有哲学性质的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主要著作:《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1904)、《性学三论》(1905)、《图腾和禁忌》(1913)、《精神分析引论》(1916)、《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1921)、《自我与本我》(1923)、《文明及其不满》(1929)等著作。

一、无意识理论LOGO1、人的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潜意识是人的心理结构的核心。

2、无意识向意识转变的机制和途径压抑、转移和升华。

二、人栺理论LOGO 人栺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LOGO 1、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

2、“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代表常识和理性,它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遵循现实原则。

一方面,自我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

另一方面,自我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

3、“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

三者既紧密联系又存在激烈的冲突。

LOGO三、评价LOGO1、弗洛伊德的理论改变了传统哲学和心理学对“人”的理解,更新了过去流行的“理性人”的观念,丰富了人的内涵,推动了20世纪对人自身的研究与认识。

2、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3、动摇了西方理性主义的根基。

4、过于强调人的生物性,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LOGO。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二战以后,西方不少教育及心理学工作者继续致 力于潜意识的研究,并将弗氏的有关理论作为其 教育理论的立论基础之一。例如当代美国著名教 育家,改造主义教育流派的领袖布拉梅尔德将 “非理性”作为其学习理论的基础。布拉梅尔德 提出:“人类决不完全是理性动物,他们总是无 意识地深受感情和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的。”由于 非理性和感情因素的非常规性和难以捉摸性,在 学习过程中常被忽视和回避。但“如果我们要把 教育的力量有效地导向像民主世界文明这样伟大 目的的实现,就必须认识到并利用这些强大的非 理性的力量。”布拉梅尔德还利用弗氏精神分析 的语言说道:聚集在“自我”中的智力任务就是 学会怎样对一个聚集在“本我”中的强烈的欲望 进行指导,以便遵从或修改聚集在“超我”中的 意识的社会强制性。布拉梅尔德的上述观点在西 方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
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即思想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对学生的思 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这一品德发展过程的 规律来进行,按照思想品德心理的发展顺 序来确立思想品德教育的顺序。这是思想 品德教育内容上的适应。
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 学派的技射原理,采 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 的道德认知发展,发 现儿童道德是由他律 向自律发展的,他把 这一过程划分为五个 阶段:感知动作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 阶段、可逆性阶段、 公正阶段。
• 自我理想和良心是完成超我对自我监督功能的不 可分离的两个方面。自我理想是自我为善的标准, 它规定了自我应该做什么;良心是自我为恶的标 准,它规定了自我不该做什么。弗洛伊德还用诸 如内投、自居作用和反向作用等机制来解释儿童 如何让接受道德知识和做出道德行为,依靠这种 机制,儿童把外部加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命令加 以内化,从作为自居作用对象的父母那里吸收一 些道德行为标准,压抑诸如俄狄浦斯情节的本我 冲动,以防止失去父母的爱恋。弗洛伊德强调, 超我就与自我、本我保持平衡,构成一个统一的 整体,人格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1精神分析学派

1精神分析学派

二、人格结构

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心灵(Psyche), 它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与行为,无论是 意识到的还是没意识到的。它的作用像一 个指南针,调节和控制着个体,使他适应 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精神由若干不同的 然而彼此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层次组成,它 们是: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分析心理学的三个层次示意图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
又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 基础: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 对象:主要研究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 内容:主要研究潜意识、动机、情欲、人 格等深深一层次的内容,故称深蕴心理学 (depth psychology) 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究方法
科学背景

吕克 (Brucke,18191892)认为,生物是 一个动力系统,在这 个系统中化学、物理 的定律同样适用。


长期指导过弗洛伊 德作物理主义的生 理学训练。

坚持认为一切生物现象, 包括心理现象都能被还 原为物理的东西;自称 精神分析是以力学为基 础的,强调力、能量、 能量守恒和转化。 坚持决定论,反对自由 意志论。 坚持唯能论,试图以精 神能量解释变态和常态 共同具有的心理过程。
移置
隐意
象征化 润饰
梦的四种工作方式
第三部分
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野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新精神分析的兴起 分析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 人格的社会文化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 对新精神分析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新精神分析的兴起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
弗洛伊德关于意识 和无意识转化机制 的学说,压抑的学 说受其启发。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流派之一 ,其词旳含义是
指以心因性为机制旳一种治疗 精神病旳措施及其理论和潜意 识心理学旳理论体系。
• 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研究旳精神分析旳观点 是由奥地利旳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旳。 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做弗洛伊德主义 涉及 古 典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 洛伊德主义 。
二、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
1-3岁阶段旳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小朋友一方面 在信任感和初步成熟(独立行走 自己进食)旳基础上产 生自信 认识到自己旳意志 产生一种自主感 另一方面 又 觉得依赖过多而感到疑惑。 这时成人和小朋友之间旳相互调整关系受到严峻旳考验。 父母对小朋友旳态度要注意掌握分寸,一方面要利用小 朋友对自己旳信任在某些方面予以有节度旳控制,同步 也要给与合适旳自由,以便养成小朋友宽容和自尊旳性 格。 精神分析理论对幼稚园课程,尤其是对某些强调早期小 朋友人格培养,(发展主动品质,防止悲观品质)强调 学龄前小朋友心理健康主要性旳幼稚园课程方案旳编制 和实施产生过主要旳影响。
四、性心剪发展阶段:口唇期(0~1);弗洛伊德以为欲
力旳发展是从嘴开始旳 吮吸本身也能产生快感。第一时期:从 出生到6个月 小朋友旳世界“无对象” 他们没有现实存在旳人 和物旳概念 仅仅渴望得到快乐舒适旳感觉 没有认识到其别人对 他是分离存在旳。第二时期:6~12个月 小朋友开始发展有关别 人旳概念 例如当母亲离开旳时候会产生焦急和不安。②肛门期 (1~3)弗洛伊德以为此时占优势旳不是生殖器部分旳本能 而 是肛门旳和虐待狂旳本能。例如 以排泄为快乐或以玩弄粪便而 得到满足。③性器期(3~6);到了这一阶段小朋友变得依恋 于父母中异性旳一方。产生恋母情结或是恋父情结。④潜伏期 (6~11);这是一种相当平静旳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小朋友把精 力放在社会可接受旳追求中,如学习 游戏 运动等,专注于社会 情感旳发展。⑤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女孩11岁 男孩13岁 在这个时期 个体旳最主要旳任务就是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 和父 母逐渐分离 病尝试去建立自己旳生活方式 。这个时期轻易产生 性冲动 防御措施有两个 1,采用禁欲旳策略 2,采用理智化措 施。

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

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

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是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主张,主张现在的我(结果)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的,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

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承认心理创伤的存在,认为心里过去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

前意识和潜意识统称为无意识。

弗洛伊德开辟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在他之前,传统心理学只是研究意识范畴内的认识过程1。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在他早期的理论中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

性本能又称力比多,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根本动力,它遵循快乐原则,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满足。

后期理论中,他则修正了本能论。

把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死本能则代表着恨和破坏的力量。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

梦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

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1。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的动态能量系统。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达到相对平衡时,则个体表现比较和谐。

当三者失调时就容易导致个体出现焦虑。

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同时受三个主人即本我、外在现实和超我的驱使。

当自我软弱时,便会产生焦虑。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她的《精神分析导论》这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观点理论1,潜意识理论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

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一一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一一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健全的社会》 1、健全的人 着眼于人格中的爱与理性的力量,人的创造性与特性的发挥 “精神健康的人是创造的和没有异化的人;他使自身与世 界建立起友爱的联系,运用他的理性去客观地把握现实; 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向时又觉得跟他人是 一体的;他不屈从于非理性的权威,而是自愿地接受良心 和理性的合理性权威;只要他生存着,他就会不断地发展 自身,他把生命的赠予看作是他最宝贵的机会” 3、健全的社会 人是目的,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 “在健全的社会中,人不是别人达到其目的和手段,而永 远是他自己的目的;因此,没有人被别人当作手段,也没 有人把自己当作手段,人可以展现他身上的人性力量” “在健全的社会中让人在可以驾驭和认识的范围内进行活 动,使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动负责的参与者,使人成为他 的生活的主人”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态
赖希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综合 是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初始形态 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阐释是弗洛伊德 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 弗罗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继 承、改造和融合是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成 熟形态 范农查列茨基的弗洛和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 其应用形态
(2)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表现形式 传统人安全不自由 现代人自由却孤独 表现形式 a.极权主义:受虐狂与虐待狂的共生 以受虐和施虐的共生为基础的极权主义构成法西斯主义兴 起的社会心理基础 b.攻击性和破坏性 破坏性或攻击性的逃避机制所采取的力式是摧毁一切威胁 到自身存在的外力,出此来缓解内在的孤独和无权力感 c.舍己的自动适应:顺世与随俗 普通人为了消除自由和责任带来的重负和孤独.往往倾向 于通过采取与世无争的方式或沉溺于、封闭于内心世界的 方式来摆脱世界,摆脱威胁与孤独
二、意识形态论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浅析弗洛伊德主义政治与行政学院2012级2班201203140226 刘丹摘要:弗洛伊德主义即“精神分析学说”,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派别之一。

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出现绝非偶然,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的合理的继承,也是这个时代文明发展的产物。

它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主要由无意识学说等部分构成。

它不仅仅限于心理学范围,还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各个领域,社会文明观等文化哲学正是其广泛性的体现,从而又使它成为一种哲学理论。

关键词: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说、无意识、社会文明观一、弗洛伊德主义的产生为什么弗洛伊德会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提出“精神分析学说”呢?波林曾经说过:“如果弗洛伊德幼时窒息在摇篮中,也一定会有另一个弗洛伊德出来。

”这就说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出现绝非偶然,有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精神分析学说是西方人道主义影响和发展的产物。

作为对启蒙-理性的人道主义的反省,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提出了新精神哲学的人道主义,它在社会生活领域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古代的医生往往把精神病或心理失常说成“恶魔附体”,并对病人施以暴行,比如很多精神病患者被活活烧死。

与其他医学家相比,弗洛伊德更重视精神病的心理基础,因此开始了他漫长和富有成效的探索研究。

他充分利用了催眠术的优点了解精神病人的心理,但由于催眠术存在一定的缺点,迫使他放弃使用而改用自由联想法,使病人处于常规状态下,结果是更为有效和科学。

正是由于西方人道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使弗洛伊德转变了对精神病的治疗和研究角度,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两次世界大战对弗洛伊德主义的产生和传播尤其是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暴露了某些人以强凌弱、称霸世界的野心,从而使人们对用理性和科学建立起来的现代社会文明产生了怀疑。

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我赞成,因为…
1. □药剂师应以合法的价格200美元出售,不应以超过 原价的十倍出售。 2. □海因兹的本意并非是一个抢夺者,而那是救他太太 的唯一途径。 3. □这是一个好丈夫的行为,他做这件事纯是为了爱他 太太,不应责怪他。 4. □若没这么做,太太真的死了,他就是没有尽到丈夫 的责任。抢了药没关系,但是以后他应该负责偿还药 钱。 5. □为了救人一命,虽然不合理,但是那样做也是无可 指责的,况且法律并不是为了这种情况而制定的。 6. □保护人命,尊重人权。
2. 内隐的遗传反应;
3. 外显的习惯反应;
4. 内隐的习惯反应。
华 生 恐 惧 实 验
行为主义理论
2.斯金纳 的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新行为 主义)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 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理论
(1)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行为的建立、强化、 泛化、消退 (2)正强化物——负强化物 (积极的强化——消极的强化)
▲罗杰斯(C. R. Rogers, 1902~ ,美国心理 学家)
人本主义理论
来访者中心疗法—— 治疗师与来访者建立和谐关系; 无条件积极关注; 通过反馈使来访者更了解自己。 健康人格—— 经验的开放性; 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 信任自己的机体; 富有自由感; 富有创造力。
基本原则—— 次序性; 普遍性; 整体结构; 角色承担; 认知前提。 缺陷——
只强调道德认知和判
断;
忽略道德情感、道德
意志及道德行为。
认知发展理论
3.多位学者的新皮亚杰主义
(1)大学生思维四水平: 二元论 →多重性 →相对论 →约定性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周诗秀FULUOYIDEZHUYIYUWENXUE一、弗洛伊德理论的主要内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病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

弗氏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一个犹太家庭,二十五岁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从事心理学研究之前,他的工作主要是对精神病患者的调查。

随着他心理分析工作的进展,弗氏对催眠术在治疗歇斯底里症的作用产生了兴趣。

1902年到1938年,他在维也纳大学担任神经病理学教授。

二十世纪30年代,纳粹在德国掌权,严重威胁了弗氏的生活和事业。

他于1938年去伦敦,但一年后便患癌症去世。

弗氏发表的专著和论文很多,精略地划分,弗氏理论包括下列内容:人的三重性。

人格结构为三种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id,来自拉丁语),指动物的冲动,生物性的天性、需求,是作为个体基因遗传一部分的、肉体决定的冲动。

“超我”是约束“本我”冲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限制,是社会伦理和道德标准组成的,可通俗的指我们平时所说的“良心”。

“自我”是整合了“本我”和“超我”冲突要求的那部分。

“自我”是真实的,它必须是改变了“本我”快乐欲望,也必须受到“超我”的道德检验,是最好的本我和超我冲突之间的实际和解人。

“俄底浦斯情结”。

此情结来源于天性、满足的机会、对父亲的恐惧之间的逻辑。

当一个小男孩开始成熟并体验了性的欲望时,他自然转向他最近的、最可能成为他满足之源的人,这个人通常是他的母亲。

同样的,当小女孩成熟时,会发现父亲是个有吸引力的人。

这些本我的意识受到超我的压制时,就形成对抗、焦虑和紧张。

为舒缓这种紧张,人格会升华,即把性欲冲动引向某种高尚的活动或创造,其中包括文学艺术的创造,以想象的满足代替实际的满足。

梦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对梦和无意识进行精神领域的分析,仍然是本我意愿的满足和达成。

人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欲望改头换面,在梦中以象征形式得以表现,梦中的许多形象都是性象征,含有隐秘的意义。

新精神分析学派

新精神分析学派
验着意志的实现。 3. 该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但从内容上
有很大发展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论
第三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7岁)
1. 本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 2. 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
的的实现。 3. 这一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阴茎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论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7—12岁)
1. 本阶段为学龄期 2. 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的能力
的实现。 3. 这一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伏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论
第五阶段同一感对同一混乱感(12—18 岁)
1. 这一阶段为青年期 2. 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混乱感,体
验着忠诚的实现。 3. 该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生殖器时期。 4. 埃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
4.《少年路德》和《甘地的真理》他从传记分 析的角度来考察历史和个人心理之间在人生 不同阶段的同一性的两本名著。
埃里克森主要著作
《儿童期与社会》1950,1963 《少年路德》1958 《领悟与责任》1964 《同一性:少年和危机》1968 《甘地的真理》1969 《新的同一性的维度》1973 《杰弗逊演讲集》1974
《生命历史和历史时刻》1975 《游戏与理由》1977 《生命周期的完成》1982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论
以上五阶段继承了弗洛伊德的五阶段,后三段 则使他的理论更加完善。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论
第六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1. 成人早期(18-25) 2. 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
情的实现。

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二) 本能论:
性本能:性的欲望和冲动。目的在于种族 的生存和繁衍。体现为自始至终追求快乐 的原则。 自卫本能:为了保存个体的生命。最初限 于寻求食物充饥,害怕危险等。后在现实 影响下,从事社会所允许或赞许的活动中 去。 性本能和自卫本能——生的本能
生的本能代表着潜伏在生命中的创造力, 包括自爱、他爱,自我保存以及通过行 爱等方式使生命存在和延续。 死的本能:代表生命中潜在的破坏力, 包括自杀、他杀、虐待、自我毁灭等 死的本能的两种倾向——向内、向外
梦境之六:遭遇意外事故
当你梦见出车祸、列车出轨、空难或者翻船 等等意外事故时,你要小心:这预示着有不好的 事要发生。这种梦境有时就代表着现实生活,当 你出行开车或泛舟时都要格外小心。
如果你梦见不幸的事故发生在你认识的人身 上,这就表明你对那个人没有好感;相反如果你 梦见那个人死了,就预示着那个人将交好运。
梦境之五:被爱人欺骗或欺骗爱人
如果你已经结婚或者有了固定的异性朋友,但 是在梦中却与另外的男人亲热,或者有意识地在梦 中欺骗你的丈夫或男朋友。那么这就表示,你有欺 骗你爱人的征兆或者就在不久将作出梦中的举动。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的男朋友告诉你类似的梦 境,这有可能意味着他对你的感情是假的,他或许 早就对你们的关系感到困惑或者怀疑。
一、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入 帝国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各阶层精神紧张, 惶恐不安,人们开始寻找原因。
弗洛伊德(1856——1939)
奥地利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著作: 《梦的解释》 《歇斯底里研究》 《精神分析引论》 《性学三论》 《超越享乐原则》 《论文明》 《自我和本我》
(二) 理论缺陷
1、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倾向(无视意识在人类思想 活动中的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主义

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 思想背景 科学背景 历史背景
理论体系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心理地形学
本能论: 自我本能、 性本能
本能论: 生的本能、 死的本能
焦虑论: 早期
性欲论
梦论
三部人格结构
焦虑论: 后期
人格学说——心理地形学
人格学说——心理地形学
意识
现实原则: 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
界解除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 事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且非主要的部分。
本我是焦虑的根源; 具有现实神经症的特征:即神经症首先出现为因, 焦虑后出现为果。
晚期
自我是焦虑的根源; 焦虑先存在为因,其他症状为果;
三种焦虑:客观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 防卫机制——安娜· 弗洛伊德。
性欲论
弗洛伊德三大理论支柱之一,区别所工作; 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 从事脑解剖学和病理学的研究; 1886年,开始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疾病; 1895年,同布洛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 —精神分析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 催眠术谈疗法自由联系(精神分析)法; 1896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学派 正式形成; 1910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最终形成;
润饰。
总结
新的治疗方法; 急于表现自己性欲论过早提出;
迫于社会压力修改自己观点;
治疗自我“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患者就是
我自己”梦的解析; 剖析人类,剖析自我伟大的心理学家。
把性欲理解为寻求广义上的快感,由力比
多所驱动,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动机和发生 原因; 五个时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性 潜伏期、两性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D.精神分析学的人格论
人格三重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人的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快乐) 自我:自我同外部世界相接触,是本我和 外部世界、欲望和满足的居间者(现实) 超我: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是道德 化、社会化和理想化的自我(道德)
D.精神分析学的人格论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及其相互作用, 构成人格这一动态的心理能量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三者在自我的协调下处 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表现为健全的精神 活动和人格 一旦三者发生严重冲突而使平衡遭到破 坏,那就会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
弗洛伊德主义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在西方世界,弗洛伊德(1856-1939)作为 “本世纪的一个伟大的人物”,被认为 和马克思、爱因斯坦一样,是推动人类 文明进程的伟大的犹太学者,也有人把 他和哥白尼、达尔文相提并论 其学说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广泛地影响 了哲学、宗教、道德、历史、美学和文 学艺术等领域。
D.精神分析学的人格论
得不到满足的本能、欲望被排挤到本我 领域后,以“被压抑人”形式保存着自 己的心理能量,总是力图通过曲折的途 径得到满足。途径之一就是升华原则 心理升华: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本能欲 望在转向社会所许可的创造活动中,获 得变相的、象征性的满足 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通过对人的本能欲 望的压抑来实现的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他把无意识的特点概括为:
第一,原始性 第二,主动性 第三,非逻辑性 第四,非语言性 第五,非道德性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通往无意识的途径是什么:
一是过失:过失并非偶然,而是心理矛盾 的表现,即无意识对意识反抗的结果。 它表示了一种被压抑的冲动和目的,或 者完全出自被压抑的欲望和情绪 它有三种类型:A.舌误、笔误、听误 B.遗忘 C.误放、误取及失落物件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二是自卫本能:保存个体的生命, 它最初限于寻求食物充饥、害怕危 险,扩展到从事社会所允许或赞扬 的种种活动中去 性的本能保持原始的特征,自卫本 能则追求自我理想,原始的需要则 退居次要地位 二者合成为求生本能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一战后,他目睹了战争的残 忍,意识到先前的本能理论无法解 释人性中可能存在的某种侵略或自 我毁灭的倾向。于是,他把自己早 期的本能学说加以充实,提出了与 生的本能相对立的死的本能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1)精神分析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和思想文化渊源
A.19世纪末,西方社会处于转型时 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 会病态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人 们的焦虑和恐惧情结引发精神病 的发病率上升
(1)精神分析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 渊源
B.思想文化渊源
康德的“模糊知觉”、赫尔巴特 的“意识阈”概念、布伦塔诺的意 动心理学,特别是叔本华的“生存 意志”和尼采的“权力意志”等, 均不同程度地为其提供了非理性主 义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2)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其代表作:
《梦的解析》、《歇斯底里研 究》、《性学三论》、《精 神分析引论》等等
2.人性底蕴的洞察
(1)精神分无意识
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无意识(或潜意识):主流 前意识 意识: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 部分,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
B.思想文化渊源
• 医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促成了 其诞生:应把寻找精神病根源的视角从 人们习惯的生理机制转向心理机制,如 夏尔科的无意识层次及其中的性欲问题 • 他把自然科学的发现引入了心理学的研 究,声称他的研究是继哥白尼的天体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以来的最重要发现,他 肩负着将人类从沉睡中唤醒的使命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通往无意识的途径
二是梦:做梦者欲望的满足,梦 往往以改装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真 实的情节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B.生命的内驱力:本能论
这是关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对人的行为、 活动的决定作用的理论 他在早期把本能分为两类: 一是性本能:性的冲动和欲望,目的在于 种族的生存和繁衍,体现为追求快乐和 激动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生的本能代表着潜伏在生命中的创造 力(自爱、他爱、自我保存以及通 过性爱等方式使存在和延续)
死的本能则代表着生命中潜在的破坏 力(自杀、他杀、虐待、甚至自我 毁灭等,是以破坏性或毁灭性的内 驱力来支配人的变态活动)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C.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泛性论
性欲论实际上是本能论的进一步扩展和 深化 在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前 提后,他接着指出,性的冲动是神经 症和精神病的起因,也是精神分析的 创见之一 其性欲概念是广义的:一切感官快乐
(3)弗洛伊德主义评析 A.主要贡献
精神分析学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 领域; 开辟了精神病治疗的现代医学新 途径; 在弗洛伊德学说中,性问题第一 次作为科学对象加以研究
(3)弗洛伊德主义评析
B.弗洛伊德主义的缺陷和不足
具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带有明显的泛性论倾向 具有一定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 色彩 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B.思想文化渊源
他把能量守恒定律中的能量概念 与性本能结合起来,提出了“里 比多”(Libido)范畴。它是精神分 析学的核心概念,指性欲所具有 的心理能量,即性力。 他根据能量守恒学说提出了“里 比多”的压抑、转移和释放的问 题。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2)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1856年5月生于奥地利弗莱堡的一个犹太 籍商人家庭。 1873年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维也纳全 科医院 1886年回到维也纳,同布洛尔合作,用 催眠术治疗精神病
• 首先,弗洛伊德的性理论并不把性活动局 限于生殖欲,而是把它看成是与性有密切 关系的人类的广爱与文化范畴。 • 其次,性理论在重视人的自然属性上有其 合理性,指出了社会文化背后的道德虚伪 性对人性的压抑所造成的精神病态,呼吁 重视人的自然本性。
• 我一辈子做的是杂碎工作,但我打开了一条通
道,沿着这个通道,我们的知识会有长足进步
(2)弗洛伊德主义的分化和演进
A.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重视社会 因素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制约和影 响,注重任意儿童早期的生活和 家庭环境对于生活风格形成的作 用) B.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内倾型和外 倾型为主的性格学)
(2)弗洛伊德主义的分化和演进
C.新弗洛伊德主义及其特点
强调自我的自主性 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注重自尊心启发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重视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出 现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日益相互接 近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