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具体涉及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12.2节《杠杆》。
详细内容包括:杠杆的定义、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定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类型。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钩码、尺子、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杠杆实验器材、直尺、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杠杆?杠杆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杠杆的定义:介绍杠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杠杆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杠杆,如一等臂杠杆、二等臂杠杆、三等臂杠杆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杠杆2. 内容:(1)杠杆的定义(2)杠杆的分类(3)杠杆的平衡条件(4)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杠杆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2)推导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数学公式表示。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2. 答案(1)杠杆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例如:剪刀、钳子、撬棍等。
(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其中F1、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L1、L2分别为力臂。
(3)实验设计:取一个等臂杠杆,一端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另一端用直尺测量力臂,记录数据,验证平衡条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杠杆的定义和平衡条件掌握程度如何?实验操作是否规范?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其他简单机械,了解其工作原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1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15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3、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现象。
教学工具乒乓球、白纸、注射器、小船、漏斗、烧杯、吸管、自制连通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请先看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请注意观察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
你观察到什么?(三个容器的水面高度是一样的,图1所示是一个连通器,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是,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请看如果我打开阀门B,可以看到什么现象?(水从B端流出)这时请看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不相同)你看高度发现什么特点呢?(粗管处的水柱高、细管处的水柱低)分析: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如今当水流动时,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说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
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也就是说各个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
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水是否流动)同学们,请继续看另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掉下来)现在我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
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没有掉下来)分析: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6章《实验》的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结论。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欧姆定律的实验原理,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进行实验测量,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以及数据处理和结论的得出。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等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步骤讲解:讲解欧姆定律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如何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进行测量。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实验数据计算电阻,以及如何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欧姆定律的结论。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欧姆定律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实验原理2. 实验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4. 实验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2)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电阻值 = (电压 / 电流)(2)示例:一个电阻器在电压为6V时通过的电流为2A,求电阻器的电阻值。
答案:电阻器的电阻值= 6V / 2A = 3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
(1)解释电流的概念,并说明其单位及符号。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分布特点。
(3)阐述电阻的定义,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应用,如家用电器、电路保护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分布特点: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I1=I2=I3=…。
-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即I=I1+I2+I3+…。
(3)电阻的定义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单位为欧姆(Ω),符号为R。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5.引导学生掌握电阻的定义,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6.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阻的变化,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7.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
1.电流的概念、单位及符号
2.电路的种类及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3.电阻的定义、单位及符号
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
3.实验操作及分析,安排15-20分钟。
4.课堂提问和解答疑问,预留10分钟。
三、课堂提问
1.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
2.提问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给予思考时间。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情景导入
1.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8年级下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下学期八年级物理
实验教学计划
五、根据学校实验室实际情况,本学期实验安排如下:
分组实验:
第二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第三周: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第五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第六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第八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第十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第十一周:阿基米德实验
第十三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第十四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十五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第十六周:组装滑轮组
第十七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十五周:阿基米德实验
演示实验:
第二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第三周: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第五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第六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第八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第十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第十三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第十四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十五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第十六周:组装滑轮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6篇)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 O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L1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L2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
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 O 点是不动的,所以 O 点就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 A 点起沿 F1 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 O 向动力 F1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 ,从支点O 向阻力F2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 了。
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 OA 和 OB 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2013 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课方案(人教版)第三节【教课目的】知识能力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培育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节教课内容安排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想——考证——结论 { 查验、应用、推理、解说 } ——创建——发现,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涌现象的乐趣,获取物体沉浮的经验认识,增添研究物体沉浮的实质的能力,培育察看实验,思虑等科学能力,为后续以致平生学习能力及达到高级的思想水平准备认识基础。
让学生初步认识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实质应用,参加制作密度计的实践活动和成就的展现活动,感觉到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感1、培育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浓重兴趣,对实验现象认真察看和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尊敬事实、擅长怀疑的科学态度。
2、经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的良勤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味3、经过学生自己的研究实验,激发学习欲念。
发展踊跃研究的精神,获取谋求内部协调一致的成功体验。
【教课重点及施教策略】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施教策略:1、创建新的教课情境,以打捞沿船引入新课,并利用FLASH模拟潜水艇下潜、上调;巨轮在海上航行;飞艇在空中翱翔等现象引入到浮沉条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经过边学边实验,在实验、谈论的基础上指引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用 FLASH制作动向的受力剖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3、用多媒体系作潜水艇、孔明灯等浮沉原理并联合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课难点及其战胜策略】难点: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战胜策略:经过学生自己实验研究,谈论、沟通、总结得出,加深认识【教课策略】讲堂组织策略:采纳主体参加教课策略。
详细应用:1、创建民主、宽松、和睦的气氛,形成相互尊敬、相信、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2、创建问题的情境;3、要从多方面培育学生参加的意识和不停提高他们主动参加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1)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电》的第一节“电路”制定。
详细内容包括:电路的定义、电路的组成、电路的种类;重点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路图识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种类。
2. 使学生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识别电路图。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图的识别。
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和种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电路图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发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讲解电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电路的组成。
(2)介绍电路的种类,重点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通过电路图卡片,让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电路图。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两种电路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并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定义、组成、种类。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电路图的识别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路的定义,列举电路的组成部分。
(2)画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并说明各自的特点。
(3)分析实验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解释原因。
答案:1. (1)电路是指导体之间用导线连接起来,能够实现能量传递和转换的系统。
(2)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串联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不变;并联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增大,电压表的读数不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磁场》展开,具体涉及章节为12.1节《磁体与磁场》。
详细内容包括:磁体的性质与分类、磁场的概念、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理解以及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磁体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掌握磁场的概念,了解磁场方向的规定,认识磁感线,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磁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理解。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与分类,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磁场模型。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性质。
2. 新课导入:讲解磁体的性质与分类,引导学生学习磁场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磁感线的分布。
5.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与指南针的相互作用,加深对磁场概念的理解。
7. 知识巩固: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与分类2. 磁场方向的规定3. 磁感线的理解4. 磁场对磁体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简述磁体的性质与分类。
(2)磁场方向的规定是什么?(3)磁感线是什么?它是如何表示磁场的?(4)举例说明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2. 答案:见教材12.1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对磁体与磁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磁场方向的规定和磁感线的理解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物理实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物理实验教案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中,物理实验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部分。
以下是针对教材的物理实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第一章能量及能量守恒定律实验一:能量转化的观察实验目的:观察几种能量转化实验器材:铅笔芯、小电灯、电线、万用表、电池实验步骤:1、用电线连接电池和小电灯。
2、用电线连接电池和铅笔芯。
3、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小电灯和铅笔芯的电流和电压。
实验结果:1、当电池通电时,小电灯会发亮,铅笔芯不会发光。
2、经过测量,小电灯的电流和电压都比铅笔芯大。
实验分析:电池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电能,通过电线传输到小电灯中,再转化为光能。
而对于铅笔芯,它并没有发光,因为没有电能转化为光能。
实验说明,能量可以转化,而且能量转化的方式不同,转化效率也不同。
实验二:摩擦生热现象的观察实验目的:观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摩擦生热现象实验器材:铜板、木板、秤盘实验步骤:1、在木板上放置铜板。
2、用秤盘腕带慢慢将铜板推到木板的一端,使其滑动。
3、观察铜板和木板的接触部位。
实验结果:1、在铜板和木板的接触部位,会发生摩擦现象。
2、在摩擦现象的同时,铜板和木板之间的摩擦会产生热量。
实验分析: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物体和物体之间存在着接触,而接触面之间存在着摩擦力,会产生热量。
这就是摩擦生热现象。
第二章功及功率实验三:求解物体所做功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验器材:弹力测力计、滑轮、物体、绳子实验步骤:1、将弹力测力计挂在滑轮上,并将物体绑在绳子上,用绳子绕在滑轮上。
2、用力拉动滑轮,引起物体运动,同时测量物体所受的拉力和运动的距离。
3、根据公式计算物体所做功。
实验结果:1、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物体所做功的值与物体所受的拉力和运动的距离有关。
2、如果拉力和运动的距离越大,则物体所做的功也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2.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3.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影响摩擦力的因素;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难点: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桌、滑轮组、弹簧测力计、铅笔、刻度尺、毛巾、木块;2. 学具:实验报告册、数据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例如在桌面上推动物体时,用手摩擦桌面使物体移动。
2. 知识讲解: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讲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3. 实验步骤:a. 组装滑轮组,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滑轮组上方;b. 将木块放在滑轮组下方,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c. 分别在毛巾、铅笔、刻度尺上进行实验,记录不同表面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 分析数据,探讨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力现象。
六、板书设计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自行车刹车时,为什么要用力捏刹车把手?答案:因为刹车把手与自行车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可以减缓自行车的速度。
2. 请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次实验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了解了影响摩擦力的因素;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了科学探究,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3. 学生在随堂练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4.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讨如何减小摩擦力,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利用摩擦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为“探究小车滑行的距离与用力推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依据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改变小车受到的推力,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从而探究推力与滑行距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距离,能够正确读取数据。
2.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了解推力与滑行距离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推力与滑行距离关系的分析。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推力与滑行距离关系的推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刻度尺、推力计、木板、毛巾、砂纸等。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运动、自行车刹车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滑行距离与推力的关系。
2.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小车在不同的推力作用下滑行的距离,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改变推力,观察并记录小车滑行的距离。
4. 数据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推力与滑行距离之间的关系。
6. 练习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答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推力与滑行距离的关系推力 | 滑行距离|F1 | s1F2 | s2F3 | s3|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推力与滑行距离的图像。
2. 结合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推力与滑行距离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正确读取数据,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但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推理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小车滑行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推力与滑行距离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数据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物理实验》。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第二节《简单物理实验》。
详细内容:1. 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会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2. 简单物理实验:进行长度、质量、力、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探究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测量和观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 教学重点: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简单物理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册,文具(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些现象。
2. 知识讲解:(1)实验的基本技能:讲解实验的目的、意义,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简单物理实验:分别介绍长度、质量、力、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以测量物体长度为例,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结果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册上,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教师点评实验结果,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1. 实验基本技能: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2. 简单物理实验:长度、质量、力、温度的测量方法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计算平均值。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主要涉及第十一章《电路》的第一节《电路的组成与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图的认识、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以及家庭电路的简单组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各元件的作用,能正确识别电路图。
2. 掌握电路的三种状态,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释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图的识别和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教学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实验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开关、电池等。
2. 学具:电路图绘制工具、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开关、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组成和作用。
2. 知识讲解:a. 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等。
b. 讲解电路图的识别,引导学生学习电路图中的符号和表示方法。
c. 讲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短路和断路,结合欧姆定律解释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路图的识别和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电路图识别和电路元件作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5. 实验操作:a. 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并记录电路的三种状态。
b. 测量不同电路状态下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验证欧姆定律。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2. 电路图的识别3. 电路的三种状态4. 欧姆定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个家庭电路图。
b. 列举三种电路元件的作用,并说明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各元件的作用掌握较好,但在电路图的识别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电路》,具体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以及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规律的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重点:电路图的绘制,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演示装置,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导线,电池,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路是如何工作的。
2. 理论讲解:a. 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源、用电器、导线等。
b. 介绍电路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电路图。
3. 例题讲解:a. 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规律。
b. 讲解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5. 实验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b.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2.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4. 电路中电流和电压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并分析其中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数据分析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电路元件,如开关、电阻等,并尝试设计更复杂的电路。
附录:作业答案串联电路图:并联电路图:电流和电压规律分析:1.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1)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九章《电》第三节:电流的效应;2. 第九章《电》第四节:电路的组成与原理;3. 第十章《磁》第一节:磁现象及其应用;4. 第十章《磁》第二节: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效应,理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使学生了解磁现象及其应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组成与原理,电磁感应现象;2. 教学重点:电流的效应,磁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池、磁铁、指南针、电动机、发电机等;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池、磁铁、指南针、电动机、发电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与电路的关系;2. 例题讲解:(1)讲解电流的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现象;(2)讲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引导学生动手搭建电路,观察电流的变化;(3)讲解磁现象及其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性质;(4)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2. 内容:(1)电流的效应;(2)电路的组成与原理;(3)磁现象及其应用;(4)电磁感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流的效应,列举生活中的实例;(2)简述电路的组成与原理,画出简单的电路图;(3)简述磁现象及其应用,举例说明;(4)解释电磁感应现象,列举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3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试验教案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青龙初中黄长述试验汇总:试验一: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学校:青龙初中班级:8.2班老师:黄长述时间:2019.2.28【试验目的】学习正确运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试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试验步骤】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察4、在程度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试验记录】【评估与沟通】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试验二、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校:青龙初中班级:8.2班老师:黄长述时间:2019.3.16【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坐标纸【猜测或假设】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试验与进展试验】1、照图23-1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在图23-2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
连接这些点,你发觉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和论证】1、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
假如用g 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试验三、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校:青龙初中 班级:8.2班 老师:黄长述 时间:2019.4.13【提出问题】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猜测或假设】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青龙初中黄长述实验汇总:实验一: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学校:青龙初中班级:8.2班教师:黄长述时间:2017.2.28【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实验步骤】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察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情况挂质量约1kg的物体拉木块水平匀速前进拉木块沿倾斜木板匀速上升挂钩上拴一根头发,当头发被拉断时拉力F/N【评估与交流】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实验二、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校:青龙初中班级:8.2班教师:黄长述时间:2017.3.16【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坐标纸【猜想或假设】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照图23-1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kg 重力G/N2、在图23-2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
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和论证】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
如果用g 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m/kgOG/N 图23-2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实验三、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校:青龙初中班级:8.2班教师:黄长述时间:2017.4.13【提出问题】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猜想或假设】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1、取一方木块及长方形的长木板、毛巾、玻璃板,用弹簧称拉着方木块在三种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比较摩擦力的大小。
2、把木块放在木板上,加上砝码,再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与第一次实验比较。
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并与第一次实验比较。
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方木块、长木板、毛巾、玻璃板、砝码、细线【进行实验】1、分别测出木块在长木板、毛巾、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
2、在木块上另上砝码后,再测出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将结果记入表格。
3、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再测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次数压力大小接触面摩擦力大小(N)1 木块重木板2 木块重毛巾3 木块重玻璃板【分析和论证】1、分析比较实验1、2、3可得:。
2、分析比较实验1、4可得:。
3、分析比较实验1、5可得:。
4、归纳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与无关。
【评估与交流】1、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必须注意什么?当速度不一样时摩擦力大小有没有变化?2、如何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校:青龙初中班级:8.2班教师:黄长述时间:2017.4.271.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小桌子,泡沫塑料,钩码一盒。
2)实验目的: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压力的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3)实验方法和步骤: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
①如图甲和乙所示,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压力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a.如图甲所示,把使小桌子的四脚朝下压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即此时桌子四脚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b.如图乙所示,在桌子上加上一个钩码,观察此时桌子四脚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并与图甲的陷入情况对比;②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受力面积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
c.如图丙所示,使桌面朝下并在桌子上加上一个钩码,观察此时桌面陷入泡沫塑料里的深度,并与图乙的陷入情况对比;4.进行实验:自己设计表格,并将实数据填入表中:设桌子重为G桌,钩码重为G码,桌子脚面积为S脚,桌面的面积为S面实验次数受力面积压力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甲S脚G桌明显乙S脚G桌+G码非常明显丙S面G桌+G码不明显5.分析与论证:分析: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压力的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压力越大,压力的受力面积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评估与交流:1)通过这个实验,你掌握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答:我掌握了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当研究的问题有三个或三个量以上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单一关系,可以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
实验五、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学校:青龙初中班级:8.2班教师:黄长述时间:2017.5.9【提出问题】1、同样大小的石块和木块,投入水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哪个受到的浮力大?铁块投入水中会下沉,而铁做成船之后,却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质的体积有关。
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质浸入的深度有关。
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也就是与V排和ρ液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选择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比较铁块和铝块浸没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来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1)(2)(3)2、取一些橡皮泥,先揉成团,测出其浸入水中的浮力,然后展开做成盒形,测出其所受的浮力并把两次测得的浮力大小与橡皮泥的重量相比较,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1)(2)(3)3、取一铁块测出其浸入水中不同深度所受的浮力并比较浮力的大小,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1)(2)(3)4、测出浸没入水中的石块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实验步骤:(1)(2)(3)5、测出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的关系。
实验步骤:(1)(2)(3)以上4、5实验验证猜想4是否正确。
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大烧杯、接水小桶、自来水、盐水、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金属牙膏皮(或橡皮泥)、细线【分析和论证】由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1、2、3、4、【评估与交流】1、由实验得出的结论能普遍适用吗?如何评估实验的准确性?2、做以上实验要注意什么?只在水中做行吗?3、你在实验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减少实验误差?4、阿基米德定律适用于气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计算吗?表达式如何?【探究拓展】1、弹簧秤法测浮力大小——适用于ρ物>ρ液(1)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为G1(2)测出物体在水中的重为G2F浮= G1-G22、平衡力法——适用于ρ物≤ρ液(1)当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液体中时,受重力和浮力作用。
(2)因为物体静止所受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有F浮= G物3、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F向下形状规则的正方体物块浸入密度为ρ的液体中,如图26-1所示。
上表面距液面为h,正方体边长为l。
上表面所受压强:P=ρgh 上表面所受压力:F=PS=ρghl2下表面所受压强:P’=ρg(h+l) 下表面所受压力:F’= P’S=ρg(h+l)l2F浮= F’- F =ρg(h+l)l2-ρghl2=ρgl3又因为V排= l3,所以F浮=ρgl3=ρgV排即为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的浮力。
实验六、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校:青龙初中班级:8.2班教师:黄长述时间:2017.5.30【提出问题】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杠杆的平衡条件有哪些应用?【猜想或假设】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设计实验】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使杠杆平衡,钩码的重即为动力、阻力大小,挂钩码处到支点的杠杆长即为力臂的大小。
然后计算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大小,并比较两者乘积的大小,归纳得出结论。
2、(1)用弹簧秤作为动力作用的物体,在挂钩码的同侧提起杠杆,使杠杆平衡,读出动力和阻力的大小以及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
然后比较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大小。
(2)用弹簧秤拉着杠杆加速转动,读出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计算并比较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的大小。
所需器材:杠杆和支架、弹簧测力计、钩码、尺、线【进行实验】1、把杠杆的中点挂在支架上,首先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2、照图25-1那样,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根据钩码的质量计算出重力大小即为动力和阻力大小,再读出力臂的长,把数据记入下表。
次数动力(N)动力臂(cm)动力×动力臂阻力(N)阻力臂(cm)阻力×阻力臂12344、如图25-2所示,在a、b、c三点用弹簧秤竖直向上提杠杆,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读出力及力臂的大小,并填入下表。
次数动力(N)动力臂(cm)动力×动力臂阻力(N)阻力臂(cm)阻力×阻力臂12345、在杠杆左端一点用弹簧秤提起杠杆,并加速顺时针转动,读出动力与阻力的大小以及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短,然后比较动力×动力臂及阻力×阻力臂的大小。
【分析和论证】1、通过测量数据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当动力×动力臂大于阻力×阻力臂时,杠杆将沿。
【评估与交流】1、你的测量结果能准确说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吗?实验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2、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当“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当“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时,杠杆将如何转动?生活中平衡杠杆有哪些?3、观察生活中的杠杆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长,费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