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详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云南的歌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1[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笔下汩汩流淌而出,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会。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学习本文,学会观察民俗、民风,体验生活,感悟平民生活中人性的光辉。
[教学步骤]一、初步感知云南歌会的特点。
播放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导课,提问:云南歌会与一般的演唱会、音乐会有什么不同?学生说感受。
(可以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教师导入: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云南是聚集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二、研读课文由上一问题的探讨,理清文章的框架。
1、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你概括一下它们的内容。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2、以民主表决的形式,以“我最喜欢XXX场面,这里XXXX”对话方式,即兴安排学习三个歌会场景的顺序,进行语言品味。
这部分着重体验作者描写的侧重点。
三、品味语言艺术1、简介沈从文及其创作特点。
2、结合课文练习二,练习三,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此间可贯穿仿写练习,如:仿照下面的句子,以另一种动物开头,写一句话。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四、体验感悟1、本文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作品的节选,当时作者认为“相马于牝牡骊黄之外”,单欣赏跑马,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是一首描写云南特色文化-彝族歌会的歌曲。
通过对彝族文化的深度探究,我们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多彩文化,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云南特色文化-彝族歌会的起源和特点。
(2)掌握《云南的歌会》的歌词和旋律。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聆听、欣赏《云南的歌会》来了解彝族文化和音乐特点。
(2)能够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3)能够自由扭动身姿,感受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三、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聆听彝族歌曲《云南的歌会》,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歌曲学唱:教授《云南的歌会》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唱练习。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合唱、合奏、合作等方式,表现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4、舞蹈编排:结合《云南的歌会》的舞蹈元素,指导学生编排一支简单的舞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图片、文化介绍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彝族文化。
2、实践教学法:结合听音乐、学唱歌、跳舞蹈等实践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和文化。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分工合作,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流程安排第一课时:音乐欣赏1、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彝族歌会吗?听过哪些彝族歌曲?请你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示多媒体信息素材:播放《云南的歌会》的音乐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
3、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与学生一起探讨彝族的音乐特点、唱法、舞蹈等。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一直洋溢着美丽、动人的气息。
不同的地域、国家、民族,都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作为我国的多民族地区,云南的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云南的传统音乐中,歌会是一种流传最为广泛的音乐形式。
本文将介绍一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云南的歌会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歌会这一文化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对于歌会与云南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3. 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够欣赏并模仿云南歌会中的民族音乐,学会制作简单的乐器;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歌会的特点及其地域、历史、文化背景;2.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和舞蹈,制作简单的乐器,组织较为复杂的团队活动;3. 开发学生的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性能力。
三、教学准备:听音乐器材,制作乐器器材,摄像机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部分通过观看一段云南歌会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一些云南当地的风土人情。
2.课堂讲解部分开始讲解云南的文化底蕴,云南的地理文化特色以及与歌会相关的历史文化现象。
为学生介绍歌会这一文化现象。
3.云南歌会制作手工及演唱部分在音乐教室里教授制作无限闯的方法,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学生对歌会的了解。
同时,让学生体验歌会的歌唱和跳舞,感受这种传统文化。
4.云南歌会团队协作部分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按照各自的学习方向,选择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组内分工合作,做好一个有质量的项目。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展开,学生需要共同合作,联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背景;2、通过亲身体验学习乐器、学唱云南的民间歌曲,提升音乐素养和美感鉴赏能力;3、了解和学习云南的传统舞蹈,提升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次教学设计基于一个主题——《云南的歌会》,带领学生通过实地体验和学习来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音乐能力。
1、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1)通过老师介绍掌故以及图册、文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流派、演奏乐器、歌词和故事背景等;(2)选择一些简单易学,较具代表性的云南民间歌曲,带领学生上课亲手学习演奏弦乐器、口弦、竹笛、唢呐等乐器,体验并学会演奏云南民间歌曲;2、了解和学习云南传统舞蹈:(1)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云南传统舞蹈的基本特点、舞蹈类型、流派和舞蹈造型等;(2)选定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带领学生一起学起跳舞动作和编排整场舞蹈;(3)模仿和表演云南传统舞蹈,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
3、举办一场“云南的歌会”:(1)通过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切入,通过举办一场以“云南的歌会”为主题的表演活动,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云南民间音乐、舞蹈,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和肯定,激励学生努力表现出自己的风采;(2)学生自行设计舞台布景、化妆造型,选择演出的音乐、舞蹈作品进行演出,进行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评价:通过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同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及时纠正和帮助。
可以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下:(1)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个人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采用360度评价法,让学生在班级同学、老师、亲友等多方面得到评价和肯定;(2)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答辩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讨论,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7篇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云南的歌会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南的歌会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1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悠久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一、说教材学习本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古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的作品,这是中学语文课本第一次选入沈先生的作品。
文章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二、说学法八年级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动学生,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提高。
通过教材的学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学法和教法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
1、搜集材料课堂交流。
发动学生广泛的阅读,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有关本文的背景材料,作者沈从文的创作特色,整体感知文章。
2、在歌声中感受民族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多民族的优秀文化,尤其是云南的民歌。
3、默读扫清文字障碍。
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互相讨论、交流,自主解决字词,贯通文意。
4、朗读演绎文本三、说教法1、整体感知文章请同学们研究文章的主要内容:山野对歌具有对抗赛的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作者主要写唱歌人,在外貌,神态等方面对演唱者进行工笔描绘,云南女子的独特服饰,高超的打秋千本领,显示了她们开朗、活泼和充满智慧的性格美。
《云南的歌会》教案15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15篇《云南的歌会》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__语言,感受__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__的人物描写。
教学设计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__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__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__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1)山野对歌(2~3)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金满斗会(5)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云南的歌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领略其独特的魅力;2.学生能够通过听歌、跳舞、演唱等形式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感悟其文化内涵;3.学生能够发掘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合唱、合作演唱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云南的歌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2.通过听歌、跳舞、演唱等形式深入理解云南的歌会,感悟其文化内涵;3.发掘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合唱、合作演唱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1.如何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2.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云南的歌会的文化魅力。
四、教学方法:1.翻阅资料、集体讨论+教师讲解;2.欣赏音乐、活动演唱、表演才艺。
五、教学内容:1.云南的歌会是云南地区传统的歌唱、舞蹈、器乐演出形式之一;2.云南的歌会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表达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当地的传统风情、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3.学生可以通过听歌、跳舞、演唱等形式来感受云南的歌会,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4.学生还可以在活动中发掘自己的音乐才能,通过合唱、合作演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
六、教学过程1.介绍云南的歌会,让学生知道云南的歌会是什么。
并分组分别介绍当地的表现形式、器乐演奏、唱腔等方面,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云南的歌会。
2.欣赏云南的歌会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可以听到其中的锣鼓、铜锣、木鱼等器乐演奏,以及各式各样的唱腔。
3.挑选一些经典的云南歌曲,让学生进行聆听,并将歌曲歌词收集整理,让学生理解歌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4.选择一首歌曲,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从声音的平衡、节奏的掌握、情感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
5.通过欣赏舞蹈表演的录像,看看舞蹈中的身体协调和动作的优美程度,然后选择一首歌曲和配乐,引导学生自组成一支舞蹈队伍,安排每个学生的表演角色,最后全助力表演。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
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整体思路以“短片”为导入,以“歌唱”为线索,以“情感”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五、教学流程(一)短片导入1.播放《彩云之南》flash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提问:从这篇文章中,你想学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总结纠正。
)3.总结补充学生发言,明确本文学习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设疑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任务速读文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读”更有针对性。
)1.设置问题(1)你对文中哪些字词存在字音、字义方面的疑问?(2)速读课文,试着完成表格。
(借助多媒体出示表格)2.读文3.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归纳。
明确:1.不仅人在唱,鸟也在唱。
2.唱歌的地点:山野、山路、山寨。
(三)分析重点句段,发现文本意味。
1.精读全文,勾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段,并尝试在旁边写些注释。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指导。
3.总结。
(四)透过问题,深入探究。
1.提出问题:(1)文中写了三个场景的歌唱,且都写了人、地、歌,是不是有些雷同了?(2)本文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是不是应该删掉些?2.同学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师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解决问题。
总结。
明确:(1)不雷同。
三个场景的描写各有侧重。
“山野对歌”侧重写人:“山路慢歌”侧重写环境:“山寨传歌”侧重写场面。
[专题范文]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
[专题范文]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和场面描述。
2.朗读、揣摩、品味语言,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述手法: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及场面描述。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资料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述。
教学设计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透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能够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山野对歌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山路漫歌金满斗会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透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资料,然后主要透过描述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
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和场面描述。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述手法: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及场面描述。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资料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述。
教学设计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透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能够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1)山野对歌(2~3)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金满斗会(5)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透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这次作者为您整理了9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伴侣、小伴侣们。
教学重点:篇一体会文章三个唱歌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教具预备:篇二录音机、课件教学难点:篇三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留意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1、力量目标:了解及其创作风格;揣摩课文所写歌会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怜悯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体会的情感。
2、德育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领会民族风情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楚精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开只有简洁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详细内容;还要避开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掌握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导入新课↓简介↓整体感知: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研读探究:山野对唱、山路漫歌、山寨传歌↓课堂练笔↓提问总结↓拓展延长↓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具体到将老师、同学的全部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当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晰地再现。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同学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蝴蝶泉边》的视频材料后导入:同学悄悄地观赏倾听初步了解云南的民歌及相关传统二、简介简介沈从文作品及风格仔细听读了解名家作品,积累文学学问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现]考查生字词的读音及词语解释同学乐观参加检查同学对基础学问的把握状况四、整体感知媒体展现问题: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同学仔细阅读、思索并踊跃回答问题用简洁的问题带领同学走进文本五、研读赏析用多个问题及媒体图片层层深化的引导同学认真仔细地探究文本仔细阅读、思索、回答及发问1.要同学由浅到深地真正了解歌会的相关学问,符合认知规律;2.有感情地阅读及赏析文句,培育同学的阅读鉴赏力量;3.趣味性的图片,可以引发同学爱好,活跃课堂气氛;4.师生间的互动,让同学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仆人,增加了同学学习的乐观主动性,培育了综合力量。
云南的歌会教案:让全班唱响歌声2
云南的歌会教案:让全班唱响歌声2。
一、教学内容1.选歌:教师可以从云南的民间歌曲中选出一些平易近人、旋律优美的诗词进行教学。
土嗨、打顿板、跑板等歌曲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让同学们在唱歌的同时感受到鲜明的地方特色。
2.分组演唱:选取一些有特长的同学,分成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一首歌曲的演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自行选择参加哪个团队。
分组演唱既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比赛评选:在每个团队演唱完成后,可以组织比赛评选,评选出最佳表现团队和最佳表演者等奖项,为同学们的努力付出加油鼓励。
二、教学步骤1.活动前期准备:在活动前期,教师需要预先准备好歌曲、乐器、麦克风等必要设备,并通知同学们参加此次歌会教学活动。
同时还需要安排对歌曲进行听力训练,让同学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正式展示:根据同学们的口胃,教师可以将歌曲分成多个篇章进行展示。
同学们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演唱表现。
教师也可提供舞蹈、衣着等策略来帮助增强表演效果。
3.评选成果:在评选最佳表演团队和表演者时,教师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同时要公正评选,让同学们感受到公正和公平。
三、教学目的1.增加同学们文化体验:通过歌会教育活动,能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云南多民族文化特色,增强对文化的感性认知和兴趣。
2.培养同学们的艺术素质:歌会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同学们培养音乐感和节奏感,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分组演唱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促进同学们综合素质提高:通过歌会教学活动,同学们可以从中获取自信和成就感,对个人内在的技能进行培养和提高。
歌会活动使同学们在欢乐中学习,获取很多不同的收获,包括沟通、合作和竞争等。
四、教学效果歌会教学活动可以在欢乐中收获成长,增加学生们的文化体验、艺术素质和综合素质。
在课程中,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演绎,掌握教学节奏,严格评选,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全面的《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全面的《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由来、演出形式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3.为学生成长提供全面的音乐艺术教育,增强学生与校园文化的互动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云南的歌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了解《云南的歌会》的演出形式和艺术特点。
3.学习《云南的歌会》的曲目,演唱技巧和技能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云南的歌会》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掌握《云南的歌会》的演唱技巧和技能点。
四、教学内容本文的教案设计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导入、展示、讲解、实践和总结。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云南的歌会》最基本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于这种文化艺术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展示播放一段云南的歌会演出视频或音频,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云南的歌会》这种艺术形式,以此引发他们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与好奇。
3.讲解围绕《云南的歌会》,向学生提供更为详细的知识和背景,并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种文化艺术形式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评析不同时期的《云南的歌会》演出作品和风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进行互动和讨论。
4.实践通过对《云南的歌会》最具代表性的几首歌曲进行演唱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演唱技巧、体验歌曲的韵律和节奏,不断提升自身音乐技能。
并通过配合简单的乐器演奏和音乐灯光等元素,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云南的歌会》的视听冲击力和情感内涵。
5.总结总结当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收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发表对于《云南的歌会》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教师帮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2.演唱实践法3.讨论互动法4.多媒体法六、教学评价1.考试:根据学生在实际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和技能点掌握情况,进行考试及评分。
2.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演唱和互动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品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的浓郁的民情民风。
2、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场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的优美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法。
3、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2、表情朗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3、教师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族演唱,展示了云南浓浓的民族风情。
4、学生齐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云南歌会淳朴自然,浑大壮观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1、提问: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族演唱?想一想,这三种场合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提问: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四、赏析品味,揣摩语言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读后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拨学生从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角度反复品味其精妙。
提问:第(1)段文字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翠翠的有关片段,试着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拨:第一段重写实,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
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入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
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
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
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加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加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注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
沈先生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重难点字词辨析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2、齐读字词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2、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时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3、学生交流讨论4、教师总结场合形式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沈从文先生发现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现了。
”(板书:生活)“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现’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现了什么?”四、再读研析1、研读提示“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歌的年轻女人)(1)教师提问:“这是怎样的女子?你从何得知?”(2)学生交流讨论(3)教师点拨分析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彩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的歌会
一、作者与教学目标出示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云南的歌会》。
板书课题并解题。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沈从文,或许你对鲁迅、巴金、老舍、冰心很熟悉,但你不一定听说过沈从文,对吧?但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沈从文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荣誉,和他是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证在此:诺贝尔奖设立110年来,每年一次,中国作家中,没有人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沈从文曾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在中国仅此一人,而且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说:“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但他就是在那年的5月去世了。
屏显:“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马悦然
诺贝尔奖只颁发给健在的人。
就我个人而言,鲁迅是我最敬佩的作家,沈从文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喜欢他独具韵味的语言,也喜欢他作品中表现出的自然美、人性美。
《云南的歌会》原名叫《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写的是作者在云南采风时的一些见闻。
同学们读过后有怎样的感受我不知道,可曾有人说了三句话来评价它。
屏显:
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
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断的描写是多么精彩啊。
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
二、教学目标完成过程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
(一)总体把握,了解特色
先看第一句: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小训练。
屏显: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以“《云南的歌会》特色概说”为话题说一段话。
○1特色:从小处理解就是特点。
○2围绕话题,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说话要完整。
5-8分钟后,学生展示,师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这篇文章的特色表现在多方面。
第一,线索是清晰的,歌会、唱歌贯串全文,全文由唱歌联系起来,因此文章有一条线索。
第二,生活的内容很丰富,有各种场面的赛歌、唱歌、传歌、学歌,还有各种不同人物、不同身份的人来参加这些活动。
第三,语言别有风味。
待会儿我们展示一组词,这是在云南歌会生活里所特有的。
第四,片段描写精彩,几乎每一个大的段落里都有很好的描写细腻的语言片段。
屏显:
课文线索清晰
生活内容丰富
语言别有风味
片段描写丰富
1、重点讲读特色——语言风味
好,那我们就具体来感受一下它的语言风味。
你们看,这些词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很少见。
它们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生活气息。
大家一起读起来。
屏显:蹲锯酬和譬喻柞木熹微淳朴龙吟凤哕箍桶阉鸡忌讳
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读音。
好,再自由自在地读一读。
想一想,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很陌生?是不是都是很有特色的词语?
2. 重点讲读特色——片段描写
咱们再来看它的片段描写方面的特色。
作者非常擅长描写,一个个片段描写,让我们读下来,感觉像在头脑中放电影清晰而逼真。
比如(边讲读,边屏显粗红体字部分)129页第2段,倒数5行: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是一段情景描写,读了就感觉那情景就发生在你眼前。
紧接着第3段的人物描写: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那人物,活生生就站在你跟前啊!其它如课文第4段: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象是有意摹仿天空而成的。
这景物描写是不是像画似的!
其它如对戴胜鸟、云雀等的动物描写、对“金满斗会”的场面描写也无不逼真生动。
一篇文章里像这样有情景、人物、景物、动物、场面等多种描写很少见。
这也是沈从文语言的一大特色。
同学们,以上的学习,我们主要是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突出的特色,同时也做了一个围绕主题的说话练习,同学们,你觉得在这个环节,谁完成得最好?你是否可以评价下自己?
互评与自评。
(二)精读赏析,训练阅读、感受力
下面,我们来围绕第二句话活动——这篇课文片段的描写是多么精彩啊!
刚才我们已经看到,课文精彩的片段很多,现在我们聚焦在第四段上,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课文的写作之美,我们就把这个过程叫做“美点欣赏”
屏显:
第四段之“美点欣赏”
板书:美
方法点拨:
赏析句子的角度:1.修辞;2用词
赏析段落的角度:1.顺序的安排;2内容之间区别、映衬与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第四段的录音,边听边体会,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第四段中的写作之美。
学生赏析第四段。
教师串讲:第四段确实写得非常美。
美在“有声有色”有鸟声歌声还有草色树色和花色;美在“有点有面”,小山坡是面,粉蓝色的报春花是点;大片的草丛是面,扶摇盘旋而上的云雀是点;美在“有高有低”,写了低处的景色,也写了云雀钻向高空轻盈可爱的情态;美在“有动有静”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个油亮亮的眼睛,”赶马女孩子一喝,掠地买走了;还美在“有人有物”,用景物、动物的描写烘托人物的活动,来营造人物活动的美好场景;(板书:自然、人性)美在“有详有略”,略写人的活动,
详写景物;美在“有景有情”,作者的喜爱之情流泻在笔端,不管是用词还是写句还是运用的修辞手法,都表现了作者喜爱的情感;美在“有线有珠”,叫做“一线串珠”,“线”是唱歌,它串起了景物、动物、人物活动,串起了生活中漂亮的细节,文章的结构就很紧凑了。
屏显:
美在“有声有色”
美在“有点有面”
美在“有高有低”
美在“有动有静”
美在“有人有物”
美在“有详有略”
美在“有景有情”
美在“有线有珠”
美点多多,同学们,你看到了几点?谁赏析的好?
互评自评。
(三)总结回顾,提高概括能力
好。
下面来看第三句话,这篇文章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
请同学们寻读课文,以“课中之最”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举例说说文章的生活是多么的有趣。
请用“我发现了课文最……的……”开始。
请看屏幕,老师给大家列举几个例子。
屏显:课文采风
“最……的风俗”
“最……的场面”
“最……的衣饰”
“最……的歌师傅”
……
学生再读课文,自由发现。
屏显有趣的生活:
最有诗情的生活,作者在文中说到: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能听到美妙有情的歌声,因为一年四季早晚都有歌声,所以是最有诗情的生活。
最热闹的“金满斗会”,在“金满斗会”上就有参与面最广的传歌活动,那么多人,他们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来自不同地方。
最奇妙的传歌方式,这种传歌方式是一代一代人通过人唱其他人听学会往下传,而且是整套整本往下传的,所以它是智慧的。
最别开生面的对歌,对歌是我们这儿所没有的,作者说这是生面别开的场所,都互不见面,但是对歌还击败对手。
最出色的歌师傅,那老掉牙的吹鼓手,有那么高妙的技能。
最漂亮的银饰围裙,云南姑娘美啊,她们的围裙是钉满小银片的扣花葱绿布围裙,让我们想像到人物的美,这也是一种生活的习俗。
还有漂亮的女孩子在大年初一到各个村子里特别的“打秋千”的习俗。
还有最悠游自在的“赶车”,要赶火车了,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多里路,还在路上看风景、唱歌。
还有最淳朴本色的“超女”,是谁呀?赶马的女孩。
她们在山路上总是快乐地唱歌,是最淳朴本色的“超女”。
有那么多的“最”,这云南的的民间生活确实太有特色,太有趣了!而这种特色的生活又成就了这篇有特色的文章。
板书:生活
三、学习过程总结
同学们,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但老师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你觉得我对沈从文的介绍或者课文的内容引起了你对沈从文的兴趣,老师建议你再读一读沈从文的《边城》;如果在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你觉得围绕一个主题说一段话,提高了你的说话能力,你还可以试着围绕一个主题来写一段话,来锻炼你的书面表达能力,要知道,几百字的文章也好,几千字的论文也罢,几十万字的小说也好,都是由围绕一个话题的一段段的文字组成的。
如果你在赏析第四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还真有一又发现美的眼睛,你可以另找一段来测试你发现美的慧眼;如果课文中有趣的生活启发了你,你也可以用心去寻找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兴趣,你做主。
心动不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