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教案(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1物体的内能》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1物体的内能》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1物体的内能》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1-物体的内能》教案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
一、温度
1、引出温度的概念
2、提出自学要求,看第一框题,在课本上划出温度的概念,常用单位及单位符号。

3、梳理总结,能说出生活中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并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
1、回忆生活,气温高了觉得热,气温低了觉得冷,得出温度的概念。

2、按要求看书自学,对温度的概念、单位等形成进一步的认识。

13.1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13.1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2. 内能的影响因素:学习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3. 改变内能的方式:掌握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内能,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将两个玻璃瓶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热水和冷水。
2) 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玻璃瓶中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3) 将两个玻璃瓶用胶带密封,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a. 对热水瓶做功(如用力摇晃瓶子);
b. 对冷水瓶进行热传递(如将瓶子放入温水中)。
4) 观察并记录两个瓶子中水温度的变化,分析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内能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内能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3.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特设计以下检测题:
1. 选择题:
(1)物体的内能是指:
A. 物体的宏观运动能量
B. 物体的微观粒子运动能量总和
C. 物体的热能
D. 物体的化学能
(2)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物体的内能?
A. 温度
B. 质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内能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内能内容做好准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1节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1节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1节物体的内能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内能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内能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内能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内能与热量、温度、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加热器、冷水、热水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升高,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

2. 讲解:讲解物体的内能概念,阐述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质量的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内能的变化规律。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冬天感觉寒冷、物体碰撞时温度升高等。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活动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变化规律。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物体的内能概念,掌握了影响内能的因素,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内能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如动能、势能等。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1节物体的内能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生活实例:我选择了烧水时水温升高的现象来引入物体内能的概念,因为这个实例直观且易于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

2. 讲解内能概念的清晰度:在讲解内能的概念时,我力求语言简练明了,同时配合图示和实物模型,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内能的本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布置分层作业,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教学评价,促进发展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举例: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热传递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意义。
3.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热传递规律的理解。
(四)情感态度与价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2.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物理的心得,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和热传递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突破难点
-设计系列实验,如观察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的温度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的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物质种类的关系,突破理解难点。
3.多元教学,强化理解
-结合多媒体教学,如动画、视频等,生动展示热传递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体的内能和热传递的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由于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体内能和热传递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内能的改变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这一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热学模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节课内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内能的定义、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内能的改变等。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及其与宏观热现象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了解热传递和做功对内能的影响。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物体的内能学案(新版)沪科版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物体的内能学案(新版)沪科版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物体的内能学案(新版)沪科版【目标导学】:1.回顾并熟悉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回顾能量的概念,了解能量的一些存在形式2.知道并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4.理解热量的概念,能区分“热量”和“内能”的区别和联系【重点导引】:1.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分子动理论内容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并会举例说明【课前导问】:思1:什么是能量?能量存在的形式你能说出哪些?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有哪些?【课堂导学】:一、物体的内能及影响因素分析:1.概念: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析:思考2:1)物体的内能可否为零?为什么?2)分子是否具有内能?为什么?3)根据上图,物体内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你能说出原因吗?4)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大吗?为什么?思考3:物体的内能增加,其温度一定升高吗?例1:如图所示,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

请从内能概念和分子动理论角度去分析其微观分子势能一定增加。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1.做功:1)压缩气体做功: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能量转化:;2)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如图所示,将试管内注入一些水,塞紧瓶塞后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瓶塞被顶出去,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能量转化:;3)克服摩擦做功:能量转化:;思考4:做功一定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吗?请通过举例分析并说明:2.热传递:思考5:热传递的方式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特点?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思考6:请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你觉得热传递发生需要什么条件?;思考7:“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有什么区别?;例2: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暧B.把冰块放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D.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例3:下列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三、热量:1.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用Q表示;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热平衡状态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思考8: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思考9:“内能”和“热量”之间有什么区别?例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C.0℃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热传递一定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课堂总结】:1.一切物体的内能都不可能为零2.物体内能影响因素包括:质量、温度及体积(状态)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4.热传的本质:传递的是热量,改变的是内能【课后导练】:1.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大量实验或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说明每个分子都具有分子;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且有间距,说明分子之间还具分子;我们把叫做物体的内能,它是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国际单位是,符号用表示。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1 物体的内能 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1 物体的内能 教案

13.1 物体的内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内能的概念.难点:热量的含义.【新课导入】导入1:问题导入“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为防止飞船从太空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因高温而损坏,飞船的表面层用耐高温材料制成,你知道飞船的表面层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导入2:复习导入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分子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课堂探究】1.物体的内能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烧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烧杯内墨汁扩散的快慢.(1)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3)内能和机械能区别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两者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双手用力相互搓一搓,双手有什么感觉?(双手用力相互搓一搓,感觉到手发热.)(2)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中放一团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棉花燃烧起来表明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3)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多次,铁丝弯折处就会发热,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些实验都表明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减少了食品的内能;电冰箱里的压缩机,在压缩蒸汽时,蒸汽的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了蒸汽的内能.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一个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B.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C.在0 ℃时,物体的内能也为0D.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2.如图所示,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D )3.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D )A.把饮料放入冰箱,饮料温度会降低B.把酒精涂在手上,手会感觉到冰凉C.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路面温度升高D.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壁会发热4.两个物体接触并发生热传递,实质上是内能从( B )A.能量多的物体传给能量少的物体B.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C.质量大的物体传给质量小的物体D.热量大的物体传给热量小的物体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6.如图所示,“钻木”能“取火”,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两个不同状态间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可以说,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它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别分子毫无意义.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现阶段主要掌握与温度的关系.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切记“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一定不变”是错误的.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1节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1节物体的内能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第1节——物体的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计算: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4.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而机械能是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2. 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影响内能的因素,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单位:焦耳(J)。

4.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5.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6. 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而机械能是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7.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有关内能的问题,如烧水、做饭等。

8.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巩固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9.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进一步巩固内能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单位3. 内能的计算方法4. 影响内能的因素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讨论下列现象中内能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1)烧水时,水温升高。

(2)冬天搓手取暖。

2022年沪科版物理《物体的内能》精选教案

2022年沪科版物理《物体的内能》精选教案

13.1 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吸收(放出)热量, 温度升高(降低), 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 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装着开水的暖瓶有时会把瓶盖弹, 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 暖瓶没有运动, 所以不是机械能, 暖瓶也没有接电源, 也不是电能. 那么, 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探究活动1: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 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实验结论:说明温度越高, 粒子的无规那么运动〔热运动〕越剧烈.〔1〕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类比: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被拉伸的弹簧的各局部互相吸引而具有势能;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分子间相互吸引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局部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结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同样具有动能, 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 又使:它们具有势能.〔2〕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的动能, 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3〕机械能与内能的比拟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与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无关.机械能是物体整体所具有的能, 是物体动能和势能之和, 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例如:空中运动的足球除了整体具有机械能外, 同时还具有内能.想一想:冰山有内能吗?冰冷的冰山, 温度虽然低, 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在做热运动, 所以也具有内能. 一切物体不管温度上下, 都具有内能.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做功可改变内能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压缩气体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物体的内能减少.结论: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温度降低.小结:从能的转化看,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2〕热传递可改变内能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从物体的一个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发生热传递时, 高温物体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内能增加.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热传导:放在热汤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对流:烧水水变热;热辐射:晒太阳.思考:你怎样让一段50 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用火烧、太阳晒、用手焐, 用温度更高的物体使铁丝温度升高, 热传递.用手搓、在地上摩擦、用锤敲、反复弯折, 温度升高的过程, 往往伴随着运动,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2〕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①内能跟温度的关系温度的上下, 标志着物体内局部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 物体的温度升高, 其内局部子无规那么运动的速度增大, 分子的动能增大, 内能也增大, 反之, 物体温度降低, 其内局部子无规那么运动的速度减小, 物体内能减小. 因此, 物体温度的变化, 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的变化, 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 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 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还有液体沸腾过程, 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 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物体的分子势能发生了变化.②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 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 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 物体放出热量, 内能减少. 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 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③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温度不一定变化, 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 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 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物体温度改变了, 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 温度改变了.板书设计物体的内能〔1〕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2〕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的动能, 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3〕机械能与内能的比拟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与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无关.机械能是物体整体所具有的能, 是物体动能和势能之和, 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1〕做功可改变内能.〔2〕热传递可改变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2〕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随堂练习1.在0℃的房间里, 静止在地面上的铅球〔〕A.具有机械能B.没有机械能C.具有内能D.没有内能2.以下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温度关系的说法中, 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物体的内能越大, 温度越高B.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 所以温度高的物体, 内能一定大D.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 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3.下面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 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A.热传递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C.摩擦生热D.今天天气很热4.物体从粗糙的斜面上滑下来, 那么〔〕A.机械能不变, 内能不变B.机械能增加, 内能不变C.机械能减小, 内能减少D.机械能减小, 内能增加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B.一定质量的物体, 温度越高, 内能越小C.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速度增加, 内能一定增加6.以下关于内能的概念的说法中, 错误的选项是〔〕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B.0℃的冰不具有内能C.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它的内能也变化D.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有机械能的物体必有内能B.无机械能的物体必无内能C.有内能的物体可能无机械能D.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8.以下与物体的内能有关的因素是〔〕A.物体的运动速度B.物体的高度C.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度D.物体的温度9.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温度越高, 分子无规那么运动越快B.温度越高, 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越快C.温度越高, 液体蒸发得越快D.温度越高,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参考答案:1.BC 2.B 3.D 4.D 5.A 6.B 7.CD 8.D 9.D第二节声音的的特性教学目标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会调查, 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 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教学重、难点1.重点(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区分.(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2.难点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教具准备粗细不问的假设于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尺子、鼓、小纸人、吉他、音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 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 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燥.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新课内容一、响度、音调、音色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 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拔动琴弦, 大家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师:物理学中把入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板书1.响度.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 鼓声越大, 鼓面上的小纸人跳得越高.师:鼓声越大小纸人跳得越高, 说明了什么?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 鼓声的响度越大.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 物体振幅越大, 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简称振幅)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 另一只手拔动橡皮筋, 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现场表演: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 露出桌面一局部, 如下图. 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动尺子, 尺子振幅不同, 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尺子振幅越大, 声音的响度也越大.现场表演: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 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 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大小看出来.现场表演,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动吉他, 琴弦振动幅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师;大家讲得很好, 懂得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加深对物理现象, 规律, 概念的理解.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归纳得出: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板书师: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请同学们看课本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表格.2.音调.师:板胡、笛子, 男女高音的声音高亢嘹亮, 大提琴、男女低音的声音消沉婉转,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上下称为音调.师: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演示实验:如课本P42图3—16, 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敲打纸片, 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是不相同的. (齿轮转速相同)生:声音音调的上下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音调的上下与振动快慢的关系.生甲:用一把尺子压在桌边, 露出桌面一局部, 用大小相同的力拔动尺子. 当尺子露出局部较长时, 尺子振动较慢, 音调较低;当尺子露出局部较短时, 尺子振动较快, 音调较高.生乙:用纸片以相同的速度在疏密程度不同的两把梳子上刮过, 音调的上下不同, 在密的梳子上刮过, 音调较高;在疏的梳子上刮过, 音调较低.师:物理学中, 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 称为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简称赫, 用符号HZ表示.物体每秒振动1次, 其振动频率为1Hz, 例如:大提琴发出的最低音是27.5Hz, 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通过以上实验事例, 可得出什么结论?生:讨论、归纳得出:声音音调的上下与发声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板书.3.音色.师:“闻其声, 如见其人〞, 听到熟悉的人讲话声, 即使未见到人, 也能判断讲话的人是谁. 乐队演奏时, 凭音乐声也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那么, 人们是根据什么来作判断的呢?其实,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除了由于响度、音调引起的不同感觉外, 还与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有关.音色又叫音品, 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其音色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 不同乐器的演奏.举例:用手指敲击碗, 有裂痕的碗发出的声音比拟沙哑, 无裂痕的碗发出的声音比拟清脆, 即音色不同. 购置碗的顾客都是根据敲击碗发出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碗的质量好坏.师:向学生介绍:钟与编钟.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课本P43图3—18橡皮筋吉他.师:请你说说你的体验.生:绷得紧又比拟细的橡皮筋发音的音调高, 粗的又绷得不紧的橡皮发声的旨凋低.师:胡琴、提琴等弦乐器的弦粗细, 绷紧程度不同, 所以发出的音调也不同.二、噪声的防治师:当今世界的四大污染是: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噪声来源于什么?生甲:噪声通常来源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电机、机床等工业机械, 以及空调、冰箱等家电.生乙:音乐给人享受, 然而夜深人静欣赏音乐时, 假设音乐声过大, 那么会影响他人休息, 以致音乐变成了噪声.生丙:喜庆的鞭炮给一些人带来欢乐, 但也会破坏其他人的安宁, 成为令人讨厌的噪声.师:我国1981年制定的居民、文教区噪声标准是什么?生:白天不高于50dB, 夜晚不高于40dB.师;怎样才能减小噪声的影响? 有什么具体措施? (可以从噪声船产生、传播, 接收这三个环节考虑)生甲:在摩托车上装消声器.生乙:在高架桥高速公路两旁装隔音墙.生丙:在道路旁植树造林.师:如果工人所在的生产车间噪声很大, 怎么办?生:在耳朵上塞上棉花、或戴防噪声耳罩、或在振动的机器下垫泡沫塑料或加重加大底座.师:以上大家对减小噪声的措施讲得很好, 下面大家将以上措施归纳一下, 减小噪声有几条途径?生:1、从声源处减弱.2.从传播过程中减弱.3.从入耳处减弱.课堂归纳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生:讨论、归纳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1.乐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音色决定于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2.噪声的来源和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物体做无规律振动, 发出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或干忧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也叫噪声;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入耳处减弱.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板书设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乐音与噪声.有规律的、好听的悦耳声音叫乐音. 无规律的, 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2、乐音的三个特征.(1)响度:与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2)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3)音色:与物体、材料、结构有关.3.噪声(1)来源。

13.1物体的内能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1物体的内能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教案:13.1 物体的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4.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并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区分内能与机械能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 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内能的单位,指出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 阐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说明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4) 介绍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5) 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烧水时水温升高、摩擦生热等,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1) 判断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2) 选择题: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改变的是()A. 抛物线运动B. 冰融化成水C. 划火柴D. 风吹树叶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内能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3.1 物体的内能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1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1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1物体的内能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物体的内能》为主题,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了解和掌握物体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

通过观察和操作,他们能够了解物体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能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3. 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物体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石头、木块、温度计、烧杯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石头、木块、温度计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石头和木块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石头和木块的温度变化与内能的关系。

2. 实验一:观察石头和木块的温度变化。

将石头和木块放入热水中,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3. 实验二:观察石头和木块的温度变化。

将石头和木块放入冷水中,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实验三:观察石头和木块的温度变化。

将石头和木块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物体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活动难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并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物体内能的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设计和操作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来让孩子们观察石头和木块的温度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3.1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3.1物体的内能

九年级物理新授课教案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用具】
打气筒、矿泉水瓶、酒精灯、火柴、铁丝、篮球等。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一、内能
1.定义:
2.单位:焦耳符号: J
3.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实质: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2.热传递:
条件:存在温度差。

实质:能量之间的转移。

三.热量
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2.单位:
3.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1物体的内能2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1物体的内能2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1物体的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单位:解释焦耳(J)作为内能的单位。

3. 内能的计算:讲解如何计算物体的内能,公式为E=mc²,其中E为内能,m为质量,c为光速。

4. 内能的改变:介绍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温度:解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区分内能和机械能。

2. 学生能够使用焦耳作为内能的单位,计算物体的内能。

3. 学生能够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计算,内能的改变。

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温升高。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在黑板上写出内能的定义,解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讲解内能的单位:解释焦耳作为内能的单位。

4. 讲解内能的计算:通过PPT展示公式E=mc²,解释如何计算物体的内能。

5. 讲解内能的改变:通过PPT展示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6. 讲解内能与温度:通过PPT展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7.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计算内能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单位:焦耳(J)3. 内能的计算:E=mc²4. 内能的改变:做功,热传递5. 内能与温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内能的概念,区分内能和机械能。

2. 使用焦耳作为单位,计算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的内能。

3. 解释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4. 解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机械能的区别在于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有关。

新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案沪科版

新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案沪科版

新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案沪科版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从分子热运动理论出发,引出内能的概念;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过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引出内燃机,介绍汽油机和柴油机,从燃料引出热值、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突出了化学能、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和应用.在本章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能量的转化与应用这一主线,通过逐步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本章共分4节:“物体的内能”,讲述了内能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热量以及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这节是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质量与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并通过热量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热容.“内燃机”,本节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一是燃料的热值;是热机效率;是环境保护.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理解热值、热机效率,会用热值的计算公式Q放=mq进行计算,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知道提高热机效率途径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汽油机、柴油机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应用中的不同;道燃料燃烧过程中能的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能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能进行关于热值、热机效率的计算,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能根据燃料的热值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热机效率有初步认识,能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内能、热量,、热机、热值的学习,知道化学能、内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过对热机效率的学习,激发学生开发新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意识.【教学重点】1.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教学难点】1.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热机效率,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一节物体的内能2课时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2课时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第三节内燃机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知道分子热运动2.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3.能正确理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4.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5.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6.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7.知道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3.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和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4.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教学重点】1.内能概念的建立.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2.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引火仪、铁架台、酒精灯、带软木塞的试管、水、硝化棉等.学生:铁丝、铁锤、砂纸、火柴、保温水瓶(盛有热水)等.【教学课时】2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嫦娥二号奔月动画视频,让学生观察、思考与交流.利用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课题思考,同时也让学生为祖国成就而自豪.待学生看完后,教师提问:嫦娥二号发射、进入月球轨道三次制动,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靠的是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做功,把卫星送上月球.燃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这种能量有什么特点?它与前面学习的电能、机械能有何不同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学习.板书课题:物体的内能【预习指导】阅读课本34-37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做功、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内能的概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然后,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师分子是否有分子势能?为什么?我们可以类比什么来理解?生:分子具有分子势能,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有间隔.我们可以类比重力势能来理解(物体受重力作用,在重力方向上有被举的高度)【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师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物体的内能能否为零?生: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物体的速度为零,相对高度为零,弹性形变为零时,机械能可能为零.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速度不为零,所以,一切分子都有分子动能;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且有间隔,故一切分子也有分子势能.【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并不是所有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如在水平面上静止的石头便没有机械能.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运动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选D.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内能的影响因素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什么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生:物理学中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师课本图1、图13-2说明内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1:与温度有关,物质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运动速度快慢也会有变化,所以物体内能也会发生变化.生2:与质量有关,对同一物质而言,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目越多,所以分子动能和势能越大,内能越大.生3:与状态有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子间的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度越高,内能越大;度越低,内能越少.(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师请同学们思考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生1:机械能是宏观物体具有的,看得见,能直观感受到.而内能是微观分子具有的,看不见,只能借助它表现出来的现象感知.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内能是与分子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内部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和,是与物体内部分子数、温度、分子间距离有关的能量.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动能与势能之和,是由物质质量、整个运动状态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D.对于同一种物体,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解析:在分析物体内能时,应注意物体的内能与三个因素有关,即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举起的高度无关,物体的速度和举起的高度影响的是机械能,而机械能与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对于同一种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种物质,温度相同,状态不变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故选D.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一、教师演示课本图13-3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生:现象:迅速压下活塞,硝化棉燃烧.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二、学生分组实验:按课本图13-4实验,指出实验现象和结论.生:铁丝弯折处烫手,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三、教师按下列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生:现象:软木塞被冲出后,试管口出现白雾.结论:水蒸气膨胀时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白气”(小水滴).【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例题3(多媒体展示)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加剧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暖,多年的积雪由于吸热而融化,这是热传递使雪内能增加的结果,而其他三项都是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师课本图5、6、13-7共同说明了什么?生: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中铁锅、房间空气、棉被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热传递有哪几种方式?图5、6、13-7各属于什么方式?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课本图5、图6、图13-7的热传递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辐射.师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生:热传导时,物体内各部分的物质不发生移动,如夏天路边沙烫脚,沙子和脚发生热传导.但它们的物质没有发生移动;流时,物体内各部分物质之间会流动,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中,如烧开水,沸腾前,壶下部的水温度高,密度小,上升,周围密度大的冷水流过来填补,水这样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同样的道理,暖气装置一般安装在窗户下方,便于使整个房间的空气循环流动来传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如晒太阳,烧火取暖都靠热辐射传热的.师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它们的内能和温度会有怎样的变化?生:高温物体(或高温部分),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温物体(或低温部分)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终止的条件是什么?生: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终止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温度相同.【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一个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也可能是做了功.例题4(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发生了热传递解析:冬天哈气取暖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A错误;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B错误;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温度,C错误;日下自行车与太阳之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中热辐射使车胎内能增加的,故D正确.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量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师什么是热量?其物理量符号、单位及符号是什么?生: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师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生: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热量来解释开水温度降低,冷水、冰块温度升高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生:开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冷水、冰块周围的气体、冰箱中的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状态量).(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状态量),我们可以说某种物体具有多少焦耳内能.(3)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多少的物理量(过程量),没有内能的转移就不能谈热量.我们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时,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4)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熔化、凝固.例题5(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所以A选项错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分别吸收和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D选项错误;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动能增加,所以内能一定增加,因此C选项正确.答案:C 【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38作业123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同种物质,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有关,饮料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质量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小.4.钻木取火和用火柴点都是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物质燃点使物质燃烧而取火的.1.本节课教师首先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在初步给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建立内能的概念,由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导出一切物体具有内能.2.教师在利用分析比较法讲述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首先说明内能与物体整体的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整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构成球的机械能.球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因此球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还具有内能.3.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4.构建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在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取暖的做法,体会改变内能的方法.这种事例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参与教学.5.在帮助学生理解热量的概念时,可以把热量、温度、内能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使学生达到较深入的理解热量概念的目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物体的内能【学习目标】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自主预习案】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于。

2、分子动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不停地做,像所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一样,物体内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称为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这种作用力好似分子间连着一个看不见的弹簧一样,在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时,弹簧具有。

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无形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具有的势能叫。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内能的单位是。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课堂探究案】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演示实验: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有关。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

2、阅读教材一切物体都有,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内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内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教材分析
内能是学生再学过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能,机械能知识的基础上,从分子理论出发,运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了解改变内能的方式。

内能是一个重要的热学概念,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所必须的。

3.中招考点分析
内能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在中考是以选择和填空为主,分值2分,但是学生容易做错,得分率不高,是一个难点。

4.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虽然学生已经学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乏。

因此,教学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的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通过回忆分子热运动的相关内容,能总结出内能的定义。

2、通过机械能与内能的比较,能举例说明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同桌之间相互提问,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内能,并能总结出内能的定义。

2、针对目标二,同学们自己回忆总结机械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结合机械能的知识,要求学生能自己总结出内能的影响因素,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还与质量有关.
问题3: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
例1:【解析】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同一物体温 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具有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就越多,物体内能越大,因而选项A、C正确.
答案:AC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物体的内能
问题1:组成物质的分子在 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应具有什么能?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应具有什么能?什么叫物体的内能?你能说出它的单位吗?机械能和内能有什么区别吗?
小结: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它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机械能是宏观的,能看得到的,内能是微观的,是看不到的.
变式练习
明确一切物体具有内能,内能的 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质量有关.
答案: B.
学做思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 途径.
问题1:如右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往下压,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棉花燃烧),该实验说明了什么?你再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用手接触弯折处,有什么感觉,该实验又说明了什么?
变式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选项ABD 是错误的,选项C是正确的.
达标检测
见练习册
反思总结
1.知识建构
2.能力高
3.课堂体验
课后练习
小结: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表现在物体温度的变化.
问题3:处理例3和变式练习3
例 2:【解析】①热量和内能间变化关系:
物体吸收热量,则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少;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②温度和热量间变化关系:物体温度改变了,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由于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温度改变;同样,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物态变化过程).③温度、内能间变化关系: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物体的内能则减少;而物体的内能变了,物体的温度却不一定改变,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正确的答案为A选项.
物体的内能
课题名称
13.1物体的内能
三维目标
1.了解内能 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重点目标
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
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难点目标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
导入示标
凉爽的秋夜,仰望星空时,会突然发现一颗流星在夜色中划过,并留 下一条美丽的弧线.流星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问题2:做饭时,铁锅为什么能烫手?放在阳光下的被子,为什么能被晒得暖乎乎?
小结: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
例2:【解析】来回拉绳子,绳子与管壁之间克服摩擦做功,使管内的酒精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把塞子冲出时,管内的酒精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正确的答案为A 选项.
问题2:把红墨水滴入装满水的烧杯里,过一段时间,整杯水变为红色,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结:温度高的物体分子运动剧烈,内能大.所以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问题3:小明说:“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很低,不具有内能.”小刚说:“炽热的铁水温度高,内能大;冰冷的冰山温度低,内能小.”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吗?说出理由.
答案:A
变式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改变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选项ABD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选项C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C
学做思三: 热量
问题1:什么叫热量?它的单位是什么?它用什么字母表 示?
小结: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它的单位是J,它用字母Q表示.
问题2:在热传递现象中,高温物体和 低温物体的温度、内能和热量如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