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语文九下《乡愁》说课稿

合集下载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一、说教材:本篇说课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乡愁》。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了解乡愁情感的内涵,并能够分析诗人对乡愁的感受和思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对于乡村的思考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积极热爱乡土,关心乡村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内心的乡愁情感,进一步理解乡愁的内涵。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把握乡愁情感的表达方式,感受到乡村对诗人的深刻影响。

四、说课过程:一、导入:1. 教师可通过投影展示一些乡村风景的图片,唤起学生的对于乡村的记忆和情感,引发学生对于乡愁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回忆乡愁这个词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否有过出现,以及乡愁对于自己有什么样的意义。

二、呈现:1. 通过勾勒乡愁的轮廓,引导学生感受乡愁这种情感的内涵。

例如,乡愁是对于离别的思念、对于家乡的眷念、对于乡村的朴素之情等。

2. 分段研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诗人对于乡愁的真挚感受。

重点突出第二段的诗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让学生体会母子之间乡愁的情感。

三、讲解:1. 展示诗人对于乡愁的表达方式。

例如,通过诗人对于乡愁的描述,学生能够感受到乡愁的真实情感。

2. 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并讨论乡愁对于诗人成长和人生的影响。

四、练习:1. 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乡愁对于他们个人的影响和意义。

2. 学生个人写作: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文章。

五、概括归纳:1. 教师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课文《乡愁》,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透彻的思考抒发了对于乡村和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2. 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乡愁的内涵和对于诗人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文章,并能够表达自己对于乡村的思考和感知。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9学习目标:1、体会诗中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理解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走近作者三、学习过程(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扫除生字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下面请4个同学轮流朗读这首诗,一个同学读一节,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词最清晰。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听示范朗读,背诵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和诗歌的感情,听完后模仿朗读。

1、学生听读,有感情朗读。

2、抽生读,有感情齐读课文。

自学指导:同学们试背诵课文,6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背得最好。

(提示:自己先一节一节反复背诵,再和同学相互抽背,并在背得不熟悉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8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课文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说课稿10一、教学目的:1.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2.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马思聪《思乡曲》(二)出示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三)余光中简介(四)教师范读全诗,注意节奏和重音(五)学生齐读全诗(六)分析全诗(思想内容)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眷恋母子深情绵长夫妻恩爱厚重绮丽迷人生死悲痛巨大最感人思乡哀愁绵绵无尽最惊人由个人思乡之情到普遍的家国之情的升华(七)分析全诗(艺术特色)1.意象新颖、单纯、明朗、集中、强烈2.正语反出3.形式美(1)结构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活泼,流动,生机蓬勃。

《乡愁》说课稿 3篇

《乡愁》说课稿 3篇

《乡愁》说课稿6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二)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写乡愁的古诗吗?(如李白的《静夜思》)(二)整体感知1学生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谈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师适当点评。

)2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感情。

(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3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讨论阐述,教师归纳概括: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

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4(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教师解释: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

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5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

读读想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点评概述: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

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方不盈寸的小小邮票上。

邮票虽小,可蕴涵着多少情感啊!)6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其中的情感,这还只在心里,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自己的感觉。

)要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丰富的感情,就必须注意停顿,把握节奏,突出重音。

如“小小”二字就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中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小”重读)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那”重读)(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人教版语文九下《乡愁》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九下《乡愁》说课稿

我要说的课目是台湾诗人余光中老先生写的《乡愁》,它在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乡愁》这首诗用舒缓而深沉的语言抒写了身居台湾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它在中国现代诗同类题材的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堪称名作。

新课标与旧课标有一个大的不同就是加强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品读,更强调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其中文学素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一单元是初中学生第一次集中学习现代诗歌,对于学生走近现代诗歌走近文学非常重要。

引导得当,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动人魅力,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一、通过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诗人对家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二、学习本诗以时间为顺序,逐层深入结构文章的方法。

以及在学习了前一课《我爱这土地》,了解了诗歌需要用意象表情达意的特点之后,进一步掌握诗歌的形式美。

三、通过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初步学习用诗歌的语言改写、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充分感受诗歌的美,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独的意像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教法:创设氛围,加强朗读,在此基础上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铺之以多媒体教学。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体会其语言美,理解诗歌独特的意像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主题的作用,领会比喻、联想等到手法在诗中的运用,从而把握诗歌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启发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并能过比较,改写、仿写,想象和欣赏等形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学习品味《乡愁》这首诗的内容和写法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诗歌的美。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一、说教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因为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探究分为:体会本诗音韵美、体会本诗语言美、体会本诗画面美、领略这首诗的艺术技巧。

在互动中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个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水平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够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字词来体会诗歌的意蕴。

3、能够展开联想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

教学重点1、以诵读为基础,体会本诗音韵美、语言美、画面美。

2、领略这首诗的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四、说教法《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能够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联想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乡愁》示范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诵读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

联想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五、说学法古人云: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

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

通过对本诗音韵美、语言美、画面美、艺术技巧的探究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水平。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说课稿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执教:冯颖妮(祥峪中学)一、说教学构想:《乡愁》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新体诗歌的第一课,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丰富的意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

并注意诗中所运用的比喻等手法,揣摩含蓄、精炼的语言。

《乡愁》是一首现代诗歌,是托物寄情的思乡之作。

用比喻的修辞,以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寄寓海外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新课标要求在新诗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努力搭建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题,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

由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设置系列化的目标,激疑启思,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一)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歌的意象中饱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朗诵技巧,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品读诗歌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把握诗歌旋律美,想象造境,培养感悟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诗人爱国思乡情怀,增强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深挚的爱国思乡情怀。

2.理解诗歌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想象描述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朗读法、探究鉴赏法、比较阅读法。

朗读法:重视朗读训练,在诵读中体会诗歌节奏美和思想感情探究鉴赏法:引导学生探究意象和诗情,品味意境鉴赏诗歌美比较阅读法:比较品评诗歌,发展思维力和感悟表达力说学法: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

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模块,朗读、品味、鉴赏、迁移,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

《乡愁》的课后说课稿

《乡愁》的课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乡愁》。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我想通过这节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诗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掌握用具体意象表达情感的手法。

下面我从(出示幻灯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理念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出示幻灯片)1、知识目标:学会找出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并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体会诗歌意境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由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赏析诗歌的意境。

5、教学难点: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过程(一)温情导入,铺垫乡愁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出示幻灯片)“昨天,我接到一个刚刚参军的学生的电话。

我问他在异地还好吗,他就哭了起来。

他说:“老师,我想家,想我妈!”他的哭声,揪紧了我的心。

这是一个刚刚离开家乡的孩子真切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就叫“乡愁”。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去深刻感受这种情感。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情境。

我以一个学生的切身体会导入课堂,为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进行深刻交流体验做好了情感铺垫。

(出示幻灯片)(二)走入文本,交流体验叶圣陶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

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人生体验,走过文字这道“桥梁”,感悟文章的思想,体会文章的意蕴。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一、说课内容本节课将以《乡愁》为题材,通过分析诗人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鲜明的形象描写、细腻的情感揭示和情景的营造,帮助学生全面感知和体会乡愁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意义,并通过诗歌的语言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乡愁》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乡愁的内涵以及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提升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乡愁》,引发学生对乡愁的深刻思考,唤起对家乡和亲情的珍惜之情。

三、教学重点1.理解乡愁的内涵和特点。

2.分析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手法。

四、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乡愁的哲学内涵。

2.通过诗歌语言的形式美感受和表达情感。

五、教学策略1.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和PPT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乡愁的意蕴。

2.情感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欣赏,唤起他们对家乡和亲情的思考和回忆。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乡村的自然景色短片,引起学生对乡愁的思考和回忆,并与学生分享他们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乡愁》的全文,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感悟(15分钟)和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乡愁的独特之处,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和分享自己对乡愁的感受。

4.解读(20分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诗歌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帮助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乡愁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对语言和表达的敏感性。

5.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以《乡愁》为启发,写一篇自己心目中的乡愁故事或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七、巩固与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检查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最后,布置以写一篇乡愁故事或感受为主题的作文,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一、课程主题与背景本次课程的主题是“乡愁”,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歌《乡愁》,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并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

同时,通过对于诗歌的欣赏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与意义1.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

3. 情感目标:体验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共鸣。

4. 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乡愁》,理解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学习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创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5. 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课程所学内容,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六、教学效果与评价1.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价教学效果。

2. 通过学生的创作练习和课堂讨论,检验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提高。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1. 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2. 总结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启示。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乡愁》说课稿《乡愁》说课稿(通用14篇)《乡愁》说课稿篇1《乡愁》说案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九义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乡愁诗两首》之一。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乡愁》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中学初四学年的语文教师赵玉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之一《乡愁》。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课标分析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难点六、教学流程一、说课标分析《乡愁》是一首文学作品中的现代诗(体裁),课标要求是: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分析如下:“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是知识目标——学习动词是理解、鉴赏,学习水平是初步,学习内容是文学作品。

“注重情感体验”是情感目标——学习动词是注重,学习水平是经历,学习内容是情感体验。

“形成良好的语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能力目标——学习动词是品味,学习水平是形成,学习内容是良好的语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说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之一《乡愁》。

这首诗是在学习前一首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

在学习前一首爱国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这首诗,本首诗以它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千万游子期盼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声。

三、说学情分析优势:首先,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诗词的朗读欣赏技巧,如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了划分节奏、重音,有感情地朗读等。

其次是学生句斟字酌的能力也进行了多次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劣势: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写作中还存在最大的一个不足之处是:语言平淡直白、不生动不严谨,不能充分表现个人情感观点,不能很好地达到中考一类文的“语言有文采”的评价要求。

九(下)1-2《乡愁》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九(下)1-2《乡愁》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乡愁》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乡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5.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

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

一、导入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秋夜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投影: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

湖南衡阳人。

现居台湾。

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

《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一等奖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一等奖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一等奖下面是分享的《乡愁》说课稿3篇乡愁说课稿一等奖,供大家参阅。

《乡愁》说课稿1【说教材】:《乡愁》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以“土地情思”为主题,所选诗作都蕴含着作者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吟咏并欣赏这些诗作,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乡愁》一诗所体现的就是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诗人抓住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层层推进,最终诗情由个人思乡情感升华为家国之思。

【说教法】:由于本诗所体现的是诗人余光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朗读,体验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所以我首先采用了反复阅读法。

这首诗由四小节诗组成,每节都是一幅简单而生动的画面,为了体会作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所勾画的画面,这时我主要用了探究法、陶冶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了几节诗作之后,学生对诗歌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是可以欣赏诗歌之“美”了,所以我启发学生去分组讨论、发现诗作中的“美”,这时我主要用了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最后延伸拓展,我要求学生仿照《乡愁》的写法,以《童年》为题写一首小诗,这时我主要采用了作业实践法。

【说学法】:1、了解作者及诗作的创造背景,便于理解诗歌的主题。

2、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3、整体感知,理解全诗,能准确概括出诗歌的主题。

4、随学随用,仿照《乡愁》写法学写《童年》。

【说教学过程】:一、从学过的关于“乡愁”主题的诗词名句导入(投放第二张幻灯片。

注:开始时投放第一张“大家好”幻灯片)。

二、学生简绍自己所了解的余光中后,教师总结作者简介(投放第三张幻灯片),进行背景介绍(投放四张幻灯片)。

三、范读全诗(投放第五张幻灯片),划分节奏,标明重、轻音。

四、播放朗读带,体会诗歌感情(点击第五张幻灯片中的小喇叭,播放杜桥朗读的《乡愁》)。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说课稿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元墩镇九年制学校宁娜一、说教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

这首诗是在学习前一首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有关知识。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这首诗写于1972年,是诗人余光中离开大陆整整20年之时,当时正是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这首诗。

它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并依据本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具有的韵律美、意象美、语言美等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故乡、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由于《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朗读法、讨论交流教学。

朗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

”朗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导入新课1、激趣揭题: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我将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具体方法,在课前播放《故乡的云》歌曲营造氛围,引出课题(板书:题目、作者)。

《乡愁》说课稿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课

《乡愁》说课稿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课

《乡愁》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课文是《乡愁》。

说课内容包括七部分: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模式;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六、课堂评价;七、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本诗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是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中外经典诗歌,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

其中前三课《诗两首》(《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属于中国新诗,第四课《外国诗两首》(莱蒙托夫的《祖国》和休斯的《黑人谈河流》)是外国诗,这组诗歌仍按主题编排,主题叫“土地情思”。

根据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本单元课文要反复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众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抒发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通过学习本诗,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学过多首体现“乡愁”主题的诗歌,但大多是古诗,如七年级上册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等,而且有本课的第一首诗《我爱这土地》(蕴涵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作铺垫,因此对“思乡之情”的理解并不难,何况九年级的学生也大都有离家在外的经历,应有“思乡之情”的生活体验。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抒写的并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要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这种乡愁的升华。

三、教学模式我采用的是王敏勤教授提出的“和谐教学法”教学模式,也是我校课改推行的教学模式。

人教版乡愁说课稿

人教版乡愁说课稿

人教版乡愁说课稿人教版《乡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乡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口语或书面表达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乡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 分析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比喻等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乡愁的多重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文学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课文《乡愁》的文本资料。

- 与乡愁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 教学PPT,包含课文重点、文学手法解析等内容。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乡愁》,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大意。

- 准备与乡愁相关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用于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与乡愁相关的音乐或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导入课文主题。

2. 课文学习:-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 讨论作者通过《乡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文学手法分析:- 讲解并示范如何识别和分析文中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

- 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并讨论其作用和意义。

4. 情感体验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 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表达对乡愁的感悟。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乡愁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和表达乡愁。

-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文学手法,创作自己的乡愁故事或诗歌。

《 乡愁》说课稿

《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呼玛一中语文教师房广宁一、说教材《乡愁》这篇课文是九年制义务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首诗。

本单元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关注诗歌中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

而《乡愁》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

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这些正是本诗的主要写作特点。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的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品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在朗读中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意象感悟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展的过程。

因此初中诗歌教学应以欣赏、积累、运用为主线,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

教法:创设情境法、反复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写作训练法(主要教法)。

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法及想像体验法。

(辅助教法)三、说学法学法:1、朗读理解法、2、主动探究、合作法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约5分钟)我播放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湘潭祭祖时的录像,并配以佟铁鑫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营造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要说的课目是台湾诗人余光中老先生写的《乡愁》,它在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乡愁》这首诗用舒缓而深沉的语言抒写了身居台湾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它在中国现代诗同类题材的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堪称名作。

新课标与旧课标有一个大的不同就是加强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品读,更强调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其中文学素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一单元是初中学生第一次集中学习现代诗歌,对于学生走近现代诗歌走近文学非常重要。

引导得当,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动人魅力,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
一、通过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诗人对家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二、学习本诗以时间为顺序,逐层深入结构文章的方法。

以及在学习了前一课《我爱这土地》,了解了诗歌需要用意象表情达意的特点之后,进一步掌握诗歌的形式美。

三、通过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初步学习用诗歌的语言改写、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充分感受诗歌的美,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独的意像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教法:
创设氛围,加强朗读,在此基础上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铺之以多媒体教学。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体会其语言美,理解诗歌独特的意像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主题的作用,领会比喻、联想等到手法在诗中的运用,从而把握诗歌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启发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并能过比较,改写、仿写,想象和欣赏等形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学习品味《乡愁》这首诗的内容和写法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诗歌的美。

第二课时主要是拓展延伸、运用。

通过比较阅读,改写、仿写,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悟,加强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及说明:
一、导入新课。

1、背诵上节课所学诗歌《我爱这土地》,从回味诗歌内容和语言的美,引入下一篇乡愁的主题。

(说明:我看过许多教案,听过一些公开课教学,许多老师都是没有提到前一课而是直接进入新课的。

我认为这样不可取。

教材之所以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编排,它的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应该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我们不能把它们孤立开来。


2、大家一起回想学过的关于乡愁的诗歌。

(借助多媒体展示)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等等。

进一步引导:由此我们可知自古以来,乡愁就是一个常写常新的主题。

我们所举这些都是古诗词,现在要学的是一首现代诗,由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所写,这首诗里又给乡愁增添了新的内涵。

3、简介作者。

余光中,生于1928年,福建人,现居台湾。

(说明:让学生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助于他们理解诗中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朗读全诗。

初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及主题,感受诗歌的情感美的特点。

1、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好的朗读习惯。

(播放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主题及感情基调,由此决定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激愤、昂扬而略带哀伤,抒发了海处游子对祖国深情的思念。

3、齐读。

要求有感情,用适当的语气和语调,还要把握节奏,合理表现诗歌的感情和韵律。

三、品读,重难点讲析。

着重品味诗歌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采用师生共同探讨,合作、探究的方式。


1、结构顺序。

俗语说一波三折,而这首诗却是几折?(四折)这四折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时间顺序)写了几个时间?(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分别代表了人生的哪几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什么感情?(乡愁)
2、意象。

诗人的乡愁如何表达?他有没有直接说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没有)那他通过什么或什么方式来表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我们要抒发情感,除了直接说出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结合前一课所学,想想诗歌中的“景”、“物”叫作什么?(意象)那么本诗用了哪些意象呢?(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通过这些“景”、“物”,也就是“意象”,我们能想到一些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呢?(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台湾和大陆分离)(结合思考和练习题二合理想象)
3、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一致的韵律。

(具体内容略)
四、小结全诗在写法上的特点。

1、结构美: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试,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家愁升华到国愁。

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2、音韵美: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在那头。

”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

作者使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一种整饬美。

低回往复,抑扬顿挫。

意像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些意像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具有非常丰厚的内蕴。

五、再读,体味所学知识。

(说明:以上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六、扩展延伸。

(师生共同品读,探讨)
1、欣赏席慕蓉的《乡愁》多媒体展示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这首是同样用了具体的事物(意象),借助比喻,用非常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特定环境的细致描绘来传达淡淡的乡愁。

让读者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

这就是诗歌的美。

2、比较阅读练习四《春望》
《春望》和《乡愁》抒发的都是台湾孤岛上的游子对大陆的思念之情。

但在写法上有着明显不同:《乡愁》以时间为序构思全篇,同时前面三节层层铺垫,及至最后再把感情推向高潮,集中抒发作者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

而《春望》则是用现实世界与梦幻世界交织的手段,和北方与南方的时空跳跃的手法来表现作者对故土、对大陆的一片深情。

七、朗读背诵这几首诗。

八、运用。

师生共同改写。

刚才进一步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和使用意象表情达意的特点,现在来改写。

仿照课文,改写古诗为现代诗:
1、李白的《静夜思》。

示例:乡愁是一轮皎洁的月亮,/每当看到它洒在窗前,/洒在床前的地上,/就会起故乡,/明月下远望的亲人。

2、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乡愁是一株翠绿的茱萸……
3、《春眠不觉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