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铝和铝合金 新型合金(共30张PPT)
新知探究(二) 铝合金 新型合金 新知探究(三) 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 新知探究(三) 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 新知探究(三) 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 新知探究(二) 铝合金 新型合金
新知探究(二) 新知探究(三) 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
新知探究(一) 铝和氧化铝的性质 新知探究(三二) 铝与合盐金酸新和型氢合氧金化钠 新知探究(二三) 铝合与金盐酸新和型氢合氧金化钠 新知探究(三一) 铝与和盐氧酸化和铝氢的氧性化质钠 新知探究(一三) 铝和与氧盐化酸铝和的氢性氧质化钠 新知探究(三二) 铝与合盐金酸新和型氢合氧金化钠 新知探究(三二) 铝与合盐金酸新和型氢合氧金化钠 新知探究(一二) 铝和合氧金化新铝型的合性金质 新知探究(二一) 铝合和金氧化新铝型的合性金质 新知探究(二三) 铝合与金盐酸新和型氢合氧金化钠 新知探究(二) 铝合金 新型合金 新知探究(二) 铝合金 新型合金 新知探究(三) 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 新知探究(三) 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
2.(1)观察如图实验,放入打磨过的铝片 的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而放入未打 磨铝片的试管中开始无明显现象,一 段时间后才产生气泡,铝片 溶解 ,点燃的木条放在两支试 管口时均发出爆鸣声,说明铝和表面的氧化铝都能和 NaOH 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2_A_l_+__2_O_H__-_+__2_H_2_O__=_=_=_2_A_l_O_- 2 _+__3_H__2↑__和 _A_l_2_O_3_+__2_O_H__-_=_=_=_2_A_l_O_2-_+__H__2O__。 (2)根据上述性质,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显 酸性、碱性的食物,原因是酸、碱能侵蚀铝的保护膜,Al 和 Al2O3 均能与 酸、碱 反应。
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
()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酚
第2课时酚课后篇素养形成【A组】1.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A.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C.浑浊的苯酚加热后变澄清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入NaOH,生成苯酚钠CO2,发生反应生成苯酚,溶液由澄清变浑浊,说明苯酚酸性比碳酸弱,可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
苯酚的水溶液中加入NaOH生成苯酚钠,只能证明苯酚具有酸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酚是粉红色晶体B.苯酚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C.苯酚和环己醇可用FeCl3溶液来鉴别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再经过滤可得到苯酚,因被氧化而呈粉红色;因苯酚的酸性强于HC O3-而弱于H2CO3,故苯酚不与NaHCO3溶液反应;苯酚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而环己醇不能,故可用FeCl3溶液来鉴别苯酚和环己醇;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所得的苯酚为油状液体,不能用过滤法分离,可用分液法得到纯净的苯酚。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5个氢原子都容易被取代B.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70 ℃以上的热水清洗C.苯酚在水中能电离出H+,故其属于有机羧酸D.茶叶中含有的酚可用于制备食品防腐剂,使苯环在羟基的邻位、对位的3个氢原子都容易被取代,A 项错误;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70 ℃以上的热水会造成烫伤,B项错误;苯酚在水中能电离出H+,具有酸性但不属于有机羧酸,属于酚类,C项错误;茶叶中含有的酚可用于制备食品防腐剂,D项正确。
4.(2020安徽合肥高二检测)下列物质中,与NaOH溶液、金属钠、饱和溴水均能起反应的是()A. B.C. D.项物质属于烃类,与NaOH溶液、金属钠不反应;B项物质属于酚类,与三者均可反应;C、D项物质属于醇类,与NaOH溶液、溴水不反应。
5.(2020山东泰安高二检测)下列试剂能鉴别苯酚溶液、戊烯、己烷、乙醇四种液体的是()A.溴水B.新制Cu(OH)2悬浊液C.NaOH溶液D.水:苯酚中会有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生成;戊烯会使溴水褪色;己烷与溴水不反应,但液体会分层;乙醇与溴水不反应,且乙醇能溶于溴水,不会分层。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含答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1.准确量取25.00 mL的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为() A.500 mL量筒B.10 mL移液管C.50 mL酸式滴定管D.50 mL碱式滴定管解析: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应用滴定管或移液管,因KMnO4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故应用50 mL酸式滴定管。
答案:C2.下列某种仪器中盛有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甲同学平视读数为n mL,乙同学仰视读数为x mL,丙同学俯视读数为y mL。
若x>n>y,则该仪器是()A.酸式滴定管B.量筒C.容量瓶D.碱式滴定管解析:仰视读数时数值偏大,俯视读数时数值偏小,即小刻度在上,大刻度在下,因此该仪器是滴定管。
又因为盛放的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故应是酸式滴定管。
答案:A3.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解析: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滴定等顺序操作,则操作顺序为: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B4.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碱溶液时,下列操作中会引起碱溶液浓度的测定值偏大的是()A.锥形瓶中的溶液在滴定过程中溅出B.滴定管装液后尖嘴部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C.指示剂变色15 s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便停止滴定D.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解析:根据c(B)=c(A)·V(A)V(B)判断,A项中,V(B)的实际量减少,导致V(A)减少,测定值偏小;B项使液体充满气泡,导致V(A)增大,测定值偏大;C项未到滴定终点,偏小;D项,不影响测定结果。
答案:B5.向盛有10 mL NaOH稀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边加边振荡,下列图象中能体现溶液pH变化情况的是()解析:滴加盐酸之前,稀NaOH溶液pH>7,则A和B不正确。
高中化学选修五_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乙醛和甲醛
思考:如何将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 反应后的乙酸钠转化成乙酸?
先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稀硫酸酸化。
能否不过滤直接加稀硫酸酸化?
不能,氧化亚铜在酸性条件下会歧化为同 和铜盐。
【用途】 1.检验醛基
2.医疗上检验尿糖
以上两个反应的共同点:
★均需新配制的试剂; ★均在碱性环境中进行; ★均可用于鉴定-CHO的存在。
乙醛可以被还原为乙醇,能否被氧化? ②氧化反应 a、 燃烧 b 催化氧化
该反应原子利用率高,常用于制乙酸。
氧化
乙醇
还原
乙醛
氧化
乙酸
c. 被弱氧化剂氧化
银镜反应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Ⅰ、银镜反应 ①配制银氨溶液 取一洁净试管,加入2ml2%的AgNO3溶液, 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 溶解 AgNO3+NH3· H2O → AgOH↓+NH4NO3
★1mol -CHO ~ 2mol Cu(OH)2 ~1mol Cu2O
【注意事项】
醛基能将新制的Cu(OH)2还原为红色的Cu2O 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该实 验注意以下几点: (1)所用Cu(OH)2必须是新制的,否则,悬浊 液会吸收空气中的CO2转化为碱式碳酸铜而 影响实验效果。 (2)在制备Cu(OH)2时,应向NaOH溶液中滴 加少量硫酸铜,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 (3)加热时须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才有 明显的红色沉淀产生。 (4)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将出现黑 色沉淀,原因是Cu(OH)2受热分解为CuO。
资料卡片
实验室常用稀氨水除去试管上附着的 难溶性银的化合物,如AgCl 、Ag2O、 Ag2CO3等。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2节 第2课时 pH的计算
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1∶10
新课探究
[解析] 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0倍,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稀释后溶
1
+
液中c(H )大于原来的
,溶液的pH=b,则b<a+1,A错误;
10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1×10-9 mol·L-1,水的电离被抑制,则此溶液可
6=1×10-12,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加热促进电离,温度越高K
W越大,所以A曲线代表
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25 ℃时,将pH=9的 NaOH 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
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与H2SO4
-5
10
-1
-4
mol·L ×V(NaOH)=10
-1
mol·L ×V(H
B.x为强酸,Vx>Vy
C.y为弱酸,Vx<Vy
D.y为强酸,Vx<Vy
C)
-1
mol·L )至pH=7,消耗NaOH
新课探究
[解析] 将x和y分别稀释10倍,pH的变化量ΔpH(x)=1,ΔpH(y)<1,所以x为强酸、y
为弱酸,pH、体积都相等的x、y溶液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
pH=7,由图可知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x<Vy,C正确。
1.0×10
-1
mol·L
1
(3)将0.4 g 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1
[答案] 提示: 0.01 mol·L-1 12
L溶液,c(OH )为多少?pH为多少?
新课探究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铝的重要化合物
高一化学组
资料卡片——硫酸铝钾 明矾晶体 [KAl(SO4)2•12H2O]
硫酸铝钾的电离: KAl(SO4)2 = K++ Al3+ + 2SO42溶液中有三种自由移动的离子,两种阳离子,一种阴离子。
明矾是常用的净水剂 明矾净水原因 KAl(SO4)2 ==K++Al3++2SO42Al3++3H2O Al(OH)3+3H
高一化学组
学与问
(1)为什么常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
化钠溶液呢?
答:因为氢氧化铝能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另外,使用氨水 过量时对产物没有影响。 (2)怎样以NaAlO2溶液为原料制取Al(OH)3? 答:向NaAlO2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 NaAlO2+CO2+H2O====Al(OH)3↓+NaHCO3
)
B.Al2O3和水
D.AlCl3和氨水
高一化学组
3.Al2O3常用于制造耐火坩埚,但氧化铝坩埚不可以用于熔
融下列化合物中的 ( A.NaCl C B.NaNO3 ) C.NaOH D.MgCl2
4.下列关于氢氧化铝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B.Al(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 C.Al(OH)3 能凝聚水中悬浮物,也能吸附色素
高一化学组
2、氢氧化铝 (1)制备 [实验1] 制取氢氧化铝。 AlCl3 + 3NH 3· 2O H ==== Al(OH)3 + 3NH4Cl
氢氧化铝是白色胶 状沉淀,它能凝聚水 中的悬浮物,并能吸 附色素。
Al(OH)3吸附色素
高一化学组
(2)氢氧化铝的两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课件PPT)
又如,测定碘盐中碘含量的反应原理是: 5KI+KIO3+3H2SO4 = 3K2SO4+3I2+3H2O I2+2Na2S2O3 =2NaI+Na2S4O6 (2)指示剂的选择 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或含Fe2+溶液时,不需另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含I2的溶 液时,以淀粉为指示剂。 (3)计算 依据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或关系式列比例式计算,或运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4)应用 氧化还原滴定广泛地应用于溶液浓度的测定、物质纯度的测定等定量分析。
c(HCl)V ( HCl)aq V ( NaOH)aq
。欲求c(NaOH),须先求
V[(HCl)aq],再代入公式。
(1)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规范。
(3)先算出耗用标准酸液的平均值:V
=
26.11 mL 26.09 mL 2
= 26.10 mL(第二次偏差太大,舍去),
再求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锥形瓶内颜色变化 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3) V = 26.11 mL 26.09 mL
=26.10
2 mL,c(NaOH)=
0.100 0 mol / L 26.10 mL
25.00 mL
=0.104 4 mol/L
(2)0.00
26.10
26.10
三 实践活动——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 1.实验目的 【提示】课本中的“学习用图示处理科学实验数据的方法”,即应用中和滴定数据绘制滴定曲 线的方法。 2.实验原理 ·滴定曲线的涵义 前面图3-2-6中的图像就是一条滴定曲线(注意其横、纵坐标轴的意义)。它描述了酸碱滴定过 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 3.滴定曲线的意义 滴定曲线中滴定终点附近的pH变化情况,对于酸碱滴定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具有重要意义。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必须在“突变范围之内”。 【注意】 (1)pH计和滴定管夹都属于实验中的主要仪器。 (2)c(HCl)和c(NaOH)都精确到4位有效数字。 (3)实验试剂中没有酸碱指示剂。
新教材 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1 第3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1.概念和原理
(1)概念
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 。
即:c(H+)·V
酸=c(OH-)·V
碱,则
c(H+)=
cOH-·V碱 或
V酸
c(OH-)=cHV+碱·V酸。
性时,酚酞、甲基橙都行,一般不选择石蕊,变色现象不明显。
5.滴定操作
控制活塞 摇动锥形瓶
锥形瓶 内溶液颜色变化
特别提醒 ①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甚至半滴 一摇,利用锥形瓶内壁承接尖嘴处悬挂的半滴溶液。 ②终点的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 回原色,视为滴定终点。
(2)将NaOH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时,加入水的体积不准确( C ) 解析 锥形瓶内是否含水或加多少水并不影响NaOH与HCl的中和反应。
(3)滴定管装入盐酸前未用盐酸润洗( B ) 解析 滴定管中装盐酸前未润洗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了,导致测定结果 偏低。
(4)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气泡排出( B ) 解析 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相当于待测液比实际用量多了, 导致结果偏低。 (5)滴定前未将液面调至刻度线“0”或“0”以下,结束时初读数按0计算
③加入溶液:分别将溶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 线以上。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 充满溶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0”刻度 或“__0_”__刻__度__以__下__的__某_ 一__刻__度__。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3.主要试剂 (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一般不用石蕊, 颜色改变不明显)。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共价晶体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件_4
01
共价晶体
一、共价晶体
2.典型的共价晶体
①部分非金属单质 如金刚石、硼(B)、硅(Si)
②极少数金属单质 如锗(Ge)和灰锡(Sn)
③部分非金属化合物 ④极少数金属化合物
如SiC、SiO2、BN、Si3N4 如刚玉(α-Al2O3)
说明:Al2O3有α型和γ型两种常见结构,α-Al2O3属于共价晶体, 俗称刚玉,γ-Al2O3属于离子晶体。
物质 熔点/℃
SiO2 1710
SiCl4 -70
SiF4 -90.2
(_是1_)_S分_iO_子_2_和晶__S体_iC_,_l4_分:__子_S__i_O间___2_作_是___用_共___力_价___为_晶___范_体___德_,____华微____力粒____,间____故作____S用__i_O_力__2_熔_为___点_共___高_价___于_键___S_;__i_C_S__li_4C___l。4__ (2)SiCl4和SiF4:_S_i_C_l_4和__S_i_F_4_均__为__分__子__晶__体__,__分__子__间__作__用__力__均__为__范___ _德__华__力__,__根__据__分__子__结__构__相__似__的__物__质__,__相__对__分__子__质__量__越__大__,__范__德__华___
PART 02
02
课堂总结
这堂课学到了什么?
①共价晶体的概念 ②共价晶体的物理性质 ③共价晶体的结构特征ຫໍສະໝຸດ PART 0303
课后作业
01
共价晶体
二、共价晶体的物理性质
共价晶体的熔点很高,硬度很大。因为共价晶体在熔化的过程 中要克服共价键,而共价键的强度很大。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 第2课时 酚
————————[新知探究(二)]————————————————————
苯酚的分离与提纯
——————————————————————[归纳与论证能力]———— [典例导引]
[典例]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苯酚含量在 1 g·L-1
以上的工业废水应回收苯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下列流程,探究废水中苯酚
答案:D
2.奥运会是国际性的运动盛会,而体现现代奥运会公平性的一 个重要方式就是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已知某兴奋剂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该物质与苯酚互为同系物,故其遇FeCl3溶液显紫色 B.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溶液紫色褪去,可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
2.实验探究苯酚与饱和溴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苯甲醇与溴水不能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而苯酚却能,你能从基团相互影 响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提示:在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使苯环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 原子变得活泼,较容易被取代,能与溴水发生反应。苯甲醇分子中,碳原子 与苯环直接相连,不能使苯环上的氢原子活化,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液溴
液溴
浓溴水
代 条件
催化剂
催化剂
无催化剂
反 产物 应 结论
C6H5—Br 邻、对三溴甲苯 三溴苯酚 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苯和甲苯更容易进行
3.有机分子内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
链烃基对其他 甲苯的硝化反应产物是三硝基甲苯,而同样的条件下的苯的硝 基团的影响 化只能生成一硝基苯
①水、醇、苯酚提供氢离子的能力大小: 苯基对其他基 R—OH<H—OH<C6H5—OH。
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铝和铝合金-课件-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8 mol/L
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 SO42-等离子, 已知①该溶液的焰色反应没有黄色;②当向该溶 液中加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
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H+、 Al3+ 、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第二节 金属材料 第二课时 铝和铝合金
1 能描述铝和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能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铝、
2 氧化铝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原理。
3
能说明铝合金的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
一、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二、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小(2.702g/cm³)、 质软、熔点低(660℃)、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 延展性
2Al + 3CuSO4 = Al2(SO4 )3 + 3Cu 2Al +3Cu2+ = 2Al3+ +3Cu
五、铝的用途及制备方法
2Al2O3(熔融)电=解= 4Al+3O2 ↑
铝合金
由于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所以使用最多的是铝合金。向 铝中加入少量的合金元素,如Cu、Mg、Si、Mn、Zn及稀土元素 等,可制成铝合金。铝合金是目前用途广泛的合金之一。
3.与NaOH溶液反应
现象:
放入打磨过铝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而放入未打磨 的铝片的试管中开始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气泡。
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均可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结论: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写出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课件: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碳酸钠溶液可以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 (2)用 0.1 mol·L-1 盐酸滴定未知浓度 NaOH 溶液时, 锥形瓶用 NaOH 溶液润洗两次。( ) (3)用已知浓度稀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 选择紫色石蕊试剂作指示剂。( )
问题 2:酸碱中和滴定中常见的错误操作有哪些?它们会
造成怎样的误差?
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作指示剂)为例说
明:
步 骤
洗 涤
操作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 洗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 洗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V(标)
变大
变小 变大 不变
c(待)
偏高
偏低 偏高 无影响
③直接导致所测盐酸加入时被蒸馏水稀释,浓度偏小。其
余各项均可用 c 酸=c碱·V酸V碱推导:①会导致计算用的 c 碱比
实际滴定的偏大,计算结果偏大;④有一部分碱液用于填
气泡,计算用的 V 碱比实际滴定的偏大,计算结果偏大;⑤
会导致计算用的 V 碱比实际滴定的偏小,计算结果偏小。
答案:A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5日星期五2022/4/152022/4/152022/4/15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2022/4/152022/4/152022/4/154/15/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52022/4/15April 15,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共价晶体课件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晶体
熔点/℃
硬度 键长/pm 键能/(kJ·mol-1)
金刚石
>3 500
10
154
348
碳化硅
2 700
9.5
184
301
晶体硅
1 410
6.5
234
226
②结构相似的共价晶体,其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
键能越大,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硬度就越大。
归纳总结 晶体熔、沸点和硬度的比较方法 (1)先判断晶体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晶体,一般来说,共价晶体的熔、沸点、硬度都 大于分子晶体 (2)对于同一类型的晶体 ①共价晶体的熔点高低、硬度大小取决于共价键的强弱。原子半径越 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②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相对 分子质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分子极性及是否存在氢键。
使共价晶体熔化,需要破坏共价键,共价键比范德华力强
4. 共价晶体的物理性质 ①共价晶体中,由于各原子均以强的共价键相结合,因此一般熔沸点 很高、硬度大,一般不导电
金刚石钻石
氮化硅(Si3N4) 航天耐高温材料
碳化硅(C)砂轮
思考讨论 金刚石、晶体硅单质、碳化硅均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它 们的熔沸点和硬度的大小关系如何判断?
②某些非金属化合物:
二氧化硅(SiO2)、金刚砂(SiC)、 氮化硅(Si3N4)、氮化硼(BN)等 ③极少数金属氧化物,如刚玉(AI2O3)
思考与交流 SiO2的熔沸点比CO2的熔、沸点高很多,为什么?
物质 熔点/℃ 沸点/℃
CO2 -56.2 SiO2 1723
-78.5 2230
干冰
SiO2
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溶液pH 的计算[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pH 的简单计算。
2.了解溶液稀释时pH 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
一 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1.根据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 w =c (H +)·c (OH -),回答下列问题: (1)c (H +)为1.0×10-12mol·L-1的溶液呈碱性,判断的依据是c (OH -)>c (H +)。
(2)pH =3的某盐酸溶液中,c (H +)为1.0×10-3_mol·L -1,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为1.0×10-11_mol·L -1。
(3)0.05mol·L -1H 2SO 4溶液中,c (OH -)=1.0×10-13mol·L -1,其pH 为1。
(4)将0.4gNaOH 固体溶于水,得到1L 溶液,c (OH -)=0.01_mol·L -1,c (H +)=1.0×10-12_mol·L-1,pH =12。
2.常温下,pH =2的盐酸与pH =4的盐酸,若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c (H +)为1.0×10-3_mol·L -1,pH 为3。
3.常温下,将200mL5×10-3mol·L -1NaOH 溶液与100mL2×10-2mol·L -1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c (OH -)为1.0×10-2_mol·L -1,c (H +)为1.0×10-12_mol·L -1,pH 为12。
4.常温下,pH =12的NaOH 溶液与pH =2的硫酸,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为7;若按9∶11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为3;若按11∶9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为11。
1.强酸、强碱溶液pH 的计算方法 (1)强酸c mol·L -1H n A 强酸溶液――→电离c (H +)=nc mol·L -1―→pH =-lg nc 。
(2)强碱c mol·L -1B(OH)n 强碱溶液――→电离c (OH -)=nc mol·L -1――→K wn (H +)=10-14ncmol·L -1―→pH =14+lg_nc 。
2.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 (1)强酸与强酸混合c (H +)混=c 1(H +)·V 1+c 2(H +)·V 2V 1+V 2,然后再求pH 。
(2)强碱与强碱混合先计算c (OH -)混=c 1(OH -)·V 1+c 2(OH -)·V 2V 1+V 2,再求c (H +)混=K w c (OH )混,最后求pH 。
(3)强酸与强碱混合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 =7。
②酸过量:先求c (H +)余=c (H +)·V (酸)-c (OH -)·V (碱)V (酸)+V (碱),再求pH 。
③碱过量:先求c (OH -)余=c (OH -)·V (碱)-c (H +)·V (酸)V (酸)+V (碱),再求c (H +)=K w c (OH -)余,最后求pH 。
1.常温下,pH =13的强碱溶液与pH =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 =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A .11∶1 B .9∶1 C .1∶11 D .1∶9答案 D解析 可设碱与酸的体积分别为V 碱和V酸,由题意可知,混合后碱过量,可列等式:10-(14-13)·V 碱-10-2·V 酸V 酸+V 碱=10-(14-11),解之可得V 碱∶V 酸=1∶9。
2.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 一定大于7的是( ) A .pH =3的硝酸跟pH =11的氢氧化钾溶液 B .pH =3的盐酸跟pH =11的氨水 C .pH =3硫酸跟pH =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 .pH =3的磷酸跟pH =11的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 B解析 A 、C 两项中都是强酸与强碱中和,等体积混合时酸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和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即pH 强酸+pH 强碱=14,恰好完全中和,pH =7;B 项,pH强酸+pH 弱碱=14,混合后碱过量,pH >7;D 项,pH 弱酸+pH 强碱=14,混合后酸过量,pH <7。
二 酸碱溶液稀释后的pH 变化规律1.计算下列酸溶液稀释后的pH(1)pH=2的盐酸,若加水稀释10倍,其pH为3;若加水稀释10n倍,其pH为2+n。
(2)若将pH=5的盐酸加水稀释103倍,其pH接近于7。
(3)pH=2的醋酸溶液,若加水稀释10倍,其pH大小范围应是2<pH<3。
2.计算下列碱溶液稀释后的pH(1)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加水稀释10倍,其pH为10;若加水稀释10n倍,其pH为11-n。
(2)pH=11的氨水,若加水稀释10n倍,其pH大小范围应是(11-n)<pH<11;若无限稀释时,其pH接近于7。
酸或碱溶液稀释后溶液pH的变化3.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中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的酸性强C.a=5时,A是强酸,B是弱酸D.一定有关系:5>a>2答案 C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稀释过程中两种酸的pH增大程度不同,说明两种酸的酸性强弱不同,故pH=2的两种酸的浓度一定不同,A项错误;由图知,稀释后A溶液的pH大于B溶液的pH,则A中c(H+)小于B中c(H+),此时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的弱,B项错误;a =5时表明,pH=2的A酸溶液稀释1000倍,pH增加3,故A一定是强酸,pH=2的B 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pH<5,说明B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则B是弱酸,C项正确;若A、B都是弱酸,稀释1000倍后,A、B两溶液pH均要增大,而增加的值均小于3,有5>a>2,若A是强酸,则a=5,D项错误。
4.某温度下,pH=11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判断错误的是()A.a值一定大于9B.Ⅰ为NaOH溶液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C.完全中和稀释相同倍数后的两溶液,消耗相同浓度的稀H2SO4的体积V(NaOH)<V(氨水) D.稀释后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比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答案 D解析氨水稀释过程中,NH3·H2O NH+4+OH-平衡向右移动,n(OH-)增大,所以pH=11的NaOH溶液和氨水稀释至100倍后,NaOH溶液的pH=9,氨水溶液的pH>9。
因此,Ⅰ、Ⅱ曲线分别表示NaOH溶液和氨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a>9,A和B项都正确;稀释前pH=11的氨水和NaOH溶液比较,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完全中和稀释相同倍数后的两溶液,消耗相同浓度的稀H2SO4的体积V(NaOH)<V(氨水),C项正确;稀释相同倍数后,氨水中的c(OH-)大于NaOH溶液中的c(OH-),故稀释后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比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D项不正确。
1.溶液pH计算碱按碱、酸按酸,同强混合在中间;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2.pH差值≥2的两种强酸等体积混合后,pH混=pH小+0.3pH差值≥2的两种强碱等体积混合后,pH混=pH大-0.31.在25℃的条件下,将体积都为10mL 、pH 都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到a mL 和b mL ,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 均为5,则稀释时加入水的体积为( ) A .a =b =1000mL B .a =b >1000mL C .a <b D .a >b答案 D解析 在溶液中,盐酸电离是不可逆的,而CH 3COOH 的电离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
若a =b ,稀释后的CH 3COOH 溶液pH<5,若使CH 3COOH 溶液pH =5,就必须继续加水稀释,即a >b 。
2.某温度下,相同pH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 变化曲线B .b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 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 .a 点K w 的数值比c 点K w 的数值大D .b 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 点酸的总浓度 答案 B解析 根据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点知:Ⅱ应为醋酸溶液稀释时的pH 变化曲线,A 项错误;溶液导电性取决于离子浓度,b 点的H +浓度大,导电性强,B 项正确;K w 的大小取决于温度,C 项错误;相同pH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醋酸溶液浓度远大于盐酸的浓度,稀释到相同体积时,醋酸溶液(Ⅱ)浓度大于盐酸(Ⅰ)浓度,D 项错误。
3.常温下,将pH =1的硫酸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pH 都增大了1。
则加入水和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A .11∶1B .10∶1C .6∶1D .5∶1 答案 C解析 设所取每份硫酸的体积为V 1,使硫酸由pH =1变为pH =2,所加水的体积为9V 1;设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为V 2,则有c (H +)=0.1V 1-0.05V 2V 1+V 2mol·L -1=0.01mol·L -1,解得V 2=32V 1,即V 水∶V NaOH =6∶1。
4.将0.1mol·L -1HCl 溶液和0.06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则该溶液的pH 是( )A .1.7B .12.3C .12D .1 答案 C解析 这是强酸和强碱的混合,要先判断混合液的酸碱性。
酸中c (H +)=0.1mol·L -1;碱中c (OH -)=0.12mol·L -1,等体积混合碱过量,根据pH 值的计算方法,要先求c (OH -),再求c (H +),最后求pH 值。
c (OH -)余=c (OH -)·V 碱-c (H +)·V 酸V 酸+V 碱=0.01mol·L -1,c (H +)=K w c (OH -)余=1×10-12mol·L -1,则pH =-lg c (H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