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35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本教案是针对高考物理考试的第一轮复习内容而制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教案内容全面、系统、科学,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基础知识复习1. 电学基础(1) 电荷守恒定律电路中的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时刻,电路中封闭表面内的总电量不变,即电路中的电荷守恒。

(2) 电流和电量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运动所产生的效应,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电量是电荷的数量单位。

(3)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电势差是一个物理量,描述两点之间发送电场力所需要的能量,记作V。

电场强度是受力电荷单位所受的电场力,记作E。

2. 光学基础(1) 光的传播方式光线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两种,其中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弯曲传播是光在介质分界面反射、折射、绕射、散射等情况下的传播方式。

(2) 光的物理特性光的物理特性包括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发生的相长、相消的现象。

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在它们的背后弯曲或弯曲而通过物质时,光线被散射以产生图案。

二、解题技巧提高1. 答题方法在做物理题目时,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

特别是在考试中,要注重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类讨论,并在解答中加上必要的图像。

2. 常见难点在物理学习中,对于电学和光学方面的知识,并不如力学那么直观,因此很容易出现一些难点。

如电荷分布和场强方向的计算、光线的衍射现象等,这些难点需要同学们进行反复训练。

三、课堂实践操作1. 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是检验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势差、电容器和电阻的作用,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光学实验光学实验是学生了解光的性质和传播方式的有效方式。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四、课堂管理方面
1.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2.是否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评价方面
1.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反馈意见是否及时收集,用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前沿动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2.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方面
1.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解清晰。
2.教学内容是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方面
1.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是否注重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难度相近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6.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疑问,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2.电磁学:重点关注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定律。
3.热力学:关注分子动理论、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教案5篇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教案5篇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一轮复习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一轮复习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运动,其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2.了解斜抛运动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迁移应用.过程与方法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相关问题,以数学中的抛物线方程及图象为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处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以及知识方法的应用能力.2.领略抛体运动的对称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斜抛运动.掌握研究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一、抛体运动探究交流:体育运动中投掷的链球、铅球、铁饼、标枪等(如图所示),都可以看做是抛体运动吗?都可以看成是平抛运动吗?1.基本知识(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3)平抛运动的特点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2.思考判断(1)水平抛出的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2)平抛运动中要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3)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与重力垂直.(√)二、平抛运动的速度1.基本知识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t时刻的速度为:(1)水平方向:vx=v0.(2)竖直方向:vy=gt.(4)速度变化特点:由于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恒为g,因此在平抛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由于g是常量,所以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即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如图所示.2.思考判断(1)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下落得越快.(×)(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下落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越来越大.(√)(3)如果下落时间较长,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变为竖直方向.(×)3.探究交流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除该公式外,还有求vy的公式吗?【提示】由于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例: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加速度保持不变C.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D.平抛物体的运动是变加速运动【答案】BC三、平抛运动的位移1.基本知识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时间t物体的位移为:2.思考判断(1)平抛运动合位移的方向与合速度的方向一致.(×)(2)平抛运动合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路程.(×)(3)平抛运动中,初速度越大,落地时间越长.(×)3.探究交流飞机向某灾区投放救灾物资,要使物资准确落到指定地点,是飞到目标正上方投放,还是提前投放?【提示】物资离开飞机前具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速度,当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它们仍然要保持原有的水平向前的运动速度,另外,物资又受到重力作用,于是物资一方面在水平方向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向下加速运动,因此,只有提前投放,才能使物资准确落到指定地方.4.小结:平抛运动的特点1.速度特点:平抛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变化,故它是变速运动.2.轨迹特点: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是曲线,故它是曲线运动.3.加速度特点: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恒定不变,故它是匀变速运动.综上所述,平抛运动的性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例: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B.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C.任意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相同D.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答案】ACD四、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规律【问题导思】1.如何研究平抛运动比较简单?2.平抛运动的合速度、合位移怎么求出?3.试推导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1)由于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位移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无法直接应用运动学公式,因此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时采用运动分解的方法.(2)平抛运动一般分解为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2.平抛运动的规律(1)分运动五、平抛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问题导思】1.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与初速度有关吗?2.平抛运动的落地速度决定于哪些因素?3.平抛运动的速度偏向角与位移偏向角间的关系如何?1.平抛运动的时间A.tan φ=sin θB.tan φ=cos θC.tan φ=tanθD.tan φ=2tan θ【答案】 D六、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例:如图所示,女排比赛时,排球场总长为18 m,设球网高度为2 m,运动员站在网前3 m处正对球网跳起将球水平击出.若击球的高度为2.5 m,为使球既不触网又不越界,求球的速度范围.2.思考判断(1)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2)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3)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加速度相同.(√)3.探究交流对斜上抛运动,有一个点,该点的速度是零吗?为什么【提示】在斜上抛运动的点,竖直分速度为零.水平分速度等于v0cos θ.故该点的速度v=v0cosθ.高三一轮复习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1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课时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基础知识归纳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就会不同,通常取地面为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3.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4.时刻和时间间隔(1)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 等于 路程(2)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 小于路程(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 位移 与所用 时间 的比值.(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 位置 或 时刻 的速度.(3)速率:瞬时速度的 大小 叫速率,是标量.7.加速度(1)定义:a =t v ∆∆,Δv 是速度变化量,Δt 是时间间隔. (2)物理意义:描述 速度 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单位是 m /s 2 .8.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轨迹为直线,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 位移 相等的运动.(2)规律的描述①公式:v = x /t .② 图象:如图所示.重点难点突破一、对质点概念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视为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所谓平动,就是物体运动时,其上任一点的运动与整体的运动有完全相同的特点,如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的运动.(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如汽车在运动时,虽然车轮有转动,但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运动的快慢,故汽车可以看成质点.(3)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如地球是足够大的物体,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就变成次要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当做质点看待.当然,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又如测量一个同学的跑步速度时,可以将他看成质点,但观察他做广播操时,就不能将他看成质点了.3.质点的物理意义当物体的形状、大小不起主要作用时,可把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以便简化问题;即使在物体形状、大小起主要作用时,也可根据质点的定义,把物体看成由无数多个质点组成的系统.所以,研究质点的运动,是研究实际物体运动的近似和基础.二、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它是从运动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大小只跟运动起点、终点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所经历的实际路径无关.路程是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路径长度,是标量,大小跟物体运动经过的路径有关.位移和路程都属于过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三、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不变,即x 跟t 的比值x/t 不变,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同,v =x /t 既是平均速度,也是物体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在变速运动中,v -=x/t 随x 或t 的选取不同而不同,而且是反映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这段位移上运动的快慢程度.对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它经过的某个位置附近选很小一段位移Δx ,Δx 小到在这段位移上察觉不到速度有变化,即在Δx上物体是匀速,那么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与这段位移上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即定义为:物体在这一位置的速度等于在这一位置附近取一小段位移Δx 与经过这段Δ x 所用时间Δ t 的比值,即Δ t趋于0时,tx ∆∆=v . 四、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3.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性质时,必须首先选取参考系,选择不同的物体做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4.参考系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在讨论问题时,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5.当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6.参考系的选取原则.选取参考系时,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1.位移和路程的比较及计算【例1】在一条直线跑道上,每隔5 m 远放置一个空瓶子,运动员进行折返跑训练,从中间某一瓶子处出发,跑向最近的空瓶子将其扳倒后返回再扳倒出发点处的第一个瓶子,之后再折返扳倒前面的最近的瓶子,依次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子时,他跑过的路程多大?位移是多大?【解析】设从O 处出发,其运动情景如图所示,由路程是轨迹的长度得L =(5+5+10+15+20+25) m =80 m由位移概念得x =10 m【思维提升】本题主要考查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作出运动员运动的示意图,使运动过程直观形象,易于求解.【拓展1】某同学从学校的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 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1)此人散步的总路程和位移各是多少?(2)要确切地表示这人散步过程中的各个位置,应采用什么数学手段较妥,分别应如何表示?(3)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散步的位置变化,应用位移还是路程?【解析】(1)这人散步的总路程为s=(50+100+150) m=300 m画图,如图所示,位移大小为x=22)(-100+ m=1002 m50)150(且tan α=1,α=45°,即位移方向为东偏北45°.(2)应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以A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 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则A点为(0,0),B(0,-50),C(100,-50),D(100,100).(3)应用位移可准确表示人散步的位置变化.2.平均速度的求法【例2】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时速度为60 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t 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 2.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由l =2乙甲v v +•t 1得t 1=/2)60(0/2)(+=+l v v l 乙甲 h =30lh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l =2丙乙v v +•t 2得t 2=2/)20160(/2)(+=+l v v l 丙乙 h=90l h 所以90302221l l l t t l v +=+=甲丙 km /h =45 km/h【思维提升】平均速度的常用计算方法有:(1)利用定义式v =x/t ,这种方法适合于任何运动形式;(2)利用v =21(v 0+v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的关键是明确所求的是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哪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拓展2】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 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D ) A.221v v +, 221v v + B. 221v v -,221v v - C.0, 2121v v v v +- D.0,21212v v v v + 【解析】平均速度t t x ∆=∆∆0=0,平均速率v =212121212122v v v v v s v s s t t x x +=+=++3.位移、速度、速度变化率和加速度的关系【例3】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解析】【思维提升】不能认为加速度变小,速度一定变小,也不能认为加速度变大,速度一定变大.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变大;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变小.【拓展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 /s.在这 1 s 内物体的 ( AD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 /s 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2【解析】因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两种可能:①若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 t =10 m/s ,位移x =20t v v +•t=2104+×1 m =7 m ,加速度a =14100-=-t v v t m /s 2=6 m/s 2②若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 t =-10 m/s ,位移x =20t v v +•t =2104-×1 m =-3 m ,加速度a =14100--=-t v v t m /s 2=-14 m/s 2,故选A 、D.4.参考系及其应用【例4】航空母舰是一种可以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蒸汽弹射起飞,就是使用一个长平的甲板作为飞机跑道,起飞时一个蒸汽驱动的弹射装置带动飞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目前只有美国掌握生产蒸汽弹射器的成熟技术.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a =4.5 m/s 2,飞机要达到速度v 0=60 m/s 才能起飞,航空母舰甲板长为L =289 m.为使飞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一定速度航行才能保证飞机起飞安全,求航空母舰的最小航行速度v 是多少?(设飞机起飞对航空母舰的状态没有影响,飞机的运动可以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错解】由运动学知识有220v v -=2aL ,解得v =aL v 220-,代入数据得v =2895.42602⨯⨯- m/s =999m /s≈31.6 m/s【错因】本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飞机起飞的距离并不是航空母舰甲板长度L ,甲板的长度应该是飞机与航空母舰的相对位移.错解中的速度是以地面为参考系,位移以航空母舰为参考系,同一个过程中物理量采用不同的参考系显然是不正确的.【正解】若航空母舰匀速运动,以地面为参考系,设在时间t 内航空母舰和飞机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为v ,由运动学知识得x 1=vt ,x 2=vt +21at 2,x 2-x 1=L ,v 0=v +at 联立以上几式解得v =9 m/s【思维提升】若在分析问题的同一公式中,必须选用统一的参考系.。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考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复习要点,需要一份高效又实用的复习教学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份适用于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详细教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等多个模块的核心知识点。

2.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掌握物理运算方法。

3.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二、能力目标:1.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提高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系统性学习,让学生在物理学领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强化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一、力学1.运动的描述:功、能量、动能定理、位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2.匀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等。

3.牛顿力学:牛顿三定律、质点的平衡、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等。

二、热学1.热学基础:温度、热量、热功当量等。

2.气体分子运动论:物态方程、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3.热传递:热传递方式、传热定律等。

三、电学1.电学基础:电荷、电场、电势能等。

2.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线、电势差、电容等。

3.恒定电流: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功定理等。

四、光学1.光的本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2.几何光学:像的形成、透镜和显微镜等。

3.物理光学: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和光谱分析等。

五、声学1.声学基础:声强、声源和声波等。

2.声音传播:声音的反射、折射、干涉和共振等。

3.声波的特性:音调、音量,共振和波幅等。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总结性课堂:回顾重点知识和解决常见难点。

2.探究性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体方式探究问题。

3.综合性课堂:要求学生将不同领域的物理知识进行整合,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程。

教学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做好全面准备。

教学内容涵盖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现代物理等模块,重点在于提炼学科知识体系,强化重难点解析,以及物理思维的培养。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是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

他们已经完成了高中物理的基础学习,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背景和解题能力。

但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通过一轮复习来查漏补缺,提升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入生活实例和现代科技发展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熟练运用物理公式进行定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学会运用物理模型、图象、等效变换等方法,简化复杂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了解物理学史和现代物理科技发展,拓展知识视野。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与冲量、机械能守恒定律等;2. 热学: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3.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波等;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等;5.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原子核、粒子物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部分的概念和定律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2.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习题集、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随堂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4. 知识拓展:介绍物理学科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知识面;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章节知识结构;2. 关键概念和定律: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突出重点;3. 解题步骤和技巧:简洁明了地呈现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动量和动能的转化关系;(2)热学:分析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3)电磁学:推导电磁感应定律;(4)光学:解释光的干涉现象;(5)原子物理:探讨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并对解题过程进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科普活动等,提高物理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32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32

静悟导读提纲:(五)电场(选修3-1)一、【考纲对本模块的要求】二、【考试说明解读】本章知识结构【高考常考查的知识点】静电场主要以考察库仑定律的理解、电场线的应用、电势、电势差、电势能和电场力做功之间的关系、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为主【典型题目】1.静电现象的解释(考查机率不高,注意文字表述)习题:在燃气灶和燃气热水器中,常常到安装电子点火器,接通电子线路时产生高电压,通过高压放电的电火花来点燃气体。

点火器的放电电极做成了针形,这是为什么?与此相反,验电器的金属杆上端却固定一个金属球而不做成尖状,这又是为什么?解答:点火器的放电电极做成了针形是选用尖端放电现象,使在电压不高的情况下也容易点火;验电器的金属杆上端却固定一个金属球是防止出现尖端放电现象,使验电器在电压较高时也不会放电。

2.库仑定律:只适应于真空中的点电荷,注意电荷的电性习题1: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之比为7:1,相距为r (远大于小球的直径),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到原来位置上,则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解答:两球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两小球可视为点电荷,若两小球带同种电荷,电荷平分,由库仑定律得D ;若两小球带异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再平分,由库仑定律得C 。

3.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矢量习题1:如图,在x 轴上的x =-1和x =1两点分别固定电荷量为-4Q 和+9Q 的点电荷。

求:x 轴上合场强为零的点的坐标。

并求在哪个范围内的场强沿x 轴的正方向。

解答:由点电荷的的电场强度公式和叠加原理,得x= -3处的合场强为零,则在-1<x<-3)和x>9范围内电场强度沿x 轴的正方向 习题2:图中a .b 是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 1.Q 2,MN 是ab 连线的中垂线,P 是中垂线上的一点。

下列哪中情况能使P 点场强方向指向MN 的左侧? A .Q 1.Q 2都是正电荷,且Q 1<Q 2 B .Q 1是正电荷,Q 2是负电荷,且Q 1>|Q 2| C .Q 1是负电荷,Q 2是正电荷,且|Q 1|<Q 2D .Q 1.Q 2都是负电荷,且|Q 1|>|Q 2|答:ACD716.79.73.74.D C B A -5 -3 -1-4Q4.电场线要牢记以下5种常见的电场的电场线,特别注意等量同(异)种连线及其连线中垂线的特点注意电场线的特点和电场线与等势面间的关系:①电场线的方向为该点的场强方向,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1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1

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理解系统守恒条件。

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3、灵活运用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运动问题教学重点: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理解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高考动向:灵活运用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运动问题教学过程:1 .系统机械能守恒条件:①外力:只有重力做功②内力:系统内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相互转化典例分析与训练(1)木板放在光滑地面上,一木块以某一初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滑到右端,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此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小球与槽、槽与地面的接触面均光滑,小球从图示位置释放,此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典例分析与训练例1 如图所示,总长为L 的光滑匀质铁链跨过一个光滑的轻小滑轮,开始时下端A 、B 相平齐,当略有扰动时其一端下落,则当铁链刚脱离滑轮的瞬间,铁链的速度为多大? 解析 这里提供两种解法。

解法一(利用E 2=E 1求解):设铁链单位长度的质量为ρ,且选取初始位置铁链的下端A 、B 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铁链初态的机械能为21414gL L Lg E ρρ=⋅=, 末态的机械能为 2222121Lv mv E ρ==。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 2=E 1, 即 224121gL Lv ρρ=, 解得铁链刚脱离滑轮时的速度 2gLv =。

解法二(利用△E k =-△E p 求解):如图所示,铁链刚离开12E E =守恒式 即:A BE E ∆=∆增量式 即: -P K E E ∆=∆或 -E E ∆=∆减少增加或滑轮时,相当于原来的BB ’部分移到了AA ’的位置。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241221gL L Lg E pρρ=⋅=∆-, 动能的增加量 221Lv E k ρ=∆。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k=-△E p ,即 224121gL Lv ρρ=, 解得铁链刚脱离滑轮时的速度 2gLv =。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5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5

光的干涉、用双缝干涉测波长、衍射现象一、知识点梳理1、光的干涉现象: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步调差恒定)的两束光, 在相遇的区域出现了稳定相间的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现象。

(1)产生干涉的条件:①若S 1、S 2光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符合 λδn x d L r r ==-=12,(n =0、1、2、3…)时,出现亮条纹; ②若符合2)12(12λδ+==-=n x d L r r ,((n=0,1,2,3…)时, 出现暗条纹。

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λd L x =∆。

(2)熟悉条纹特点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2.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原理:两个相邻的亮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Δx =l λ/d测波长为:λ=d ·Δx /l(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只改变缝宽,用不同的色光来做,改变屏与缝的间距看条纹间距的变化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白光:中央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

这是因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复图16-1-1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光波的波长越长,各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

各色光在双缝的中垂线上均为亮条纹,故各色光重合为白色。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双缝间距是已知的,测屏到双缝的距离l ,测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x ∆,测出n 个亮纹间的距离a ,则两个相邻亮条纹间距:1-=∆n a x3.光的色散:不同的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干涉现象,用不同色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是不同的,说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从红光→紫光,光波的波长逐渐变小。

4.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现象如图:把这层液膜当做一个平面镜,用它观察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反射的光形成的,与双缝干涉的情况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用图中实虚线来代表两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30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30

静悟导读提纲:(七)磁场【考试说明】【知识网络】【考试说明解读】一、磁场1.磁场的方向:(1)磁感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2)规定在磁场中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的受力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该点处磁场方向。

(3)对磁体:外部(N→S),内部(S→N)组成闭合曲线;这点与静电场电场线(不成闭合曲线)不同。

(4)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用安培左手定则判断2.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特点:要明确三个问题:(磁极位置? 赤道处磁场特点?南北半球磁场方向?)(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N 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 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2)地磁场的分布和条形磁体磁场分布近似;(3)在地球赤道平面上,地磁场方向都是由北向南且方向水平(平行于地面);3.磁感应强度(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 跟电流I 和导线长度L 之乘积IL 的比值叫做磁感应强度, 定义式为ILF B。

(条件是匀强磁场,或非匀强磁场中L 很小,并且L ⊥B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磁场方向。

单位是特斯拉,符号为T ,1T=1N/(A ∙m)=1kg/(A ∙s 2)(2)对定义式的理解:①定义式中反映的F 、B 、I 方向关系为:B ⊥I ,F ⊥B ,F ⊥I ,则F 垂直于B 和I 所构成的平面。

②定义式可以用来量度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不决定该处磁场的强弱,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由磁场自身性质来决定。

③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矢量方向是小磁针在该处的北极受力方向,与安培力方向是垂直的。

④如果空间某处磁场是由几个磁场共同激发的,则该点处合磁场(实际磁场)是几个分磁场的矢量和;某处合磁场可以依据问题求解的需要分解为两个分磁场;磁场的分解与合成必须遵循矢量运算法则。

【例1】有一小段通电导线,长为1cm,电流强度为5A,把它置于磁场中某点,受到的磁场力为0.1 N,则该点的磁感应强度B一定是A.B=2 T B.B≤2 T C.B≥2 T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例1】C【例2】两根长直通电导线互相平行,电流方向相同,它们的截面处于等边△ABC的A和B处,如图所示.两通电导线在C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都是B0,则C处磁场的总磁感应强度大小是A.0 B.B0 C.3B D.2B0【例2】C二、安培力与洛伦兹力(一)安培力1.安培力的大小:(1)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BIL,条件为磁场B与直导体L垂直。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34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34

静悟导读提纲:(三)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考试说明】【知识网络】【考试说明解读】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恒力(大小恒定、方向不变)时,物体作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当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恒定而方向总跟速度的方向垂直,则物体将做匀速率圆周运动.2.曲线运动的特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改变,所以是变速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征:等时性、独立性2. 连带运动问题:物拉绳(杆)或绳(杆)拉物问题。

由于高中研究的绳都是不可伸长的,杆都是不可伸长和压是:把物体的实际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杆)和平行于绳(杆)两个分量,根据沿绳(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同求解。

【例1】如图所示,汽车甲以速度v1拉汽车乙前进,乙的速度为v2,甲、乙都在水平面上运动,求v1∶v2。

解析:甲、乙沿绳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cosα,两者应该相等,所以有v1∶v2=cosα∶1三、平抛运动1. 定义:当物体初速度水平且仅受重力作用时的运动,被称为平抛运动。

其轨迹为抛物线,性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2. 一个有用的推论: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

【例2】小球从空中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落地前1s时刻,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30°,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60°,g=10m/s2,求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及抛出的初速度。

(2/3g;1.5s)四、匀速圆周运动1. 向心力①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F是个变力)②大小:F=ma=mv2/r=mrω2=m(2π/T)2r=m(2πf) 2r③作用:产生向心加速度度,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率④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它并非独立于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以外的另一种力,而是这些力中的一个或几个的合力.⑤动力学表达式:将牛顿第二定律F=ma用于匀速圆周运动,即得F=mv2/r=mrω2=mωv=m(2π/T)2r=m(2πf)2r2. 向心加速度①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②大小:a=v2/r=ω2r=(2π/T)2r=(2πf)2r③物理意义:描述线速度改变的快慢注意:a与r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若ω相同则a与r成正比,若v相同,则a与r成反比;若是r相同,则a与ω2成正比,与v2成正比。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7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7

交变电流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即:交变电流;变压器、电能的输送。

其中重点是交变电流的规律和变压器,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是复习的难点。

交变电流教学目标:1.掌握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2.理解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3.知道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感抗和容抗教学重点:交流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交变电流的产生1.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当闭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线做匀角速转动时,闭合线圈中就有交流电产生.如图所示.设矩形线圈abcd 以角速度ω绕oo ' 轴、从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垂直的位置开始做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线圈都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等于零.经过时间t 线圈转过ωt 角,这时ab 边的线速度v 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夹角等于ωt ,设ab 边的长度为l ,bd 边的长度为l',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t l Bl e ωωsin 22'=当线圈平面转到跟磁感线平行的位置时,线圈转过T /4时间,ωt =π/2,ab 边和cd 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sin ωt =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最大,用E m 来表示,E m =BS ω.则e =E m sin ωt线圈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t RE R e i m ωsin ==,令R E I m m =,则 i=I m sin ωt路端电压u=iR=I m R sin ωt ,令U m =I m R ,则u=U m sin ωt如果线圈从如图所示位置开始转动,电路中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和路端电压将按余弦规律变化e=E m cos ωt i=I m cos ωtu=U m cos ωt2.中性面当线圈转动至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位置时,各边都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这个特定位置叫做中性面.应注意:①中性面在垂直于磁场位置.②线圈通过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③线圈平面通过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为零.④线圈平面每转过中性面时,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一次,转动一周线圈两次通过中性面,故一周里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两次.3.正弦交流电的图象圈里产生正弦交流电.当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转动,在一个周期中:在t (0,T /4)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从0达到最大值E m .在t(T /4,T /2)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从最大值E m 减小到0.在t(T /2,3T /4)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从0增加到负的最大值-E m .在t (3T /4,T )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值从负的最大值-E m 减小到0.电路中的感应电流、路端电压与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规律相同,如图所示.二、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瞬时值:它是反映不同时刻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正弦交流瞬时值表达式为:t e m ωεsin =,t I i m ωsin =.应当注意必须从中性面开始。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10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10

电磁感应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四部分,即:电磁感应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电磁感应与电路规律的综合应用、电磁感应与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其中重点是电磁感应与电路规律的综合应用、电磁感应与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也是复习的难点。

电磁感应楞次定律教学目标: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磁通量;2.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及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教学重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电磁感应现象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以上表述是充分必要条件。

不论什么情况,只要满足电路闭合和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两个条件,就必然产生感应电流;反之,只要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电路一定是闭合的,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也一定发生了变化。

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这个表述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的。

在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它判定比较方便。

2.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

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是: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这里不要求闭合。

无论电路闭合与否,只要磁通量变化了,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这好比一个电源:不论外电路是否闭合,电动势总是存在的。

但只有当外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二、楞次定律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总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解决的是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

它关系到两个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新产生的磁场)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原来就有的磁场)。

前者和后者的关系不是“同向”或“反向”的简单关系,而是前者“阻碍”后者“变化”的关系。

2.对“阻碍”意义的理解:(1)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阻碍”不是阻止,而是“延缓”,感应电流的磁场不会阻止原磁场的变化,只能使原磁场的变化被延缓或者说被迟滞了,原磁场的变化趋势不会改变,不会发生逆转.(2)阻碍的是原磁场的变化,而不是原磁场本身,如果原磁场不变化,即使它再强,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3)阻碍不是相反.当原磁通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以阻碍其减小;当磁体远离导体运动时,导体运动将和磁体运动同向,以阻碍其相对运动.(4)由于“阻碍”,为了维持原磁场的变化,必须有外力克服这一“阻碍”而做功,从而导致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因此楞次定律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体现.3.楞次定律的具体应用(1)从“阻碍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由磁通量计算式Φ=BS sin α可知,磁通量变化ΔΦ=Φ2-Φ1有多种形式,主要有:①S、α不变,B改变,这时ΔΦ=ΔB∙S sinα②B、α不变,S改变,这时ΔΦ=ΔS∙B sinα③B、S不变,α改变,这时ΔΦ=BS(sinα2-sinα1)当B、S、α中有两个或三个一起变化时,就要分别计算Φ1、Φ,再求Φ2-Φ1了。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9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9

电磁场和电磁波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均为Ⅰ级要求,在复习过程中,不再细分为几个单元。

本章重点是了解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的相互联系,定性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教学目标:1.了解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的相互联系,定性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2.了解电磁场和电磁波概念,记住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3.了解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教学重点:了解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的相互联系,定性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教学难点:定性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电磁振荡1.振荡电路: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儿的电流叫做振荡电流,能够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LC 回路是一种简单的振荡电路。

2.LC 回路的电磁振荡过程:可以用图象来形象分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3.LC 回路的振荡周期和频率LC T π2=LC f π21=注意:(1)LC 回路的T 、f 只与电路本身性质L 、C 有关(2)电磁振荡的周期很小,频率很高,这是振荡电流与普通交变电流的区别。

分析电磁振荡要掌握以下三个要点(突出能量守恒的观点): ⑴理想的LC 回路中电场能E 电和磁场能E磁在转化过程中的总和不变。

⑵回路中电流越大时,L 中的磁场能越大(磁通量越大)。

⑶极板上电荷量越大时,C 中电场能越大(板间场强越大、两板间电压越高、磁通量变化率越大)。

LC 回路中的电流图象和电荷图象总是互为余函数(见右图)。

【例1】 某时刻LC 回路中电容器中的电场方向和线圈中的磁场方向如右图所示。

则这时电容器正在_____(充电还是放电),电流大小正在______(增大还是减小)。

解:用安培定则可知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而上极板是正极板,所以这时电容器正在充电;因为充电过程电场能增大,所以磁场能减小,电流在减小。

【例2】右边两图中电容器的电容都是C =4×10-6F ,电感都是L =9×10-4H ,左图中电键K 先接a ,充电结束后将K 扳到b ;右图中电键K 先闭合,稳定后断开。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教案6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教案6

光的波动性(光的本性)一、光的干涉 一、光的干涉现象两列波在相遇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减弱,出现暗条纹。

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

这种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二、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振动步调一致(振动方向相同),相差恒定。

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1.产生相干光源的方法(必须保证γ相同)。

⑴利用激光 (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⑵分光法(一分为二):将一束光分为两束.......频率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

(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频率必然相等)下面4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点(或缝)光源分割法:杨氏双缝(双孔)干涉实验;利用反射得到相干光源:薄膜干涉2.双缝干涉的定量分析如图所示,缝屏间距L 远大于双缝间距d ,O 点与双缝S 1和S 2等间距,则当双缝中发出光同时射到O点附近的P 点时,两束光波的路程差为δ=r 2-r 1;由几何关系得:r 12=L 2+(x -2d)2,r 22=L 2+(x+2d )2.考虑到 L 》d 和 L 》x ,可得δ=Ldx.若光波长为λ,⑴亮纹:则当δ=±k λ(k=0,1,2,…) 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加强; ⑵暗纹:当δ=±(2k -1)2λ(k=0,1,2,…)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束光叠加干涉减弱,第3据此不难推算出: (1)明纹坐标 x=±k dL λ (k=0,1,2,…) (2)暗纹坐标 x=±(2k -1)d L ·2λ(k=1,2,…) 测量光波长的方法 (3)条纹间距[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 △x=dLλ. (缝屏间距L ,双缝间距d)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12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12

磁场知识网络:本章在介绍了磁现象的电本质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磁场的描述方法(定义了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概念,引入了磁感线这个工具)和磁场产生的作用(对电流的安培力作用,对通电线圈的磁力矩作用和对运动电荷的洛仑兹力作用)及相关问题。

其中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应认真理解;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的平衡、加速运动,带电粒子在洛仑兹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等内容应熟练掌握;常见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建立,常是解决有关问题的关键,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基本概念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其中重点是对安培力、洛伦兹力的理解、熟练解决通电直导线在复合场中的平衡和运动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难点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通过有关磁场知识的归纳,使学生对磁场有较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磁现象电本质;2.介绍磁性材料及其运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3.磁感应强度B的引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安培力的知识,理解电流表的工作原理;通过安培力的公式F=IlB sinθ的分析推理,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安培力在电流表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通过洛仑兹力的引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5.通过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及回旋加速器的介绍,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及思维习惯的培养,并开阔思路。

基本概念安培力教学目标:1.掌握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了解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2.掌握磁感应强度,磁感线,知道地磁场的特点3.掌握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4.了解磁电式电表的工作原理5.能够分析计算通电直导线在复合场中的平衡和运动问题。

教学重点: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在复合场中的平衡和运动问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基本概念1.磁场的产生⑴磁极周围有磁场。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新部编本28

2013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新部编本28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选修3-3模块静悟材料导读1.分子动理论三个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斥力和引力).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极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1)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采用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的方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可算出油酸分子的大小SVd =.(2)1mol 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其值为231002.6⨯=AN 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对微观量的估算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或立方体模型②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桥梁作用进行估算. 3.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事实: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注意——各个方向液体分子对微粒冲力的不平衡性和无规则性引起布朗运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这种运动越激烈.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分子间的斥力f斥和引力f引都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但f斥比f引减小得更快.5.温度:宏观上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数量关系:K15.273+=tT6.内能:(1)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分子平均动能.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温度相同的任何物体则其平均动能相(2)分子势能:由相互作用的分子间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叫分子势能.其大小的决定因素:a.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的间距和分子排列情况.分子势能变化与分子间距离变化有关.b.宏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3)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物体的温度、物体的体积等因素决定.注意:单独分析几个分子的内能没有意义;7.气体实验定律(1)玻意耳定律:常数=pV 或2211VpVp=,玻意耳定律的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小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2)查理定律:2121T T p p=或 2211T p T p=,查理定律的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3)盖·吕萨克定律: 2121T T V V=或 2211T V T V=,盖·吕萨克定律的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增大,使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才能保持压强不变. 8.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气体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22111T V P T VP =或 C TPV =9.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对大量分子的整体来说,分子运动都表现出①任一时刻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②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现中间多(具有中间速率的分子数多)两头少(速率大或小的分子数目少)的规律.10.晶体和非晶体:判断晶体与非晶体的可靠依据:是否有确定的熔点.11.单晶体和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也不显示各向异性,但是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12.表面张力:当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表面层里的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使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产生表面张力,13.液晶:微观结构——分子既保持排列有序性,保持各向异性,又可以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因此也保持了流动性;性质——①流动性②各向异性③分子排列特点: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整齐,从另一个方向看液晶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④液晶的物理性质很容易在外界的影响(电场、压力、光照、温度)下发生改变.14.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高考一轮物理教案5篇

高考一轮物理教案5篇

高考一轮物理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考一轮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一轮物理教案1一、教学任务分析机械运动是本章的第一节,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直线运动的基础。

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需积累较多的相关生活经验,知道生活中关于运动和静止的一些自然常识,如地球会绕太阳转等。

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设计从“手抓子弹”的小故事引入。

通过对生活中的多个实例交流并归纳出机械运动概念。

通过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归纳出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即得出选取参照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最后通过对生活中典型实例的解释,进一步巩固参照物的概念,同时解决“如何选取合适参照物?”的问题。

本节课的学_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讨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初步体验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4)学会用参照物解释物体的运动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我概念,形成研究机械运动时如何选取合适的参照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机械运动情况,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讨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初步体验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教案范文模板

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教案范文模板

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教案范文模板积极探索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第一轮复习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

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学生:浮力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推进新课一、浮力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悟导读提纲:(二)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考试说明】
【知识网络一】
【考试说明解读】
1、弹力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上。

注意:有些弹力要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平行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判断.
.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
①形变法:首先考察是否有形变,从而判断有无弹力产生。

②假设法:当形变不明显,或无法判断时,假设撤掉与之接触的物体,看被研究物体的状态是否改变,若改变则说明存在弹力,否则不存在弹力。

③计算证明法: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等求解。

2、摩擦力的大小:在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判明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若是滑动摩擦,可用f=μN计算.但要注意N是接触面的正压力,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若是静摩擦.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静止、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定律求解。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F
合=0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
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①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
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②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 X合=0,F Y

合=0
【知识网络二】
【考试说明解读】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③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F变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也方向变
(2)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3)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

(4)独立性: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
(5)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永远不会抵消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5)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这是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而位移大小、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

定律内容可归纳为:同时、同性、异物、等值、反向、共线
4、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变化.
②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
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等.
5、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了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中有七个基本单位,即千克、米、秒、开、安、摩尔、坎德拉.力学中有千克、米、秒三个基本单位。

在力学中称为力学的单位制。

6、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题中,受力分析是关键,加速度是解题的枢纽、桥梁,
【例题】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质
量为M的梯形木块的左上方,梯形木块在水平地面上保
持静止,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小物体可能仅受三个力的作用
B.梯形木块与小物体之间的弹力可能为零
C.地面与梯形木块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D.地面对梯形木块的支持力大于(m+M)g
【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粗糙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BCD )
A.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
B.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
C.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小于g
(
m
M)
D.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