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
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2023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4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4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
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这4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是为您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学生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有学生28,其中男生比例较大,有20人。
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6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6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一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搞好科学教学就至关重要。
下面对下一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科学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在几次考试中平均分数在40分左右。
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动手动脑进行试验探究,十分有利于科学的学习。
本学期,我将继续发扬学生的优点,提高科学的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
第三单元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
第四单元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极昼和极夜现象。
三、教学目标1、掌握四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内容。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1、每课的讲解中教师要紧扣知识要点,做到以点带面,以知识引领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
每课的知识要点,教师要给学生画出来,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重点理解和验证。
2、重视的科学的探究过程,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教师要悉心指导,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自然得出画出的知识要点。
3、给学生划分小组,让其在小组的合作、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科学,培养科学的思维。
4、鼓励学生对旧知识不断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篇二一、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3. 太阳系和地球的运动。
4. 健康与运动。
5. 人类生活与科技。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观察记录法: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观察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其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作业和测验评价:通过作业和测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适合各个模块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用于学生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2. 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科学现象和知识点。
3. 图书和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适合年级的科学图书和参考资料,供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六、教学计划我们将按照以下教学计划进行科学教学:1. 第一周:介绍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第二周至第五周:分别进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太阳系和地球的运动、健康与运动、人类生活与科技的教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极下册《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身经历按一定要求进行设计制作小船的活动过程。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在科学探究中认识到船舱的大小与船的载重量的关系,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在体验中培养学生不断修正、完善原有认识的思想。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
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每组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
【教学过程】一、简述船的发展过程,了解船的发展史1.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船的种类和形状有很多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船的发展史。
2.出示多媒体课件,边指导学生看图边借助文字进行讲解。
(课本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根据动力把这几类船归类。
3. 小结:船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船相继问世,船的家族也越来越庞大,从古代的船发展到现在的船,中间经历了大约一万年呢!可以说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二、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项造船比赛,尝试用橡皮泥造一艘小船,造小船很容易,但如何能让我们的小船多装载货物呢?这是一个难点。
2、讨论:怎样才能造成出装载量比较大的小船?①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同体积的同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橡皮泥的重量不变,那只能从形状上考虑,尽量把船造得大些,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3-4《解决垃圾问题》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3-4《解决垃圾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垃圾分类、减量和回收利用等基本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于垃圾处理的知识和技能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垃圾处理的问题,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学会垃圾分类、减量和回收利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分类、减量和回收利用的实践操作。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环保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减量和回收利用的实践活动。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垃圾处理相关资料、实物垃圾、分类垃圾桶等。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份生活中的垃圾,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垃圾处理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垃圾的处理方法,包括垃圾分类、减量和回收利用。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带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和回收利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提出一些建议,如节约用水、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3)精选2篇(一)本文为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的示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学期的科学学习,让学生掌握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等多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2.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科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1. 生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和结构特点、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体的呼吸、循环和消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地理:地球的构造和运动、气候与季节、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物理:光的传播和反射、声音的传播和产生、简单电路和电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 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常见物质的分离和纯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安排:第一单元:植物的繁殖与生长1.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 进行观察实验,研究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进行植物繁殖的实践活动,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活和适应1.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 进行动物观察实验,研究动物的行为和适应能力。
3. 进行有关动物的实践活动,如建造昆虫观察箱,观察动物生活的过程。
第三单元:人体的系统和功能1. 了解人体的呼吸、循环和消化等系统和功能。
2. 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人体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
3. 进行有关人体系统的实践活动,如模拟体内器官和系统的工作过程。
第四单元:地球的构造和运动1.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各种地球运动。
2. 进行观察实验,研究地球的运动和现象。
3. 进行有关地球运动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地球仪、建立太阳时间和标准时间的关系。
第五单元:气候与季节1. 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2. 进行观察实验,研究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因素。
(2019年)最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探究活动为学习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想、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二、教学总目标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1、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3、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
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
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
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三、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6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优秀6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湘少版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
关注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注重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伴的合作探究活动开展方法并亲身经历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事实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几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共有四个班,每班有学生六十多名,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方法。
许多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科学这门课程比较喜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和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班级人数多,需要加强组织教学,提高效率。
要关注后进的学生,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本册教材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搜集、整理、使用信息,帮助学生为科学设计提供猜想和假设的基础。
重点训练学生合作,制定科学活动计划的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
四、全册教材分析第1单元听话的电磁铁通过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根据研究的目标设计实验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电磁铁也有磁极。
会制作实验材料,能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设计一系列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昼与夜、四季的特点及生物的不同变化,知道昼夜与四季的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第3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微生物的生活环境,科学的看微生物世界。
学会用先进的工具观察,学习实验过程中怎样控制实验条件。
第4单元遗传和变异通过观察、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生命生生不息的秘密以及变异对于生命演化的意义。
2022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超全)
2022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超全)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课程进入实验阶段。
通过两年的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但是,本阶段的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有更高的观察和记录能力,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耐心和细致的研究态度。
此外,材中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本册教材引入了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包括生物与环境、船的研究、环境与我们、热等部分。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
通过研究本册教材,学生可以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等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1.本册教材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应该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研究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
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
教师应该让学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措施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研究。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研究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内容。
3.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三种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教科版五下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共有57人,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分别为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
本册教材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
在内容的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整体上含悟科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介绍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1、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 (2)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
以下是一个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的示例:
第一课:物质的分类
实验1: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第二课:物质的变化
实验2: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金属在受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三课:水的特性
实验3:水的蒸发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了解水的特性以及蒸发的原理。
第四课:空气的特性
实验4:空气的压力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作用,了解空气的特性以及压力的产生原理。
第五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5:地球的自转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原理。
第六课:地球的造成和改变
实验6:风的产生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风的产生过程,了解风是地球运动和地形变化的结果。
第七课:生物的共生和捕食关系
实验7: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植物的共生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八课:生物的繁殖和进化
实验8:动物的生长变化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了解生物的繁殖和进化规律。
第九课: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实验9:人体的呼吸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人体的呼吸过程,了解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运作。
第十课:环境的保护和污染
实验10:水的净化实验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净水过程,了解环境的保护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以上是一个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计划的示例,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两篇)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两篇)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材分析: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
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
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四单元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
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4、细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5、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五、教学进度安排: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二)一、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深化对科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如力的作用、能量的转换、生物的繁殖与遗传等。
(2)学会使用更复杂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如计时器、量筒、天平等。
(3)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持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未知。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
(3)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物理科学:(1)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关系,如摩擦力、重力等。
(2)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杠杆、滑轮等。
2、生命科学:(1)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遗传的基本概念,如DNA、基因等(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深度)。
3、地球与宇宙科学:(1)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如地震、火山等。
(2)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识,如行星、恒星等。
4、环境科学:(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如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1)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翻转课堂:利用课外时间预习新知识,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
2、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如科学视频、在线模拟实验等。
(2)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如科学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四篇)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了解动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种类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环境保护的常识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物质的基本组成-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分类和应用2. 单元二:物质的变化和纯净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纯净化物质的方法和意义- 环境中的物质变化和纯净化3. 单元三:植物的生命过程- 植物的营养方式-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和人类的关系4. 单元四:动物的生命过程-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保护5. 单元五:环境的变化和保护- 环境的变化和原因-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个人的环境保护行动教学重点和难点:1.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单元二:物质的变化和纯净化- 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了解纯净化物质的方法和意义。
3. 单元三:植物的生命过程- 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掌握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了解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4. 单元四:动物的生命过程- 掌握动物的分类和特征,了解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保护。
5. 单元五:环境的变化和保护- 了解环境的变化和原因,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培养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亲自操作和验证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索能力。
3. 互动交流法: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新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 教学计划概述本教学计划是为新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所设计的一份详尽的教学方案。
该计划依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掌握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3. 教学内容新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质与能量: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运动、宇宙的奥秘;- 技术与设计:简单机械、电子产品的制作与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研究科学知识;-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5. 教学评价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速度和改正错误的态度;-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期末考试:设置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计划实施与调整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
同时,要注重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研究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教学计划总结在每个学期末,教师应对教学计划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学期的教学做好准备。
2024年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2.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确定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物体的测量2. 第二单元:城市中的能源3.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与力4. 第四单元:物体的内能与量热5. 第五单元:简单机械与机械能6. 第六单元:空气水循环三、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 提供具体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5.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6. 注重课堂互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物体的测量1. 通过实物和图片等教学材料,引入测量的概念和方法;2. 通过实际操作,教授长度、质量、时间和温度的测量方法;3. 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测量方法;4. 运用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长度、水的温度等。
二、第二单元:城市中的能源1.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 探讨城市中的各种能源的利用和环保问题;3. 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方法;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能源的方法。
三、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与力1.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力、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2. 通过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力的方法;3. 探讨弹簧秤的使用方法和作用;4.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水的压力。
小学科学5《当环境改变了》教学设计2022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5《当环境改变了》教学设计2022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当环境改变了:探索生物的适应性引言:地球上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从气候到地质,从土壤到水域,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促使它们适应新的环境。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索不同环境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了解生物是如何通过适应来生存下来的。
一、观察和讨论:1. 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物种,如鸟、鱼、昆虫等,并思考它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2. 引导学生讨论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气候、食物、栖息地等对物种的适应性有何影响。
二、案例分析:1. 呈现案例一:北极熊的适应性- 学生学习北极熊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防寒毛、厚脂肪层、游泳和捕猎能力等。
- 引导学生思考北极熊为什么能在极寒的环境中生存,并讨论其适应性如何帮助它们。
2. 呈现案例二:仓鼠的适应性- 让学生了解仓鼠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如反刍、颊囊储存食物等。
- 引导学生思考仓鼠在干燥环境中生存的原因,探讨其适应性如何帮助它们。
三、实践探究:1. 基于案例分析的启发,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 实验一:观察植物在光照不同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实验二:观察鱼类在不同水域温度下的游动速度。
- 实验三:观察动物在不同食物来源下的食物选择行为。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 引导学生思考适应策略如何保证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四、知识拓展:1. 介绍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适应性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图表、实例等方式,展示不同环境对生物形态和行为的影响,加深学生对适应性的理解。
五、展示和总结:1. 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关键内容,强调生物的适应性对其在不同环境中生存的重要性。
结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在适应环境中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船的研究》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船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了解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浮力、密度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但在团队合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积极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制作船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船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
3.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如船模型、浮力计、密度计等。
2.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组成员在数量、能力上相对均衡。
3.教师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做好教学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船的形状、大小、用途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和密度在船的原理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浮力计、密度计等仪器,测量不同材料的浮力和密度,探究船的载重能力和稳定性。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白浮力、密度等物理概念在船的原理中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艘既能载重又能稳定行驶的船?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学生35人,男14人,女21人。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科学作业起着检测目标达成情况的重任。
为了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我采用了星级评价,每次作业做得清楚并全对给予一面小红旗。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
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
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
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第二单元“热”。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
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
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
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
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
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四、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五、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教学重难点
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七、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八、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九、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十、教学进度表
黄克蓉20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