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总论主要内容?中特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建设中特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道路:就是在中共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特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内在联系在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建设中特的总依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特的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建设中特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任务、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报告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报告所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4研光学姓名:熊鹏实践项目:当今大学生生活调查实践成绩:任课教师:2014年12月28日实践主题关于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实践时间2014年12月2日—2014年12月28日实践地点江苏大学完成方式独立进行()合作完成(√)(在相应括号内打“√”)合作小组构成学号姓名角色分工Z1403076 熊鹏设计、分发问卷、统计结果Z1403077 钱辰设计问卷、统计结果、修改报告Z1403074 杨风潇设计问卷、统计结果、撰写报告Z1403082 刘丕丕设计、分发问卷、统计结果Z1403081 蒋振豪设计、分发问卷、修改结果Z1403079 刘新金设计、分发问卷、编写结果实践主旨思想通过调查了解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现状,并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来了解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习性。
生活中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通过分析和掌握当今在校大学生的每月生活消费情况,找出当今大学生生活消费倾向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制定有利于大学生消费的合理方案,使大学生更加明确的规划自身消费,便于大学生更好的消费理财,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关于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前言1、调查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
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
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
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如何把握当今在校大学生生活消费情况所出现的问题?为此,我们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4研光学的学生在中特实践这一环节,对江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我们学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并且找出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设性建议,以帮助在校大学生养成一个合理的消费习惯,做一个合理的理性消费者。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础。
研究生在攻读该专业时,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把握其核心要义与发展脉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内容以及相关方法论等议题。
一、研究背景与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
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石,对于探索中国具体国情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研究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了解它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以及历史演进,能够使我们具备科学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等核心要义,同时还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解决国内矛盾与对外关系的突破口等。
研究生应通过详细分析,理解其内在逻辑和时代背景,并阐述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具体表现。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研究生需要研究其历史渊源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实践。
可以结合重要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实例,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果与特点,分析其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3.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论。
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综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证主义等科学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其内在规律与实际逻辑。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案例研究、调研实证等方式,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研究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三位一体”三个方面把握,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党的执政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实践途径;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的思想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党的执政方略和执政手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与实践是围绕着哪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3、中国国情可以概括为“三个没有变”,具体是指哪三个什么方面“没有变”?1)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3)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指什么?第一种简单的答案:从系统的观点看来,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的辩证统一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思想理论的辩论,更是一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实结合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2. 正文2.1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论断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党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定不移地强调党的领导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原则,贯穿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
党的领导保证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完善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机制,确保党对国家各项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决策的科学性,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
党的领导还体现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党的意识形态引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凝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力量。
党的领导确保了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领导,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所在。
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国家发展方向始终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继承革命传统等,深刻概括了中国革命的经验。
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不适应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未来”的重要思想,提倡“发展才是硬道理”。
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前两者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旨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这一特点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多个层面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协调发展。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探索已经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在制度方面。
我国采用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法治制度等。
这一制度相对于其他国家效率更高,汇聚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逐步解决了社会问题。
二是在经济方面。
我们倡导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了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走出了符合国情的自主发展的道路。
同时,针对特定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
三是在文化方面。
文化的鼓励、滋养与发展融入了实践之中。
宣传爱国主义、信仰精神、敬业精神等具有强烈价值观意味的内涵,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切的共鸣。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对外传播旨在交流经验、增进互信,传递中国的声音。
首先,对外交往不仅仅限于政府之间的高层交往,更多地是民间交流。
我们要向世界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发展成就和经验模式,加强公民外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5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浅谈中国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传统二元体制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面的民生问题,诸如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
一.教育保障方面一上学难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由于教育产业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应试教育等因素造成的影响,造成了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日益凸显。
首先,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城镇户口子弟与农村户口子弟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有很大差别的。
例如:进城农民工的子弟不能享受城市户口子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相关待遇。
由于城市现有的公共教育资源不能接纳和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需求,而不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只能去一些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就读,或者是在农村上学。
因此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他们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照顾,只有爷爷、奶奶照料自己。
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农民工一块最大的心病。
其次,由于农村的教育发展常常被忽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差距显著。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基础较差。
尤其是偏远山村,有些学生要走很远的路到外村或镇上去上学,有些学生还要翻山越岭、过小溪等;有些学生小小年纪就要开始过寄宿制的生活。
在师资力量方面,农村教师严重不足,一些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大量由偏远、贫困农村向乡镇、县城流动,有些科目没有教师,老师只能身兼多门课的教学;农村教师的学历整体不够高,相对于城市来说,差距不断拉大。
最后,随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社会阶层分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江苏大学14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报告模板
在问及“您如何评价当前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时,只有22.9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其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作用,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持比较满意的态度。在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大部分被调查学生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还是有6.2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其过时了,已经被新的历史事实和科学发现所超越。接着,在问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时,也只有8.3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思维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潜在影响,但不会直接作用于我们生活中。很显然,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对此,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缺乏主动去学习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更不要说更好地从中索取所需要的知识来填充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思想。最后,在问及“您认为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或导致你学习马克思主义兴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时,28.1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理论脱离实际,空话套话多,针对性时效性不强,26.0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与就业毫无关系,浪费时间,28.1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自己本身不感兴趣,学了也是白学。所以,对以广大马克思主义教育者,应根据这些原因,完善马克思主义教学方法。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到位,除了明确规定的课程考试之外,其他形式的理论学习得不到落实。在面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时,只有9.3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失败,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在涉及大的方向问题上,总体还是比较好的,大家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自从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使人类的很大一部分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方向,在当今世界上,马克思主义尽管不占主流地位,但其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近年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变少,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数变的更少。21世纪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环境下,我国人民的精神信仰状态也在不断变化。许多外来思想、观念涌入,对我国人民的信仰产生巨大冲击,使得信仰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性等。于是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那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状态如何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调查,希望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态作大致的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根本任务、根本方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又要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提出了坚持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重大论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与创新。
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探讨研究,了解理论与实践成果。
着重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实践与方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前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同时共同创立的并且是一个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后者也是对前者的发展,同时每一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成为自成体系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基本上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行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行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含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则特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学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方面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和实践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关系:一是继承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根本之点;二是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三是创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中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整体超越。
2 研究方法2.1 文献收集法从中国知网下载并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2资料分析法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与前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性质与其研究对象和内容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性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其标志是1848年2月5共产党宣言6的发表。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备受研究生的关注与重视。
研究生们秉持着学术追求和责任感,纷纷投身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中。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及其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和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
研究生们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和时代性,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探索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首先,研究生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比研究。
他们通过学习国内外相关理论,辨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进一步丰富、拓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次,研究生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注重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
他们认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检验和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因此,研究生们通过实际调研和实践活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为党和国家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实际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们以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涵和意义,不断总结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研究生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质要求。
他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需要与国情相符,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践出真知。
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工作。
其次,研究生们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性。
他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态度。
只有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因此,研究生们通过研究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系列关于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简介
第三讲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关系教研室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联系实际,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质内容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课程
主要
内容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五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实验)环节
无
主要教材
序号
性质
教材名称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课程类型1讲授类2.研讨类拟授课教师
王勇、刘志锁
课程总学时
36
开课学期
1
课程总学分
2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有较好的把握,对社会主义改革不同模式及其结果有全局性的了解并且能够做出判断。联系实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专业,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懈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报告
JIANGSUUNIVERSITY《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报告所属学院:财经学院专业班级:班研135学号姓名:镇江公民环境保护意识调查实践项目:实践成绩:任课教师:日28月11年2013如今,人们都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化,也在感概,在抱怨生活环境的恶化,但是很多公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身对生活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依据上述问题,我们环保小组成员在江苏大学校内、学校附近社区的居民以及大市口的部分街道展开了调查,以此来了解人们对自己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并且提倡人们能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合理的,对环境产生破坏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环境友好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镇江。
3、调查对象江苏大学在校学生和镇江部分地区居民4、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通过主要是通过分发问卷进行的。
问卷题型内容包括公民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环保策略三个方面。
.实践过程(字数要求字左右)1500一、调查阶段①11月11日—11月13日讨论整理调查问卷,并打印出来。
②11月14日—11月16日我们环保小组分组在江苏大学,镇江部分地区的小区和大市口将调查问卷发放学生和居民。
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8份,其中有2份问卷答题不完整。
③11月17日统计问卷,审核问卷相关数据。
④11月18日重新审核数据,确保问卷的真实有效,并进行数据分析。
⑤11月19日—11月20日根据数据分析,小组讨论并初步得出调查结果。
⑥11月21日—11月28日小组依据调查分析出的结果,到图书馆,互联网需找相关资料,讨论此次实践活动的收获。
二、具体调查结果不关注环保新闻要比关注环保新闻的人数比例多出50%,从这边我们可以看出镇江市在环保的宣传方面仍然需要很大的投入。
这一宣传不足的现象,从第二题中也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人是不怎么了解或者不知道相关环保知识,在个环境问题日显严峻的今天,仍然然有绝大部分人不关注环保新闻,也缺少相当的环保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教学安排详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一、指导思想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础上,针对“2011年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开设的一门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的学位课程。
课程既强调理论研究,更注重社会实践。
本次社会调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十八大报告的内容为中心,遵循课程规律,体现课程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实践教学。
二、总体目的社会调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理论修养的目的;同时,使学生能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分析、认识、解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实践问题,达到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培育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基本要求:1.态度端正。
认真搜集资料,眼睛向下;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要有一定代表性;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2. 结构完整。
按照社会实践报告样表要求内容填写(见附件一)3.内容翔实。
调查结束后,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围绕明确的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结构完整, 2000字左右,以书面报告形式交给任课教师。
(怎样做调查和写调查报告,见附件二)四、调查内容:1.根据确定的参考选题进行调查(见附件三)。
2.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社会调查选题。
五、组织方式:因涉及学生人数多,无法集中组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和检验。
本文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研究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
然后,我们将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
最后,我们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思考,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但其具体形成和发展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邓小平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框架。
他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
这一思想主张中国要根据自身的国情,走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建设的方向。
这一思想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放在了更加科学的框架下。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注重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主要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重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还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具体实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成功经验和启示,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下的意义和价值,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体系、内涵、实现路径、制度优势、特点、实际应用、比较研究、重要意义、未来发展、成功经验、启示。
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代中国思想界和实践界研究的重要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于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论、发展模式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在充分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阶段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路径的探索和总结。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新的实践和新的时代要求,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实现路径,全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特点,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具体实践,并在与其他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寻找差异性和共同点,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发展进步,更是关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只有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国梦和世界梦的美好愿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报告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报告所属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实践项目:实践成绩:任课教师:年月日。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研室制表(1)大学生开始网购时间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样本人群的开始购物时间相对比较集中,45.45%的学生在本科或者专科期间开始网购,其次是36.36%的人群在高中时期就进行网购,6.61%的学生在硕士期间才开始网购,有一种原因是硕士人群的基数比较小,导致所占比例比较小。
其他的11.57%则选择的其他。
由此看来,整体的网购人群的开始购物时间还是比较年轻化。
都处于刚刚成年的阶段,对于消费的概念不强。
(2)对于为什么在网上购物的分析所占比例最大的还是网上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多,大约68.6%的学生这样认为的。
其次就是因为网上购物的价格要普遍低于实体店的价格,这也成为58.68%的人的考虑因素之一。
再者,随着人们生活日益繁忙,更多人选择网购还是因为没有时间逛商场,这类人群占45.45%。
其余的一些因素就是觉得网购新奇或者有其他原因。
(3)大学生网购物品种类的分析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大学生网购的物品主要集中在服饰,图书,食品和日用品类,比重分别是76.03%,50.41%,43.8%和56.2%。
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种类还是更多的趋向于生活必需品,网上消费还是比较理智的。
但也有43.8%的人上网购买高档品,例如数码产品,说明大家对网购的信任在上升。
(4)大学生家人是否网购的分析大约76.03%的人选择是,由此可以看出网购也不仅是年轻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加入到网购的行列(5)大学生网购标准的分析对网购存在的顾虑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61.98%的人表明口碑是否良好是主要的标准之一,大家反映虽然网上物品便宜且购买方便,但质量实在差强人意,有待改善。
是否包邮,是否是旗舰店,占到了11.57%和15.7%。
中特社会实践报告
中特社会实践报告篇一:XX江苏大学《中特》实践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报告所属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实践项目:实践成绩:任课教师:年月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研室制表篇二:XX毛中特社会实践调查报告XX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调查从XX年2月1日到XX年2月10日,经过为期十天的实地调查访问,我对本镇(XX省XX市XX县XX镇)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情况有了总体的了解。
我此次随机调查了100组家庭,并记录每组家庭的收入情况和工资情况。
这些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有外出务工人员、村干部、教师、个体户、农民等,这样调查结果更能客观反映本地家庭的收入情况。
一、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形式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形式可以主要归纳成四种: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国家公职收入等)、经营性收入(个体经营收入、务农收入等)、财产性收入(存款利息、房屋租金等)、转移性收入(离退休金、保险理赔等)。
在调查的这100组家庭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要收入的有53组,以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收入的有34组,以财产性收入为主要收入的有4组,其余9组家庭收入主要是转移性收入。
而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这63组家庭中又有45组是靠外出务工维持家庭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呢?原因概括来说有如下几点:首先是因为在农村收入太低,而且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迫不得已才进城打工;其次在农村经常是人多地少,劳动力剩余,这才进城务工;最后是农村太穷,没有太多发展和致富机会,很多有志之士就去城市谋求发展。
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高低差距在我调查的这100组家庭中家庭年纯收入最高的达上两百多万元,最低的才四千多元,他们之间收入差距巨大。
这些高收入家庭的收入主要靠在外务工或开办工厂,越有学历和技术的务工人员收入越高。
在家以务农为主的家庭大部分收入都较低,他们的收入受土地多少、农资成本、天气影响很大,基本上可用耕地越多,收入也相对越多。
不过也有少数农民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发展特种养殖,每年的收入非常可观,他们收入之所以比别的农民多是因为他们懂得调整产业结构,科技致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 中的突出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第三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其仍滞后于 工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突出表现为第一产业不稳、第二产业不强、第 三产业不足。按不变价格计算,第三产业总产 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虽由2000年2.9% 上升到2007年5.1%,但相应年份,第二产业总产 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却由5.1%上升到6.5%。
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
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体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问题已经得到了 初步解决。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按照这一理 论来完善体制。 • 要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双向结合 , 不仅公有制经济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结合,市场经济也要与社会主义发展要 求相结合。
• 我们在整个世界经济的产业链条当中,我 们是处在末端,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 缺乏核心技术,从而我们就缺乏核心竞争 力,所以,要想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变 成制造业强国,核心的问题是提高我们自 主创新能力,
•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和新车消费第一大国,有各类生产企业 5800多家, 2009年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 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1000多亿元。但在 我国的合资汽车企业中,外资30%的资本, 拥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而 中方企业只得到利润的30%。
•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 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 提高的途径和办法。
1、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 (2)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过程中的突出矛盾 (3)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任务艰巨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限制了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变。
1、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 受到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传 统模式影响,造成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 赖于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作用正在逐步减弱。2008年消费占 GDP35%。2009年占29%。
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了我国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 ●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 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 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
3.从改革的内容看,不是改变社会基本制度,而
是改变现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要求的那些方面和环节,变革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各项具体制度安排。 4.从改革的手段和方法看,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 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同时在这种调整中妥善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保持社会的和谐稳 定又使社会焕发强大活力。
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
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
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自
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
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 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良
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
世界各国技术创新的战略计划
• 技术创新政策倍受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 视,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关于技术创新的 战略计划,尤其是欧盟成员国,几乎所有 国家都在制定或修订技术创新政策,重视 从战略上构建相关机制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世界各国,在发展面前,展开了一场创新 的竞赛。
• 1993年,英国颁布的科技白皮书中就把创新列为 基本国策之一。 • 1995年11月,日本国会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基 本法》,明确提出日本未来发展将以“科技创新 立国”作为基本国策。 • 1997年,韩国政府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创新特 别法》 。 • 1999年7月,法国政府正式颁布实施《技术创新 和科研法》。 • 2004年12月,巴西的《科技创新法》经总统批准 出台,这是巴西科技进步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 2004年美国投入巨资,加紧推行一系列被称为 “美国创新基础”的重大研究发展计划。
以建立起来的基础。(传统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大力 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提高 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 心任务,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 进步、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
• 奇瑞拥有各类专业技术 人员近3000人,其中 硕士以上学历的142人, 外籍及海归人员近40 人,来自国内大型汽车 企业的老专家和技术骨 干有150多人,这里正 源源不断的吸引着来自 全球的高级人才。
• “创新精神”是吉利人的生 存之道,通过开展广泛的科 技活动和员工合理化建议, 实现全员创新;通过管理观 念和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 及规范化,实现管理创新; 通过全球广泛合作,全社会 的广泛参与,实现新技术的 合作共赢。
2.中国经济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道路是指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确立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任务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括:
一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四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归结
起来,就是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 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 2.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3.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4.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5. 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 6. 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 7. 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 8. 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经济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
•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 人意料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 论断。 • 1995年5月,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上提出,中国将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 • 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 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放在了最重要位置。
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社会经济结构。
●经济体制主要指在经济制度基础上经济运行的
具体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
结构、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机构
设置和经济运行规则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基本经济制度。
二是分配制度。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基本经济制度
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从改革的社会性质看,不是改变整个社会的根
本性质,而是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和活 力,使社会主义社会趋于健全和成熟。 2.从改革的社会力量看,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充 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 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限制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 当前我国已具备了自主创新的基本条件。 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5100万人, 居世界第一位;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5433亿元, 居世界第四位;国际科学论文数从2005年世界 第五位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排 名世界第四位,技术交易市场规模达到3039亿 元,同比增长14%。 但我国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缺乏核心技术,高 层次创新人才缺乏,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 制尚未健全和完善。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制约 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概述
(一)经济和经济建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一)经济和经济建设
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 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 ,是政治、法律、 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
1.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发 展的基本思路、基本任务、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
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
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调整经
(二)经济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二是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道路。
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五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六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
环节 1、使公有制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2、改革分配制度
一是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设公有制企业 。 把公有制企业建设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 要求微观主体,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 主体和法人实体。 • 公有制公司企业或公有资本控股的公司企 业不受政府的直接干预,以一个独立的企 业法人参与市场活动。
结论之三:以公有制为主体,既有经济发展 的因素,更有社会价值目标的因素。选择 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们价值目标决定的。 公有制能够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形成经济利 益上的平等关系奠定制度基础。利益关系 的和谐更能够调动大多数人的生产积极性, 从整体上使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充分的动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