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高一地理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列出图中编号洋流、渔场的名称:(1)——(20)A: B: C: D: 二、分别分析ABCD四个渔场的成因:分析下列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1)3.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1.地壳中含量最的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

2.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如盐、石英、石墨、铁矿石。

3.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最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4.花岗岩主要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的,大理岩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

5.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6.岩浆岩的主要代表是:玄武岩和花岗岩。

玄武岩和花岗岩都岩浆冷凝形成的。

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有许多气孔;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比较坚硬。

7.地表岩石在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

沉积岩特征:①有层理结构,②含有化石。

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8.含有珊瑚化石的石灰岩,表示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表示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9.沉积岩的主要代表是: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煤。

11.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如:石灰岩受热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质成板岩。

12.矿石的优劣常用品位来表示。

13.石灰岩是烧石灰制水泥的原料,花岗岩是、大理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14.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上升冷凝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地壳运动按其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就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4)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极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 2. 大、亚:印度尼西亚 3. 非、亚:埃及(西奈半岛) 4. 南北美:巴拿马 5. 欧、北美:丹麦(格陵兰岛) 6. 大洋洲、北美洲:美国(夏威夷)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有: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大洲有: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陆有: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跨东西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2、大洋 ①面积排序(万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 太平洋与大西洋: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经线)—— 南极半岛 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东经146度经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 大西洋与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东经20度经线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 ④大洋中部经线: 太平洋——180度经线 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 印度洋——东经80度经线 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界线 大洲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3A 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地理大陆与海洋

地理大陆与海洋

地理大陆与海洋地理大陆和海洋是地球表面两种主要的地貌类型。

地理大陆指的是陆地,即由岩石和土壤构成的较高的地面,而海洋是指由水体覆盖的较低的地面。

这两种地貌类型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相互作用又互相影响,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1. 大陆的特点地理大陆是地球上的陆地,其主要特点如下:- 高海拔:相对于海洋而言,大陆地形通常较高,海拔变化较大。

例如,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上,这是一个地理大陆的明确例子。

- 多样的地貌:大陆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等。

这些地形特征反映了大陆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

- 丰富的资源:大陆上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

2. 海洋的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的水域,其主要特点如下:- 低海拔:相对于陆地而言,海洋地形通常较低,负海拔变化较大。

海平面是指海洋中水平面的平均高度,人们通常用海平面作为测量海拔高度的基准。

- 大面积: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地貌类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

- 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包含大量的鱼类、浮游生物、贝类、海藻等。

海洋生物资源对人类的食物供应、生物医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3. 大陆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大陆和海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过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界限进行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 干燥和降雨:大陆上的山脉和高原地区会妨碍湿气流动,形成雪山和雨影区。

海洋对大陆的降雨非常重要,蒸发的海水会形成云层,并随风将水汽带到大陆,形成降雨。

- 气候调节:海洋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对气候变化起到稳定调节作用。

海洋表面的气候以及水汽的释放和吸收,对大陆上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 海洋生态系统:大陆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河流水体,支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总结:地理大陆和海洋是地球上两种主要的地貌类型,它们在地球系统中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完整版)高中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完整版)高中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上重要的海湾
作图
土耳其海峡
太平洋 麦哲伦海峡
主要海峡



英吉利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白令海峡
西 曼德海峡
印度洋
洋 莫桑比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
马六甲海峡
太平洋
主要运河




基尔运河
巴拿马运河 西

苏伊士运河 京杭运河
印度洋
三、熟悉重要特征区域的经纬度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马六甲海峡
德雷克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⑾马六甲海峡
⑧曼德海峡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④油麦净哲进伦口海国峡。如果将波斯湾的石油
运至上海的金山,需经③过德哪雷些克海海峡峡?
了解世界著名的十大海峡 以及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英吉利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马六甲海峡 白令海峡
朝鲜海峡
德雷克海峡
土耳其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要点突破
一 大洲典型剖面图及重要分界线 1.起伏形态相似的四幅剖面示意图。
沿23°26 ′S的大洋洲剖面示意图
沿23°26 ′S的南美洲剖面示意图
2.地形复杂、地表差异大的地形剖面图。 沿100°E的亚洲剖面示意图 沿40°N的亚洲剖面示意图
沿80°S的南极洲剖面示意图 沿50°N的欧洲剖面示意图
南美洲 分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大洋洲 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五、海底地形
洋盆
大陆向海洋延伸 的部分,深度不 超过200米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 陡坡,水深急剧增 至数千米

(完整版)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海陆面积比海洋:3.61亿平方千米(71%)陆地:1.49 亿平方千米(29%)、1、北半球陆地39% 海洋61%2,南半球陆地19% 海洋81%3、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分布在南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西半球。

二、世界海陆分布:1、比例——大陆29% 海洋71%2、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3、无论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4、北半球中纬度海陆基本各占一半,南半球陆地面积很小。

三、七大洲1、基本概念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的陆地。

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称大洲。

2.七大洲名称:3.七大洲的面积:4.大洲的分布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南美洲、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北半球:欧洲、北美洲南半球:南极洲5.各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亚、北美:白令海峡欧、北美:丹麦海峡南北美洲:马拿马运河南极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峡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苏伊士地峡上,开凿于1859-1869年,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和北美洲到印度洋沿岸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人工河道,位于南北美洲分界线处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全长82千米。

6、各大洲大致的经纬度范围7、通过的主要经纬线:四、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表层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世界跨纬度最多的洋,“S”型。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海底有呈“人”字形的海岭北冰洋:最小最浅也是跨经度最多的洋,大部分海域被冰雪覆盖。

1、各大洋的分界线:大西洋、太平洋:南美洲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大西洋、印度洋: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南端的塔斯马尼亚岛的东经147°2、基本概念洋:一般指的是水深在3000米以上,大陆边缘以外的深海区域,它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一、陆地知识点1. 地球的陆地分布:地球表面的陆地主要分布在七大洲上,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其中亚洲是最大的洲,面积约为4450万平方公里。

2.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陆地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高山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地区,其中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3. 地球的气候:陆地的气候受到地形、纬度、海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靠近赤道的地区气候较炎热,靠近极地的地区气候较寒冷。

同时,陆地上也存在着季节性气候变化,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4. 陆地的生态系统:陆地上有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森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地球上的氧气供应、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5. 人类与陆地:人类长期以来依赖陆地进行生产、生活和发展。

人类在陆地上建立了城市、农田和工厂等基础设施,同时也对陆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二、海洋知识点1. 海洋的分布: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盖,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

海洋分为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面积约为1.65亿平方公里。

2. 海洋的地形:海洋的地形多样,包括海岸线、海底山脉、海沟等。

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交界线,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

海底山脉是海洋中的山脉系统,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

3. 海洋的环流系统:海洋中存在着复杂的环流系统,包括全球性的大洋环流和局部的海流。

大洋环流主要由风力、地球自转和海水密度差异等因素驱动,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4.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海洋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括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等。

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提供食物资源和药物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5. 人类与海洋:人类长期以来依赖海洋进行渔业、交通和能源开发。

(完整版)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海陆面积比海洋:3.61亿平方千米(71%)陆地:1.49 亿平方千米(29%)、1、北半球陆地39% 海洋61%2,南半球陆地19% 海洋81%3、世界海陆分布别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分布在南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西半球。

二、世界海陆分布:1、比例——大陆29% 海洋71%2、陆地要紧分布在北半球,海洋要紧分布在南半球。

3、不管南北半球基本上海洋面积大4、北半球中纬度海陆基本各占一半,南半球陆地面积非常小。

三、七大洲1、基本概念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大陆:面积广阔的陆地叫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的陆地。

大洲:大陆与它身边的岛屿合称大洲。

2.七大洲名称:3.七大洲的面积:4.大洲的分布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西半球:南美洲、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北半球:欧洲、北美洲南半球:南极洲5.各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亚、北美:白令海峡欧、北美:丹麦海峡南北美洲:马拿马运河南极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峡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苏伊士地峡上,开凿于1859-1869年,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和北美洲到印度洋沿岸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人工河道,位于南北美洲分界线处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全长82千米。

6、各大洲大致的经纬度范围7、经过的要紧经纬线:四、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表层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世界跨纬度最多的洋,“S”型。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海底有呈“人”字形的海岭北冰洋:最小最浅也是跨经度最多的洋,大部分海域被冰雪覆盖。

1、各大洋的分界线:大西洋、太平洋:南美洲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大西洋、印度洋: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南端的塔斯马尼亚岛的东经147°2、基本概念洋:普通指的是水深在3000米以上,大陆边缘以外的深海区域,它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

新高一地理海洋知识点归纳

新高一地理海洋知识点归纳

新高一地理海洋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地球内部的学科,其中包括海洋地理学。

海洋地理学是研究海洋及其相关地貌、气候、动植物和利用价值等问题的科学。

海洋地理的基础知识点如下:一、海洋的形成海洋的形成主要有地质演化和地球水循环两个过程。

地质演化是指地球表层经历了演化过程,地壳板块的运动导致了海洋盆地的形成。

地球水循环是指水从陆地和海洋表面蒸发后形成水汽,然后在大气中形成云,最后降落到地面,其中一部分形成了海洋。

二、地球的海洋分布地球表面大约70%是海洋,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等主要洋区。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一半以上。

三、海洋的地形特征海洋中有四个主要的地形特征,即海陆边界、海底地形、海岸地形和海洋深层地形。

海底地形包括海洋大陆坡、海底山脉、海沟等,而海岸地形则是指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

四、海洋的气候特征海洋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海流等因素都会影响气候的形成。

比如,海洋表面温暖的赤道海域会引起气候季风的形成。

五、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之一,其中包括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大型海洋动物等。

海洋生物还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资源和药物资源。

六、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渔业、油气开采、海洋能源利用和海底矿产开采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海洋保护与环境问题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海洋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海洋保护的目标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海洋地理学是研究海洋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涉及海洋的形成、分布、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生物多样性以及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海洋的起源和演化、认识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正确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地理海陆变迁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陆变迁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陆变迁知识点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地理学中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研究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发展历程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中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形成原因等知识点。

一、海陆变迁的概念海陆变迁指的是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

在地质历史长河中,海洋和陆地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次变迁。

这些变迁可以是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地貌变动。

海陆变迁对地球形态和环境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海陆变迁的分类根据变迁的时间尺度和规模,海陆变迁可以分为长期海陆变迁和短期海陆变迁。

1. 长期海陆变迁长期海陆变迁是指地质历史长时间尺度上,海洋和陆地的位置发生较大变化的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变迁包括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运动。

大陆漂移是指地球板块相对移动,导致大陆的位置变化。

板块构造运动是地壳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推挤和分离的过程,形成了地震带、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等地质现象。

2. 短期海陆变迁短期海陆变迁是指相对较短时间尺度上,海洋和陆地的位置发生较小变化的过程。

其中的变迁有河流的冲积和侵蚀,海岸线的侵蚀和堆积,以及沙漠的扩张和收缩等。

这些变迁可以是地震、风化、沉积等地质力学和气候变化引起的。

三、海陆变迁的形成原因海陆变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构造力、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1. 构造力构造力是引起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地球内部的板块构造运动和地壳的抬升和下降,会导致海陆位置的变化。

例如,地震引起的板块推移和沉降可以改变海岸线的位置,形成新的海陆格局。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海陆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的变暖或变冷会导致冰川的融化或扩张,从而影响海平面的高低,引起海陆位置的改变。

同时,气候变化还会直接影响河流的径流量和流速,进而改变河流的冲积和侵蚀能力。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对海陆变迁产生了一定影响。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土地利用的改变以及矿山开采等都会对地表形态产生明显的改变,进而影响海陆位置的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重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重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重点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求“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重点(一)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全球均深17km,陆壳均深33km,洋壳均深6-7km))、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2900km深处)、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板块及其划分: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板块。

3.板块边界与地貌: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海岭(大洋中脊、海底山脉、冰岛)。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西太平洋)、海岸山脉(如落基山、安第斯山)、地裂缝(雅鲁藏布江谷地)。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重点(二)1、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2.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5.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6.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7.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8.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重点(三)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高一地理海陆间水循环易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陆间水循环易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陆间水循环易考知识点海陆间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循环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在高一地理考试中,涉及海陆间水循环的知识点是易考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海陆间水循环相关的易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一、海陆间水循环的概念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交换和循环过程。

它包括了海洋蒸发、降水、陆地径流、冰川融化等一系列过程。

海陆间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地理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过程1. 海洋蒸发: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升入大气层。

2. 降水: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形成云,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如雨、雪、露、霜等形式。

3. 陆地径流:降水经过降水径流、地下径流等,流入河流、湖泊、湿地等,形成流域的水循环。

4. 冰川融化:冰川是海陆间的重要水资源,随着气候变化,冰川部分融化,将水源输送到海洋和陆地。

三、海陆间水循环的影响因素1.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影响海陆间水循环的重要因素。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降水量、蒸发量、水汽运动等都会对海陆间水循环产生影响。

2. 水体特性:包括水体的化学性质、盐度、密度等。

海洋和陆地水体的特性不同,会影响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和方向。

3. 地形地势: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势对海陆间水循环的分布和流动产生影响。

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要素会影响水体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四、海陆间水循环的重要性1. 维持水资源平衡:海陆间水循环通过水蒸气和降水的交换,维持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平衡,保证了陆地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影响气候变化:海陆间水循环是地球上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过程会引起气候的变化,如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等。

3. 形成地理景观:海陆间水循环通过水的流动和侵蚀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河流、湖泊、海岸线等地理景观,丰富了地球的自然景观。

五、海陆间水循环的教学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海陆间水循环的知识,可以进行以下教学实例:1. 实地考察海洋蒸发和降水过程:带领学生到海边或水域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海洋蒸发和降水的过程与现象。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1.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1)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2)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3)无论怎样划分,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陆的分类:陆地可分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可分为洋、海和海峡等。

4.七大洲四大洋(1)名称及面积大小(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简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3)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4)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5)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6)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洋有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南美洲。

5.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捕捞、石油开采、远洋航运、海滨浴场等二、海陆的变迁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

2.大陆漂移假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基本吻合推测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后来又再古生物化石等方面找到了非洲与南美洲同是一块大陆的证据。

3. 板块构造学说(1)组成地球的坚硬岩石表层,不是完整的一个圈层,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各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使海洋缩小、甚至消失,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陆地和海洋

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陆地和海洋

高一地理学问点梳理:陆地和海洋广阔中学生要想顺当通过高考,接受更好的教化,就要做好考试前的复习打算。

小编带来高一地理学问点梳理:陆地和海洋,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结合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引起地表凹凸不平和海陆变迁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高一地理必修一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精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并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几何体,其直径约为12700多千米,由内至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是液态铁合金,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合金组成。

地幔是地球最厚的一层,主要由岩石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薄的一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二、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占地球表面积的大约30%,海洋则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占地球表面积的大约70%。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格局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特定地理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平均气温、降水量、湿度和风向等因素。

气候受地球经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现象,包括气温的变化、降水的变化和风力的变化等。

气候和气象的研究有助于人类预测天气变化,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四、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

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泊、湿地和冰雪等,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地下岩石中。

水资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地球上常常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六、人口与城市化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人口和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地理高一必修一上册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上册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上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高一必修一上册的地理课程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生命之舞、人口与文化、经济活动与区位等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与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不同的地理要素构成,如大气圈、水圈、土地和岩石等。

地图则是一种抽象的地球表面平面展示,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分布。

在学习地图时,我们需要掌握地图的符号和图例,以及如何使用经纬度来定位地点。

通过了解地球和使用地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各个角落。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没有被海水覆盖的部分,而海洋则是指被海水所覆盖的广阔水域。

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

陆地上的高山、平原、高地等地形决定着地理格局和气候分布。

海洋则对气候和气候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外,陆地和海洋还是人类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基础。

生命之舞是地理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生命之舞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生物的种类和分布,以及它们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来了解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适应性和分布反映了地球各地环境的不同特点。

此外,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文化是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研究人口分布和人口变迁,我们能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趋势。

文化是人口和地理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它包括人们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

人们的文化差异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多样性。

最后,我们将研究经济活动与区位。

经济活动是地理学中一个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重要领域。

地理条件和资源分布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开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经济活动,人们可以提高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

世界海陆的分布知识点总结

世界海陆的分布知识点总结

世界海陆的分布知识点总结一、世界的陆地分布1. 陆地的分布情况地球的陆地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亚洲,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其次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但却被雪覆盖,不适宜人类居住。

2. 陆地的地形特点陆地的地形特点千姿百态。

有高山、高原、丘陵、平原、沙漠等各种地貌。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最长的山脉是安地斯山脉,它横跨南美洲大陆。

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流经非洲大陆。

3. 陆地的气候特点陆地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海洋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适合热带植被的生长;而地处高纬度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针叶林的生长。

4. 陆地的资源丰富陆地上储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这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美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二、世界的海洋分布1. 海洋的分布情况地球上的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一半。

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北冰洋。

其中,南冰洋和北冰洋主要由海冰覆盖,不适宜人类居住。

2. 海洋的地形特点海洋的地形主要由海底地形和海岸线构成。

海底地形包括深海、中海山脊、洋中脊等,海岸线包括沙滩、峭壁、礁石等。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1034米。

3. 海洋的气候特点海洋的气候受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呈现出多变性。

大洋洋流对于海洋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北大西洋洋流给欧洲带来了温和的气候,南极洲濒临的大洋洋流则给该地区带来了寒冷的气候。

4. 海洋的资源丰富海洋是人类的重要资源来源地,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

另外,海洋还包括着丰富的水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淡水。

此外,海洋还包括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不少种类的鱼类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地理高一上册知识点重点

地理高一上册知识点重点

地理高一上册知识点重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高一上册的内容作为地理学的入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上册地理的知识点,包括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人口与城市以及产业与农业等方面。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是地理学习的首要内容。

在高一上册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天体。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其中陆地占总面积的30%左右,海洋则占总面积的70%左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个基本运动,分别是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的变化,公转则造成了四季的更替。

3. 地图的使用和解读:地图是地理学习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我们需要学会阅读地图、标注地图要素,并通过地图了解地理信息。

二、宇宙中的地球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影响是高一上册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1. 地球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的第三个位置,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

地球的位置决定了它受到的太阳辐射、气候分布等影响。

2. 太阳辐射与地球:地球受到太阳的辐射,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了解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对于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3. 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地球周围被一层气体包围,形成了大气圈。

同时,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海洋覆盖,形成了水圈。

大气圈和水圈相互作用,影响了地球上的生态和环境。

三、人口与城市人口和城市是地理学重要研究领域,以下是高一上册地理的重点内容:1. 人口的分布:了解人口的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人口聚集和人口稀疏地区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

2. 城市与城市化: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我们需要了解城市化的原因、影响和挑战,以及不同城市发展的特点。

3.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造成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高一第一章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一章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一章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探究地球各个方面的现象、特征和变化规律,涉及到地球表面的构造、大气、水文、环境、人文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高一地理课程中的第一章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一个几乎直径相等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组成。

地球的尺度通常用经度和纬度来度量。

经度是指从地球中心的一个固定点(Greenwich 天文台)向东或向西绕地球一周的路径长度。

纬度是指从赤道到北或南极的路径长度。

二、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心旋转,公转则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约为365.25天。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大部分构成了陆地和海洋底部。

地幔是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主要由潜流岩组成,地核则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质运动是地球的一种内部现象,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等。

四、板块构造与地震板块构造理论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地质学理论之一。

根据这个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几块板块,它们在地幔上移动。

这种移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构造形成。

地震是地球上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它在地震带上发生,有时可引发地震海啸。

五、水的分布与地表水循环地球上水的分布分为海洋水和内陆水。

海洋水占地球表面的97%,内陆水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

地表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渗透和蒸发等。

六、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地球大气系统中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

气候主要受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洋流、地形、高度和反照率等因素影响。

气象则是指短期天气现象的研究,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等。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环境免受污染和破坏的努力。

【总结】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总结】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整理与复习【知识框架】海陆比例:海洋占全球______%,陆地占______%(即___分海洋___分陆地)概念:_____和它周围的_____合起来称为大洲大洲和大洋大洲七大洲:____洲、____洲、____洲、____洲、____洲、____洲、____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洲,面积最小的是____洲。

亚、欧洲分界线:______山—______河—____海—_____山脉—______海—______海峡大洲分界线亚、非洲分界线:_______运河北美、南美洲分界线:_________运河大洋: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_______洋、______洋、______洋、______洋________(主要原因)陆海陆变迁的原因 ________(主要原因)地人类活动和海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_____洋海陆的变迁大陆漂移学说内容:两亿年前,地球是一块相互连接的大陆,周围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状况板块运动学说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________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________中。

板块的运动六大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板块发生_____运动:如非洲板块和_______板块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运动的不同方式及板块发生_____运动:如_____板块和亚欧板产生的不同现象块互相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中考透析】一、世界海陆分布例1.(2012·福建晋江学业考)地球上海洋与陆地面积之比是()A.7:3 B.3:7 C.6:4 D.4: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上海、陆面积大体比例的识记。

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仅占29%,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梳理1、地壳是由组成的,岩石是由组成的。

2、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合而成的或,就是矿物。

矿物是地壳物质最的组成单元。

有用的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

3、矿物的种类很多,但常见的只有几十种,其中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不过二三十种,如、、、等。

4、大理岩主要是由集合而成,花岗岩则是由、和等组成的。

5、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岩和岩三大类。

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岩浆是地下深处一种粘稠的高温熔融物质,并含有大量的气体。

6、岩浆岩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岩和岩等。

岩生成于地壳内部,经受温度高、压力高,比较坚硬;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却凝固而形成的,故较多,它也被称为岩。

7、按沉积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岩、岩、岩等。

还有的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岩。

8、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而和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9、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条件下,使得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称为岩。

例如石灰岩受热变成岩,页岩受挤压变质成为坚硬的岩。

10、矿石的优劣用来表示。

还有一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如岩是烧石灰、制水泥的重要原料;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岩、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11、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

它在地表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可形成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又成为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循环。

12、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按其能量,可分为作用和作用。

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它表现为运动,活动,作用等;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它表现为作用,作用等。

13、按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运动和运动两种类型。

运动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发生,形成巨大的山系;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或。

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或,从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以运动为主,运动为辅。

14、全球岩石圈分为大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的地带,和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15、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如、_________就是这样形成的。

16、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

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和。

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则形成巨大的。

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板块和板块碰撞产生的。

17、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

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

世界许多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是山脉。

它们是由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18、褶皱有和两种基本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向斜常成为或。

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容易被侵蚀成,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不易被,反而成为山岭。

19、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或,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这叫做断层。

20、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我国的山北坡大断崖等。

断层一侧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断层构造地带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

21、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

在工程建设方面,如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22、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作用则不断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

23、流水侵蚀使地面变得。

瀑布、峡谷就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

我国的黄土高原侵蚀严重,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24、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起来。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则形成宽广的和。

25、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风蚀等地貌。

地表沙层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常形成大片的和裸岩荒漠。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便导致风沙堆积,形成、等风积地貌。

25、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或盆地;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26、海洋不仅是大气的和,而且积极参与着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海洋和大气之间广泛存在着和能量的交换。

27、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

从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是塑造海岸地形的重要因素,它引起海岸线变迁,影响沿海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进行。

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往往形成和平原。

28、人类通过港口建设、捕捞、排污等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海岸带相互作用。

实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需要研究海岸带相互作用规律,制定期的管理政策。

29、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的热量。

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所消耗的热量。

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的,但是,不同海区或者同一海区不同的季节的热量收支平衡。

30、一般来说,低纬度海区的水温,于高纬度海区的水温。

同一海区的水温,季高些,季低些。

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高些;有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31、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

由于海水导热率很低,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

太阳辐射热量集中储存在海洋表层,一千米以下的深层海水经常保持着状态。

32、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和,因此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33、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的影响。

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和之差。

使海水浓缩,使海水稀释。

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的盐度一般较。

例如,在河口,从三角洲向外大160千米内的海水都是淡水。

34、海位于带,从陆地流入的淡水很少,蒸发又强烈,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盐度达4.1%。

海有陆上河流汇入大量淡水,蒸发又小,是盐度最低的海区,盐度不超过1%。

35、海水运动表现出多种形式,主要有、、三种。

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海啸是由地震、或引起的巨浪,它能毁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

36、潮汐是海水在和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次。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

37、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又叫海流。

38、太阳、月球、地球成时,为大潮;太阳、月球、地球成时,为小潮。

39、和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飘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这叫做海流。

40、按成因,将洋流分为流、流和流。

41、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流入,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与地中海相邻的大西洋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

于是,表层海水便经由海峡流地中海,地中海底部海水由海峡层流大西洋。

42、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

垂直补偿流又分为流和流两种。

秘鲁渔场的形成,就是得益于附近海区盛行的流,冷海水,将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又是鱼类的饵料。

43、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叫做流,它对沿岸地区起、的作用。

例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暖流,如果没有它的作用,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期。

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叫做,它对沿岸地区气候起、的作用。

例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44、流和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这些海区往往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例如渔场和日本的渔场。

45、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加快速度。

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

46、陆地水的基本是。

陆地各种水体从静态储水量看,以和的储水量最大,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储水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2/3。

但是它主要分布在地区和地区,目前人们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47、根据水体的更新循环周期,人们把水资源分为水资源和水资源,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的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被开发利用,短期内不易恢复,并会影响到后续的利用;水资源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期即可恢复更新。

因此,水资源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

48、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是最主要的补给。

以河流补给为例,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49、冰川在陆地水体中,发挥着储存固态水,输出液态水,以冰川融水补给陆地其他水体的功能。

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影响,河流流量变化与有密切的关系。

50、修建水库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流量变化的作用。

51、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循环。

52、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影响着生物的分布。

是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特别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

53、人们运用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的人工经济林。

54、喜光植物,它们分布在的地方或占据林中的层。

喜阴植物,它们多分布在、隐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层。

55、从赤道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植被带;从沿海向内陆,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形成了、、等不同的植被景观;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则又形成了分布的植被带。

56、由于植物生长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而且它能产生某些适应性现象,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因此,植物对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在干旱地区,人们常借助来寻找水源,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57、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指示植物,二氧化硫污染会对造成伤害,但对没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