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
《恋爱的犀牛》音乐分析
犀牛般的爱恋—浅析99版《恋爱的犀牛》提到小剧场,许多人必先想到《恋爱的犀牛》,它是“先锋戏剧”与“孟氏戏剧”的代名词,它将小剧场的形式带入们的生活,作为跨世纪的戏剧作品,1999年由先锋派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廖一梅编剧。
1999年夏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演出了40场,在宣传、观众、票房等方面,从爱情出发揭露新时代的社会问题,却又不失幽默,创造了小剧场史上的奇迹,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
该剧在音乐方面独到的运用,非常值得我借鉴学习,由于江盈和张广天原创的音乐,与该剧情景氛围极致融洽,在话剧节奏上起到重要作用,为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马路和明明的偏执爱情,是残酷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明明第一次出场时就是被绑在椅子上蒙着眼睛的,象征着她盲目的爱陈飞,和被束缚的爱情。
马路无意彩票却中了五百万,他却得不到明明的爱,明明得到了马路的爱,却得不到陈飞的情,鲜明的对比形成了绝望正如马路唱的《给你的诗》中“一切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万分绝望”。
犀牛图拉是马路的代表,剧终马路杀了图拉将图拉的心和自己给了被他绑架的明明。
在马路明明的爱情中无处不在的新世纪新时代下的社会问题。
新世纪物欲横流下年轻一代的爱情恰如剧中首尾呼应的插曲《物质时代》“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感情过剩的时代…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风儿一吹就熄灭,爱情是飞鸟装点风景,天气一变就飞走,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过了五月它就枯萎,爱情是彩虹多么缤纷绚丽,那是瞬间的骗局,太阳一晒就蒸发,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该剧开篇以歌曲歌词的形式点明要意。
该剧幕与幕之间多以音乐转场,该剧有多首原创音乐以及引用音乐作品。
剧中音乐承接上幕启转下幕,郭涛自弹自唱的《柠檬》推动力情节的发展,柠檬是马路闻出明明身上的味道,柠檬是明明的代名词。
由音乐的形式诠释了爱情下社会生活的问题,主题曲《恋爱中的犀牛》承接了第六七幕。
第六幕最后明明留下马路一个人,马路孤独惶恐的一个人迷茫无措恰如于江盈所唱的“鸟儿全飞回了南方…我多么孤单我多么勇敢,我是一只害相思的犀牛…我是一只恋爱中的犀牛”。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摘要:“这部世纪之交的作品在商品化时代具有特殊意义,从中折射出一批知识分子面对商业大潮时的不安情绪。
”真的爱情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和向往,而《恋爱的犀牛》以华丽的歌曲,富有诗性的独白,匠心独具的情节设计准确地向大家呈现一段没有结果没有成功的爱情,该剧因为以娴熟的艺术手段触摸到了人性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而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在给导演孟京辉带来肯定和美誉的同时,成为中国先锋实验戏剧舞台上一座异军突起的高峰。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爱情、艺术手法、孟京辉对于《恋爱的犀牛》,有的专业刊物评价说:“整个演出体现出了既前卫又现实的特点。
戏剧通过剧本,继而搬上舞台,戏剧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神情传达出人物的心灵世界。
通过整场剧,人物语言充满了诗意,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除了诗意的台词,本剧还将音乐与表演融合在了一起,多处配乐运用得恰到好处。
由开场的吉它演奏,到‘明明之歌’的演唱,由女主角一人独唱到多人合唱,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1]还有的评论家说:““孟京辉在戏剧行进的过程中巧妙地尝试了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达成一种‘理性的递进’,音乐的抒情、感化和渲泻作用,于不知不觉中控制了观众的感受,强化了剧场性和戏剧效果。
”[2]作为一个话剧的初入门者,我没有能力清晰的分辨出已经上演了近100场的《恋爱的犀牛》,这一个版本的演出和另一个版本的演出,其中的细微差别。
我只是为《恋爱的犀牛》中的那些华丽真挚的台词,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那些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以及穿插其中的那一首首歌曲,而感到盲目地震撼和感动。
感动之余,我也不由地在思考,作为一部自1999年创作出来,便大受欢迎一再上演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其魅力和魔力究竟在哪些地方?一、主题的魅力:爱情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话题这部话剧创作于世纪之交前夕,彼时,正是中国旧的计划体制解体之际,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而那些原本被称为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幸运儿,却突然发现,他们不可能像他们的师姐师兄们一样,一毕业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分配到一个舒适的单位。
浅论话剧 《恋爱的犀牛》 的美学特征
浅论话剧《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作者:罗磊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7期摘要:《恋爱的犀牛》作为孟京辉的爱情戏剧的代表作,以其情感之美吸引无数观众,该剧也包含对戏剧美学的各种探索,值得我们进行分析。
关键词: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美学特征孟京辉举着“先锋戏剧”的旗帜,在小剧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在表演文本、即兴表演、舞台表演等各个方面都对过往戏剧做了大量实验性的探索,尤其是他表现爱情题材的戏剧,如《我爱xxx》、《恋爱的犀牛》、《琥珀》等,其中《恋爱的犀牛》尤其成功,本文将以该剧为例,探讨孟氏爱情戏剧的美学特征。
一、情感之美在关于艺术起源的讨论中,就有艺术源于“表现”一说。
克罗齐就提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直觉的来源是情感,在他眼中艺术归根结底就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又提出“巫术的目的总是而且仅仅是激发某种情感”,他认为,只有表现激发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情感思索,能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的作品。
《恋爱的犀牛》展示了一段偏执的爱情,犀牛饲养员马路不会英语,不会开车,不懂电脑,每天的生活就是和大仙、黑子、牙刷混在一起打牌、买彩票,无聊地虚度光阴,没有生活目标。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有着柠檬味气息的女孩明明,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可明明心里只爱着一个在舞台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男人陈飞,而且这个陈飞只是玩弄她,并不爱她。
鲜花、誓言、肉体的接触,即使是中了500万的彩票获得财富,也不能让马路得到明明的心,绝望的马路走上偏执之路,以爱的名义绑架明明,他杀死自己心爱的黑犀牛,掏出它的心,以表达自己的爱情。
孟氏爱情话剧提倡一种爱情本位论,任何人不论你高贵富有还是贫困,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
该剧编辑廖一梅说道:“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
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
3、文化反思:小说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比和反思,揭示了 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和问题。这种 文化反思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更是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4、社会揭示:小说通过描写方鸿渐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现象,揭示了当时中国 社会的现实和问题。这种揭示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更是对现代社会的警 示和启示。
参考内容
孟京辉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先锋戏剧家,他的作品一直以大胆的创新和独特的艺 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当代人的现实 生活和精神状态。他的代表作之一,《恋爱的犀牛》就是这种独特艺术风格的 典型代表。本次演示将从四版《恋爱的犀牛》出发,探讨孟京辉先锋戏剧精神 的坚守与突围。
3、音乐设计:该剧采用了原创音乐,音乐与剧情紧密相连,不仅为观众带来 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还使得该剧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和多元。
四、影响力
《恋爱的犀牛》自1999年首演以来,总演出场数超过2500场,登上了众多国 内外的舞台。它以其深刻的社会寓意、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强大的影响力,成 为中国当代戏剧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而且在 戏剧界也备受推崇。
五、个人观点
从个人的观点来看,《恋爱的犀牛》无疑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它通过马路 和明明的爱情故事,对现代社会中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表 现形式上,该剧将诗歌的抽象、跳跃和灵动等特点与戏剧紧密结合,使得整部 剧作既具有诗歌的美感,又不失戏剧的张力。此外,原创音乐的使用也为该剧 增色不少,使得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得到极致的享受。
总结
通过对《淮南子》神话艺术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首 先,《淮南子》神话故事中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为后世文学创作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次,《淮南子》中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英雄 的崇敬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此外,《淮南子》中的神话故事还传递了人类试 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展示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
第八讲 《恋爱的犀牛》读解
⏹孟京辉,1965年出生,生于吉林长春,幼年迁居北京。
⏹1986年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北京化工学院任教。
1988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
毕业后任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
⏹孟京辉是当前中国剧坛最具影响力的著名青年先锋戏剧导演,电影导演。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自80年代起,他开始致力于先锋戏剧的探索,近十几年来,推出了大量优秀的戏剧作品,如:《秃头歌女》、《等待戈多》、《思凡》、《阳台》、《我爱XXX》、《阿Q同志》、《爱情蚂蚁》、《坏话一条街》、《恋爱的犀牛》、《臭虫》、《第十二夜》等等。
•近几年戏剧导演作品•《魔山》(2006年)中国至今为止最大的儿童剧。
编剧史航,执行邵泽辉。
•《艳遇》(2007年)话剧,北京保利剧院演出。
•《爱比死更冷酷》(2008年)话剧,(德国)法斯宾德编剧,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2009-2010年)话剧,北京东方先锋剧场、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空中花园谋杀案》(2009年)话剧,音乐剧,北京蜂巢剧场。
•《三个橘子的爱情》(2010年)音乐剧,北京蜂巢剧场演出。
•《柔软》(2010年)话剧,北京保利剧院,作为“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完结篇,讲述了一个绯闻缠身的女医生和一个性别模糊的年轻人纠结的情感和微妙的两性关系。
•《恋爱的犀牛》是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青年女作家廖一梅的第一部戏剧作品。
该剧在小剧场上演期间,场场爆满,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编剧:廖一梅•导演:孟京辉•演出:中央实验话剧院•时间:1999年夏天•地点:北兵马司青艺小剧场(连演40场)•《恋爱的犀牛》2003年演出了30场,2004年30场,2008年又在蜂巢剧场演了160场。
•2009年初,该剧在全国12个城市作巡回演出,并举行了盛大的《恋爱的犀牛》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2年,4月底,孟京辉又带着《恋爱的犀牛》走到了西安人民剧院的舞台。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是法国剧作家尤瑟尼奥·艾蒂安写作的一部剧作,被认为是当代戏剧的先锋之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该剧的先锋性。
首先,该剧在戏剧形式上的创新突破。
《恋爱的犀牛》采用了“肢体戏剧”的形式,将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得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等多方面感受到剧情和角色情感的传递。
同时,该剧还在舞台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非常规的布景和道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女主角凯鲁亚和男主角瑞诺分别以长颈鹿和犀牛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令人瞩目。
其次,该剧在内容上的前卫性。
《恋爱的犀牛》以一种荒诞、夸张的方式,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向观众呈现出了一幅反乌托邦的画面。
舞台上的角色和情境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利欲熏心、人类道德底线沦丧等问题。
主角瑞诺和凯鲁亚在竞争中失去自我,逐渐变得冷酷无情,而辞职的“撒旦老板”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挑战了整个社会制度。
这种反传统、反基本价值的表达,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再次,该剧在表演风格上的创新。
《恋爱的犀牛》中演员不再只是台上的角色扮演者,更像是肢体表现和语言表达的综合体。
演员在舞台上肢体表演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舞蹈的元素,也有肢体的挑衅和反复,凭借身体的动态表达角色的心理和情感,使得观众可以充分体验到导演、演员、编剧的高超技艺,感受到戏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威力。
“齐肯多夫式的展现”、“凯鲁亚式的肢体表演”,这些词语成为了时下艺术评论界中必备的高频词,这也充分说明该剧在表演风格上的先锋性。
最后,该剧在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上的开创性。
《恋爱的犀牛》所反映的不仅是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更是对人类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的思考。
高度的抽象性和哲学性,使得该剧不仅是当代戏剧的一朵奇葩,更是世界戏剧的经典。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恋爱的犀牛》开拓了戏剧的文化内涵,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作者:陆淑敏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10期内容摘要:《恋爱的犀牛》是孟京辉的经典之作,自1999年上演至今已有十六年,每一次上演都广受欢迎,被称为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
由于该剧满足了大众的审美期待,所谈论的是爱情这一永恒的话题,在台词上选择用诗化和幽默戏谑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批评,因而成为当代小剧场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审美期待爱情语言艺术《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家孟京辉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剧坛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马路)爱上了一个女人(明明),并尽其所能为她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事情,但却始终得不到她的爱。
简单来说就是“我爱她,她爱他,他却不爱她”的典型的三角恋爱关系。
自1999年上演至今,《恋爱的犀牛》已经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先后改编了六次,是当代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
据不完全统计,“《恋爱的犀牛》1999年版共演出40场,2003年的第二版和2004年的第三版分别演出30场,并登上了国家大剧院。
2008年第四版共演出160场,2009年第四版出演,并举行了《恋爱的犀牛》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1年演出达到800余场,且被翻译成英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并出国进行巡演。
2012年演出第五版,上演超过1000场。
2014年演出第六版,并走进了大学校园,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先后演出达千余场。
”[1]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为何每次演出都得到了观众的热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大众审美期待的集中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开始入转型期。
转型期既是一个消费时代,也是商业化时代,这一时期,“文化已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
经典话剧《恋爱的犀牛》
《恋爱的犀牛》是法国剧作家尤金·伊昂斯科在1950年创作的一部经典戏剧作品。
这部话剧以幽默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爱情中的种种困惑和矛盾。
剧中的主要人物是两位情侣:犀牛学者巴穆尔和他的女友玛蒂娜,以及他们的朋友比斯卡塔尔。
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凡的小镇上,突然间,镇上开始不断有人变成犀牛。
首先是一只野生犀牛,然后是一位市民,接着是另一位市民,悄无声息地逐渐变成了犀牛。
这种奇怪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恐慌和困惑,但是巴穆尔却对此感到无所谓,他更关注自己的研究。
与此同时,巴穆尔和玛蒂娜的关系也开始出现问题。
玛蒂娜渐渐感到孤独和无助,而巴穆尔则对她的感受漠不关心。
尽管巴穆尔的朋友比斯卡塔尔努力帮助玛蒂娜,但是他也被犀牛的力量所吸引,逐渐变得漠不关心和冷酷。
最终,玛蒂娜决定离开巴穆尔,寻找自己的幸福。
通过犀牛的形象,剧作家伊昂斯科借喻出人们在恋爱中逐渐失去自我的现象。
他通过讽刺和幽默,探讨了爱情与个人的矛盾,以及人们对于自身价值和幸福的追求。
《恋爱的犀牛》曾广受好评,被誉为伊昂斯科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它深入人心地揭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矛盾,引发了观众对于恋爱和自我价值的深思。
这部经典话剧不仅在法国大获成功,也在世界各地演出,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国际舞台上的经典之一。
《恋爱的犀牛》读解
验的结果。D:\戏剧作品研读\第八讲\第八讲 《恋爱的犀牛》\马路《玻璃女人》之歌.mp4
•
D:\戏剧作品研读\第八讲\第八讲 《恋爱的犀牛》\最后的歌.mp4
•
五、在普通爱情故事中发掘新意
• (二)形式上的新意 • 像《恋爱的犀牛》这样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
何能吸引观众来掏钱买票呢?主要在于导演的艺 术创造所呈现出来的舞台艺术表现力。
五、在普通爱情故事中发掘新意
• 直至最后,他杀了视如己命的犀牛图拉,仪式般地把图
拉的心和他自己献给被他绑架的明明。
四、《恋爱的犀牛》的思想内涵
• (一)在物质过剩的年代固执地寻找理想和爱情
•
D:\戏剧作品研读\第八讲\《恋爱的犀牛》视频资料\《恋爱的犀牛》西安巡演预告片.f4v
• 《恋爱的犀牛》讲述的是“物质时代”的年轻人 恋爱的故事,剧中的插曲《物质时代》很好地对故 事的背景和故事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五、在普通爱情故事中发掘新意
• (二)形式上的新意
• (1)音乐对情节的推动
• 既加强了该剧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有助于故
事的表达,渲染了剧中的情景,感染着观众去思考
并产生共鸣。
• 《恋爱的犀牛》中的音乐对情节推动的处理,
为什么会在叙述中反复停顿而代之以音乐的抒情, 除了爱情题材的特殊性及作者对观念的逃避,还与 作者的生活体验有关,也是作者戏剧理论追求与实
四、《恋爱的犀牛》的思想内涵
• 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知识过剩/这是一个信息过剩/这是一个脚踏
实地、聪明理智的时代。
•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大多的东西要学/我
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大多的要求需要满足。
论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的艺术特色
论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的艺术特色提纲一、选题缘由《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家孟京辉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剧坛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马路)爱上了一个女人(明明),并尽其所能为她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事情,但却始终得不到她的爱。
简单来说就是“我爱她,她爱他,他却不爱她”的典型的三角恋爱关系。
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每次演出都得到了观众的热捧,跨度如此之长的话剧本身就值得研究。
本次研究关注的是《恋爱的犀牛》能够获得如此成功的内涵,从艺术特点角度,分别从故事主体和话剧呈现方式上进行分析。
关注《恋爱的犀牛》所呈现出的独特艺术特点。
关注话剧的故事性和语言风格,二、论文的基本观点部分(一)探索先锋剧的发展轨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的最大变化,便是先锋戏剧开始向市场妥协。
这种市场化转型的结果就是向大众文化靠拢,也就是对大众审美期待的重视与满足。
本次研究将树立先锋剧的发展轨迹,简述话剧发展历程。
(二)《恋爱的犀牛》核心主题的艺术性分析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剧本虽然已经前后改编六次,但叙事母题始终未变,一直紧扣大众关注的焦点,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将爱情作为叙述主题。
如此吸引人的爱情主题,本次研究将重点探索故事中包含的艺术特点,解析情节的深度含义。
(三)话剧表现上的艺术特点分析《恋爱的犀牛》是一种小剧场戏剧,在消费时代,要让小剧场戏剧大众化,首先要满足大众的期待视野,因而进行一定商业营销是必要的。
在话剧中,孟京辉做出了非常多的创新性表现,因此,我将从审美角度与文化接受角度探索话剧表现上的艺术特点。
三、论文结构“一、选题缘由二、《恋爱的犀牛》简介三、《恋爱的犀牛》语言上的艺术特点(一)诗意化的语言(二)幽默、戏谑的语言四、话剧表现上的艺术特点分析(一)审美接受视角的剧场性的突出(二)孟京辉与观众群体的沟通(三)后现代爱情文化内涵的深化四、总结”参考文献[1]袁汇.孟京辉戏剧的先锋与大众——以《我爱xxx》《恋爱的犀牛》《琥珀》为例[J].艺术大观,2020(18):21-22.[2]刘颖.浅析《恋爱的犀牛》舞台叙事特色[J].今传媒,2020,28(06):123-125.[3]卢博文.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J].鸭绿江(下半月),2020(12):61.[4]刘平.《恋爱的犀牛》:剧场之小与人气之大——“重读红色经典”之三[J].博览群书,2020(04):13-16.[5]向莹琪.谈《恋爱的犀牛》中的现代主义特征[J].青年文学家,2020(03):132-133+135.[6]袁明谦.格雷马斯结构主义叙事学视角下戏剧《恋爱的犀牛》分析[J].戏剧之家,2019(27):14-16.[7]左珊.在探索中前行——浅析当代戏剧实验的典范之作《恋爱的犀牛》[J].东方艺术,2019(03):111-117.[8].孟京辉经典戏剧《恋爱的犀牛》[J].时代邮刊,2019(08):67.[9]陈实,白如金.“碎片化”话剧受众心理的传承与裂变——以《恋爱的犀牛》为例[J].当代戏剧,2019(01):41-43.[10]姜云霞.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解析[J].唐山文学,2018(10):73.[11]骆洋.会话含义理论视域下中国先锋戏剧语言的特点——以《恋爱的犀牛》为例[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47-51.[12]方敏.孟京辉先锋戏剧的艺术坚守与商业挣扎——以《恋爱的犀牛》为例[J].山西青年,2018(11):84+83.[13]马玉函. 期待视野视角下《恋爱的犀牛》对白英译翻译报告[D].聊城大学,2018.[14]张博.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J].戏剧文学,2017(11):108-110.[15]姚煊雨.浅析《恋爱的犀牛》与孟京辉的先锋性转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8):156-157.[16]黎一达.把美好的事物坚持到底——漫议《恋爱的犀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3):161.。
《恋爱的犀牛》读解
Logo
‚剧场对我们来说是干什么用的,我们 到剧场是干什么来的?剧场是一个神圣的有 魅力的场所,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里照见自己 的精神和灵魂和肉体和意识和思维和一切。 剧场是个纯净的可以幻想的所在,我们在其 中可以沐浴陶然,荡涤世间污秽,放任游戏 于假设与可能的创造力之间。‛——孟京辉
五、在普通爱情故事中发掘新意
四、《恋爱的犀牛》的思想内涵
• 剧作表现出的正是转型期的文化与社会中, 一代有理想的青年在滚滚红尘中的困惑与思索, 展示了他们在以往的价值观念瓦解后心灵上的孤 单无助,描绘了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 却难以沟通的情感状态,是对当代青年的心态与 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四、《恋爱的犀牛》的思想内涵
• 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 代/这是一个知识过剩/这是一个信息过剩/这是一个脚 踏实地、聪明理智的时代。 •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大多的东西要学/我 们有太多的声音要听/我们有大多的要求需要满足。 • 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风儿一吹就熄灭/爱情是飞 鸟,妆点风景/天气一变就飞走/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 /过了五月它就枯萎/爱情是彩虹/多么缤纷绚丽/那是 瞬间的骗局/太阳一晒就蒸发。 • 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爱情是多么美好, 但是不堪一去/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爱情是 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
五、在普通爱情故事中发掘新意
• •
(二)形式上的新意 像《恋爱的犀牛》这样一个普通的爱情故 事何能吸引观众来掏钱买票呢?主要在于导演的 艺术创造所呈现出来的舞台艺术表现力。 • 1.艺术创造的先锋性和前卫性 • 《恋爱的犀牛》的演出就体现着孟京辉一贯 的艺术风格,整个演出集戏剧、音乐为一体, 强烈的形式感,夸张的表演,幽默、戏谑的语 言,既是前卫的,又是现实的。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艺术特色赏析
第34卷第10期 2021年05月Vol.34 No.10May 2021艺术科技中国先锋派戏剧与文学诞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虽说先锋戏剧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荒诞之感,但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荒诞剧并不相同。
先锋戏剧源于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旨在用生活中挣扎、苦痛和残酷还原生活,撕开现实生活的外衣,试图找到存在的意义。
《恋爱的犀牛》作为先锋戏剧的代表作品,从各个方面继承和反映了先锋戏剧的特点,本文从悲观主义戏剧语言、存在主义根源、意象解读与舞台呈现四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与赏析。
1…悲观主义的语言特色戏剧语言是一部戏剧存在的外化表征,作家高尔基曾说:“戏剧语言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
”“诗意语言表达的是浪漫的情怀,通俗直白语言表现的是生活的平凡”[1],戏剧中用了大量诗意的语言来描述平淡的生活与轰轰烈烈的爱情。
廖一梅作品的特点之一是语言犀利、态度明朗,这一点也是先锋派戏剧的共同之处。
《恋爱的犀牛》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是孤独的、苍白的、悲观的,其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都面临着生活和爱情上的困境,他们的话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质问,而这些问题无解的状态正呈现了悲观世界的存在。
在廖一梅的作品中,悲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启迪观者在沉醉于爱情的同时不应逃避对人与世界关系这一问题的答案的寻找,而要追溯到更为本质的东西[2]。
首先,廖一梅采取了一种戏剧语言中常用的修辞,即借代。
常见的借代是由具体代抽象或由抽象代具体,《恋爱的犀牛》中采用的就是具体代抽象的方式,借犀牛图拉代饲养员马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意象化。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了呈现给读者,它来源于生活,往往高于生活。
”[3]戏剧语言中排比修辞的运用使得作者强调的内容得到重视,增强了语言的侧重点和剧场的仪式感。
在《恋爱的犀牛》第六场戏的结尾,明明用排比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陈飞的爱:“他爱怎么折磨我就怎么折磨我,他可以欺骗我,可以贬低我,可以侮辱我,可以把我吊在空中,可以让我俯首帖耳,可以让我四肢着地,只要他有本事让我爱他。
爱是一场缠绵的毒——评话剧《恋爱的犀牛》
千 ,体现 出现 在人们 已把走进小 剧场看剧 当作一种 时 尚。
这 就是 孟京 辉 “ 锋 戏剧 ”的追 求 。段奕 宏版 的 《 爱 先 恋
小 剧场戏剧在 英语 中泛 指一切剧 场 比较 小、观众 比较 少 的 的犀 牛 》布 局 简单 ,色调 昏暗 ,整个 舞 台布 景 由五片 暖 戏剧 演出 ( 包括 实验戏剧和非 实验戏剧) 目前我 国学术界 气片 、两面大镜 子构成 。戏剧表 演和舞 台时空 的 自由,使 。 普遍 接受 的说 法即小剧 场戏剧在 性质上是 实验戏剧 ,在空 其增强 了抽象性 ,所 以导演 就穿插 了许 多戏谑 、荒诞 的成 间上 是较小 的剧场 里演 出的戏 。中国当代小剧场 戏剧在2 分来提 高戏 剧 的观 赏性 。在第 二场 ,牙刷 ( 名 )出场 即 O 人
街 》、 《 一个无政府 主义者 的意外死亡 》,1 9 年 的 《 99 恋 造 恋 爱 的情境 ,这 时插入 的却 是戏谑 似 的 小调 , “ 是 俺 爱 的犀牛 》 、 《 盗版 浮 士德 》 ,2 0 年 的 《 虫》 直到 个 公社 的饲呀 么饲养 员哎……养过 的小猪 崽一呀么 一大群 01 臭 2 0 年的 《 只狗 的生 活意见》等 ,几乎每部戏 一上演就 呀 … … ” , 让 人 哭 笑 不 得 。 这 是 一 个 什 么 都 不 必 当 真 的 时 08 两
入 另一个人 的怀抱 。在 物欲横流 的现实世 界里 ,爱情 是什 他朋友的眼里全是戏谑,而且这种努力并没能换来明明的 么 ?人们想 要什么 ?爱情 能否经 得起诱惑 就成 了一个 个期 好感 ,明明对他只 是一味地拒 绝。于是他 的朋 友们为拯 救
待人去解释的问题 。
一
马路导演 了一 出 “ 爱情 闹剧 ”,他们请 了两个 漂亮 的女 生 红红和莉莉 来扮演 与马路 的偶遇 ,希望马路 能从明 明的感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是中国当代戏剧的先锋之作,它以其前卫的创作思路、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戏剧界的一股清新风暴。
本文将从《恋爱的犀牛》的先锋性出发,探讨其在当代戏剧中的地位和影响。
谈到《恋爱的犀牛》的先锋性,不得不提的是它独特的创作思路。
在这部戏剧中,作者以一种极具先锋性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戏剧叙事模式,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
通过交错、重叠、回溯等手法,将故事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打破和颠覆,使得观众置身在一个扭曲、错综复杂的戏剧世界中。
这种创新的叙事方式让观众领略到了不同于传统戏剧的震撼和新鲜感,打破了观众对于戏剧叙事的既有认知,从而激发了观众对于戏剧的更多思考和探索。
《恋爱的犀牛》还通过对话语言和文本的创新,彰显了先锋的风采。
在这部戏剧中,作者极具前卫地运用了一种混合了现代口语和意识流的戏剧语言,使得对话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鲜活。
这种非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塑造了戏剧中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戏剧言语的力量和魅力。
《恋爱的犀牛》也在文本的创作上大胆尝试了多重意义和隐喻的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
这种创新的表达方式让《恋爱的犀牛》成为了当代戏剧中的一股清流,引领了中国戏剧创作的潮流。
谈到《恋爱的犀牛》的先锋性,必须提及其深刻的内涵和对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关照。
在这部戏剧中,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人性和情感问题的深刻剖析,展现了现代城市中人们的困境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这些现实问题的真实描绘和思想深入之处,使得《恋爱的犀牛》不仅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戏剧作品,更是对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一次有力呐喊和抒发。
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让《恋爱的犀牛》在当代戏剧中具有了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成为了中国当代戏剧的一面旗帜。
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恋爱的犀牛》是一部由著名作家尤瑟夫·奥尔杰,改编自愚公移山话剧团的同名小说的话剧作品。
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精彩的一幕三幕戏剧作品,对剧中的情节和表达方式深感震撼和触动。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从剧情、角色和舞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
首先说说剧情。
整个剧情以一个普通小镇上的平凡情感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主人公们的爱情经历和内心挣扎。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黛里尔是一个追求理想爱情的年轻女子,她和来自异国的犀牛皮特相识相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面临着来自外界的无数阻碍和质疑。
整个剧情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情节安排,将观众带入到一个虚构的世界,却又能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
剧中的情节真实而犀利,引人深思。
其次是角色。
剧中的角色形象丰满而饱满,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和特点。
黛里尔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同时也有着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疑问。
皮特则是一个神秘而温柔的男性形象,他身上充满了异国风情和浪漫主义的气息。
他们的对话带给观众们相互交流和理解的机会,同时也为观众们提供了对于爱情和命运的思考和思索。
最后谈谈舞美。
《恋爱的犀牛》的舞美设计独具匠心,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舞台。
舞台布景采用了抽象的手法,通过几个简单的场景和道具转换,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运用也非常巧妙,通过音乐与剧情的相互呼应,增加了观众们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整个剧目无论是在服装、灯光还是音效方面都力求达到舞台视觉与气氛的完美融合,呈现了一个真实又梦幻的剧场世界。
总体来说,《恋爱的犀牛》是一部精彩动人的话剧作品。
通过对爱情和命运的双重主题的处理,该剧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为观众们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的空间。
剧中的情节扣人心弦,角色形象也非常丰满和可信,舞台视觉及其音效的设计更是给观众们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享受。
在我看来,《恋爱的犀牛》是一部充满魅力和智慧的话剧作品,我深受其影响,并对人生、爱情和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
《恋爱的犀牛》
"间离效果"在戏剧《恋爱的犀牛》中的运用《恋爱的犀牛》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讲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了她作了一个人能所作的一切,剧中的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如他朋友所说过分夸大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人人都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所谓“明智”,便是不去作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有着无数可能、无数途径、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和实利之间找到一个明智的平衡支点,避免落到一个自己痛苦,别人耻笑的境地。
这是马路所不会的,也是我所不喜欢的。
不单感情,所有的事也是如此。
没有偏执就没有新的创举,就没有新的境界,就没有你想也想不到的新的开始。
《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代表作品,自1999年演出至今已二十年,生命力旺盛.而"间离效果"在《恋爱的犀牛》中的巧妙运用,为此剧增添了新鲜感,也成为孟氏戏剧的亮点和特色。
一、话剧——流动的符号一切存在本身被置于符号般的话语框架之中,一切存在在本质上都是历史性的,于是在这样难以逾越的局限中,话剧的发展被商业着、被炒作着、被概念着,话剧在某种程度上也被人为地烙上了明显的文化分层的标签。
“在寓意的想象中,等列并行的类比取代了灵光‘再现’的象征阶序:而罅隙与圆融、断裂与衔接都还原为修辞的符号,为散乱的世界,暂时作一注脚。
”(王德威语)。
包括话剧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其实都是某种符号,它们演绎着现实世界中的人和事。
因此在给话剧本身的价值进行定位时,我们应在尽可能全方位地包容着一切可能有关于话剧的信息的同时,也更彻底地反思我们自己。
话剧的生长到处充斥了人的影子,而它所直面的也原本是我们这些所谓的艺术欣赏者群体。
我知道,在艺术中最难做到的是有所言说,却有是什么都说不出来。
在生活的说与不说的决断中,如果是出于对艺术价值的近乎单纯的虔诚,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说,表述自我意识,并在彰显主体价值的同时去推动着话剧的变革。
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
读·闻·观61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卢博文摘要: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作为中国话剧史上首部优秀的先锋话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先锋性占据着先锋话剧的第一名,演出已超过二十年,却经久不衰。
而当初这部年轻的作品是如何在整个话剧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
并且是如何开创了先锋戏剧这一类型,吸引到大量的观众,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通过对该剧的艺术语言、导演构思、艺术技法等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先锋精神,以及对后来先锋戏剧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孟京辉在中国话剧行业凋敝的1999年,谁都没想到出现了一出“不像戏的戏”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状况,《恋爱的犀牛》的导演孟京辉也因此家喻户晓,中国戏剧史上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先锋戏剧。
先锋一词在历史上一般是用做军事用语,开路先锋、先锋军等等,我们可以大致理解其为: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
如果准确地划分,先锋戏剧是属于实验性戏剧,用大量在戏剧中没有使用过的表现方式与艺术手法大大开拓了戏剧艺术语言的边界。
但是这些新的东西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真正来表达主题思想的。
而第一次看这部戏的观众的期待视野并没有实现,因为这种形式是中国话剧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所以观众的召唤式感应有点失灵了。
孟京辉在1999年改变了戏剧,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创作思路。
正如这部戏的名字一样,犀牛的视力是很差的,就像是人们在爱情中的盲目。
马路对明明的爱如此疯狂,所以他并不在乎陈飞的存在,而陈飞这个未曾出场过的人物,也被明明疯狂地爱着。
剧中除了明明与马路外,每一个角色都是碎片化的。
他们代表了社会上各种鲜明的人物性格与行为。
比方说“牙刷”,他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推销员的典型。
马路就是在这群人中不断地摸索如何去得到、甚至是占有明明。
这两个人物是与世俗不同的,所以他们被单独地区分出来,显得极为孤单与寂寞。
而那群世俗的人在开场时,研究如何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钟表上,与世长存。
论《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
论《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摘要:作为孟京辉导演先锋戏剧的代表,《恋爱的犀牛》经过无数次排演,无数次公映,一直能够获得观众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表达出的悲观主义观点。
这种悲观主义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在沉默中体会悲剧的痛感所带来的快感。
荒诞也是此剧的一大看点,人物的性格、语言,人物间的对话都带有“无厘头”的幽默,并且能够与当下生活结合,引人发笑。
但这“笑”却是含泪的笑,在笑声中揭示悲哀与痛苦,是对人生存意义的体悟。
关键词: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悲观主义,荒诞先锋戏剧是80年代实验戏剧的一种生命的延续,所以先锋戏剧又称实验戏剧,它是对现实主义主流模式的叫板。
《恋爱的犀牛》举着“先锋戏剧”的旗帜在小剧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在剧本,舞台,表演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探索,印证了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壮大。
小剧场戏剧,通常是指演出场所小,戏剧人物少,艺术上具有探索性、实验性的戏剧。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在20世纪80年代的戏剧危机中崛起,在学习、继承中国古典戏剧的同时,不断吸收西方现代戏剧发展的成果,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孟京辉导演于90年代开始走上“实验戏剧”的舞台,他的一系列作品《等待戈多》、《我爱XXX》、《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几乎一上演就会引发争议,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恋爱的犀牛》讲述的是犀牛饲养员和女孩明明的爱情故事。
马路疯狂的爱着明明,而明明爱着的人却是从未出现的男人陈飞。
这是两个偏执的人的偏执的爱情,不懂电脑,不会开车,不会英语的马路为了获得明明的心,去学开车,学英语,学电脑,甚至去上恋爱培训课,但这一切都没有让明明爱上他,明明只是一味的拒绝马路,因为在明明心里,陈飞才是那个让她愿意付出一切的人,她愿意成为陈飞的奴隶。
最终,绝望的马路以爱的名义绑架明明,他杀死心爱的犀牛图拉,掏出它的心,向明明表达自己的爱情。
戏剧开始就在追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爱是什么?爱的感觉从哪儿来?人们想要的是什么?人们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吗?一、情感之美戏剧起源于巫术,人们通过祭祀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巫术的目的在于激发某种情感,只有表现激发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关于艺术的起源,有说法认为艺术起源于“表现”,克罗齐的“表现说”提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而直觉的来源是情感,因此,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外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