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尔根染色法

合集下载

大学课程遗传学实验实验四 孚尔根(Feulgen)核染色课件

大学课程遗传学实验实验四 孚尔根(Feulgen)核染色课件

1N HCl 60℃
酸解使DNA醛基暴露
醛基与Schiff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孚尔根核染色法是Feulgen和Rossonbek于1924 年提出的鉴定细胞中DNA的组织化学方法。其 优点是制片清洁、染色体清晰、组织软化好, 易于压片。但对小型染色体(如玉米、水稻) 效果较差。在切片、涂片上研究核和染色体时, 能减少细胞质着色对观察的影响。在细胞学研 究中普遍采用
材料:大蒜根尖、洋葱根尖
1mol/L 盐酸(常温和60℃) Schiff试剂 45%醋酸或亮绿
实验步骤
预处理的目的及方法
目的:改变细胞质粘度,破坏和抑制纺锤体 的形成,使染色体适度缩短和分散。
方法: 0.04-0.2%秋水仙素溶液2-4小时。 对二氯苯饱和溶液3-5小时。 0.002M (或0.03%)8-羟基喹啉1.5-2小时以
黑暗条件下染色。 要保证细胞呈单层,使染色体在一个平面上,
根尖的切片尽量要薄,压片必须用力适度,压 片的实验台面要平坦。
实验作业
绘制你所观察到的图象,并说明是有丝 分裂的哪一个时期,并注明放大倍数。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思考题
为什么要严格掌握DNA的水解条件? 为什么实验材料从60℃盐酸中倒出后,
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在植物根尖或茎尖的 分生组织中可清晰观察。在有丝分裂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很 大的变化,但以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而且是有规 律地进行。各种生物染色体在数目上和形态上是相对恒定的, 并随科属种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特征。大蒜体细胞中有8对共 1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个染色体能复制一份, 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所含的染 色体在数目、形态和性质上都是相同的。在细胞遗传学研究中, 人们常常需要了解某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而最有效的方法就 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这样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九孚尔根Feulgen核反应染色法

九孚尔根Feulgen核反应染色法
实验结束后,将探究结果报告老师并组 间交流。
实验设计
5分钟 50度 60度 70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分钟
15分钟
以+,++,+++……表示染色效果强弱,+号最多表示染色最佳.
水解时DNA中嘌呤碱基与去氧核糖之间的糖苷键打 断,使嘌呤脱下,并使去氧核糖C-1位置释放醛基 与席夫试剂反应显紫红色。细胞中只有DNA才具有 这种专一反应,因此可鉴定DNA的存在。
三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材料准备 取一洋葱鳞茎,置于盛满水的小烧杯
上使其长出新根。待根尖长2cm 时,于上 午8时剪下根尖进行预处理、固定、保存 (请参考实验一)。
(二)水解
取准备好的洋葱根尖,装到青霉素瓶中,水洗三 次,换1M HCl洗一次,倾去,换入预热60℃的1M HCl,覆盖样品即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60℃下 水解10分钟,然后吸去热1M HCl,换入冷1M HCl洗 一次,再水洗三次。
水解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重要的是温度和时间。 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水解过度,核糖与 醛基之间的键被破坏,醛基流失到水解液中,不能 呈现颜色反应。
(三)染色
加入适量的Schiff试剂,避光染色30分 钟,然后用漂洗液漂洗2~3次,水洗后压片。 (四)压片、镜检
取一根尖置于载玻片,切下0.3cm生长 区部位,加一滴亮绿液对染一分钟,吸去亮 绿液,加一滴清水或醋酸水溶液压片,镜检, 观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温度高低与酸水解 时间长短对孚尔根核反应的影响。
实验九 孚尔根(Feulgen)核反应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鉴
定染色体、DNA的存在。 2、探究水解时间及温度对孚尔根

植物染色体的孚尔根染色法

植物染色体的孚尔根染色法

四、实验步骤
1. 希夫试剂的配制
• 将0.5g碱性品红徐徐加入煮沸的 碱性品红徐徐加入煮沸的100ml蒸馏水中 用玻璃棒搅拌 蒸馏水中, 碱性品红徐徐加入煮沸的 蒸馏水中 用玻璃棒搅拌, 使之充分溶解, 待溶液冷却至58°C左右 过滤于棕色瓶中。 使之充分溶解 待溶液冷却至 ° 左右, 过滤于棕色瓶中。 左右 • 当滤液冷却至 °C时, 再加入 当滤液冷却至26° 时 再加入10ml的1M盐酸和 盐酸和0.5g亚硫酸氢钠 的 盐酸和 亚硫酸氢钠 或偏重亚硫酸钠(钾 摇动, 溶解后密封于棕色瓶中, 或偏重亚硫酸钠 钾), 摇动 溶解后密封于棕色瓶中 置于黑暗 低温处。次日检查溶液颜色, 须呈无色透明或淡茶色才可使用。 低温处。次日检查溶液颜色 须呈无色透明或淡茶色才可使用。 • 若稍呈红色可加入 若稍呈红色可加入0.5g活性炭连续摇动 在4°C下静置过夜 然 活性炭连续摇动, 下静置过夜, 活性炭连续摇动 ° 下静置过夜 后过滤脱色。 后过滤脱色。
2. 染色过程
① 取固定好的根尖, 用水洗2-3分钟, 放入室温条件下的1N HCl处理根尖 材料2-3分钟。 ② 将根尖换入60℃预热的HCl, 置于恒温水浴中, 在60±0.5℃的条件下水 解8-10分钟。 ③ 吸出热HCl, 换入室温1N HCl再处理1-2分钟, 然后水洗2-3次。 ④ 吸净水分, 加入Schiff试剂, 盖上盖子, 在黑暗条件下染色30分钟, 也可 过夜。 ⑤ 用水漂洗, 去掉细胞中残存的一些有色的品红分子。 ⑥ 取根尖置载玻片上, 用镊子夹碎后, 加一滴45%醋酸, 然后盖上盖片。 ⑦ 压片、观察。
玉米染色体核型图(2n=20), Feulgen 染色
玉米染色体核型图(2n=20+2B)
玉米染色体核型图(2n=20+4B) /mnl/79/18rosado.htm

DNA的原位显示—Feulgen染色法

DNA的原位显示—Feulgen染色法
Bouin固定液:苦味酸饱和液(1.22%)75ml,福尔马 林 25ml,冰醋酸 5ml (此试验不宜使用)
Carnoy固定液:3份95%酒精加入1份冰醋酸。固定显 示DNA、RNA的效果好
,否则会使染色剂浓度降低。
• 漂洗时,所用的亚硫酸水,最好在每次实验前
临时配制,以便保持较浓的SO2。
• 加盖玻片时,切勿用力过大。
『其他固定液』
Flemming固定液:1%铬酸水溶液 25ml,1%冰醋酸 (用前加入)10ml,蒸馏水 60ml
Champy固定液:3%重铬酸钾 70ml,1%铬酸 70ml,2% 锇酸 40ml
『实验原理』 DNAຫໍສະໝຸດ 弱酸(1M的HCL)水解,其上的嘌呤碱和脱氧
核糖之间的键打开,使脱氧核糖的一端形成游离的醛 基,这些醛基在原位与Schiff试剂(无色品红亚硫酸 溶液)反应,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使细胞内含有DNA 的部位呈紫红色阳性反应。紫红色的产生是因为反应 产物的分子内含有醌基,醌基是一个发色团,所以具
『思考题』
欲得到一张好的Feulgen反应制片,制片过程 中应注意些什么?
• 水解是本实验成败关键之一。水解时间和温度
一定要合适,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 水解过度,醣与醛基之间的键被破坏,醛基流 失到水解液中,反之,不能出现潜在的醛基, 都不能呈现颜色反应。
• 用Schiff试剂染色前,蒸馏水的残留不宜过多
4、Schiff液黑暗条件下染色30-50min(避光: 因为生成不稳定的物质,见光很容易分 解)。
5、用新配制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洗3次,每次 约5min。(洗去无色品红,在自然条件下 易还原为碱性品红)
6、用清水洗2次,每次2min。 7、取一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切下生长区部位

实验二孚尔根染色法

实验二孚尔根染色法

实验二孚尔根染色法一、实验原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NA系核苷酸的多聚体,核苷酸又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所组成,当细胞经60℃、1mol·1-1HCl处理后,不仅使分生组织的细胞彼此分离,而且可以破坏核内DNA链上的嘌呤碱与脱氧核糖之间的糖苷键,嘌呤脱下,脱氧核糖上的醛基暴露,形成含醛基的无嘌呤结构物,醛基与希夫试剂反应显紫红色。

细胞中只有DNA才具有这种专一的孚尔根反应,因此所以根据紫红色出现的部位就可鉴定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存在,并广泛应用于核及染色体的研究中。

二、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孚尔根反应染色法,鉴定植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DNA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用具及药品1.材料:洋葱或大蒜的根尖2.用具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镊子、解剖针、刀片、冰箱、温箱、天平、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吸管、烧杯、量筒、3.药品希夫氏试剂(无色碱性品红液)、漂洗液、1mol·1-1 HCl、45%醋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材与固定:待大蒜根尖长1cm 时,于上午8时剪下根尖,经过预处理后投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24h。

固定后,保存在70%的酒精中,放入冰箱中冷藏供用。

2.水解试管1:取大蒜根尖数条,投入试管,先用清水洗3次,换1N HCl洗一次,倾去,换入预热60℃的1N HCl 浸没根尖,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60±0.5℃下水解10分钟(视材料而定,水解时间可以从10分钟延长至30分钟)。

然后吸去热1N HCl,换入冷1N HCl洗一次,再用清水将根尖洗三次。

试管2(对照)取大蒜根尖数条,投入试管,先用清水洗3次,入预热60℃的蒸馏水浸没根尖,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60±0.5℃下水解10分钟。

以下各步骤两试管相同。

(水解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重要的是温度,应保持在60±0.5℃之间。

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造成水解过度,醣与醛基之间的键被破坏,醛基流失到水解液中,反之,不能出现潜在的醛基,都不能呈现颜色反应。

实验02 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

实验02 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

18
有丝分裂各时期
中期 ——极面
后期
末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子细胞
19
有丝分裂各时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20
六、注意事项
1. 水解时间和温度是实验的关键因素;
2. Schiff试剂中SO2的含量影响孚尔根反应的 颜色表现;
3. 压片技术是视野观察清晰与否的关键;
4. 材料的不同(DNA含量的不同),是影响 显色反应强度的根本因素;
13
五、实验步骤
材料
培养的植物根尖长到2cm左右时,切下;或取幼小 花药或叶表皮或愈伤组织,或动物组织,或果蝇唾 腺等材料。
固定
将取出的材料放入新配制的Carrnoy固定液(无水 乙醇:冰醋酸=3:1)处理2~24hr→95%乙醇洗2次, 每次10min→80%乙醇洗1次,10min→70%乙醇, 冰箱保存。
染色30min~4h; 漂洗液漂洗2~3次,每次2~5min,待用。
五、实验步骤
以下各人独立完成: 将根尖置载玻片上,切取适当部位; 加45%醋酸洋红1滴; 压片; 镜检; 作图(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各时期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7
有丝分裂各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侧面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二 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1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了解孚尔根(Feulgen)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对植物组织及细胞中鉴别DNA分布的 孚尔根反应染色方法; 3. 掌握压片方法; 4. 了解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 5. 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
苏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Schiff试剂中的无色亚硫酸品红分子与活性醛 基反应而呈现为紫红色化合物。该产物能特异 地吸收峰值为550~570nm的光波。并在一定的 浓度范围内,在550~570nm光波的吸收值与 DNA含量成正比,即符合化学计量学关系。

《孚尔根核染色》课件

《孚尔根核染色》课件

染色过程
孚尔根核染色包括几个关键步骤:细 胞固定、细胞通透性处理、DNA氧化 、染色和观察。
染色过程需要在弱酸条件下进行,以 促进DNA的氧化和后续的染色反应。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染料 ,如Giemsa染料或巴尔巴土染料,这 些染料能够与DNA-蛋白质加合物结 合,产生明显的染色效果。
染色效果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 支持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促进其发展 壮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该技术可用于DNA多态性分析 ,有助于研究基因变异与疾病 的关系。
技术局限性
1 样本量要求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需要一定量的样本才能进行检测,对 于微量样本可能存在限制。
2 交叉污染风险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需要一定量的样本才能进行检测,对 于微量样本可能存在限制。
3 假阳性结果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需要一定量的样本才能进行检测,对 于微量样本可能存在限制。
减少人工操作误差。
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试剂和设备, 降低检测成本,使更多 实验室和医疗机构能够
应用该技术。
05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未来发展
技术发展趋势
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孚尔根 核染色技术将逐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 高染色效率和准确性。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孚尔根核染色 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
《孚尔根核染色》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原理 •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应用 •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优缺点 • 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未来发展
01
引言
核染色技术简介

孚尔根(FEULGEN) 染色

孚尔根(FEULGEN)  染色

Schiff 试剂的配置
称取0.5g碱性品红加入到100ml煮沸的蒸馏水中(用三角烧瓶), 时时振荡,继续煮 5分钟(勿使之沸腾),使之充分溶解。然 后冷却至50℃时用滤纸过滤,滤液中加入10ml 1N HCl,冷却至 25℃时,加入0.5g Na2S2O5(偏重亚硫酸钠或钾),充分振荡 后,塞紧瓶塞,在室温暗处静置至少24小时(有时需2~3天), 使其颜色退至淡黄色,然后加入0.5g活性炭,用力振荡1分钟, 最后用粗滤纸过滤于棕色瓶中,封严瓶塞,外包黑纸。滤液应 为无色也无沉淀,贮于4℃冰箱中备用。如有白色沉淀,就不 能再使用,如颜色变红,可加入少许偏重亚硫酸钠或钾,使之 再转变为无色时,仍可再用
反应原理
样品经稀盐酸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 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糖的一端出现了醛 基。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可与醛基反应, 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子, 因醌基为发色 团,故可呈现出紫红色。也就是说, DNA经 稀酸水解后产生的醛基,具有还原作用, 可与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从 而显示出DNA的分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以Feulgen染色法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为例
•1.将洋葱根尖或鳞茎内表皮放在1N HCl中, 加热到60℃水解8~10 min。 • 2.蒸馏水水洗。 •3.Schiff试剂遮光染色30min。 •4.用新鲜配制的亚硫酸水溶液洗3次,每次 1min。 • 5.水洗5min。 •6.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镊子捣碎,盖上盖 玻片,压片(洋葱表皮可省去压片这一步)。 • 7.显微镜检查。 结果:细胞中凡有DNA的部 位应呈现紫红色的阳性反应。
孚尔根染色法的反应原理主要与Schiff试剂的化学性质有关,此试剂的基本 成分是碱性品红,偏亚硫酸氢钠(NaHSO3)和盐酸.碱性品红的主要成分是 三氨基三苯甲烷氯化物。

期末实验 孚尔根染色法和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期末实验 孚尔根染色法和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期末实验孚尔根染色法和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207.12.1 6.结果与分析6.1结果(1)孚尔根染色结果图1.洋葱根尖分生区孚尔根DNA染色结果(10×10倍)图2.洋葱根尖分生区孚尔根DNA染色结果(10×40倍)①结果描述:在光学显微镜下,洋葱根尖细胞被均匀地压成了单层细胞,细胞分布较为均匀,变形细胞较少。

DNA成功被染上紫色,染色较深,视野背景为白色无红色颗粒较为清晰,视野中无气泡。

处于分裂时期的细胞约占10%,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染色较深,而分裂间期的染色较浅,中间有1-3个白斑为核仁。

②结果评价:较成功③结果分析:在物镜10倍观察下可以清晰反映出压片的结果与染色的情况。

在压片前要注意用亚硫酸水把染液冲洗干净,防止背景一片红,不利于观察,压片时先把根尖捣碎,防止细胞堆积;在压片时要固定好盖玻片防止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发生摩擦,防止细胞变形,同时也要注意力度的把握和敲击的方向,垂直敲打,且从中间到边缘。

染色的时间要足够长,这是我实验时制作的第二张装片,染色时间为18min,第一张为10min,染色较浅,不利于观察。

视野中,由于分裂期的染色质高度螺旋为染色体,DNA浓度较高,所以分裂期的染色体染色较深,而分裂间期的细胞,DNA分裂较为均匀,所以染色较为均匀且相对浅,中间的白斑为核仁,因为核仁中主要为rRNA,所以不被染成紫色。

A B C DE F G HI J K LM N O P图2.洋葱根尖分生区孚尔根DNA染色有丝分裂过程(10×40倍)①结果描述:A间期:DNA均匀分部于细胞核中,核仁明显,为透明发亮圆形,可见1—3个。

B-E前期:细胞核膨大,染色质缩短变粗,晚前期(D、E)核仁、核膜消失。

F-G中期:染色体缩短变粗,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整齐排列与赤道板上。

H-L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M-P末期:染色体解旋为染色质,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细胞中间形成细胞板。

实验10 DNA孚尔根染色

实验10  DNA孚尔根染色

实验10孚尔根(Feulgen)反应
一、实验目的
掌握孚尔根(Feulgen)反应的原理和方法,观察了解DNA在细胞内的分布。

二、实验用具
洋葱内表皮,显微镜、染色缸、剪刀、镊子、培养皿等;1M HCl、希夫试剂、亚硫酸水溶液等。

三、原理
孚尔根反应是Feulgen和Rosserbeck于1924年发现的,是鉴定细胞内DNA特殊有效的方法。

其原理一般认为:稀酸(1M HCl,60℃)水解DNA,打开DNA分子上嘌呤碱和脱氧核糖连接的键,从而使脱氧核糖中的醛基释放出来,然后再与希夫试剂(Schiff试剂,无色品红)反应,由于醛基的氧化作用,使之与无色品红结合成紫红色的化合物。

细胞内凡有DNA的地方都呈阳性反应。

四、操作过程
1、将洋葱鳞茎内表皮放在1mol/l的HCl中,加热到60℃水解8-10分钟。

2、蒸馏水水洗3次。

3、入希夫试剂染色30分钟。

4、亚硫酸水溶液洗3次,每次1分钟。

5、水洗5分钟。

6、将鳞茎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盖好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上多余的溶液,置显微镜下检查,细胞内凡有DNA的地方都呈阳性反应(玫瑰红色)。

五、实验结果
绘图示Feulgen反应的结果即细胞内DNA的分布。

feulgen染色法

feulgen染色法

feulgen染色法Feulgen染色法是一种细胞核染色的技术,是由德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费尔根(Robert Feulgen)在1914年发明的。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増感反应特异性亲合性使DNA成为已知物质之一的二硫化物发生比较强的发色反应,因而得名 Feulgen 染色法。

Feulgen染色法以弗洛分离作为基础原理,对细胞内的核酸进行染色,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析和研究细胞发生分裂的相关特征。

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区分细胞核与其他成分,尤其是有机质成分。

因此,Feulgen染色法在细胞学、细胞遗传学、组织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 Feulgen 染色法的步骤:1. 细胞固定将要检测的细胞固定于载玻片上, Feulgen 染色法通常使用3.7%的甲醛作为固定液,使DNA在细胞和载玻片上不再发生运动和变化。

2. 酸解样品的酸解可以利用鹰嘴豆素和酸来进行。

这一步旨在剥离细胞的蛋白质并让核酸暴露在表面上,使其改变成醛基结构,以便接下来的染色成分与核酸相互作用。

3. 饱和无水硝酸样品用饱和无水硝酸处理,以去除酸中不必要的离子,同时也可以使其完成DNA的醛基反应。

4. Feulgen 组合液染色细胞样品将在染色溶液中放置2至10分钟,然后被放置于高氯酸中洗涤。

洗后,样品将被去水、除脂和用玻片覆盖。

5. 显微镜下观察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利用目镜下特殊荧光物质的作用,可以使核酸发亮,显露出来并被直接观察到。

总的来说,Feulgen 染色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核酸染色方法,可用于在细胞组织学、细胞遗传学和生物亚细胞学等领域中快速、准确地检测DNA的含量,为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富尔根染色原理

富尔根染色原理

富尔根染色原理
富尔根氏核染色法是根据席夫氏(Schiff)试剂进行的反应而建立的。

席夫氏试剂含有碱性复红和亚硫酸,碱性复红与亚硫酸结合后,失去醌式结构而变为无色,当DNA经酸作用后生成的醛化合物与席夫氏试剂结合后,使醌式结构恢复,合成一种带紫红色的碱性复红衍生物。

1富尔根染色的基本原理:
富尔根氏核染色法对DNA具有特异性。

细菌细胞用此法染色后,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核。

2 富尔根氏染色法主要分两步:
(a)将细菌用1mol/LHCl温和水解,使DNA中的嘌呤碱与戊糖分开,放出戊糖的醛基;
(b)放出的戊糖醛基与席夫氏试剂作用后呈紫红色。

3 富尔根氏染色法操作步骤:
1.取培养8-10小时的酿酒酵母涂片,室温下风干。

2.将涂片置于有2%锇酸的蒸汽瓶口上,用锇酸蒸气固定5分钟,然后放入加热至60℃的Schandiun固定液中10分钟。

3.用水冲洗固定后的标本,然后放在60℃1mol/LHCl中水解8分钟,水洗。

4.用席夫氏试剂作用30-40分钟。

5.由席夫氏试剂中取出放在亚硫酸水溶液中洗5分钟。

6.由亚硫酸水溶液中取出水洗,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1孚尔根核染色共25页

1孚尔根核染色共25页
实验目的
掌握孚尔根核染色的方法。 了解孚尔根染色的原理。
Schiff试剂 的组成及配制
Schiff试剂 :即脱色亚硫酸品红。 配制方法:溶解1g碱性品红于200ml煮沸的重蒸水中,
轻轻摇动,继续煮5min使其完全溶解,冷却至55-50℃ 时过滤到棕色带塞子的玻璃瓶中,加入1M HCl 20 ml, 继续冷却至25 ℃左右,再加入1g硫代硫酸钠,摇动使 之溶解,置黑暗低温处或冰箱内18-24小时后检查,试 剂如透明无色或淡黄色即可使用。
方法: 0.04-0.2%秋水仙素溶液2-4小时。 对二氯苯饱和溶液3-5小时。 0.002M (或0.03%)8-羟基喹啉1.5-2小时以上,
室温。 低温:1-4℃处理24小时。
HE XI UNIVERSITY
根尖形态与结构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注意事项
Schiff试剂小心取放,及时清洗吸取 Schiff试剂的吸管。
黑暗条件下染色。
实验作业
绘制你所观察到的图象,并说明是有丝 分裂的哪一个时期,并注明放大倍数。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光学显微镜基本结构: 1. 照明灯(Lamp) 2. 聚光器(Condenser)
3. 载物台和切片夹
(Mechanical stage and
specimen retainer) 4. 推进器(Mechanical stage adjustment knob) 5. 物镜(Objectives) 6. 粗细螺旋(Course and fine focus knob) 7. 8.目镜(Oculars)
固定的目的
迅速防止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腐败, 尽量保持生长状态结构。
使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成分转 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生前状态。

孚尔根染色法

孚尔根染色法

孚尔根染色法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中于染色体上。

1924年孚尔根首先用席夫试剂(Schiff)作试验,鉴定了染色体上DNA的存在,故称为孚尔根染色法。

孚尔根染色法的反应原理主要与席夫试剂的化学性质有关,此试剂的基本成分是碱性品红,偏亚硫酸氢钠(NaHSO3)和盐酸.碱性品红的主要成分是三氨基三苯甲烷氯化物。

实验原理:细胞中的DNA受1NHC1,60℃水解作用以后,核酸中的嘌呤碱很快完全被除掉,使脱氧核糖中潜在的醛基获得自由状态。

水解后,组织要经水洗再移至希夫(Schiff)试剂中,希夫试剂即同露出来的醛基发生反应,呈现紫红色。

这个反应是Feulgen在1942年提出来的,是DNA的一个特异性检查法。

水解的时间很重要,因为核酸的水解有两个过程,第一,漂呤碱很快被除掉,脱氧核糖中潜在的醛基显露出来,第二,组蛋白和核酸愈来愈多地被除掉。

在短时间的水解作用以后,第一个过程占优势,这时候用希夫试剂染色,染色体的染色作用最强。

随着水解作用的继续进行,第二个过程逐渐变成优势,因此水解液中的希夫反应增强,而染色体中的希夫应减弱。

最后,第二个过程超过第一过程时,染色体也随之停止反应。

希夫试剂是碱性品红———亚硫酸溶液,呈无色。

与DNA醛基反应后,使碱性品红恢复原来的红色。

二、实验目的:观察蚕豆根尖细胞或其它根尖细胞内染色体中的DNA,以及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掌握Feulgen染色方法。

三、实验材料:上次实验制成了石蜡切片。

四、实验准备:1.用具立式染色缸一套,镊子,盖玻片,小漏斗,铁架,毛边纸,玻璃棒,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烧杯,棕色瓶,黑纸。

2.玻璃器皿的清洗主要是染色缸的清洗,一般用肥皂粉洗,用水冲净即可,如不能洗净时,要用洗液浸泡后,再冲洗,自来水洗后,再用少量蒸馏水过洗一次。

盛放100%酒精、二甲苯的染色缸必须干燥,缸盖内缘必须涂以几士林,以防止蒸发和收水分,影响浓度。

染色缸上要贴上标签。

实验三孚尔根反应

实验三孚尔根反应

实验三孚尔根反应实验三孚尔根(Feulgen)反应⼀、实验⽬的:(1)熟悉并掌握孚尔根反应得原理及实验操作⽅法。

(2)对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法有⼀初步的认识。

⼆、实验原理:标本经稀盐酸⽔解后,DNA分⼦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在核糖的⼀端出现了醛基。

Schiff试剂中的⽆⾊品红可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因醌基为发⾊团,故可呈现出紫红⾊。

也就是说,DNA经稀酸⽔解后产⽣的醛基,具有还原作⽤,可与⽆⾊品红结合成紫红⾊化合物,从⽽显⽰出DNA的分布。

三、实验⽤品:1、材料:镊⼦、盖玻⽚、⽤carnoy固定液固定的肝脏切⽚。

2、试剂:(1)schiff试剂1瓶。

(2)亚硫酸⽔(洗涤剂)3瓶。

(3)1mol/L HCl(⽔解)1瓶。

(4)1%亮绿1瓶。

(5)30%,50%,70%,85%,95%,100%的酒精各1瓶,100%的酒精2瓶。

(6)⼆甲苯3瓶。

3、器材:显微镜、⽴式染⾊缸。

四、实验⽅法:1、脱⽔:依次经过95%酒精两次,每次20-30分钟;100%酒精两次,分别为30分钟、40分钟。

2、制⽚:⼆甲苯透明,⽯蜡包埋,切⽚6-7µm,动物胶(明胶)贴⽚,烘⼲。

在贴⽚时应滴加1-2滴10%甲醛予以固定,否则很容易脱⽚。

(以上两部实验前已经准备完成)3、脱蜡:将制⽚经⼆甲苯Ⅰ(20分钟)和⼆甲苯Ⅱ(10分钟)将⽯蜡脱净。

4、复⽔:将制⽚分别放⼊100%Ⅰ,95%,85%,70%,50%,30%的酒精各5分钟,再放⼊蒸馏⽔中10分钟,然后⽤1mol/L HCl冲洗⼀下。

5、⽔解:将制⽚放⼊已温浴⾄60℃的1mol/L HCl溶液⽔解8分钟(对照不⽔解),然后⽤蒸馏⽔洗3次。

6、染⾊:⽤schiff试剂染⾊1个⼩时。

7、洗涤:⽤亚硫酸溶液⽔洗3次,每次3分钟。

8、⽔洗:⽤蒸馏⽔洗3-5次。

9、复染:⽤1%亮绿复染数秒(3个制⽚所⽤时间依次为20s、30s、50s),然后⽤蒸馏⽔洗2次,每次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孚尔根染色法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中于染色体上。

1924年孚尔根首先用席夫试剂(Schiff)作试验,鉴定了染色体上DNA的存在,故称为孚尔根染色法。

孚尔根染色法的反应原理主要与席夫试剂的化学性质有关,此试剂的基本成分是碱性品红,偏亚硫酸氢钠(NaHSO3)和盐酸.碱性品红的主要成分是三氨基三苯甲烷氯化物。

实验原理:细胞中的DNA受1NHC1,60℃水解作用以后,核酸中的嘌呤碱很快完全被除掉,使脱氧核糖中潜在的醛基获得自由状态。

水解后,组织要经水洗再移至希夫(Schiff)试剂中,希夫试剂即同露出来的醛基发生反应,呈现紫红色。

这个反应是Feulgen在1942年提出来的,是DNA的一个特异性检查法。

水解的时间很重要,因为核酸的水解有两个过程,第一,漂呤碱很快被除掉,脱氧核糖中潜在的醛基显露出来,第二,组蛋白和核酸愈来愈多地被除掉。

在短时间的水解作用以后,第一个过程占优势,这时候用希夫试剂染色,染色体的染色作用最强。

随着水解作用的继续进行,第二个过程逐渐变成优势,因此水解液中的希夫反应增强,而染色体中的希夫应减弱。

最后,第二个过程超过第一过程时,染色体也随之停止反应。

希夫试剂是碱性品红———亚硫酸溶液,呈无色。

与DNA醛基反应后,使碱性品红恢复原来的红色。

二、实验目的:观察蚕豆根尖细胞或其它根尖细胞内染色体中的DNA,以及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掌握Feulgen染色方法。

三、实验材料:上次实验制成了石蜡切片。

四、实验准备:
1.用具立式染色缸一套,镊子,盖玻片,小漏斗,铁架,毛边纸,玻璃棒,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烧杯,棕色瓶,黑纸。

2.玻璃器皿的清洗主要是染色缸的清洗,一般用肥皂粉洗,用水冲净即可,如不能洗净时,要用洗液浸泡后,再冲洗,自来水洗后,再用少量蒸馏水过洗一次。

盛放100%酒精、二甲苯的染色缸必须干燥,缸盖内缘必须涂以几士林,以防止蒸发和收水分,影响浓度。

染色缸上要贴上标签。

3.实验所需药口及配制
浓盐酸(36—38%),碱性品红,偏重亚硫酸钠(Na2S2O5);
亚硫酸钠(Na2SO3),固绿(fast green),加拿大中性树胶乙醇(30—100%),二甲苯。

药品配制:
1各种浓度的乙醇配制.
21NHCI配制:取浓HCI 82.5毫升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摇匀。

3Sciff 试剂的配制
0.5克碱性品红,加到已经煮沸的100毫升蒸馏水中,再煮沸3—4分钟,待溶液冷却到50℃时过滤,再等溶液冷到25℃以下时,加入10毫升的1NHCI和1。

5克偏重亚硫酸钠,装在棕色瓶中,塞紧瓶子,用黑纸包好,放在暗处,第二天观察,溶液还是淡红色就不能用,只得重配。

偏重亚硫酸钠与1NHCI反应,放出SO2,SO2与碱性品红反应,生成碱性品红--亚硫酸溶液,呈无色。

4漂染液的配制
先配10%的亚硫酸钠溶液。

把10%亚硫酸钠溶液10毫升加200毫升蒸馏水,再加10毫升1NHCI,即成漂当液。

5固绿染色液
0.5克固绿溶于100毫升95%乙醇溶液。

五、实验步骤:
2.水解先在恒温水浴箱中准备好恒温60℃的1NHCI。

注意一定要控制好温度不能过高,高了醛基要破坏,低了水解不充分,醛基不能释放出来。

水解的时间长短要根据材料,以及固定液的种类而定。

根据试验结果,取一个适当时间。

因加拿大树胶溶于二甲苯,所以片子一定要经二甲苯透明后才进行封片,操作方法如下:
1.用镊子从二甲苯中取出载玻片,以毛边纸吸干余液。

2.左手开启树胶瓶,右手用瓶中玻璃棒蘸取树胶滴于载玻片上,并随即盖好瓶盖。

树胶的用量视盖玻片大小而定。

要使树胶在盖玻片下满布,不发生过多或不足。

3镊取洁净盖玻片,以一边浇于载玻片上,然后徐徐放下,使树胶布满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覆盖太快树胶用量不足,或树胶过稠。

气泡侵入后,妨碍镜检,且使标本褪色。

如有气泡产生,则可以在靠近气泡的一边再滴树胶一滴,然后轻压盖玻片,使气泡逸出。

片子封片后,放在切片木框上,让其自然干燥,即可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