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方法的系统体系综述
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和划定方法研究
四、保障措施与建议
四、保障措施与建议
(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政策,明确各类用地的管理 和保护要求;
(2)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生态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生态红线用地保护红线划 定和保护工作;
四、保障措施与建议
(3)推广科技创新,加强生态保护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生态保护的效率和 效果;
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和划定 方法研究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05 结果与讨论
目录
02 引言 04 研究方法 06 参考内容
摘要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和划定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前 人研究,提出一套适用于我国水生态环境的框架体系和划定方法。本研究对于保 障水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重要的湿地、河流、湖泊等水域; (3)重要的生态廊道、生态修复区等生态敏感区;
21、划定方法
21、划定方法
在划定生态红线用地保护红线时,应采用以下方法: (1)基于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确定各类用地的分布和特点;
21、划定方法
(2)结合现场调查和遥感技术,评估各类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 (3)根据评估结果,对各类用地进行分类管理和保护。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
经过对前人研究和实地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本研究提出以下主要观 点:
1、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应包括水资源红线和水环境红线两个类别,其中水资 源红线指为了保障基本的生态用水需求而划定的红线,水环境红线则是指为了保 护水环境质量而划定的红线。
结果与讨论
2、在划定方法上,应采取基于生态需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的多标准综合评估方法。具体而言,应依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水资源量等 条件,确定相应的生态需水标准;根据国家或地方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水 环境红线;结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方法,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划定相应 的红线。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已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构建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高校思政教学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思政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框架。
接着,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意见和建议,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和修订。
最终形成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四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二级和三级指标在内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还有助于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可为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在这一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升思政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
国内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内容、方法及应用等方面。
学者们普遍认为,构建评价体系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原则,既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要体现思政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同时,评价指标的选择应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知识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知识管理系统文献综述王海燕光华管理学院硕士生[摘要]本文对知识管理系统相关文献作了一个综述,分析总结了从知识类型、知识管理流程、层次结构、企业业务流程和知识链模型角度考虑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结构。
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选择时的一种建议方案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综述一、 介绍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来定义:狭义的知识管理系统就指的就是一个计算机系统,而广义的知识管理系统包括与知识管理相关的人、制度、流程、技术等。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狭义上的知识管理系统,也就是计算机系统是怎样来支持企业知识管理的。
按照Alavi (2001)在MIS Quarterly上发表的一篇关于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综述的文章中的定义,知识管理系统是指这样一类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支持和加强企业知识创造、存取、转移和应用过程而开发的基于IT的系统。
二、 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框架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按知识类型Nonaka(1994)将知识分成显性和隐性两类。
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于表述的面向行为的、基于经验的知识,比如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吸引人的图片、维护工程师能快速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机器故障等。
与之相比,显性知识更容易以语意形式表述。
根据这一分类,Brent J.(2002)指出KMS也应该是两类互补的模型:网络模型和知识库模型。
知识库模型使用IT 来获取、组织、存储和分发显性组织知识,网络模型使用目录和通讯技术将知识的所有者和使用者联系起来,网络模型可用于两类知识的转移但尤其适用于隐性知识。
前人的一些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Alavi and Leidner, 1999; Fahey and Prusak,1998)。
对于知识库模型来说,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知识库的创建管理和知识库访问。
知识库的创建管理所需技术包括:知识地图、文档管理、安全技术、元数据字典。
知识库的访问索要技术包括:用户接口、文本搜索和获取、多媒体搜索和获取、标准化查询、协作和消息技术等。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很多相关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例如,2004年9月,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它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更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
按照COSO的设想,他们不打算,也的确没有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取代内部控制框架,而是将内部控制框架纳入其中,公司不仅可以借助这个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来满足它们内部控制的需要,还可以借此转向一个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再一次强调了系统的概念,即在实施企业整体风险管理过程中,主体中的每个人都对企业风险管理负有责任:首席执行官(CEO)负有首要责任,并且应当成为主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支持主体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依据风险容限去管理风险。
美国在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部法律扩充了长期持续的对公众公司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要求管理当局证实、并由独立审计师鉴证这些制度。
GAO发布了《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这个准则提供了一个综合的框架,以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识别和确定那些面临着欺诈、浪费、滥用和管理不善的风险经营管理领域。
该准则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保护资产及发现错误和舞弊提供第一重防卫。
准则将COSO报告关于内部控制5个要素的划分,变成了内部控制的5个具体准则,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简称(INTOSAI),将内部控制准则分为一般准则和详细准则两部分。
一般准则包括:合理保证、支持态度、忠诚与能力、控制目标、执行之监控等,遵循一般准则可以为企业提供适当的控制环境。
详细准则是达成控制目标的方法或程序,包括特定政策、程序、组织规划(含职务分工)。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所属的控制基准委员会,简称COCO,提出了一种更精简、更具动态的内部控制基本构架,从目的、承诺、能力、监督与学习4个方面提出20项控制基准。
体系结构及DoDAF综述
作战视点OV
OV-1:高层作战概念图 0V-2:作战资源流描述 0V-3:作战资源流矩阵 0V-4:组织机构关系图 0V-5a:作战活动分解树 0V-5b:作战活动模型 OV-6a:作战规则模型 0V-6b:作战状态转换模型 OV-6c:作战事件跟踪描述
用图形或文本描述的高层作战概念。
描述作战活动之间交换的资源流。
的标准方法,确保架构描述可比较、评估 • 提供了对FoS (系统族)和SoS(体系)进行理解、
比较、集成和互操作共同的架构基础 • 提供开发和表达架构描述的规则和指南,但不
指导如何实现
DoDAF的发展历程
OASD(C3I)架构和集成 2002 主任领导
架构框架 工作组
DoDAF V1.0
2003.8
SvcV-10b:服务状态转换描述 SvcV-10c:服务事件跟踪描述
描述服务功能的三个模型之一。描述一个服务有哪些状态,以及服务因 响应事件而导致服务从一个状态如何转换到另一个状态的。
描述服务功能的三个模型之一。描述服务之间如何交互、协作,共同完 成某个作战任务或活动的。
系统视点SV
• 系统视点(SV)集中反映支持作战行动中的自动化系 统、相互交联和其他系统功能的信息。
SV-10b:系统状态转换描述 SV-10c:系统事件跟踪描述
描述系统功能的三个模型之一。描述一个系统有哪些状态,以及系统因响应 事件而导致系统从一个状态如何转换到另一个状态的。
描述系统功能的三个模型之一。描述系统之间如何交互、协作,共同完成某 个作战任务或活动的。
描述服务间交换的服务资源流要素和交换属性的具体细节。
描述服务在指定时间段的度量指标。 规划服务未来演进发展的路线图,确定每一个关键阶段应该提供哪些服 务。 期望能在某个时间框架范围中获得的并将影响未来服务发展的新兴技术、 软/硬件产品和技能。
综述论文的六个写作模版
综述论文的六个写作模版文献综述要注意两点:(1)大量阅读文献在撰写综述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资料,如果不能系统全面地把握研究现状,或片面理解他人研究结果,盲目地认为某问题或领域尚未被研究,就会使得自己的研究变成一种重复性劳动,或者脑洞开的太大,论文可行性不高。
(2)综合分析综述不能仅仅是将前人的观点罗列出来而未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
如果是“综”而不“述”,那么即便是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充其量也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达不到通过分析、评说而发现和确立论文选题的目的。
写文献综述可以采用“填充法”,简而言之就是画导图、列框架、不断细化内容。
具体如下:一、一个主题即确定论文选题,围绕这个选题查找、阅读、挖掘文献信息二、一个导图(思维导图)围绕论文选题,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列一个文献综述的大纲,再按照大纲一步步把内容填充进去。
尽管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通常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引言/研究背景———主体/研究现状———小结/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参考文献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一)引言/背景引言不用太长,表明研究背景即可。
现实素材:统计数据、生产生活实例、政策法规等理论素材:基础理论研究的焦点、关键点、文献计量学分析等示例1:《糖肾方改善C57BLKS/J db/db小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利用统计数据指出研究背景,引出主题。
节选“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近几十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由1980年不到1%上升到2007年的9.7%,且2010年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为130万,为1990年的2倍。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约为11.6%(约1.139亿人受累)和50.1%(约4.934亿人受累)。
该研究还显示超重肥胖和血脂水平异常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示例2:《天然高分子基多功能止血复合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指出当前的研究难点和关键点。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综述_bycs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ADL综述_bycs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ADL综述Advancement of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 (ADL) 引⾔60年代的软件危机使得⼈们重新开始重视软件⼯程的研究。
最初⼈们选择了“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的设计模式。
但随着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越来越⼤,传统的设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要求。
同时为了保证软件质量,提⾼软件的可靠性、可重⽤⾏和可维护性,软件设计的核⼼逐渐转向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即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的设计和规范。
这类⽅法主要着眼于软件系统的全局组织形式,在更⾼层次上把握系统各组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从全局的,整体的⾓度去理解和分析整个系统的⾏为和特性,有助于解决当前开发复杂的⼤型软件所存在的困难。
研究软件体系结构的⾸要问题是如何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前已有很多表现形式和⽅法表法、模块连接语⾔、软构件描述法和体系结构描述语⾔ADL等。
⽽其中ADL作为形式化的表⽰软件体系结构的⼯具呈现出强⼤的⽣命⼒。
它提供了规范化的体系结构描述,同时是对软件体系结构进⾏求精、验证、演化和分析的前提与基础。
⽬前已经成为软件体系结构⽅向的研究热点。
实践⼯作者将这些ADL应⽤于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同时,我们应注意到不同的ADL所⽀持的抽象能⼒及其提供的分析能⼒变化很⼤,学术领域⽬前对ADL的定义尚未取得⼀致。
⼀、软件体系结构的概述由于对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应⽤刚刚兴起,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度和侧⾯对软件体系结构进⾏刻画,因此,⽬前软件体系结构还没有⼀个标准定义。
这⾥给出⼀个⽬前学术领域⼴泛接受的定义。
(D.Garlan&M Shaw,1993)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设计过程中的⼀个层次,在计算过程中的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之上,处理总体系统结构设计和描述⽅⾯的⼀些问题。
包括总体组织与全局控制结构、通讯协议、同步、数据存取、设计元素的功能分配,物理分布,设计元素的复台,设计⽅案的选择、评估和实现等。
无人系统核心架构综述及标准化刍议
学术研讨无人系统核心架构综述及标准化刍议■ 孙梦男(武警研究院)摘 要:近些年来无人系统民用和军用领域发展突飞猛进,应用广泛。
本文从无人系统自主性、无人系统互操作性和无人系统协同三个方面对无人系统核心架构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首先对无人系统核心技术,即自主性和互操作性进行了概念内涵、关键技术、互操作性标准体系和能力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无人系统协作的发展现状;最后从规范无人系统的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角度提出相关标准化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无人系统,自主性,互操作性,人机协同,跨域协同,标准化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7.011Overview of Core Architecture and Brief Discussion of Standardization ofUnmanned SystemSUN Meng-nan(Armed Police Force Research Institut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unmanned systems in civil and military fi eld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nd widely applied. This paper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core architecture of unmanned systems from three aspects: autonomy, interoperability and collaboration of unmanned systems. Firstly, the paper expounds core technologies of unmanned systems, namely autonomy and interoperability, in terms of concept connotation, key technologies, interoperability standards system, and capability evaluation. Second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unmanned system collaboration, based on releva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standardization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manned systems and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Keywords: unmanned system, autonomy, interoperability,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cross-domain collaboration, standardization0 引 言无人系统(Unmanned System,UMS)是指在主要部件上无需操作者的干预,完成指定任务的动力物理系统[1]。
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综述(改版)
现代世界体系与资本主义课程作业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综述——以沃勒斯坦为中心任熹06310045一、学术史简述1974年美国时任纽约州立大学教授(现在耶鲁大学任教)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开始兴起。
但是沃勒斯坦本人,只称自己所提倡的是“世界体系分析法”(world system analysis),并无“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的提法。
在耶鲁大学沃勒斯坦的主页上,他的世界体系分析法所涉及的领域被简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现代世界体系的历史发展,二是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三是知识的构成1。
第一、第二部分引起的争论使得沃勒斯坦关注第三部分,为了捍卫他和其他人的观点,他必须从知识的认识领域反驳(即如何能知道哪种描述实际上是正确的)2。
相继出版的三卷《现代世界体系》3,便是属于第一类,较侧重世界体系从起源到巩固至于紧张等各个阶段的历史性描述及分析,其理论及方法的运用具体表现在对历史变迁的分析之中。
后两类的代表作分别是Utopistics Or,Historical Choic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The New Press,1998)及Unthinking Social Science: The Limits of Nineteenth-Century Paradigms4(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01第二版)。
除此之外,在沃勒斯坦及与其有关的等身著作之中,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也非常之多,如《所知世界的终结: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5、《知识的不确定性》6、《美国实力的衰弱》7等,不一一列举。
沃勒斯坦本人对世界体系分析法系统行介绍主要有:World-System Analysis : Theory and Methodology(Saga Publications,1982,与Terence. K.Hopkins同编);World-Systems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s,2004),遗憾的是这两本专著尚为有大陆出版社出版翻译,但沃勒斯坦早年撰写的两篇论文《世界体系分析法》、《世界体系分析法的第二阶段》得以分别发表于《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及1991年第12期。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模型一、引言在论文中,理论框架和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提供了研究问题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本文旨在探讨理论框架和模型在论文中的作用和应用,以及如何构建和运用它们。
二、理论框架1. 定义理论框架是指研究问题的基础理论、观点和假设的结构框架。
它为研究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有组织的方式,帮助研究者理解研究对象并构建研究模型。
2. 作用理论框架在论文中有以下重要作用:(1) 提供理论依据:理论框架为论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基础,使研究问题有根据和可信度。
(2) 指导研究设计:理论框架为研究设计提供了方向和指导,帮助研究者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3) 解释和解读数据:理论框架能帮助研究者解释和解读研究数据,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和可靠性。
(4) 丰富研究思考:理论框架为研究问题提供了多个角度和视野,帮助研究者进行深入思考和拓展研究领域。
3. 构建方法构建理论框架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
以下是一些构建理论框架的常用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研究者可以建立起理论框架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理论模型借鉴:研究者可以参考已有的理论模型,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或者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3) 归纳和演绎:研究者可以通过归纳已有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果,对问题进行总结和概括,从而形成理论框架。
三、模型构建1. 定义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通过模型可以理解和研究复杂的现象和关系。
在论文中,模型用于描述理论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推断。
2. 作用模型在论文中具有以下作用:(1) 描述关系:模型通过数学或图形等方式,清晰地描述了理论概念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2) 预测结果:基于模型,研究者可以进行预测和推断,从而对研究问题做出科学的预测。
(3) 检验假设:通过模型,研究者可以检验和验证理论假设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4) 解决问题:模型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和工具,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一、引言在学术研究中,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是论文撰写的基础。
理论框架为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概念的支持,而概念模型则是对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本文将介绍论文中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和运用它们。
二、理论框架的重要性理论框架是论文研究的基石,它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界定研究的范围、明确研究目标和提出研究假设。
理论框架能够指引研究者进行文献综述,系统地回顾和分析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同时,理论框架也能够帮助研究者解释和解决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准。
三、构建理论框架的方法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概念。
研究者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来寻找和确定适合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
此外,理论框架还可以根据具体研究对象进行调整和修改。
确立理论框架后,研究者需详细说明其理论框架的构成要素,并解释其与研究问题的关联。
四、概念模型的作用概念模型是对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中的转化和应用。
它是论文研究的可视化工具,以图表或图形形式展现理论框架中的概念及其关系。
概念模型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理论框架,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研究设计和研究实施过程。
概念模型的建立需要清晰地定义各个概念,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五、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构建概念模型时,研究者可以采用概念映射或系统动力学等方法。
概念映射法适用于静态的概念模型,通过绘制概念之间的关系图来展示理论框架中的概念及其关系。
而系统动力学则适用于动态的概念模型,它利用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来研究概念之间的动态变化。
在构建概念模型时,研究者还需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模型的可解释性。
六、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的应用案例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社会科学领域为例,研究者可以通过构建适当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来探究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研究者可以依据经济理论和建立相应的概念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操作步骤与价值阐述
系统性⽂献综述的操作步骤与价值阐述⽂献蕴涵着丰富的意义,不愧为知识的主要载体。
对⽂献进⾏综述成为所有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数据时代,当传统的⽂献综述(Traditional Literature Review)因为主观性和难以避免的偏见在国内饱受诟病时,国际上具有普适性的系统性⽂献综述法(Systematic Review Methodology)却已崭露头⾓。
系统性⽂献综述是⼈们借助互联⽹,利⽤不同的数据库和多种检索与分析技术,全⾯⽽准确地掌握某⼀专题研究进展,并得出和检验研究结论的标准化⽂献研究⽅法。
那么,教育研究领域如何规范地开发系统性⽂献综述法?系统性⽂献综述法的价值何在?对此,本⽂拟就教育研究领域的系统性⽂献综述进⾏案例分析、步骤介绍和价值阐释,以就教于⽅家。
⼀、系统性⽂献综述法的案例分析在教育研究领域选取三篇公开发表的⽂献综述,使⽤评价系统性⽂献综述的基本指标对其进⾏⽅法学分析,能够明确传统⽂献综述和系统性⽂献综述的区别,深⼊挖掘出系统性⽂献综述法的⽅法特征。
(⼀)案例选取2001年,⽅法学家佩蒂葛诺(Pettigrew,M.)把⽂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献综述”(Narrative Reviews)和“系统性⽂献综述”。
其中,叙述性⽂献综述⼜分为两种类型:⼀是对⽂献进⾏描述的描述式综述;⼆是在描述的基础上对⽂献有所批判的批判性描述式综述。
2011年,杰森(Jesson, J. K.)指出,叙述性⽂献综述就是传统⽂献综述。
2016年,奥马尔(Omar, S. A. R.)提出了传统叙述性⽂献综述(Traditional Narrative Reviews)的说法。
[4]综合三位⽅法学家对⽂献综述的区分,可以将⽂献综述分为传统⽂献综述(包括描述式综述与批判性描述式综述)和系统性⽂献综述。
检索综述式论⽂并根据三位⽅法学家的⽂献综述分类法进⾏筛选,发现教育研究领域的系统性⽂献综述案例主要出现在国外。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综述(6篇)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综述(6篇)党群工作部是基层单位内部设立的负责党务等方面工作的综合部门。
要想把党群工作开展得好,就必须提前做好工作计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综述》,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综述篇一1.概述一般来说,会计信息产生的基本程序是确认、记录、计量以及报告等。
早期传统的财务会计通常只有记录这一环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各种物质的需求,会计在记录的基础上,逐渐演化成后期以实账户为余额的资产平衡表。
财务会计概念中的确认一般是为财务报表的加工做准备;披露是在财务报表以外,用附注对信息的一种表述步骤,其提供的信息既可以是财务的,也可以是非财务的。
本文在财务会计的确认和披露基础上进行论述,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确认和披露基础的选择进行了探析。
文章难免有不足之处,还望同行批评指正。
2.财务会计中确认概念的概述财务会计确认包括会计记录确认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确认。
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确认(recognition)是项目是否列入某财务报表的第一道关口,只有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正确的确认,才有科学有效的记录和报告,也能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1953年8月,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把会计定义为”一种艺术”把具有财务特点的交易进行归纳、分类和汇总,让其成为有意义的形态,同时用货帀进行表示。
在美国AICPA所属APB的第4号公告中提到: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权益和费用;财务会计的基本收益——经济资源、经济义务和剩余权益及其变动。
另外还提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会计。
值得我国关注的是FASB在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中明确说明,确认是将事项做出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这是一个比较长甚至无限循环的过程,是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企业的运行经营中,由于会计政策、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现在和将来的打算和预测,这种预期行为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使财务会计出现了以下四种确认:?预期确认。
近十年国内外羽毛球教学研究进展及启示基于文献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法
近十年国内外羽毛球教学研究进展及启示基于文献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法一、概述羽毛球,作为一项集力量、技巧、速度与策略于一体的全球性体育运动,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热爱。
随着体育科研的深入发展,羽毛球教学研究也逐渐成为体育学术界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法,全面梳理近十年来国内外羽毛球教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期为我国羽毛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等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对国内外羽毛球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
通过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的细致梳理,本文力求呈现出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羽毛球教学研究进展图景。
通过综述国内外羽毛球教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趋势,本文旨在揭示羽毛球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难点和发展方向,为我国羽毛球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还将对国内外羽毛球教学研究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羽毛球教学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法,全面展示近十年来国内外羽毛球教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启示,为我国羽毛球教学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1. 羽毛球运动简介羽毛球(Badminton)是一项隔着球网,使用长柄网状球拍击打用羽毛和软木制作而成的一种小型球类的室内运动项目。
羽毛球比赛在长方形的场地上进行,场地中间有网相隔,双方运用各种发球、击球和移动等技战术,将球在网上往返对击,以不使球落在本方有效区域内,或使对方击球失误为胜。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最认可的是起源于14—15世纪的日本。
而现代羽毛球运动是起源于印度,形成于英国。
1875年,羽毛球运动正式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
1893年,英国的羽毛球俱乐部逐渐发展起来,成立了第一个羽毛球协会,规定了场地的要求和运动的标准。
1939年,国际羽联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第一部《羽毛球规则》。
知识服务驱动的知识库框架系统内的逻辑架构
知识服务驱动的知识库框架系统内的逻辑架构1. 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知识服务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知识服务的基础设施,知识库框架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知识服务驱动的知识库框架系统内的逻辑架构,以期为知识库的建设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知识库框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其在知识服务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文章将深入分析知识库框架系统内的逻辑架构,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存储、知识检索和知识应用等关键环节,以及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如何优化知识库框架系统的逻辑架构,以提高知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还将关注知识库框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问题,如知识更新、知识质量控制、用户隐私保护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文章将总结知识库框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知识库框架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知识服务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
2. 知识服务与知识库框架的基本概念知识服务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和利用,以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一种服务。
它具有动态性、个性化、智能化的特点,强调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知识的识别与获取:通过技术手段从大量信息中识别并获取有价值知识。
知识的组织与整合: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结构化,形成知识库。
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将知识有效传递给用户,并支持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服务对于提升组织竞争力、促进创新和决策支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库框架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和操作知识的结构化系统。
它通常包括知识库(存储知识的数据库)、知识管理系统(支持知识的创建、存储、检索和更新)和知识服务组件(提供知识检索、分析和应用的服务)。
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框架:通过本体论来表示知识,强调知识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一种基于机理框架+ai的空压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方法
一种基于机理框架+ai的空压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方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空压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用于生成压缩空气供各种设备和工艺使用。
传统的空压系统存在能耗高、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环境可持续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空压系统的节能优化控制方法,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其运行效率,降低能耗。
研究表明,空压系统的节能优化控制方法在今天的工业生产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节能减排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选择。
而空压系统作为能耗较大的设备之一,其节能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研究基于机理框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空压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方法,旨在提高空压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综述,本文将探讨空压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方法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为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空压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其能耗占据了整个工厂的一大部分。
对空压系统进行节能优化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节能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空压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目前在空压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技术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由于每个空压系统的特点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节能优化控制方法,因此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将机理框架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空压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探索,可以为空压系统的节能效果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目前关于空压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综述论文的四种写作框架
综述论文的四种写作框架综述研究类论文是学术论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学术论文类型。
综述,即由“综”与“述”而成。
“综”则是综合,是指作者必须对现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述”即为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
因此,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论文。
很多作者尤其是新手作者对此类论文的写作大多看得较为简单,例如在写作框架的架构上,仅是认为只要把有关某一议题的相关研究按照某一思路逻辑罗列一下,而后进行总体述评便可。
实际上,关于综述研究类论文的写作框架随着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是较为丰富的。
围绕各个学科已发表的核心期刊中的C刊论文,下文将总结归纳目前较为流行且热门的框架思路,以期为论文作者进行此类论文写作时能够有所参考。
一、以学界核心观点作为基本框架这一类结构框架则是对照研究问题,以学界相应的核心研究观点来架构正文的结构,以便清晰地介绍围绕这一观点,不同学者的具体研究情况,而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即研究评述。
下文将以《读博:一场精神赌博?——国外关于博士生抑郁风险的研究述评》为例加以说明。
二、博士生高抑郁风险的影响因素(一)学业压力(二)学术指导关系(三)生活与学业的平衡(四)职业前景(五)开口求助的困难三、预防及干预博士生抑郁风险(一)精神健康作为“全校责任(二)变革学术评价体制(三)抑郁的去污名化(四)同辈群体的支持四、讨论与反思基于以上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国内高校对博士生抑郁风险的预防和干预需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包括高抑郁风险在内的博士生精神健康危机对博士生培养制度和学术文化具有重要的预警意义。
……其次,高校对博士生抑郁的预防与干预需深刻理解精神健康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注重人际支持在预防和治愈过程中的关键价值,激活全体师生潜藏的互助能量。
专家系统发展综述
2010,46(19)1引言专家系统(ES )是人工智能领域最活跃和最广泛的领域之一[1]。
自从1965年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问世以来,经过40年的开发,各种专家系统已遍布各个专业领域。
目前,专家系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并在应用开发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调查显示,专家系统主要应用在商业和工业领域,约占60%。
在英国的调查也显示,24%的专家系统服务于财政部门。
这表明专家系统正以信息处理的主流兴起,代替传统的数据处理器。
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将ES 分为如下5个阶段:基于规则的、基于框架的、基于案例的、基于模型的、基于Web 的。
本文对ES 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每个阶段ES 的特征。
目的在于,通过回顾ES 的发展,总结规律,并对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2专家系统简介专家系统定义为:使用人类专家推理的计算机模型来处理现实世界中需要专家作出解释的复杂问题,并得出与专家相同的结论[2]。
简言之,专家系统可视作“知识库”和“推理机”的结合,如图1所示。
显然,知识库是专家的知识在计算机中的映射,推理机是利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在计算机中的映射,构造专家系统的难点也在于这两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建立知识库,兴起了“知识表示”、“知识获取”、“数据挖掘”等学科;为了更好地建立推理机,兴起了“机器推理”、“模糊推理”、专家系统发展综述张煜东,吴乐南,王水花ZHANG Yu-dong ,WU Le-nan ,WANG Shui-hua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6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China E-mail :zhangyudongnuaa@ZHANG Yu-dong ,WU Le-nan ,WANG Shui-hua.Survey on development of expert 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0,46(19):43-47.Abstract :To survey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 system ,this paper partitions expert systems as 5stages :rule-based ,frame-based ,case-based ,ontology-based ,and web-based ,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sequence.In each stage the concept of corresponding expert system is analyzed ,the typical algorithm is put forward ,and some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are advanced.Then ,the development law is proposed ,which is advised to consist of principle development law and technique development law.The principle development obeys the negation of negation law while the technique development can be seen as the inter-disciplinary.In the end ,the further direction of research is predicted.Key words :expert system ;development rule ;survey ;negation of the negation 摘要:为了概括专家系统近期的发展,按照发展次序,将专家系统划分为基于规则、基于框架、基于案例、基于模型和基于网络的5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