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7.0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word教案 (1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7.5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2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能力方面: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讲述,培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运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并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这一突出特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归纳分析垄断的形成、影响,认识到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教学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俄美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原料)。
(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
2、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2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2课时)word教案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二课时悲壮的抗争教学要求和:本目旨在学习和宏扬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搜集资料,并以多种形式展现中国人民抵抗入侵抵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重点难点:课程标准6-4 要求综合多种因素,讲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步落伍的缘故,因此把教学难点放在分析什么缘故中国人民的抗争却不能赢来战争的胜利。
教学建议:导入案例1:入侵者的暴行。
读漫画、资料,讲明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中?入侵者的暴行,书本并未直截了当提及,能够讲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无直截了当关系,但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通过漫画和入侵国的知名人士对本国入侵行为的声讨,更能激起学生抵抗外来入侵的爱国情感,并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
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战胜者平分赃物。
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
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
这确实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声讨案例2:中国人民抵抗外来入侵的斗争。
如果我们身处那个年代,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我们期望我们扮演如何样的角色?战地记者、军官、战士、一般百姓、文弱书生……这一设咨询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直截了当关系,但身临其境考虑民族危亡,并用如此一种自然实在地表述形式,确信要比咨询“你身处那个年代,你如何样挽救民族危亡”更贴近初中学生,更能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参考网址:中国历史博物馆、中青网史海泛舟、中国文物信息网、陕西历史博物馆),并以各种形式展现,如时事报道(查找当时有哪些报纸)、诗词朗诵(可英雄诗词、可自已创作)、影视片断、漫画、故事杰出片断对白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工业革命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内容逻辑关系
① 工业革命的定义与背景
- 重点知识点: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中期以来,以英国为中心,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所取代的一场社会变革。
- 关键词:机器制造业、手工生产、社会变革
-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出“工业革命”一词,旁边标注“18世纪中期以来”和“英国为中心”,突出时间背景和地点重要性。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工业革命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工业革命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工业革命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工业革命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原因和过程。
过程:
讲解工业革命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组织:课堂组织不够紧凑,有时会浪费时间,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完全覆盖。
2. 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和启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改进措施
1. 优化教学组织: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全面覆盖。
5. 网络资源:提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链接,如历史博物馆、在线学术资源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7.0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word教案 (4)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依据课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重点及难点是根据条约内容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建议:导入案例1:鸦片的危害。
读读,说说鸦片的危害民谣的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毒品问题又是现实问题,学生能联系实际,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民谣《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案例2:禁烟运动。
辩论:要不要严禁鸦片。
辩论双方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与老师。
一方为严禁派,一方为弛禁派。
学生由于不了解当时社会情况,从生活经验出发,一般主张严禁鸦片,与老师的对阵,更挑起学生的战斗热情,增加知识,又培养能力。
严禁派主要从鸦片的危害阐明立场,弛禁派则提出“变通办理”的主张,针对走私,提出“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即让鸦片贸易合法化,使贿赂变成国家税收;针对身体伤害,提出嗜烟者都是“游惰无志、不足轻重之辈”,除“文武员弁士子兵丁”以外,可听任民间吸食;针对银元外流,提出“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
案例3:中英双方关于战争名称的不同提法。
读漫画《英国用武力强迫中国购买鸦片》及材料,说明中英双方为什么对战争名称有不同提法。
课文中只介绍中英双方关于战争名称的不同说法,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通过漫画和材料,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分析中感受英国列强的强盗逻辑,并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
1840年2月,英国下议院以9票之差通过了对华开战议案。
内务大臣罗素如此表明开战目的:“为商务监督及女王陛下的臣民所忍受的暴行与虐待要求赔偿,为英国商人们在恐吓与暴力之下所受到的损失要求赔偿,为英国商人们的人身和财产获得保证,使今后免受暴虐与残忍的待遇,并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之下经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教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全球性的震荡第一课时课程标准4—4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一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1 — 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2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灾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战争的危害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观念。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和影响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谈话法;新课导入出示图片:请学生回答:你知道这些武器最早在哪次战争中被使用吗?生答:氯气,坦克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导弹、原子弹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师:一战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一一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新课教学浩劫之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活动一:读图文,析原因。
表格:19世纪末2 0 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工业总产值比较1870 年1914 年英国%1 4%德国%14. 3%书本漫画:图7-1设问:上述图文资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图文生动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当时德国的统治者还宣称: 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地带边界有很多任务要完成”,还有人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象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
英国和德国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盟,以壮大力量,压倒对方。
于是,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逐步形成了,战争一触即发。
2.过程活动二:小组竞赛一一比比你的观察力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师:仔细观察形势图,比比看哪一组的同学从中获得的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息多?学生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战争的爆发地是:萨拉热窝。
八历史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7.3资本主义的扩展教案1新人教版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第一课时德国统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德国统一的时代背景,知道德国统一的主要史实和重要人物的贡献。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分析德国统一的影响及德国逐渐强大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德意志统一方式和军国主义的认识,初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继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以史论今,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二、教学重点1.重点:了解德国统一的时代背景,知道德国统一的过程及相关史实。
2.难点:理解德国统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观察19世纪初的欧洲地图,对比今天的欧洲政区图,欧洲的主要大国的名称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德国的位置上出现了莱茵同盟和普鲁士及奥地利等名称。
2.通过歌德的话,显示当时的德国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
当时的德意志是一种分裂的状态。
音乐烘托,通过读图和材料了解相应的地理与时代知识,初识德国统一。
讲授新课1.统一前的德国(1)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当时德国的政治状况。
(2)出示材料,再一次让同学们感受到德国人对于统一的渴望。
(3)呈现材料和《欧洲工业革命形势》图,让学生了解统一前(19世纪中期)德国的经济状况。
(4)思考: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5)思考:德意志地区最需要的是什么?2.民主统一之路:呈现德意志地区尝试民主协商方式统一的材料。
(1)民主协商的方式有没有实现统一?3.“铁血”的统一之路:(1)呈现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观点。
思考:德意志统一的方式和为什么是由普鲁士来完成统一。
(2)呈现地图《德意志统一》,让学生根据地图说说统一经过。
(3)呈现《德意志帝国建立》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复述相关的历史事件。
思考铁血方式统一的德意志,在政治与军事体制中有哪些特别之处?生:德意志由许多君主制小邦组成,处于一种分裂的割据状态。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教案250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相关知识,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观念。
3.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让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和现代生活,讲讲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的社会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老师给范围,给线索提示,方便学生思考)
教学重点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同学们齐声朗读书本导语部分。
回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导入新课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二、新课:
1.回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脚步。
以英国为例,讲述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相关情况,对比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得出工业化给当时社会带去的影响(图表:三大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讲述工业化的3大表现,以及工业化带给农业的巨大变革。
英国曼彻斯特举例,说明工业化促进城市化。资料:城市人口变迁,说明城市人口比重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上升。与学生一同举例,说明城市生活方式改变,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2.讨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利弊。
通过托克维尔对曼彻斯特的社会的描述,说明工业化和社会化带给当时社会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让同学们小组讨论,结合之前所学知识以及现代社会,思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
老师具体讲解,结合书本中提到的八大方面来感悟工业时代人们生活上的变迁。
思考:是不是所有人都享受到了工业文明的成果?(结合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经典描述,让同学们感受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双重性的影响)
展望未来的工业文明,同学们畅所欲言。
三、课堂小结。
四、习题练习。教学随笔板 Nhomakorabea书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二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13课)提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二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13课)提纲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第一课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概略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2.变化:组织方式:工场→工厂;消费方式:手工消费→机器消费3.抢先国度:英国3.末尾行业:从棉纺织业末尾4.特点:〝蒸汽时代〞二、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作的缘由1.新航路开拓,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展了商品消费的需求;2.英国较早停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约束消费力开展的阻碍,有了制度保证;3.英国较早经过海外殖民掠取,促进资本积聚。
三、严重发明成就1.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末尾。
2.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极大地促进了工业消费的开展。
蒸汽机的普遍运用,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美国富尔顿发明轮船。
4.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铁路〕。
四、工业革命的扩展1.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意志、法国等欧洲国度以及美国。
2.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度。
五、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资料〕1.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发明了庞大消费力。
2.西方国度逐渐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构成了西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
第二课工人的妥协与马克思主义的降生一、马克思主义降生的条件〔依据资料〕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消费力开展。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发明了庞大财富,但也招致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激化。
〔2〕19世纪30到40年代,欧洲迸发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
3.思想基础梦想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英国人欧文、法国人圣西门和傅立叶。
〔2〕共同点:批判资本主义;理性的社会蓝图,寄予于一般统治者或开通富豪的支持。
4.实际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际研讨和实际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降生1.开创人:马克思、恩格斯。
第七、八单元 新教材 历史与社会 八下 提纲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提纲(重要资料妥善保管)【本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主要讲说了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以蒸汽机和电气为标志的两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奠定了我们现代化的基础。
另一方面,工业文明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异;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西方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空前激化。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19世纪60年代,受工业文明浪潮的推动,一些国家发生重大变革,成为现代化国家。
普鲁士的武力统一为德国赢来了统一的市场;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俄国废除了农奴制;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
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这些崛起之路虽各不相同,但都抓住了历史机遇。
本单元在全册乃至中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历年中考考察的重点内容。
【单元重点】【单元难点】1.工业革命的进程、重大发明及影响;2.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巴黎公社;3.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过程及意义;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意义;5.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意义;6.罪恶的“三角贸易”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大发明;1.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2.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意义;3.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及意义;4.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5.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6.认识“三角贸易”对非洲、欧洲的影响。
第一课工业革命开始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政治上:17世纪,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英国初步确立经济上: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海外市场急剧扩大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部门棉纺织业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应用(哈格里夫斯)发展瓦特改进蒸汽机背景:工业革命后,机器数量不断增多,仍有很多地方不能使用机器作用: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意义: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交通工具的革命原因:人们开始利用蒸汽机推动交通工具表现:美国人富尔顿首先制造了蒸汽机作用动力的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孙于1841年发明了蒸汽机车工厂及工厂制度的出现1.工厂建立规模逐渐扩大2.工厂制度的出现:严格的劳动纪律,管理制度逐步完善3.1840年,英国主要工业部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完成扩展情况及作用4.19世纪初,从英国扩展到德意志、法国等欧洲国家及美国,开启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完成时间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完成标志机器材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影响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家逐步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八下社会教案
第7单元目录目录1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27.1第一课工业革命27.2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57.3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77.3.1 德国统一77.3.2 美国南北战争97.3.3 俄国改革127.3.4 明治维新147.4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177.5 第二次工业革命20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22 THE END 7 24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7.1第一课工业革命7.2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7.3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7.3.1 德国统一7.3.2 美国南北战争7.3.3 俄国改革7.3.4 明治维新7.4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7.5 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工业化一般理解为产业化,即各个产业不断从传统经济中不能简单地将发展工业,甚至重点发展某类工业(如重工现代的城市上海浦东新貌英国的曼彻斯特原来只是一个小镇,工业革命期间,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有什么共性?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3、讨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利弊工业化的巨轮推动整个社会前进,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利弊。
资料1 1835年,托克维尔这样描述曼彻斯特:“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资料2 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THE END 7。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7.1《工业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课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成就及引起的变化。
(2)理解英国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3)探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二、重难点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1、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2)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蒸汽机的应用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1)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技术的面貌,直接导致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发明,带动了铁路的出现。
(2)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
(3)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4)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
蒸汽机的应用为实现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强大杠杆。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出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其规律。
3、手工工场和机器生产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不同:手工工场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什么?(1)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发明的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7.0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word教案 (1)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认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了解整体世界的形成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表现,通过归纳概括,理解整体世界的含义。
3.认识整体世界的形成对落后国家造成的不同影响:工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野蛮掠夺造成贫困落后。
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4.通过日本明治维新的例子,认识面对整体世界的形成,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顺应工业革命的发展潮流,实现民族振兴,从而培养国际意识和竞争意识。
新型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本课在上一节基础上,主要叙述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核心是“整体世界的形成”。
“地球变小了”“文明与野蛮相交织”和“挑战与回应”,分别讲述了整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整体世界的形成有什么影响?面对整体世界的形成我们该怎么办?三个问题。
三部分之间的内容前后衔接,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地球变小了”分为三个层次: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整体世界的表现和整体世界何时形成的。
教材图文并茂,通过大量具体事例着重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整体世界。
世界不仅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在交通、人员往来、文化、体育活动等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是一个整体。
[地球变小了]1.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原因○教师可首先提问学生:“我们说地球变小了,是指地球的大小真的发生了变化吗?”○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看阅读卡“新型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并非地球真的变小了,而是由于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来往和联系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密切,世界最终形成了一个整体,从而在感觉上觉得地球变小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7.2《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知识导航1.了解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的激发及工人阶级斗争的情况。
2.把握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时间、代表人物及主张。
3.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时间、标志、意义及《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4.把握巴黎公社成立的过程、措施、失败、性质及《国际歌》的词、曲作者。
B、知识解读一、工人的斗争1.工业革命后的两极分化(1)原因:工业革命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2)表现: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
2.工人运动(1)原因:为了生存,工人们组织起来与资本家斗争。
(2)特点:起初,这些斗争局限于要求增加工资等经济方面的权利,后来逐渐转向争取政治上的权利。
(3)表现:1 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欧洲爆发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主要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等。
3.空想社会主义(1)产生背景:19世纪上半期,面对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恶,一些进步思想家,如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2)代表人物: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
(3)思想主张:①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②设计出各种理想的社会蓝图。
(4)评价:他们都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或开明的富豪的支持上。
他们的学说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诞生原因(1)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虑了当时工人的情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诞生的标志及意义22(1)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规定了党的性质和纲领,指出了党的最终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中考历史与社会专题复习八下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精编资料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含义:从18 60年代开始,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
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
2.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3.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条件①市场条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②前提条件: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
③资本积累: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及发明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②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③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④l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交通行业从马车时代迈向了铁路时代)5.工业革命的时间:18 60年代到19 40年代。
6.工业革命的意义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将人类带人了蒸汽时代,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③19 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早期三大工人运动(1)英国宪章运动 (2)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3)德国西里西亚纺织起义2.空想社会主义(1)代表人物: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
(2)主要内容:尖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与黑暗,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欧文建立了“新和谐公社”。
(3)评价:他们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他们的学说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但他们的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
3.科学社会主义(1)创立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察了当时工人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7.0第七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word教案 (3)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的狂潮,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2.列举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了解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学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学习,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和希望“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政治主张,认识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机。
4.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不同政治立场,理解资产阶级不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抉择的道理。
5.以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为线索,梳理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主要脉络,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初步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史观。
课时安排: 3~4课时。
[新课导入]问题情境导入选择对比图片,分别反映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成果及其发动的全球殖民扩张,及中国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专制腐败、落后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让学生思考西欧和中国的巨大反差,明白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进步的潮流。
通过对比,让学生预感到在工业文明大潮到来时中国即将面临的艰难屈辱的局面。
[屈辱的岁月]1.鸦片战争(1).鸦片危害指导学生观察图6-32和文字说明,教师可补充列举英国通过走私到中国的鸦片数量、中国因为鸦片而流失白银的数量的统计数据,让学生说出鸦片的大量输入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2).虎门销烟指导学生观察图6-33,并阅读教材,提问:“从图中你能否看出林则徐在虎门采取的是什么方法销烟?”(把鸦片倒入海水和石灰中浸泡销毁)补充说明:虎门销烟的雕像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巨型浮雕,它揭开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篇章。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7.0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word教案(5)
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的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带来的影响,理性科学地看待这一过程;2.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促进学生的辩析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及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科学地看待工业文明的成果。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视频导入,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社会在各个方面呈现了崭新的面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12、3工业化工业产值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上升工业化工厂数量激增,类型多样,呈现集中化倾向农业人口工业人口3、城市化城市化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方式取代农村生活方式4、(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影响(1)工业化城市化带来好处的图片:总结:生活条件改善;物质更丰富;生活更方便;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等(2)看一段工业化城市化带来危害的图片:思考:城市化带来了哪些不好的影响?总结: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出现“城市病”,工业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胀以及环境恶化等6、(小组讨论):人们应如何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总结:理性科学地对待,顺应其发展,要爱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好城市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等。
三、本课小结四、课后延伸: 假设你是海盐县长,海盐出现了下列问题:人口集中,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大气污染。
请你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五、作业:作业本相关题目。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7.3资本主义的扩展教案3新人教版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第三课时俄国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16——19世纪俄国在欧亚的扩张情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认识沙俄的发展史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
中国是沙俄侵略的对象,使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美,可使国家社会变得更为和谐与有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俄国的扩张。
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导人新课提问:19世纪侵略我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俄国是怎样发展、强大、走向侵略扩张道路的?讲授新课1、说说俄国的由来?结合书上内容概括回答,培养概括史事能力。
俄罗斯封建国家是9世纪斯拉夫人建立起来的。
近代俄国是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不断兼并邻国而逐步形成的。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
2、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背景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的经济极端落后,其根源是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
虽然17世纪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农奴生产积极性很低,所以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目的为了使俄国摆脱落后的状态,成为一个近代军事强国,年轻而有理想的彼得一世开始进行改革。
改革的内容政治方面——削弱大贵族势力,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在这方面,彼得一世打破了过1去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世袭制度,选拔和任用官员惟才是举。
军事方面——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欧的文化技术;改进军事装备。
开办各类军事学仪,建立和扩大海军。
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从而保护了工商业的发展。
文化教育方面——简化斯拉夫字母,创办报纸,建立科学院,推行学校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拟以参观交通博物馆为主线,通过交通工具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让学生体味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归纳分析事物及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事例分析,说明历史上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3.通过过去交通工具、现在交通工具、未来交通工具的比较,感受事物发展的趋势,并能说明这种变化的根源。
4.结合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形成初步的“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学生从现实出发,通过列举交通工具的变化,感受工业文明的进步。
学习难点:理解科技发明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积极学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前几天在上网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幅图片。
当时,我就产生了困惑,不知道图上的物品可以用来干什么?今天我把它带来了,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好吗?
(幻灯)到底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它的发展历程。
原来它是最初船的雏形,是用来渡水的工具。
你猜对了吗?
(幻灯)这些图片是我在访问英国交通博物馆的网站时发现的。
他们那里还有好多非常有意思的资料。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次网上旅游,参观英国交通博物馆,好吗?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五张图片是我在两个不同的展区发现的,你知道工作人员是如何分类的吗?(学生回答)
没想到咱们同学这么有头脑,的确前面三张图片收藏在《农业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个展区。
如这位同学所说,在农业社会里,人们已经能够借助一些力量来用于出行,除了独木舟、帆船外,你们知道当时人们出行还有哪些交通工具吗?(学生回答)讲的很好,在农业社会里,人们除了自身的力量外,还能够借助畜力和风力、水力等一些自然力用于交通。
与自己步行相比,你们觉得后面几种交通方式有哪些优点呢?(学生回答)
看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真正引起交通方式变革的并不在这一展区。
我们抓紧时间进入下一展区吧?──工业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
与农业社会相比,你们知道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新型交通工具吗?(生答:火车,汽车,飞机)在博物馆的这一展区,它们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展厅。
如果按它们出现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我们今天的参观路线,大伙认为我们应该怎么走呢?(学生回答)
我们先运用电脑的搜索功能把各展厅中所展示的各自最古老的交通工具调出来,仔细研究一下好吗?成功了。
到底汽车、火车、飞机它们出现的次序是怎样的呢?这跟它们一开始使用的动力有很大的关系。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你能说出它们各自分别采用了什么动力?这跟当时哪项发明有关?
最早的火车以蒸汽为动力,汽车和飞机以内燃气为动力,所以我们今天的参观路线是火车厅、汽车厅,最后是飞行厅。
请大家注意,在每一展厅都有智力陷阱,要回答一道题目才能往下走,我们还去不去了,大家有信心过关吗?
火车厅:为什么最早的蒸汽机车叫火车?(提示:家里发煤饼炉时,烟囱里除了冒烟之外,还会出现什么现象?)原来火车的得名是根据它使用煤燃烧时的特殊现象而来的。
好,顺利过关,进入下一展厅──汽车厅。
汽车厅: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几位同学都讲得很好。
人类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与蒸汽机相比,内燃机无论在燃料和功效上都进步得多了。
这说明科学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前面两关都没有把我们难倒,大家就一鼓作气进入最后一关,好吗?
飞行厅:飞行厅里好热闹啊。
原来它们正在庆祝人类航空飞行一百周年,叫我们赶上了,真幸运。
我们还是来看看最后一题吧。
这一道需要我们同学动手了,这是几张人类探索天空时具有重要意义的照片,请你们贴在相应的年代尺上。
看来这题有点难度了,要小组讨论一下,用集体的力量过关了。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抓紧啊。
(学生讨论)
(1903 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飞机、1908冯如发明的中国第一架飞机、1930第一架商用波音飞机、1961年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1969年第一次登月照片、1986年第一个太空空间站“和平号”,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
)
完全正确,恭喜过关。
咱们同学真不简单,课外知识蛮丰富的。
回顾百年航空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探索的空间也在逐渐的扩大,从天空到月球,乃至更遥远的地方。
在任何时候,人类都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
在发明蒸汽机和内燃机以后,你们知道在利用动力方面,科学家又有哪些成就?在工业革命的后期,人们又发明了电动机,利用了电力。
现在我们还能利用太阳能、磁力、核能力等等。
看来科学的探索真是永无止境。
到这里为止,我们的参观已经过了一大半了,我这里也有个问题要请教大家了。
火车、汽车和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影响?这里有一些参考资料,也许对大家有帮助。
铁路在印度将真正成为现代工业的先驱。
──马克思谈印度铁路的发展
随着铁路的延伸,又有很多人开始向内陆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迁移。
如此,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自远古起,人类一直以坐马车、骑马或乘帆船所需旅行的小时数来表示地方之间的距离。
但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过了地球。
──历史学家的看法
(学生谈看法。
总结得出交通工具的出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世界的联系加强等结论。
)
的确,在工业革命时期,这些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交通领域的变革仅仅是工业革命滚滚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在工业革命中,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对社会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冲击,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奠定了现代生活的基础。
听说在上课前,我们同学就已经成立了小分队在其他领域寻找工业文明的足迹,反正参观得也比较累了,我们就休息一下,听听各小分队的汇报。
(小组从生产、饮食和医疗、体
育和休闲、通讯方式、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准备,找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由于何种科技进步造成的)。
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可能我们自己平常也不会注意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打下基础。
只有科技的进步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
回顾历史,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去,科技领域也在不断的创新。
休息好了,我们就进入交通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区──未来社会的交通工具。
让我们一起勾画心中的蓝图,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学生畅想未来的交通工具)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你们的想法给老师我也有很大启示。
我建议你们课后把自己的创造整理一下,寄给有关部门。
但是,我们说要把想象变成现实,还要靠平时知识的积累。
不仅在交通领域,祖国的明天还等着我们去创造。
在感受科技进步带来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加倍努力,打好知识的基础,为未来的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课堂反思
在课堂设计中,我把整节课用参观交通博物馆来串联,分农业、工业、未来三个展厅相对比较顺畅。
在上课那天恰逢圣诞节,所以用圣诞老人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
在课题一开始的时候,用原始渡水工具的图片让学生猜猜看,一下子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起来了。
在参观博物馆各展厅时,让学生担任导游,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他们,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工业社会的交通工具》这一展厅中,一般学生有可能难以区分汽车和火车出现的先后顺序,其实只要认清两者的制造原理,前者依靠内燃机而后者则是蒸汽机,问题就迎刃而解。
在飞行厅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的环节,一方面可以考考他们平时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激发其对人类一百年来探索天空不懈努力的敬意和有关中国事例的民族自豪感。
在实际上课时,由于不在新教材的实验班上课。
学生突然接触到这节课知识点,没有前面一系列的知识作铺垫,所以某些环节上学生发挥不是很理想,还有待于继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