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人教版.doc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
型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让学生体会如何通过
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的方法:棋盘法 )
A.81%、18%、1%
B.45%、40%、15%
C.18%、81%、1%
D.45%、45%、10%
第3题: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其中女性正常190 人,色盲基因携带者8人,正常男性182人,色盲18人, 则色盲基因频率为 ? (列式,不需计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位基因及基 因频率的概念)
35
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句
1、细胞内含有几个同源染色体,就含几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含有几个相同 的等位基因,就含几个染色体组。 2、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而生殖细胞不一定。 3、只要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均是单倍体。 4、关于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两次传粉,第一次传粉是是杂交得到三 倍体,第二次传粉是为了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5、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茎叶花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未 处理的部分,如根部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6、中国荷斯坦牛是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牛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和选育逐渐 形成的优良品种。 8、不同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病毒(基因突变)原核生物(基因突变) 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0
8、
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1、结合左图猎豹追捕斑马的例子思考: 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当中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 来?为什么? ?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 为什么?
2、右图中两种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21
其它插图
基因突变
22
其它插图
基因重组
23
其它插图
多倍体的特点及育种
24
其它插图
21三体综合症的病因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 生物 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标题: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一、引言高中生物必修二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课程,涵盖了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本教材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材内容1、遗传学部分: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孟德尔遗传定律、DNA复制和基因突变等知识。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并辅以实例,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细胞生物学部分:本部分主要讲解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过程。
通过观察细胞内部结构的插图,使学生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材还设置了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细胞的基本生理活动。
3、生态学部分:本部分着重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通过丰富的生态案例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图表、实例和实验,进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复习与总结:定期进行阶段性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习建议1、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2、多角度学习:除了教材内容外,学生可通过网络、科普书籍等途径获取更多生物学知识,拓宽视野。
3、实践应用:学生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健康饮食、环保行动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交流与讨论:学生之间可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进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材内容全解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材内容全解新人教版必修2【教材内容全解】Array要点一染色体1.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右图中的1与2,3与4分别是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不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如右图中的1与3,2与4,1与4,2与3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联会与四分体(1)联会特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是指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上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1与2组成一个四分体,3与4组成一个四分体。
(3)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3.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指连在同一个着丝粒上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与a′,b与b′;非姐妹染色单体是指不同着丝粒上的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与b(b′),a′与b(b′)。
要点二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2.每个细胞中核DNA、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例1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C例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细胞质分裂③联会A.③④①②B.C.③①②④D.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答案:A要点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2.分裂图像的比较3.曲线的判断主要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四种曲线的比较。
(1)判断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曲线:看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在同一直线上(数量不变)的为有丝分裂(图3与图4),不在同一直线上(数量减半)的为减数分裂(图1与图2)。
高中生物单元教材分析-必修二第二单元
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
体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
难点:
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
关键:
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精子形成过程的探讨、精子形成过程的讲解、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巩固总结、练习。具体到每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部分,先展现“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配子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再通过提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复习细胞有丝分裂并猜想配子是经过何种分裂形成的。最后,教师可介绍减数分裂发现简史,激发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兴趣。“精子形成过程的探讨”部分,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学生已学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具备学习“减数分裂”的方法。所以“模型构建”活动前移,包括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型构建和“减数分裂”的模型构建两部分,这样利于学生比较两种分裂过程的异同
2、本单元的价值:
本单元的地位有:(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隶属于人教第2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本章是“在第1章引导学生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寻找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也就是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进行编排的;(3)本章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与《分子与细胞》。
单元目标
揭示生命延续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 据统计,历年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学生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亿过程、没有分析结果。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中减数分裂的显微照片标明卵放大倍数,替换了照片,写明了分裂时期,旧教材六张照片,新教材8张照片。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课标与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课标与教材分析一、课程具体目标《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1.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本《标准》内容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地生活。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同样应当体现内容标准的这些思路,并且应当进一步落实。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
遗传与进化目录致教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教材分析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材分析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案例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教材分析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案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材分析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案例{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
本章内容将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
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分离定律。
3.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能力方面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是本册书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本章题图创设的画面很容易把学习者带入140多年前的意境中:在书写着孟德尔数学计算手迹的底图上,叠加着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年轻时的肖像,古旧的淡黄底色,无形中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是一本广泛应用于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教材,它的编写严格依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深入浅出,是一本优秀的生物教材。
本文将从教材结构、内容分析、优缺点和教学建议等方面对这本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结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为六章,分别是遗传学基础知识、遗传变异、进化理论、基因和染色体、遗传与疾病、生物多样性。
这六章内容涵盖了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规律、基因的本质和作用、生物进化等核心知识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二、内容分析1.遗传学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为后续的遗传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2.遗传变异: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进化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
4.基因和染色体: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基因的本质和作用、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5.遗传与疾病: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遗传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措施,让学生了解遗传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6.生物多样性: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原因和保护措施,增强学生的生物保护意识。
三、优缺点1.优点: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全面,语言简洁明了,配有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教材还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2.缺点:教材在一些难点内容的讲解上仍显不足,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过程解释不够详细,可能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此外,教材的习题部分相对简单,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可能有所限制。
四、教学建议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通过举例、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和过程。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从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教学难点细胞学说的意义。
(三)编写思路本节的主题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教材并不是从“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来展开内容设计的,因为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在高中第一课中,教材编写的重点放在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内涵上。
基于这样的设计,教材在两个方面呈现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内涵:细胞学说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前者主要说明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是细胞构成的;后者说明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多细胞生物中各细胞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两者共同说明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教材先直接呈现了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活动,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然后花了不少篇幅说明了细胞学说的重大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教材这样编写,希望学生不仅知道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还能通过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知道这一学说是如何形成的,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重大意义;同时,认识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材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1)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结构上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打破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使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生物学科获得了共同的基础,催生了生物学走向统一;(3)使生物学的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4)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面学习和理解进化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1,2,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教学(生物)王祖喜(20144616009)摘要:本文对人教第二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主要从教材内容、目标体系、重难点、教学建议、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也有所侧重。
目的在于让自己初步掌握教材分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文本最后部分也对这次教材分析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材分析;基本要素和方法;1教材内容分析《遗传与进化》一书是以人们对基因的发现、研究和应用历程,即遗传学发展史为主线编写的。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隶属于“基因的发现”部分;“基因的研究”部分有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的应用”部分包括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由此可见,教材的编排不仅符合课标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现象-本质-现象”的认知规律。
1.1本章概述1.1.1本章地位结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和教科书内容编排的顺序,本文确定出本章的地位有:(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隶属于人教第2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本章是“在第1章引导学生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寻找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也就是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进行编排的;(3)本章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与《分子与细胞》第六章有关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的内容有联系;(4)是本模块“基因研究”部分的首章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1.1.2本章作用与上同理,本文确定出本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生物通过生殖和遗传实现生命延续和种族的繁衍,通过进化形成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实现生命的发展。
在本章中,选取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内容,目的在于揭示生命延续的细胞学基础;学生再次体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领略科学家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像的创新思维品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杨鑫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
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
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2。
1、生物的遗传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
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
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10篇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
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
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
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
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
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
生物教案教材分析模板高中
生物教案教材分析模板高中
教案主题:生物教材分析
教科书名称:高中生物教材
教科书版本: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
教学内容:生物教材的内容分析
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
1. 教材总体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哪些章节和内容?
2. 教材的编排是否合理,有无遗漏或冗余的内容?
3. 教材的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顺序是否清晰?
二、知识点分析
1. 教材中涵盖了哪些重要的生物知识点?
2. 这些知识点是否贴合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要求?
3. 是否有涉及到最新的生物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
三、实验与探究活动分析
1. 教材中是否包含了实验和探究活动?
2. 这些实验和探究活动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3. 实验和探究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四、教学资源分析
1. 教材附带的多媒体资源和辅助教材是否丰富?
2. 教材中是否包含了适合不同学生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差异化教学资源?
3. 教材的配套资源是否能够辅助和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
通过对生物教材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教材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2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教材分析
生物进化的教学策略一、教学目的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 知道)。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B 识记)。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B 识记)。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B 识记)。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B 识记)。
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3)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2.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一节,教学时间为2课时。
第1课时,首先讲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然后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的观点第2课时,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关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基本观点。
通过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为学生继续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不宜系统阐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而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挂图、幻灯或影视片,或者阅读课文的有关部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有关课文或教学资料的分析,明确变异、选择和遗传三因素各自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这部分内容,是第1课时的教学重点,其中的“基因频率则是教学难点。
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依照下表剖析课文中列举的实例,突出种群在时空条件、组成、数量、生殖和遗传组成上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从而形成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基因频率是通过抽样调查法获取的,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另一种是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课文中介绍的是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种计算方法,随机抽取的样本假设为100个,故容易误解为是通过基因型频率来计算基因频率。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材分析〗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说出细胞呼吸的类型。
2.描述线粒体适于进行有氧呼吸的结构,说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3.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阐明细胞呼吸的实质。
4.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三)编写思路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酶、ATo葡萄糖分子经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ATo或30 mo,相应地,教材在关于有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特点的“思考·讨论”中,将储存在ATP中的能量数值更新为“97728 J”。
1。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3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材分析〗
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糖类的种类和作用,阐明糖类既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举例说出脂质的主要种类和作用。
3.举例说出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4.关注糖类、脂肪等的过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在改进自己膳食习惯的同时,向他人宣传健康饮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1)多糖的分子结构及作用。
(2)脂肪的分子结构及作用。
(3)糖类与脂质的相互转化。
(三)编写思路本节教材包括细胞中的糖类和细胞中的脂质两部分内容。
在“问题探讨”部分设计了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需要添加葡萄糖的情境,让学生讨论葡萄糖的作用;讨论题第2问是:在培养脂肪细胞时,即便培养基中没有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也会出现油滴。
这说明什么?两个问题,一个指向糖类在细胞中的作用,另一个指向糖类与脂质的转化。
因此,这一情境可以贯穿这一节的两部分内容的教学。
学生对于糖类、脂质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但是,所知道的又不完全准确,因此,教材关于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介绍,都力求结合学生的经验,结合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切人。
关于细胞中的糖类,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引入学习,结合学生所认为的“糖是甜的”这一认识设问,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建构关于糖类的科学概念,学习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关于细胞中的脂质,教材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肥肉、植物油就属于脂质开始介绍;在“脂肪的作用”讨论活动中,又强调要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和讨论,都是力求结合生活经验,拉近有关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在本节结尾,安排了总结性内容——关于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
这部分内容与前面的“问题探讨”相呼应,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学生理解糖类和脂质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基础,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细胞中物质变化的复杂性和有序性。
本节教材在介绍糖类和脂质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健康。
高中生物单元教材分析-必修二第一单元
重点、难点 与关键
难点: 领悟和运用科学方法
关键:
数学方法的运用、 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教学方法和 手段的设计
1、按科学史的发展线索来安排的, 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减数分裂的 知识, 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 学会从现象到本 质的认识论方法, 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 勇于创新、 勇于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 形成生物进化
观点”。
1、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领悟和运用科学方法
单元目标
2、在逻辑推理(如归纳、 演绎、 类比) 的训练、 数学方法 的运用、 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重点: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教材 的主题内容 与价值作用
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 会受到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 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本单元的价值:
本单元“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了解遗传和变异规
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
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我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
点,实行竞争机制,一周一小评,两周一大评。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生物的遗传 第二课时: 生物的遗传 第三课时: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第四课时: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第五课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其他
……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 7 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该部 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 指 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 用下的定向改变, 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 立统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 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 之后的发展, 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而且 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杨鑫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
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2.1、生物的遗传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
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
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3.《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意义和价值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结合“具体内容标准”和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内容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3.1、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必修模块“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这是课程标准对必修模块内容的知识教育价值所做的高度概括,它明确指出了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生的认知对象是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对这一认知目标的达成,三个必修模块各有其独特的作用。
本模块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和变化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也可以说是从基因的角度来达成上述认知目标的。
(如图1所示)3.2、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课程目标确定的能力目标包括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尤为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领悟和运用科学方法,对于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而不同模块在科学方法教育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侧重点。
本模块在科学方法教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本模块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这一表述明确指出了本模块在科学方法上的侧重点。
假说一演绎法的内容主要安排在本模块中,特别是在教材《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两章。
模型方法也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构建,如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本模块侧重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构建,如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和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数学模型;《稳态与环境》模块则进一步练习各类模型的构建。
同其他两个模块一样,本模块的科学方法教育既有侧重点,又是全方位的。
通过科学史的介绍和探究活动的安排,学生可以在逻辑推理(如归纳、演绎、类比)的训练、数学方法的运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价值本模块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十分丰富,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表述,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3.1、对立统一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本模块有助于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
此外,、本模块还涉及生物的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从遗传角度看,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从进化的角度看,所有生物都有着共同的起源。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对立统一的观点都是十分重要的。
3.3.2、生物进化的观点本模块对学生进一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生物进化的知识,但由于遗传学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对生物进化的原理有深入的理解,生物进化观点的建立还处于初级水平,面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还缺乏鉴别能力。
本模块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较深入地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巨大贡献和局限性也做了辩证的分析,这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确立生物进化的观点,提高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甚至伪科学论调的鉴别能力。
3.3.3、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本模块教材中介绍了许多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比如孟德尔热爱科学、锲而不舍、敢于独立思考的精神,摩尔根尊重科学、勇于自我否定的精神,达尔文既能挑战传统观念,又能正视自己不足的精神,等等。
这对于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助益。
3.3.4、科学技术价值观课程标准指出,本模块“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体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教材中介绍了DNA指纹技术在刑侦和亲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遗传学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基因工程的应用等内容。
实际上,教材中有关反映科学技术价值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大致可以归纳为下图(图2):4.教学过程的建议(以第一章第一节为例)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第1节分离定律3课时(含活动)第2节自由组合定律3课时复习与小结 1课时2.教法建议(1)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重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显性相对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史的发展线索来安排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和推理,通过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明白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突破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活动对学生理解掌握孟德尔定律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学生理解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雌雄配子受精时是随机结合的。
(2)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教学重点是: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难点是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在已掌握的分离定律知识基础上,可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涉及到的二对性状分别拆开,一对一地进行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从数学角度分析并得出(9:3:3:1)是(3:1)2的展开式。
由此推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也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结果。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不知道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情况,要理解好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有相当的难度,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尽量直观地展示多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的行为,并让学生充分讨论,理解孟德尔假说的意义,也为下章学习减数分裂打好一定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