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篇一课文很长,很美,很深,这样的课文对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初教此文的教师来说,也同样如此。

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语段,如第5节,如第7节,可惜没有要求背诵,只要求背诵较后一节,这节当然好,但前两节更好,因此我也要求学生背诵了。

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树“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让人无法想象这一“不可思议”的生存奇迹。

读后震撼,但与生活实际却很远,学生怎么能感悟?还是开门见山,循着我的感受入手吧:“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谁读了此文,不也会“哦”几声呢?那就在学课文的时候一起“哦”几声吧。

为什么?为柳树独特刚毅的外形,为柳树生存环境之无法想象的艰难,为柳树生存的奇迹,为柳树超乎想象的毅力与韧劲,为柳树傲然于世的气概……“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树在我们一般人的眼里以“柔”著称,但在不一样的环境里居然可以如此刚强坚韧,环境造树之必然啊!直奔第5节,三句话,写了树阴、树干和树叶:一句一句地读,树阴如此之广,百十余平方米;树干如生铁锭般坚硬;树叶却是深沉苍郁的;这样的一株粗实坚硬的柳树真是“奇迹”!感悟“撑立”,支撑着站立,多不容易呀!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要说一站就是多少年了,就是一天一个月都难,一年也绝不可能,寸草不生,更何况一棵柔柳呢?它要接受持久干旱与严酷寒冷的挑战,它要接受虐杀生灵的风霜雨雪的打击,它要接受铺天盖地的雷电轰击的灭顶之灾,可它居然一次一次地起死回生了!“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却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荫”,九死一生的柳树啊!那是怎样的“撑立”?我们不难道要“哦”吗?这“一株”中,我们看出了什么?一种奇迹,一种精神,一份傲骨,一份希望!《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较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优秀10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地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

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

全文共9个自然段,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战线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贺知章的《咏柳》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三.学习写字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故事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进行思辨和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青海高原一株柳》故事的课件资料。

2.给学生准备好互动讨论的问题。

3.准备好学生小组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首先介绍青海高原的植被和气候特点,然后引出故事《青海高原一株柳》。

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青海高原的照片和植被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青海高原有什么特别的植物吗?”Step 2 导读Step 3 阅读教师放映一段音频,学生跟读整篇故事。

然后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如:主人公是谁?他是怎么到青海高原的?青海高原有什么特别的植物?Step 4 分析教师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含义。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并在小组内讨论和归纳。

Step 5 创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新的结局,比如:如果故事中的柳树被砍倒了会怎样?学生用自己的创作补充完善故事。

Step 6 展示学生通过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7 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动。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反思并交给教师。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特殊植被和环境,并理解了故事《青海高原一株柳》所传达的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

通过讨论和创作活动,学生表达了自己保护环境的意愿,并通过课堂展示互相激励。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教师在故事导读和问题提问环节的时间掌控上还需加强,应适当控制节奏,切中要害。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14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停歇可稳定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深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重难点:重点: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火焰。

难点:能基本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教具准备:制作教学内容呈现课件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读课文,初步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板书:柳】同学们,看到这个字,想到写柳的古诗了吗?【可带学生回忆贺知章的《咏柳》】2、补充:白居易还有一首《杨柳枝》也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

【出示,师念: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3、师: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

很多文豪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柳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有着一种独特的美。

常使得有情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4、【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相机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冻土。

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环境,再读读这个题目,你有了怎样的疑问或想法呢?5、过渡啊: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初读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5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初步感受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强大生命力。

3、理清__的脉络,知道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通过课堂语言实践,逐步培养语言领悟的深刻性和正确性。

教学重点:通过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长的神奇及作者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赞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力量,一种了不起的力量。

(出示课件:小草顶开巨石、悬崖边上的树)课件旁白:柔弱的小草,为了生长竟能顶开身上的石块。

光秃秃的悬崖峭壁上竟长出了繁茂的大松树。

同学们那顽强的小草和松树是多么的了不起呀,今天咱们所要学习的课文里也同样有着这样一株不同平常的柳树,大家想熟悉它吗?请翻开课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版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熟悉青海高原上那株了不起的柳树吧。

(1)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课文比较长,词语丰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2、读书莫放“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来?)(1)出示词串: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粗实坚硬苍郁深沉艰苦卓绝起死回生顽强毅力韧劲(2)读词语点名读齐读(5)(3)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除了这些之外课文里里还有哪些不懂的请提出来。

(认真预习,是学好课文的一个要害)(6)(4)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组的词语分别描写柳树的什么?第一、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

第四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

(5)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生长环境(3-4)外形独特(5)精神顽强(6-9)(10)b、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1)那么同学们,第一、二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作者看见柳树的感受)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从学生回答引入“平常”与“神奇”并相机版书,同学们有的说这株柳是极其平常的,而有的说这株柳又是神奇的(教师版书),照这么说的话,这株柳树就是一株既平常而又布满了神奇的柳树喽?为什么这么说呢?(引导学生说出)《假如这株柳树长在平原,长在水边那它就是一棵极其平常的柳树,可假如它长在青海高原就显得非常的神奇》。

青海高原一株柳备课设计方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备课设计方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备课设计方案引言《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描绘高原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的散文,通过一株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展现了高原环境的严酷和生命的顽强。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散文,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备课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青海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高原植物的生存状态。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3. 写作手法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比喻、拟人等手法表达主题。

4.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对生命顽强和自然伟大的赞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文章背景和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题进行讨论。

3.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海高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调和节奏。

3.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风格,写一篇短文。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发言材料,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2. 辅助材料青海高原的图片、音乐等。

3. 写作工具笔、纸或其他写作工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

2. 朗读能力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3. 写作水平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品味重点词句,感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一、回顾环境导入:1、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2、竟然能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这么一株柳树!就让再次我们走近这棵神奇之树!指名读第五小节。

说说这株树留给你的印象。

二、比较体会精神:1、文章要赞颂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却写了家乡的柳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运用对比,突出青海高原柳树的顽强)2、速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找出家乡柳树和高原柳树形成鲜明对比的地方。

(1)阿娜多姿与粗实坚硬(2)风情万种与苍郁深沉(3)极易生长与极难生长(4)一簇簇与一株这些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3、朗读这小节最后两句话,理解其含义。

4、师:面对这样一棵柳树,难怪作者会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想象感悟释疑:(六、七自然段)导语:师:柳树这样的高大粗壮,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手掌用力就是撑。

它为什么要用力地努力地站着呢?因为它要去面对、忍受、克服如此恶劣环境所带给它的一切,如果不“撑”那么它将——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想象,感受一下这株柳树在高原上撑立的艰辛。

1、师:你从哪里看出它撑立的不容易?拿出笔来,把它面对的困难、经历的苦难划下来,想象它苦苦支撑的情景,在书边上写写你的读书感受,做做批注。

2、交流(1)苦难:干旱——严寒——风雪——雷电师: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高原柳”的外形特点和它的成长历程两方面具体感受这株柳树的神奇。

2、通过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高原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深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做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背诵一首写柳的古诗。

砸金蛋,按要求表演。

(请学生上黑板展示)二、指明让学生读课题,揭示教学目标。

1、想一想,如何读课题,可以向大家呈现出你初读课文时的感受和认识?(指明读)2、请学生上黑板拆开“礼包”,然后请同学们跟他一起小声诵读教学目标。

(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还具体的感受了青海高原环境之恶劣,知道在这高原上生长着一株神奇的柳树。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株柳,从它的外形特点和它的生长历程去具体的感受一下这株柳树的“神奇”,从而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神奇三、自主研读,交流共享,体会感悟。

活动一: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高原柳的形态,感悟这株柳树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外形)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语文书,仔细默读文章的第五自然段, 然后用横线勾出作者描写柳树形态的句子?2、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关注,请把它们圈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交流感受,每个组推荐一个声音洪亮的同学作为这次小组展示的代表。

4、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5、展示交流,着重理解“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生铁铁锭”、“巍巍然”、“撑力”等词。

(板书:巍巍然)6、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第五自然段。

(词语有温度,言语表心声,要求学生把词语读好。

)(小结:这株柳树神奇的原因之一:高原如此荒凉贫瘠,环境如此恶劣,这株柳却生长得如此高大粗壮,如此枝繁叶茂,真是神奇啊!)(过渡:同学们,你看,作者就像一位画家,他把文字当成了画笔,既给我们勾画出了这株柳树整体的形状,又给我们描绘了这株树局部的色泽,寥寥几笔就给我们勾勒出一株巍巍然的柳树。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具有青海特色的地方故事。

通过讲述一株柳树的成长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本次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其寓意。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形式对故事进行分析和思考。

3.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造,写出自己构思的故事。

教学材料:1.《青海高原一株柳》原文2.阅读理解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3.笔和纸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青海高原的照片和简单介绍青海高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次教学主题。

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柳树的生长视频,让学生对柳树有初步印象。

第二步:阅读故事教师将《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文章分段让学生阅读,同时适当让学生自读。

读完之后,教师简要讲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寓意。

第三步:阅读理解题目教师将准备好的阅读理解题目发给学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约为15分钟。

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答案并在学生完成之后进行答案的讲解。

第四步: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答案,并共同讨论和解决不同意见的问题。

第五步:发挥想象力,创作故事教师要求学生结合《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写一段自己构思的故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来帮助学生思考故事的构思。

第六步:展示和分享学生完成自己的故事之后,可以把故事进行汇总,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到两个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七步:总结教师对本次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故事的主旨和寓意,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思想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实地观察柳树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青海高原柳树的形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第一篇课文,本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本文共9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写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

第二自然段话锋一转,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树。

第三四五自然段,给我们展示了一株巍巍然挺立于高原之上的柳树,以其独特的形象,给荒芜,苍茫的青海高原带来了一方独立的风景,给人以生命力量的震撼与感召。

第六七自然段,通过作者的猜测和想象,演绎了这株柳树如何在高原严寒与雷轰电击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坚贞力量与不屈的生命力,第八九自然段通过与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相比较,赞扬了高原之柳没有抱怨与畏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全部身心之力生存下来,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其一,1.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过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平时的训练,从整体到局部,从粗读到细读,多次对文章品味,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行精神世界的互通。

这不是一日之功,与任教教师平时长期的培养与熏陶密不可分。

其二.学生已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语言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其三,.学生已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由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留下了灵动、充分的空间,因此学生能够在高质量的对话实践中,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4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4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4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3.让学生了解柳树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柳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教学准备:1.高原柳的图片和资料。

2.学生小组合作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高原柳的生长情况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新课的主题。

Step 2:学习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10分钟)1.展示高原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柳树的生长环境,对比其他树木的生长环境的差异。

3.介绍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如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发达的根系等。

Step 3:小组合作观察柳树(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名组长。

2.给每个小组发放观察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铅笔等。

3.小组成员合作观察周围的柳树,记录下柳树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并在观察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Step 4:小组汇报观察结果(15分钟)1.按照小组的顺序,组长将观察结果进行汇报。

2.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可以提问或补充观察结果。

3.教师对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柳树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Step 5:讨论与思考(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柳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如保护水源、固土保持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柳树,减少对柳树生态系统的破坏。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总结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以及柳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Step 7:课后拓展(10分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高原柳的短文,并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更多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Step 8: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可问学生喜欢本节课的哪些内容,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感受高原环境出发,把体会高原生活环境的残酷作为学习的基点,组织学生的阅读,利于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提高阅读的质量。

体会到这株高原柳的高贵。

作者对这株柳的感情是“无限崇敬”,感受到高原柳值得崇敬。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小黑板)课前先学: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或文章。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有关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处?3、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青海高原一株柳》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2.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基本情节和主题;3.学会运用情绪语言、描写手法等表达自己对《青海高原一株柳》诗歌的理解和感受;4.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表达。

教学难点: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高原风光的音频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高原的向往和猜测。

二、理解诗歌(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诗歌文本,了解其基本情节。

2.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诗中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样子的?b.主人公,一株柳是如何度过一年四季的?c.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或感受?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查找生词和理解诗句中的难点。

三、感受表达(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2.教师提供一些情绪词语,如“宁静、生机、自由、困顿”,让学生描述《青海高原一株柳》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3.学生根据自己的描述,形成一段感受表达的段落,并与同桌分享和讨论。

四、模仿创作(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2.教师提供一个简单的创作任务: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为题材,创作一首四行诗或一段短文,表达自己对高原或大自然的感受。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创作,并交换作品进行互评。

五、总结延伸(10分钟)1.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诗歌的总结,概括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并让学生朗读诗歌。

2.教师提问:你觉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主题有哪些?我们可以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根据课堂讨论和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读后感或评论。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穆村小学李瑞芹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全文首先用两个自然段点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从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这株柳树的巍然撑立写出其强大的生命伟力,继而猜测和想象那株柳树存活、长粗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体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毅力,接着又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从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

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文中7 个生字2、通过拓展资料阅读、画面观察、想象感悟、视频观看等手段,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意思,进而认识到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

3、通过品析、理解第3 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高大、茂盛、神奇。

4、借助画面,想象说话,感悟到一株柳生长过程的不易,命运的艰难,体会它的顽强精神。

5、通过助学案资料库中的“灞河” ,观看视频对比感悟,想象说话,体会内心,认识到青海高原一株柳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进而感悟“生命需要顽强”的人生真谛。

6、在朗读理解中初步领悟作者想象、对比的写作方法。

【学情及教法分析】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对生活于平原中的孩子来说,青海高原的自然环境是他们所不熟知的,柳树的平常与司空见惯又已成为他们意识中的惯性,如何在感悟到青海高原恶劣环境的同时,领悟到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将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023年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2篇

2023年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2篇

2023年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2篇(范例推荐)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面对生存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3、初步了解运用想象和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在面对生存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难点: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每日一读:自古以来,柳树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

读诗句,从这些诗句中你读出了柳树的哪些特点。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株与诗句中描绘的截然不同的柳树,它生长在(),那里有着——出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异常苍茫3、这株柳树竟然能在青海高原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难怪作者说:(出示)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二、研读生长历程悟神奇1、这株柳生存的环境就注定了它的成长必定历经磨难,正如书中所说“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从这两组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这株柳树的历经了很多的磨难,柳树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读出希望很渺茫,它不放弃一线希望并成就了一片绿阴,可见它的顽强,不向命运屈服,不屈不挠。

)九十九与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株柳真可谓是九死一生。

那么命运给予了它怎样的死亡之路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6-7自然段,跟随作者的想象边读边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2、交流:干旱和寒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自古以来,。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从这句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到柳树遇到的困难之大,成长之艰辛;“绝不宽容任何一条”而这株柳树却是唯一的一条活下来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一(的它)
一株————
高大、粗壮、坚硬、苍绿(的柳树)
(它————)
坚忍不拔
(它————)
永不放弃
它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课后反思:
介休市中小学教案第1页
续页
教学过程设计年月日
教师活动预设
预设学生行为及设计理念
补充修订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青海高原一株柳》。
二、柳
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柳树呢?
1、课件出示平原柳图片。
仔细看看,是他们吗?为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这株柳树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从哪里读出来的?
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这株柳树,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上。
三、青海高原
1、这株柳树生长在哪里呢?
读完后,心中有什么疑惑?
四、一株
1、作者和你一样,也是这么想的。
2、所以作者对这株柳树的生长情况做了这样的猜测。
3、课件出示青海高原图片,提炼词语。
学生感情读词语,读出青海高原的贫瘠与苍茫。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4、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读第五自然段。
这株柳树是怎么长这么大的?
课件出示句子“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读句子,读出你的疑惑。
价值观
情感态度
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教学
重点
1、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形象感悟其生存环境的恶劣,进而感受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
难点
2、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在那片)苍茫、贫瘠(的土地上)
干旱、严寒、风雪、雷电、、、、、、
锻铸了—————
2、指名回答:
高大:两合抱粗、浓密、百十余平方米、巍巍然(与巍然对比感悟柳树的高大)
粗壮、坚硬:生铁铁锭(实物认识,看颜色,摸软硬。思考文中为什么这么说?)
苍绿: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
3、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再读一读,相信这个时候这株柳树已经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齐读本段。
青海高原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青海高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套读最后一段:我不抱怨命运、、、、、、、、
配乐:‘阳光总在风雨后’
③“多少、又、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读出了什么?
想象:当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来临,这株柳树快要撑不下去时,它又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所以它经历过——-
冻死过————
经历过————
被劈断了———
经受过————
却能够————
联系第五自然段朗读。
这株柳树——,是因为它经历过——-
冻死过————
经历过————
被劈断了———
六、心中栽棵柳
2、其中有两个数字大家注意了吗?从中体会到什么?
3、课件出示柳树图
5、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同学们,让我们在心中栽下这株神奇的柳树,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当面对困难时,我们也会这样做:
书中有对这株柳树的描写,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这株柳树究竟是什么样子?
不光柳树,别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知道青海高原的干旱和严寒有多厉害吗?连续两个季节不下一滴雨,平原水边的柳树受得了吗?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平原水边的柳树受得了吗?太神奇了!
师相机问:什么是锻铸?是什么锻铸了这株柳树?
五、青海高原一株柳
当这株柳树在苦苦撑立的时候,那些平原柳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灞河的柳树给予作者的是浓浓的思乡情,但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给予作者的是什么?
经受过————
却能够————
学生两段结合起来读。
1、学生想象
2、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读完后,你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读句子,做树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这是一种对比的手法。
学生回答
1、读第九自然段
九十九、一
引导学生把板书组织成一首小诗,配乐朗读。
4、面对着这样一株柳树,我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指名学生套读。
章节首页
介休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11年10月24日
章节
课题
课时
第二课时Hale Waihona Puke 主备教师张海玲
参与备
课教师
授课
教师
张海玲
课型
新授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
感悟实写与虚写。
过程
方法
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读课文6、7自然段。
读完后,你有什么话想说?
(柳树很坚强。它活下来很不容易)
3、拿起笔,一边默读一边用笔勾画出从那些地方看出柳树活下来有多么的不容易。
4、组内说一说。
5、全班反馈,朗读相关句子。
①、恰、幸好
②、只有、这一株、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绝不宽容、奇迹般
想象此时你就是那株柳树,当你看到身边的那一株株柳树都倒下的时候,你会怎样鼓励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