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重点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复习重点
眼科学是研究眼部疾病和视觉功能障碍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则是把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用于诊断和治疗眼科疾病。

以下是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复重点:
1. 中医眼科学基础
- 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眼睛的五脏联系及经络系统。

- 中医对眼部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证候分类。

- 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

- 常用的中药治疗眼科疾病的方剂和药物。

2. 基础眼科疾病
- 眼外伤和眼疾的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 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原因、检查和矫正方法。

- 眼睑疾病的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如睑内翻、睑外翻等。

- 眼球运动障碍和斜视的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等常见眼科疾病的方法与原理。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视网膜病变等慢性眼病的方法。

- 针灸、推拿和中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4. 常见眼科手术
- 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 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 眼部整形手术的种类和适应症。

以上是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复重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 张亚南.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 吴德力, 丰元. 中西医眼科学[M]. 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14.。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第一章1.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2.奠基时期(隋代~唐代)3.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5.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第二章1.眼球壁的组成有哪些?角膜、视网膜的生理特点有哪些?黄斑及视乳头的解剖特点?2.眼屈光间质包括哪些?房水产生及循环?晶状体如何参加调节?3.视路概念?包括哪些组成?典型的视交叉及视束损伤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4.眼附属器由哪些组成?结膜几种充血为何?眼外肌支配的眼球运动情况?5.视网膜内层及黄斑的血供为何?睫状神经节在手术中的作用?第三章1.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第四章1.直接和间接与母系相连的经脉有哪些?2.与目内、外眦发生联系的经脉有哪些?第五章1.六淫致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2.五脏病变对眼的影响?第六章1.什么是五轮学说,举例说明五轮学说的临床应用?2.解释内障及外障眼病,说明他们的特点?第七章1.眼科的常用内治法有哪些及适应症?2.眼科常用的外治法及特点?3.掌握下列眼科常用方剂:加减四物汤、除湿汤、生蒲黄汤、石决明散、驻景丸加减方、新制柴连汤、驱风散热饮子、除风宜损汤。

第八章1.简述针眼辨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2.胞生痰核与针眼的鉴别要点是什么?3.椒疮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是什么?并发症和后遗症有哪些?4.简述睑弦赤烂辩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5.试述上胞下垂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第九章1.漏睛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常用外治法有哪些?2.漏睛对目珠有何危害性?3.流泪症、漏睛及漏睛疮怎样鉴别?第十章1.暴风客热诊断要点是什么?2.试述天行赤眼的临床表现和预防隔离。

3.天行赤眼的辨证论治应注意什么?4.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暴翳三者鉴别要点为何?5.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及天行赤眼暴翳的病名含义及西医病名。

第十一章1.聚星障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中医辩证论治。

2.花翳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3.凝脂翳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第十二章1.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包括理法方药)。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一、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首次使用了眼的一些重要解剖名词二、奠基时期(隋代-唐代):《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三、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北宋,将眼科从耳目口齿科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叆叇:即眼镜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

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5、房水流出的途径:经瞳孔经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血循环产生的房水↙↘眼静脉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少部分虹膜吸收↑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5mm。

中医眼科重点

中医眼科重点

1北宋元丰年间,中医眼科发展成独立的学科2眼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眶蜂窝组织炎引起头疼,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3眼球内容物从前向后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4当光线直接照射一眼瞳孔时,引起两眼瞳孔均缩小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眼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对侧眼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

眼近视时瞳孔缩小,并发生调节和集合的作用,称为瞳孔近反射。

5五脏化生五液,肝化液为泪。

6视力: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应黄斑的视功能,分远视力与近视力。

7眼科常用的传统外治法:劆洗法,钩割法,熨烙法,角巩膜割烙法,针法。

8睑弦赤烂相当于西医学的睑缘炎。

临床上将其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9漏睛疮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泪囊炎。

10脓漏眼:脓漏眼是以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壅肿,眵多如脓,易引起黑睛生翳溃损为主要特征的眼病。

11脓漏眼的预防和调护:(1)宣传性病防治知识,严格控制性病传播,淋病性尿道炎,阴道炎的病人患病期间禁止到公共游泳池游泳,饭前便后要洗手。

(2)对患有淋病性尿道及阴道炎的病人要隔离,彻底治疗,与患眼接触的医疗器械须严格消毒,若单眼患病,应用透明眼罩保护健眼。

(3)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滴用1%硝酸银溶液或抗生素眼液以作预防。

12天行赤眼多发于夏秋季,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

本病多因猝感疫疠之气,疫热伤络,或肺胃积热,肺金凌木,侵犯肝经,上攻于目而发病。

13瞳神紧小临床表现:(1).自觉症状:突发眼珠疼痛或胀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症;或伴关节酸楚疼痛等。

(2).眼部检查:视力不同程度下降,眼睑红肿或重或轻,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粉尘状或小点状、羊脂状物沉着,神水浑浊或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展缩不灵。

14绿风内障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

5.16中医眼科学

5.16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重点P11.角膜的结构:⑴上皮细胞层;⑵前弹力层;⑶基质层;⑷后弹力层;⑸内皮细胞层。

P11.眼球壁分为哪几层?㈠外层⒈角膜;⒉巩膜;⒊角巩膜缘;⒋前房角。

㈡中层⒈虹膜;⒉睫状体;⒊脉络膜㈢内层P10.眼球的大小:成年时约为24mmP10.眼球的基本结构支持。

眼球位于眼眶前部,借眶筋膜、韧带与眶壁联系,周围有脂肪等组织垫衬,以减少眼球的震动。

P12.瞳孔的大小:2.5~4mm。

P17。

眼球内容物:⒈房水;⒉晶状体;玻璃体。

P17前房和后房的概念。

前房:为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所围成的间隙,容积约0.2ml。

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容积约0.06ml。

P18.视路的概念。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P18.视神经分为哪几段?⒈眼内段;⒉框内段;⒊管内段;⒋颅内段。

P21。

眼眶有哪几块骨头?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

P21.眶上裂和眶下裂的神经和血管通过。

眶上裂:在眶上壁和眶外侧壁的分界处,位于视神经孔外下方,长约22mm,与颅中窝相通,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眼支、部分交感神经纤维和眼上静脉由此通过,此处受损则累及通过的神经血管,出现眶上裂综合征。

眶下裂:位于眶外壁与眶下壁之间,有三叉神经的第二支、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及眼下静脉一支通过。

P22.眼睑的组织结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睑结膜。

P22.眼睑受什么神经支配的?三叉神经第一支和第二支分别司上睑和下睑的感觉。

瞳孔的神经支配(资料来自互联网)瞳孔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刺激瞳孔扩大,副交感神经刺激瞳孔缩小。

因此,交感神经麻痹,瞳孔会异常缩小;副交感神经麻痹,瞳孔会散大。

P23.结膜分为哪几部分?⒈睑结膜;⒉球结膜;⒊穹窿部结膜。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一、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眼科的发展历史:中医眼科是中国医学很早就开始涉及的一个学科,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眼科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也有有关眼病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眼科的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丰富而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五轮六治、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等理论。

在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时,医生会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来进行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3. 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口唇色泽等情况,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

二、常见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同时也要注意调节生活作息,保持眼部卫生。

2. 远视:远视与近视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远视的方法也类似于治疗近视,主要是通过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

3. 弱视:弱视是指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视觉功能受损,中医治疗弱视的方法一般包括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同时也要配合眼部功能锻炼。

4. 眼睑炎:眼睑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眼睑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5.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症,中医治疗结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6. 角膜炎: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角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7.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8.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奠基时期(隋代—唐代)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填空题)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4、眼球壁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纤维膜1、角膜(中医:黑睛)(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

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2、巩膜3、角膜缘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二)中层葡萄膜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填空题)(1)虹膜(黄仁)虹膜中央有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

交大副小。

(2)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1)色素上皮层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

(2)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

(填空题)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6、视盘,直径 1.5mm,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

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

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完整版)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完整版)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绪论1.《龙树眼论》当前公以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2.《隋书 . 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

3.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绘。

4.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实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初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

5.唐朝王焘编纂《外台机密》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阐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①黑白分明,肝管无滞;②外托三光;③内因神识。

6.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7.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太平圣惠方》重申“五轮应于五脏” ,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

8.宋朝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9.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察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朝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初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朝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总结出有名的针拨八法;清朝顾锡所著《银海指南》,眼与浑身病的代表作。

解剖1.眼的解剖及生理:眼包含眼球、视路和眼隶属器三部分。

①眼球内容物包含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内容物连同角膜一并组成眼的屈光介质,是光芒进入眼内并抵达视网膜的通路。

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保持眼内压。

玻璃体是眼的重要屈光介质之一,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着支撑的作用。

② 眼隶属器包含眼眶、眼睑、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泪器(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外肌五部分。

③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中层为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

角膜的组织构造从外至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中层的葡萄膜拥有供应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葡萄膜的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

④ 视路包含视神经、视交错、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2.房水循环门路:产生的房水第一进入后房,经过瞳孔到前房,以前房角小梁进入输淋氏管,经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眼睛相关的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作为中医学生,在学习中医眼科时,将面临期末考核,以下是对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的总结。

一、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学习和掌握中医眼科的基础。

这包括了眼睛的解剖结构、中医眼科的基本术语和理论体系等内容。

在期末考核中,通常会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和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说明其在中医眼科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中医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期末考核的重点内容。

这些疾病包括了眼睛的结膜炎、角膜炎、眼疲劳、近视等。

在期末考核中,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程和症状表现,掌握相应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三、中医眼科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中医眼科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是期末考核的重点之一。

这些方法和技术包括了针灸、中药治疗、穴位按摩、热敷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种方法和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中医眼科的预防和保健中医眼科的预防和保健内容也是期末考核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眼睛的健康保健知识,包括了饮食保健、生活习惯、眼保健操等。

在期末考核中,学生需要能够提供相应的健康保健建议,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保健方案。

五、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是期末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独立完成眼科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并撰写相应的病例报告。

在期末考核过程中,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眼科问题,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结来说,中医眼科期末考核主要涵盖了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预防和保健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理论学习,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熟悉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并通过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术,才能在期末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眼睛相关的疾
病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知识点总结:
1.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学依托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等。

这些理论被应用于
了解眼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2. 中医眼科常见疾病:中医眼科学涵盖了多种眼睛疾病的治疗,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模糊、干眼症等等。

每一种疾病都有其
特定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 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等。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睛外观、听取患者的症状
描述、询问患者的生活惯等等,中医眼科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
判断。

4. 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疗法等等。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或者局
部敷药来改善眼睛的症状,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压眼周的特定穴位来缓解眼睛的不适感。

以上是对中医眼科学的一些简要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五官科学必背考点

中医五官科学必背考点

中医五官科学必背考点一、眼科1. 眼部结构:了解眼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 眼科疾病:熟悉常见的眼科疾病,如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等。

3. 眼部特点:理解中医眼科的独特观点,如眼为肝之窍、眼与肾有密切关系等。

4. 诊断方法:熟悉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等。

5. 药物治疗:了解中医眼科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法,如眼药水、眼膏等。

二、耳鼻喉科1. 耳鼻喉结构:了解耳鼻喉的构造和功能,包括耳朵、鼻子、喉咙等器官。

2. 耳鼻喉疾病:熟悉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如耳鸣、鼻炎、扁桃体炎等。

3. 耳鼻喉病机:了解中医对于耳鼻喉疾病的病机理论,如风热外袭、气虚湿困等。

4. 穴位疗法:熟悉中医对于耳鼻喉科疾病的穴位疗法,如足三里、迎香等。

5. 饮食调理:了解中医对于耳鼻喉科疾病的饮食调理方法,如忌辛辣、多吃清淡等。

三、口腔科1. 口腔结构:了解口腔的构造和功能,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等。

2. 口腔疾病:熟悉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如牙龈炎、口腔溃疡、龋齿等。

3. 口腔病因:了解中医对于口腔疾病的病因理论,如火热伤阴、冷湿困脾等。

4. 中草药治疗:熟悉中医对于口腔科疾病的中草药治疗方法,如金口洗液、清热解毒汤等。

5. 卫生保健:了解口腔科的卫生保健知识,如刷牙、漱口等常规护理方法。

四、颈椎科1. 颈椎结构:了解颈椎的构造和功能,以及与其他器官的关系。

2. 颈椎疾病:熟悉常见的颈椎科疾病,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

3. 颈椎病因:了解中医对于颈椎疾病的病因理论,如寒湿侵袭、气血不通等。

4. 理疗方法:熟悉中医对于颈椎科疾病的理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

5. 颈椎保健:了解颈椎科的保健知识,如正确的坐姿、休息与运动的结合等。

以上是中医五官科学必背的考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纤维膜(角膜5层、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10层):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从状层,内核层,内从状 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 眼内容物: 房水(房水产生及其循环途径)晶状体(囊膜、皮质、核、悬韧带)玻璃体 眼附属器:眼眶(7块骨头) 眼睑(分五层) 泪器(泪腺、泪道) 结膜(分三部分) 眼外肌(6条)神经(6对颅神经)血管、五脏与五轮相关 五脏与眼关系五轮学说《灵枢• 大惑论》 脾肉轮 胞睑 (眼睑) 肺气轮 白睛 (结膜和前部巩膜) 心血轮 两眦 (内外眦与泪器) 肝风轮 黑睛 (角膜/虹膜) 肾 水轮 瞳神 (瞳孔及其眼内一切组织) 三、外障眼病(翳与膜)一一从外而遮1、胞睑针眼(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

(1) 风热客睑证——疏风清热,消肿散结——银翘散加减(2) 热毒壅盛证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仙方活命饮加减(3) 脾虚夹实证一一健脾益气,扶正祛邪一一四君子汤加减 胞生痰核(睑板腺囊肿):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

(1) 痰湿阻结证一一化痰散结一一化坚二陈汤加减(2) 痰热蕴结证——清热化痰散结——清胃汤加减风赤疮痍(带状疱疹、眼睑湿疹):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灼热疼痛,起水疱或 脓疱,甚至溃烂的眼病。

(1) 脾经风热证一 —除风清脾- -除风清脾饮加减(2) 风火上攻证清热解毒, 疏风散邪一 普济消毒饮加减(3) 风湿热毒证一 —祛风除湿, 泻火解毒 除湿汤加减 (4) 肝脾毒火证 —清热除湿, 散邪退翳一 —龙胆泻肝汤加减睑弦赤烂(睑缘炎):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1) 风热偏盛证——祛风止痒,清热凉血——银翘散加减(2) 湿热偏盛证一一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一一除湿汤加减(3) 心火上炎证一一清心泻火一一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中医眼科学总复习、眼的解剖生理功能一只眼球两套血管 三层球壁四含球内 五层眼脸六条肌肉 七块眶骨八对神经 九种数据十层网膜上胞下垂(上睑下垂):指上胞乏力不能升举,以致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瞻的眼病。

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泪道狭窄或阻塞的原因。

泪道狭窄的原因可能是泪小点异常、泪小管或鼻泪管狭窄、炎症、肿瘤、外伤或异物、药物毒性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泪道堵塞,导致泪液无法及时排出。

泪小点异常、泪小管或鼻泪管狭窄是常见的病因。

泪小点异常包括先天性闭锁、后天性病变等。

泪小管或鼻泪管狭窄则可能由炎症、肿瘤、外伤或异物、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

鼻泪管下端也容易受到慢性炎症的影响,如慢性过敏性鼻炎、出血水肿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下端堵塞,导致泪液无法从鼻腔排出。

长期阻塞会导致泪道狭窄和阻塞。

在临床上,判断泪道堵塞的部位可以通过泪道冲洗进行。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寻找冲洗液的来源来判断。

此外,也可以通过X线碘油造影和泪道探通等方法来判断。

在国外,有些医生使用荧光素钠溶液来判断泪道堵塞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法配合冲洗的儿童,通过观察球结膜囊内的荧光素钠溶液来判断泪液的来源。

通过判断可以确定泪道堵塞的位置。

泪道冲洗可以帮助确定堵塞部位。

今天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通过泪道冲洗来判断泪道堵塞的位置。

如果泪道冲洗后,冲洗液完全从原路返回,那么说明泪道堵塞在泪小点处。

如果泪道冲洗后,冲洗液通过鼻泪管或下肋小管排出,说明堵塞在鼻泪管或下肋小管处。

如果从泪小点注入冲洗液后,冲洗液通过
上肋小管排出,说明堵塞在上肋小管处。

因此,通过泪道冲洗可以判断泪道堵塞的位置。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中医眼科学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奠基时期(隋代—唐代)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填空题)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4、眼球壁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纤维膜1、角膜(中医:黑睛)(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

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2、巩膜3、角膜缘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二)中层葡萄膜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填空题)(1)虹膜(黄仁)虹膜中央有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

交大副小。

(2)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1)色素上皮层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

(2)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

(填空题)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6、视盘,直径1.5mm,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

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

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相关知识。

眼科常见疾病
-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远处物体看不清楚,近处物体可以清楚看到。

- 遗传性眼病:一些眼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比如青光眼和色盲等。

- 眼睑疾病:眼睑疾病包括睫状肉腫、睑板腺囊肿、霰粒腺炎等。

-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炎症,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 角膜病:角膜病包括干眼症、溃疡性角膜炎等。

-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表现为眼睛逐渐模糊、灰白等。

中医眼科诊断方法
- 望诊:中医眼科望诊主要观察眼睛的外观和表现变化,比如眼睑、结膜、角膜等部位的变化。

- 闻诊:中医眼科闻诊主要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或口气来判断眼科疾病的情况。

- 问诊:中医眼科问诊主要问询患者的症状、病程等信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 切诊:中医眼科切诊主要通过触摸、按压患者眼部或周围区域,来判断疾病的情况和病灶的位置。

中医眼科治疗方法
- 中药治疗:中医眼科常使用中药治疗一些眼科疾病,比如眼睑炎、结膜炎等。

-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眼部血流和气血运行,辅助治疗眼科疾病。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

- 中医养生:中医眼科强调眼部的养生保健,包括眼部保湿、适量眼保健操等。

以上是关于中医眼科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医眼科学重点图文解释

中医眼科学重点图文解释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水平)径约23.5mm。

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眶缘12-14mm,两眼突出差不超过2mm。

3、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角膜周边厚约1mm,中心约为0.5mm。

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可再生)、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可再生)、内皮细胞层(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

5、角膜缘:角膜.巩膜.结膜三者汇合处,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角膜缘内面是前房角组织6、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脉络膜。

7、瞳孔周围有呈环形排列的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瞳孔缩小;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有扩大瞳孔的作用。

当光线直接照射一眼瞳孔时引起两眼瞳孔均缩小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8、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凹,具有主管明视觉和色觉的作用。

视杆细胞分布在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感受弱光司暗视觉。

视网膜上重要组织有黄斑、视网膜的血管和视盘视盘位于眼底后极部,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9、调节:当睫状肌环形纤维收缩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度相应增加,屈光力增强,使眼能看清近处物体,这种作用称为调节。

10、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

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房水流出的途径:后房经瞳孔到达前房,从前房角小梁进入输淋氏管,通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11、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玻璃体,三者连同角膜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唐初太医署自立“耳目口齿科”,是最早的五官科,为中医眼科的独立发展奠定基础。

2.宋太医局始设眼科,是中医眼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的附属器。

2.正常人眼球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3岁约23mm,成年约24mm,垂直径约为23mm,水平径约为23.5mm,平视前方时突出外侧眶缘12-14mm,两眼突出差不超2mm。

3.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4.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5.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无再生能力,为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富有弹性较坚韧,损伤后能再生,当角膜溃疡穿孔前常可见后弹力层膨出。

(5)内皮细胞层:不能再生,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

角膜生理特点: 1.透明,无血管 2.有丰富的神经末梢.6.中层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

由前向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7.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

8.睫状体两个主要功能: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弥散形成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睫状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构成血—房水屏障的重要部分。

9.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组成小叶状结构。

营养视网膜外层,调节眼部温度,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作用。

10.视网膜(视衣)位于脉络膜与玻璃体之间。

锯齿缘处是视网膜血管的终末端,因而营养相对较差,易出现退行性改变。

11.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称中心凹,临床称黄斑,含有丰富的黄色素。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称中心小凹,临床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12.视网膜由外向内分10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中医眼科学 复习 重点整理

中医眼科学 复习 重点整理

眼科学重点●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一唐朝):《外台秘要》论述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一元朝)●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元末明初,倪维德著《原机启微》。

明末傅仁宇撰成《审视瑶函》。

清代,黄庭镜著《目经大成》。

清代还有顾锡著《银海指南》。

●眼球大小: 成年时约为24mm●眼球壁: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角巩膜缘。

●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无再生能力,为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损伤后能再生。

(5)内皮细胞层:不能再生。

角膜生理特点: 1.透明,无血管 2.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中层为葡萄膜: 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 由前向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具有丰富的血管及色素,故分别称之为血管膜和色素膜,由于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所以具有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

睫状体扁平部,是针拨白内障及晶状体,玻璃体等手术的理想部位。

●虹膜: 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大小 2.5-4mm ●睫状体: 睫状突分泌产生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弥散形成房水●脉络膜: 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 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作用为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营养,眼部温度调节的作用, 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的作用.●内层为视网膜:从外向内分为10层。

视细胞层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视锥细胞为感光系统,在黄斑区集中.视杆细胞在黄斑周边部.黄斑中心凹是视锥细胞最集中的地方。

●视盘: 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走行.视盘中央呈漏斗状凹陷,称生理凹陷或视杯.●瞳孔:是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外层是由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故称纤维膜。

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白色的巩膜,二者移行处称角巩膜缘。

视网膜分为色素上皮层,神经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

内层为视网膜:从外向内分为10层。

1色素上皮层。

2视锥,视杆细胞层【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凹,感受明光,分辨颜色,具有明视觉和主管色觉的作用。

】3外界膜4外核层5外丛状层6内核层7内丛状层8神经节细胞层9神经纤维层10内界膜。

视觉的形成是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由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这三个神经元传递,沿视路将信息传递到视中枢而形成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1)上皮细胞层:是球结膜上皮的延续,由5—6层细胞组成,易与前弹力层分离,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感染的条件下,一般24小时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由于上皮层与球结膜上皮层相互连续,故病变时可以相互影响。

(2)前弹力层:是一层均匀一致无结构的透明薄膜,终止于角膜边缘,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10。

约由200层纤维薄板组成,薄板又由纤维柬组成,与角膜表面平行,排列极为规则,具有同等屈光指数,周围延伸至巩膜组织中,故炎症时可相互影响。

本层无再生能力,一旦伤,则为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为一透明的均质膜,由胶原纤维所组成,在前房角处分成细条,移行于小梁组织中,损伤后能再生。

本层富有弹性,较为坚韧,角膜溃疡穿孔前常可见后弹力层膨出,甚至可持续数天之久。

(5)内皮细胞层:为整齐的单层内皮细胞组成。

本层与虹膜表层相连,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正常情况下,房水不能透过此层渗入角膜组织中。

内皮细胞损伤后易引起基质水肿。

本层在成年后损伤不能再生,缺损区主要由邻近的内皮细胞扩展和移行来覆盖。

葡萄膜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房水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

房水排出途径:房水由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后,由后房经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经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输淋氏管,通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有少部分房水由巩膜表面吸收和从脉络膜上腔排出↑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视路是视觉传导的通路。

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视皮质。

大脑枕叶的神经传导径路。

眼附属器:眼眶,眼睑,泪器,结膜,眼外肌。

眼睑的组织结构由外向内分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睑结膜五层。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及排泄泪液的泪道两部分,泪道是排泄泪液的通道。

由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组成。

白睛包括结膜、球筋膜、巩膜组织黑睛~角膜神水~房水五脏与眼关系五轮学说脾胃肉轮胞睑(眼睑);肺大肠气轮白睛(结膜和前部巩膜);心小肠血轮两眦(内外眦与泪器);肝胆风轮黑睛(角膜/虹膜);肾膀胱水轮瞳神(瞳孔及其眼内一切组织)眼科常见的病因: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及其他因素1)风邪的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②风性善行数变③易与他邪结合常见的眼部临床表现目痒、目涩、羞明、多泪、胞轮振跳、目劄,黑睛起翳、上胞下垂、风牵偏视、口眼喎斜等2)火邪的致病特点:①火性炎上②火热生眵③易伤津液④灼伤脉络火或迫血妄行火邪致病常见的眼部临床表现眼干,肿痛难忍,红赤掀痛,灼热刺痒、碜涩羞明、眵多黄稠、热泪频流、胞睑生疮、血脉怒张甚至紫赤,出血,黄液上冲、血灌瞳神,大眦脓漏、胬肉攀睛、火疳隆起、黑睛翳溃、眼珠灌脓以及眼部各种出血症等。

3)湿邪的致病特点:①湿邪,重浊粘滞②内外湿邪,相互影响③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湿邪致病常见的眼部临床表现胞睑湿烂,眵泪胶粘、白睛黄浊,黑睛生翳,灰白混浊,眼部组织水肿,渗出等。

胞睑浮肿、湿痒起泡、睑弦湿烂垢腻、白睛污红、黑睛翳呈灰白雾状混浊或黑睛边缘灰白溃陷如蚕蚀状等。

检眼内,或见玻璃体混浊与眼底水肿、渗出等。

4)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目失温养,可致目昏冷泪,也可出现眼部或全身畏寒、喜热一类症状。

(2)寒性凝滞(3)寒主收引眼部临床表现头目疼痛,目昏冷泪、胞睑紫暗硬胀,紧涩不舒,血脉紫滞或淡红等。

目珠紧涩、头目疼痛、、白睛血脉紫暗、眼底脉络瘀滞或口眼喎斜、目偏视等。

5)1.暑邪致病的特点暑为阳邪,暑多夹湿。

临床表现目赤视昏,眵泪粘稠、肿胀等。

6)燥邪致病的特点燥胜则干,伤津耗液。

津液亏竭,则目失濡养,干涩不明。

眼部临床表现皮肤干燥,白睛红赤失泽,干涩不适,眼眵干结等,视物不爽、频频眨目眼科四诊是指在诊察眼病时所运用的望闻问切四种方法。

视功能检查视力,视野,色觉检查,对比敏感度。

视力=被检者与视力表距离(米)分数线5米乘以0.1裂隙灯检查能放大10-16倍观察眼前部各组织的细微病变,通过调整焦点和光源宽窄还能看见角膜、晶状体以及玻璃体前1/3的情况,配合前置镜、接触镜、三面镜前房角镜可以进行玻璃体后部、眼底以及前房角检查眼底检查可查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有无混浊。

检查内容:1)视盘2)视网膜血管3)黄斑部4)视网膜(直接检眼镜,双目间接检眼镜),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

反映了周边视网膜的视力。

检查方法分为动态和静态视野检查法。

具体有1)对照法2)平面视野计3)Amsler方格表(用于检查黄斑功能或测定中心旁中心暗点)4)弧形视野计5)Goldmann视野计生理盲点的中心在注视点颞侧15正常视野:在生理盲点的上下缘均可见到有狭窄的弱势区,为视盘附近大血管的投影.五轮辨证法1)肉论辩证1辨胞睑肿胀2辨睑肤糜烂3辨睑位异常4辨胞睑目闰动5辨睑内颗粒2)血轮辩证3)气论辩证1辨白睛红赤2辨白睛肿胀3辨白睛结节4辨白睛变青5辨其他病证4)风轮辩证1辨黑睛翳障2辨黑睛赤脉3辨黑睛形状改变5)水轮辩证1辨瞳神大小2辨瞳神气色改变3辨眼后段改变辨黑睛生翳:古人将黑睛和晶珠的病变统称为翳。

此翳指黑睛之翳,有新翳、宿翳之别。

①新翳:病初起,黑睛混浊,表面粗糙,轻浮脆嫩,基底不净,边缘模糊,具有向周围和纵深发展的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阳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碜涩疼痛、畏光流泪等症。

②宿翳:指黑睛混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无发展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阴性,不伴有赤痛流泪等症状,为黑睛疾患痊愈后遗留下的瘢痕。

根据宿翳的厚薄浓淡程度,可将其分为四类:冰瑕翳、云翳、厚翳、斑脂翳。

宿翳对视力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翳的部位,而大小、厚薄次之。

如翳痕虽小,但位于瞳神正中,则障碍视力明显;翳在黑睛边缘,虽略大而厚,对视力也无太严重的影响。

内治法:退翳明目法:指用具有消障退翳作用的方药,用于黑睛生翳,以促进翳障的消散,减少瘢痕形成的治疗方法。

海螵蛸棒摩擦法的适应证:椒疮睑内面颗粒累累者。

手术方法:将海螵蛸磨制成1.5cmX3.5cm左右的棒状,棒端呈鸭嘴形。

浸泡于消毒液中,取出待干备用。

对术眼表面麻醉,并清洁结膜蘘后,以左手翻开上睑,充分暴露穹窿部,右手持海螵蛸棒,以轻快手法左右来回多次摩擦睑内面颗粒密集处,以擦破颗粒为度。

摩擦后即用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并涂眼膏。

根据病情,可多次重复进行。

滤泡压榨术的适应证:粟疮、椒疮颗粒多者手术方法:患眼点0.5﹪地卡因液作表面麻醉,分别翻转上下眼睑,于上下结膜穹窿部各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约1ml,用针头将较大的滤泡挑破,再用滤泡压榨器夹住有滤泡的结膜,挤出内容物,直到滤泡压平为止。

术毕冲洗结膜囊,压迫止血,涂抗生素眼膏。

泪道冲洗法:本法是用具有治疗作用或清洗泪道作用的药液冲洗泪道,以达到治疗某些眼病及清洗泪道的目的。

冲洗液常用黄连水,0.9%氯化钠注射液或抗生素眼药水。

泪道冲洗多用来探测泪道是否畅通,清除泪囊中积存的分泌物及作为内眼手术前的常规准备。

如流泪症及漏睛患者多用此法。

冲洗泪道时,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用消毒小棉签蘸0.5%地卡因溶液,放在上,下泪点之间,令患者闭眼3~5分钟,作泪道黏膜麻醉。

患者自持受水器,紧贴洗侧的颊部,操作者右手持吸有冲洗液的注射器,左右拉开下睑,把针头垂直插入下泪点,深约1.5~2mm,然后向内转90度成水平位,沿泪小管缓慢向鼻侧推进,待进针3~5mm时缓慢注入冲洗液。

如泪道通畅者,冲洗液可从泪道流人鼻内,水从同侧鼻孔流出;如鼻汨管狭窄,冲洗时有一定的阻力,大部分冲洗液从上泪点返流,仅少量冲洗液通过,鼻孔流出水液呈滴状(图6—l②);如鼻泪管阻塞,则冲洗时阻力很大,鼻咽部无水,冲洗液主要从上泪点返流;若从泪小点返流出粘液脓性分泌物,则为漏睛症;如鼻咽部无水,冲洗液自原泪点或上泪点射出,或觉有坚韧的抵抗感,进水阻力很大,则可能为泪小管阻塞。

泪道冲洗结果:(1)泪道通畅:顺利流向鼻咽腔(2)鼻泪管狭窄:少量或点滴滴往鼻腔(3)鼻泪管阻塞:从上泪小管返流(4)漏睛症:带脓性黏液从上泪小管返流(5)泪小管阻塞:原路返流(6)泪小管汇合处阻塞:从上泪小管返流眼科常用外治法:廉洗法,钩割法,熨烙法,角巩膜割烙术,针法临床常用外治法:点眼药法(滴眼药水,点眼药粉,涂眼药膏)熏洗法,敷法(药物敷,热敷,冷敷法),海螵蛸棒摩擦法,滤泡压榨术,冲洗法(结膜囊冲洗法,泪道冲洗法),眼部及周围穴位注射法。

针眼[临床表现]自觉症状:以胞睑局部肿胀,疼痛,痒为主。

一般初发多肿胀明显,中期以肿痛为主,脓成或溃破后诸症减轻,红肿渐消,病情严重时可伴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眼部检查:初起胞睑局部肿胀、微红,按压疼痛,且可扪及形似麦粒的硬结。

甚者红肿焮热,胞睑硬结压痛拒按,继之红肿局限,硬结软化成脓,随之脓点溃破(外麦粒肿脓成溃破在眼睑边缘,内麦粒肿溃破在眼睑内的睑板面)。

若病变靠近外眦部,则疼痛明显,可见患侧白睛红赤,甚至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同侧耳前可扪及肿核。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外治:1)滴眼药水:患眼滴0.5%熊胆眼药水或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

2)涂眼药膏,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

3)湿热敷,适用于本病初期,局部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助炎症消散4)手术:脓已成者,应行麦粒肿切开引以助炎症消散。

流排脓术。

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必要时可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天行赤眼病因病机:猝感疫疠之气,疫热伤络,或肺胃积热,侵犯肝经,上攻于目而发病。

本病发病迅速,患眼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成点成片,涩痒交作,怕热羞明,眵多胶结,多双眼或先后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