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重点总结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第一章1.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2.奠基时期(隋代~唐代)3.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5.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第二章1.眼球壁的组成有哪些?角膜、视网膜的生理特点有哪些?黄斑及视乳头的解剖特点?2.眼屈光间质包括哪些?房水产生及循环?晶状体如何参加调节?3.视路概念?包括哪些组成?典型的视交叉及视束损伤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4.眼附属器由哪些组成?结膜几种充血为何?眼外肌支配的眼球运动情况?5.视网膜内层及黄斑的血供为何?睫状神经节在手术中的作用?第三章1.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第四章1.直接和间接与母系相连的经脉有哪些?2.与目内、外眦发生联系的经脉有哪些?第五章1.六淫致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2.五脏病变对眼的影响?第六章1.什么是五轮学说,举例说明五轮学说的临床应用?2.解释内障及外障眼病,说明他们的特点?第七章1.眼科的常用内治法有哪些及适应症?2.眼科常用的外治法及特点?3.掌握下列眼科常用方剂:加减四物汤、除湿汤、生蒲黄汤、石决明散、驻景丸加减方、新制柴连汤、驱风散热饮子、除风宜损汤。

第八章1.简述针眼辨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2.胞生痰核与针眼的鉴别要点是什么?3.椒疮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是什么?并发症和后遗症有哪些?4.简述睑弦赤烂辩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5.试述上胞下垂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第九章1.漏睛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常用外治法有哪些?2.漏睛对目珠有何危害性?3.流泪症、漏睛及漏睛疮怎样鉴别?第十章1.暴风客热诊断要点是什么?2.试述天行赤眼的临床表现和预防隔离。

3.天行赤眼的辨证论治应注意什么?4.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暴翳三者鉴别要点为何?5.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及天行赤眼暴翳的病名含义及西医病名。

第十一章1.聚星障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中医辩证论治。

2.花翳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3.凝脂翳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第十二章1.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包括理法方药)。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重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重点总结

1眼为视觉器官,右眼球、视路、和附属器组成。

2眼球壁:外层:角膜、巩膜(纤维膜)中层:红魔、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3黄斑:在视网膜后极部,离视乳头颞部约3毫米处,有一浅漏斗状小凹区,含有丰富叶黄素3屈光间质:防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4眼的附属器:1眼眶2眼睑3结膜4泪器,眼外肌5五轮学说:血轮(两眦)属心;气轮(白睛)属肺;肉轮(胞睑)属脾;水轮(瞳神)属肾;风轮(黑睛)属肝6视力:也称为是敏感度,指测量最小可分辨空间的大小,是眼睛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的总和当眼球平行向前注视一固定点是,其所察觉到的全部空间范围,主要检查周边视网膜的功能7生理忙点:是视盘在视野屏上的投影8视功能的检查:1视力检查2视野3色觉4对比敏感度5立体感觉9外障:指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外眼病;内障:指发生在瞳神晶珠视衣目系的眼内组织(狭义内障指晶珠混浊,下归档与西医的白内障;广义的包括发生在瞳神及其后一切眼内组织的病变---内眼病)10白睛红赤:指位于白睛浅层起于周边,颜色鲜红呈树枝状推之可动,点用0.1%肾上腺素喉红赤小时—结膜充血11抱轮红赤:位于白睛深层环绕黑睛周围发红,颜色紫暗呈毛刷状推之不动,经上处理红赤不消失—睫状充血12白睛红赤:白睛红赤与抱轮红赤同时存在相当于西医学之混合充血13翳:狭义的翳专指黑晶浑浊,广义的翳则指黑晶和晶珠混浊14新翳:黑睛混浊表面粗糙境界模糊,有发展趋势,伴目赤疼痛流泪,相当于西医之角膜炎症性病变15宿翳:黑睛混浊,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无发展趋势,无目赤疼痛无流泪症状---角膜瘢痕16退翳明目法:用具有退翳作用的方药,以消除角膜混浊的眼科独特方法,仅适用于黑睛生翳者17滴眼剂使用方法:给药时座位卧位均可,令患者双目上视,拉开下睑将药水滴入穹窿,放松下睑,闭眼1-3分钟18热疗法:温热能促使部分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增加血流量,增强抗体和免疫力,促进炎性渗出和水肿的吸收,温热还可在细胞水平上提高组织的代谢能力特别是代谢的活力,有利于炎症的康复19冷疗法:冷敷具有散热凉血,止血定痛之功,适用于眼睑外伤,24H内的皮下出血肿胀。

中医眼科重点1

中医眼科重点1

第一章、绪论●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1、瞳孔异常的最早记载:《史记》:“项羽亦重瞳子”。

2、色盲最早:《春秋左传》:“目不识五色之章为昧”。

3、雪盲症最早:北魏高僧宋云《行纪》。

4、已有作用于眼的内服药。

5、提出了按摩眼眦周围对眼有保健防衰之功。

6、公元前4世纪·扁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7、《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唐朝):1、隋·《龙树眼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2、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夜盲症(欧洲17世纪才记载)3、《外台秘要》:①论述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光:日光、月光、星光);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②强调绿翳青盲(青光眼)须与脑流青盲(白内障)相鉴别。

③针拨白内障的最早记载:金篦决4、唐·能配制义眼(我国是最早的国家)。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元朝)1、北宋元丰年间太医局将眼科分离出来,从此,眼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

2、五轮学说起源于《内经》,完善于北宋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

3、陈言《三因极一方论》首次提出“八廓”。

4、宋朝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叆叇即眼镜。

●兴盛时期(明朝——清朝鸦片战争以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掌握)●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24mm——远视,>24mm——近视)角膜(黑睛)外层纤维膜巩膜角巩膜缘虹膜(黄仁)眼球壁中层葡萄膜(血管膜、色素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视衣)眼球房水(神水)眼球内容物晶状体(晶珠、黄精)玻璃体(神膏)●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中医眼科学重点笔记

中医眼科学重点笔记

中医眼科学重点笔记中医眼科学重点第一章绪论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一唐朝):《外台秘要》论述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一元朝)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元末明初,XXX著《原机启微》。

明末XXX撰成《审视瑶函》。

清代,XXX著《目经大成》。

清代还有XXX著《银海指南》。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配合构成完整关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构造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

底部为黏蛋白层。

8、构造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角膜早年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头绪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摆布。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中医眼科重点

中医眼科重点

1北宋元丰年间,中医眼科发展成独立的学科2眼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眶蜂窝组织炎引起头疼,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3眼球内容物从前向后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4当光线直接照射一眼瞳孔时,引起两眼瞳孔均缩小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眼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对侧眼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

眼近视时瞳孔缩小,并发生调节和集合的作用,称为瞳孔近反射。

5五脏化生五液,肝化液为泪。

6视力: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应黄斑的视功能,分远视力与近视力。

7眼科常用的传统外治法:劆洗法,钩割法,熨烙法,角巩膜割烙法,针法。

8睑弦赤烂相当于西医学的睑缘炎。

临床上将其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9漏睛疮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泪囊炎。

10脓漏眼:脓漏眼是以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壅肿,眵多如脓,易引起黑睛生翳溃损为主要特征的眼病。

11脓漏眼的预防和调护:(1)宣传性病防治知识,严格控制性病传播,淋病性尿道炎,阴道炎的病人患病期间禁止到公共游泳池游泳,饭前便后要洗手。

(2)对患有淋病性尿道及阴道炎的病人要隔离,彻底治疗,与患眼接触的医疗器械须严格消毒,若单眼患病,应用透明眼罩保护健眼。

(3)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滴用1%硝酸银溶液或抗生素眼液以作预防。

12天行赤眼多发于夏秋季,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

本病多因猝感疫疠之气,疫热伤络,或肺胃积热,肺金凌木,侵犯肝经,上攻于目而发病。

13瞳神紧小临床表现:(1).自觉症状:突发眼珠疼痛或胀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症;或伴关节酸楚疼痛等。

(2).眼部检查:视力不同程度下降,眼睑红肿或重或轻,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粉尘状或小点状、羊脂状物沉着,神水浑浊或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展缩不灵。

14绿风内障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一、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眼科的发展历史:中医眼科是中国医学很早就开始涉及的一个学科,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眼科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也有有关眼病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眼科的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丰富而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五轮六治、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等理论。

在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时,医生会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来进行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3. 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口唇色泽等情况,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

二、常见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同时也要注意调节生活作息,保持眼部卫生。

2. 远视:远视与近视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远视的方法也类似于治疗近视,主要是通过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

3. 弱视:弱视是指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视觉功能受损,中医治疗弱视的方法一般包括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同时也要配合眼部功能锻炼。

4. 眼睑炎:眼睑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眼睑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5.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症,中医治疗结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6. 角膜炎: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角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7.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8.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中医眼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二:基础理论1. 中医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2. 眼部经络与穴位:主要涉及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等,并介绍各个穴位的功能特点。

三:常见眼部疾病分类与临床表现(注释: 常见法律名词)- 角膜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近视 (Myopia) :指人看近处物体清晰而远处模糊;远视 (Hypermetropia) :指人看远处物体较为清楚而近距离需要调节才能观察到;- 白内障(Cataract):指由于老化或其他原因导致晶体混浊,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减弱其对外界事物感知力。

四:治则治法(附件:治疗案例)1. 中药调理与针灸疗法- 草药配方及功效:a) 柴胡黄芩汤:清肝火,解毒消肿。

b) 玳珠丹参散:活血化淤,明目降压。

- 针灸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a)太阳、攒竹等眼部经络上的主要穴位;b)刺激方法包括捻转、按揉和温针等。

2. 外科手术干预(注释: 法律名词-外科手术)五:康复护理措施康复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休息并遵医嘱进行用眼保健;- 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促进视力恢复;六:结语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中医眼科领域的基础知识, 包括角膜屈光不正(近视远视)、白内障(Cataract),以及相应的治则治法。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常见疾病案例作为参考,并对康复护理给出建议。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中医眼科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1、本文档涉及附件。

2、法律名词及注释:近视(Myopia);远视(Hypermetropia);白内障(Cataract);。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奠基时期(隋代—唐代)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填空题)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4、眼球壁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纤维膜1、角膜(中医:黑睛)(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

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2、巩膜3、角膜缘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二)中层葡萄膜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填空题)(1)虹膜(黄仁)虹膜中央有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

交大副小。

(2)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1)色素上皮层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

(2)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

(填空题)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6、视盘,直径 1.5mm,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

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

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中医眼科学最终版

中医眼科学最终版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扁鹊是最早的五官科医生2.王焘著《外台秘要》提出绿翳青盲(相当于青光眼),脑流青盲眼(相当于白内障)3.唐代已能配制假眼,《吴越备史》是世界上关于义眼配制的最早记载4.南宋《洞天清录》记载了叆叇即是眼镜,来矫正老视5.元末明初,倪维德著《原机启微》;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清代《目经大成》记载金针拨内障八法6.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的附属器以及眼部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7.眼球的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约为23mm,水平径为23.5mm8.眼球(眼珠)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眼球壁可分为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眼球内容物:房水(神水)、晶状体(晶珠)、玻璃体(神膏)9.房水由睫状突产生后,后后房经过瞳孔进入前方,经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再进入眼的静脉系统。

有维持、调节眼压的功能10.视路:是视觉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中枢)11.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胞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

眼眶骨壁的结构: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眶上裂和眶下裂12.眼外肌,每只眼有6条眼外肌,即4条直肌和2条斜肌。

外直肌受展神经、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其余眼外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皆受动眼神经支配。

13.眼轮匝肌受面神经支配,收缩时眼睑闭合,提上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起开睑作用14.屈光介质: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连同角膜一同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15.角膜后面,巩膜、晶状体、玻璃体前面,周围以前房角为界的空间称为前房16.眼与心的关系:1.心主血脉,诸脉属目; 2.心主藏神,目为心使。

17.眼与肝的关系:1.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 2.肝主藏血,目受血能视3.肝气通目,辨色视物;4.肝主疏泄,调摄泪液5.肝脉上连目系,气血通达于目。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眼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1·眼科疾病的中医辨证1·1 眼部疼痛的辨证1·2 红眼疾病的辨证1·3 高度近视的辨证1·4 视疲劳的辨证1·5 外伤性眼病的辨证1·6 眼底病变的辨证1·7 黄斑病变的辨证2·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药外敷治疗2·2 中药口服治疗2·3 穴位疗法2·4 中医保健调理二、常见眼科疾病及其中医治疗方法1·红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1 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2 铜绿假单胞菌角膜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 1·3 疱疹性角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4 过敏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2·黄斑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医治疗早期黄斑病变的方法2·2 中医治疗湿性黄斑病变的方法2·3 中医治疗干性黄斑病变的方法3·视疲劳的中医治疗方法3·1 中医药物治疗视疲劳的方法3·2 中医保健调理视疲劳的方法4·高度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4·1 中医药物治疗近视的方法4·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近视的方法5·外伤性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5·1 中医药物治疗眼外伤的方法5·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外伤的方法6·眼底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6·1 中医药物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6·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1·中医眼科疾病诊断依据表格2·中医眼科治疗案例分析3·中医眼科保健方案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中医药业务管理、执业人员资格、中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眼睛相关的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作为中医学生,在学习中医眼科时,将面临期末考核,以下是对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的总结。

一、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学习和掌握中医眼科的基础。

这包括了眼睛的解剖结构、中医眼科的基本术语和理论体系等内容。

在期末考核中,通常会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和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说明其在中医眼科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中医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期末考核的重点内容。

这些疾病包括了眼睛的结膜炎、角膜炎、眼疲劳、近视等。

在期末考核中,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程和症状表现,掌握相应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三、中医眼科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中医眼科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是期末考核的重点之一。

这些方法和技术包括了针灸、中药治疗、穴位按摩、热敷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种方法和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中医眼科的预防和保健中医眼科的预防和保健内容也是期末考核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眼睛的健康保健知识,包括了饮食保健、生活习惯、眼保健操等。

在期末考核中,学生需要能够提供相应的健康保健建议,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保健方案。

五、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是期末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独立完成眼科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并撰写相应的病例报告。

在期末考核过程中,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眼科问题,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结来说,中医眼科期末考核主要涵盖了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预防和保健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理论学习,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熟悉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并通过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术,才能在期末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总复习一、眼的解剖生理功能眼球→眼球壁:→纤维膜(角膜5层、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10层):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从状层,内核层,内从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眼内容物:房水(房水产生及其循环途径)晶状体(囊膜、皮质、核、悬韧带)玻璃体眼附属器:眼眶(7块骨头)一只眼球两套血管眼睑(分五层)三层球壁四含球内泪器(泪腺、泪道)五层眼脸六条肌肉结膜(分三部分)七块眶骨八对神经眼外肌(6条)九种数据十层网膜神经 (6对颅神经)血管二、五脏与五轮相关五脏与眼关系五轮学说《灵枢·大惑论》脾肉轮胞睑(眼睑)肺气轮白睛(结膜和前部巩膜)心血轮两眦(内外眦与泪器)肝风轮黑睛(角膜/虹膜)肾水轮瞳神(瞳孔及其眼内一切组织)三、外障眼病(翳与膜)——从外而遮1、胞睑针眼(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

(1)风热客睑证——疏风清热,消肿散结——银翘散加减(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加减(3)脾虚夹实证——健脾益气,扶正祛邪——四君子汤加减胞生痰核(睑板腺囊肿):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

(1)痰湿阻结证——化痰散结——化坚二陈汤加减(2)痰热蕴结证——清热化痰散结——清胃汤加减风赤疮痍(带状疱疹、眼睑湿疹):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灼热疼痛,起水疱或脓疱,甚至溃烂的眼病。

(1)脾经风热证——除风清脾——除风清脾饮加减(2)风火上攻证——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普济消毒饮加减(3)风湿热毒证——祛风除湿,泻火解毒——除湿汤加减(4)肝脾毒火证——清热除湿,散邪退翳——龙胆泻肝汤加减睑弦赤烂(睑缘炎):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1)风热偏盛证——祛风止痒,清热凉血——银翘散加减(2)湿热偏盛证——清热除湿,祛风止痒——除湿汤加减(3)心火上炎证——清心泻火——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上胞下垂(上睑下垂):指上胞乏力不能升举,以致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瞻的眼病。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眼睛相关的疾
病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知识点总结:
1.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学依托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等。

这些理论被应用于
了解眼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2. 中医眼科常见疾病:中医眼科学涵盖了多种眼睛疾病的治疗,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模糊、干眼症等等。

每一种疾病都有其
特定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 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等。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睛外观、听取患者的症状
描述、询问患者的生活惯等等,中医眼科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
判断。

4. 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疗法等等。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或者局
部敷药来改善眼睛的症状,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压眼周的特定穴位来缓解眼睛的不适感。

以上是对中医眼科学的一些简要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中医眼科学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奠基时期(隋代—唐代)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填空题)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4、眼球壁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纤维膜1、角膜(中医:黑睛)(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

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2、巩膜3、角膜缘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二)中层葡萄膜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填空题)(1)虹膜(黄仁)虹膜中央有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

交大副小。

(2)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1)色素上皮层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

(2)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

(填空题)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6、视盘,直径1.5mm,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

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

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相关知识。

眼科常见疾病
-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远处物体看不清楚,近处物体可以清楚看到。

- 遗传性眼病:一些眼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比如青光眼和色盲等。

- 眼睑疾病:眼睑疾病包括睫状肉腫、睑板腺囊肿、霰粒腺炎等。

-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炎症,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 角膜病:角膜病包括干眼症、溃疡性角膜炎等。

-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表现为眼睛逐渐模糊、灰白等。

中医眼科诊断方法
- 望诊:中医眼科望诊主要观察眼睛的外观和表现变化,比如眼睑、结膜、角膜等部位的变化。

- 闻诊:中医眼科闻诊主要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或口气来判断眼科疾病的情况。

- 问诊:中医眼科问诊主要问询患者的症状、病程等信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 切诊:中医眼科切诊主要通过触摸、按压患者眼部或周围区域,来判断疾病的情况和病灶的位置。

中医眼科治疗方法
- 中药治疗:中医眼科常使用中药治疗一些眼科疾病,比如眼睑炎、结膜炎等。

-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眼部血流和气血运行,辅助治疗眼科疾病。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

- 中医养生:中医眼科强调眼部的养生保健,包括眼部保湿、适量眼保健操等。

以上是关于中医眼科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医眼科学总

中医眼科学总

1.眼的解剖及生理:眼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①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内容物连同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②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玻璃体是眼的重要屈光介质之一,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着支撑的作用。

③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泪器(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外肌五部分。

④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中层为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

⑤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至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中层的葡萄膜具有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葡萄膜的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

⑥视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⒉眼与肝的生理关系:①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②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③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④肝主泪液,润泽目珠⒊眼与心的生理关系:①心主血液,血养目珠②心合血脉,诸脉属目③心舍神明,目为心使⒋眼与脾的生理关系:①脾主运化,输精于目②脾升清阳,通至目窍③脾气统血,循行目络⒌眼与肺的生理关系:①肺为气本,气和目明②肺主宣降,眼络通畅⒍眼与肾的生理关系:①肾主藏精,精充目明②肾生脑髓,目系属脑③肾主津液,润养目珠④.肾寓阴阳,涵养瞳神⒎五轮学说脾肉轮胞睑(眼睑)肺气轮白睛(球结膜、球筋膜和前部巩膜)心血轮两眦(内外眦与泪器)肝风轮黑睛(角膜)肾水轮瞳神(瞳孔、眼球中、内层及内容物)⒏病因所致眼部症状①风淫:目痒,目涩,羞明,流泪,上胞下垂,胞轮振跳,目劄,黑睛生翳,目偏视,口眼歪斜等症②火邪:眼干,肿痛难忍,红赤掀痛,灼热刺痒,碜涩羞明,眵多黄稠,热泪频流,生疮溃脓,血脉怒张甚则紫赤、出血,黄液上冲,血灌瞳神等症③寒邪:头目疼痛,目昏冷泪,胞睑紫暗硬胀,紧涩不舒,血脉紫滞或淡红。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唐初太医署自立“耳目口齿科”,是最早的五官科,为中医眼科的独立发展奠定基础。

2.宋太医局始设眼科,是中医眼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的附属器。

2.正常人眼球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3岁约23mm,成年约24mm,垂直径约为23mm,水平径约为23.5mm,平视前方时突出外侧眶缘12-14mm,两眼突出差不超2mm。

3.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4.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5.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无再生能力,为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富有弹性较坚韧,损伤后能再生,当角膜溃疡穿孔前常可见后弹力层膨出。

(5)内皮细胞层:不能再生,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

角膜生理特点: 1.透明,无血管 2.有丰富的神经末梢.6.中层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

由前向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7.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

8.睫状体两个主要功能: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弥散形成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睫状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构成血—房水屏障的重要部分。

9.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组成小叶状结构。

营养视网膜外层,调节眼部温度,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作用。

10.视网膜(视衣)位于脉络膜与玻璃体之间。

锯齿缘处是视网膜血管的终末端,因而营养相对较差,易出现退行性改变。

11.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称中心凹,临床称黄斑,含有丰富的黄色素。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称中心小凹,临床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12.视网膜由外向内分10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萌芽时期:①《史记》中有“项羽亦重瞳子”之说,是世界上对于瞳孔异常最早的描记。

(南北朝前)②《春秋》中有“目不识五色之章为昧”,是世界上有关色盲的最早概念。

③公元前4世纪的扁鹊已成为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奠基时期:①唐代武德年间设立了太医署,太医署设九科,眼病、耳病与口齿病一并从内外(隋唐)科分出,组成耳目口齿科。

②《龙眼树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③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

④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

⑤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首载金针拔内障的方法,另有150余首眼病处方。

⑥唐朝已能配制义眼独立发展时期:①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宋元)②宋代眼科领域出现五轮、八廓、内外障七十二症学说,反映了中医眼科独特理论的形成。

③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兴盛时期:大量著作: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明末傅仁宇所著《审视瑶函》,明代王(明清)肯堂所著《证治准绳》,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清代顾锡所著《银海指南》。

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①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极强,炎症时多无分泌物)、②前弹力层(抵抗力弱,极易损伤,不能再生,由结缔组织代替)、③基质层(最厚,占90%,不再生,由不透明瘢痕组织代替,分为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④后弹力层(可再生,富于弹性,抵抗力强)、⑤内皮细胞层(角膜-房水屏障功能,不再生)。

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7、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感觉极其灵敏。

角膜透明、无血管,营养代谢主要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总屈光力为+43D.8、巩膜呈乳白色,不透明,质地坚韧,有弹性,且坚固。

表面组织富有血管、神经,发炎时疼痛较明显;深层组织血管、神经少,代谢缓慢,病变时反应不剧烈,病程少较长。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10、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虹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三叉神经纤维网,感觉特敏锐。

炎症时,虹膜肿胀。

纹理消失,伴剧烈的眼痛和大量渗出、甚至出血。

12、睫状体有丰富神经,富含血管,炎症时,眼痛和渗出明显。

13、脉络膜分为:脉络膜上腔、大血管层(血管网状条纹明显,豹纹眼底由来)、中血管层、毛细血管层、玻璃膜。

脉络膜血液主要来自睫状后短动脉,血管几多,血容量也大,有眼球血库之称,占眼球血总量65%,营养视网膜外层和玻璃体。

毛落寞含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使眼球成暗箱,确保成像清晰。

不含感觉神经纤维、发炎时无疼痛感。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血-视网膜外屏障)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视觉冲动由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三个神经元传递。

视网膜上有黄斑、视网膜的血管、视盘等。

黄斑位于视盘颞侧约3mm处,呈横椭圆形凹陷区。

正中为中心凹。

视网膜的血管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中央静脉,分颞上、下支,鼻上、下支。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主要成分为水15、房水流出的途径: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经瞳孔—→前房——经前房角小梁网——→房水V ——睫状前V→血循环16、晶状体19D: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

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若其受损或房水代谢发生变化,可出现浑浊,临床称为白内障。

17、玻璃体为透明胶质体,99%为水;无血管,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

第二节视路1、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通路。

即从视神经开始经过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大脑枕叶的神经传导径路。

2、视神经是从视盘起至视交叉的这段神经,总长度为42—50mm,分为眼内段、眶内段(当发生球后视神经炎,眼球传动可产生球后牵引疼痛)、管内段、颅内段。

一侧视神经损害可引起一眼单侧偏盲。

3、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在此交叉到对侧,颞侧的不交叉。

邻近组织炎症影响或被肿块压迫时,可见两眼单侧偏盲。

4、一侧视束发生病变时,可见两眼同侧偏盲。

第三节眼球的血循环与神经分布1.视网膜中央动脉:营养视网膜内五层组织,黄斑部中心凹无血管分布,而由脉络膜毛细血管网供应营养。

2.睫状动脉:营养除视网膜内五层与部分视神经以外的整个眼球. (1)睫状后短动脉:营养脉络膜与视网膜的外五层组织。

(2)睫状后长动脉:营养虹膜与睫状体、脉络膜的前部。

(3)睫状前动脉:角膜缘血管网<角膜、角巩膜缘>;结膜前动脉<前部球结膜>;虹膜A大环<虹膜、睫状体>3.视网膜中央静脉:收集视网膜内层的静脉血液4.涡静脉:,收集部分虹膜、睫状体和全部脉络膜血液5. 睫状前静脉:收集虹膜、睫状体和巩膜的血液6. 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和外直肌之间,距眶尖约1厘米,内眼手术时施行球后麻醉,阻断该神经节,对眼球组织有镇痛作用。

第四节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1、眼附属器包括眼眶(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

2、眼睑:于眼眶外面及眼球前面,组织学上眼睑从外到内分为5层:①眼睑皮肤②皮下组织③肌肉层(眼轮匝肌:面神经支配收缩时眼睑闭合;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司眼睑开合)④睑板⑤睑结膜。

作用:保护眼球,通过瞬目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保持结膜、角膜光泽,清除眼球表面灰尘和细菌。

2、结膜:按解剖位置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充血以靠穹窿部显著,称结膜充血;以角巩膜缘为甚,称睫状充血。

同时出现为结膜混合充血。

3、泪器:包括分泌泪眼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

泪腺位于眼眶前外上方的泪腺窝内,由结缔组织固定在眶骨膜上。

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4、眼外肌眼球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

直肌是上、下、内、外直肌;斜肌是上、下斜肌。

动眼神经支配:内、上、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眼外肌主要动作次要动作内直肌内转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外直肌外转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第五节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1、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神水-房水和泪液,神膏-玻璃体,目系-视神经及包裹视神经周围的组织和血管,产生视觉功能的视路;眼带-眼外肌;视衣-脉络膜和视网膜第三章第一节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1、眼与肝的生理关系:①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②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③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④肝主泪液,润泽目珠2、眼与心:①心主血液,血养目珠②心合血脉,诸脉属目③心舍神明,目为心使3、眼与脾:①脾主运化,输精于目②脾升清阳,通至目窍③脾气统血,循行目络4、眼与肺的生理关系:①肺为气本,气和目明②肺主宣降,眼络通畅5、眼与肾:①肾主藏精,精充目明②肾生脑髓,目系属脑③肾主津液,润养目珠④肾寓阴阳,涵养瞳神五轮学说:是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到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部分,分属于五脏,分布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

起源于《内经》,“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眼与十二经脉:精明(膀胱经起于此,胃经经过,小肠经止于此,大肠经与胃相连)瞳子髎(胆经起于此,小肠经经过,三焦经止于此)目系(肝经连目系,心经系目系,膀胱经入脑直属目本的,称眼系)眼与奇经八脉:①与督脉:和膀胱经交会于目内眦,分支至目下中央②任脉:至承泣穴③阳、阴硚脉:交会于目内眦;④阳维脉:经阳白穴而与眼有关第五章病因和病机(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一、六淫1)风: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②风性善行数变③易与他邪结合2)火:①火性炎上②火热生眵③易伤津液④灼伤脉络火或迫血妄行3)湿:①湿邪重浊粘滞②内外湿邪,相互影响③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4)寒:①为阴邪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5)暑:①为阳邪②暑多夹湿,相合为患第六章眼科诊法第一节眼科四诊1、视力=(被检查者与视力表举例/5m)*0.12、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网膜的视力。

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3、正常视野:正常人动态视野的平均值为:上方56°,下方74°,鼻侧65°,颞侧91°。

4、生理盲点中心在注视点颞侧15.5°,水平中线下1.5°,垂直径为7.5°,横径5.5°。

大小位置因人而异。

在其上下缘均可见狭窄弱视区,为视盘附近大血管投影。

5、丁道尔现象:用直接焦点照射法可见前房出现一条灰白色光带,如在虹膜睫状体炎时,有蛋白质和炎性细胞渗入前房,房水浑浊时可出现。

6、屈光介质检查:转盘拨到+8~+10屈光度。

判断浑浊部位:被检者转动眼球,黑影移动方向与转动方向一致,则在角膜上;转动时黑影不动,则在晶状体上;黑影移动方向相反,甚至停止转动后还有飘动则在玻璃体内。

7、眼底检查:检眼镜尽量靠近被检眼,转盘拨到0处。

8、眼球突出度检查: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出度约为12—14mm,两眼差不超过2mm,眶距约为98mm。

9、正常眼压为10—21mmHg。

双眼压差=<4mmHg.第二节眼科常用的辩证法1、辨内障与外障:外障、内障是中医眼科对眼病的一种分类方法,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障和外科独特的辨证方法。

3、辨黑睛生翳:古人将黑睛和晶珠的病变统称为翳。

此翳指黑睛之翳,有新翳、宿翳之别。

①新翳:病初起,黑睛混浊,表面粗糙,轻浮脆嫩,基底不净,边缘模糊,具有向周围和纵深发展的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阳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碜涩疼痛、畏光流泪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