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在诱发学生思维积极性中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设问在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中的作用【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文章阐述了设问在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中的作用。
【关键词】诱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性;课堂效率;
数学思维活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创设问题情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那么,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发生的?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人的理性认识过程。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
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
(1)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要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二、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待续性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
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
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有的教师没有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这样,教师就可能
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没有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认真揣摩学生的心理,估计学生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先将不
正确的思路排除,再将学生引入正途。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
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
(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
间要有一定的坡度。
(3)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
维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的。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于明.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m]北京:国
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2 南雅莉.双管齐下,培养学生英语创新思维能力[j]中小学
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2.
3 陈桂珍.对质疑的认识和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
4 陈少敏.小学教育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