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散文两篇导学案
《散文》导学案
《散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掌握散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能够欣赏优秀散文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和提高散文创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掌握散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难点(1)如何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2)怎样在写作中运用散文的特点展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三、知识储备(一)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体裁,它可以描绘自然风光、社会万象、人生百态,可以抒情、叙事、议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二)散文的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神聚”则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所有的材料和表现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优秀的散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和美的享受。
3、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为主要内容,着重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人物的活动。
2、抒情散文主要抒发作者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抒发来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揭示出深刻的哲理。
四、阅读方法(一)整体感知1、阅读标题和开头,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背景。
2、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二)细节品味1、圈点批注文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分析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2、关注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三)主题探究1、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思考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五、写作方法(一)立意1、明确写作目的,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立意要新颖、深刻,能够反映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导学案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共有两篇散文:《既生瑜,何生亮》和《我们在大山里》。
散文是一种反映生活、描写人物、抒发情感等的文学体裁,常常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本节课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一、导读教学1. 教学目标a.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b. 学习欣赏散文c. 通过阅读散文,感受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d.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2. 教学重难点散文的特点、鉴赏方法和体验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独立阅读散文《既生瑜,何生亮》和《我们在大山里》,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 散文是以什么为背景的?通过哪些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2. 散文《既生瑜,何生亮》中的瑜和亮之间有何不同?这与作者的思想有何关系?3. 散文《我们在大山里》中的大山有哪些特点?作者对大山的态度是怎样的?4. 阅读完散文后,你对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何感受?5. 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对你有何启发?三、合作探究1. 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就散文的特点、鉴赏方法进行讨论。
2. 教师对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四、拓展延伸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教师发现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拓展延伸:1. 给学生布置欣赏其他优秀散文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对散文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散文材料,让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和思考。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了欣赏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散文,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从中得到了启发。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人教版初二八年级】
《短文两篇》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
3、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4、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
”(《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他擅长诗、词、散文: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了北宋诗的最高成就;在北宋词坛上,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的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
他善画竹石,其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16 散文二篇同步作业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shì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zhí着,m n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汉字。
消shì() 繁zhí() màn( )延(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不朽.( ) 牛犊.( ) 暂.时( )(3)对画横线字的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B.“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C.“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D.“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2.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制止;控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B.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俯视)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紧接,临近)绝望的边缘。
D.痛苦的呼号..(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
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散文两篇导学案
10.散文两篇教学目标:1.理清文本思路,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哲理的写法。
2.品味重点语句,培养鉴赏散文的习惯与能力。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学会正确认识人生、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对文中重点的句子进行讨论分析,细品其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哲理的写法。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霞》一、了解感知1.激趣导入:同学们,说起黄昏,我们会想起一句话,那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两诗诗出自李商隐的《乐游园》,感慨好景不长。
在诗人李商隐的眼中,黄昏、晚霞是带着丝丝哀愁、感伤色彩的。
那么在冰心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一起进入到本文的学习,体会冰心笔下的《霞》。
2.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二十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和翻译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
主要作品有:小说:《小橘灯;诗歌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再寄小读者》(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冰心早期的作品,多以“爱”为主题,抒写母爱、童真、自然等内容;因此早期的作品有“爱的哲学”之称。
晚期的作品多是抨击时弊的杂文以及充满哲理韵味的散文。
《霞》是她晚期哲理散文之一。
“冰心体”散文:冰心的散文满蕴着温柔,又微带着淡淡的忧愁,显示出清新明丽的语言风格。
这种特色被称为“冰心体”,也叫“繁星体”“春水体”。
二、课前自主预习(一)基础知识1.词语积累读准下面词语的读音。
云翳.(yì)璀璨.(cuǐ càn)惆怅..(chǒu chàng)文摘.(zhāi)露.水( lù)露.面(lîu )一抹微云(mǒ)抹布(mā)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朝思暮想:从早到晚时刻想念。
相生相成:互相转化,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互相ǒ影响。
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15 散文两篇 导学案 学生用
第15课《散文两篇》导学案学生版班级:八年级11班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扫清字词——给划线字词注音。
洗涤.( ) 牛犊()茸.毛( ) 凋.谢( ) 遏.制( ) 濒临()臼齿.( ) 蔓.延() 俯瞰.( ) 孤寂.()战栗.()星辰()兴味()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贵族世家,其祖父曾两次担任英国首相。
他2岁丧母,4岁失去双亲,由他的祖父母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于1925年以前,他就预料到中国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预料到中国会发生的抗日战争,预料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命运主宰者的诞生!罗素晚年最关心的问题是核武器和世界人类的前途,他积极奔走各国,积极召开和平会议,反对越南侵略战争,还曾因这些而锒铛入狱。
即使如此,他在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着,从未有任何怨言。
三、文体知识(结合课本82页阅读提示圈画):哲理散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通过对形象性、哲理性的事物的描述,抒发作者思想和人生哲理。
四、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完成填空。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按照“()”结构,阐述了作者的():对爱情的执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永久的生命》:本文以()为主要表达方式,列举了()和()两个生命个体现象,抒发了作者()五、再读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永久的生命》在书上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批注各段段意。
六、精读《我为什么而活着》,研讨交流填空:1、第一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地表明了()。
“苦海”“绝望”是因为()2、罗素追求爱情是因为哪几方面原因?(在书上圈画)3.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书上圈画)4、作者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明明是痛苦辛苦的,为什么还说值得?(批注在最后一段)5、作者是怎样安排三种人生追求的叙述的?三种追求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字词进入新课二、再读文本,理性写作思路。
15散文二篇导学案
初二年级语文科自学探究学案班级:姓名:主备:审核:初二语文小组时间:年11 月10 日
学习内容:第15课散文二篇
学习目标: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重难点: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就一定行!)
(一)自学指导(学习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受益终生哦!)
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二)自学检测
1、通读《永久的生命》,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2、自由朗读《我为什么而活着》,说说作者为什么活着。
(三)自学小结:
二、小组学习(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有你课堂才会更精彩)
1、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3、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
三、展示反馈
1、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四、拓展延伸(学有所用,提升自己)
1、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2、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己活着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标。
教学个案(收获)
教学反思(疑惑)。
15.《散文两篇》导学案含答案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案)主备: 审核: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第15课《散文两篇》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1.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相关背景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一.课前预习:1.作家及作品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母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课前自主探究与学习2.给加点字注音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孤寂.()战栗.()俯瞰.()《永久的生命》课文学习3.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谈谈读完课文、的感受。
4.根据各部分的段意写出自然段如何划分。
并在文中标记。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表格版教案
布置作业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师友讨论共品。
3、你是否购买过DIY手工艺制品?
木质、石质、骨质、琉璃、藏银……一颗颗、一粒粒、一片片,都浓缩了自然之美,展现着千种风情、万种诱惑,与中国结艺的朴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代表着欧洲贵族风格的饰品成了他们最大的主题。
4.WWW。google。com。cn。大学生政策2004年3月23日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展
1.感受真实,说服力强。欲扬先抑,起伏有致
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用词准确,饱含深情。
教师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七、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为题,写一篇随笔。
“漂亮女生”号称全国连锁店,相信他们有统一的进货渠道。店内到处贴着“10元以下任选”,价格便宜到令人心动。但是转念一想,发夹2.8元,发圈4.8元,皮夹子9.8元,好像和平日讨价还价杀来的心理价位也差不多,只不过把一只20元的发夹还到5元实在辛苦,现在明码标价倒也省心省力。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思考课后阅读提示。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教师总结提升。
短文二篇--问题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问题解决导学方案
短文二篇--问题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问题解决导学方案)问题导引刚刚走出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我们又将步入陶弘景描摹的江南清丽的山水画中,将要和苏轼以及他的朋友共赏承天寺的月色。
在学习这两篇课文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疑问:《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文章中除了描写之外,还有抒情和议论的部分,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文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月下美景图?文章中连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两问,为什么不作回答?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听听其他同学的见解,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信经过共同努力,我们会圆满解答这些问题的。
自主学习资料整合作者信息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齐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做中书鸿胪,所以被称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信,称赞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22岁中进士,以文章知名。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
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由京官调任杭州通判,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又因作诗讽刺新法,得罪朝廷,被捕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他被召还为翰林学士。
新党再度执政后,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并以63岁的高龄远徙琼州(今海南岛)。
赦还的第二年,死于常州。
背景回放1.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两篇》导学案
15、《散文两篇》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段——自学质疑(第2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15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把握基础(2分钟)作者简介: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XXX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首创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罗素出身于曼摩兹郡一个贵族家庭。
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
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行勋章。
1967年组织了斯德哥尔摩战争罪犯审判法庭,谴责美国在越南的政策。
1970年在威尔士的家中去世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绩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
他前后期哲学思想变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深信绝对、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理念的证据。
后来与摩尔一起叛离了绝对唯心主义,转向新实在论。
文本链接《我为什么活着》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序言,文章以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的概述了安排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了他对挚爱与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安宁的莫大关心,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3、自学教材(3分钟)(自学指点:标清段落,用红笔标诞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补全词语。
俯瞰.()飓.()风遏.()制颤.()抖神秘.()濒.()临秘.()鲁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两篇散文字词梳理”的微课,然后对照导学案订正以上字词4、理解内容(9分钟)(自学指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结合自学指点,完成下列问题。
七年级散文两篇导学案
七年级散文两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包括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等。
2、帮助学生掌握两篇散文的主题、结构和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散文的“形散神聚”特点,把握两篇散文的主旨。
(2)分析两篇散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2、难点(1)体会作者在散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思想。
(2)学习如何运用散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2、分析法:对散文的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
3、比较法:对比两篇散文的异同,加深对散文特点的认识。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富有韵味的文学体裁。
它可以像诗歌一样抒情,像小说一样叙事,像议论文一样说理。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两篇七年级的散文,领略散文的魅力。
(二)知识讲解1、散文的特点(1)形散神聚:散文的取材广泛,结构自由,但主题明确,情感集中。
(2)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往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3)情感真挚:作者在散文中通常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阅读理解技巧(1)抓住关键语句:如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等,这些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旨。
(2)关注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景物、事物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3)联系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课文分析1、《春》(1)主题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结构文章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展开。
绘春部分又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方面进行描绘,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3)语言特色①善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15《散文二篇》教案
15《散文二篇》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4.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1.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2.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2.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三、文体知识1.文体:议论性散文2.文体特点: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更改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的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四、字词学习1.给加点字词注音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2.解释下列词语⑴臼齿: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冰心散文两篇:《霞》《我的家在哪里-》导学案
冰心散文两篇:《霞》《我的家在哪里?》导学案◎课前自主【走进作者】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
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
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
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
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课文初探】1.《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文章构思设计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文章为什么要从“梦”写起呢?3.“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
”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4。
作者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呢?请简要分析。
◎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请选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云翳(yì)璀璨(càn)惆怅(chóu)一曝十寒(bào)B.作揖(yī)褂子(guà)回溯(sù)刚愎自用(bì)C.炽热(zhì)麻痹(bì)夙昔(sù)瞠目结舌(tāng)D.蕴蓄(yùn)煦暖(_ù)裨益(pí)面面相觑(qù)【冰心散文两篇:《霞》《我的家在哪里?》导学案】。
人教版2019年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二篇(第1课时)导学案
《散文二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主旨。
3. 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1. 理解文章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2.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2.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文题是《永久的生命》,读罢课文,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对生命持怎样的情感态度?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合作讨论,思考探究1.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3.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6.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7.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四、课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写.意(xiě)倘.若(tǎn)B.飓.风(jiù)遏.制(è)C.松懈.(xiè)俯瞰.(kàn)D.频.临(pīn)震颤.(chà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散文二篇》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年级八年级使用时间探究案学法指导课题15.《散文二篇》课时 2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示范读课文,每人读一局部,其余同学评点。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剧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1.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交流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交流点拨】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交流点拨】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交流点拨】(1)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分。
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
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3)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小组谈论师生共同思考编制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重点难点重点: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案学法指导知识链接3.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散文导学案(优秀导学案)
散文导学案(优秀导学案)简介本导学案将介绍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阅读散文的方法。
通过研究本导学案,你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的魅力,并提升阅读和理解散文的能力。
目标1.了解散文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写作风格;3.研究如何阅读散文。
内容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以优美的文字表达个人感情和思想的文学作品。
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不受特定的格律和韵律约束,注重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和独特思考。
散文的特点散文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题广泛:散文可以涉及各种主题,如人生哲理、社会问题、自然景观等;2.语言优美:散文追求文字的美感,常借助比喻、修辞手法等来表达作者的情感;3.叙述性强:散文常以叙述的方式述说事物,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4.独立性强:散文作为一种自由写作形式,以作者个人独特的视角和思考为核心,没有严格的格式和结构限制。
如何阅读散文?阅读散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作者意图:通过分析散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2.品味文字表达:仔细品味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考;3.分析文本结构:分析散文的段落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揭示其整体结构和艺术特点;4.与自身经验联系:将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与自身经验相联系,深入思考并形成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通过本导学案的研究,你已经了解了散文的定义、特点以及阅读散文的方法。
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富有情感和思考,引人入胜。
希望你能够通过阅读更多的散文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并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滋养。
参考资料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散文二篇
国学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一一《孟子.尽心上》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
习重点
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
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 卑微() 牛犊()茸毛() 消逝()繁殖() 蔓延() 凋谢()遏制() 濒临()俯瞰() 深渊() 星辰()
答案:x
d i b ci d u rmg sh i zh m cn di o
e b in k(3n yu ing
01 ch 印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 )生命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
的边缘。
(3 )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1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2)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3)
濒临:接近、将要。
(4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文学常识填空。
《永久的生命》作者,原名湖北武昌人,作家。
本文选自—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________ , _____ 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___________ 奖。
答案:严文井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诺贝尔文学
合作探究
4•阅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思考: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 )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
么?
(4 )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案:(1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
能做主。
(2)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4)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5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文章行文思路是怎样的?答案:三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总-分-总(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答案:有三方面的原因: a.爱情可以带来狂喜;b.爱情可以摆脱孤独;c•爱的结合可以使人
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答案: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a•了解人类心灵;b. 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c.理解毕
达哥拉斯的力量。
(4 )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答案: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
界。
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
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6•赏析下列句子。
①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一一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①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
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②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孤寂的恐怖和可怕,反衬了真挚爱情的可贵,表达了作者对爱
情的热切追求。
拓展延伸
7.请你积累古今中外名人的生存观,事例、名言都可。
答案示例:(1)名人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一司马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一一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一文天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
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一一奥斯特洛夫斯基
(2)名人事例:
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为实现民族解放、中华复兴而活着。
马克思为替工人阶级谋福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活着。
司马迁隐忍苟活,穷尽毕生心血,终于写出了煌煌巨著《史记》。
他的苟活”,使自己的人
生价值得到了完美实现。
当堂测试
8•阅读冰心的《谈生命》(节选),完成文后的问题。
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
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
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
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
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
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
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
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等于水道要经
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1)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在这些生命的状态中,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绪?
答案:(1)破壳出土一一春天繁花似锦一一夏天绿叶成阴,呈现累累果实一一秋天转眼灿烂,宁静怡悦一一冬天归落大地(2)生命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归根奉献
(3)
积极奉献坚强自信庄重乐观
(2 )画线句给人深刻的启示,下到各项中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揭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话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望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永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长青。
答案:C
(3 )为什么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怎样理解“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答案:(1)“成树”预示着人生经历种种奋斗,最终实现远大理想,为社会所承认。
在奋斗的历程中必经艰难险阻和幸福快乐;假如不经历这些,半途而废,便难以“修成正果”。
(5)在全文中,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还可以把生命和人生比作什么?
第3页
写出两个形象的比喻句来。
答案示例:生命像蜡烛,流着痛苦的泪,燃着快乐的光。
生命像灿烂的星空,愈是黑暗,愈能显出繁星的璀璨。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