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16 散文二篇 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导学案第十六课《散文二篇》共有两篇散文:《既生瑜,何生亮》和《我们在大山里》。
散文是一种反映生活、描写人物、抒发情感等的文学体裁,常常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本节课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一、导读教学1. 教学目标a.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b. 学习欣赏散文c. 通过阅读散文,感受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d.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2. 教学重难点散文的特点、鉴赏方法和体验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独立阅读散文《既生瑜,何生亮》和《我们在大山里》,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 散文是以什么为背景的?通过哪些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2. 散文《既生瑜,何生亮》中的瑜和亮之间有何不同?这与作者的思想有何关系?3. 散文《我们在大山里》中的大山有哪些特点?作者对大山的态度是怎样的?4. 阅读完散文后,你对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何感受?5. 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对你有何启发?三、合作探究1. 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就散文的特点、鉴赏方法进行讨论。
2. 教师对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四、拓展延伸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教师发现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拓展延伸:1. 给学生布置欣赏其他优秀散文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对散文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散文材料,让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和思考。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了欣赏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散文,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从中得到了启发。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思维能力:结合文章段落内容及结构提升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
2.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而活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感受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与伟大的人格魅力。
2.学习开篇点题、结尾呼应开头的写作技巧,掌握总分总式的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深刻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
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恰如诗人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活着,都有不同的追求。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聆听罗素的回答!一、走进作者首先,我们认识一下本文的作者。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年),2岁丧母,4岁丧父,由祖父母抚养长大成人,一生命途多舛、坎坷不断。
正是由于童年遭遇的艰辛与孤寂,罗素尝尝独自一人在荒凉失修的花园中玩耍与思索,由此对自然、生活、知识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观其一生,即使生活艰辛,罗素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积极追求知识与真理,坚决捍卫和平与正义,是公认的“未来时代的先知”、“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因此,罗素的一生又多姿多彩、璀璨夺目。
可以看到,罗素虽饱经磨难,但他努力生活、不屈不挠、奋发进取,最终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像罗素这样的“大家”,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思考与回答呢?接下来,我们结合上述作者生平,走进文章,听一听罗素的答案。
二、领会全篇请同学们快速通读一遍课文,待会儿老师将通过内容提炼和发散思维两个方面考一考大家,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来学习。
学习任务一:内容提炼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题目——我为什么而活着,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激发读者想象。
就让我们走进文章,探探究竟,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段第一句便揭示了答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完成《散文二篇》的结构图解。
散文二篇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 1 ) 一 颗 臼 齿 , 一 段 盲 肠 , 一 些 头 发 , 一 点 点 和 人 开 玩 笑 的 x ìn g w èi ( 兴味 )。 (2)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 来xǐ dí( 洗涤 ),把它再补好。 (3)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bēi wēi(低微 ),那样柔弱。
散文二篇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课文精读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1.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
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 它遗留下的印迹。 运用对照,将“生命”和“衬衣”相比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的短暂、不可 重复的特点,表达了对生命易逝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散文二篇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④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 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 是多么低微,多么微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 行。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 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 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 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②爱情解除孤寂
③爱情的结合中,看到圣贤和诗人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3)①希望了解人的心灵(人类心灵)
②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科学)
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科学)
(4)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3)如何理解这句话“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4)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该如何理解?
(5)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的“三种追求”在排列顺序上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6)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追求知识,能使人精神更加充实,还能掌握改造世界的方法,从而造福人类;
同情人类的苦难,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它们,则由小我升华到大我,由个人之爱升华到博爱的境界,是更高层次上的人生价值。
所以这三种追求存在着情感上由浅入深,境界上由低到高的逻辑关系。
(6)明确:
“深渊”喻指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没有爱情、缺少爱的世界;
濒临:紧接,临近。
俯瞰:俯视。
3.作者链接
罗素(189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著作有《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论教育》
4、背景链接
罗素一生都在热诚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他认为值得,是因为他一直把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作为自己的梦想,而且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
16 散文二篇同步作业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shì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zhí着,m n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汉字。
消shì() 繁zhí() màn( )延(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不朽.( ) 牛犊.( ) 暂.时( )(3)对画横线字的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B.“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C.“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D.“疲”的第二笔是 ,第七笔是 ;“暂”的第三笔是。
2.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制止;控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B.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俯视)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紧接,临近)绝望的边缘。
D.痛苦的呼号..(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
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五四制
16《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欲扬先抑和层层深入地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
3、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重点】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欲扬先抑和层层深入地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
【难点】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是人类永远也解不开的迷。
从古到今有多少人为了生命的永久而费尽心机?然而,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
生命怎样才能永久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永久的生命》,来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展示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欲扬先抑和层层深入地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
3、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检查预习:1. 介绍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某某武昌人,作家。
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代表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下次开船”港》等。
2. 读读写写:兴味xìnɡ wèi 洗涤xǐ dí卑微 bēi wēi 牛犊 niú dú茸毛rónɡ máo 消逝 xiāo shì繁殖fán zh í凋谢 diáo xiè3.解释词语:卑微:地位低下。
炫耀:夸耀。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芬芳:香气。
四.课堂活动:活动一: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提示: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概括内容:请从每一个自然段是提炼出一句中心句或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然后用这几个句子重新组成一首哲理小诗,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韵味和内涵:永久的生命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设计
16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难点: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可以结合文章标题和关键句的理解来掌握中心观点,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进一步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反复阅读,用思维导图理清行文思路,感受课文层层推进阐述哲理的写法,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背景资料《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三)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二、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多媒体展示PPT)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B、理解下面的词语含义。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经典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散文课文,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散文的深层次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的特点及其在文章中的体现。
2.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分析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材:准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课文的教学材料。
3.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鉴赏散文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散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加深对散文特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
答案:书写略。 2.多音字积累与形近字辨析。
兴味(xìng) (1)兴
兴盛(xīng) 洗 dí(涤)
蔓延(màn) (2)蔓
瓜蔓(wàn) 俯 kàn(瞰)
(3)
(4) gǎn 榄(橄)
绿丝 tāo。
hān 厚(憨)
(2)俯瞰:俯视。 (3)凋谢:(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4)遏制:阻止,控制。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永久的生命》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2)《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英国(国)哲学家、数学家、 作家。获 1950 年诺贝尔文学奖。 【初步感知文本】 1.严文井认为,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生命却是永久的。 2.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案: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 它的快乐和威势。 3.罗素用“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 情 【探究重点难点】 1.《永久的生命》一文中 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答案: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 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我为什么而活着》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 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答案: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 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飓风”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
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 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2.知识链接
议论性散文:也称“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以说理为主, 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表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 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掌握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规范书写。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遏制(è) 卑微(bēi) 兴味(xìng) 繁殖(zhí) 消逝(shì)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设计
16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难点: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可以结合文章标题和关键句的理解来掌握中心观点,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进一步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反复阅读,用思维导图理清行文思路,感受课文层层推进阐述哲理的写法,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背景资料《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三)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二、自主学习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多媒体展示PPT)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B、理解下面的词语含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6 散文二篇
16 散文二篇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
2.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3.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4.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5.要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他的作品以童话和寓言的影响为大。
他的童话、寓言创作故事生动,构思巧妙。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等。
【文体知识】哲理散文是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哲理散文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和友情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一般十分工整,不但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之外,还具有行文对仗的特点,十分有韵味,不仅余音绕梁,而且内容丰富,比起哲理诗歌、记叙文、议论文来,语言优美。
【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臼齿兴味洗涤卑微土壤牛犊茸毛消逝繁殖蔓延凋谢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文章的论述层次:第一层:(第1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2—4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5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二)问题探究1.第1段末尾写到:“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明确: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案(教学设计)
16 散文二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1.体会本文语言平易通畅、哲理性强的特点。
2.理解本文作者对生活、生命的有关感受和思考。
领会作品的情思,激发对人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二)自我研读,生成新知1.生字难字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2.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第1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2~4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5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再读课文,理解情感(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4)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散文二篇学案
16 散文二篇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中心观点。
2.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域,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课前习·朗读与积累】1. 严文井(1915-2005),原名,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2.给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低微..牛犊.茸.毛消逝.繁育..凋.谢臼.齿蔓.延混.为一体【课中习·质疑与释疑】3.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4.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背景:主旨:5.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写法:作用:6.品味语言,重组成文。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课前习·朗读与积累】1. 罗素((1872-1970),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
2.给加点字注音。
遏.制濒.临深潭星辰.飓.风震颤.俯瞰.【课中习·质疑与释疑】3.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4.体会感悟既然活得这么苦,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是值得的?5.思考人生我的人生追求:【课后习·拓展与延伸】这两篇议论性散文语言既睿智又形象,既理性又富有感情,请摘录文中的修辞句,并按格式赏析。
例: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花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生命个体会凋谢,但生命现象却永存,会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更加美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3.1. 过去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谈生命易逝。
(无奈)2.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3.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 二、谈生命永久。
16.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导学案
16.*散文二篇国学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消逝.()繁殖.()蔓.延()凋.谢()遏.制()濒.临()俯瞰.()深渊.()星辰.()答案:xìng díbēi dúróng shìzhímàn diāo èbīn kàn yu ān chén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生命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3)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1)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2)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3)濒临:接近、将要。
(4)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文学常识填空。
《永久的生命》作者,原名湖北武昌人,作家。
本文选自。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奖。
答案:严文井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诺贝尔文学合作探究4.阅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思考:(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答案:(1)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永久的生命教材分析《永久的生命》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性散文。
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情感哲思”,以散文体裁为主,呈现写人记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说理等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七年级上册“人生之舟”和七年级下册“生活哲理”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也为九年级“砥砺思想”“浩然正气”主题单元的学习做了情感及价值观的铺垫。
本文是作家严文井1942年创作的,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揭示出个体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促人上进。
文章哲理深邃,语言通俗,感情充沛,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特点上正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对散文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及学习能力,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尚不成熟。
因此,在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障碍。
同时,中学生对人生产生惊奇、疑惑,这驱使他们在万花筒里看世界,他们有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但随着自我成长,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厚,自我意识强烈。
他们开始思考探索“一个人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我是谁,我会死亡吗”等一系列不明晰的问题,这可能让他们焦虑、忧心或迷茫。
上课时,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同时要帮助他们领会课文人文内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胆发言,深入思考,结合文本,认识生命的意义与可贵。
八年级的语文主题学习主张“课外阅读课内化”。
实践以来,取得了一些变化。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与积累,阅读速度有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所进步。
在此基础上,课堂内我们将继续采用教读引领课,以“1+X”类比阅读,既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又能让学生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还能启迪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找关键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反复朗读,品味语言,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3.类比阅读,迁移运用,加深自己对生命本质的感悟。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散文二篇素养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文章阐述的道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层层递进的写法,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3.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提升思想境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情境预设同学们,每当读到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名言的时候,都会启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命?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共同学习《散文二篇》,共同探究生命的真谛。
【预习导学】1.走近作者。
严文井(1915—2005),原名,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罗素(1872—1970),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文学家,获1950年。
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臼.齿()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繁殖.()凋.谢()遏.制()濒.临()星辰.()俯瞰..()()震颤.()拓展:“兴”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颤”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
3.解释下列词语。
(1)兴味:(2)不朽:(3)遏制:(4)肆意:(5)濒临:(6)俯瞰:(7)深不可测:(8)无能为力:拓展:“遏制”与“遏止”是一对近义词。
二者都有“”的意思。
“遏制”多指。
侧重控制。
“遏止”指,用强力使停止。
侧重使停止。
4.填空。
文一标题“永久的生命”中的“永久”即,从时间角度点出了生命的特点;文二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既点明了文章要论说的话题,又留下,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案】1.严文锦英诺贝尔文学奖2.jiùxìng díbēi dúróng zhídiāoèbīn chén fǔkàn chàn xīng兴起zhàn寒颤3.(1)兴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两篇》导学案
15、《散文两篇》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段——自学质疑(第2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15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把握基础(2分钟)作者简介: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XXX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首创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罗素出身于曼摩兹郡一个贵族家庭。
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
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行勋章。
1967年组织了斯德哥尔摩战争罪犯审判法庭,谴责美国在越南的政策。
1970年在威尔士的家中去世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绩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
他前后期哲学思想变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深信绝对、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理念的证据。
后来与摩尔一起叛离了绝对唯心主义,转向新实在论。
文本链接《我为什么活着》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序言,文章以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的概述了安排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了他对挚爱与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安宁的莫大关心,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3、自学教材(3分钟)(自学指点:标清段落,用红笔标诞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补全词语。
俯瞰.()飓.()风遏.()制颤.()抖神秘.()濒.()临秘.()鲁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两篇散文字词梳理”的微课,然后对照导学案订正以上字词4、理解内容(9分钟)(自学指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结合自学指点,完成下列问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散文二篇 导学案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
使用时间探究案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摘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摘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摘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八年级使用时间探究案学法指导课题15.《散文二篇》课时 2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
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示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1.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交流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交流点拨】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交流点拨】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交流点拨】(1)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2)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3)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小组谈论
师生共同思考
编制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重点难点重点: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学习
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案学法指导知识链接
3.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
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臼齿: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请将作者资料作为文学常识积累下来.
借助注释、工具书完成这部分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练习. 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探究案学法指导拓展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我为什么而活着》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为了谁》这首歌呢?是呀,我们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活着?
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同学各抒己见)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历史
上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医生是为治病救
人而生,运动健将是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遏制(è)飓风(jù)濒临(bīn)
俯瞰(kàn) 呼号(háo)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作者介绍
罗素(1872—1970)2 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交流点拨】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即小组合作
探究,讨论
问题
联系实际
说出你的
理解
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交流点拨】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了解人的心灵;第二个方面,实际上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
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3.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交流点拨】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年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
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逝世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
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1.爱情,知识,同情心这三种追求,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著最痛苦的?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呢?
【交流点拨】同情心,爱和悲悯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爱和悲悯,只片面地追求爱情,会
产生爱情恐怖主义;片面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所以爱和悲悯最重要.
2.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能否交换顺序?
【交流点拨】不能,从内容上看,爱情是自然朴素的精神追求,知识是提高素质的精神追求;
同情心是道德层面的精神追求,从结构上看与前一段的开头相照应,顺序井然,层次分明.
拓展延伸
课外积累关于爱情,知识,同情心的名言或诗句.
关于爱情:人生追求爱情并不显得低级.
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维斯冠:爱情是生命的火把.
关于知识: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李大钊: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关于同情:白朗宁:把爱拿走,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
雪莱: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布置作业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