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十三章 课时跟踪检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断改变,形成生殖隔离时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答案:B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从而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答案:D

3.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

B.马和驴交配产生强壮的骡子,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D.狼和兔子的奔跑能力的提高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马和驴交配后产生的骡子并没有生殖能力,马和驴之间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4.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

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解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有些情况还会导致稳定性降低,甚至由于缺少新物种的天敌导致本地有些物种灭绝;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有利的个体,其有利的基因得以保留,但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答案:B

5.(2011·盐城模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内容()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共同点是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均以可遗传变异作为进化材料,并由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不同点: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机理,而现代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一缺点。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B

6.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②是物种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包含多个种群;在物种形成过程中,隔离是必要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先出现地理隔离,然后再出现生殖隔离。因此①④错误。

答案:B

7.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产生F2,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分别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互交)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A.1/8,1/9 B.1/6,1/4

C.1/8,1/6 D.1/6,1/9

解析:由题意可知,F2中取出的灰身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Aa、1/3AA,在自交时只有2/3Aa自交才能获得黑身果蝇,其比例为2/3×1/4=1/6;在自由交配时,只有2/3Aa×2/3Aa时才能获得黑身果蝇,其比例为2/3×2/3×1/4=1/9。

答案:D

8.(2011·九江调研)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且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

解析: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并且变异的有利与有害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决定于自然选择,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慢取决于哪种性状表现更能适应当前环境。

答案:C

9.(2011·盐城检测)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A.50%和50% B.50%和62.5%

C.62.5%和50% D.50%和100%

解析: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所以T的基因频率为20%+1/2×60%=50%;感染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3/4,T的基因频率是1/4+1/2×3/4=62.5%。

答案:B

10.(2011·西安质检)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蠖体色是浅色(由s基因决定)的,少数深色(由S基因决定)的;100年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黑褐色,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2009年据科学家调查研究,英国的桦尺蠖浅色型正在增加。下列有关桦尺蠖体色由浅变深,又变浅现象的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A.桦尺蠖体色的深或浅是可以遗传的性状

B.树干颜色的变化是桦尺蠖种群体色变化的环境条件

C.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基因s能突变成基因S,基因S也能突变成基因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