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002文档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章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通过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计算。 通过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计算。 支出法 通过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计算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五、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
1、生产者价格(producer price) 生产者价格( ) 用生产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 用生产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 2、购买者价格(purchaser price) 购买者价格( ) 用支出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 用支出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 3、基本价格(basic price) 基本价格( ) 是指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税的价格。 是指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税的价格。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二)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理想) 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理想)
表2-1 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 为自己最终使 用的生产
所有生产, 所有生产,包括用于 自己消费的生产和用 于自己积累的生产 住户自有住房所提供 的服务
市场化生产 货物生产
所有生产, 所有生产,无论 是否实际出售
其他非市 场化生产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2、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分为 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
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 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 中间产品 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 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 最终产品 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 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1/第10章)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述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与性质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一)经济领土及常住单位*经济领土:由该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该国公民及货物和资本可在其上自由流动。

*常住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的经济单位。

(二)经济单位及经济部门分类经济单位:机构单位: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基层单位:具有完整生产投入和产出的单位 。

根据各基层单位生产活动的同一性可以区分不同的产业.1)机构部门分类-以机构单位为基础;一般将其归纳为以下机构部门:2)产业部门分类— 以基层单位为基础; 最常用的产业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法.(三)国民经济活国动及其运动过程: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框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中心框架和附属核算表两部分综合价格指数表 企业部门投入表 财政信贷资金 人口平衡表企业部门产出表 平衡表 劳动力平衡表 主要商品资源与 自然资源表使用平衡表10.2 国内生产总值GDP 核算一、生产活动及其产品 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二、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基本含义 国民经济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 衡量一时期国民经济生产的常用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意义上理解: 从价值构成上看, 从实物构成上看,三、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核算方法 (一)用生产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用支出法核算GDP四、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相关的国民生产总值GNPGNP = GDP +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值五、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应用例:练习题10.110.3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指数统计一、国民经济动态统计与经济指数经济动态统计就是指数统计GDP动态统计可以用所谓:现价GD P指数= 报告期GD P(GD P总量指数)基期GD P= 报告期GD P ×报告期可比价GD P报告期可比价GD P 基期GD P= GD P物价指数×GD P物量指数二、经济增长率的测度与分析(一)经济增长率与总体物量指数经济增长率= 报告期GD P-基期GD P 用此公式表述不确切!基期GD P应当为:经济增长率= 报告期可比价GD P-基期GD P基期GD P= GD P物量指数– 1(二)经济总体GD P物量指数的计算方法(补P.40~P.41 )生产法计算可比价GDP = 可比价总产出–可比价中间投入= 现价总产出 - 现价中间投入产出价格指数中间投入价格指数支出法计算可比价GDP = 可比价 + 可比价 + 可比价 - 可比价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现价最终消费 + 现价投资总额 + 现价出口 - 现价进口消费价格指数投资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例10.2〕三、物价指数及其应用(一)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GD P物价指数)(补P.41~P.42)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 = 报告期GD P /报告期可比价GD P(GD P物价指数)根据〔例10.2〕提供的资料可以直接计算出GD P物价指数:生产法计算GDP物价指数 = 报告期GD P /报告期可比价GD P= 179.6 / 168.3= 106.71 %支出法计算GDP物价指数= 报告期GD P /报告期可比价GD P= 179.6 / 168.3= 106.71 %(二)GDP价格指数的应用与分析1)计算经济增长率----如果已知GDP物价指数,则可算出报告期可比价GD P = 报告期GD PGDP物价指数进而可算出经济增长率;如果已知现价GD P指数,则可算出GD P物量指数 = 现价GD P指数GDP物价指数进而可算出经济增长率。

2国民经济核算

2国民经济核算
对工业部门计算总产出,通常采用“工厂 法”,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进行计算。工 业总产出(总产值)的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总产出=成品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 期初结存差额+工业性作业价值 计算原则:单位内原则 本期内原则 最终 原则
工业总产出按报告期产品实际销售价格计算 (实际出厂价格),没有出厂价格的项目, 如自制设备,按实际成本计算。 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已完成全部生产 过程,经检验、包装(规定不需要包装的产 品除外)入库的产品价值,包括次品价值 (规定不合格不准销售的除外)。
10、社会服务业总产出计算 、
社会服务业包括广泛的行业,(1)公共设施服务 业,包括市政公共交通业、园林绿化业、自然保护 区管理业、环境卫生业、市政工程管理业、风景名 胜区管理业和其他公共服务业。(2)居民服务业。 (3)旅馆业。(4)租赁服务业。(5)旅游业。 (6)娱乐服务业。(7)信息、咨询服务业。(8)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9)其他社会服务业。社会 服务业总产出是社会服务部门(或企业)的主营业 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利润)之和。即 社会服务业总产出=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增加值生产法核算
生产法的核算公式:机构单位增加值= 生产法的核算公式: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 单位总产出(生产者价格)- )-机构单位中间 单位总产出(生产者价格)-机构单位中间 投入(购买者价格)。 投入(购买者价格)。 增加值分配法核算: 增加值分配法核算: 就是分别核算增加值的各个构成项目,然后 就是分别核算增加值的各个构成项目, 汇总求得。 汇总求得。即, 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 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 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是指一定时期内机构单位生产活动 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 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是由机构单位的 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 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国民经济核算辅导课讲稿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辅导课讲稿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辅导课讲稿(第二章)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方法,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并会进行生产核算的简单应用分析。

第一节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一、生产核算的地位生产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起点,它界定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和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收入分配、消费、资本形成、金融交易等核算具有重要决定作用。

二、生产活动的主体(一)、生产活动的基本概念1、一般定义: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活动,一般指投入产出活动。

生产活动可定义为:生产单位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对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货物和服务就是生产活动的成果,或称为生产产出。

利用"投入"得到的"产出"就是生产。

一直以来对"生产"有两种理解:物质生产概念--只有物品的生产才是"生产",产出不能物化,不属于"生产",(MPS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全面生产概念--凡是提供一种有用性的活动,都可以称为"生产",既可"物化",也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

物品+服务2、生产活动的经济主体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包括生产的基层单位(概念:教材第9页)和机构单位(概念:教材第7页)两类。

注意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产业部门分类也就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分类,我国与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是基本一致的。

产业部门分类的最综合层次是三次产业分类。

在三次产业分类下是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产业部门下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机构单位和在此基础上分类的国民经济机构部门也是生产核算的重要主体。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第二章 国民经济账户总览与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第二章 国民经济账户总览与核算方法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身就是由一套逻辑严密、协调 一致而完整的账户和表式组成,其基础是一套符合国际惯 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
一、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
➢ 经济活动本身形成了经济流量,经济流量反映经济价值 的产生、转移、交换或消失,它涉及机构单位的资产和 负债的物量、构成或价值的变化。
➢ 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形成了经济存量,经济存量反映 某一时点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者某一时点持有的资产 和负债。
(三)关联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内部联系错综复杂的整体。国民核算必 须充分考虑这些联系,通过具体的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 各环节、各要素、各方面的数量关系;同时,还要适当反映出 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社会人口、科技教育以及资源生 态等外部环境系统的交叉关系和相互影响。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平衡原则的表述 为了保证核算体系的逻辑一致性,必须遵循“国民 核算平衡原则”: 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出指标就算到哪里,使用指 标也算到哪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 生收入、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就在哪里分界。
本章要目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基础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序列 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小 结:本 章 要 点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基础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依据国民经济客观运行过程建立的, 其构成要素:
• 交易者分类 • 交易分类 • 对流量和存量的测度因子 • 描述和分析工具(账户平衡表、数学模型等) • 相应的记录规则
传,并被载入我国的新国民核算体系方案(1992)。 ③SNA与MPS两大核算模式存在诸多差异,但都遵循国民
核算平衡原则,有着共同的平衡核算方法论基础。 ④学习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理解和掌握平衡原则,用科学

国民经济核算002

国民经济核算002

国民经济核算002摘要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评估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并详细介绍了核算的方法和步骤。

此外,本文还将讨论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应用和局限性。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国民经济核算有更深入的了解。

引言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量化和分析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收集、分类和统计各种经济活动数据,来衡量和评估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是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可以了解经济的总体水平,包括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民支出和资本形成等。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额。

它包括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收入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全部收入。

它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国民支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

•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增加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投资。

目标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是:1.测量和分析国民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

2.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指导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3.提供决策者和研究者分析经济问题和研究经济规律的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框架,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记录和分析,为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步骤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

生产法生产法是一种从生产活动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方法。

根据生产法,国民生产总值可以通过计算各个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得到。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一、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一、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 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 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 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本世纪40年代 初国民经济核算形成以前的国民收入统计,其重心 并未反映当前国民经济核算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而主要在国民收入统计总量的 理论基础、口径范围和估算或统计方法方面。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帐户形式和复式核算 方法,因而它与会计学也有密切联系。国民 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有许多不同。例如核算 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国民经济核算对象是国 民经济运行过程,而企业会计核算对象是企 业经营过程或微观资金运动过程。另外,核 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不同。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经济学、会计学、 计量经济学等学科有重要的关系。经济学是国 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目前,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具体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使用的概念、 类别、经济原则等都是直接运用市场经济理论 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经济 分析和宏观调控与管理领域有重要作用,并反 过来促进实证经济学和理论研究的发展。
二、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
1、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 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 济实体。
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基本上有 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 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或社会实体。国家统计局有关 划分基本单位的规定中把后一类称为法人单位,具 体统计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行政)单 位、社会团体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单位。

国民经济核算(二版教材打印版)

国民经济核算(二版教材打印版)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2003年国家统计局修订形成《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标志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又迈出重要步伐。

第一节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概念、分类和核算原则一、核算体系基本框架(一)核算体系基本框架: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附属表1、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

2、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国外部门账户。

3、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该体系的中心内容,附属表是前两者的补充。

基本核算表侧重于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国民经济账户侧重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

二、核算体系有关基本概念(一)常住单位:在我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1、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包括我国大陆领陆、领水、领空、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

2、属于常住单位的,有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中国领土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外短期旅游访问的中国人员。

(二)产品:生产活动的成果。

1、根据产品形态,分为货物和服务。

(1)货物,人们对它有某种需求,并能够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生产成果,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转移所有权。

生产与交换分离、与使用分离,在时间、在空间上可以分离。

其特性有二:可以储存;可以运输。

(2)服务,一是转形服务,生产者按照消费者需求进行的活动,实现的是消费单位状况的改变;二是增值服务,由批发商、零售商和各类金融机构所提供,促进产品或金融资产交换。

2、根据产品使用性质,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1)中间产品,一个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在另一个生产过程被完全消耗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可以是小麦、矿石、柴汽油、化肥农药等充当原材料、动力和燃料使用的货物,也可以是企业生产所消耗的金融、技术、广告、会计和法律服务等。

国民经济核算2

国民经济核算2
机构单位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 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指主要 从事市场货物生产和提供非金融市场服务的常住企 业,它主要包括各类法人企业。所有非金融企业归 并在一起,就形成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 融中介以及与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 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 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 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
在投入产出核算的部门分类数据中,各个部 门包含的产品,必须是同质的,或者说必须 是“纯粹”的。
而在产业部门分类中的各个产业活动单位或 机构部门分类中的各个机构单位,都可能生 产几种产品,从而每个产业部门或机构部门 的数据中就混合了几种性质不同的产品。
就产品是“混合”还是“纯粹”而言,产业 部门和机构部门属于“混部门”,而产品部 门属于“纯部门”。
三、机构和部门分类·
对经济活动单位,根据生产性质划分的产业 部门分类;
对经济活动单位,根据有无财务决策权划分 的机构部门类;
对产品和劳务,根据用途、原材料和工艺技 术的同质性划分的产品部门分类。
以上三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主要分类, 统称为国民经济部门分类。
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部门分类的对象是机构单位。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生产范围对经济总量的制约关系
生产范围→产出→收入 →消费、投资……
生产总量=收入总量=使用总量 (三方等价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一般应依据“综合性生 产”确定生产范围。
Production
= Income
= Expenditures in final uses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二、确定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规则
“所有权原则”是确定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 基本原则。即:核算中的资产和负债要具有所 有权特征。
任何资产和负债只要能归属具体的单位, 也就具有了所有权特征,就在核算之列。
—— 核算中称其为“国外”
2、机构部门:同类机构单位的集合
SNA中将所有的机构单位归并为6大类, 我国则归并为5大类。
附:SNA与中国机构部门划分的类别
SNA的机构部门分类
中国的机构部门分类
①非金融公司
①非金融企业
②金融公司
②金融机构
③一般政府
③政 府
④住户
④住户(居民)
⑤为居民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 ⑤国外
①经济领土=地理领土 ± “领土飞地”
领土飞地:一国驻外的使领馆、新闻机构、科考站、军 事基地等。
②经济利益中心:如某单位在某国拥有一定的场所(厂房、 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活动, 则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非常住单位:
是指处于外国经济领土上的机构单位。在一国或 地区经济领土内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即: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又不属于常 住单位的那些单位。
国民经济核算是如何算账的?
简言之,一个国家经济在整体上由两个要素组成:谁?做了 什么?沿此思路,国民经济核算首先要对参与经济的各个经 济单位予以分类,将经济总体划分为不同部门,同时要对各 类经济活动予以区分,按照经济运行过程排列起来,包括生 产、分配、消费、积累等。然后将“谁”和“做了什么”结 合起来进行核算,系统反映各个经济部门在各个经济环节上 的活动规模和相互关系,最终形成经济管理中常用的若干经 济总量指标,并据此计算常用的动态指标,比如国内生产总 值(GDP)及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 率,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及其结构,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 其差额。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由国家统计局制订,目 前应用的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

国民经济核算002

国民经济核算002

国民经济核算002(2)说明表中随便率性五个指标的含义;1.国内临盆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运算的一个国度(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准时代内临盆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临盆总值有三种表示形状,即价值形状、收入形状和产品形状。

从价值形状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准时代内临盆的全部货色和办事价值跨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色和办事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长值之和;从收入形状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准时代内制造并分派给常住单位和专门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状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准时代内最终应用的货色和办事价值减去货色和办事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临盆总值有三种运算方法,即临盆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合的方面反应国内临盆总值及其构成。

关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临盆总值或地区GDP。

2. 财务收入指国度财务介入社会产品分派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度本能机能的财力包管。

重要包含:(1)各项税收:包含国内增值税、国内花费税、进口货色增值税和花费税、出口货色退增值税和花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小我所得税、资本税、都市爱护扶植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地盘应用税、地盘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买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2)非税收入:包含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充公入和其他收入。

3.最终花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知足物质、文化和精力生活的须要,从本国经济国土和国外购买的货色和办事的支出。

它不包含专门住单位在本国经济国土内的花费支出。

最终花费支出分为居平易近花费支出和当局花费支出。

4.本钱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准时代内获得减去处理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含固定本钱形成总额和存货增长两部分。

固定本钱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准时代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理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

固定资产是经由过程临盆活动临盆出来的,且其应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含天然资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
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3.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4.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

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

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

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
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

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

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
答: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附录2-1 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按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超过欧洲各国,跃居世界第三。

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0中国人均GDP只有约3313美元,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00位之后。

其实,所谓的世界经济排名,指的仅仅是经济体的经济规模。

这种按规模排名是不能真正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它所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影响。

因此,不能以排名就认为中国是经济强国了,目前的中国充其量是一个经济大国。

稍加认识就可以看出,今天的GDP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定位。

虽然就GDP而言,目前中日两国几乎相等,但若以人均GDP来看,两者相差悬殊。

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GDP与日本GDP总量虽然仅相差5222亿美元,但日本人口仅为中国的9.691%,日本每人平均GDP为38536.43美元,而中国仅为3338.82美元,所以中国的人均GDP与日本相差11.54倍。

目前,中国人均GDP仍然是居世界100位以后,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2题. 已知某地区2008年以下统计资料:(20分)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
(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答:(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2)
3.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10分)
答:(1)从帐户的设置看:收入形成帐户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净值)作为初始项,而以总营业盈余作为帐户的平衡项,反映各部门在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支付后的盈余数额,表明由生产过程提供给初次分配的各种原始收入的来源;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以总营业盈余为初始项,而平衡项是原始收入,反映了增加值各要素的实际分配去向,以及来源于营业盈余的财产收入分配情况及各部门经初次分配后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总量;
(2)从帐户表现的经济内容看:收入形成帐户显示的是创造原始收入的机构单位、机构部门或基层单位、产业部门在生产中对收入形成的贡献数量,而不是机构单位、机构部门或基层单位、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收入。

原始收入帐户是收入形成帐户的继续,显示的是机构单位、机构部门或基层单位、产业部门参与初次分配的结果即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生产性收入的多少;
(3)从帐户的编制看:收入形成帐户既可以按基层单位或产业部门编制帐户,也可以按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编制帐户。

原始收入核算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只能按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编制帐户。

4.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25分)
(1)填写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2)解释以下指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得到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它是居民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总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
农村居民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

计算方法:
纯收入=总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内部亲友支出
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

“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恩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性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
(3)根据上述所填数据计算下列指标:
2008年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4259.81+1165.91+1145.41+691.83+786.20+1417.12+1358.26+418.31=1124
2.85(元)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4259.81/11242.85=37.89%
5.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款280亿元。

(25分)
计算:
(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