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建模有效教学的组织行为

合集下载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与教学策略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技巧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它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建模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而现实问题往往是复杂和具有多样性的,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合作探究,而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要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作用,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拓展和应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要进行实践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究,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态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展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五、加强数学建模实践的应用。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数学建模实践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真实的数据和案例,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践和模型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当今社会中,数学建模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许多学生在面对数学建模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缺乏解题思路。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建模能力,教师们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方法,以期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帮助。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数学建模能力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数学规律和模型。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和研究身边的实际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将逐渐培养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实际案例实际案例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有力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来创设场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数学建模。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情境,如环境保护、交通流量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和分析,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相互激发创新思维。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各取所长,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竞赛、模拟实践场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层次解决问题,并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已学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五、优化评价方式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可以采用开放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过程和解决思路。

数学建模教学实践总结(3篇)

数学建模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建模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学建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数学建模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实践过程1. 教学目标(1)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内容(1)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数学建模的常用软件和工具;(3)数学建模案例分析;(4)数学建模竞赛培训。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应用;(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学建模,提高实践能力;(4)竞赛培训法: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进度;(3)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数学建模实践过程中的表现;(4)竞赛成绩:根据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成绩进行评价。

三、教学实践总结1. 成功经验(1)注重理论基础:在教学中,注重数学建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2)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实践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学建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团队协作: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2. 不足之处(1)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生缺乏数学建模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影响了教学效果;(2)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学生在数学基础、编程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教学进度难以统一;(3)实践操作时间不足:由于课程时间有限,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践的时间较少,影响了实践效果。

探索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的实施与效果

探索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的实施与效果

探索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的实施与效果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方法。

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教育教学中也有着巨大潜力。

本文将探讨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的实施与效果。

一、数学建模在教学中的实施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数学建模在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 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适合的问题来进行建模。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问题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运算和结果的解释等步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供指导和反馈。

3. 利用计算工具辅助建模在运用数学建模进行教学时,可以使用一些计算工具辅助建模过程。

比如,可以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使用MATLAB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以及使用Geogebra进行几何模型的构建等。

二、数学建模在教学中的效果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数学建模在教学中的效果。

1.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运用数学建模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模型建立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还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而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爱程度。

数学建模教学实践(3篇)

数学建模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求解的方法,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某高校数学建模课程为例,探讨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的方法、策略和效果,旨在为提高数学建模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一、引言数学建模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数学建模教学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以某高校数学建模课程为例,分析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的方法、策略和效果。

二、数学建模教学实践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应注重讲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建模技巧。

2. 逐步引导,循序渐进数学建模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复杂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实际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让学生逐个解决,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 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数学建模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建模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策略1. 建立数学建模教学团队为了提高数学建模教学效果,高校应建立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数学建模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应包括数学、计算机、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和探讨数学建模教学问题。

2. 完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高校应完善数学建模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库等。

同时,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和技术,提高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活动设计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数学建模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步骤,并给出一些具体的设计案例。

一、数学建模活动设计的原则数学建模活动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原则:1.问题驱动:数学建模活动应该始终紧密围绕实际问题展开,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源泉。

2.贴近生活:数学建模活动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综合运用:数学建模活动应该尽可能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的各个分支和概念。

4.创新思维:数学建模活动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二、数学建模活动设计的步骤数学建模活动的设计一般可分为以下步骤:1.问题选择:选择一个与学生相关且能够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2.问题分析:对选定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背景、目标和限制条件,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和数学要素。

3.模型构建:根据问题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描述问题。

4.模型求解: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应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模型求解。

5.模型验证:对求解得到的模型结果进行验证,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6.结论与展示:根据模型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

三、数学建模活动设计案例以下是一个数学建模活动设计案例,以研究如何合理安排学生上学的时间作为问题:1.问题选择: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合理安排学生上学的时间?2.问题分析:分析学生上学的时间段、交通情况、作息时间等因素对时间安排的影响。

3.模型构建: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时间最优化和交通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使用图论或优化模型进行求解。

4.模型求解:根据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最佳的时间安排方案。

5.模型验证:将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数学建模竞赛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数学建模竞赛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数学建模竞赛教学方案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并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本文将提出一种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数学建模竞赛教学方案。

一、了解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竞赛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需深入了解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包括题型和评分标准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建模基础知识在数学建模竞赛教学方案中,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模型求解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提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案应提供一系列典型的数学建模案例供学生分析与讨论。

这些案例可以囊括不同领域的实际问题,如经济、环境、交通等。

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并学会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组织小组合作进行实际建模项目数学建模竞赛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案中应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安排。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建模工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五、模拟竞赛环境,进行实战演练为了使学生熟悉竞赛环境和竞赛规则,教学方案中可以安排模拟竞赛活动。

在模拟竞赛中,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一个给定的数学建模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竞赛的紧张氛围,培养他们的应对压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六、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数学建模竞赛教学方案应安排定期的复习和总结时间。

通过复习和总结,学生可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发现自己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大学数学建模社团规章制度

大学数学建模社团规章制度

大学数学建模社团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促进大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数学建模在大学校园中的发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依据本规章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大学有关规定,结合数学建模社团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三条宗旨数学建模社团旨在为校园提供一个专门的平台,让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同时通过参与各类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四条组织机构数学建模社团设主席团、部门和会员三个层级,主席团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财务长等职位构成,各部门包括活动部、宣传部、培训部等,会员由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同学组成。

第五条选举方式主席团成员由全体社团成员推举产生,任期一年,可以连任一届。

第六条部门设置各部门主要负责数学建模社团的日常活动、宣传推广和会员培训等工作。

第三章会员要求第七条入会条件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在校学生均可自愿加入数学建模社团。

第八条会员权利会员有权参加数学建模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社团事务的决策。

第九条会员义务会员应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社团的各项活动,遵守社团规章制度,维护社团形象,也应为社团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章活动安排第十条每学期计划数学建模社团应在每学期初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包括培训、内部竞赛、外部参赛等内容,确保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十一条活动宣传数学建模社团应结合校园网站、校园墙报等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活动信息,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第五章组织管理第十二条会费管理数学建模社团会员应交纳一定数额的会费,用于社团活动、培训、竞赛等费用支出。

第十三条奖惩制度数学建模社团应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会员给予奖励,对于违反社团规章制度的会员进行相应处罚。

第十四条水平评定数学建模社团应定期组织内部竞赛或考核,对会员的数学建模水平进行评定,以便更好地引导会员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大学数学建模有效教学的组织行为

大学数学建模有效教学的组织行为

摘要: 一个大学最重要的使命, 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 数学建 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 拼搏进取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个有效平台,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本文主要结合数学建模培 训和有效课堂教学 , 探讨课堂 中 教 师的组织行为。
e f e c t . T h e e f e c t i v e t e a c h i n g i s n a i mp o r t a n t c o n c e p t o f t h e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C UMC M i s a n e f e c t i v e p l a f t o m r o f t r a i n i n g s t u d e n t s a b o u t i n n o v a t i v e t h i n k i n g ,e f e c i t v e p l a f t o m r a n d c o o p e r a i t o n . I t i s t h e i mp o r t a n t me a s u r e s t o r t a i n i n n o v a t i v e t le a n t s .I n t h i s P a p e r , we d i s c u s s t h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l a b e h a v i o r o f t e a c h e r s i n c l a s s r o o m b y CUMCM t r a i n i n g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c l a s s r o o m t e a c h i n g .

开展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

开展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

开展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1. 引言数学建模是一种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开展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

2. 设计适宜的课程内容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时,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结合。

通过举例、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引导他们去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2.2 多样化的题目和问题设计多样化的题目和问题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可以包括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等不同类型的题目和问题,激发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1 分组合作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一起来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互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2 分工合作为了有效地开展团队合作,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分配任务。

设立组长或负责人来组织和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4.1 数学建模软件与工具利用现代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建模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图形绘制等操作。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应用之间的关联。

4.2 实践项目与竞赛机会提供实践项目和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新性思考和探索。

5. 注重评估与反馈5.1 建立评估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以便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

这可以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

5.2 及时提供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是开展有效数学建模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针对每个阶段或任务,向学生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建模与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建模与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建模与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是指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过程。

它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重要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其较高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在进行数学建模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建模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数学思维方式要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建模与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合作思维和创新思维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1. 强调抽象思维:通过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提取数学模型和变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并通过数学方法加以解决。

2. 发展逻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3. 鼓励合作思维:数学建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数学建模项目,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激发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倡多样化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在数学建模中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和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提供实际问题与数学建模的桥梁为了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并将其与数学建模相结合。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实际问题与数学建模的桥梁:1. 找准问题: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如通过分析交通拥堵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城市交通流量如何影响交通拥堵程度。

2. 建立联系: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某种疾病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分析疫情的能力。

如何教授学生有效的数学建模技巧

如何教授学生有效的数学建模技巧

如何教授学生有效的数学建模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会遇到需要运用数学的情况。

因此,教授学生有效的数学建模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1. 培养问题意识数学建模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些问题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

2. 建模过程引导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问题、建立模型和解释模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建模。

例如,首先明确问题的背景和目标,然后分析问题的要素,进而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并最终将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数据分析与处理数学建模的重要一步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如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如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或编程语言。

4. 多角度思考数学建模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不同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性,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 实践与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或实践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数学建模技巧,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6. 合作学习数学建模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建模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反思与总结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通过反思与总结,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

总之,教授学生有效的数学建模技巧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

大学数学建模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大学数学建模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大学数学建模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一、引言数学建模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数学建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设计一套全面的大学数学建模实践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

2. 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实践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2.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分析。

3. 数学建模软件的使用。

4. 实际问题的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

5. 建模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

通过讲授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掌握。

2. 项目驱动的学习。

设计一系列实际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学习和应用数学建模的知识和技能。

3. 跨学科融合。

将计算机、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与数学建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课堂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2. 团队小项目。

学生分组完成小项目,并进行书面报告和展示,评价团队合作和数学建模能力。

3. 大型综合项目。

学生通过参与大型综合项目,整合和应用所学的数学建模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口头报告和答辩。

六、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理论教学。

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讲解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流程。

时间安排:2周。

2. 第二阶段:实践项目1。

学生参与小组项目,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方法。

时间安排:4周。

3. 第三阶段:实践项目2。

学生参与大型综合项目,应用所学的数学建模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时间安排:8周。

4. 第四阶段:评估与总结。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教学方案的总结和改进。

时间安排:1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总结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总结

数学建模教学方法总结数学建模是一门涉及数学知识、实际问题分析和计算机编程的学科。

它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针对数学建模教学的特殊性,本文总结了几种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

一、启发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等方式,逐步发展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的案例,并引导他们通过数学建模技术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案例时,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团队合作教学法团队合作教学法是一种鼓励学生合作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共同协作、分享信息、互相讨论,并最终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开展综合性项目来推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或主题,并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活动来解决问题。

学生在项目中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和建模技术,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的方法。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软件和建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模型仿真和实验验证等活动。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数学建模的效率和精确度。

总结: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确定。

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团队合作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思维。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作为一种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数学建模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许多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和挫败。

那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呢?本文将探讨几个有效的方法。

一、建立数学建模的基础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之前,首先要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这包括数学概念、方法和技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教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和步骤。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建模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并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建模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数学建模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他们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建模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包括问题分析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开放性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五动”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五动”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五动”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一、“五动”教学模式的概念“五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数学建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行动、思考、决策、实现、反思”五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加工、推理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行动环节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现象和场景,提出问题并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数学建模提供材料基础。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学生观察摆锤运动的变化,记录摆锤摆动的周期和振幅等数据,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二)思考环节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和加工能力,将所搜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分析问题的本质和特点,提出合理的建模思路和方案。

例如,通过对摆锤周期和振幅的分析,可以提出摆锤的简谐振动模型,为后续的数学建模打下基础。

(三)决策环节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探究能力,将建模的思路和方案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模型中提出研究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为后续的实现环节提供指导和保障。

例如,在摆锤振动模型中,提出建立微分方程和求解振动规律的方法,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和推导。

(四)实现环节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将建立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工具,计算和分析模型的结果,得出问题的结论和解答。

例如,利用摆锤振动模型,计算摆锤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运动状态,分析摆锤振幅和周期的关系,得出摆锤振动规律的解答。

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对整个建模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

例如,对摆锤振动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模型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思路,为自己今后的数学建模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五动”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模式,为学生的数学教育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建模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建模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然而,很多学生对数学建模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建模。

本文将从问题选取、建模过程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建模。

一、问题选取数学建模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数学模型。

合理、具体的问题选取是成功建模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选取:1. 实际性: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选取与生活中交通、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等方面相关的问题。

2. 多样性:问题选取要多样化,涉及不同的领域和层次。

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可行性:选取的问题应该能够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解决,并且在教学时间内可以完成。

避免选择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的问题。

二、建模过程在问题选取后,学生需要进行具体的建模过程。

建模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分析问题: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明确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和条件,确定问题的求解目标。

2. 建立模型: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学生需要选择适当的建模方法和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

可以运用图形、函数、方程、概率等数学知识,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形式。

3. 模型求解:学生需要运用数学方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

可以通过解方程、优化算法等方式,得到模型的解析解或近似解。

4. 模型验证:对模型的解进行验证,考察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模型的误差和偏差。

三、解决方案建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可行性: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要得到充分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能够实施。

教学计划中的数学建模教学法

教学计划中的数学建模教学法

教学计划中的数学建模教学法教学计划中的数学建模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指通过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学计划中的数学建模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特点1. 题材多样化:数学建模教学可以涉及各个领域的问题,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应用等。

这样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2. 综合性: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数学分支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学生主导:数学建模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

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数学建模的运算和解释等。

这种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实用性:数学建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重要性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抽象、模型化、定量化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提升学习兴趣: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 培养创新意识: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数学建模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这种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更具竞争力。

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五动”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五动”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五动”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五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该模式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感官。

下面将通过实践探索,来介绍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动手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手解决问题。

在数学建模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案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设计一个小车,通过测量不同角度下的行驶距离,来探究角度与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数学建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动脑是指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动脑锻炼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

给定一个小球自由落体的实验数据,要求学生通过数学模型来预测下一次的落地时间。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动口是指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告诉他人。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从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动眼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发现问题的关键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图表或者实际物体,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给学生展示一组柱状图,让他们通过观察来分析不同柱子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发现,学生能够培养出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动感官是指通过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感官刺激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建模的魅力。

将音乐和数学建模相结合,让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中感受数学的美妙。

通过这样的感知和体验,学生能够对数学建模产生兴趣和热情。

“五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模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感官等方面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这些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开展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1研究的背景、目的及现状1.1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研究意义和现状数学建模是一个将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近似刻画、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的过程。

数学建模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罗李平、杨柳[1]等(2010)分析了数学建模的意义与作用,论述了数学建模教学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探讨了数建模教学的实施方案及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的有效途径。

陈和生[2](2010)对数学模型及建模做了简单界定,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王汉萍、迟洁茹等[3](2009)给出了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及建模的逻辑思维方法,并总结了建模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的作用,同时还分析了国内竞赛的一些弊端,提出了组织校内竞赛的举措。

魏丽侠、王昕[4](2009)探讨了在高校中加强数学建模素质教育的意义及紧迫性,指出了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的现状,分析了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和多种制约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与完善的各种具体措施。

与我国高校的其它数学类课程相比,数学建模具有难度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高等特点,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关于数学建模方法的教学问题尚未进行有效研究。

开展数学建模方法的教学有效研究不仅能拓展和丰富数学建模教学理论,而且对数学建模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鉴于此,我们基于对大学生数学建模的认知机制研究和多年从事高校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提出大学数学建模方法的有效教学策略。

1.2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研究现状“有效教学”就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

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知识,通过简化还原和标准化使得知识分析、分解和简化为基本的组块,使得知识更为有效地迁移。

本文拟从管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教学。

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然后重点研究了数学建模“有效”教学实践四个环节。

2研究的理论依据2.1有效教学的前提大学生数学建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从学生的认知准备看,需要学习数学中众多分支的基础知识,但不涉及其高深的理论与方法。

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看,这一条件可概括为:深刻理解数学建模内涵,了解学生学习特征,正确把握数学建模教学规律和原则。

从教学环境看,需要多媒体教学设施、数学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数学软件等。

数学建模以社会、经济和生产实践中经过适当简化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训练思维和培养各方面能力为目的,以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为特征,建模过程中吸收、利用、创新了现代数学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观点。

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及竞赛活动,感受到了数学的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促进,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学生学习行为主要有六个特征:①专业性,大学生学习的专业性是未来从事某一职业需要;②广泛性,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③自主性,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由大学生们强烈的自我完善愿望与开放的教育环境所决定的;④创造性,追求新意个性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的共同心理特征;⑤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相———————————————————————作者简介:王梦贤(1982-),男,湖南益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统计精算与金融数学;王扉(1971-),男,湖南益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最优化方法;夏方礼(1963-),男,湖南益阳人,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

大学数学建模有效教学的组织行为Effective Teach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f CUMCM王梦贤WANG Meng-xian ;王扉WANG Fei ;夏方礼XIA Fang-li(湖南城市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益阳413000)(Hunan City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Yiyang 413000,China )摘要:一个大学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有效教学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

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拼搏进取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个有效平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本文主要结合数学建模培训和有效课堂教学,探讨课堂中教师的组织行为。

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mission of a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Teaching behavior directly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The effectiv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the teaching reform.CUMCM is an effective platform of training students about innovative thinking,effective platform and cooperation.It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f teachers in classroom by CUMCM training and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关键词:有效教学;组织行为;数学建模Key words:effective teach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UMCM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30-03·230·Value Engineering结合是认识必然规律,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学习环节;⑥互促性,大学生们兴趣广泛、思维开放、追求真知的认识特点促使他们形成一个个学习小团体或伙伴关系。

数学建模教学迎合了大学生的众多学习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建模教学是大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和原则。

数学建模具有较一般数学更强的实践性,其所体现的规律和原则必须来源于数学建模教学实践,同时又能再次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2.2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①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其次,目标要有弹性和层次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乐于学、学得好。

③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合理性、针对性、启发性、生成性、和谐性。

④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最明显的体现在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生学有所得、各有发展;再次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反映良好、师生配合默契、感情投入;最后教师个人的反思和提升。

3大学生数学建模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教学行为活动和方式,是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过程。

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的最优化发展而选择或研究制定的对策与方法。

3.1树立“有效”计划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应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和研究教学目标。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建模和一般数学的显著区别之一是数学建模没有严格的逻辑体系,其训练的材料还是相对零散的。

系统组织数学建模教学内容是数学建模教育的首要任务。

系统组织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将分散的知识体系合并到一个框架下,为教学工作指明方向,消除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减少教学中的重复和浪费。

计划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数学建模面对的问题具有多样性,计划能有效消除教学中的不确定性。

计划可以消除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浪费,数学建模教学涉及的学科过多,全部学习显然不现实。

计划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去建立指标控制教学。

3.2“有效”组织课堂以团队为核心组织教学。

团队是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

团队学习依靠的是深度汇谈,深度汇谈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

深度汇谈的目的是一起思考,得出比个人思考更正确、更好的结论;而辩论是每个人都试图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同意的过程。

有效组织的几个要素:①建立共同愿景。

愿景可以凝聚意志力,透过共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取得好的成绩奋斗。

②强调团队学习。

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确的组织决策,透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弱点,强化团队向心力。

③改变心智模式。

由于个人的旧思维,存在组织障碍,例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

建模以小组为单位学习,通过标杆学习,改变心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④提倡自我超越。

学生愿意投入学习,专精某个方向,超越自我。

⑤系统思考。

应透过搜集信息,整体理解问题,培养综观全局的思考能力,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有助于清楚了解因果关系。

根据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有效构建课堂组织。

在基础理论教学课中主要采用讲座形式,启发性地讲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

在数学建模方法培训中广泛地采用的讨论班方式,同学自己报告、讨论、辩论,教师主要起质疑、答疑、辅导的作用。

而数学建模实践中将学生基于自愿原则按特长不同自由组合,借助于资料和计算机,讨论、研究并将其结果撰写成论文,各队选出1名队长组织全队的合作分工事宜并向师生报告。

教师是学生研究活动的参与者,报告会上提倡讨论、争辩,最后由师生共同评析优劣。

教师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支持与帮助。

事实证明一个相互合作和有共同目标的团队能提出更好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3“有效”领导课堂教师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学生接受老师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