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的悲叹
诗词鉴赏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套路
•••••••••••••••••诗词鉴赏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套路诗词鉴赏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套路诗词鉴赏掌握套路,正确回答问题第一节主题思想分析型第二节人物形象分析型第三节意象分析型第四节意境分析型第五节技巧分析型第六节语言特色分析型第七节 "炼字"分析型第八节 "诗眼"分析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景(叙述了什么事情)?表达的主题(主旨、思想感情)是什么?提问变式: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指导:"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诗歌分析鉴赏的主要考查点。
我们应该从诗歌的整体出发,弄清所写内容,从中体会并概括出作品所表现的思想观点和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情感,也即作者的观点态度。
有些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还要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去理解。
答题要领和步骤:(1)先概述或归纳诗歌所写的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提炼出作品所表现的思想观点和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示例1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与丈夫别后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坦率直白。
问:这首诗叙述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答:这首诗开头两句概括交代事实,接下来写了四个场景:①征夫归途打听家庭情况[3-6句] ②描写荒芜的家园[7-10句] ③征夫独自舂谷采葵做饭[11-12句] ④征夫出门张望的忧伤[13-16句] (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一个在边疆征战服役大半生的老兵退伍后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反映了汉代社会征战不息的动乱局面及其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对人民的同情。
末路英雄
末路英雄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失败者则往往被抹黑,而人们往往习惯了成王败寇的定律,很少有人去关注失败者,他们功败垂成,他们无力回天,他们为某个信念呕心沥血,他们配得上英雄的称呼。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项羽,少年时即胸怀大志,秦始皇出巡江浙,项羽见其车仗威风凛凛,不屑地对其叔父说:“彼可取而代之。
”24岁,跟随项梁起兵反秦,其勇力为世人所震撼。
巨鹿之战时,面对极端不利的局势,项羽斩杀畏敌不前的主将宋义,率全军破釜沉舟,大破占绝对优势的秦军,秦军最后一位名将章邯投降,项羽将秦军20余万降卒全部坑杀,彻底毁灭了那支横扫六国的雄师,扼杀了秦帝国最后一丝希望。
随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自此霸王一词专指项羽〕,分封天下诸侯,但在此前的鸿门宴上,他一时动了恻隐之心放走刘邦,铸成大错。
果不其然,刘邦趁项羽平定齐国之际,拜韩信为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汉中,降服三秦,挥师南进占领项羽都城彭城,此时刘邦拥兵56万,在他看来天下已握于手中。
在腹背受敌,众叛亲离的局势下,项羽亲率3万精骑,奔袭千里抵达彭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汉军,斩杀汉军数十万,刘邦元气大伤,而项羽由于力量有限,未能扩大战果,双方在荥阳一带对峙。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此之后,刘邦用陈平之计,收买项羽部将彭越扰乱楚军后方,自己则率大军与项羽正面对峙,使项羽两线作战,疲于奔命,渐渐地丧失了优势。
但刘邦仍无力击败项羽,双方遂订立鸿沟和议,平分天下。
之后项羽率军东撤,刘邦撕毁和议,调集大军追击项羽,并将其围在垓下,此时汉军70余万,楚军10万。
项羽经苦战后失利,率800子弟突围,血战后,逃至乌江,他认为落到今日境地,“非战之过也,天要亡我”,于是拒绝了逃至江东,保存实力以图日后东山再起的建议,率仅余的26人与汉军死战,力竭后自刎而死。
司马迁也甚为项羽所感动,因此著《史记》时,将其载入本纪,以天子之礼相待。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早年贫苦,几乎饿死,被一漂母所救,后为保全性命曾受胯下之辱。
《鸿门宴》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从无赖到皇帝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班级:高一(8)班师:今天我们玩一把穿越,邀请两位大家都熟悉的小学毕业生,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刘邦和项羽。
让我先出示他们的毕业诗歌《垓下歌》和〈〈大风歌〉〉。
(学生大声朗读)《垓下歌》是典型的一曲英雄末路,壮士悲叹的心声。
乌骓马暗示着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走投无路的英雄啊,只有对红颜知己流泪:虞姬虞姬我可怎么安排你啊?另一边传来了洋洋自得的吟诵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回故乡。
”是刘邦,一个出生低微的小小的亭长。
为何一个流淌着高贵血液的贵族会败给无赖成性的小人物。
曾经有一次机会放在我的面前。
(学生马上接下去,我没有好好珍惜……)这次绝佳的机会就是鸿门宴,两位大哥级的人物在鸿门宴来个亲密接触,感受其中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的气氛。
师:按照好莱坞的标准,《鸿门宴》是一部紧张刺激、场面火暴的动作大片,这里有哪些人物登台亮相,请按阵营分类。
(马上有学生分出两大阵营并用了VS表示:刘邦VS项羽,张良VS范增,樊哙VS项庄,无伤VS项伯。
)师:当这两位大人物还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愤青的时候,他们都遇见了当时的大人物秦始皇出巡的场面,说了很相似但本质上非常不同的话出示两句话(出示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当如此矣)师:这两句话你认为分别是谁说的?体现各自怎样的性格?(学生讨论)生:彼可取而代之是项羽说的,说明项羽是一个很直接,很霸气的人,天不怕,地不怕,皇帝也不怕。
生:大丈夫当如此矣是刘邦讲的,性格隐藏很深,有自己的远大的理想,有抱负,能干大事。
师:你们更欣赏哪一种性格?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鸿门宴是个小舞台,但由于人物性格的差异,演出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大剧目。
谁是演技最高超的演员?谁是演技最不过关的演员?幕后导演又是谁?(当三个问题一抛出,教室中立即弥漫着惊奇兴奋的情绪,作为教师明显感受到参与的热情。
)师:(10分钟后,出示研讨成果,须言之有据,自圆其说)生:我们认为最会演戏的是刘邦这无赖流氓。
练习13: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2)-【教考融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3: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2)(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夜泊水村①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②,诸君何至泣新亭③。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诗人于淳熙九年(1182)秋闲居山阴时写作了此诗。
②"绝大漠”,典出《汉书•卫将军骤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
③“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诗人退启乡畚、久离疆场、壮志未酬的落寞怅惘。
“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
B.“犹堪”二字道出诗人的无奈,在国难当头之时,年老的诗人,只能想象着如霍去病那样驰骋大漠、浴血沙场。
C.诗人借“泣新亭”的典故,表达了对那些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或醉生梦死或懦弱昏庸的大小官员的不满。
D.尾联写诗人闲泊水村,卧听新雁落在荒寒的汀州上,景象寂寥,既点明了诗的题面,又借景抒情、以景结情。
16.这首诗和陆游《书愤》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雨中粉态,更觉其清丽动人。
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注】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
“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
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3分)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与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归纳赏析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关于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有《范仲淹全集》。
二、基本内容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三、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四、诗歌赏析1.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异”。
渲染了战地苍凉萧瑟的气氛。
描绘了衡阳雁去、边声四起、落日中孤城紧闭的画面。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
画面: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
3.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
正面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4.“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词中有何作用?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借景抒情,写出了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5.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征人无法入睡。
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篇一:【7楼】英雄末路的教训英雄末路的教训【人民日报·经济周刊】:2012年01月12日纽交所日前向柯达公司发出警告,如果该公司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柯达将被摘牌。
柯达公司对此表示,由于面临流动性挑战,很难保证在期限内达到纽交所上市标准。
2011年,柯达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达到88%。
《华尔街日报》近日透露,由于资不抵债,柯达公司可能在未来几周内申请破产保护。
又一家百年老字号走向了末路,令人感慨。
1881年,柯达诞生。
在胶卷时代,柯达曾是绝对王者,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
一个世纪以来的珍贵影像,大都来自“柯达时刻”,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人类登上月球。
曾几何时,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说起影像,大多会首先想到柯达。
1997年2月是柯达最为辉煌的时刻,当月市值达到310亿美元。
但是,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柯达的下坡路也走得很快。
柯达眼下的市值只有20亿美元左右,这还并非其影像产品销售收入,而是从2008年以来通过出让专利这种兜售“家底”的方式取得的。
前段时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15年最有可能消失的品牌调查结果,柯达位居首位,并称没有人对这一排位感到吃惊。
走过百年,柯达是不是老得实在走不动了?如美人迟暮,又如英雄末路。
确实,有很多百年老店关门大吉,但也有一些老字号宝刀不老,青春常在,如印度塔塔集团,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华丽转身,与时代的脉搏相契合。
这样与时俱进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
德国专家博西尔指出,柯达在5/6的生命里一直是行业的领先者,但在后面1/6的时间里落在后面,“它并非自杀也非他杀,是被时代抛弃了”。
如何才能不沦为时代的弃儿?首先,应该具备忧患意识。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没有永立潮头的宠儿。
有备而无患,只有时刻具备忧患意识,才能避免盛极而衰、日暮途穷的结局。
有报道称,柯达的管理层沉醉在昔日的荣光里,没有意识到数字影像将成大势,最终在新技术浪潮中栽了大跟头。
其次,应该主动求变,适时转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诗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同步训练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写出菊花盛开,秋色澄明,营造了静谧、欢乐的氛围。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末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C.下片开头“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组短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5)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明词人平日虽真诚恳切,肝胆相照,但不为世俗了解,生活中常受折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A项“用秋日赏心悦目的美景衬托了自己悠然闲适的心情”理解有误,这里表现中秋景色的清秀明丽,用典含情,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表现喜悦之情的内容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表现冷落之感的句子,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有佳节独寓客栈、青春蹉跎无可奈何的失落感、怨幽之情。故选A。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作者用秋日赏心悦目的美景衬托了自己悠然闲适的心情。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明作者虽身为女子,却有比男子更刚烈的心志,更豪迈的气概。
C.“青衫湿”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D.这首词上下两片在词义上紧密相连,相对于上片,下片的抒情意味更加浓烈。
【点睛】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在菊花的点缀下,秋天的风景显得更加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地不屑啊!
哀叹英雄的诗句
哀叹英雄的诗句
1. “英雄已逝情何堪,就像那璀璨星辰坠落天。
”比如项羽,曾经的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可最终却落得个悲剧收场,怎能不让人哀叹!
2. “英雄末路多悲凉,恰似那残花在风中摇晃。
”像岳飞,一心报国却遭奸臣陷害,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
3. “哀叹英雄泪满眼,仿若那孤雁迷失在云端。
”荆轲刺秦虽未成功,但他的勇敢无畏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怎能不叫人叹息!
4. “英雄美梦终成空,好像那绚烂烟花一瞬间。
”汉尼拔一生征战无数,可最终还是未能实现他的理想,这难道不让人惋惜吗?
5. “悲叹英雄志未酬,犹如那断弦之琴无人奏。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民族英雄,可他的努力在当时的环境下也显得那么艰难,真让人感慨啊!
6. “叹息英雄遭磨难,恰似那暴风雨中的孤帆。
”斯巴达克斯奋起反抗罗马,可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多么无奈啊!
7. “哀叹英雄离我们远去,就如同那明亮月光被乌云遮蔽。
”邓世昌在海战中英勇牺牲,他的离去让我们心痛不已!
8. “英雄的辉煌不再,好比那曾经的辉煌城堡成废墟。
”李广一生未能封侯,这是怎样的悲哀呀!
9. “为英雄的命运哀叹,仿佛那受伤的小鹿在荒野徘徊。
”冉闵为拯救汉族而战,他的故事让人感动又心酸!
10. “英雄的故事让人哀叹,恰似那落叶随风飘远无人怜。
”袁崇焕忠心为国却被冤枉致死,实在是太让人悲愤了!
结论:英雄们的事迹和命运总是能触动我们的心弦,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哀叹。
文言文秋瑾翻译及注释
秋瑾,字璇卿,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清末民初著名女革命家、词人。
此词作于她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期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民主的渴望,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的菊花盛开,秋色明净,如同刚刚擦拭过一般。
四周的歌声渐渐消失,我终于像汉军破楚一样,突破了家庭的束缚,如今独自一人,回忆在浙江那八年的生活。
他们苦口婆心地想让我成为一个贵妇人,其实我并不屑一顾!我虽然不能成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我的心,却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他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会遭遇磨难和挫折。
在这纷繁红尘中,哪里才能找到知音呢?眼泪湿透了我的衣襟。
注释:1. 小住京华:指作者在京城短暂居住。
2. 中秋佳节:指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
3. 为篱下、黄花开遍:形容中秋时节,篱笆下的菊花盛开。
4. 秋容如拭:形容秋天的景色明亮、清新。
5. 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作者冲破家庭的束缚。
6. 八年风味独思浙:指作者在浙江度过的八年时光,感叹时光荏苒。
7.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指家人想让我成为一个贵妇人,但我并不愿意。
8. 殊未屑:非常不屑。
9. 身不得、男儿列:我不能成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10. 心却比、男儿烈:但我的心,却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11.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我一生真诚,常为他人而热。
12.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会遭遇磨难和挫折。
13.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在这纷繁红尘中,哪里才能找到知音呢?眼泪湿透了我的衣襟。
辛弃疾《鹊桥仙 夜闻杜鹃》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鹊桥仙•夜闻杜鹃》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
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
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
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4.“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5.这首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之。
(6分)[参考答案]1.答案:这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
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2分)所做的铺垫(1分)。
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2分)作铺垫(1分)。
2.答案:衬托(1分),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2分)。
(答对比酌情给分)3.答案: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和悲叹(2分);半生漂泊,羁旅异地的悲愁(1分)。
4.通过描绘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2分),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3分)5.①人在羁旅的寂寞思乡之情,②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③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
(每点2分)【问题】(1)陆游是我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夜闻杜鹃”是诗歌的题目,而“鹊桥仙”则是。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23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word版含答案)
梁丰初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质量调研2023.04 同学们,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文学人物面面观”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共设四项任务,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语文学习任务吧!活动一:巾帼之姿(22分)女性形象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
请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恰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遭到普遍的肤浅误解,故意qū(1)解,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性别qí(2)视历来已久。
乃至女性或与女性相关的事物,成为诸多贬义用语的代名词,譬如“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妾妇之道”就成了器量格局褊狭的同义词;类似的“妇人之仁”,是形容一个人滥施同情而处断大事(3)(优柔寡断/孤陋寡闻);再譬如“亮数(4)挑战,帝不出,因遗(5)帝巾帼妇人之饰”,诸葛亮送“巾帼妇人之饰”来嘲笑司马懿不像个男人。
更有甚者,“女子无才便是德”被居心叵测者断章取义,成为(6)(堂而皇之/明目张胆)遏制女性才学的说辞。
但由此认定女性才华天生不济,那可大错而特错了。
在“巾帼风”活动环节,古今很多卓越女性的精神境界将让我们刮目相看。
任务一:润色开场白,完成上面文稿的推敲修订。
(6分)1.在拼音处填写正确的汉字(1)qū解(2)qí视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3)(6)3.给文中相关字词标注正确的读音。
亮数(4)挑战,帝不出,因遗(5)帝巾帼妇人之饰。
任务二:聚焦经典诗词,寄语女性人物。
(8分)4.你所在的小组认为,古今中外不少女性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经受着不少的磨折。
为此,你们想为这些女性赠诗寄情。
请你也参与其中吧。
A.自古以来,女性的地位普遍低于男性,“鉴湖女侠”(1)(姓名),“(2)?英雄末路当磨折”,慷慨悲歌令多少伟男子为之动容。
B.面对这样的人生困境,女性同胞们更应该学习刘禹锡在《(3)》中的乐观主义精神:“(4),病树前头万木春。
”C“鉴湖女侠”的词还夹杂着关注世事和民生的诚心。
初二抒情作文《英雄,末路》200字(共6页PPT)
英雄,末路
200字
天涯,尽头。 百花,凋零。 英雄,末路。 微风拂过, 无数的枫叶飘落。
落魄的英雄,
身背利剑,踏叶而来。 那孤寂的眼神,
饱经沧的眼神,
背负使命的宽大臂膀。
关键词:天涯,尽头,百花,凋零,
英雄,末路,微风,无数,枫叶,飘落, 落魄,英雄,身背,利剑,踏叶,孤寂, 眼神,饱经沧桑,眼神,背负,使命,宽 大,臂膀。
初二抒情作文《英雄,末路》
王者之气犹在,
昔日风光,却早已不在。
自古人是多悲凉, 英雄末路,
方才看透人间红绿。
晚矣,苦矣……
昔日高歌剑舞,
自道逍遥常在,
关键词:王者,昔日,风光,早已,
自古,悲凉,英雄末路,方才,看透,人 间,红绿,昔日,高歌,剑舞,自道,逍 遥。
初二抒情作文《英雄,末路》
百花忽而凋落, 微风拂过, 已踏不归亡者路。
年华,流逝。 秋风,微拂。
剑影,掠喉。
关键词:百花,忽而,凋落,微风,
已踏不,亡者,年华,流逝,秋风,剑影。
初二抒情作文《英雄,末路》
危机二字的正解是危险和机会,但大多数 人只看到危险,鲜有人看到机会,所以成 功赚到大钱的人并不多。
再见
千本樱歌词多个版本(中、日)
中文版:千本樱个人觉得不错的几个版本1、比较简单好唱的一个,作者:千倦天下纷争无数百战英雄归途所谓千秋峥嵘灰飞樯橹青锋不过三尺剑鞘雨打赤霄气贯长虹乱石崩塌沧浪浮沙谁家天下月色冷冽马蹄声震天大漠风沙血色刀剑腥风血雨谁闭眼不见苍茫沙场光影明灭一自天地诀别漫漫两处不见三生金戈铁马四方征战风发史书后人怎写旌旗字里行间生死聚散梦魇亦英雄少年江山浮华万千笑看阴晴圆缺烈酒一杯斟酌醉卧沙场怎奠所谓痴缠眷恋谈笑过眼云烟何处乱眼飞花余岳麓寒鸦长河落日何处长戟刀锋低诉不闻垂柳长笛无悲无喜历劫万世浮沉雨打铁马金戈长袖善舞万载刀剑长歌繁华挥炬一付万剑归中看意气风发红颜辜负英雄白骨河山万卷俯瞰风起涌睥睨天下纵横称霸一自天地诀别漫漫两处不见三生金戈铁马四方征战风发史书后人怎写旌旗字里行间生死聚散梦魇亦英雄少年江山浮华万千笑看阴晴圆缺烈酒一杯斟酌醉卧沙场怎奠所谓痴缠眷恋谈笑过眼云烟何处乱眼飞花余岳麓寒鸦月色冷冽马蹄声震天大漠风沙血色刀剑腥风血雨谁闭眼不见苍茫沙场光影明灭一自天地诀别漫漫两处不见三生金戈铁马四方征战风发史书后人怎写旌旗字里行间生死聚散梦魇亦英雄少年江山浮华万千笑看阴晴圆缺烈酒一杯斟酌醉卧沙场怎奠所谓痴缠眷恋谈笑过眼云烟何处乱眼飞花余岳麓寒鸦2、歌词不错但是唱起来有点拗口原曲:千本樱填词:苏子侯长啸声摄四方歌罢倾角满觞行遗琥珀虹光古礼宫商风盈日月朔卷星张音彻山河韵动八荒乐腾华夏凤鸣惊凰社鼓梆梆蛟龙潜翔巨阙生流光琴瑟笙箫梦一回盛唐蓝笋象床金殿凭栏唱大河泱泱长歌汤汤chang琳琅犹玉昆冈芙蓉国里满芳少年肝胆轻狂倾东海洗苍茫覆江山慨而慷樽酒歃盟为王音御凌风千丈九天玄霄上擎酒敬天千盎多娇何似我邦纵横大域无疆笑看百年沧桑烈火燃尽残阳踏歌长行何妨一曲歌罢未央风起天地荡长啸声摄四方歌罢倾角满觞行遗琥珀虹光古礼宫商风盈日月朔卷星张音彻山河韵动八荒乐腾华夏凤鸣惊凰社鼓梆梆蛟龙潜翔巨阙生流光琴瑟笙箫梦一回盛唐蓝笋象床金殿凭栏唱大河泱泱长歌汤汤五花马千金裘穿云月少年侯西北望落日红一江银河敛拢便结天下都雄方遒矜情豪纵轩辕图腾贯轴累卷载英雄谁能与我峥嵘挥剑叱咤长空谁皮鼓逐夔龙击忼震彻苍穹谁挽射日长弓略下满目惊虹傲笑齐天长颂谁人堪英雄蛟龙潜翔巨阙生流光琴瑟笙箫梦一回盛唐蓝笋象床金殿凭栏唱大河泱泱长歌汤汤琳琅犹玉昆冈芙蓉国里满芳少年肝胆轻狂倾东海洗苍茫覆江山慨而慷登高楼咏铿锵音御凌风千丈九天玄霄上擎酒敬天千盎多娇何似我邦纵横大域无疆笑看百年沧桑烈火燃尽残阳踏歌长行何妨一曲歌罢未央风起天地荡3、比较囧的一版,,有点无厘头的赶脚《五千残烛明灭》大胆无礼之徒四方有爱真主来来往往看家争上一注歹人歹事糊里糊涂乌拉乌拉满心欢呼黄金时段准点开幕万众瞩目唐宋明清通通无所谓王侯佳人恩准穿越且行且远已经看不见紫禁城外广厦万间五千残烛明灭暖不得这长夜斯人乘鹤而去几度凡事人烟死荣生哀世界一刀欲断了解此地抬头不过朗朗的青天繁华似火浓烈于世精彩诀别尘埃怎拂不去不晓以何留恋佛家竟把花借呜呼哀哉缘结不如烧尽痴狂照清无妄愿-----------------大河滚滚归处东国一块净土巨船沉沉浮浮革新教主划呀划呀逆流上溯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百年艰辛苏醒脚步伟大光复站好队伍知礼又知节热情待客勤勉好学终将成果结局大团圆振臂一呼欢喜雀跃五千残烛明灭暖不得这长夜长风高歌不再大漠笛声孤绝死荣生哀世界一刀欲断了解今宵酒醒不分镜花或水月繁华似火浓烈于世精彩诀别玉珠落琵琶弦不复恍然惊觉佛家竟把花借呜呼哀哉缘结不如舍身皮囊妖娆舞台前-----------------------唐宋明清通通无所谓王侯佳人恩准穿越且行且远已经看不见紫禁城外广厦万间五千残烛明灭暖不得这长夜斯人乘鹤而去几度凡事人烟死荣生哀世界一刀欲断了解此地抬头不过朗朗的青天繁华似火浓烈于世精彩诀别尘埃怎拂不去不晓以何留恋佛家竟把花借呜呼哀哉缘结不如烧尽痴狂照清无妄愿4、这一版也不错!当那鼓声响起越过凋残的美丽琵琶伴着月色弹奏大地接受那神的使命昼夜交替后觉醒黑色带走的世界回转光阴赤血交汇染红天际挥手告别墓下的你弯弓搭箭抹杀明天只看乌云消散天晴千本樱之花飘在那十字下战场生命挥洒断剑映出风华浮生血色彩霞断垣吞噬黑鸦只剩谎言烛焰那守护樱花驰骋黑白之差再看夕阳落下败落城池交杂烽火缠绵天涯哀歌穿过黄沙交织绝望彩画徘徊之间忽现千本樱之花铛铛锣声奏起芳芳凄草雪地绵延曾经的脚印何去何离夜后白昼之余谁人把石碑扶起光辉却无法照入王者的心纵使天堂宽阔无垠也会出现迷茫地狱战马奔腾烟尘肆意朦胧月色映在哪里千本樱之花落在那十字下战场生命挥洒断剑映出风华沉没血色的霞断垣埋葬黑鸦只剩谎言残噬那死亡樱花驰骋黑白之差再看夕阳西下败落城池交杂烽火缭绕天涯哀歌穿过黄沙交织绝望彩画徘徊之间再见千本樱之花赤血交汇染红天际挥手告别墓下的你弯弓搭箭抹杀明天只看乌云消散天晴千本樱之花凋零在烟尘下纵使血泪挥洒 也覆不住风华 远方何处的家 却早已不见它 只剩躯壳行走 无名的牵挂 千本樱之花 怒放在战戟下 狼烟萦绕着他 伴随摇曳红蜡 夜被白日击杀 重绘希望彩画 徘徊之后再看 君临天下 5、日文版:千本桜 詞曲:黒うさP 唄:初音ミク 大胆不敵だいたんふてきにハイカラはいから革命かくめい磊々落々らいらいらくらく反戦はんせん国家こっか日ひの丸まる印じろしの 二輪車にりんしゃ転ころがし悪霊退散あくりょうたいさん I アイCシーB ビーM エム 環状線かんじょうせんを 走はしり抜ぬけて 東奔西走とうほんせいそうなんのその 少年少女しょうねんしょうじょ 戦国無双せんごくむそう浮世うきよの随まにまに千本桜せんぼんざくら 夜よるニに紛まぎレれ君きみノの声こえモも届とどけカナイヨかないよ此処ここは宴うたげ鋼はがねの檻おり その断頭台だんとうだいで見下みおろして 三千世界さんぜんせかい常世之闇とこよのやみ 嘆なげクく唄うたモも聞きコエナイヨこえないよ青藍せいらんの空そら 遥はるか彼方かなた その光線銃こうせんじゅうで 打うち抜ぬいて百戦錬磨ひゃくせんれんまの見みた目めは将校しょうこういったりきたりの花魁おいらん道中どうちゅう アイツあいつもコイツこいつも皆みなで集あつまれ聖者せいじゃの行進こうしん わんっ つー さん しっ禅定門ぜんじょうもんをもん潜くぐりぬ抜ぬけて 安楽あんらく浄土じょうど厄払やくはらい きっと终幕さいごは大団円だいだんえん 拍手はくしゅのま合間あいまにだん 千本桜せんぼんざくら夜よるニに紛まぎレれ 君きみノの声こえモも届とどけカナイヨかないよ此処ここは宴うたげ鋼はがねの檻おり その断頭台だんとうだいで見下みおろして 三千世界さんぜんせかい常世之闇とこよのやみ 嘆なげクく唄うたモも聞きコエナイヨこえないよ希望きぼうのぼう丘おか 遥はるか彼方かなた その閃光弾せんこうたまを打ぶち上あげろ環状線かんじょうせんを 走はしり抜ぬけて 東奔西走とうほんせいそうなんのその 少年少女しょうねんしょうじょ 戦国無双せんごくむそう浮世うきよの随まにまに千本桜せんぼんざくら 夜よるニに紛まぎレれ君きみノの声こえモも届とどけカナイヨかないよ此処ここは宴うたげ鋼はがねの檻おり その断頭台だんとうだいを飛とび降ふりて 千本桜せんぼんざくら夜よるニに紛まぎレれ 君きみがとう歌うたい僕ぼくは踊おどる 此処ここは宴うたげ鋼はがねの檻おり さあ光線銃こうせんじゅうを撃うちまくれ。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精选公文范文-----------------------------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霸王别姬拼音:bà wáng bié jī 简拼:bwbj 解释: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精选公文范文---------------- 1。
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秋瑾的一生少年时期 1875年11月8日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
秋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能诗词,15岁时表兄学会骑马击剑。
潇湘三女杰 1896年,与王廷钧结婚,住在湘潭。
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
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
留学日本投身革命1904年7月,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
广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树人(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
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主编《白话》月刊;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击封建制度丑恶,宣传女权主义,号召救国。
《满江红·小住京华》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赏析
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默写语句⑴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⑵①化用王之焕《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⑶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⑷①表现守边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的句子:②揭示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既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③表现守边将士坚持抗敌的英雄气概和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④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⑸①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语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炼字】“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
概括地写出了秋季边塞和中原地区风光的不同,总领下面的写景内容。
【衬托】“雁去无留意”衬托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景】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透露出严峻的军事形势;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动静结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化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
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九下十二课古诗四首原文
九下十二课古诗四首原文课文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讲解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恨赋原文及译文
恨赋原文及译文恨赋原文及译文《恨赋》,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作。
《恨赋》是六朝抒情骈赋中的名篇。
全赋排章选句、哀恨绵绵,刻画了从得志皇帝到失意士人的诸多哀伤怨恨,概括了人世间各种人生幽怨与遗恨,不愧为通贯古今之天下第一“恨赋”。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恨赋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
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
雄图既溢,武力未毕。
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
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
薄暮心动,昧旦神兴。
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
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
拔剑击柱,吊影惭魂。
情往上郡,心留雁门。
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朝露溘至,握手何言?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摇风忽起,白日西匿。
陇雁少飞,代云寡色。
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
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
浊醪夕引,素琴晨张。
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衿。
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
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
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译文秋色连天,平原万里。
这里是古战场的残迹。
放眼望去,只有那缠绕着尸骨的蔓草和那阴森的枯木。
它如同一座收敛魂魄的地狱,凄凉,萧索。
如果人生已经走到这一步,又怎能知晓天道安在?满目孤愁,心怀万般伤痛,脑海中仿佛又忆起随时间远去的亡灵。
想那孤垒荒凉,危亭旷望,有多少人终因饮恨余生而心死神伤?秦始皇举起手中的剑指向东方,而九国联军的百万雄师也已经举兵西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雄末路的悲叹一《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足足有十三年”⑴,对于鲁迅这位独特的精神个体来说是一个很奇特的创作现象。
因为鲁迅的创作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过程,小说——散文——杂文,随着现实的急剧变化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而历史小说这种体裁一直引起鲁迅的创作兴趣,早年“决计不再写这样的小说”的誓言也不能阻止他去“预备足成八则《故事新编》”⑵,这一点恰恰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如果说《呐喊》诸篇是鲁迅意为先驱者摇旗呐喊而对生活中切身感受过种种苦于不能忘怀的东西描写和再现的话,那么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在某种意义上则是基于创作主体英雄末路的悲叹所产生的“虚妄”心态而对人生作形而上的反思。
时代的急骤变化加深了鲁迅对人的命运与生存境遇的探寻,而历史小说可以“不免油滑”的创作特点又正好契合了鲁迅这种深层的创作意图,可以任性忘情地纵笔驰骋于自己营造的艺术天空之中,信马由僵地将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对现实的观察与历史的反思一古脑儿倾注其间,构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
虽然鲁迅在理性上对此颇有微词,如“小玩意而已”⑶,“速写居多”⑷,“游戏之作居多”⑸,是“‘塞责’的东西”⑹,但在情感上,鲁迅却一再拾起“决计不写”的这类历史小说。
“五四”运动退潮、新文化运动分裂以后的大革命前夜,鲁迅受北洋军阀的迫害逃出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并且仍旧拾起古代的传说之类”⑺,写出了《奔月》和《铸剑》。
进入“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三十年代,鲁迅以普罗米修斯式的救世胸怀,感受到“现在的人民更加困苦,我的意思也和以前有些不同,又看见了新的文学的潮流,在这景况中,写新的不能,写旧的又不愿意”⑻,于是又再次拾取历史小说,一气写出了五篇作品。
十三年来,鲁迅的情感世界经受了多少风霜雪雨,又该发生了多少曲折变化,但创作历史小说的念头始终不能忘怀。
鲁迅之所以热衷于创作《故事新编》,其深层原因来自于他作为一个先觉者的生命体悟,来源于他对中国历史的深刻体验与独特观察。
一方面,作为近代“国民之敌”,鲁迅的基本目的是以“人”为主体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的重建,这一特征集中表现为他早期自觉地选择“科学救国”,尔后又对改造国民精神结构的再三强调和不遗余力的亲自实践。
从这一思想动态出发,他深情地呼喊过“精神界之战士”,毫不留情地批评过“老中国的儿女”。
然而,“立人”理想的失败,现实环境的险恶,先觉者与庸众之间的隔膜与对立,使得壮志未酬的鲁迅陷入了一种深深的绝望之中。
他在孤独悲哀地咀嚼把自我牺牲曾看成是拯救个性和个人的一剂良药而毫无效力的苦味时,一种西西弗斯式的荒谬感油然而生,“对整个人生荒谬的形上感受”(李泽厚语)导致他反思历史:人在历史中的位置如何?人在历史中命运怎样?困惑的心灵促使他开始构筑《故事新编》这一荒谬怪诞的艺术世界。
很显然,鲁迅无疑是站在现代人类命运的高度上思索着自己复杂的人生体验。
另一方面,鲁迅深深地感悟到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吃人”史,“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因此,他对国粹主义者眼中的辉煌历史有一种深深地危机感与绝望感,对泱泱中华大国数千年来的文明史的崇敬之情也就化为“一把辛酸泪”了。
这样,在鲁迅的意识世界与生命体悟中,他“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在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矛盾整体性”⑼。
这便是哲学意义上的反讽,是人类精神发展的一段历程,因为“在更高的意义上,反讽是不指向这个或那个具体的存在,而是指向某个时间或情状下整个现实……它不是这个或那个现象,而是经验的整体……”⑽。
鲁迅的反讽意识来源于他作为孤独的思想先驱,来源于他对中国历史的反思和人类现代思想的感通。
因此,其历史小说表示的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主观性,而是表现了整个世界,这就是居高临下的“反讽精神”。
这种反讽不仅仅是使用悖论式语言,把不协调的矛盾的东西紧合在一起,而且是一种主题性的悖论,它赋予作品的思想以一种令人震撼的深度。
在《故事新编》中,作品主人公的行为与结果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反讽,整部作品从“补天”到“出关”也构成了一个反讽意象。
用这种反讽意识写作,“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
而且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⑾。
这就是鲁迅时而认为“油滑是创作的大敌”而最终又免不掉“油滑”的潜在因素。
“油滑”的背后,分明凸现出一个孤独的哲人身影,其间足可见出鲁迅在和“无物之阵”搏斗之后,有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凉而滑稽的感受,这就是鲁迅创作《故事新编》时的“虚妄”心态:凝视、玩味、游戏、悲凉、无聊、荒诞。
二鲁迅在创作《故事新编》时有这样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⑿,因而其作品显示出强烈的开放性,其描写形态同以往的历史题材作品相比大相径庭,开创出一种新型的“古今交融体”。
这种融古铸今的独特文本正是鲁迅“虚妄感”的外化形式。
《故事新编》一问世,立刻便以它那特有的与众不同的色彩、韵味,引起人们的惊奇与赞叹。
恰如书名所示,作家用新颖的艺术手段去处理过去的事,于是便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
《故事新编》构筑的艺术世界充满了迷离与奇幻的色彩,它将神话、历史与现实融为一炉,正常的时间顺序消容在神话与现实、传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空间的随意转换之中,从而打破了单一的历史生活的空间,进入到一种古今交融的境界。
在这个陌生而又怪诞的世界中,现实的荒谬事物摆脱了习以为常的状态,暴露出内在的荒谬和畸形,一些来自为人们尊崇的显赫历史人物消失了长期积淀的庄严神圣,变得出人意外的滑稽可笑。
女娲的胯下,出现了现代文坛的那么一个“小丈夫”;大禹时代的文化山上,居住着一群满口洋文的学者,在大谈遗传学、维他命、莎士比亚;小品文家却是伏羲朝的;以恶语杀害了伯夷叔齐的.小丙居,则在那里“为艺术而艺术”;“募捐救国队”竟开进了春秋时的宋国,而庄子则居然吹响了警笛!……在这个独特的艺术世界里,随处是显而易见的悖谬、非逻辑与不合理。
这种“古今交融”带给读者的是荒诞、虚妄的感觉,导引着人们反思人类与自身的生存命运。
在《故事新编》这一奇特的历史文本中,鲁迅怀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从容地玩弄和凝视着宇宙古今。
他一反对神话、历史采取崇拜的态度,剥落掉那些历史人物身上的由历史文化镀成的神圣金层,使他们回到世俗化的现实空间中复活。
在鲁迅深邃的文化眼光的凝视下,这些一代又一代被叙述被语言浪漫化地建筑起来的历史上的英雄、圣人被彻底还原,他们脱离了伪装,变得黯淡和空无。
以往的历史都是按照衣裳、装饰写成的,按照帝王将相的家谱去建构,而鲁迅第一次使我们去凝视世俗化了的英雄和圣人,凝视历史、文化与生命的最本质最幽深的层次,揭开崇高与卑下、庄严与滑稽、生命与文化的秘密。
鲁迅大胆地拆开了历史,又潇洒地重构了历史,使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文化意义上的历史。
因此可以说,《故事新编》的特殊形态不仅是鲁迅这一先觉者“虚妄”心态的外在化,而且亦是鲁迅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一种最自由最深刻的凝视与反思。
《故事新编》是作者在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观照下,根据现实的内容特点和创作主体内在情绪的需要,用一种超现实的想象对世界加以重新编码,从而创造的常规所不能认同的世界。
因此,它带给人的再也不是审美心理的和谐与满足,而是“别扭”、对逆和撞击;是对平衡的破坏,然后再达到新的平衡;它不再使你共鸣、陶醉、留连忘返,而是让你在一定距离外观审玩味,目的在于引导出隐匿于现实世界后面的超常意义。
正因如此,这种“古今交融”的特殊文体,才成为鲁迅的独创之作,它是现代历史文学中一块放射出灿烂光辉的奇葩。
诚如茅盾所评价:“我们虽能理会,能吟咏,却未能学而几及”⒀。
捷克著名学者普实克也曾这样评价道:“鲁迅的作品是一种极为杰出的典范,说明现代美学准则如何丰富了本国文学的传统原则,并产生了一种新的结合体。
这种手法在鲁迅以其新的、现代手法处理历史题材的《故事新编》中反映出来。
他以冷嘲热讽的幽默笔调剥去了历史人物的传统荣誉,扯掉了浪漫主义历史观加在他们头上的光圈,使他们脚踏实地,回到今天的世界上来。
他把事实放在与之不相称的时代背景中去,使之脱离原来的历史环境,以便从新的角度来观察他们。
以这种手法写成的历史小说,使鲁迅成为现代世界文学上这种流派的一位大师。
”⒁ 三每一个作者都是历史文本的阅读者和阐释者,而鲁迅乃是有意识地把历史看成一个巨大的文本,《故事新编》就是历史文本的重新书写,他试图通过对历史文本的重构来展叙自己精神的历程。
从鲁迅那上下古今任意驰骋的奇异构思中我们分明感觉到一种鲁迅式的虚妄。
鲁迅与其他历史小说作家一样,在历史文学中是去寻找价值意义的。
对此,他有着特别清醒的理性认识,“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⒂,“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⒃,如此等等。
在价值论上,鲁迅在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以后确实对历史充满了希望。
但是,在体验论上呢?且不说前期鲁迅眼中的中国历史,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两种时代的交替转换,历史只是一种循环,是一部充满血腥味的人相残杀的历史;就是在普遍高歌民族历史精神的三十年代中期,在其生命终点的前一年,他仍想“把那些坏种的祖坟刨一下”⒄,这种“刨祖坟”的创作设想不就是来自于其意识深处对历史的怀疑和否定的长期深刻的体验吗?鲁迅明确地说过:“我所说的话,常与所想的不同,……我为自己和为别人的设想,是两样的。
所以者何?就因为我的思想太黑暗,但究竟是否真确,又不得而知,所以只能在自身试验,不敢邀请别人”⒅,这种“所想”与“所说”的背离,反映了鲁迅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了现实的深刻性。
只有为自己,鲁迅才发表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极端黑暗、冷酷的内心体验,吐露一部分自我真实的灵魂与“血肉”。
当鲁迅在黑夜、灯前,“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⒆,独自面对“赤条条”的“自我”时,他便开始了灵魂的漫游。
正是这种极为自由的创作心态——种类似于游戏时的放任自由,才使得他创作《故事新编》时能够超越地思考人生历史。
体验人生历史。
这种真实心态的体验与理性价值的判断是大不一样的。
因此,当《故事新编》发表后,有人评论读后会“坠入孤独和悲哀去”⒇的时候,鲁迅断然否定也就可以理解的了,因为这是“为别人的设想”,但这并不能否认鲁迅作品”别一个世界”的真实存在。
虽然到后期,鲁迅已从“人的觉醒”进到“阶级的觉醒”,但事实上,鲁迅进到阶级论思想之后,只有对人的价值加深了理解,而并没有抛弃对人的价值的追求,对生命悲剧性存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