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一、典例引领

1.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

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

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1)B (2)A [第(1)题,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数约占20%。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量不会相等。第(2)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年不到80%,

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上升。]

2.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

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

一、典例引领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1)A (2)C [第(1)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第(2)题,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C.水文D.植被

(2)本材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A.差异性 B.均衡性 C.整体性D.稳定性

(1)D (2)C [第(1)题,由题干知黄土高原是由于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变化。第(2)题,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考点透析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一、典例引领

1.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年总辐射量(×106 J/m2)分布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随纬度变化,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第(2)题,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属于太阳能。] 2.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D.整体分布较均衡

(2)图中a区域较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地势

C.距海远近D.纬度

(1)C (2)B [图中反映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南方欠缺,北方丰富;东部欠缺,西部丰富。a位于青藏高原,b位于四川盆地,a、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差大的影响因素是地势。]

二、考点透析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一、典例引领

下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面四幅图中,能反映上图中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

A.① B.②C.③D.④

(2)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下游B.湄公河中游

C.密西西比河上游D.黄河下游

(1)A (2)D [第(1)题,读图可知,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都高于潜水位,即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而图中四个选项中,②④表示河流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①表示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③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河流水。第(2)题,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

高于两岸的潜水位,故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二、考点透析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如下列各图)

(4)陆地水体之间水源相互补给关系:(见下图)

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三、题组训练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2020高考地理决胜大二轮新高考地区专用版:第一部分 透析高考命题第一板块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2020高考地理决胜大二轮新高考地区专用版:第一部分 透析高考命题第一板块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尝试解答] 1.A 2.A
T3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24
(2017·高考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 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 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 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回答 3~5 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12
(2019·石家庄质量检测)下图示意北美洲某高原两个出露岩层的横剖面(未按比例绘 制,岩层已经编号以供识别),在某些岩层中发现了化石。证据表明,④和⑧岩层是在 同一地质时期沉积形成的。据此回答 1~2 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13
第一部分 透析高考命题主题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地理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1
01
命题点1 内力作用与地貌
02
命题点2 外力作用与地貌
03
随堂检测 · 巩固落实
04
课后提升 · 达标检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2
高频考点总揽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一、典例引领

1.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加重②人口出现负增长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劳动力素质低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

(1)C (2)D [第(1)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第(2)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

2.下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

C.产业大量转移到外地

D.环境污染严重

(2)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城市遍地开花,分散发展

B.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要与港澳逐步趋同C.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扩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D.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1)B (2)D [第(1)题,A项政策优势不明显,但不是明显下降;B项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趋缓的主要原因;C项可以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利于经济发展;D项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第(2)题,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全球定位系(GPS)的应用

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全球定位系(GPS)的应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全球定位系(GPS)的应用

一、典例引领

1.北斗导航系统(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精确划定城市地价等级范围,提高土地利用率

B.可对某地区的自然灾害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估

C.可以监视长途客车的行驶路线,获取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D.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是人视力的延伸

(2)北斗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C (2)D [第(1)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质就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实时定位可以监视长途客车的行驶,获取位置和速度等信息。第(2)题,材料中说明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可以定位,还有短文通信功能;提供灾区影像的技术是遥感,统计灾区经济损失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2.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M表示( )

A.制作GPS接收机 B.分析交通状况

C.生成电子地图D.计算三维坐标

(2)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1)C (2)B [第(1)题,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后录入地名坐标信息,即生成电子地图,将该电子地图输入车载GPS,则可进行路线规划和导航。第(2)题,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其所在位置,即当地地理坐标。]

高三2020地理知识点

高三2020地理知识点

高三2020地理知识点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

理知识点的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不仅能够帮助他们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于国家和世界的全面了解。本文将从地理学科的不同分支出发,概述高三学生需要掌握

的地理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1. 地球与地图: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成和结构,以及地图的

使用方法和符号解读能力。此外,了解地球的经纬度、地理坐标

等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

2. 自然环境与区域划分: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特征,

如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并能够根据这些特征将地球划分为

不同的地理区域,如高山地带、草原地带、沿海地带等。

3.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

类型,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涝等,并学习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

1. 人口与城市:学生需要了解人口的构成和变化规律,掌握人口增长与控制的方法。同时也需要了解城市发展与规划的相关知识,如城市化过程、城市规模与结构等。

2. 经济地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规律。此外,了解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必要的。

3. 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学生需要了解城乡差距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并掌握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理解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发展意识的重要内容。

三、环境地理知识点

1.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方法,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类题目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类题目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类题目一、典例引领

[典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思路点拨] 第(1)题,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020 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一、典例引领1.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年总辐射量( ×10 J/m2)分布图,完成(1) ~(2) 题。

(1)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D (2)B [ 第(1) 题,由图可知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随纬度变化,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第(2) 题,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属于太阳能。] 2.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 ~(2) 题。

(1) 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D.整体分布较均衡

(2)图中a 区域较b 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B .地势

C.距海远近D.纬度(1)C (2)B [ 图中反映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南方欠缺,北方丰富;东部欠缺,西部丰富。a 位于青藏高原,b 位于四川盆地,a、b 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差大的影响因素是地势。]

二、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河流和聚落分布的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河流和聚落分布的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河流与聚落分布的关系

一、典例引领

1.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宫室遗址分布在 ( )

①河流右岸②河流左岸③被堆积的河岸④被侵蚀的河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便于观测水情②利于取水灌溉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D (2)B [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从理论上讲,位于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明显,但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离心力的影响,常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第(2)题,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2.读图,回答(1)~(2)题。

(1)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2)a 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1)A (2)B [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河流冲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2)题,a处聚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 二、考点透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一、典例引领

下图为轰地地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2)下列关于斜层形成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efg

C.cdba D.dcba

(3)关于丙丁之间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岭B.背斜

C.向斜D.地垒

(1)C (2)D (3)C [第(1)题,图中甲、乙两处地势低平,而丙处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因此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丙处。第(2)题,各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由下向上依次形成。第(3)题,由丙、丁之间岩层弯曲状况可判断为向斜。]

二、考点透析

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

1.地层性质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颗粒粗细、成分、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

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湿热气候;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2.地层厚度

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沉积物来源较少。

3.地层相互关系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图中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城市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城市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城市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的判读

一、典例引领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D.环城路

(2)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②③④D.③④⑤

(3)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④

(1)C (2)B (3)D [第(1)题,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付租能力大于工业付租能力转移到三环路,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2)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地租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为人们上下班提供方便,有利于工厂外迁。第(3)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此地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市中心交通拥堵;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一、典例引领

区域发展阶段可分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西气东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调配工程。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终点城市所处发展阶段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且分布稀疏

B.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对外开放程度低

C.高新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2)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线工程缓解了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

B.二线工程可能降低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

C.三线工程的能源输送方式为铁路运输

D.三线工程加剧了珠江三角洲的大气污染

(1)C (2)A [第(1)题,读图,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终点城市为上海,

上海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高新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西部地区来说增加了就业机会,对输入区来说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减轻了大气污染,促进了经济发展,三条线路均为管道运输。]

二、考点透析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2.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三、题组训练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A.弥补西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一、典例引领

1.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1、图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

[解析] 图中地形信息显示,B城位于盆地中,附近河流源于森林地带,因此含沙量较小,且河流流量较稳定,盆地内地形平坦,故河流流速较缓,结合B城的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汛期也较长。

[答案] 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

2.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出现湖水水位上涨的现象。读纳木错湖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纳木错湖区的水系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推断纳木错的主要补给方式及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涨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区域中心为纳木错,中间低,四周高,可知区域水系呈向心状。而且南岸、西岸入湖河流多,北边少,分布不均。第(2)题,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上,河流补给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所以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涨。[答案](1)入湖河流呈向心状,分布不均;河流大多分布在南岸和西岸;北岸河流数量很少。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入湖水量加大,湖水水位上涨。

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图1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解析] 注意图中信息的判读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图2中河流的水位数据是分析甲地河流水位特征的关键之处,对信息提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从水位高低、高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加以分析。在分析原因时要从该地的气候特征、该地所处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典例引领

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外公布。该方案明确,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其中,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据此回答3~5题。

3.国外某些国家向中国转移输入“洋垃圾”的实质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资源输出

D.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4.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B.很多发展中国家环境自净能力强,可以自然分解更多的垃圾

C.发展中国家可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D.转移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

5.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矛盾是( ) A.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3.A

4.D

5.C [第3题,国外的垃圾转移,其实质是利用其经济优势,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监管漏洞,向外转移污染物。第4题,没有选择在其国内处理污染物,可以看出该污染物具有污染环境的特性,必然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第5题,这不能说是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发达国家把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只是把污染问题转嫁他人而已,对于全球而言没有效益可言——只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一、典例引领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

①提高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协调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矛盾

⑤物质资料生产⑥协调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解析] 第(1)(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第(3)题,结合教材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答案](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2)人口增长过快(3)④⑥⑤③①②(4)D

二、考点透析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1)阅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

由图名“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开垦荒地带来的不良影响。

(2)提取信息,抓住构图关键

①抓箭头指向,构建因果链条。

②读框图文字,理清因果关系。

(3)分析问题,把握图示核心

①开垦荒地引起的不良后果。

②分析开垦荒地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题组训练

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自家庭院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和居民组成。图1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比重)。据此完成1~3题。

图1

1.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庭院地面有限的空间

B.防止沼液污物溢出地面

C.为大棚提供充足的肥料

D.提高冬季猪舍内的温度

2.该地发展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有利条件是( )

A.丰富的土地资源

B.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C.便捷的交通运输

D.先进的农业技术

3.该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

A.塑料大棚亚系统

B.沼气池亚系统

C.猪舍厕所亚系统

D.庭院园田亚系统

[解析] 1.D 2.B 3.A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冬季沼气池的热量和大棚的保温作用,使猪舍内的地温及气温相应提高,有利于生猪饲养。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充足(包括家中原有的老年人、农村妇女和冬季

因城市用工减少而留在家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该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第3题,读图可知,该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主要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居民组成,在各亚系统中,塑料大棚亚系统的产出占总产出的76%,是该生态系统中产出比重最高的亚系统。因此,塑料大棚亚系统是该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主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先行”的交通政策。阅读下表,完成4~5题。

城市人口密

度(人

/100m2)

平均每户

拥有汽车

数(辆/户)

几种交通方式上班比重(%)

单独开车公用汽车公共交通

纽约92 0.6 24 8.5 53.4 圣弗朗西

斯科

60 1.1 38.5 11.5 33.5 芝加哥47 1.0 46.3 14.8 29.7 波士顿46 0.9 40.1 10.5 31.5 休斯敦12 1.5 71.7 15.5 6.5 菲尼克斯9 1.6 73.7 15.1 3.3

4.下列关于城市实施“公交先行”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B. 降低能源消耗

C. 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D. 降低道路通行速度

5.表中有若干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原因是( )

A. 人均收入水平比其他城市的高,私人交通发达

B. 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费用和运作费用低,利润低

C. 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太方便

D. 人口少,无需发展公交系统

[解析] 4.D 5.C 第4题,城市实施“公交先行”政策,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节省能源,同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由于私家车出行减少,且公交车有固定的线路,并没有降低道路通行速度,反而可以提高道路通行速度。第5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的城市,其人口密度较小,所以可能是由于居民居住得比较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太方便,每户拥有汽车数量多,单独开车比例非常高。而并非是由该城市收入高或是公共交通利润低导致的。

读图2,完成6~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