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主题,探讨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可以概括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对立统一的法则,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这些方法论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南。
3.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3.1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这一观点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分析社会现象时,必须注重经济因素的作用,并将其作为研究的核心。
例如,在社会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鼓励研究者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经济因素对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3.2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社会科学研究者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这种思想激发了研究者对社会矛盾的关注。
矛盾存在于各个社会领域,通过分析矛盾的性质、矛盾的发展过程以及矛盾的解决途径,可以深入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3 实证研究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实证研究方法强调通过数据和实证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实证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研究者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理论。
这种将实证研究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做法,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增强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ppt
解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和目的论对政
治的错误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的基本 方法及其对政治的科学认识。
四、个人的几点思考
7.
文化的追问与认识文化的方法
阐明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对研究文化问题时的失 误,了解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对待文化的基本 态度、观点和研究文化的基本方法(文明相对论、 文化生长论、文明冲突论、文化模式论、文明本 能论等),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化的基本方法 及其对文化问题的科学解答,懂得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径。
(三)方法论各章的具体意见
3.第三章 矛盾方法的修改意见 只讲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阶级分析方法,没 有统计方法、调研方法等,体现不出方法论的特 点; 关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方法论同第三章社会矛 盾研究方法之间的契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与马原理重复。
二、征集到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三)方法论各章的具体意见
4.联系实际不够,历史文化感不强。 5.结构陈旧,内容偏多,个别地方互相矛盾。
二、征集到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三)各章的具体意见
1. 导论的意见: 社会科学方法· 人文社科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方法, 不一样;第三节应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方法 2.第一章实践方法论的意见: 理论理性、工具理性、实践理性;单纯讲实践, 深度、提升不够。真理标准高中都学了;应将中 国特色伟大实践贯穿其中。
二、征集到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三)方法论各章的具体意见
3.第二章 系统方法的意见 多是理论观点,未从方法论的角度讲;第二节与 第三节的有些内容与系统方法没有关系;五位一 体的总体布局和第二章要对接;生态文明建设放 在突出的位置;生产力、生产关系,与大学重复。
吴育林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讲导论 (1)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1)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1)2.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别 (2)二、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3)1.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A、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本体论和认识论 (3)B、方法论对本体论的贯彻 (6)C、两种主要流派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证主义和理解或阐释主义 (8)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 (10)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和范式 (13)一、客观性与价值观 (13)1.客观性维度与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 (13)2.价值观和社会研究中的价值观 (14)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15)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5)(1)实证主义 (15)(2)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和普遍性 (15)(3)实证主义方法类型 (16)(4)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6)(5)实证研究的步骤 (17)2.马克思.韦伯的理解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17)(1)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来源于取向 (17)(2)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18)(3)韦伯社会科学功能规定及其应用 (21)3.批判主义 (22)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23)一、基本预设 (23)1.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复杂系统 (23)2.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 (24)3.人类社会是一个矛盾系统 (25)4.社会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26)二、基本范式:基本原则、理论取向、基本方法、基本概念范畴 (26)(一)基本原则 (26)(二)基本理念取向 (27)(三)基本方法 (29)(四)基本概念范畴 (34)第一讲导论“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一、什么是社会科学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最早给科学下定义的是13世纪西欧的宇宙学者威赖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演变 远古时代,神话传说。 语言文字的发明和运用。 交往及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普及化
中世纪的神学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近代以来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科学思想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 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
人文科学: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以广泛的人文社会 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导论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 提升的。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人 们很难对社会历史做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为人们正确的认识、解释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 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恩格斯:“对于哲学上的一切奇谈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就 是实验和工业,即实践。”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马克思:“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 家的需要的程度。”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 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毛泽东:“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社会科学:近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 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的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思想指导。 回顾与反思社会历史 批判与构建社会现实 展望与规范未来社会 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 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墨子•天志》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其方法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包含着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出发,探讨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因此要深入分析社会现象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揭示其发展的根本动因。
辩证唯物主义则要求我们从矛盾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复杂系统,需要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这种方法论启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历史的渊源和矛盾的辩证分析,不能片面地看待社会现象,要把握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其次,马克思主义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现实是由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因此要深入理解社会现实必须揭示其阶级性和利益关系。
这种批判性分析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敏锐地观察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不能忽视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剥削关系,要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来审视社会现实,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再次,马克思主义倡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指导社会变革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关注社会变革的实践路径和策略,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探索社会变革的有效途径。
这种方法论启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不能脱离实际,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和矛盾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现象,批判性分析要求我们关注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社会变革的实践路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ppt课件
ppt课件
14
7.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ppt课件
15
7.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ppt课件
10
5.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
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B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C人生观受世界观的制约和支配 D自然与人的关系
ppt课件
11
5.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
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B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C人生观受世界观的制约和支配 D自然与人的关系
ppt课件
B人生目的的根本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D各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ppt课件
6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 供:
A理论结论 B经验材料 C具体方法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ppt课件
7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 供:
A理论结论 B经验材料 C具体方法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心主义
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ppt课件
18
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物质的运动和发展 B是否承认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
题的不同回答
D对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 的不同回答
ppt课件
19
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标准是: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集体化为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布局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话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
这就是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和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
精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T课件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其发展中,各自
经历了不同的理论形态。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或几种“原初物 质”(始基),世界万物由它变化而来, 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如中国 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 认为一切来源于火,以及德谟克里特的 “原子论”等。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 物质性的正确立场,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 内涵,但缺乏科学论证,充满了模糊而有 朴素的猜想。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性
不彻底性
机 械 唯 物 主 义
形而上学性
直观性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对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扬弃,把唯物主义世界 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建立 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并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
了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是“爱智”之学
•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
“philosophia”,由philem (追 求)和sophia(智慧)合成,意思 是“爱智慧”。中国古代汉语中 “哲”也被界说为“智”的意思。
“爱智慧”则意味着人们对真、善、
美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因此,哲学 也被理解为“智慧之学”。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人皆有之,但是并不
是人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世
界观的理论形态。
2.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
从哲学与各 门具体科学 比较中看
哲学以世界的本质、普遍规 律、法则、秩序为自己的研 究对象;具体科学以世界的 某个领域、层次、方面的事 物和问题为研究对象。 哲学从总体上和变化中把握 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其知识 形态来说,哲学作为人类精 神的灵魂,具有深刻的思想 性和崇高的理性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集体化为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布局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话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
这就是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和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PPT课件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 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 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 《辞海》
14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 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英美强调三分法: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强调两分法” 自然科学 精神科学(文化科学)
15
自然科学
4
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神话传说 天启真理
人权取代神权
人本主义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 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5
◆人类的科学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过程。在认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总是 倾向于把复杂对象简单化,尽量用关于 简单对象的知识来说明复杂对象。
◆社会科学一开始就是关于复杂性的科学。
6
社会科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研究
10
第三,社会科学理论的复杂性。
◆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 ◆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社会科学真理检验的复杂性
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 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 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11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 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 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 括哲学、史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概言之,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 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如文、史、哲及艺术学等。
19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科学”条目: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指社会及
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指社会心理学)、地 理学(指社会及经济地理学)、教育学(指学 习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的研 究领域)、历史学(介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之间的学科) 联合国教科文《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 》: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 学(社会科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 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人文科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age 12
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方 法论。系统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的特点是因素众多,结构复杂,整体性强, 而且具有随机性、非线性、不稳定性、非平衡性和 多种发展可能等特点。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解决复杂 系统问题,已经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建立在系统 科学基础上的系统研究方法对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显示出了传统方法不能与之相比的优越性。所以, 系统研究方法亦被看做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 方法。
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关系。生产关系系统从两个角度看,即从哲学角度 和政治经济学角度。 从哲学角度看,有三个要素: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产品的分配关系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有四个要素: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Page 23
人口系统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人口系统的要素: A.人口的数量 B.人口的质量 C.年龄构成 D.性别构成 E.区域分布 F.发展变化状况
Page 24
自然环境系统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 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 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 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 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Page 8
六、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身并没有明确指出他们所使 用的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是20世纪随 着系统科学的兴起而引起广泛重视并被应用于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之中,因此,这里就有 一个怎样阐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 学研究重要方法的问题。对此可做如下三方面阐述: 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 行哲学提炼的产物。系统科学与相对论、量子力学和 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的四大科学发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PPT
社科理论界也要“走转改”
◆“走转改”是贯彻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解决社科理论工作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要求。
◆“走转改”是坚持我国社科理论工作性质、解决 社 科理论工作“为了谁、依靠谁”的重要途径。
◆“走转改”是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解决社科理论 战
线“建设什么样的队伍、怎样建设队伍”的有效
“走转改”:社科界在行动 ◆把“走转改”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哲 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自觉行动 ◆“用‘脚底板’做学问”
一切从实际出发
•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
• 从实际出发,不同于“价值中立” ,不是丧失 立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 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 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 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面向工人阶级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 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 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的幸福将 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 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 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为大多数 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马克思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在其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讲,马克思的思想比 一切历史学优越的地方在于,马克思是深入到历 史的本质性的那一度中去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萨 特的存在主义都没有深入到那一度中去,而只有达 到了那一度,才有资格跟马克思主义对话。 要请教马克思,就要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即 社会现实)一度中去。
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 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
•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说过:“问题 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 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 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目录前言............................................................................................... 导论. (3)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3)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4)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4)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5)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5)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5)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5)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6)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6)三、层次性原则.......................................................................................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14)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14)一、矛盾与问题 (14)二、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14)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14)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14)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5)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15)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15)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16)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16)第三节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16)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16)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16)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17)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18)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18)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31)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31)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31)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33)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34)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35)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35)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35)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37)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38)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39)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39)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40)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41)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 (42)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42)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42)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43)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45)神话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是远古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初级阶段。
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研究社会历史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 同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结合起来,给社会 历史以全面、科学的解释。杰出人物是代 表先进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 映时代要求并在历史发展中起重大进步作 用的历史人物。他们或者是重大历史活动 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或者是科学技术和艺 术领域的重大发明、发现的创造者。杰出 人物是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代表 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集中了群众的经验 和智慧,收到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拥护。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的社会共同体
(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中的人。 人只有在社会之中并通过社会 才能存在和 发展。 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人 的社会性通过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表 现出来。 社会共同体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二)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揭示社会历史发 展奥秘的钥匙
“现实的人”首先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包括生 产维持自己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新 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人口的生产和再生 产活动;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并且, 人们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也同时生产着 他们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的 关系。 上述四个方面的社会历史活动是人们最基本的社 会活动,它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人们的 社会意识的本质只能从这些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中 够得到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深深地存在于 这些最基础的社会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
2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 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
7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 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 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 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 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 ,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 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6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 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 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 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 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 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 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毛泽东 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 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 主义者。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 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 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10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 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 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 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 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 这对于有效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
■ 第四,具体性原则。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 具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客观性原则的进一步深化和运用。
■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时研究
■ 第五,发展性原则。
■ 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每一事物都有其发 生、发展、灭亡的历史。研究社会现象必 须坚持发展的原则,再现社会现象的过程 及其本质。
■ 实证,即可检验、可证实。一种观察陈述 或假说,只有得到足够充分的实证材料或 实验结构的支持,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 因此,精确性、确定性、可重复性等,是 实证的基本内涵。
■ (五)非理性方式
■ 以非理性的情感、意志、欲望等把握世界、 社会和人。
■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
■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 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
■ 我们既要重视对社会系统进行静态研究, 又要重视对社会系统进行动态研究。
■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 法论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 导地位
■ 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 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 其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 合性,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完 备的方法论。
■ 第四,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 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 容和功能
■ 第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第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 第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 第四,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 第五,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 第六,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 第七,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 第一,神话传说是人类运用原始思维方式 对社会的认识。
■ 第二,神话传说常常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 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说来,人类是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来 理解自然的。 广义的自然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由各种物 质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所构成的宇宙世界。它 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是一个自组织、自演进的 巨系统。 狭义的自然是指人类栖居的地球,它是自然生 态状况以及维持地球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条 件的总和。
一、传统哲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
赫拉克利特: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 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 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 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 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源,其中较典型的是 把原子确定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物 质
元 素
原 子
“物、物质无非是各 种物的总和,而这个 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 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句所复写、 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
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中 国 的 朴 素 唯 物 论
火
木 水
土
金
五行说
相生 相克
中国古代:五行说、元气论。 五行说 “元气论”:古代中国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原子
德谟克利特:世界万 物都是由原子所组成; 原子和虚空是形成万 物的始基.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 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 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唯心主义自 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 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 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 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 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 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不彻底的不可知论
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 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世 界 是 怎 样 存 在 的 问 题
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
发展的观点
承认矛盾 孤立的观点
形而上学
静止的观点
否认矛盾
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 古代的朴素唯物论、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代表了人类对“物质”的哲学认识由低级到高 级、由片面到全面的三个发展阶段。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休谟
康德
荀 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 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可知论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可知论 彻底的不可知论
1.自然观——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 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 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 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自然观的历史
自然是什么?这是一个纯哲学的问题。尽管我们常常是从经验科 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 所回答的实际上是“自然的物理性质是什么?”或“自然的化学、 生物学性质是什么?”而“自然是什么?”问的是:自然作为具 有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诸多性质的整体,其本质是什么?它包 含什么样的事物和过程?这是人与自然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对 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其他方面的理解。反过 来说,人类在不同文明阶段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最终都可以追 溯到对“自然是什么”问题的解决。为了展现这一逻辑的、历史 的联系,我们将对自然观在西方古代、近代的演变做一个探讨。
自然观的演变
最早对“自然”作哲学思考的是活动于古希腊伊 奥尼亚的米利都城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 西美尼三位哲学家。米利都哲学家思考的问题是:事 物是由什么构成的。他们一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单 一的物质性本原构成,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去找出这个 本原是什么。泰勒斯认为本原是“水”,阿那克西曼 德认为是“无定”(一种虚拟物质),阿那克西美尼 认为是“气”。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是物质性的本 原“浓聚”或“稀散”的结果。这种哲学是简单的、 素朴的。
中世纪哲学 近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后现代哲学ຫໍສະໝຸດ 人本主义哲学 科学主义哲学
哲学进化树: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后背景;整个科学文化的理性背景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慧能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
黑格尔
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哲学可划分为两大 观点: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一章
自然的奥妙与 认识自然的方法
本章内容
一、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 握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自然界的根本 三、马克思主义现实世界理论的形成与旧哲学 抽象世界理论的终结
一、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
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
哲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
古代哲学
哲 学 概 况
西方传统哲学
自然观的结构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 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 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 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 作用于自然界。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 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 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 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构 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 是自然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