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集体备课 提高课堂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
——精心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青岛市崂山区东韩小学王庆
当我们教师在数落孩子不好好听课时,我们自己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学生不愿听课?首先应该想到:为什么孩子不愿听我的课。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用抱怨学生的时间,去想一想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怎样让课堂生动起来。在刚开学那一阵子,我也在那里抱怨学生不懂事,也会生气得让学生带家长来,诉说他们的孩子是如何如何上课不认真,如何如何不愿做作业,但在几次组内听课的活动中,我的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什么平时在办公室里唠叨孩子不愿听课的教师,到了上公开课,孩子们听得那么认真投入。通过观察及与其他老师交流,找到原因:老师通过精心备课,注意了各个教学环节衔接,教学过程挑战性、趣味性、创造性,吸引了学生,学生都变得那么专心,那么聚精会神,那样的兴奋。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通过研讨,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通过研讨,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通过研讨,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每位教师都可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备课。教师备课从传统的备教师怎样教为主,转为备学生怎样学为主,在备课时遇上了新问题。认为新课程的课没法备,教案没法写,在课堂上只有靠自己的应变能力去应对各种问题。因而,造成教师对备课缺乏认真研究,对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不深入思考。学生讨论展开后,跟着学生走,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大,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要想解决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尤为关键。
首先,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目标,能准确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求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学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对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应用,应采取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对关键性知识和规律原理,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交流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使课程目标得以全面实现。要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三者的作用得到充分地
发挥。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我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形的物体,分小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并求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小组互相合作。有在直尺上滚动的,有用纸条测量周长的,还有的用绳子测量周长的,经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同学们获得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再经过全班的汇总,同学们自己实验,观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始终是3倍多一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出新知识,并且推导出圆的计算公式,知识与日常生活的交融,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学数学知识。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性,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要认真设计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有目的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疑点,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可以使师生情感上达到共鸣。同时要对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反复推敲,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老师和你竞赛,我们不定期写100个5连加的结果是多少的算式,看谁写得又正确又快?”之后教师在1秒钟内写完了,学生还在不停的写,有的学生喊到:“老师,我写了五行还没加完。”“老师太多了,太麻烦了!”面对学生的抗议,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在1秒钟写完的秘密?我们一起来探索新的内容好吗?”“愿意!”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学生面对老师设置的问题,都想主动要去尝试揭开秘密,同时也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考活动空间,思维随着下一问题的展示逐层拓展。
我校定于每周三单周进行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我以我执教的二年级数学《除法》进行的的集体备课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除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一、分析教材,确定目标: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的需求,我们老师提出了大胆改动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想法。一致认为教材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的一个媒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和特点出发大胆的灵活运用教材,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接受新知识。达成共识后,课上我们把除法的认识从后面提上来,并删去了乘法这一环节。
二.发现问题,突破难点:
在备课中,我们也曾对“由减法引入除法”这一环节产生疑惑,经过讨论,我们认识到这一环节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因为一次次分的过程也就是一次次减的过程。这节课中,老师依据教材制作成媒体向学生展示一次次分的过程,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来进一步的体会一次次减的过程。但是在试教时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第一次分好后让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并要求说出从12里减去几个4?学生们看着媒体说:“从12里减去3个4”,而正确的应该是“从12里减去1个4”,老师为了达到这一答案反复的追问,而学生却不知所以。因此在课后反思时,老师们认为课堂上反映的问题正是学生需要的学习,我们立即对这一环节进行了修改,媒体依然展示分的过程,而学生只需理解“从12里减去3个4”这一最后的